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西湖何其多
据网上调查,全国许多城市,如杭州、惠州、颖州、潮州、福州、扬州(瘦西湖)、广州、雷州、兰州、西宁、桂林、许昌、寿昌、梅城、南昌、都昌、沈阳、富顺、津市、衡阳、商丘、天门等都有西湖,或都曾有西湖,素称“天下西湖三十六”。如果将西湖的外延扩展,加上类西湖、泛西湖、广义西湖,则数量会更多。所谓类西湖,是指与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型风景湖泊,如北京的西苑、西海,肇庆市美丽的星湖就是。所谓泛西湖,是指与城市相距稍远,偏于市区西隅的风景湖泊,如昆明、北京、古长安的昆明湖。广义上的西湖是指与城市关系较密切,区位不一定偏西,如武汉东湖、南湖,南京北玄武湖,荆州东北海子湖等。
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城市湖泊都好名“西湖”?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泊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须首先领会其美学价值、艺术特色,保护其自然生机、传承其文化要义;严防城建扩张侵占公共园林绿地、水体,杜绝自古天下名山官占多、军占多的现象。人民群众热爱西湖,应保证西湖属于人民。
研究“西湖文化现象”,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为人民大众建设更多更美的城市湖泊公共园林,或曰西湖山水园林,意义匪浅。
二、“ 西湖现象” 的美学情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人们常拿苏杭比天堂,就是因为西湖周围皆为舒适优美的环境。苏杭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城市,甚或是够诗意的栖居地方。湖泊环境往往优秀于江河环境;江河之滨好的居住环境尚需严格的风水考察、选择、改造认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也,越地苎萝山村人,是一个善良美丽、质朴勤劳的女子形象代表人物。西施赢得人民大众数千年的喜爱,自然是大众真实情感的表白。类此,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湖看成是美的化身、美的集中表现。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视点观赏,西湖都象一个令人怜爱的美人。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西湖之美一半在山水,一半在人工,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精工巧匠、诗人画家、高僧大师,使园林之胜倍极妩媚。西湖边最早的园林为寺观园林,东南佛国深得造化。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园中之园,均纳入了广义的西湖园林文化范畴。
“西湖文化”最可贵的是公共开放性。唐代以前,虽有西周王在园囿、与民同乐的记载,民者实为进园割草采薪、捕雉捉兔的劳作。秦、汉上林苑、太液池,隋、唐“三苑”—— 东内苑、西内苑和规模最大的禁苑,听其名都不是对外开放的。百姓只能欣赏围墙外面天然的园。史书用褒扬的语气记载:唐长安曲江池是公共开放的风景园林。曲江池最初为汉武帝所创,名宜春苑。唐开元年间大加疏凿,方形成城墙“公园”。宋代出现群体游园热。琼林苑、金明池虽为公共园林,仅限时“令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已,车驾临幸毕,即闭”(见吴自牧《梦梁录》)。园林从只由王公贵族享用到国民大众享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公共园林,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热爱。
在思想精神上,园林最早从娱天神到后来娱人王,再到娱官宦、娱自己,当然是令人越来越高兴和亲近。文人与大众未有不好山水的,城市山林来自于文人士大夫的“中隐隐入市”合目的性的艺术空间。“公共园林”则多为城市山水自然景观和与山水相关的受人们爱戴的人文景观的结合系统。西湖就是这种优秀的城市公共园林集合体,不知不觉成了城市山林、公共园林的代名词。在西湖这个大型的城市山水园林之中。隐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林木森森、云烟万状,真所谓“东南异境”。
杭城地方官多诗人雅士(唐代以诗取士,因而诗风特盛),注重美化环境,喜好刻石、建塔、植竹、题词、编神话,留下一些遗事遗迹,为装点城市山水,积淀城市历史文化卓有贡献。其州治、府第衙寓亦兴有园林。最为典型的“虚白堂”面江倚山,凭栏可观潮涌、晴明能眺远山,有白居易诗作刻石于堂上。
西湖风景乃真山真水的风景,是质朴开放明快的风景,是尺度宜人、贴近大众的风景。西湖山水同城市联系密切,城以湖美,湖以城壮。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在广大民众的审美精神中自然就积淀了对西湖浓浓的乡情、爱情。清代艺术家李渔走遍天下,最后举家定居杭州西湖旁,即为例证。明末清初张岱的《西湖梦寻》表现了“梦西湖如家园眷属”的情思,我们可以当成一部关于公共园林审美诗话来读。
杭州以外,广大民众在自己所生活居住的城市,只要有湖泊当然希望它像杭州西湖一样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游赏路线,具有深层次的认同感、寄托感。无论这个湖泊是否一定位于城市的西边,人们都热情地称她为西湖。
三、“ 西湖现象”的内在成因
天下大众都对西湖怀有深深的羡慕、审美情结,其社会基础、历史根源、美学理论、大众心理、生态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值得探究,并可用之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事业。
位置仅仅是西湖形成的表层原因,内在的因素还在于人文。人文因素可超越地理位置关系,西湖的本质特征是美,公共性的美。美的创造是她的灵魂。
西湖古代为钱塘江入海的弯口处,由于泥沙淤积而成泻湖。“其地负会城之西,故通称西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绕湖建置,地方官员不断疏浚、整治,才使湖光山色永驻(见《西湖志》)。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白居易曾主持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工程,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点缀风景。
吴越国时,疏浚西湖,并与南运河相连。北宋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发20万个民工打撩葑草筑起三里长的“苏堤”,建湖中三石塔,彻底改变了葑淤现象。
南宋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城西紧邻山青水秀的西湖风景区,“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见吴自牧《梦梁录》)。“西湖十景”南宋已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官者处处有,能够发现并开发城市湖山之美的官人为数有限。古代,他们结合兴修水利工程,顺便建造城市风景园林而流芳百世。急功近利的官员,往往达不到这种境界;有时不但不为世人造景,反而到处杀风景,为子孙留下千古遗憾。
扬州瘦西湖之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1763年),楼台画舫十里不断,成为水上游览的公共风景名胜区。瘦西湖工程主要因皇帝南巡而兴。大官富贾争相邀宠皇恩,尽向皇帝巡游的湖面献景,得以湖面公共景观极佳。动机虽不在为公众,客观上却获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的效果。
城市公共湖山园林,离不开行政当局的管理与疏浚。没有保护,就没有美,没有美的传承。广州南汉西湖为当年甘溪西支流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为皇家南宫苑区。西湖加上药洲,烟波浩淼,如蓬莱仙境。令人感到“碧海出辰阁,青空起夏云”的岭南气象。后遭兵燹,但有宋代经略使陈岘的整治,乃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景象,为文人墨客喜爱。后代均有小规模的修缮整治,明代仍为羊城八景之一。清末明初湖周住宅增多,日渐淤塞退化。1932年修马路,广州西湖才彻底完蛋。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宫苑遗存最后的毁灭,距离我们今天并不十分遥远,荔湾湖是否为广州西湖第二呢?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北方园林因自然环境条件逊于江南,园中多仿建西湖之景。王闿道《圆明园词》记述:乾隆下江南,行幸所径,写其风景,归而作之。若西湖苏堤,西院之类,无不仿建。尤其圆明园还突出地再现了杭州西湖作为公共园林景观的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诸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杭州西湖美景被各地效仿,情有所钟,理所当然天下处处有西湖。城市园林南北交流、中西交流,本应如此。
