我国蜜柚(柚子)主要产地在哪里?

我国蜜柚(柚子)主要产地在哪里?,第1张

我国蜜柚(柚子)主要产地:漳州市西南部的平和县各个乡镇,湖北、重庆、湖南、广东等省,并以福建省平和县、广东韶关所产柚子最为著名。

琯溪蜜柚原产于平和县小溪镇的西林、坂仔镇山边区域,蜜柚是驰名古今中外的优良品种。据1857年《闽杂记》记载,“福桔之次,当推平和柚,它处出者,瓤中向两层,上下有直生相衔,独平和出者,横直镶嵌,不分层次,香味皆可敌荔枝……”。

可见平和蜜柚有500多年栽培历史。蜜柚且在10O多年前就享有盛誉,蜜柚在明、清朝代曾作为贡品。蜜柚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奖,蜜柚1991年在“七五”期间星火计划科技成果奖博览会上获金奖 。

琯溪蜜柚、松滋蜜柚主要分布在平和各个乡镇,湖北、重庆、湖南、广东等省也已大量引种。但是正如古话所说的“橘生淮南则为橘, 生于淮北则为枳”,同样的琯溪蜜柚移植到平和境外就不在是纯粹的琯溪蜜柚了。移植平和境外的蜜柚尽管外形相似,但营养成分、口感等有很大区别,可以说是琯溪蜜柚的冒充品、伪劣品。

琯溪蜜柚具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琯溪蜜柚公认以平和县小溪镇和坂仔镇交接处为中心向外辐射半径网15公里为琯溪蜜柚品质最佳地区,与此同时,以中心向外辐射,离中心越远,品质递减。即使在同一经度上,不同纬度的蜜柚也有区别。同一经度下纬度高的蜜柚成熟较晚,同一时间下种植海拔高的琯溪蜜柚水分明显没有种植在海拔低的琯溪蜜柚充足。

位于海峡西岸闽南金三角漳州市西南部的平和县,山清水秀,物华天宝。一种被誉为“太阳果”的名优水果——平和琯溪蜜柚就出产在这里。2007年9月14日,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发布2007年驰名商标认定公告,“平和琯溪蜜柚”名列榜上。这是中国第一件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柚类商标,也是全国第二件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的水果类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平和琯溪蜜柚的历史悠久。明朝嘉靖年间的平和藉贡生张凤苞在为其好友西圃公撰写的墓志铭中记载:“公事农桑,平生喜园艺,犹喜种抛,枝软垂地,果大如斗,甜蜜可口,闻名遐迩……”这里的“抛”,就是指平和琯溪蜜柚。由此推断,平和种植琯溪蜜柚至少已有500年以上的历史。

扩展资料

蜜柚(Honey pomelo),又名香抛,系柚子优质品的一种。多见生长于南方,并以福建省平和县、广东韶关所产柚子最为著名。果实小的如柑或者橘,大的如瓜,**的外皮很厚,食用时需去皮吃其瓤,大多在10-11月果实成熟时采摘。其皮厚耐藏,一般可存放三个月而不失香味,故被称为“天然水果罐头”。

蜜柚,它味道酸甜,略带苦味,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及大量其他招牌营养素,是医学界公认的最具食疗效益的水果。柚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能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是现代人追求健康的理想食物。美国的研究发现,每天饮用柚汁的人较少出现呼吸系统毛病,尤其是感冒、咽喉疼痛时,吃一瓣新鲜蜜柚就能令人舒适自然。

平和蜜柚如今已有四个品种。一种是最常见的白肉柚子;一种是改良品种,果肉是红色的,叫红心蜜柚;另一种是由红心蜜柚相似的类型,具有外皮红、海绵红,肉红的特点,叫三红蜜柚;目前最新是品种,黄肉柚子,果肉是**的。柚子果肉颜色的改良使蜜柚的营养成分更高。红心蜜柚和三红蜜柚及刚产出的黄心蜜柚的价格比普通柚子的价格都要高。

-蜜柚

,最早见于《周礼》。据史籍记载,古代帝王祭月的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时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又因为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八月节”、“八月会”、“中秋节”;又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习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古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为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秋节从2008年起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节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节日起源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 嫦娥传说

