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龙闯情关》
导演:高力强、德喜
出品人:邓建国(制片人)、德喜
主演:
曹颖(饰霍水仙)
孙耀威(饰刘病己)
宋 妍(饰许平君)
释小龙(饰释小龙)
李 姝(饰上官凤儿)
林心如(饰王翁须)
柯受良(饰逍遥子)
陆毅(饰书 生)
柯受良(饰汉武帝)
付红津(饰鸠摩空)
晋 松(饰释大牛)
吴东芳(饰阿 秋)
岳 虹(饰胡 组)
公方敏(饰苏 文)
吉 祥(饰皇 后)
沈保平(饰霍 光)
乌龙闯情关 剧情分集介绍(1-20集):
[第一集]
深夜,汉武帝在皇宫内观赏大汉的最新版图, 自上台以来南征北讨,辉煌的战果,令领土拓展,绵延千里,大汉天威如日方中,四海臣服,开创了汉民族前所未有的盛世。已届暮年的武帝,沉醉往昔,门外突然现出异样的活光,一瞬间刺客破门而入,身上散发出耀眼的火焰,武帝还未看清楚,剑已直达咽喉。
武帝栗然惊醒,汗水披满全身,虽是梦境,却己在惶恐之中。其时,巫蛊之说盛传京师,武帝因而心疑宫内有人想以巫术害死自己,便命江充进宫彻查,哪知江充竞和奸臣章赣、太监苏文等人合流,狐假虎威,诬陷太子,说是在太子宫中地下挖出了大量的小木人。
武帝大怒,把太子一家统统拿下问罪。太子不堪凌辱而自杀,三男一女和妻妾等俱被下令处斩。延蔚监车千秋知道太子一族都是冤枉的,为保留太子的后代,暗中保存了已怀胎数月太子的长媳王翁须,未几,翁须诞下麟儿取名刘询。翁须产子后,假扮疯癫,实则想伺机为夫君报仇,有次竞趁机出走。她遇到武林高手逍遥子,逍遥子收留了她,并教会她武功。千秋安排天牢内两个女犯人杀人犯郭征卿和妓女胡组来当婴孩的奶娘。为掩入耳目,改名病已。
[第二集]
出狱后,迫于生活,胡重操旧业,病已耳濡目染,竟渐渐成为一个到处招摇撞骗生非的街头痞子,进监狱如同家常便饭。牢头许广汉有一个女儿叫许平君,刁钻泼辣已是一对喜欢冤家,成了朋友。
天竺僧人鸠摩空在杜城创设乌龙院,收释大牛和释小龙为徒。释大牛经常在街上被病已骗,对病已无好感,因此时起冲突,释小龙和调皮捣蛋的病已气味相投,两人的感情就像亲兄弟般。
此时的皇帝是汉武帝最小的儿子昭帝八岁即位,十一岁时娶了五岁的上官凤儿为皇后,昭帝自幼体弱,常召御医侍疾开方,导致皇后进宫十二年,还未能长出一男半女。
大将军霍光为武帝临终时托孤的辅政大臣,在朝一言九鼎,权势滔天。霍光之女霍水仙,长的亭亭玉立,聪明活泼,经常扮成男装,在街上溜达闯祸,令霍光及夫人萧梅子头痛不已。这次水仙为了寻找世外高人替汉武帝治病,竟离家出走到了杜城。见鸠摩空是高人,决定拜师学艺。病已发现鸠摩空本领高强,亦起了拜师之念,到乌龙院热诚帮忙,却遭水仙冷言相待,时常借故找他麻烦。两人互相斗法,却也互相欣赏。
[第三集]
买菜的钱输光后,病已和小龙在街上装扮乞丐骗钱,没想到受尽了一番皮肉之苦却只骗到了少许银两,无奈病已只好另想计谋,恰巧在街上遇到了二娘胡组,病已恳求二娘为他帮忙。
他们来到乌龙院让二娘缠住鸠摩空,然后病已去偷鸠摩空的奇珍异宝,没想到被水仙发现,空手而归,而二娘胡组也被鸠摩空功夫搞的筋疲力尽直喊疼痛。
病已为了躲债跑到衙门牢房和牢头许广汉调侃,许广汉说让病已追求自己的女儿平君,
正在此时平君正好来到,当她听到病已在说自己坏话时,气急迫打病已,病已谎称乌龙院有大阴谋,所以他们一起来到乌龙院将鸠摩空、水仙等人抓入大牢,病已心想此时正是偷宝的好时机,所以乘机来到乌龙院偷宝,正巧翁须也来乌龙院寻找易筋经,翁须见到病已后大发怒火,打了他一顿后将他抓走。
[第四集]
病已由于长跪饥饿难耐,所以偷吃了厨房的馒头,不料偷听到水仙说馒头是准备药老鼠吃的,吓得要死,幸好没事。靳说只有鸠摩空、水仙等人被押进衙门审判,在审判的时候水仙拿出父亲的将军令牌,吓得县官连连下跪,愿意听从她的安排,所以水仙反将抓她入牢的平君抓进牢中。
鸠摩空、水仙等人回到乌龙院发现翁须在他们关牢的时候来过并抓走了病已,鸠摩空立即去翁须处救病已,经过一番打斗翁须负伤逃脱,而病已也成功获救。
病已又重新来到乌龙院.恳求呜摩空收他为徒弟。平君母亲为救平君将自己的丈夫许广汉关在牢中。
喝水才可以解毒,于是病已就喝了几大缸水,把自己的肚子撑胀的很大,引来水仙等人的一阵大笑。
[第五集]
病已继续用苦肉计恳求鸠摩空收自己作徒弟,结果不成,于是决定离开乌龙院回家,发现许广汉大叔被他老婆关在大牢里替他女儿子君坐牢,无奈回到家里又发现二娘、大娘被翁须抓走并告之要找他们就到不夜山无底洞,病已来到不夜山无底洞营救她们,结果打不过翁须被迫以偷到易筋经为交换条件救他母亲。
病已和平君一起来到乌龙院费尽口舌说服了鸠摩空收留他们做工,结果被大牛和水仙捉弄了一番,扛木、背袋、劈柴受尽苦楚,到了晚上病已到鸠摩空的禅房偷易筋经,结果一无所获。
病已和平君到街上买菜,病已赌瘾发作结果把背菜的驴输掉了,无奈只好自己把两大筐菜背回乌龙院。
[第六集]
病已和水仙在玩闹中猜中了水仙是男扮女装的秘密,水仙为了保守秘密只好答应帮助病已做事,病已偷了乌龙院的孔雀来到斗鸡场斗鸡,结果孔雀鸡斗败了霸王鸡,病已买了酒菜回到乌龙院贿赂大牛,大牛也答应帮助病已做事。
平君偷走了水仙为鸠摩空抄写的假经书,准备以反对朝廷为由抓水仙,而衙大人却不愿抓水仙,所以平君生气的回到乌龙院将经书放回原位,此时病已把经书当成了易筋经偷给了翁须,被识出并不是易筋经于是和翁须(仇隐娘)发生舌战激怒了翁须,翁须想起了失散的儿子伤心痛苦。
病已又偷孔雀去斗鸡,苏诚一心想买病已的孔雀,病已不买,苏诚就在夜里去乌龙院偷,于是上演了一场激烈的打斗。
[第七集]
出事后,众人将责任全部推给病已,许平君更是落井下石,说潜入乌龙院是为了抓住病已的犯罪证据,令病已叫苦不已。众人齐要鸠摩空赶病已出乌龙院,鸠摩空却说要许平君离开,留下了病已。
病已得知许平君喜欢霍水仙,决定捉弄两人。用计把霍水仙请到许家,霍水仙与许平君相见后,说根本不喜欢许平君,许平君假装要去寻死,令情势难以控制,幸好病已急中生智,用妙计说服许平君。霍水仙非常感激病已,病已这时却提出要水仙帮他偷《易筋经》,水仙答应。回到乌龙院后,两人偷偷潜入鸠摩空屋中,却被鸠魔空发现,病已只好把真相说了出来。鸠摩空决定帮他救回母亲。鸠摩空还把《易筋经》送给王翁须,换出了病已的母亲。
许平君自霍水仙离开后,伤心不已,病已又出主意,叫许广汉夫妻到乌龙院把霍水仙捉到许家成亲。许平君与霍水仙成亲之日,许平君设置机关想捉弄霍水仙,不料自己倒中了机关,叫苦不已。
[第八集]
洞房中,霍水仙告知许平君自己是女儿身,许平君大凉,随后也告知霍水仙此举是为了气一下病已,两人释然,决定捉弄病已。
许平君把病已请入洞房后,对他痛打,病已叫苦。这时苏诚带着手下前来闹事,病已、
水仙、平君三人将计就计,对众人说取消这桩婚事。
病已雕了儿时水仙的木像,水仙见了非常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来,两人神聊起来,还称兄道弟,最后喝得大醉,相拥而睡。小龙不知母亲去向,闷闷不乐,众人为他找乐子,大牛还特意为他在城中张贴寻人告示,小龙见众人这么关心他,心情开朗起来。
鸠摩空认为病已品性不佳,坚拒收他为徒,却收下许平君为徒,令病已忧郁不已。鸠摩空叫病已去喂猪,病已一气之下,离开了乌龙院。水仙得知后,送上珠宝,鼓励他上京另创大业,病已感动不已。病已在街上遇到苏诚,请求苏诚为他在京城谋取一官半职,苏诚见他有这么多珠宝,见钱眼开,遂答应了他。病已大喜,回到家中告知胡、郭两人,却遭到胡的阻挡。
[第九集]
郭开解胡,说这也许是病已重回皇宫的一个机会,胡细想也有道理,也改变原来的态度支持病已进京,病已得知后大喜。病已与苏诚上京时,遇到鸠摩空与大牛,鸠摩空深知苏诚为人奸险,遂叫大牛暗中保护病已。
苏诚拿到病已的珠宝后,介绍了他到柴碳司担任一个低微的职位柴碳司副尉,还叫柴碳司大尉朱由暗中整死病已。病已不明就里,还暗自高兴,以为自己当了高官。朱由多次想置病已于死地,幸得大牛及时相救,才化险为夷。病已对此却一无所知,还整天嘻皮笑脸。
一次,病已在宫中闲逛,无意中发现王翁须刺杀苏文,却不敌苏文,被苏文打得伤倒地,病已悄悄把王翁须救走,还为她治伤。王翁须不知病已是自己的亲生儿子,出言讥讽,病已一笑而去。
霍水仙自病已离开后,在乌龙院整天无所作为,遂请求鸠摩空让她上京保护病已,鸠摩空答应,平君也得到父亲许广汉的同意,悄然上京找病已。
[第十集]
柴炭司大尉朱由妒嫉刘病已,下令部下谁杀死他可获一百两银子。由于部下及时通知了刘,刘才得以脱身。刘在得到王翁须的指点下,贿赂柴炭司头目,借机把朱由给杀了。
病已在宫外遇见武龙等三人,与他们斗蟋蟀,这回刘输了,但又没银子,便对他们说许平君是自己的姐姐,于是那武龙等三人便过去要钱,平君把武龙等三人打了一顿;武龙等人找刘病已算帐,碰巧又遇上霍水仙,病已用同一手法再骗武龙等三人,使他们又被水仙教训了一番。