四、“ 西湖文化” 的当代迷失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双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建设城市,投入了美的理想,艺术性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山林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空间,是园林美的艺术空间的新开拓,也是宫苑系统的另一种理想美的大众现实化。
如桂林风景山有余,水不足。宋时,隐山前有一个面积为700多亩的西湖。东为漓江,南为阳江(桃花江),中间还有些湖泊,各自孤立。水利工程朝宗渠串联成整体,水路通江,山城变水城,山水相辉映。可惜一周姓豪绅,勾结官府、霸占西湖,改田高价出卖,至使水路堵塞、西湖消失、山城失去活力。像周劣绅(古代地产商)这样破坏城市山水的人今天为数不少。城市“西湖文化”的迷失盖源于此,其危害公共风景的行为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飞机上往下看,传统的古村镇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划性。过去我们的老祖宗还通过多种软、硬手法来维护村镇的公共山水园林。比如用宗族文化感召力、开明绅士的影响力、风水观念、村规民俗、民间故事等来统一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保护城(村)镇公共山林湖河风景。当上述意识形态观念被全盘否定后的今天,新的、好的、民主性的公共观念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在建设上造成大量不健康的城区、镇区。飞机鸟瞰图可见新村明显地比旧村乱、糟、丑。
当代的城市建设活动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在造城运动中却很少有人注重造湖,尤其是造西湖,称此现象为“西湖文化”的失落,也是很恰当的。
1不尊重科学规划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城市规划的错误。城市“西湖”作为风景名胜不能让城市无限制地围剿,不能让现代高楼大厦逼近湖滨水面。不能对城市历史街区剃光头式的大拆大建。凡是这么干的,城、湖往往两败俱伤。杭州西湖一度要建成“浙江的香港”带来了建设性的大破坏,曾经让他们自豪不已的历史文化“富矿”正越来越贫瘠。惠州西湖曾采取“城包湖”的规划模式,事实证明不但风景受损,城市也受拘束。桂林要在山水之间建药厂,得不偿失,等于叫人挖自己的心肝(据说陈从周语)。还有其他一些西湖在错误的规划中遭到覆灭的命运。
杭州西湖西进,保老城建新城,向钱塘时代(即向沿江发展)迈进,西湖得到“美容”、解放、更新。惠州城市向江北发展,西湖方解除大破坏的威胁。事实证明在湖周边进行城市化建设,如昆明向滇池边推进,肇庆城区正向星湖景区推进……,如此举措对西湖景观的侵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这些城市父母官的高度重视或改进。
2开发商肆意圈地 不加制约建设,侵占好山好水,就是城市湖泊水面加速死亡之时。如广州当年的澳洲山庄,山水豪庭等小区开发时造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极大破坏;有些别墅修到了麓湖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公共的风景园林变为私家的财产,这是社会很不公平的表现。好山好水不需要建商品房,通过建商品房改善差的山水景观才是真正的要义。
3现代市政工程强暴 因用地广、体量大、翻动土地深,往往很容易把一个自然的、生态化的历史地段(地区)的山水要素彻底地改变面貌。不但历史的地形地貌没了,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也都摧毁干净。工程的尺度大于湖泊山体的尺度,如果不加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即使地理尺度的环境也很容易被破坏。
4缺乏水利设施保护 水体表现出弱者态势,很容易被侵占消亡。“西湖文化”或者说西湖景观包含了众多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积淀。即使西湖的水面还在、湖岸还在,铲除了固有的人文景观,代替几个简单的广场、硬质护坡是无法弥补精神空虚的。许昌小西湖“虽小亦西子”(苏轼),始兴于隋唐,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有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将汉献帝困于此。可惜现衰落为一路边的小水沟。
5机关不愿搬迁 “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贬意之话,宗教活动开发了风景区。郭沫若先生后来推论:“天下名山匪占多”、“天下名山军占多”,最后就是“天下名山官占多”、“商占多”倒是真正非褒意的了。杭州西湖为了整治风景,为了还西湖的本来面目,劝某些机关搬迁,好歹用了八年之久,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五、“ 西湖文化”的灵魂回归
人居环境需要“西湖文化”。历史上杭州、惠州、颖州等西湖的美名效应、位置效应、景观效应、名人效应、文学效应、集景效应……,引得人人向往、世界传颂。现今城市风景“西湖文化”含量甚少。如何开创“西湖文化”的新时代,须好生思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湿地公共园林。规划首先反映的是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追求和喜爱。任何一项错误决策的纠正,也只能等待决策者(部门)自己纠正,其他无纠正能力。一个好的方案在于一个英明的领导。《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于2004年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评审员毛昭晰教授感慨不已。他说:“这个规划,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经过21年等于1/5 个世纪后,杭州的规划才走上正确的道路,西湖才获得解放、新生。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到“杭州越来越不像杭州”,过渡到“腾出老城、为国敛财”,“走向富春江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惠州西湖是在1989年的城市规划出台后,才纠正了城市啃嗤西湖的命运。湖、城各有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年来的治理,西湖终获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城市向江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几何时,常听到“救救漓江”,“救救王城”的呼声。说到底就是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人和山、和水。等到喜好在桂林山水中抓工业的一个市长升官或平调,问题才得到缓解。
广州的规划经过一番论证,有了新发展。拉开距离,大组团式方案缓解了不少矛盾。广州亦可明确向杭州学习:保老城、建新城,拓展西湖(类西湖),“腾出老城空间去赚钱”。“新的自去新,旧的自有味”。可惜名城古城区还在大拆大建。这个危险的做法将使历史街区彻底泯灭,至今还没引起当局者足够的醒悟。
2让更多的人,首先是***善于发现西湖之美。人们的周围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年许多扬名天下的西湖之美,大多是为被流放、被贬官的文化人所发现、所创造的。这些人身陷困境、思想冷静、急民所急、少功利性,其深刻的艺术规划素养,能够制定英明的决策。
牙城旧治拓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苏轼善于处理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在琼州时也十分关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清人江逢辰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统治者作为贬谪和惩罚官吏的“蛮夷貔貊之乡,瘴疠之地”的惠州,因苏东坡而成风景名胜之邦。
白居易也是贴近民众、贴近自然之诗人,在苏州、杭州、庐山等地,留下了治山治水、创造湖山之美的诗歌。柳宗元、韩愈、葛洪、牛憎孺、李德裕、唐庚、陈知柔、陈鹏飞、苏辙等文人都因贬谪而留下对西湖之审美关照。