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此秋中第二月叫仲秋,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新唐书·卷十五 志第五·礼乐五》载“其中春、中秋释奠于文宣王、武成王”,及“开元十九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中春、中秋上戊祭之,牲、乐之制如文”。中秋节也称为 仲秋节,团圆节,八月节等,也是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节日习俗

中秋祭月

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月饼

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中秋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中秋节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 中秋节

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 中秋节

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祭月、烧香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拜月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月饼

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

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中秋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 月饼

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 中秋节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 中秋节

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 中秋节

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祭月、烧香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在古代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Ο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刮打刮打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重约二十斤”。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花灯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欢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柚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刻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柚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很是热闹。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部分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叩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 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月饼 藏族“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像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中秋节湖南侗乡的中秋之夜,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偷月亮菜”风俗。 相传古时候,中秋晚上,月宫里的仙女要降临下界,她们把甘露洒遍人间。仙女的甘露是无私的,因此,人们这一夜可以共同享受洒有甘露的瓜果蔬菜。侗家给这种风俗,取名为“偷月亮菜”。 中秋之夜,侗家姑娘打着花伞,选取自己心爱后生的园圃,去采摘瓜菜,而不会被人看成是“偷盗”。她们还要有意地高声叫喊:“喂!你的瓜菜被我扯走了,你到我家去吃油茶吧!”原来,她们这是借助月宫仙女传递红线呢。如果能摘到一个并蒂的瓜果,这表示她们能有幸福的爱情。因此,成双生长的豆角便成了她们采摘的对象。嫂子们这夜也同样到别家园圃里去“偷月亮菜”,不过,她们希望能采到一个最肥的瓜或一把活鲜青翠的毛豆,因为,这象征着小孩的肥壮,毛头的健康(毛豆的谐音,指小孩)。小伙子们也有“偷月亮菜”的习俗,因为他们也希望月宫仙女赐给他们幸福。不过,他们只能在野地里煮了吃,不能带回家去。“偷月亮菜”,使侗寨的中秋之夜,增添了无限欢乐和神奇异彩。

  中秋食俗

  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都要吃月饼以示“团圆”。月饼,又叫胡饼、宫饼、月团、丰收饼、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慢慢的,月饼也就成为了节日的必备礼品。 月饼,最初起源于唐朝军队祝捷食品。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靠月饼隐蔽的传话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此后,吃月饼成为每年的习俗 当时有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 月饼发展到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京式、苏式、广式、潮式等月饼广为我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月饼象征着团圆,是中秋佳节必食之品。在节日之夜,人们还爱吃些西瓜等团圆的果品,祈祝家人生活美满、甜蜜、平安。 据史料记载,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时代,民间就已有为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太师饼”。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引入胡桃、芝麻等,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胡饼”,唐高祖时,李靖出征突厥,于中秋节凯旋而归,当时恰有一个吐蕃商人进献胡饼,李渊很高兴,手拿胡饼指着当空的皓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月亮)。”随后分给群臣食之。若此说确实,这可能是中秋节分食月饼的开始。但“月饼”一词,最早是见于南宋吴自牧的红菱饼。 月饼是圆的,且被赋予团圆之意的朝代是明,刘侗《帝京景物略》说:“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圆。”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又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沈榜在《宛署杂记》中还记述了明代北京中秋制作月饼的盛况:坊民皆“造月饼相遗,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市肆至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心灵手巧的制饼工人翻新出奇,月饼上做出各种花样,彭蕴章《幽州土风吟》描述说:“月宫符,画成玉兔窑台居;月宫饼,制就银蟾紫府影。一双蟾兔满人间,悔煞嫦娥窃药年;奔入广寒归不得,空劳玉杵驻丹颜。”中秋节 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今天,月下游玩的习俗,已远没有旧时盛行。但设宴赏月仍很盛行,人们把酒问月,庆贺美好的生活,或祝远方的亲人健康快乐,和家人“千里共婵娟”。

  燃宝塔灯

  明清时期,民间还有在中秋之夜燃灯的习俗。 中秋灯与元宵灯不大相同。中秋夜点的是宝塔灯,而且主要在南方流行。宝塔灯,即由村童捡拾瓦砾搭成宝塔形状的灯。清代苏州村民在旷野用瓦叠成七级宝塔,中间供地藏王,四周燃灯,称为“塔灯”。广州儿童燃“番塔灯”,用碎瓦为之;还有柚皮灯,用红柚皮雕刻各种人物花草,中间安放一个琉璃盏,红光四射。