病已被关进监牢,却因为自己在牢里长大,进监狱就等于回自己的家一样,油然而生亲切之感,牢里的刑具也是从小玩到大的玩具,所以不管什么刑罚,对他来讲,都如同儿时的游戏。此时的牢头已改由许广汉的兄弟担任,像是遇上熟人了,无所不谈。
苏文发现皇后上宫凤儿常与刘病已相见,在皇上面前尽说上宫凤儿与病已的坏话,于是皇上便下令把上宫凤儿打进冷宫。
[第十一集]
上官凤儿被打进冷宫,因年幼无知,不懂冷宫为何物,反而因为在这里没人打扰自己而倍感高兴,说是进宫以来最舒服的日子,奶娘却非常担忧,怕她会从此踏不出冷宫,失去受宠的机会。
许平君在京城路见不平,把奸商、街头小混混等人羞辱了一顿。苏文夜访章赣,以刘病已与皇后有私情,将皇后与刘病已的罪状牵扯到霍光的身上,想除去霍光的大将军之职。苏文到狱中用各种刑具把刘病已屈打成招,并想让他划押,反倒被刘戏弄。
阿秋、许平君与大牛等劫狱欲救刘病已,却被发现,水仙及时赶到出示令牌,让刘病已去见霍光,刘病已却说见霍光之前想见另一个人。
[第十二集]
刘病已、水仙等人去看望身受重伤的仇隐娘,刘病已通过水仙见到上官凤儿,和上官凤儿很谈得来。水仙又带病已见霍光,因一些意见不合,激怒了霍光,霍光又把他打进大牢。
水仙非常着急,以为皇上治病的理由为刘病已求情,说鸠摩空能医皇上的病,想借此赦免刘病已的罪。皇上设宴款待鸠摩空,不料,鸠摩空到皇上身边时,皇上突然死去,大家认为是鸠摩空害死皇上,把他抓了起来。
仇隐娘看刘病已心地善良,让刘病已拜自己为师,欲教他武功。
[第十三集]
广陵王受苏文与章赣指使,派人杀霍光,大牛及时赶到,霍光得以脱险,并抓了一个活口。第二天上朝时,霍光把活口带到朝上,欲让其指证是谁指使,以揭穿章赣与苏文的阴谋。
在朝上,霍光向群臣建议由上官凤儿祭天择帝,获得了大家的认可。刘病已夜探上官凤儿,与她谈至半夜。
苏文与章赣夜访广陵王,王府中聚满了大臣,商量立新君的事。昌邑王刘贺突然出现,与广陵王大唱对台戏,广陵王一手举起鼎,显示自己力大无穷,在大家面前欲自称帝,遭到了大家的反对。
在苏文担心最有可能威胁广陵王称帝的是刘贺之际,广陵王却担心十二年前流落民间、下落不明的皇曾孙,派人追查。
刘病已夜半练功不成,到凝香池边欲等上官凤儿,结果上官凤儿没去,他在池边等了一夜,淋了个浑身透湿,回来就病倒了。许平君昼夜在刘病已身旁悉心照料,上官凤儿知道后,前去看望刘病已,许平君因此吃醋。
[第十四集]
上官凤儿祭天择帝,苏文暗中作梗,欲使魔法干扰择帝,大牛与刘病已发现了他的阴谋,便暗中与之作对。最后,选出由刘贺当皇帝。
二娘大娘进京找病已,路上遇到武龙等三人,欲调戏她们,反倒被二娘打了一顿。
刘贺登基后大宴群臣,彻夜狂欢。第二天上朝时精神不振,群臣想笑却不敢笑。
苏文与章赣朝见皇上,却因为旧时矛盾被刘贺戏弄,苏章二人不敢得罪,向刘贺表忠心,说以后一定臣服于他。刘贺还是将以前的事记在心上,半夜把大臣们全部叫来,欲借自己登基时没人摆宴庆祝为由,令大家自刎。
大臣们急忙求饶。刘贺因此给了大臣们一个下马威,让他们从此听从自己号令,不敢有。
[第十五集]
苏文设计让刘贺夜闹柴炭司,然后下令放火箭,想引起火灾达到陷害刘病已的目的,病已为保护柴炭司,与之发生争吵,誓死保护柴炭司。
刘贺欣赏他的勇气,不仅不治他的罪,还与他好朋友般打赌,结果刘病已赢了刘贺很多钱,大摆庆功宴,上官凤儿也被请来。
皇后喝醉了,许平君和霍水仙让刘病已照顾皇后,在刘病已送皇后回去的路上,刘病已向上宫凤儿表白心意。第二天,刘病已又被刘贺叫去赌球,一不小心,球打到了刘贺。
仇隐娘跟刘病已说了自己的身世,想起她十二年前丢失的儿子,说孩子身上带着一个镜子,刘病已自己身上刚好有,想让仇隐娘看,但仇隐娘没看。
皇后与秦受视刘病已为眼中钉,密谋陷害刘病已。
[第十六集]
皇后召见刘病已,想勾引他,刘病已严词拒绝,二娘见到刘病已之后,教训他不要惹祸,病已说了自己身世,告诉她们自己练了易筋经,皇后到柴炭司去找刘病已,众人羡慕。
京城发生失踪男童事件,霍水仙、许平君、阿秋三人女扮男装,欲查出主谋,发现幕后主使竟是皇后。
她们三人带到宫里,被皇后审视时,刘贺突然出现,被水仙的美貌倾倒,欲纳其为妃,水仙掩护阿秋和许平君逃走,让其去找霍光来救自己。
[第十七集]
刘贺摆酒纳水仙为妃,刘病已扮演成水仙,躺在床上,刘贺来的时候不知道,调戏了半天,才发现是刘病已,不禁恼羞成怒,刘病已借机逃脱。
水仙把此事告诉霍光,霍光上朝时告诉刘贺,说水仙是自己女儿,刘贺大惊,急忙说此事就此了结,谁都不许再提。
霍光把男童失踪事件告诉刘贺,刘贺回宫质问皇后,皇后极力否认,一气之下说是秦受所为,刘贺一怒之下斩了秦受。刘贺把欲纳水仙一事告诉苏文,苏文出谋向霍家提亲,若霍光不答应,就借机除掉他。
刘病已练易筋经时被苏文发现,跟踪他,发现了仇隐娘,欲把他们除掉。刘贺赐给刘病已可随时进宫的金牌,又要与他打赌,但每次都输给他。苏文自告奋勇和刘病已赌,出千让刘病已输,想借此杀掉刘病已。
上官凤儿及时赶到,欲救出刘病已,刘贺又被上官凤儿吸引,放刘病已跟上官凤儿走,希望得到上官凤儿的好感。
[第十八集]
苏文带上聘礼,到霍家提亲,被霍光拒绝了,苏文回去向刘贺告状,刘贺非常生气,但又没有办法。
刘病已来到霍家想找水仙,又找不到理由接近她,被水仙看到他在门前,假意说嫌刘贺的聘礼太少,刘病已信以为真,以为水仙是爱财之人,水仙这才告诉他是在开玩笑。
霍光进宫见驾,刘贺以为他是为男童失踪一事禀告皇后罪状,去问皇后,皇后却反指其为离间之计,说霍光想夺皇位。
苏文到牢里欲叫鸠摩空画押,承认自己是凶手,鸠摩空在上面画了一只鸭子,把苏文气得暴跳如雷,一气之下要把鸠摩空杀掉,霍光及时赶到,出示免死金牌,鸠摩空得以免死。
苏文带人去杀仇隐娘,把她打成重伤,并抢了她的易筋经,然后用计让仇隐娘以为是受刘病已指使来抢夺经书,嫁祸于刘病已。当刘病已满心欢喜地为仇隐娘送饭时,却不见她,不禁焦急起来。
[第十九集]
苏文想下毒害死鸠摩空,大牛和阿秋在牢顶看到了他下毒,阿秋去通知刘病已和霍光,留下大牛看守,因为大牛的疏忽贪睡,导致鸠摩空吃下了苏文下过毒的饭菜,喷血而死。刘病已赶到只好埋葬了鸠摩空。
刘病已一怒之下向刘贺质问此事,和刘贺打了起来,然后逃脱,从此成了通辑犯。苏文与章赣与刘贺密谋,欲借水仙“翻译语录流落民间”为罪名,抄霍光的家、收回他的兵权,判他通敌罪名。
霍光在先帝灵前大呼江山将亡,这话传到刘贺耳中,刘贺非常恼怒。
[第二十集]
章赣把这事告诉刘贺,因为兵权不在霍光手中,所以刘贺不以为意。只是派人在京城里贴满刘病已、许平君、水仙的画像,到处捉拿他们,他们只好逃回乌龙院,忆起当年与鸠摩空在乌龙院练功之事,非常伤心。
夜里,鸠摩空忽然出现,许平君、水仙等人以为是鬼魂,非常害怕,刘病已也以为是师父回魂,为保护两个女子,用棍子打了鸠摩空的头,这时,阿秋和大牛出现了,告诉他们说,原来师父并没死,不过是当初修过龟息大法,可以闭气很久,众人大喜。
刘病已拜鸠摩空为师,向他学习功夫。仇隐娘半夜赶到,想杀刘病已,鸠摩空出现,将之打倒,刘病已向她解释自己未与苏文勾结,仇隐娘不信,鸠摩空将之放走。
刘贺半夜闯进上官凤儿的房间,想轻薄上官凤儿,幸亏奶娘及时出现才解了围,第二天刘贺带上厚礼向凤儿道歉,凤儿拒收,刘贺大怒,带着礼物回宫去了。
一、民族与国家的起源
日本民族的起源,可以从体质结构和日本语的起源两方面来考察。日本民族是日本文明的主体,也是日本文明的创造者。然而,这里所说的“民族”,既不同于人类学中的“人种”概念,也不同于民族学中狭义的“民族”概念,而是指较为宽泛的概念。因而,本书所说的“日本民族”,也包括日本的少数民族阿伊努族。
关于日本民族的起源,或日本人的起源问题,学界至今仍聚讼不决。从体质结构来看,诸种见解大致可分三类:(一)“人种更替说”,认为在日本列岛曾发生一次乃至两次人种更替。如在19世纪80年代,解削学家小金井良精认为,在绳纹时代生活于日本列岛的原住民是阿伊努入,绳纹时代后他们被大陆来的其他人种驱赶往北方。(二)“混血说”,认为“原日本人”(旧石器时代的日本人)在绳纹时代之后,与大陆或南洋诸岛移居来的其他人种混血,逐渐形成现代日本人。医学家清野谦次首先提出“混血说”,直至20世纪30年代,仍为学界主流。(三)“演变说”(或称“连续说”),认为绳纹时代的日本人由于生活方式的变化,其体质逐渐演变,成为弥生时代人、古坟时代人乃至现代日本人。它更为重视人种的继承性,既不赞同“人种更替说”,也不大重视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二战后,东京大学人类学研究室的长谷部言人和铃木尚教授持此说,至今对学界仍有影响。