3开展全民性的建设山水生态城市运动,发扬西湖文化精神。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就是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保护湖泊,建湿地公园。使湖泊的生态功能、调温调湿功能、防涝防旱功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功能、美学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市政工程应该成为装点河山的风景物。西湖之美是大众化的美、天然之美、人性亲切尺度之美。全城市民的义务职责是创建、保护、传承西湖文化之美。
4让天下所有的西湖风景名胜成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中国的湖泊风景,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西湖风景,应该成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载体。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无能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城市西湖应为一个大的舞台、大文化艺术馆、历史文物馆。少立几根罗马柱,少铺些硬质广场。让国外友人一看到西湖,就感到这是中国的湖、中华民族的湖。“西湖文化”是中国人最优美的水文化
在汉川二中想给学生留言的话,可以去用QQ或者是微信公众号等等,也就是在中学里面现在也是普及化了QQ平台或者是微信公众号的使用,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就有给汉川二中学生留言的一个功能。
还有一个可以去加汉川二中的各类的墙,也就是像表白墙,闲杂墙或者是其他学校墙等等都是可以去加的,然后加为好友以后就可以在上面进行发帖。
发帖过后如果确认没有违规的话,那个QQ号的主人,也就是那个墙的主人就会帮你发布出去,就可以做到给学生留言的一个功能。
所以在汉川二中想给学生留言的话可以去QQ加那些个人墙的QQ号,或者是在微信公众号里面去进行留言。
正确云-学校介绍
婉婉萦心出,矜矜文风亭。春风知眷顾,忙遣柳条青。--文风亭
文风亭矗立在刘家隔镇笔架台村肖家台东面的河堤上,是yun水流域一幢颇为著名的古建筑。始建于嘉庆十四年(公元1808年),2004年在原址上重建。塔身直径3米、高15米,呈六面体,共三层,每层六角翘起,凌空欲飞,各层墙面镶嵌有艳丽的瓷画。亭边原建有肖氏宗祠,塔式的亭和古朴的宗祠浑然一体,显得雄浑更兼典雅。 城隍台 逼驾台 保和台
坐镇赤城第一台,面对仙女笑逐开,怀中楼抱金盆月,腰系yun水白玉带。--城隍台
离刘隔镇中心镇区西北一公里处的城隍台,本在古义川县城金鼓城中,因上边建有城隍庙而得名。1969年发掘的城隍台遗址,遗址整个长1000米、宽800米,出土物件囊括了五代至元朝的遗存。 明末,古城刘家隔的明朝守将害怕再次被农民起义军攻陷,便仿造主子崇祯皇帝在北京祈神求安的做法,在县衙后的高台上设坛作醮,祈求和平安宁,即是保和台。保和台上原建有富丽堂皇的儒学宫,每年秋试,学子云集,生花妙笔,竞相折桂。
六景 chan头分市 红绿酒馆 玉带缠腰 乌云接午 七星串珠 金盆闹月(或平原曲阜) 风雪夜,眼茫茫,酒馆宿人不二想,怎料却是天上仙,桃花瓣、柳树叶,冽冽井水变琼浆,午时汲取是红酒、色似玛瑙地无双,晌时再取是绿酒、色如翡翠天宫强,红绿酒馆,美名扬。
地儿偏闹市,沽酒人三二,小桥水潺潺,垂柳袅依依,桃花自怜惜,茅屋亭立,酒帘微醉,待清风拂来,正是酒不醉人人自醉。
尽可惜,红绿酒馆成史迹。今市场出售之状元红、竹叶青、五加皮等有名色酒,传乃受红绿酒的启示,酿制而成? 刘家隔镇,前是府河,后是官前河的部分故道,名内河,又叫夹河。
夹河水东流出下渡大桥,汇入府河。府河水自西灌盐埠桥,注入夹河。这样,就形成一泓碧水绕镇的美丽景观。看上去象一条碧玉带缠绕镇的腰部,人们给它取了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玉带缠腰。
为了方便行人,活跃商旅,夹河上架有盐埠桥、黄家桥、榨坊台桥、街心大桥、下渡大桥等五座石、木桥。这五座桥,就象玉带上面的五块镂空玉扣,更增添了玉带缠腰这一景观的形象感和魅力。 刘家隔镇放马场一带,一观:斜阳平川,稀落落小草几株,颤悠悠野花几束,晃荡荡水波几绺,情依依飞鸟几羽,实难称奇。再观,土丘儿顾盼,清潭儿遮羞,骄阳初吻,平原曲曲弯弯、似丝柔缠,海市奇景邂逅,独观,那七彩光环拥着摩天高楼,飘飘彩云宠着锦绫阁,绚丽无比,妖娆非凡,原来平原曲阜。
八宝 七星莲藕 菊花心胡萝卜 刘家隔黄鳝 百子鹅 砂子馍 松果鱼 豆渣粑 八宝饭
一湾西子臂,七窍比干心。天女沐红尘,偏要恋凡音。 -- 很久很久以前,在汉川刘家隔镇被称为孙家巷的那一带,有七口神奇的天然水池。这大大小小形状各异的水池,呈北斗状分布,因此被称为七星塘。据传,这七星塘曾是天宫中七仙女的浴池。最初,七口池塘水色各异,赤绿橙黄青蓝紫,池水常年不溢不涸。每逢王母圣诞前夕,当更深夜静之时,七位仙女便驾着彩云,飘飘荡荡下到凡间,在各自的浴池中沐浴净身,然后去给王母娘娘拜寿。后来,随着刘家隔镇商业的兴起,人口的密集,市场的繁荣,这里被圈进了城里头,逐渐形成闹市区,构成了七十二条花街巷的孙家巷。同时,在七星塘的周边地区,也陆续修建了民垸。于是,仙女们再不便前来沐浴,七星塘也随之断了仙缘,池水便随着季节的更易而涨落。在雨季或多雨的年份,池水外溢,长年冲刷地面而形成了水渠,横断街市,阻碍通行。
在孙家巷临渠的市面上,住着一家姓何的老两口,他们年近花甲,一生好善,却无儿无女。早先,他们借街市的便利,将住室辟为一个小门店,经营日用杂货,赚几分银子度日月。几十年下来,居然少有积蓄。两老虽然时时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而困扰,却也过得宁静而充实。但近几年来,由于七星塘水渠之水渐盛,街市被拦腰截断,行人来往不便,何老汉家的生意日见萧条起来。
一个寒冬的早晨,何老汉和往日一样,迟迟才打开店门。屋外,小北风吹着稀疏的雪花,悄无声息地飘洒着。房上地上并无积雪,看来未下多久。虽然时间已近巳刻,但街上却路淡人稀,多数店家尚未开门。何老汉抬头望了望天,天黄黄的,看样子老天爷是决心要认真地下一场大雪了。当他转身正准备进屋时,突然发现廊檐下的墙角里,蜷缩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坐在地上,支楞着两条小腿,两只手臂圈着膝盖,缩着颈,面部朝下伏在膝盖上。长长的头发乱蓬蓬的,辨不出是男还是女。身上的衣服又脏又破,披吊着的破布片随着冻得发抖的身体颤动着。见此情状,何老汉顿生恻隐之心,上前拉起孩子,扶着她走进门来。
何老汉的老伴黄氏正在起床,见老汉领着一个人进来,还以为有什么买卖呢。听老汉说是在大门外捡的一个孩子,黄氏急忙下床,见孩子冻得直发抖,赶紧找了一件旧棉衣披到她身上。黄氏用手拢了拢那孩子的头发,见她脏兮兮的脸冻得青一块紫一块的,于是一边招呼老汉照看着那孩子,一边到伙房去烧了一盆热水,给孩子洗脸捂手,然后又给她洗头。做完这一切,黄氏将孩子的头发梳拢扎起,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眉清目秀的十二、三岁的小女孩。吃了饭,那孩子渐渐恢复了元气。两老问起这孩子的来历,那小女孩一边流着泪,一边零零星星地说出了她的身世--
她的家在扬子江下游一个离这里很远的地方。她姓何,小名大丫,父亲跑湖广做生意。在她六岁那年,母亲不幸得病身亡。过了不久,她父亲为她娶了一位后母,那后母极其和善,待她很好。可是好景不长,过了两年,在她继母的儿子刚满一岁时,父亲有一次因生意出了远门,不知是遭了贼劫还是在江湖上遇了难,再也没有回家。从此,家里没了收入,坐吃山空。继母拖着两个孩子,孤儿寡母,苦苦挣扎。挨到大丫十岁那年,实在无法维持下去了,万般无奈,继母便带着她和弟弟改了嫁,嫁给了邻村一个养蚕的男子。那男人前年死了妻子,有一个比大丫小三岁的儿子。大丫随着继母到那男家不到一年,她养父知道她并非这后妻所生,便对大丫异常凶狠。在养蚕的季节,他每天逼着大丫早早起床,到蚕房清理蚕粪,向蚕床上铺陈桑叶。然后又让她送他那七、八岁的儿子上学馆,并把繁重的家务尽量压在她身上,好让妻子有更多的精力养蚕。在不养蚕的季节里,养父又逼着她这个十来岁的小女孩到桑园中做事。可怜她小小人儿,一天下来,累死累活,痛苦无处可诉,又不敢诉说,只有夜晚偷偷地哭泣。好在她继母对她还好,时不时瞒着丈夫照应她。
这年春天,她们家乡的气候异常恶劣,久雨不晴,直到进入初夏,气温仍然很低,因而桑枝生发缓慢,桑叶不足,蚕宝宝吃不饱,甚至无叶可喂,因而蚕民损失惨重。大丫的养父亏了血本,遂起不良之心,打算把大丫卖给一家财主作童养媳。多亏大丫的继母良心未泯,不愿听凭后夫将前夫之女推入火坑。于是乘丈夫不在家的一天夜晚,她把大丫叫醒,对她说:孩子,这个家你呆不得了。我本打算无论多苦,也要把你拉扯成人。但时运不好,蚕事不佳,亏了血本。他起了不良之心,打算把你卖给人家,将你推进火坑。你逃命去吧,沿着扬子江往上游走,逃往湖广,那里富庶。如果你父亲泉下有知,他会庇佑你。你如果逃出性命,将来落得一个好家,我也对得住你父亲对我的情义。一边说着,一边流着泪把大丫的衣服打成一个小包,替她背在身上。趁天未亮时,送她出门,嘱咐她顺着扬子江,一直向西逃,切莫回头。于是,大丫历时半年多,过千山,涉万水,一路乞讨,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刘家隔这块地面。
听完了大丫的身世,黄氏为大丫的遭遇难过得直掉眼泪。半晌,她问大丫:这天寒地冻的,打算再去哪里呢?大丫无可奈何地说:逃到哪里是哪里吧!