  抛帕招亲

  山东省有些地区,中秋之夜有抛帕招亲的习俗。中秋节是夜,于广场中搭一彩台,布置成月宫景状,并设玉兔、桂树等。一些未出嫁的姑娘扮成嫦娥,在欢庆歌舞之后,姑娘们将一些绣着不同花色的手帕向台下抛去。如有观众接得的手帕与“嫦娥”手中的花色相同,即可登台领奖。有些未婚的小伙子在交还手帕时,若受“嫦娥”喜欢,则可以戒指相赠。此后,双方可以交友往来,情投者便喜结良缘。

  乞月照月爬月

  旧时东莞有些妇女相信“月老为媒”,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无意中人者,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时,在月下焚香燃烛,乞求月老为其撮合。相传中秋之夜,静沐月光,可使妇女怀孕。在一些地区,逢中秋月夜,有些久婚不孕的妇女便走出家门,沐浴月光,希望早生贵子,谓之“照月”。

  偷菜求郎

  在台湾,中秋夜有未婚女子“偷菜求郎”之俗。妆饰美丽的女子踏着月光,往别人菜圃中偷摘大葱及蔬菜,偷摘到之后便预示她能遇到如意郎君。因此台湾有“偷着葱,嫁好夫;偷着菜,嫁好婿”之谚语。

  窃瓜祈子

  在湖南的衡阳“中秋晚,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原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冬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目,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炮,送至其家"年长者置冬瓜于床,以被覆之,门中念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筵款待之,若再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在衡阳,凡是村里结了婚没有生育儿女的人家,"只要人缘好,村里都会有人给他们"送子"。 在湖南的其他地区,也有以瓜送子的习俗,与衡阳类似、中秋节晚上,趁主人赏月不在屋时,要好的邻居就秘密地为他送子。送子的人必须是已经有儿女的人。他们先选中村里最恶的一户人家的瓜园,从园中偷一只大冬瓜,在瓜上画娃娃的面目,再用一节五寸长的小竹管插入冬瓜腹内,顺着竹管往里灌水,直到灌满为止。送子人将冬瓜藏在主人的被窝中,等主人回房睡觉时用手拉被,冬瓜娃娃一动,水便顺着竹管流了出来,就像小孩尿床一样。而丢瓜的人家一早起来便骂,据说,骂得越凶,将来生的娃娃越健壮。如果第二年真的生了儿女,便要儿女拜送子的人"干爹"、"干妈"。 在贵州也有偷瓜送子的习俗。晚上偷瓜时故意让被偷的人知道,以惹起怒骂,骂得越厉害越好。瓜偷来后,要为它穿上衣服画上眉,装成小孩的形状,敲锣打鼓,用竹舆抬送,送到无子的人家,接受瓜的人必须请送瓜人吃一顿月饼,然后陪伴着瓜睡一夜,第二天早晨将瓜煮熟吃掉,认为从此便能怀孕了。 安徽歙县一带,中秋节时,大人们让稚童愉人家的倭瓜或者连娘带子的子母芋,泥水淋漓地放到新婚人家的被子里,弄得床褥极脏。用这种方式表示送子。有诗说:“送子中秋记美谈,瓜丁芋子总宜男。无辜最惜红绫被,带水拖泥那可堪。”

  中秋博饼

  在福建厦门,每逢中秋佳节临近,夜色阑珊中的厦门,中秋节大街小巷便会传出博饼时骰子撞碰瓷碗的悦耳叮当声。厦门的“博饼”,也叫“博中秋饼”、“博会饼”。这一风俗的形成与民族英雄郑成功有关。据传是300多年前,郑成功屯兵厦门,每到8月15日月圆之时,满怀反清复明之豪气的将士们,难免有思乡思亲之情。为排解和宽慰士兵佳节思念家乡亲人之苦,郑成功的部下洪旭发明了一种博饼游戏,让士兵赏月博饼。郑成功亲自批准从农历13至18,前后6夜,军中按单双日轮流赏月博饼。这独特的游戏,后逐渐在民间流传和改进,成为一种有趣的民俗活动。早年,博状元饼,多为亲友或结拜兄弟姐妹间大家出钱,购买一二会月饼,共同博之,谁得“状元”,来年中秋节要赠送一会给大家博。其中有人生男孩的要送两会。这样,年年有增无减,会饼越来越多,只好再分开两独立组。一般家庭由长辈主持,每年买一二会,全家围成一圈博之。