从各时代日本人的体质结构来看,属于蒙古利亚人种是毫无疑义的。考古学已证明在10万年乃至20万年以前(即旧石器时代早期或中期),便有人群在日本列岛生息。但是,由于尚无这一时期的人类骨化石的发现,因而无从了解其体质特征。目前,在日本列岛发现的最早的人骨化石是1957年在丰桥市牛川町发现的“牛川人”,约生活于旧石器时代,具有“占人” (尼安德特人),的特征。除“牛川人”外,在日本发现的旧石器时代人骨化石,如“三日人”、“浜北人”,“港川人”、“圣岳人”,其生活时代均不超过3万年前,已进入“新人”阶段。它们的体质特征是身材较矮。例如,在冲绳岛发现的“港川人”,距今约18000年,男性身高约155厘米.女性约144厘米。与中国大陆发现的旧石器时代后期的人骨化石相比较,较之华北地区的身材较高的“山顶洞人”,他们更类似于在中国广西发现的身材较矮的“柳江人”。可以认为,在冰河期海面较低而出现陆桥时,“古蒙古利亚人”(广泛分布于东南亚)之一部,从中国大陆南部移居到冲绳和西日本,形成了上述的“原日本人”。他们便是绳纹时代日本人的母体。
从1万年前到公元前3世纪,是日本的绳纹时代。由于已渡过冰河期,海面上升,日本列岛与大陆隔绝,一般认为,绳纹时代人与大陆来往甚少。目前,已发现数干具绳纹人的遗骨。从其体质结构来看,虽因时代和环境的不同,同为绳纹人也有体质差异,但大都保留着“古蒙古利亚人”的典型体征,如身材矮、脸型短、鼻扁平等,与现代日本人显然不同。然而,自绳纹时代晚期开始,又有亚洲大陆移民进入日本。到弥生时代,大陆移民急剧增加。1953年,九州大学教授直良信夫①在本州西北端的山口县土井浜发现了200余具保存良好的弥生人遗骨。其体质结构与绳纹人明显不同,其特点是身材高(平均约162—163厘米)、脸型长等,更接近于现代日本人。经许多学者研究,认为弥生时代的大陆移民,来自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蒙古东西伯利亚等东北亚地区,属“新蒙古利亚人”系统,最初居住于本州西端和北九州,以后逐渐向东扩散,经近畿地区扩散至关东地区。在扩散过程中,他们不断与原居民(绳纹人的子孙)混血。不过,学者们对大陆移民的人数与混血对日本民族构成的影响,其估价却大相径庭。持“演变说”的学者认为,这些来自东北亚的大陆移民,因后续乏人,在混血过程中,逐渐为原居民集团所吸收,其影响不大。而持“混血说”的学者②,则运用当代的人口统汁法和拟态模型法推算,移民过程近千年(从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7世纪),大陆新移民的人数可达数十万乃至上百万,在有些地区应占人口的四成到九成,他们认为混血之影响,远远超过一般人们的想象。自然人类学家埴原和郎③便持此说。诚然,他们也承认地域的差异,认为在弥生时代来自东北亚的新移民大多居住于北九州地区。其一部分曾扩散至近畿和关东地区,而地处偏远的东北地区、北海道、西北九州,离岛地区,则较少或几乎未受移民混血的影响,仍以绳纹人的子孙为主要居民,因而生活于北海道的阿伊努人被认为是未受混血影响的绳纹人的直系子孙。于是,在弥生时代,形成了日本人的二重构造,即移民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西日本)和绳纹系统弥生人(主要分布于东日本)。而且,指纹、耳垢、齿冠的类型调查以及近年来新兴的血液、病毒的遗传因子调查,亦似乎支持这种“二重构造”说。当然,在弥生时代,也可能有中国江南地区的移民,直接或经南岛地区进入日本.但日本学者的有关研究尚不多见。
弥生时代后的古坟时代(3世纪至6世纪),大陆移民仍不断进入口本,且继续向东日本扣各地扩散,与原居民的混血亦持续进行。但是,日本人的“二重构造”仍然存在。直至现代依然如此。只是绳纹人系统的影响,日渐缩小而已。因而,从体质结构来看,日本民族绝非单一民族,而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来自东南亚的人口集团和来自东北亚的人口集团,不断混血形成的“混合民族”。
从日本语起源的角度来看,与日本民族起源问题直接相关的,是日本浯的起源为何,它属于哪一语言系统。因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只有使用某种语言的民族的人们到达并生活于日本列岛,那种语言才叮能成为日本语的来源。通过探索日本语的起源亦可证明,日本民族是“混合民族”。
许多日本学者早就注意到,日本语的语法结构与包括朝鲜语在内的阿尔泰语系的语法结构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宾语或补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语句的构成顺序是主语一宾语一动词谓语;在单词后附加助词或助动词,表示语法意义;名词无性与单复数的区别等。这表明日本语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包括朝鲜浯)可能是从共同砠语分化而来的同系统语言,因而日本民族在人种血缘关系上,也可能与生活于东北亚的阿尔泰语系诸民族具有某种关连。但是,他们也同时注意到,日本浯和阿尔泰语系诸种语言之间,也有一些不同点。例如缺少单词读音的音韵对应关系,因而阿尔泰语系不可能是日本语的惟一来源。
于是,一些学者逐渐注意到,日本语与“南岛语系”(即马来与玻里尼两亚浯系)之间或许有某种亲缘关系。“南岛语系”是分布十四起印度洋的马达加斯加岛,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东至南太平洋诸岛的一大语系,其范围可至中国南部的一些非汉族的少数民族。“南岛语”与日本语的类似点是:元音(母音)有5个,即(a)(i)(u)(e)(o),不使用双重元音;单词以元音结束;浊音不同于单词之首等。这表明,使用“南岛语”的东南亚的一些民族,有可能对日本民族的构成曾发生影响。但是,足以证明这些民族曾从南太平洋或东南亚直接进入日本列岛的考古学依据,却十分罕见。一些学者便推测,南岛语系的语言可能是经过中国南部,然后传入日本的。
近年来,有许多学者认为,应将日本语视为“混合语”,即日本语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由若干种语言混合而成的。有的学者从语言学、考古学和民族学诸学科综合研究结果,认为占代日本语的形成,大约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在绳纹时代之前的数千年,在东北亚地区的落叶林带,可能存在一种称为“原东北亚语”的基础语。绳纹时代初期的日本语可能来自这一系统,日本语中的阿尔泰语系的某些特征可能由此而来。而到了绳纹时代晚期或弥生时代前期,从事水田稻作的移民,由朝鲜半岛,或直接由中国长江下游地区进入日本。这样,不仅从朝鲜半岛继续传入阿尔泰语系的语言,而且也可能有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的吴。越语传入日本。(有的学者认为吴、越语均属南方系统的话言,越语属南岛语系或泰语族,吴语则属藏缅语族。)日本语中的南岛语系的某些特征则可能由此而来。进入古坟时代,中国大陆移民增多,汉语对日本语的影响更为强烈。正是上述这些语言要素的混合,形成了古代的日本语。
日本语是由亚洲大陆北方系统语言和南方系统语言混合而成的“混合语”,这也可以佐证日本民族是亚洲大陆北方人口集团和南方人口集团混血而形成的“混合民族”,最后成为一统的大和民族。
与日本民族形成一样,日本国家的形成也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由于日本出现历史文献的时代较晚,因而我们只有借助日本周边国家,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文献,以及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追溯这一过程的原委。