何老汉听了大丫的身世也很伤心,思索了一会,对老伴说:我看这样吧,天寒地冻的,这孩子能到哪里去?反正我们家没有多的人口,也不愁吃用,暂时多个把人也没多大关系,倒不如留下这孩子,等过了冬天,到明年春天天气暖和了再说吧!其实黄氏早有此意,只是在丈夫跟前不便冒昧提出,听了丈夫的话,她连忙说:那好,那好!就这样,大丫便在何老汉家里留了下来。大丫聪明伶俐,也很善解人意,深得何老汉两口子喜爱。她做事勤快,干活麻利,帮二老把个小小的店铺打理得面目一新,将二老侍奉得周到细致。两位老人看在眼里,乐在心头。
最初,街坊邻居见何老汉家凭空多了一个小姑娘,以为是他们哪个亲戚的孩子,不以为意。过了春节,看见这孩子仍然没走,于是就有人猜疑:是不是他们二老领养了一个孩子?即将此话问何老汉,老汉却笑而不答。
一转眼,已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大丫在何老汉家中已生活了四五个月。说也奇怪,自从有了大丫,何老汉家的生意竟日渐兴旺起来。
大丫本来就少言寡语,每当店铺歇业,干完活儿之后,她常常一个人静静地坐在家中,望着店旁的渠水发呆,好像有无穷的心事。也许,她是在思念自己的家乡,怀念自己的父亲,也可能是在考虑自己将何去何从。何老汉猜想着大丫的心事:是不是在担心收留她时说的话,怕天气暖和了赶她走吧?说实在话,大丫和他们二老相处了这几个月,他们想都没想过要赶她走。有心要留下她,也不知大丫愿意不愿意。两位老人没有明说,大丫也没有提出要走。
倒是街坊邻居们知道了大丫是何老汉捡的一个孩子,便极力撺掇二老收养她做女儿。一天晚上,何老汉对大丫说:大丫,你是个苦命的孩子,在我家过了这几个月,我们很是喜欢你。你姓何,我也姓何,五百年前同是一家,我们也到了一家。我二老无儿无女,你无家可归,就留下来给我们做女儿吧!大丫听了这话,立即跪在地上磕头,呼爹叫娘。第二天,何老汉办了一桌酒,聘请了几个小有名望的街坊邻居作见证,正式收养大丫做了女儿。
大丫做了何老汉的女儿后,更加勤快,伶俐可人,使二老初尝了人伦之乐。大丫虽只是个十三、四岁的小女孩,到底是吃过苦、受过难的,既懂事又会做事。无论是帮二老经营店铺,还是操持家务,都做得尽善尽美,无可挑剔。街坊邻居们见了,都羡慕何老汉得了个好女儿,说他们好人有好报,这一定是上天给安排的。
何老汉家的生意一天比一天兴旺,应该说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没有不如意的地方。可是大丫一见了店旁的水渠,便痴痴地发呆。何老汉和黄氏有时问她想些什么,她也只是淡淡一笑,并不回答。老两口不禁纳闷:一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儿家,究竟有什么心事呢?
一转眼,大丫年已及笄,出落得如天仙一般美丽。乌云似的秀发,细细的柳叶眉,水灵灵的双眸,白里透红的鹅蛋脸上总有两个浅浅的酒窝儿,窈窕的身材,真是人见人爱。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大丫已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刘家隔城里头街面上有头有脸的人家,都巴望自己的儿子能娶上何大丫,既是为着她长得漂亮,也是为着她贤淑能干。何老汉家里,三天两天总有媒婆上门提亲,真是一家养女百家求。何老汉有自己的想法:孩子从小受苦,需慎重为她选择一个好的家庭和夫婿,不能仓促应允;大丫也有自己的心事:二老无儿无女,自从自己进了这个家,两老待自己如同亲生,恩重如山,自己尚未报答万一,如果早早嫁了出去,岂不使二老重陷孤寂,怎能轻易言嫁?因而,当二老提起这事时,大丫即刻向父母表白自己年纪尚小,不宜急于谈婚论嫁,所以何老汉对所有前来提亲者,一概婉言却之。
看看又过了两年,大丫已经是十八九岁的大姑娘了,长得更加标致妩媚。街上那些富商的公子哥儿们,垂涎大丫的美貌,有事无事总要到何老汉的小店门前转悠,以买东西为名进小店看大丫几眼。有些轻浮子弟在大丫面前,或以言语挑逗,或以眉目传情。每当遇到这种情况,大丫要么回避,要么正色严辞,不失礼貌地向他们打招呼。
何老汉两老看在眼里,心想:女儿大了,迟早终究是人家的人,总不能真的把她留在家里过一生,得给她寻一门好亲,择一佳婿嫁出去。何老汉把这意思对女儿说了,大丫沉思半晌,说:女儿本想随二老过此一生,以报答二老救命之恩。既然父亲打算将女儿嫁出去,我也不能违拗父亲的意愿。我看这刘家隔城里头的那些富商子弟,不过是些花花公子,纨绔哥儿,没一个本份守诚之辈。他们只是觊觎我的美貌,实无相偕白头之心。远嫁他乡吧,纵使能得如意郎君,而远离父母,失却照应,儿又于心不忍。说到这里,大丫有些伤感,流着泪说:几年来,我一直在想:作为女儿身,长大后终究难脱世俗,难免嫁人。二老年逾花甲,养老所倚何人?因见店旁水渠,有碍我家生意。有心架一大桥,活跃市面,既为民众造福,也使我家日后门店兴盛。但我身为女儿之身,又无足够银钱,架桥谈何容易?思前想后,倒不如……说到此,大丫就不说了。
老两口见女儿欲言又止,摸不透她究竟有什么打算,不便下问,只是摇头叹息。只听大丫继续说道:倒不如这样:谁家肯出钱在渠上架一座桥,并答应侍养二老善终,女儿便嫁给谁家。如果不成,则女儿只能听天由命。城里头想娶我的大户们不是有钱吗?你们帮我在水渠中央架一座木台,我站在台上,让有钱人家的子弟向我投掷金银元宝,打中我者即为我夫婿。此举虽有损女儿名誉,但姻缘自有天定,这也和抛彩球招亲相似。这样,或许能募得不少金银,足够父母养老和修桥之资,不知二老赞同否?何老汉当然不赞成女儿这种做法,连说不妥不妥。但冷静一想,女儿说得也不无道理,心想姑且置之,以后再说。谁知大丫每日在店,向那一班公子哥儿们做了广告。结果他们一听既要架座桥,又要养二老,竟没有一个能慷慨承诺的,倒是对投掷金银元宝订亲一事十分感兴趣。他们都在想,这个办法花钱不多,很划算。水渠中央离岸边不过二十步远近,如果运气好,天缘所定,说不定一掷就能定终身。于是都极力撺掇大丫运用此法择偶。