  客家习俗

  客家人过中秋吃月饼、赏月等习俗与全国其它各地大致相同。客家人称八月节或八月半。 每逢中秋圆月升起时,客家的人们早早便在庭院、楼台,或屋前的禾坪对着月亮升起的地方,摆出月饼、花生、柚子等果品,准备“敬月光”活动。 拜过月后,一家大小在外面赏月、吃东西。赏月是大人们的事,小孩子一般不会端端正正的坐在那里赏月,而是在皎洁的月色下追逐嬉戏,此时是他们的天堂。而吃东西则是有些讲究的。家长往往先让大家吃这些祭过月神的祭品。在华夏祭祀文化中,有这样的传统,就是在神主享用后,祭者常常会把祭品分吃掉,这样整个祭祀礼仪结束。我们分吃过程,一方面接受了月神的赐福,一方面履行了传统的祭祀文化。梅县人的说法是,吃了这些祭品更“乖”,吃了有福气的,吃了会更吉利。 在梅州,除了月饼这个传统的、带有普遍意义的中秋食品外,柚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食品,品种有金柚(沙田柚)、蜜柚或水晶柚。而吃柚子也是有一定的含义的。“像剖柚子叫'杀柚',带有驱邪的意思在里面。也有说剥柚子皮是‘剥鬼皮’,寄寓了驱邪消灾的愿望。” 客家地区的月饼,除普通月饼外,有“五仁月饼”,还有一种用糯米粉加糖压制成大小不一的圆形糕。虽社会经济不断进步,但客家人始终继承传统饮食文化又在发展民间饮食文化,而中原遗风始终不变。

  走月亮、走三桥

  吴地有走月亮、走三桥之俗,就是在月光下出游,走过至少三座桥(见顾禄《清嘉录卷八》)。上海也有此俗(见玉鱿生《海陬冶游录》)。所谓走三桥者,明显度厄之味在。

  祭月、烧香斗

  上海中秋节风俗,有祭月和烧香斗等。祭月时,当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供以月饼、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还供有执着捣药杵站立的玉兔月宫符画。旧以月属阴,祭月时由妇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说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毕,一家吃团圆酒、赏月饭等。妇女回娘家暂住的,中秋夜必须返回夫家,因为这是团圆节的缘故。中秋夜出游赏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妇女们结伴夜游,称为“踏月”。上海小东门外的陆家石桥,桥下面水中荡漾的皎月倒影,与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对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织,争相观赏。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气,被称作“沪城八景”之一。 上海民间还有烧香斗的风俗。所谓香斗,也有称为斗香的,是由纸扎店制作的,形状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宽约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着纱绢,绘有月宫楼台亭阁等图画,也有的香斗用线香编绕而成,斗中插有纸扎的龙门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装饰。上海中秋节烧香斗的场面,向以南园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许多大桥的桥堍都点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海关法律:《进境水果检疫管理办法》责任编辑:报关员考试培训中心

进境水果检疫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入我国,保护我国水果生产安全和人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从境外输入的新鲜水果及茄科蔬菜中的番茄、茄子、辣椒的检疫。

第三条 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国家检验检疫局)统一管理全国进境水果的检疫审批工作。国家检验检疫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辖地区进境水果的检疫和监管工作。

第四条 禁止输入地中海实蝇发生国家或地区生产的水果。来自疫区以外的第一次对中国输出的水果品种,必须经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并须与输出国家签订检疫议定书后,方可进口。

第五条 禁止携带、邮寄水果进境,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二章 检疫审批

第六条 货主、物主或其代理人输入水果前必须事先提出申请,并应当在贸易合同或者协议签订前办理检疫审批手续。

第七条 符合下列条件,方可办理进境水果检疫审批手续:

(一)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无重大疫情;

(二)符合中国有关动植物检疫法律、法规的规定;

(三)符合中国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有关双边检疫协定(含检疫协议、备忘录等)

第八条 进境水果检疫审批的程序是:

(一)货主、物主或其代理人应事先按要求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申请表》,向国家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

供展览用的进境水果,必须经展览会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签署意见;供直通车船、关前免税店、涉外酒店等使用、销售的进境水果,必须经进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签署意见。