一般认为,在弥生时代前期相中期(约为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1世纪),在北九州和畿内地区已出现了许多“原生小国”。中国正史《汉书·地理志》记载说:“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献见云。”其中的“百余国”,虽非确数,但也反映了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1世纪这一时期,在日本列岛小国林立的状况。《后汉书·倭传》则记载说:自武帝灭朝鲜,使驿通于汉者三十许国。”虽不能说日本列岛上的这些小国均有条件与汉朝建立交往关系,但“三十许国”的数字要比“百余国”少了许多。这大约可以反映出这些小国在逐渐向地域统一的方向发展。《后汉书·倭传》特别提及其中的“倭奴国”,说:“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倭国之极南界也。光武赐以印绶。”其中提及的汉光武帝于公元57年赐给倭奴国王的印章,在1784年2月(旧历)于福冈县志贺岛被发现了。这是一枚长宽约为23厘米,厚08厘米的金印,蛇形纽,阴文篆书“汉委奴国王”5个字。在相当长时间内,一些人对此印是否汉代遗物表示怀疑。但是,近年来在中国先后发现了“滇王之印”(1957年)、“广陵王玺”(1981年)、“文帝行玺”(1983年)等汉代印章。“汉委奴国王”金印与这些汉代印章在纽式、形制、重量或字体上相似。由此可断定“汉委奴国王”金印确系汉代遗物,也可证明中国史籍对当时日本国家状况的记载大体无误。此外,从日本的考古发掘资料来看,在以九州北部和大阪湾沿岸为中心的近畿地区,发现下一些属于这一时期的人群集中生活的据点集落遗址。这些集落遗址大部周围筑有壕沟。这些据点集落遗址中,均出土了一些反映少数人巳具有某种权威的随葬品,如铜镜、铜剑、铜矛,铜戈、铜铎、玉器等。在有的遗址中还出土了用于战争的铁制武器,如铁镞等。这些考古发掘资料表明这些集落的内部已有上下贵贱的区别,对外已进行战争。④因而,每一个集落都可能是一个“原生小国”,当时的日本列岛确实存在过“百余国”井立的状况。中国史籍《三国志·魏志·倭人传》则较为详尽地记载了稍后逐渐形成的地域大国邪马台国的社会政冶状况。邪马台国⑤约存在于公元2世纪至公元3世纪后期。在邪马台国内,已有上下尊卑区别,“尊卑各有差序,足相臣服”。也出现了阶级区别,有称为“国大人”和“大人”的贵族统治阶级,有隶属于“大人”的被统治阶级“下户”,还有更为低贱的可作赠品的“生口”,和可作殉葬品的“奴婢”。邪马台国已形成国家机构。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为王,“其国本亦以男子为王”,以后经内乱“乃共立一女子为王,名曰卑弥呼”。在女王卑弥呼统治时期,其下设辅臣“有男弟佐治国”。女王卑弥呼居城池内,还有常备军守卫。“居处宫室楼观,城栅严设,常有人持兵守卫。”中央一级的官吏,还有分管政治、贸易和外交的“大率”、“大倭”和“大夫”。邪马台国已有租赋制度,“收租赋,有邸阁”;也有刑罚,“其犯法,轻者没其妻子,重者灭其门户及家族。”邪马台国还监督与控制着同一地域的其他小国,如“斯马国”至“奴国”的21个小国和“伊都国”等。女王卑弥呼曾多次遣使曹魏,并受到魏明帝的册封,称“亲魏倭王”。卑弥呼女王死后,葬仪隆重,“大作冢,径百余步,殉葬者奴蜱百余人。”《三国志·魏志·倭人传》有关邪马台国的记载表明,邪马台国已是控制相当大地域的阶级国家,⑥尽管其阶级分化与国家机构仍未尽成熟。
中国史籍《晋书·武帝本纪》亦记载了武帝泰始二年(公元266年),女国王最后一次遣使入贡的情况。不过,自此以后直至《宋书·倭国传》记载宋高祖刘裕于永初二年(公元421年)赐沼倭王赞,有近一个半世纪,中国史籍对日本的状况缺载。而恰恰在这一时期,在畿内地区兴起了控制日本大部分地域的大和国王权。由于缺少文献记载,有关大和国的兴起及其统一日本的活动虽已不得其详,但根据少量的保存至今的金石文材料,可知大和国王权具有强烈的军事性格。据传为百济肖古王赠给大和国的七支刀,现仍保存于奈良县天理市石上神宫。刀上的铭文表明此刀是百济国王为感谢大和国派兵渡海攻击新罗而解救百济所赠送的,现保存于我国吉林省辑安县境内,建造于公元414年的高句丽奸大王(广开土王)碑的碑文,则记载大和国曾派兵渡海与百济联合进攻新罗。结果,新罗求救高句丽,击退了大和国军。此外,自5世纪初期至中期,在大和盆地、河内平原一带出现许多人型古坟,也表明大和国是较邪马台国更为强大的存在。
中国史籍《宋书·倭国传》则记载了5世纪大和国五位国王(即“倭五王”赞、珍、济,兴、武)与刘宋交往的情况。他们部曾遣使朝贡,并接受刘宋皇帝的册封。例如,倭王珍被封为“安车大将军、倭国王”,其臣属13人亦分别被封“平西、征虏、冠车、辅国将军号”。据《宋书·倭国传》记载,末顺帝开明二年(公元478年),倭王武曾遣使上表,表文中提及其先祖统一日本的活动情况说:“自昔祖祢,躬榄甲胄,跋涉山川,不遑宁处。东证毛人五十五国,西服众夷六十六国,渡下海北九十五国。”然而,有关这一时期的日本国家的体制,却不得其详。不过,这一时期的大和国不仅逐渐统一了日本,而且成长为可与朝鲜半岛上的高句丽、百济相抗衡的强国。因为它在致力于接受中国南朝刘宋朝廷册封的同时,还试图建立以它为中心的地域性册封体制。《宋书·倭国传》记载,倭王珍,济、武都曾要求宋朝皇帝册封其“使持节都督倭、百济、新罗、任那、秦韩、慕韩六国诸军事”等封号。结果,倭王济与武部分地达到了目的,刘宋朝廷承认了他们对百济之外的其他几个国家和地区的军事控制权。
日本成为制度完备的国家,应是在公元7世纪以后的事。7世纪初,推古女王和圣德太子多次派遣“遣隋使”和留学生到中国大陆。在与隋的交往中,开始称国名为“日本”,称国王为“天皇”。他们认真学习隋的政治制度,开始实行所谓的“推古朝改革”。尤其是在645年实行。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更是频繁地派遣“遣唐使”和留学生、留学僧到中国,全面地学习唐朝的各项制度,实行经济、政治社会改革,并仿照唐的“律令”而稍加修改,制定了日本的“律令”,将各项改革和制度法典化,使日本成为比较成熟的文明国家。
①1931年。直良信夫曾发现所谓“明石猿人”的腰骨化石,但最近的研究证明,它不属于“猿人”,而属丁更晚的“新人”阶段。
②直木孝次郎:《倭国的诞生》,小学馆,1978年初版第5次印刷,第378页。
③埴原和郎:《日本人的形成》,收入《日本通史》第1卷,岩波书店1993年第一版,第96页。
④佐佐木高明;《日本史诞生》,集英社1991年5月初版,第256--260 页。
⑤有关邪马台国的所在位置,学界历来众说不一,有的认为是在北九州,有的
认为是在畿内地区的大和。还有其他一些说法,在此从略
创世之神之类的传说
一)创造世界的五别天神:
古代日本人认为,众神的世界高高在上,他们将自己居住的世界称为『苇原中国』,而把神居住的天庭称为『高天原』。
天地初成时,出现于高天原的神,名叫『天御中主神』。
其名字的意义就是支配天庭中心,亦表示世界神圣的中心在天上。
其次出现的神是『高御产巢日神』,后又出现了『神产巢日神』,两个都是具有各种繁殖灵力的神。
这时大地尚未成熟,如漂浮之脂,亦如水母漂流,此时水边芦苇发嫩芽般出现的神,名叫『美苇芽彦知神』,意思是长得俊美如芦苇嫩芽的男神,代表大地和海尚未分离时的生命中心。
接着又『天常立神』出现,意思是大地出现了天庭之神。
同时,海上流动的大地,被出现在水边如芦苇般的嫩芽支撑着,形成了凝固的陆地。
以上五神合称为别天神,意指天庭中的特别神,代表世界的创造。
(二)神世七代
在创造天地时,这时出现的神叫国常立神,意思是出现土地时的地上之神。
其次出现丰云野神,表示天与地、地与海还无法区别时所出现的神。
其次,出现的神叫泥土神,而同时出现,但为女性的是巢土神;都是代表泥土的神。
其次,又出现了角蚀神和女性的生野神,这两位是表示植物的根茎开始发了嫩芽的神。
其次,出现了代表男性的大殿儿神和代表女性的大殿部神。
其次,又出现御面足神代表面貌俊美;接着又出现和此神配成对的敬畏神,意义颇令人恐惧。
最后一对是伊耶那岐神和其妹伊耶那美神,从国立常神到伊耶那美神称为神世七代。
这些神的出现代表了:
第一:土和水和成稠泥状,形成了世界的雏形。
第二:此时长出某植物的嫩芽,并且由白色的茎支撑大地,成为世界的中心支柱,生命开始繁衍。
第三:男性、女性的诞生,是具有人形的神,也是人的开始。
第四:男性向女性求婚;当男性赞美女性你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时,女性也向男性说你是一个英俊的男人。
第五:由于男女双方互相示爱,因而结婚。
(三)伊耶那岐与伊耶那美物语
伊耶那岐、伊耶那美二神接受天神的命令,把漂浮海上的大地固定下来。
两人站在天浮桥,以天神所赐沼矛深入海中搅拌,海虽发出声响,矛提起时,矛尖滴下的盐水凝聚成倒,称为能碁吕岛。
两神自天庭降临岛上,在岛上竖起一根天柱(代表天庭中心的柱子),建造八寻殿(大房屋)。
伊耶那岐问伊耶那美说:你的身体如何形成的?