又过了一年,大丫已经满了二十周岁。在那个时代,这个年龄已经是老姑娘了。何老汉无奈,只得同意大丫这个不是办法的办法,雇请人工在水渠中央搭了一座木台,选定了一个黄道吉日,让刘家隔有意的所有未婚男青年前来投掷元宝,掷中大丫者即可与之订婚。
事先,大丫与二老商定,掷银招亲所得之钱财,除留下部分二老养老之外,其余均上缴驻刘家隔的县丞衙门,由县丞衙门代为修桥,并与县丞大人签了约,恳求县丞大人于掷银订亲之日出面维持。同时,晓喻各前来掷银的青年,掷银时间为一个时辰,自辰时末开始,至巳时末结束。在一个时辰内,如有击中者立即结束,订立婚约;如无投中者,改日再行投掷。
到了那一天,早饭以后,大丫换了一身洁白的衣裙,在二老陪伴下款步登上木台,点燃香烛,祝告上苍,然后拜了四拜,便亭亭玉立在木台中央。大街上,何老汉店前,前来碰运气的男青年一个个带着鼓囊囊的银包或满箱金银元宝,满心希望能掷中貌若天仙的大丫,讨一个如花似玉的娇妻。水渠两旁看热闹的男女老少,人山人海,把两边的街道塞得水泄不通。
时辰已到,掷银开始。富少们一个个一边暗暗祷告上天多多予以关照,一边捋袖舞臂,瞄准何大丫的身影,轮流投掷金银元宝,都巴望着自己一投就中。说来也怪,明明见自己投掷的元宝正对大丫飞去,到了她跟前却落到了木台上,并未见元宝沾身。越投不中,大家心里越急,心一急投掷的速度就越快,越快就更投不中。有人的银包空了,急红了眼,呼喝着佣人和随从赶快回家去取。有些元宝滚落台下,看热闹的人抢着去拾,拾得者正在庆幸自己得了元宝,仔细一看,却煞作怪,竟是一块石子。
眼看一个时辰将尽,竟无一个掷中者,有些人已灰心丧气,不再准备将元宝往水里扔。这时,在掷银的人群中突然钻出一个叫花子,只见他二十多岁年纪,蓬头垢面,满脸胡须,坦胸露臂,现出;黢黑的肌肤,穿一身黑衣服,从头到脚活脱脱一截大炭棒。他右手柱着一根黑色拐杖,拐杖上端吊着一个黑不溜秋的葫芦,一瘸一拐地踱到水渠边,望着何大丫嘿嘿笑了两声。何大丫一见,顿时脸色大变,呆若木鸡。只见那叫花子从怀里摸出一个金元宝在脏衣服上擦了擦,元宝便熠熠生辉,光芒耀眼。说时迟,那时快,叫花子瞅准木台上的何大丫,一扬手,一道金光直向台上飞去,正打在何大丫的前襟上。
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得十分真切,全都惊得目瞪口呆。这时,那叫花子一个箭步跃上木台,对大丫道声:师妹请了!你功果已成,回山去吧!一边说,一边揭开葫芦盖,将葫芦口朝下,喝声疾!只见那些金元宝、银元宝,不管是落在台上的,还是掉在渠中的,统统被摄入葫芦之中。然后,他一手拿着拐杖,一手拉着大丫,喝声起,只见他们脚下生出一团青云,托着两人冉冉上升,越升越高,飘向东南。
这一切都发生在一瞬间,当人们明白发生了怎么一回事时,全都跪下向着那渐飘渐远的一片青云顶礼膜拜。再看木台上,满满四箱元宝放在那里。县丞命人将四箱元宝抬回衙门,按事先约定,县丞决定给何老汉一箱,既是代何大丫报答几年的养育之恩,又是作为二老的养老之费。但何老汉坚辞不受,理由是:既然女儿能立地成仙,他二老也能得到神仙的救拔和超脱。果然,后来何家二老健康地活到九十多岁,终生不愁吃用,忽一日,二人同日无疾而终。
有了钱,县丞衙门就好办事,反正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于是立即动工,在水渠上何老汉的店铺边建桥。城里头凡有劳动能力者,为了攀结仙缘,不论男女老少,挑石担土,巴望能挣到经过了神仙之手的元宝,沾上点仙气。所以工程进展很快,不久就将完工了。在桥即将完工之时,桥面却欠三块石板。正当工匠们埋怨设计者预算不周而一筹莫展时,天空中飘来了一朵洁白的云彩,停留在建桥工地的上空。人们看到何大丫站立云端,一身青衣,道姑打扮。只见她向着桥身一挥手,三块青石板从天而降,准准地嵌在了桥面上。然后对众人莞尔一笑,向着何老汉店铺鞠了一躬,飘然而去了。
原来,何大丫即何仙姑化身,刘家隔人不知她仙道已成,误以为何仙姑是本地人,在修桥时羽化成仙的。当初,她与铁拐李驾着青云,身着洁白服装而去;又驾着白云,身穿青衣而归,意在告诉刘家隔人:我何仙姑无男女之嫌,去也青(清)白,来也青(清)白,清清白白做人,清清白白为仙。
桥成之后,十分壮观。桥长十五、六丈,阔三丈,为九孔卧虹式大桥。桥的两边,各有二十七根栏柱,每根栏柱就像一枝莲花。在两根栏柱之间,都镶嵌着一块镂空雕花石板,石板上镂刻着各式各样的荷花,有刚出水待放的,有半开的,有全开的,还有并蒂莲花。据说设计者是为了纪念何仙姑,颂扬何仙姑的功德,采用何、荷同音设计的桥栏图案。当渠水上涨时,一眼望去,整座桥犹如荷花映彩虹,美不胜收。这座桥,在当时刘家隔十三桥中,堪为魁首,独领风骚。
由于何仙姑走时是乘青云而去的,于是这座桥被取名为青云桥,它所在的街道,也取名为青云街。
往事越千年,沧桑巨变,青云桥和青云街已成白云黄鹤。虽然它的建成充满着传奇色彩,但在刘家隔历史上确有其桥,确有其街。历年来,孙家苍、三甲村一带村民建房取土,开挖房基时,经常挖出古街道、古房基遗迹,曾挖出刻有青云街街记的石碑一块①。在清同治十二年的《汉川县志》中亦有关于青云桥的记载。刘家隔故人王文炳②先生生前与人郊游时,能准确指出青云街的位置,并说青云桥就在孙家巷附近。而在孙家巷村民的菜园中,还依稀可见七星塘的踪迹。
注:①石街记,系一块一尺见方小石碑,上刻青云街三字。由于时人缺乏文物常识,出土后未妥善保存而遗失。
②王文炳,系一学而未成的刘隔人,生前长年为刘家隔渔行司帐,对地方史料及风俗民情颇为丰识。殁于1962年,终年66岁。
最是秋来梦起时
一场秋雨一场寒。几阵秋雨过后,秋的气息便很浓了。