(二)经国家检验检疫局审核,对符合审批要求的,签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不符合审批要求的,不予签发,并告知申请人不予签发的理由。

第九条 办理进境检疫审批手续后,有下列情况之一的,货主、物主或其代理人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一)变更进口水果的品种或增加数量的;

(二)变更输出国家或地区的;

(三)变更进境口岸的;

(四)超过检疫许可证有效期的。

第三章 进境检疫

第十条 货主、物主或其代理人应当在水果进境前或进境时向入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并提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政府动植物检疫机关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及产地证书、贸易合同、发票等单证。

第十一条 进境水果无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政府动植物检疫机关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的,或者未依法办理检疫审批手续,入境口岸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作退回或者销毁处理。

在港澳地区采购的水果,如确实无法提供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的,凭国家检验检疫局确认的有关港澳农产品检验机构出具的证明文件和上述有关单证报检。边境小额贸易进境水果,因贸易条件限制,无法提供植物检疫证书的,应事先征得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的同意。

第十二条 进境水果的检疫依据包括:

(一)中国有关植物检疫的法律法规;

(二)中国政府与输出国家或地区政府签定的双边协议;

(三)国家检验检疫局与输出国家或地区植物检疫部门签署的协议(含议定书、备忘录等);

(四)检疫许可证的检疫要求;

(五)贸易合同中订明的检疫要求。

第十三条 水果进境时,必须符合以下检疫条件:

(一)符合中国与输出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有关双边检疫协定;

(二)不带有中国禁止进境的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不带有枝、叶和土壤;

(三)以原包装进口,有明确的产地标记;

(四)符合双边协议的其他要求。

第十四条 检验检疫机构进行现场检疫时,应当核对货、证是否相符,根据载货的情况进行检查,按有关程序和标准进行抽查和取样,并按实际检查的品种和数(重)量分别进行核销。

第十四条 室内检疫应根据水果的产地、品种、可能携带病虫害的情况和有关程序或标准进行检疫。检疫结束后,应填写《实验室检疫报告单》。

第十五条 进境水果经检疫后,分别情况作如下处理:

(一)检疫合格的,签发《出入境检验检疫通关单》,准予进境。

(二)经检疫发现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或者超过规定标准的一般性病虫害,必须作除害处理,处理合格的,准予进境;检疫不合格又无有效方法作除害处理的,作退回或销毁处理。

(三)发现重大疫情的,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并立即报告国家检验检疫局。

第四章 检疫监督

第十六条 国家检验检疫局对向中国输出水果的国外果园、加工、存放单位实行注册登记制度。

国家检验检疫局根据检疫需要,并商输出国家或者地区政府有关机关同意,可以派检疫人员到产地进行预检、监装或者产地疫情调查。

第十七条 供展览用的疫区水果,必须事先向国家检验检疫局办理特许检疫审批手续。在展览期间,必须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不得擅自使用、赠送、销售或调离。遗弃的水果,要在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下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 供港澳直通车、船上销售的进境水果,经检疫合格后分装于经检验检疫机构监制的密封袋中。旅客携带进境时,凭上述包装验放,检疫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抽查。

第十九条 供关前免税商店销售的进境水果,经检疫合格后分装于经检验检疫机构监制的密封袋中方能销售,并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的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国际航行船舶、列车、飞机在中国境内停留期间,交通员工和其他人员不得将配餐用的水果带离交通工具;配餐使用后的果皮果核等废弃物,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无害化处理。

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船舶、飞机、火车,发现有禁止进境水果的,必须封存或者销毁处理;作封存处理的,在中国境内停留或者运行期间,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不得启封动用。

第二十一条 国家检验检疫局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指定有关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批准过境或转口的水果实施检疫监督。

第二十二条 检验检疫机构可以根据需要,在机场、港口、车站、仓库、加工厂等场所实施疫情监测,有关单位应予配合。

未经检验检疫机构许可,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移动或损坏疫情监测器具。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对违反本办法的有关当事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给予处罚。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国家检验检疫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00年1月1日起执行。原国家动植物检疫总所1988年9月12日发布的《进口水果检疫管理试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一章 总则X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5lai0

第一条 为规范出境水果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提高出境水果质量和安全$VpJe#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5_ex(