伊耶那美道:我的身体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仍未做好。
伊耶那岐说:我的身体也是一层一层铸造出来的,但有一处做得较高,所以我可以将身体较高的部分放入你凹陷的地方,结合呈完美状态,来产生我们的国土!
伊耶那美:好吧!
伊耶那岐又说:那么我两就相约在天柱所在之处见面吧!并在那儿成婚。
约定之后,伊耶那岐又说:你从右边绕过来,我从左边绕过去相会。
当他们在约定的天柱相会时,伊耶那美开口道:你是个英俊的男人。
伊耶那岐接着说:你是个很美的女人。
当他们对话结束时,伊耶那岐对他妻子说:这话由女人先说不太好。
他们结婚后所生的孩子是水蛭子(无手无脚的孩子),他们把他放再以芦苇编成的船上,让他在海上漂流。
不久,他们又生了淡岛,但也没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扶养。
这时,两位神商量道:我们所生的孩子都不太好,还是去请示天庭中的神。
天庭上的神以太占,而后说道:因为女人先开口说话,所以你们出生来的孩子才会不好,你们还是回到原地再行一次婚礼吧!
2 ______日本古代神话______
他们这次重新结婚后所生的孩子就是狭别岛,也就是现在的淡路岛(今兵库县)。
其次生了伊予的二名岛,就是现在的四国,这孩子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头,就是伊予国(爱媛县)、赞岐国(香川县)、栗国(后来称为阿波国,亦即今日的德岛县)、土左国就是后来的土佐国,即高知县)。
其次生了隐伎的三子岛,及现今的隐岐岛(岛根县)。
其次生了筑紫岛,就是今日的九川。这岛只有一个身体,但有四个脸,而且每个脸的名字都不同,即为筑紫国(就是后来的筑前国和筑后国,即今的福冈县),还有丰国(即后来的丰前国和丰后国,即今的福冈县及大分县),肥国(及后来的肥前国和肥后国,今日的佐贺、长崎、熊本县),熊曾国(及后来包括大隅国及萨摩国的日向国,今日的宫崎县、鹿儿岛县)。
其次生了伊伎岛,即今日的壹岐岛(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津岛,即今的对马(就是长崎县)。
其次生了佐度岛,即今的佐渡(就是新泻县)。
其次生了大逶丰秋津岛,即今日的本州。
就这样生下八大岛。
接着又生下与生活有密切关系的石头、泥土、砂子、河海、水、雾、船、食物等各方面的神,伊耶那美最后生火神却反被烧死,伊耶那岐愤而斩杀火神。
伊耶那岐因爱妻深切,为了想接妻子回去,来到了黄泉国,却看见妻子因为火伤造成丑陋的一面,狼狈的逃离黄泉国,为了除去黄泉国的污秽,伊耶那岐在阿波岐原举行修褉法事,那是扔掉的杖、腰带、衣服、头冠、左右手饰均化为各种神,又他洗左眼时出现天照大御神,洗右眼时出现月读神,洗鼻子时出现建速须佐之男命,分别命令他们治理高天原、夜食国、海原。须佐之男命不从,父神(伊耶那岐)于是将他放逐。
(四)天照大御神与须佐之男命
因为须佐之男命不从父命,要被放逐到淡海的多贺,所以须佐之男命准备到高天原向天照大御神求情,当他升天时,天地震动,身为姊姊的天照大御神以为弟神要来抢夺她的地方,于是严正以待,弟神为表白心迹和姊神做誓约的比赛,可是须佐之男命却在获胜之后趁势破坏农耕、祭祀,连天照大御神都害怕,躲入天之岩屋,宇宙因此为之黑暗,众神感到困惑,思索对策将天照大御神诱出岩屋,天地再度放光明;之后再将须佐之男命驱出高天原。
须佐之男命下降到出云国 肥河上流的鸟发地方,看到一对老夫妇围着一女童哭泣,问明原因,才知道八岐大蛇每年都会来此食童女,如今又是快来时期,正为此烦忧,大蛇有八头八尾,身上长杉、桧,身长跨八座山顶、山谷,腹部滴着赤血,须佐之男命表明身份,并准备杀大蛇;他让大蛇的八头深入桶中饮酒,酒醉伏卧,然后拔剑将蛇寸断,肥河尽成赤血,在他斩蛇尾时剑刃缺口,剖开一看,内脏一神剑,于是向天照大御神报告始末,并献上神剑,神剑名为草剃大刀。
须佐之男命与女童栉名田媛结婚,其子孙皆为谷物之神。
(五)大国主神
大国主神在未受须佐之男命之封以前,名为大汝神,有众多兄弟之神。
兄弟诸神为取八上媛,旅途中,大汝神治愈受伤的白兔,白兔即预言大汝神会娶八上媛,果然八上媛只愿为大汝神之妻,因此惹火了众兄弟,杀死他两次,皆因母亲救助而复活,逃到须佐之男命的根国。
大汝神与须佐之男命之女,情投意合想投结为夫妇,须佐之男命提出种种难题考验大汝神,大汝神逃走,须佐之男命追到根国之境,遥封大汝神为大国主,要求以自己的女儿为正妻。
大汝神赶走众兄弟之神,建立国家,也依约娶八上媛为妻,但八上媛害怕正妻的嫉妒,生下御井神之后回到娘家因幡地方。
天照大御神为了统治苇原中国,接连派遣天忍穗耳命、天菩比神天若日子降临,皆未成功,后来派遣建御雷神、天鸟舟神来到出云国的伊那佐小海滨,拔出十拳剑,问盘腿而座的大国主神,大国主神把责任推给两个儿子,事代主神与建御名方神,建御雷神一一降服二神,大国主神才将国家让给天照大御神。
(六)天孙降临
天照大御神与高木神命令皇孙统治丰苇原水穗国,这是为了让现有的统治型态取得正统地位,创造王权神话。
这是把『天子』转变成神圣的血统,把天子受命的思想转换为天神命令直系血亲下凡当地上统治者的构造。
(七)海幸彦与山幸彦
兄火照命是海幸彦,弟火远理命是山幸彦,常捕鱼、猎兽。
有一天,弟弟提议互换道具,结果火远理命连一条鱼也没钓到,还把钓针遗落海底,火远理命准备以五百、一千个钓针赔偿,兄皆不从,非原来的钓针不可。
火远理命悲伤地在海边哭泣,此时盐神出现,教他竹笼舟制法,可到海神绵津见神的世界,海神之女丰玉姬喜欢火远理命,火远理命与她结婚,并在海神处度过三年。
有一天,想起自己来到海神国的原委,不禁长叹,这情景被妻丰玉姬看到,于是向海神禀告,海神马上召集群鱼,问可有谁拿到钓针,此时正有一鲷被钓针鲠在喉间痛苦不堪,于是从鲷身上取出钓针,并交给火远理命潮盈珠、潮干珠,向兄复仇。
另一方面,丰玉姬来到海边生下鹈葺草葺,但由于火远理命不听丰玉姬的劝告偷看生产情况,丰玉姬于是回到海中,由妹妹玉依毘卖代替姊姊养育鹈葺草葺,后来与鹈葺草葺结为夫妻,生下神武天皇等孩子。神武天皇是第一代君王,也是日本历史上第一代天皇,『古事记』从神的世代转向人的世代,物语的主角也从不死的诸神转为寿命有限的众生,舞台从高天原-苇原中国-黄泉国的神话世界,转为大和国
以下是作者桐华写给两个男主的信:写给刘弗陵的信!