一直很喜欢秋天,总觉得再也没有哪个季节能和情绪如此亲近,默契而又妥帖。
选一处秋日的郊野,顺着一条弯弯长长的小径拾级而上,一步一种美丽。
金桂的幽香穿过阳光,迎面而来。或许,过不了多久,满树的霜叶就会红了欲语还羞的脸,层次分明的在风中招摇。树下,间或有淡淡的紫色小花在掩面窃笑……太多读也读不完的色彩充盈着双目,这样的秋是欢欣的。
然而,在绚丽的背后却能捕捉到“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的黯然与清冷,尽管无声无息。
那应该是一处古城墙的尽头,残垣断壁,蔓草丛生。还应该有低沉苍劲的埙声如影相伴,若有若无。可总觉得秋色与暮色的双重悲凉太过沧桑,我不大能承受。
我还是喜欢潮湿的空气里弥散的淡淡愁怨。树树秋声,山山寒色,让人生出一点点的感慨来:有没有一种秋声可以和谁相互注释,有没有一种山色又可以和谁辗转印证呢
更多的时候,我喜欢在一个有阳光的傍晚,漫步于小城的林荫下。让风恬静地梳理扬起的丝丝缕缕,把甜蜜和哀伤清晰地分辨,又混合着挽起凝重的身影,在夕阳的描绘下和秋思一般委婉。一片落叶,打着旋儿作着最后的演出,飘向远方而终究归于平静。远方的天空下,是否也有落叶跳着蝴蝶的舞蹈是否也会有谁于同一时分萦绕着相似的感怀呢
这样的时候,最适合做着怀念故友的清梦了。
一只鸟儿,以一道优美的弧线穿过空空的暮色,没入视野,有半阕熟悉的陌生的诗词,纠缠上唇间。其实,我何尝懂什么诗词啊,只是独立于黄昏,给千丝万缕的意念找一个虚无的、聊以慰籍的枝柯罢了。
幸福
何谓幸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声音。幸福可以荡漾在脸上,幸福可以写在心里!幸福有时真的是可以灼人的。因为它是一种力量,是一种励炼的精华!一种走过血雨腥风的从容!一种透析人生苦短的资态!因此幸福是可爱的,又是匆忙的,是享受的,更是期待的!
幸福像水一样流淌,清纯带点可贵!幸福像诗一样表达,快乐带点悲伤!幸福不只是财富的积累,也是感情的方向!倘若我们有一天可以像小溪一样流过高山,滑过平原,最后聚首在河流!那该是多么实在单纯的一种幸福感啊!最美的记忆背后一定藏着最典雅的幸福,因为那是生命最原始的表白!
或许最简单的幸福是做自己喜欢的事,爱自己最爱的人!在情侣心中流星雨带表浪漫,而在天文观测者眼中它就是一种实在的幸福!人们有时因感动而感到幸福,同样真诚的幸福降临时,它亦可化为一种感动!当你的灵魂深处住着沉寂时,那么请你努力生活,寻找一种叫作幸福的东西。它会把你的泪珠化作珍珠发出光芒,照亮你要走的迷途!
我喜欢沉思,因为那种安静的味道可指引我回到童年,童年的简单可以称为幸福。因为在那里我拥有像蝴蝶一样的自由,无需考虑尘世的浮华。要做的就是和我爱的女孩一起拉着手,细数那懵懂的韶华!远行的人像秋天的落叶金黄,填满角落。却也把思念挂上了枝头。而向迷失不断靠近的我,像个浪子,满身伤痕。却用华丽乐观的词语表达着我的心境:幸福漫漫人生路,年华点点苦中行。这个世界房子大了,人却少了!快乐多了,幸福感却沉默了……
一缕清风,惹醉了多少花梦
雨停了,淡淡的风轻轻拂过面颊,夜静了,心儿也静了。
什么时节那片绿茵地上凋落了花草,不经意间又悄然生出了鲜嫩的青芽,像一份思念曾经无声隐匿了踪迹,突然某个不经意便又勾起了许多明朗的、苦涩的记忆。于是,每个起风的夜晚,每个雨停的日后,我便如一个顽皮的孩子踏着青草,寻找那个载满了花香绿意的梦。可是,繁花总有枯萎日,细水终有流尽时,所以在看到每一个残缺的故事走向终结时,我又会轻声告诉自己——既然你把握不了明天,那么就安静地珍惜眼前的风景吧。
淡淡的风,吹醒了青涩的梦,你轻柔的声音像一首曼妙的旋律,久久低洄耳际。静静的夜是一段不眠的曲,每一个音符都是一幕落尘的记忆。摊开掌心,那些曾以为早已牢牢抓紧的东西,在风的亲吻下却也变得缥缈迷离。感情是一首无韵的诗,只是一个不留神,便寻不到诗里的真谛。也许人生注定要有一些挥手转身的记忆,才会成就那份形同陌路却又心心相印的情意。
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静静地用文字记下点滴情怀,就像这个夏日的夜晚,一个人在灯光中寻找着久远到模糊的记忆。窗外偶尔拂来一阵清风,那便是某一段章节里逃逸出的亮丽风景。
晴朗的天,流动的云,花儿散逸的馨香,碧草如丝,淡淡的心情,轻轻的梦。记不起什么时候那颗悸动的心开始了漫长的沉寂,即使落雨天也依然不惊波澜。不再为一句轻似飞花的承诺守着无尽的黑夜,不会因为一个决绝的转身而泪流满面,一切只不过是一个没有结局的故事,只需要一个华美的开端,却不必斤斤计较故事里的主人翁最终会以怎样的方式落下帷幕。
路灯掩映下的相偎身影早被流年褪去了色彩。清爽的风似曾无声的梦,依旧独自浅唱着那首遥远的曲调。风景如初,却是人面无踪。
都说赏月是在寄托心底最深刻的思念,那么雾中观花又是如何一种心境呢!
被雨洗过的夜少了许多扰人的喧嚣,指间流淌的每一缕清风都在静静地诉说着一个又一个唯美的故事。默默的坐在窗前,让沉雾把思绪带到某一个雨后的夜晚,像现在这样只是用手中的笔刻下表面的淡然。等到天明,装订散乱的思念。
清晨的风惹醉了年少的梦。阳台的花好像又换上了迷人的裙裳,绿茵地上我听到了你轻声的歌唱。夜来了,今晚我会悄悄睡去,任你在风中浅笑徜徉。
恋秋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四季是如此的美好,以致于忘记了他们的不好,唯有秋却是我永久的依恋!
北国风光,万里雪飘固然美;南国夏日炎炎,也是一道不凡的乐曲;可最让我珍惜的是秋的萧瑟,秋的凄凉!秋的淡然
秋,不算美!它没有绿油油的“青海”,灿烂绚丽的色彩,没有孩童喜欢的味道,它只有枯黄的落叶随风飘,只有凉风冷飕飕。可是我就是独爱这种色彩,只喜欢这种朴素的秋!