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Q

定,制定本办法。+wx3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n: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我国出境新鲜水果(含冷冻水果,以下简称水果)的检`MwX

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k/!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ELw

第三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O:

出境水果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6gX`m0

国家质检总局设在各地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以下简称检验检疫机构)负责所|I+

辖地区出境水果检验检疫与监督管理工作。n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oVi

第四条 我国与输入国家或地区签定的双边协议、议定书等明确规定,或者输Q"

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要求对输入该国家的水果果园和包装厂实施注册登记的,检验v#FCz3

检疫机构应当按照规定对输往该国家或地区的出境水果果园和包装厂实行注册登记。4Z+i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vP6>L

我国与输入国家或地区签定的双边协议、议定书未有明确规定,且输入国家或地'@

区法律法规未明确要求的,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可以向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注册登记N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T7k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L

第二章 注册登记)w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Q

第五条 申请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应当具备以下条件:-5-

(一)连片种植,面积在100亩以上;<T

(二)周围无影响水果生产的污染源;KX^

(三)有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果园有害生物监测防治等工作;HM]LS

(四)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文件包括组织机构、人员培训、~70j|

有害生物监测与控制、农用化学品使用管理、良好农业操作规范等有关资料;W

(五)近两年未发生重大植物疫情;<2O+R

(六)双边协议、议定书或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对注册登记有特别规定的,@Q

还须符合其规定。7d8ms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E

第六条 申请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包装厂应当具备以下条件:_X<

(一)厂区整洁卫生,有满足水果贮存要求的原料场、成品库;$X{4<br> (二)水果存放、加工、处理、储藏等功能区相对独立、布局合理,且与生活区+0veH<br>采取隔离措施并有适当的距离;N~!A<br> (三)具有符合检疫要求的清洗、加工、防虫防病及除害处理设施;yL>5G<br> (四)加工水果所使用的水源及使用的农用化学品均须符合有关食品卫生要求及]!y|D<br>输入国家或地区的要求;]7<br> (五)有完善的卫生质量管理体系,包括对水果供货、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v<br>的管理;对水果溯源信息、防疫监控措施、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等信息有详UTO1<br>细记录;-x<br> (六)配备专职或者兼职植保员,负责原料水果验收、加工、包装、存放等环节x%:<br>防疫措施的落实、有毒有害物质的控制、弃果处理和成品水果自检等工作;U<br> (七)有与其加工能力相适应的提供水果货源的果园,或与供货果园建有固定的W%<br>供货关系;y>O#^8<br> (八)双边协议、议定书或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对注册登记有特别规定的,/<br>还须符合其规定。[_F`<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nSf=<br> 第七条 申请注册登记的果园,应当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书面申请,并;<br>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Tww:<br> (一)《出境水果果园注册登记申请表》;ie2G<br> (二)合法经营、管理果园的有效证明文件(果园土地承包、租赁或者使用的有LHr<br>效证明等)以及果园示意图、平面图;3<br> (三)果园质量管理体系文件;rt5Ci<br> (四)植保员有关资格证明或者相应技术学历证书复印件。Z$vW<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Di<br> 第八条 申请注册登记的包装厂,应当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提出书面申请,"a<br>并提交以下材料(一式两份):ZP<br> (一)《出境水果包装厂注册登记申请表》;qpz!WM<br> (二)营业执照复印件;zC9{m<br> (三)包装厂厂区平面图,包装厂工艺流程及简要说明;5CJ-@G<br> (四)提供水果货源的果园名单及包装厂与果园签订的有关水果生产、收购合约O<br>复印件;`U;ZiD<br> (五)包装厂卫生质量管理体系文件。'G<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f{<br> 第九条 检验检疫机构按照规定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确定材料是否齐全、是2uo<br>否符合有关规定要求,作出受理或者不受理的决定,并出具书面凭证。提交的材料不5G1ldC<br>齐全或者不规范的,应当当场或者在接到申请后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人补正。2}&^B