她们都说我喜欢你,是的,我从来都不讳言对你的喜欢,我也多么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你。
所以我很小心地收集你的一点一滴,我知道你做过一首咏荷的诗,我看了很久后,拟定了云歌的名字,可以说这个女孩为了你才诞生。
我知道你游过湖,赏过荷,所以我特意写了“莲舟唱晚”,我多么厌恶史籍中那一点点的叙述呀!所以我自己给你写了一个章节热闹华丽的游湖,我还特意将全书中唯一一次众人全在一起的场景放在了这里,红衣、平君、孟珏、大公子……
因为我知道,我没有办法让所有人都喜欢你,但是我希望,不管她喜欢谁,只要她回忆起那个人时,就会有你的影子。
我还知道你做过一首歌咏黄鹄的诗歌,可是当我写完一整本云中歌都发现我没有一个合适的情节去放这首诗歌,而我又最是不愿意牵强的人。
但,我不甘心!因为关于你流传于世的文字已经太少,太少!所以,我将这首诗给了你生命中的另一个女子。
巧合吗?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当我写完,我才发现,你唯一流传下来的两首诗歌,分别镶嵌在了两个女子的记忆中。
在开始的开始,我还是相信你只是英年早逝了的,可是在最后的最后,我的相信被打碎,我很愤怒,可是这大概就是政治吧!史册上说你去世的时候二十一或者二十二,史册上说你体质康
健,是的!这些东西,他们无法去篡改,很多记录都在你登基前就有了,你的父亲是一个尚武的人,是一个追寻力量的人,所以你身材高健,体魄有力,才会符合你父亲的要求。
史册上又说你缠绵病榻一年,又说你暴病而亡,所以连帝陵都没有修好。
史册上还说你遇事从容、聪慧非凡,可是当你缠绵病榻将近一年的时间却没有给自己的王国留下一道诏书!难道你不知道国不可一日无君吗?难道你不知道帝位虚悬,内乱必生吗?
难道不正是史册里记录了你仁善爱民,聪慧有为吗?既然你是这样的,为什么一年的时间都没有一封诏书?如果你是暴病而亡,那么不符合你自小身体强健的说法,也不符合你二十岁前都无病无痛的记录,如果你不是暴病而亡,那么你怎么明知道自己无子,还不写遗诏?即使暴病而亡,诏书也可以有的呀!这些东西,即使你不写,也会有大臣提点你写的呀!那些可是人精!所以,我不得不讨厌霍光,因为一切的一切都指向了他,即使他是我深爱的小霍的弟弟,我也讨厌他!
但是,当我写着这个人物时,我竟没有办法去恨他,他也许不是一个好臣子,但是却是一个最好的官!可以说,大汉的百姓有他,天之幸!
所有的改革,都是他在推动,他时刻关心着农民的土地问题,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已经不仅仅是站在我的立场上去看他,我还站在你的立场上去看他,霍光对的起他的官服,他的俸禄,更对得起天下苍生。
他对不起的是他的儿女,他的君,也许更是他自己。
我在想,没有人比我更希望你在云中歌中的戏份能多一些了,可是,我竟然只给了你一册书的时间,在云中歌3的一开头,我就送走了你,那几天,我总是反反复复地在改,甚至我暗自问自己,难道不能再多写一点吗?最后,我跟着理智走了,我不能因为你而拖戏,我想这也不是你想要的,但是我尽我的力,让你在最后幸福。
有人说,你的形象不够丰满,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只知道你在我心中好像喜怒哀乐都很丰满,可是也非常清淡,总觉得除了云歌,你对任何人都是淡淡地、站在远处,淡得喜怒都似乎了无痕迹,淡得你的心机也了无痕迹,但是,也正如人所说,你这份淡,也恰恰是我们深爱你的一个原因呀!
对了,我忘记告诉你了,孟珏既让你失望了,也让你没有失望。
你知道孟珏喜欢云歌,但是你不知道这种喜欢是否足以让他去放弃长安城的繁华。
所以,你送走了云歌,因为如果他如你一般爱你心头的至宝,那么他会转身离开,那么他才能是她的良配,“山野”才是你希望他们的归宿。
否则,你宁可这个男子永永远远不会再与云歌有交集,这个男子只是长安城中无数因为各种各样原因,在追寻着权利的人之一!而且因为他过高的能力,过于桀骜不驯的性格,皇帝对他的做法是不能驾驭,则杀之!所以你完全默许同意刘询未来的做法。
但是,那个时候的他呀!还未堪破!他没有选择离开,他还期冀着在长安城“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其实只怕连他自己都没有真正想明白青云之上又如何?再杀掉害死他家人的帮凶广陵王吗?高高在上地俯瞰那些不可一世的人吗?
你安排了宫廷内的高手保护云歌,这样的高手,就是碰见你那次的袭击刺杀也可以确保云歌安然无恙,你还安排了赵充国将军的人从天水郡开始保护云歌,从长安到天水郡,多么短的距离呀!一匹快马不过几个时辰。
可是,你知道孟珏对云歌喜欢,却不知道刘询也一直在暗中留意云歌,更不知道因为孟珏,云歌竟然有一个生命中最大的敌人——霍成君。
也许彼时刘询有可能放过云歌,可霍成君不肯,而刘询想要皇位,所以……
霍成君,这个不解世事的女子,在现实面前成长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宫廷女子,可是逼迫她蜕变的生命中的耻辱都和云歌有关!她用多少的心去爱孟珏,就会用多少的心去恨云歌。
当她的母亲把巴掌扇到她脸上时,她恨的不是母亲,而是云歌,这些她所遭受的她都要回报!她已经无数次用恨毒怨怒的眼神看云歌,可是这些,你都没有看到过。
也许换做小妹,早就已经警觉地告诉你了,甚至必要时,不介意先下手的回避,而你的云歌,却永远不会成为那样的女子,她完完全全不属于朝堂,所以只要孟珏不离开长安,那么不管他多喜欢云歌,在你心中,他都绝对不能是云歌的伴侣。
所以,这世界上,再再再聪明的人都算不到全部,即使你在我心中是如此聪慧,可是我没有打算描写一个神,你所能计划的只能是你的眼睛看到的,那些你完全不知道的,你也不可能算到。
我不敢去想你的感受,我只能告诉自己,你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你已经无痛无怒!我不能去想……
最后,我想告诉你,云歌终于如你所希望的那样离开了长安,我很想和你说,她会很好,很好。
可是,我说不出口,我不知道她好不好。
我在想孟珏心里也许知道,可是,既然他都愿意相信,那么我就也相信吧!
她们老说我喜欢你,我自己觉得是,可是我又想,真的是吗?如果是,为什么我只让你拥有一册书的时间?如果是,为什么我连为你拖戏都不肯?如果是,为什么我不能把你塑造的更完美?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面对月生的指责谩骂,他在沉默反思,那年他几岁,十二吧!他沉默地聆听,沉默地走开,沉默地思索,甚至在沉默地抱歉和愧疚。
这份心胸和气度,就是三四十岁的人都不见得有,否则司马迁不会被恼羞成怒的刘彻搞了个腐刑。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在公主府邸对人性的尊重。
厨子?是什么?是社会最底层的人,他是谁?他是那个最高高在上的人,但是他尊重了这位根本不会谋面的人。
那个弹奏琵琶的西域舞娘,是什么人?是宴席上的一个玩物、一道风景,可是陵在用心听她的音乐,他在欣赏聆听她的美!他给予了这个乐者最大的尊重。
陵给予人的尊重,不论厨子、不论舞娘,他感受和欣赏着他们身上的美。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对小妹的呵护,是因为他的理智。
我们都是人,我们都会在自己软弱时、受到伤害时,无力反抗时选择迁怒,所以我们会怪天怪地,我们会说父债子还。
陵有一千个、一万个理由来迁怒小妹,即使不伤害讨厌她,但是至少可以彻底无视她,但是他在远处,在看似淡漠的眼光下,小心替小妹维护着她的天地。
这个时候的陵又是理智的,理智得让我想对他说一句,真丈夫!我喜欢老四,但是我必须说老四就是一个太善于迁怒的人,如果是老四,我在想上官小妹的下场,史官们 需要很隐晦的写一写,模模糊糊地交待过去。
他在被侍卫逼宫,自由都被限制的盛怒下,仍能将一个毫无过错的茶壶放回去,我当时写到这里时,多么想让他能把这个东西砸了,至少发泄一下他的痛苦,但是我不能,因为他是刘弗陵。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对孟珏的道歉。
皇帝迟到了,这个重要吗?臣子敢有怨言吗?但是他道歉了,以孟珏这般内心桀骜,没把皇上当回事情的人,都接受了他的道歉,可见他的诚挚。
话语虽淡,可心不假。
非真诚,不会让孟珏这样的人接受。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没把云歌的厨艺当成了一件稀松平常的事情,他鼓励她,支持配合她的爱好,云歌的厨艺在他心中,和孙子的战争天赋,司马迁的文学才华一样宝贵,他用自己的能力,来让云歌的天赋散发出更远的光芒。
有的爱来源于汲取,比如刘彻,他汲取着李妍的美貌,李妍的才情,李妍的善解人意,李妍偶尔的不可捉摸,他在汲取中欢乐开心,所以他爱她,所以他念念不能忘她。
有的爱来源于奉献,比如李敢对李妍,他为她赌上李氏,他为她斡旋于朝堂风波,为她争取着更多的力量,他在奉献中沉沦。
陵哥哥的爱却是双向的,平等的,如果爱是一只鸟,他是鸟儿的左翅膀,云歌是右翅膀,只有两只翅膀平等中的默契配合,才能让这只鸟飞出去。
爱是互相扶持的飞翔,这才是他追寻的东西。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比谁都有原因去忌惮除掉刘病已,他也不是没看到刘病已体内的不安分,可是他没有。
无能不为,没什么,有能而不为,才让人敬重。
我喜欢他,因为他的聪明,闻弦歌知雅意,云歌那点鬼心思,陵第一眼就已明白,他没有急急地找云歌理论,来一番一二三四的理由和说服,而是薄醉微薰中,旖旎月光下,一首《德音不忘》,一切若有若无,点到即止。
大家都说孟珏会,陵的这番自然而然,进退得宜,却是无招胜有招了。
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的才华,他是汉朝的皇帝,那些个文文武武的东西就够他应付的了,可是他会唱草原短调。
窥一斑,见全貌,如果一个人连你的草原短调都会唱,那么你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经济形势,战争力量,人口比重,他会不了解吗?