当人们在为峥嵘岁月堪叹,诉说坎坷光阴难再,悠悠天地犹存,往事烟云何淡的时候。没有谁为你解愁!只有窗外呼啸的风听你在吟唱,回应你的哀愁!
秋,你有点美,不然怎么会有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怎么会有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又怎么会有苏轼: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可见秋是诗人眼中的宝,也因为有了秋诗这个意境,才让他们在文坛永垂不朽!这里秋确实有点美了!
秋,我越来越爱慕你的朴实,你的绚烂,你的一切的一切,仿佛在我的眼睛里,我只看得到你的好,你的那些不好的我完全不记得了!
秋,你是我生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你是我永恒的想念,因为有你我才记得我曾经有那么多美好的时光,又因为有你我才觉得生命是那么的美好,还是因为有你我才觉得我不再是一个人在这个尘世中,我还是有许多的美好的回忆值得留恋,那些有风有雨的日子里,还有你,我的那些岁月才没有白来,我的朋友才显得那么难能可贵,我的生命才会那么有意义,才会那么隽永!
秋,你就像那首歌,你就像永远哭泣的白荷花!
秋,因为有你,生命才会与众不同!
秋,永远的依恋!
恋上唐诗宋词
恋上唐诗宋词,全因它美丽的字句,然而体验后,更感悟到的是唐诗如山,宋词如水。
唐诗宋词有太多的感情,情怀如淡淡的香茗。欣赏唐诗宋词的路途中,我体会到的是最美的笑,最知足的幸福,最感动的快乐,最悲伤的泪……在每个不同的情感中都伴随着幸福与快乐,痛苦和哀怨。
唐诗是美丽的,在唐诗中“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何人不识君”就会哂然一笑,心情好起来了。宋词是多情的,在宋词中,当一个人无奈地承受着“物是人非事事休”时,那双溪的蚱蜢舟,自然是“载不动许多愁”。
唐诗是属于漠北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豪迈的气势,道出唯美的边塞风景。宋词是属于江南的,“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柔情的江水道出了宋词壮阔醇美的万千气象。
当我读到唐诗宋词时,就有一种齿颊生香的感觉。那么唐诗宋词是什么呢难道只是风花雪月么只是文学遗产么只是语言艺术么当然是的,可是我又总觉得不够。我们仅从风花雪月去看唐诗宋词,或许表明,我们的人生可能太功利了。唐诗如山,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神采飞扬。我们要让我们的民族在千年长途的风霜满面中,有少年精神,让我们的民族永远保持少年得青春活力;宋词如水,如烟,如絮,如月,如钩,氤氲中有红袖佳人、五陵少年、侠骨柔肠。像从小巷中袅袅而来的佳人,明丽如花,眉山紧锁,若蹙若颦。
唐诗宋词的蓬勃发展,不仅来自国力、开放等时代气象,而且来自开明、先进的政治文化。也跟科举考试有很大的关系,跟汉魏以来中国古代知识人的地位大幅度上升有很大的关系,跟全社会崇尚诗歌、崇尚人文、崇尚美有很大的关系,跟唐宋的国力有很大的关系,这是中国文化的复兴之象。只有这样的时代,才会有尽气的精神突出表现,只有社会上有一种尽理尽心的气象,文学上才会有尽才尽气的表现。
而今天的我们似乎缺少了提澌生命的真实力量。提倡科学,而科学的傲慢,加上消费主义的物化浪潮,没有了唐诗宋词生动的理性构架,没有了唐诗宋词的主心骨,没有了唐诗宋词的人格意识拼贴,更没有唐诗宋词真实的内容、真实的需求。要么是幽暗化了,成为一团人欲物欲;要么游戏化,成为一种商业性大众化的表演。
唐诗如山、如雨前龙井;宋词如水、如陈年女儿红;千年的繁华旖旎、胭脂粉泪,熏染了这一纸红笺。回过来让我们读一读唐诗宋词吧!
江南的雨
江南的雨,那雨声晰晰沥沥,有像是那沙漠骆驼的脚步声,又像是那喃喃的鸟语声,又像是那长老者那讲不完的故事声,还像是那热恋中的情人的倾诉……因此,江南的雨是多情的,富有诗意。
听着那雨声,往往会勾起人们对如烟往事的遐思,得意之事,耻辱之事,皆随这雨水漂去,也即宠辱皆忘;那飘飘洒洒的雨,那有节奏的雨声,特别在雨夜,聆听那雨声,顿时会把心中的私心杂念浊洗干净,也即能净尘心,将自己的灵魂进行一次清洗。同时,经过那雨水的净化,第二天的外面世界的东西都干净多了,花儿也艳多了!
雨中的万年青、松树等绿色植物,在雨中的净化下,更加娇翠欲滴,看到雨中的万年青树,会给人们一种生的希望,力量的召唤!
江南的雨不像北国的雪花令人心寒,而是会给人一种暖意,一种亲切感,一种如浴春风的感觉,正是“沾衣不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江南的雨不像塞北的风让人神往,但是江南雨会引起漂游他乡的游子的思归情结;在雨夜,喝上一杯清茶,会想起远在他乡的亲朋,你还好吗?会想起远在他乡的孩儿有没有把被子盖好?在雨夜,喝上一杯烈酒,将那心上人的音容笑貌回忆一下,将那些难忘令人挥之不去的思念化作两行清泪进入梦乡,有道是“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江南的雨不像瑟瑟秋风那么萧杀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而是会给人一种蕴育生机的机遇。“星稀月明,鸟雀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这是曹操求贤若渴、悲壮的诗句。由于秋风横扫落叶残酷无情,会让人产生悲观的情绪意志消沉,而江南的雨后的大地万物葱笼,一片勃勃生机!
朋友,最好不要在下一场春雨后的次日为别人送行,那该多伤心呀!因为“今霄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处境,会让人多伤感!而最好是在雨夜,邀几个朋友,趁着夜色,弄几瓶浊酒,叙旧话新,重温旧梦,找回那遗失的破碎的梦,从高尔基谈到海明威的作品,从曹雪芹谈到张爱玲关于爱情故事表达的异同,从鲁迅的文风、文品、文胆说开去,再豪饮几杯,不知不觉中东方已既白,那多浪漫、舒心!
江南的雨声,让我们想起春秋时期的古代圣人孔子及其《论语》,感觉这久违的古代文明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温故而知新”、“不义之财富于我如浮云”、“德不孤,必有邻”、“吾日三醒吾身”、“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些就像是一个智慧的长者,在诲人不倦地教导我们;这雨声,让我想起提倡“杀身取义,立地成仁”的孟子;这雨声,还让我想起主张“非攻”的墨子,还有法家的韩非子…《三字经》中有句“赵中令学鲁论”即是说宋朝的丞相赵普学习《论语》,“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效果,可见《论语》的巨大作用。
在这缠绵地下着的江南的雨的夜里,我拜读《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以及宋朝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从中受到古代文明的熏陶,读着这充满哲学光辉的书籍,才真正感到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自己有限的生命在历史的长河中只不过是沧海一粟,因此要珍惜时间,如孔夫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自己有限的生命中有所作为!
江南的雨不是古道西风瘦马,而是给人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江南的雨,让人产生无边的遐想,催人奋进,同时江南的雨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久旱又逢甘霖。一片生机!江南的雨,雨后天晴,万无尽净,洗涤了污垢净化了心灵。江南的雨正如暖和的春风,让万物复苏!