逾期不告知的,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即为受理。3f

受理申请后,检验检疫机构应当对申请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和包装厂提交的,

申请资料进行审核,并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考核。>{jnCM<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7<br> 第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注册H<br>登记或者不予注册登记的决定(现场考核时间不计算在内)。v/90"<br> 分支检验检疫机构受理的,应当自受理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完成对申请资料=&3f<br>的初审工作;初审合格后,提交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以下简称直属检验检疫局)Ep<br>,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在10个工作日内作出准予注册登记或者不予注册登记的决定。iR<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IP^H<br> 直属检验检疫局应当将注册登记的果园、包装厂名单报国家质检总局备案。e gjLk<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8<br> 第十一条 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为3年,注册登记证书有效期满前3个月,果g<br>园、包装厂应当向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换证。~;<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9ZWD<br> 第十二条 注册登记的果园、包装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向检验检疫机CzEBYx<br>构办理申请变更手续:\&MuxS<br> (一)果园种植面积扩大;Wa"<br> (二)果园承包者或者负责人、植保员发生变化;<br> (三)包装厂法人代表或者负责人发生变化;ZOMNX<br> (四)向包装厂提供水果货源的注册登记果园发生改变;`0jd<br> (五)包装厂加工水果种类改变;V<br> (六)其他较大变更情况。CZN9<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M(Pn<br> 第十三条 注册登记的果园、包装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应当向检验检疫机@d!\<br>构重新申请注册登记:7/<br> (一)果园位置及种植水果种类发生变化;(u%+'q<br> (二)包装厂改建、扩建、迁址;>|+l<br> (三)其他重大变更情况。"wd<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7CU<br> 第十四条 我国与输入国家或地区签定的双边协议、议定书等明确规定,或者vBUJ:!<br>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要求对输入该国家或地区的水果果园和包装厂实施注册登记+s#<br>的,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应当经国家质检总局集中组织推荐,获得输入国家或地区]@,<br>检验检疫部门认可后,方可向有关国家输出水果。:L5X)a<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TaT<br>第三章 监督管理|\E0&<br>�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R>9VGR<br> 第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所辖地区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进行有害生物监测Lu4WMA<br>、有毒有害物质监控和监督管理。监测结果及监管情况作为出境水果检验检疫分类管}u(7

理的重要依据。s3g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i9P

第十六条 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应采取有效的有害生物监测、预防和综合管JD

理措施,避免和控制输入国家或地区关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出境水果果园和包=

装厂应遵守相关法规标准,安全合理使用农用化学品,不得购买、存放和使用我国或A:8s0#

输入国家或地区禁止在水果上使用的化学品。U

出境水果包装材料应干净卫生、未使用过,并符合有关卫生质量标准。输入国家$

或地区有特殊要求的,水果包装箱应当按照要求,标明水果种类、产地以及果园、包lNGX|

装厂名称或者代码等相关信息。h#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cr

第十七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水果果园实施监督管理内容包括:/]t

(一)果园周围环境、水果生长状况、管理人员情况;K

(二)果园有害生物发生、监测、防治情况及有关记录;wfF;

(三)果园农用化学品存放状况,购买、领取及使用记录;YYTp%#

(四)果园水果有毒有害物质检测记录;w

(五)双边协议、议定书或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相关规定的落实情况。mgZoy7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X

第十八条 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水果包装厂实施监督管理内容包括:x

(一)包装厂区环境及卫生状况、生产设施及包装材料的使用情况,管理人员情0|]9IR

况;�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Gxu,Y]

(二)化学品存放状况,购买、领取及使用记录;Fpoxej

(三)水果的来源、加工、自检、存储、出口等有关记录;)()j{

(四)水果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控制记录;^0

(五)冷藏设施使用及防疫卫生情况、温湿度控制记录;G

(六)双边协议、议定书或输入国家或地区法律法规 第十九条 出境果园和包装厂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应责令其限9Z$

期整改,并暂停受理报检,直至整改符合要求: b{Q<br> (一)不按规定使用农用化学品的;3b<br> (二)周围有环境污染源的;2_P<br> (三)包装厂的水果来源不明;htB<br> (四)包装厂内来源不同的水果混放,没有隔离防疫措施,难以区分;~S1<br> (五)未按规定在包装上标明有关信息或者加施标识的;<<br> (六)包装厂检疫处理设施出现较大技术问题的;h2<br> (七)检验检疫机构检出国外关注的有害生物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C<br> (八)输入国家或者地区检出检疫性有害生物或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G<br> 第二十条 检验检疫机构在每年水果采收季节前对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v<br>包装厂进行年度审核,对年审考核不合格的果园、包装厂限期整改。x$nc0c<br> 第二十一条 已注册登记的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出现以下情况之一的,取消l+{\u/<br>其注册登记资格:+a$B+^<br> (一)限期整改不符合要求的;_<br> (二)隐瞒或瞒报质量和安全问题的;j%`P}