再想深一层,你觉得他一个皇帝闲着没事,实在太无聊,才去如此“了解”你吗?一个如此常常闲着没事去“了解”别的民族的人,恐怕只会更了解自己的国家吧?他会是个无为无才的皇帝吗?他“了解”这些的背后原因总不可能是逗自己玩。
所以克尔哒哒忌惮了。
陵哥哥他是如此聪明,在浪漫的短调歌声中,不亚于把一只军队开到克尔哒哒面前。
写到这里时,我熏熏然,陵啊!你的出手真是江南桃花雨的皮肉,大漠金戈的筋骨。
这一章众人为刘病已喝彩时,我在为你喝彩。
我喜欢他,还有无数条理由,在云中歌完结的时候,这个理由可以罗列到,让我反问自己,你真的需要理由吗?我看你就是喜欢!
当然,我们大家都还有一条喜欢他的理由,他的痴,一句儿时的诺言,他竟然真的信守了!真正一个痴儿!
很多人会嗤之以鼻,童话!现实会如何如何?
是的,你不会,我不会,很多人都不会,我们中的九成九的人都不会。
回顾一下前面,我们中的大部分人也做不到三岁被叫做神童,我们都不可能面对指责沉默的走开,所以我们的生命中有吵架,甚至有打架,有暗地里的闲话中伤。
只怕我们都做不到,所以我们不是陵,所以陵能信守诺言。
这不是童话,我相信,这世上,总有些超越常人认定的现实的东西。
但是有些东西,它就是存在。
总会有朋友,喜欢说陵像谁,像谁,孟珏像谁,像谁。
朋友,我只能说,仔细去看一下细节吧,人物的性格在细节中,不是某个笼统的温柔儒雅、冷漠理智的表象。
孟珏不是老四,老八,不是小九,更不会是小霍,就如陵也不像任何人,陵不像孟九,一点不像,陵聪慧,自信,执着,反省,冷幽默,他哪一点像孟九了?如果你看了我上面喜欢陵的理由,还能说陵像谁,那么我只能问自己,难道前面的两本书,都有一模一样的细节出现?他们都是在一样的环境中长大?
————————————---
胡言乱语,大家笑罢就好!
桐华
珏篇:
给你写信之前,我刚和玉佩们辩论得郁结于心了,我觉得我都要因为嫉妒而恨你了!她们对你的爱太丰厚,丰厚得无处宣泄,最后承受的就是我,不过是反面的。
幸亏论坛里的人不多,真正一直对你无法释怀的也就夏虫,小逍遥,长长寂寞,哦!如今还有桑丫头,幸亏呀幸亏我已经不在上海了,否则她如果当面对我发飙,我肯定完全要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其实说到底,她们的纠结就是因为你的结局。
其它的玉佩比如糖糖表现得比较平静理智,否则我真的会想去找个地方去哭一场。
不过,你才不会同情我的,你大概就如我梦中梦见的那样,隔着若有若无的大雾,很冷漠地凝视着我,以至于我都不知道你究竟是不是很介意于我给你的结局。
《步步惊心》中所有的男主都是历史上有的人物,他们的过去未来都已经注定,而且清宫戏那么流行,连北京胡同里不识字的大妈都能说得出康熙的十几阿哥名字叫什么,他们在众人心中已经很丰满,我写作的时候很轻松,一两句话,众人就接受,比如我说四四和生母关系不和,不需要多解释,早已经深入人心的合理了,众人不会去质疑四四为什么不喜自己的生母,更不会要求一个理由,《步步惊心》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感谢清宫戏,要感谢清宫穿越热,要感谢人人都知道雍正,都知道十三阿哥,十四阿哥,否则那中间的是非曲折,就《步步惊心》的铺陈而言绝对不够。
《大漠谣》虽然有一个我自己创造的孟西漠,可是这个人不是男主,大漠谣中所有的故事都是按照霍去病的时间表在描写,四十万字是在描绘霍去病的一个传奇,而他也是历史上有的人物,虽然不如四四,十三,十四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可是历史课上没有完全打瞌睡的人总是知道几分的,也总是已经奠定了他的传奇性的。
可是《云中歌》因为有了你,变得截然不同。
因为《云中歌》之前,没有你,《云中歌》之后,你才成为了你。
你是完完全全属于我的一个人物,不管是步步,还是大漠,男主的不少经历都本就来自历史,我只需加一点想象和演绎。
唯独你,你所有的一切一切,不管大,还是小,都是我创造的。
我怎么可能不喜欢你?
有一个玉佩说,桐华的云中歌创造了一个最有血有肉,丰满的人物孟珏,当然她这句话的前后其它都是不满的,可是这一句就够了,是不是?我用三册云中歌,写就你。
你的出生,你的成长,你的挣扎,你的变化,所有这些都是我一个字一个字营造出来的,应该说,最后的结果,我没有让自己失望,你如同四四,十三,十四,霍去病一样鲜活地活在了她们心中,甚至可以说,某种程度上更鲜活。
在《云中歌》的刚开始,你只是你,一个我思索了半天才想好了名字的人,这个名字在起名字时,并没有太特殊的意义。
想好后,我才发现这个字可以拆开看,是玉中之王,而再以后,我在征集谜语时,暗香的诗表明你的名字竟然还是“梦绝”,我当时的心凉飕飕得,看着暗香的那首诗脑袋发懵,因为那就是在说你呀!所以,我总是感叹,世界上的事情,不能完全用理由去分析,否则,你的名字如何解释?暗香的那首射你名字的谜语又如何解释?如此巧合?贴切到这种程度?
《云中歌1》刚写完时,我对你的感觉很淡,你就是一个叫孟珏的人,我记得我写大漠谣的时候,刚开始没几章,我就对笑说,郁闷了,我竟然已经爱上虚构的孟九了,觉得自己好像要更喜欢孟九了,可对你没有,直到1完结,我都没觉得我对你的感情更深厚。
将草稿拿给两个男生看,他们看完后,对我说不要辜负你给他“云中之王”的称呼,这个人物你挖掘得不够,他和刘询是全书中很值得深挖的两个人。
我开始思考和想,然后边连载,边修改,加了你的不少戏分,到云1成稿时,我知道,你已经真正走进我心中了,从此,我真正接纳了你作为第一男主,以你的内心变化和经历为主线索来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骄傲的你:
你表面上看着温润,可实际上却很偏执,而且你那么骄傲,那么骄傲,我一直觉得小霍是我写过的最骄傲的男人,可是原来不是,小霍的骄傲带着皇族贵胄们的富丽,带着成长环境优越的阳光,而你的骄傲却带着对命运的不屈服,带着保护自己的一层硬壳,带着黑暗中的阴厉。
我从云1开始就思索你会不会让刘询知道他实际上欠你一个大恩,难道以你的聪明不知道,这也是可以利用的资本吗?但是到云3,我知道你不会告诉他,一个用弟弟的性命换来的恩,你不会要,甚至连利用都不会去利用。
所以,即使张贺一再旁敲侧击,你都不承认,你一笔抹去了这些痕迹,即使你明知道,只需你一个点头,也许张贺对你就会从此拚却了性命也会维护,即使明知道张贺身后还有一个手握重兵的张安世。
你究竟是聪明,还是傻呀?如果是刘询,只怕忙不叠地会承认吧,可是你不是他,你以为自己无不可利用之人,无不可利用之物,你以为自己是一个像刘询和霍光一样优秀的政客,但是你忘记了,真正的政客是没有自尊、没有骄傲的,只要你还拥有你的骄傲,那么你就永不可能和他们一样。
在云中歌2中,你明明在云歌身边已经坐了一个下午,可她醒来时,你却只肯说,我刚到。
你用云歌嫁给你作为条件去交换救刘弗陵,可是那花房里,你却迟迟不肯出去,从夕阳到夜色黑透,其实你心底深处盼望的是云歌拒绝,盼望的是花房外面没有人,那个人已经走了!如果云歌拒绝了你的条件,你也许反倒会高高兴兴地去救人,可是她竟然答应了!你看到紫藤架下的身影时,她答应了嫁给你,可你是什么感觉?铺天盖地的愤怒和悲伤吧?
你知道不知道,你在一次次逼云歌时,伤得是她,也伤得是自己?如果你可以像你的义父一样,去救你的情敌,那么云歌对你的感激,对你的愧疚,对你的尊敬只怕反倒会让她心中那曾经为你燃烧过的火苗不熄灭。
所以,你和她,就这么阴差阳错的又一次错过了,如果她不答应你,你反而会一个条件没有的救人;如果你救了人,她反而会在心里放不下你。
可是你不知道,她也不知道!你们只是在云2中越走越远,而你在云歌心中,随着刘弗陵的病情加重,正在彻底地逐渐淡去。
可是,你就是你,你不是你的义父孟九,你做不到舍己为人,你只知道这个世界上你只有你自己,如果你都不肯为自己去争取,那么谁还能为你去争取?我知道有很多铃铛讨厌这个时候的你,可我不觉得你的做法有任何不妥,反倒,我带着悲伤的激赏和尊敬!