赞美你,江南的雨!
青春,无畏,无悔
成长本身就是一件极为痛苦的事,不仅是指当你知道自己错了而没有机会改正时的痛苦;还包括着你所要面对的一些痛苦,分离,还有你必定要经历的一些蜕变等等。所有的这些加起来构成了你我的青春。
那些青涩的回忆,那些天真烂漫的想法,那些让你牵动心灵的话,那些让你落泪的年华,那些曾经如花般灿烂的笑颜,那些曾经流淌温暖的画面,那些曾经在你自卑的日子里赐给你无限的勇气的人,那些在你得意的日子里陪你一起喜悦的人,那些让你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许多值得你去珍惜的人…所有的这些铸成你我精彩的青春。
物是人非事事休,我看年华,欲语泪先流。
惜春春去,只是无情绪。望秋秋来,几点梧桐雨。
暖雨轻风初冻破,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
人生若只是初见,该多好!那样我就一定不会再奢求什么华丽的结局,让时光停滞在你我相遇的刹那,我便会伴着你们熟悉的脸孔睡得香甜。
人,终究要在挣扎中蜕变,最终羽化成蝶。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要承受离别聚散的苦楚;并不是所有的成长都伴随着一个人流泪,然后戴好面具说我并不孤独。我想,既然坚信自己能够成为蝴蝶,那就该忍受住疼痛去咬破自己织的茧;既然坚信自己能够成为雄鹰,那就该努力地扑腾翅膀!无论结局是好是坏,我亦不后悔!也许风雨过后并不一定就有彩虹,但你依然可以收获雨后天空的澄净!
其实,你我的青春都一样,只是你我选择了不一样的方式停靠,有的青春在阳光下绽放,而有的青春却选择在角落里盛开。你我的青春不需要任何祭奠。也请别把人生都当作地狱。也不要虚度青春,虚度青春不是青春把我们遗忘,而是你我将它看得过于廉价。
吃苦方能思甜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东汉时期,有为著名的z治家孙敬,年轻时勤奋好学,从早到晚读书,废寝忘食。读书时间久了,疲倦得只打瞌睡。因为怕影响自己学习,他将自己的头发绑到房梁上,打瞌睡时头一低,便会扯痛头发,清醒后继续学习。这便是孙敬悬梁的故事。
如今在许多人看来,都会感到荒谬。的确,他这种方法是不该效仿的。然而,从侧面看,他这种肯吃苦,勤奋学习的精神难道无法触动我们,使我们陷入沉思吗
如果有人说吃苦会摧残人的心志,那我要说它也能磨炼人的意志。我们在城市里长大,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一切似乎都十分美好。然而当苦难降临时,我们便会感到无助,变得不堪一击。武汉市一位年仅19岁的姑娘何伶俐,因“考后感到一点信心也没有”,虽考分超过高校录取线7分,却在成绩单发下的前一天服安眠药自尽。这何尝不是惨痛的教训
我曾因好奇心而误入一片森林,寻找我所谓的刺激与冒险。一切并不都是那么容易,我迷失了方向,而且筋疲力尽,饥饿难耐。夜幕悄悄降临,皎洁的月光消除了我心中的些许恐惧。我开始怀念餐桌上的饭菜,怀念舒适的床。原来我们眼中的理所当然,在这一刻显得那么重要与遥不可及,眼前的一切显得苍白无力。终于在隔天一早,我走出了这篇仿佛充满危险的沼泽地一般的森林,踏上了回家之路。我并不憎恨它,它让我明白了吃苦可以磨炼自己,也可以对拥有的一切心存感激。
吃苦可以是一种态度,它让我们在面对困难时,多了一份克服的从容,少了一份退缩的恐惧。
吃苦可以是一种资本,假如你经受了风雨的摧残,便不会显得不堪一击。吃苦让人的生命里更加强健。
吃苦可以是一种享受,并不是苦中作乐,而是在这物质日益充裕的生活中,我们不会因此茫然。吃苦可以使我们更清醒地面对一切!
怀念过去,或许就意味着现在的生活不如意。
才会不住地怀念过去。
一个人的时候会怀念。
难道在被人群簇拥的时候就不会在不经意间想起那些灰色、蓝色或是金**的过往么?
其实怀念没什么不好。偶尔被一种熟悉的感觉包围也不错。
但不要忘记:我们还要活下去。明天更重要。
给自己喝彩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演绎出辉煌的成就和个性的自我,希望自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作为平凡的个体,大多数人只能在舞台后呢喃自己的独白,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给予簇拥的鲜花和热烈的掌声。面对此景,有些人往往感叹自己的平庸,妒羡别人的优秀。其实,何必?鲜花诚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但它只能肯定某些人的成就,无法否定多数人价值。只要真正生活,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即使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别处,你还拥有最后一个观众,你还可以为自己喝彩。
也许你是一只失败的,一面世就遭冷遇的瓷器,没有凝脂样的釉色,没有龙凤呈祥的花纹;可当你摒弃杂质,则泥胚变为瓷器的时候,你的生命已在烈火中变得灼人而美丽,你应为此而欣慰。
也许你是一块矗立于山中终生承受日晒雨淋的顽石。丑陋不堪并且平凡无奇,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中,被人恒久地遗忘在乱石蒿草之间;可你同样应该自豪,因为你毕竟仰视天宇傲对霜雪,站成了属于你自己的独立的姿态,不随意倒下也不黯然消失,便是你内在的价值。
也许你只是一朵日益凋零的小花,只是一片被秋风撩起的落叶,只是一张被人不经意揉皱了白纸,只是一片悠悠的云彩,只是一阵无形无影的清风……或者只是任何人眼中匆匆的一瞥和嘴角边轻轻地一声叹惋;但你仍可以为你曾经有过的存在而自慰,你仍然可以为自己喝彩。
为自己喝彩,不必有半点的矜持和骄傲,完全可以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只要你相信自己。
为自己喝彩,不是自我陶醉,不是故弄玄虚,不是阿Q主义,而是一种超脱高昂的人生境界。
为自己喝彩,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记住,自己是自我生命最着意的欣赏者。
如果说为别人喝彩标志了一种美,那么为自己喝彩则恰恰标志了一种贵。
人生天地间,红尘中有那么多祥和的美景。姑苏城外古巷中撑起的一柄柄红油纸伞; 远方古刹中暮鼓晨钟……或柔漫隽永,或淡泊宁静,是那样的空灵和深邃,而这只是人生路边的探影,人生路都是那样坎坷迷途。从呱呱坠地,便开始一路风雨、一路艰辛地走着,风雨总是时刻考验着你,有时它将你五彩缤纷的梦撞碎;有时它将你的惨淡经营当作泡影放飞,有时路途中仅下一行苦雨,一缕寒风,但它是公平的,无论对谁,至少它都给留下一滴水,一枝叶,一弯素月,给人留下了似曾久远却又实实在在的丝丝倦意,难以触怀却又潮润眼眸的份份感念,在水深火热与丽日阳春之间,在万劫不复与矢志不渝之间。
为自己喝彩吧!
静静地梳理梦想,铮铮地鼓起勇气,去完成你的使命,你的光荣,你的答卷。笑对沧桑,看云卷云舒;去留无意,观庭前花开花落。隐逸南山,应是人生玄机与亦得亦失的疏然顿悟;卧心尝胆,应是用心致力与周心智力的再次凝聚。为自己喝彩,人生的旅途中终有一盏明灯指引着你走过水深火热,泥泞沼泽,走进繁花似锦,丽日阳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