(三)拒不接受检验检疫机构监督管理的;<`

(四)未按第十三条规定重新申请注册登记的。-qv'A:

第二十二条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应建立稳定的供货与协作关系。包装厂应当要C~rb

求果园加强疫情、有毒有害物质监测与防控工作,确保提供优质安全的水果货源。y^

注册登记果园对运往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辖区以外的包装厂的出境水果,应当向LA

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申请产地供货证明,注明水果名称、数量及果园名称或注册登记[

编号等信息。2ByBy

第四章 出境检验检疫|iK

第二十三条 出境水果应向包装厂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报检,按报检规定提供@c]Sb

有关单证。e(R

出境水果来自注册登记果园、包装厂的,报检时还应当提供注册登记证书复印件%PuU8

;来自本辖区以外其他注册果园的,由注册果园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出具水果产地供zBV+e5

货证明;来自非注册果园、包装厂的,应在报检单上注明来源果园、包装厂名称、地8

址等信息。"J\;K

出境水果来源不清楚的,不予受理报检。ZT3/

第二十四条 根据输入国家或地区进境水果检验检疫规定和果园、包装厂的注p&MvJ

册登记情况,结合日常监督管理,检验检疫机构实施相应的出境检验检疫措施。J#H

第二十五条 检验检疫机构根据下列要求对出境水果实施检验检疫:7@/JO

(一)我国与输入国家或者地区签订的双边检疫协议(含协定、议定书、备忘录>GxQ@

等);hq:Y

(二)输入国家或者地区进境水果检验检疫规定或要求;8b

(三)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1<W0X

(四)我国出境水果检验检疫规定;_QO4k

(五)贸易合同和信用证等订明的检验检疫要求。z<F

第二十六条 检验检疫机构依照相关工作程序和技术标准实施现场检验检疫和d#oH

实验室检测:)oHJ

(一)核查货证是否相符;H

(二)植物检疫证书和包装箱的相关信息是否符合输入国或者地区的要求;tpfQ~

(三)检查水果是否带虫体、病症、枝叶、土壤和病虫为害状,发现可疑疫情的9

,应及时按有关规定和要求将相关样品和病虫体送实验室检疫鉴定。e:N2

第二十七条检验检疫机构对出境水果实施出境检验检疫及日常监督管理。SaZ'

出境水果经检验检疫合格的,按照有关规定签发检验检疫证书、出境货物通关单Qr:

或者出境货物换证凭单等有关检验检疫证单,准予出境。未经检验检疫或者检验检疫/nI

不合格的,不准出境。hx/1

出境水果经检验检疫不合格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向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反馈有g|%c'

关信息,并协助调查原因,采取改进措施。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不在本辖区的,实u M

施检验检疫的检验检疫机构应将有关情况及时通知出境水果果园、包装厂所在地检验I

检疫机构。!8{l}+

�0�8食界论坛 -- 食界论坛,食品人的乐园 aLeS\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含义:a9zp)k

(一)“果园”,是指没有被障碍物(如道路、沟渠和高速公路)隔离开的单一:v

水果的连续种植地。!d2h

(二)“包装厂”,是指水果采收后,进行挑选、分级、加工、包装、储藏等一pv

系列操作的固定场所,一般包括初选区、加工包装区、储藏库等。La=CO

(三)“冷冻水果”,是指加工后,在-18℃以下储存、运输的水果。}fI

第二十九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1Ic

其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其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j

国食品卫生法》的,检验检疫机构将按有关规定予以处罚。j/

-

第三十条 有以下情况之一的,检验检疫机构处以3万元以下罚款:\QT

(一)来自注册果园、包装厂的水果混有非注册果园、包装厂水果的;0%utwe

(二)盗用果园、包装厂注册登记编号的;_a`

(三)伪造或变造产地供货证明的;em

(四)经检验检疫合格后的水果被调换的;yR

(五)其他违反本办法规定导致严重安全、卫生质量事故的。;4

第三十一条 检验检疫人员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违反相关法律法48n

规和本办法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gq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6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7年2月1日起施行。jpW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4965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2
下一篇2024-04-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