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蟾宫折桂#
@兰心书院
中秋已至,庭前的合欢树叶子稀稀落落,偶尔有几朵花儿恋恋不舍留在枝头。
这几天正好在翻看了《纳兰容若词传》,里面有这样一句词:惆怅彩云飞,碧落知何许,不见合欢花,空倚相思树……时光如同彩云飞逝,一去不复返,像那天人永隔的爱人,不免让人徒然惆怅,曾经两个人的恩爱甜蜜,犹如在昨天,而今变成一个人的悼念。
也许,树上这几朵花是在等中秋的那轮圆月吧……
书中纳兰容若妻子卢氏临终时那句: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意思是只恨自己不是天上的月亮,至少每次月圆的时候可陪着你。
都说是两情若是久长时 ,又岂在朝朝暮暮,但就是这样“当时只道是寻常”,装进了记忆,入了人心。
后来,纳兰容若在《蝶恋花》中悼念妻子,“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玦。”在这首词中纳兰容若将亡妻比作天上的明月,我最怜爱的就是天上的月亮,一个月里只那么一两天是圆满的,其他时候,夕夕都不圆满。
月亮无言,只能默默地看着人世间一切悲欢离合,月光温柔地洒向每一个角落,也轻柔地抚慰这些伤心的人。
“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是纳兰公子对妻子的回答。如果你是明月,能够像天上的圆月那样夜夜明亮,长圆不缺,那么,我作为冰雪,将不惜为你融化。
这是美好愿望,但这终不是事实,纳兰容若最后只能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给死后,希望他们死后能化作花丛的一对蝴蝶,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家家争唱饮水词,纳兰心事几曾知”,纳兰容若在八年后的五月三十一日,也是卢氏逝世的同一月中的同一天,告别尘世。
这是巧合还是天意,也许这个时间对纳兰容若来说刚刚好。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在他的心中,发妻卢氏是无可替代的。
纳兰容若短短三十一年的人生里,给亡妻写下了五十多首悼亡词,也是纳兰词中公认成就最高的诗词。
纳兰词里的圆月是些悲情的,我们仿佛看到了在月光下的纳兰公子,独自和合欢树诉说着一生一世一双人的故事。
“肠断月明红豆蔻,月似当时,人似当时否?” 陪伴就是最长情的告白。中秋花好月圆,今年是谁陪我们赏月,又是谁走进了你的思念里……
你确定?也可以啦。
放河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道教、佛教在夏历七月十五举行宗教节日时也放河灯,一般人误为放河灯是宗教活动。
一些地区放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在江南,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时间自然不限于七月半。“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制作步骤
一、用各色的皱纹纸,经过剪裁和折叠,扎制成花朵。
二、把一次性纸碗/纸盘的底部涂上蜡,起到防水作用。还可以在旁边或者里面写上一些乞福或者祝愿等想说的话(写的内容基本上以祝福纳兰为主)。
三、把纸花放到一次性纸碗中,在纸花的中心放上蜡烛(蜡烛可以用香薰的,也可以把普通的长蜡烛切成小段,然后用火烧出捻儿来)。
注意:花和一次性纸碗/纸盘要成比例,大小合适。
纳兰容若的名字叫做纳兰性德,一次纳兰性德的好友顾贞观在江南为他介绍了一位富有诗词才华的名妓沈宛。作为乌程才女,沈宛曾有出色的词作《选梦词》刊行于世,为纳兰性德欣赏重看。
两人有情有意,遂结金兰之好。关于这方面是有文化背景的。纳兰性德接沈宛于京城,在德胜门内置房安顿。由于沈的身份和血统,她不能名正言顺地进入明府。
他们就保持着没有名份的关系,过着情人式的生活。从沈宛的诗词中,看得出他们心灵之间有着一种相知互怜的内在联系。
但好景不长,半年后纳兰性德突然去世,留下孤独无靠的她和纳兰性德的遗腹子,沈宛含泪返回江南。
以词作抚慰她心中的伤痛。天公不作美,有情人终不成眷属,留下一段让人叹息、让人辛酸,泪水淹没欢乐的风流憾事。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成为进士时年仅二十二岁,康熙爱其才,又因纳兰出身显赫,家族与皇室沾亲带故,故被康熙留在身边授三等侍卫,不久后晋升为一等侍卫。
多次随康熙出巡,还曾奉旨出使梭龙,考察沙俄侵边情况。康熙十三年,纳兰与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卢氏成婚。
康熙十六年卢氏难产去世。纳兰的悼亡之音由此破空而起,成为《饮水词》中拔地而起的高峰,后人不能超越,连他自己也再难超越。
—纳兰容若
—沈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