刘弗陵的病将你和云歌越推越远,到最后,你是不是也已经明白,你已经不可能是云歌心上的唯一,你阻止不了,也擦拭不去刘弗陵在云歌心上生根,开花,所以,你只能退而求其次,只希望她的余生,你是浓墨重彩的那一个。
我知道你为了消除刘弗陵对你的疑心,告诉了他你和月生的故事,但是你自始至终没有告诉他,你是另一只绣鞋的主人,没有告诉他大漠上记住那个绿衫人儿的不仅仅是他。
是的,即使换成只有你一小半骄傲的我,都不会告诉自己的情敌这样的故事的,何况是你?你连云歌都没有说过,刘弗陵在你心中又算得上哪棵葱?对着他倾诉你和云歌的故事,除非你神经错乱了!那可是你藏在心中最深,最深处的东西。
可是,如果你告诉了他,结局会不会有一点不一样?你不再只是云歌故事中那个长安城偶遇的贵公子,不再只是一个相识不过两三年的人,你还是一个和他一样,小心保存着绣鞋的人?你的执着和守护也许曾经连你自己都没意识到,也许曾经动摇过,这种动摇还重重伤害了云歌,可是从你认清了自己的心的那一刻起,你不比他弱一丝一毫。
也许你不如他完美,不如他一直未变的坚定,但是动摇过后的坚定,挣扎过后的抉择,是不是也就是一只已经浴过火焰的凤凰,已经打磨淬炼过的宝石,有的只是更纯粹。
总是不屑于解释的你:
其实,我很讨厌啰嗦的男生,很讨厌一点委屈就赶紧说出来的男生,我总觉得事情是做出来的,不是说出来的!如果一个男生在那里祥林嫂一样诉说着他有多么委屈,他是如何情深似海,我肯定想一棒子打晕他!可是……可是……有的时候,我真希望你能呱噪一些呀!你能稍微说一下你的委屈。
你知道吗?从云1到云3的十一章节,整整五十多万字,你从没有对云歌正面表白过你的情意。
第一次,你用的是一个没有 癖好的否定句来表达,第二次你在山顶开玩笑地说要告诉女儿她娘非要嫁给她爹间接地确定了你的婚诺,第三次,未央宫中,你只是说你是一个遵守诺言的人。
孟珏呀?你守得哪里是诺言?你只不过就是喜欢她,非常喜欢,喜欢到就是想和她在一起。
可是,你为什么不能直接说?我很生气很生气的时候,都已经下定决心要和老公冷战一个星期,可是当我老公抱着我说“我爱你,我们不要再赌气了,好不好?”我会立即缴械投降,他的一句“我爱你”比他任何的分辨,分析究竟谁对谁错都有效千万倍。
我都不知道这个时候,该说你是骄傲,还是心虚?是不是因为你知道自己其实真的考虑过选择霍成君的,你并不是逢场作戏,敷衍了事,其实你也真的想过放弃你对云歌的婚誓的,所以,你对你们的感情有愧疚? 虽然很多人说,要去看一个人的行动去判断他是否爱你,而不是根据他的言语,可是孟珏呀!你知道不知道,这个时候,你在云歌心中是既无行动,更无言语呀!她亲眼看到你抱了霍成君,你连问都没问她在什么场合看到的,因为你心里只怕也知道很多、很多,刚开始的认真想投入,后来的犹豫思索,再后来的敷衍争取时间,已经不止一个拥抱了,对于她的伤心,也许你真的只能回应无语。
你知道不知道,陵哥哥在云歌拒绝他的情况下,都直接吹奏了《德音不忘》?那可是 裸的情歌哦!孟珏,你说,我该说什么好?
传统艺术:
苏州的民间艺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在中国民间艺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八十年代初期,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市民间艺术研究会(现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民间艺术分会),团结了广大民间艺人,他们经常相聚在一起,探讨弘扬吴地文化,开展技艺交流,不断创新和提高艺术水平,使苏州的民间艺术走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苏州的民间艺术,门类多,品种也多。有缂丝、刺绣、玉雕、木雕、牙雕、核雕、瓷刻、竹刻、剪纸、泥塑、草编、灯彩、九连环、民俗挂件等上千个品种,真是琳琅满目,精彩纷呈。这里,既有仿古的传统艺术品,也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工艺品。“九连环”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早在二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产生,在清代更为盛行。现在制作的九连环,花样翻新,形式多样,既有塔环、钟环、房环,更有符合国外游客要求的“A、B、C环”和数十个品种做成的套环。藏书镇出产澄泥石,制作的澄泥砚久负盛名,是我国的名砚之一。改革开放以后,那里的石雕艺人解放思想,敢于创新,将澄泥石创制成石壶,经过精雕细刻,一把把造型美观、玲珑剔透的石壶呈现在眼前,惹人喜爱。现在澄泥石壶已成为民间艺术中的珍品,受到大众的欢迎和收藏家的青睐。
近几年来,苏州的民间艺术,在弘扬优秀吴地文化及市场经济的推动下,民间艺人走向市场,走出苏州,走向世界,他们不仅在市内、省内展示,也到外省、外市去展览表现。有不少民间艺术家,还走出国门,他们带着刺绣、石壶、剪纸、民俗挂件等艺术品到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去展示,有的还应邀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中国文化节,在现场表现艺术,受到当地群众的欢迎。
苏州的民间艺术品,具有吴地文化的内涵,其特点是精致、细腻、美观,在民间艺术品中独树一帜。到哪里去展览、演示,就受到哪里群众的欢迎和专家的赞扬。在北京举办的多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市文联、市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部分艺人参加展示,在展品前总是人头济济,争相观看;经过专家评选,许多作品都得了奖。如姚建萍的刺绣、蔡云弟的石壶、阮和平的智慧巧环、袁中平的澄泥蟋蟀盆等,均获得国家级的中国文联最高奖“山花奖”――民间艺术金奖、银奖和优秀奖。在苏州的民间艺术史上,增添了光辉的篇章。苏州的民间艺术,充分显示了苏州民间艺人的聪明才智,显示了吴地文化的风采。
传统节目:
苏州弹词
苏州弹词是以说唱相间的方式用苏州方言表演的“小书”类曲艺说书形式,发源并流行于以苏州为中心的江苏东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等吴语方言区,大约形成于明末清初。由于和苏州评话同属说书行业,曾经拥有共同的行会组织,民间即习惯性地将其与苏州评话合称之为“苏州评弹”。
苏州弹词的表演通常以说为主,说中夹唱。唱时多用三弦或琵琶伴奏,说时也有采用醒木作为道具击节拢神的情形。演唱采用的音乐曲调为板腔体的说书调,即所谓“书调”。因流传中形成了诸多的音乐流派,故“书调”又被称之为“基本调”。早期演出多为一个男艺人弹拨三弦“单档”说唱,后来出现了两个人搭档的“双档”和三人搭档的“三个档”表演。
苏州弹词的艺术传统非常深厚,技艺十分发达。讲究“说噱弹唱”。“说”指叙说;“噱”指“放噱”即逗人发笑;“弹”指使用三弦或琵琶进行伴奏,既可自弹自唱,又可相互伴奏和烘托;“唱”指演唱。其中“说”的手段非常丰富,有叙述,有代言,也有说明与议论。艺人在长期的说唱表演中形成了诸如官白、私白、咕白、表白、衬白、托白等等功能各不相同的说表手法与技巧,既可表现人物的思想活动、内心独白和相互间的对话,又可以说书人的口吻进行叙述、解释和评议。艺人还借鉴昆曲和京剧等的科白手法,运用嗓音变化和形体动作及面部表情等来“说法中现身”,表情达意并塑造人物。在审美追求上,苏州弹词讲求“理、味、趣、细、技”。“理者,贯通也。味者,耐思也。趣者,解颐也。细者,典雅也。技者,工夫也”。
苏州弹词的节目以长篇为主,传统的代表性节目有《三笑》、《倭袍传》、《描金凤》、《白蛇传》、《玉蜻蜓》、《珍珠塔》等几十部。早期的著名艺人有清代的王周士、陈遇乾、毛菖佩、俞秀山、陆瑞廷、姚豫章、马如飞、赵湘舟和王石泉等。清末民初出现了大批女演员。20世纪30年代以来,随着广播电台的兴起,苏州弹词进入鼎盛期,节目丰富,流派纷呈,以演唱的音乐风格区分,就有“沈(俭安)调”、“薛(筱卿)调”、“魏(钰卿)调”、“夏(荷生)调”、“周(玉泉)调”、“徐(云志)调”、“蒋(月泉)调”等十多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苏州弹词艺术经过艺人们自觉的整旧创新,艺术上有了很大的飞跃。新节目不断涌现,长篇有《白毛女》、《新儿女英雄传》、《李闯王》、《青春之歌》、《苦菜花》、《红岩》、《野火春风斗古城》、《红色的种子》、《江南红》、《夺印》、《李双双》等,中篇和常独立演出的“选回”有《老地保》、《厅堂夺子》、《玄都求雨》、《花厅评理》、《怒碰粮船》、《庵堂认母》和《一定要把淮河修好》、《海上英雄》、《芦苇青青》、《新琵琶行》、《白衣血冤》、《大脚皇后》等。
然20世纪末期以来,苏州弹词听众锐减,书场萎缩,艺人大量流失,生存发展面临危机,亟待抢救和扶持。
民间工艺: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风景旅游城市,有着极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极为丰富的民间工艺资源,苏绣、制扇、玉雕、缂丝、木刻年画、红木小件、剧装戏具、民族乐器等等,都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树一帜,在全国占有一定的地位,在现今故宫博物院展出的工艺品中,有不少都标明产自苏州。据统计,现存24大类全国民间工艺中,苏州就保存有22类,门类之多、品种之齐全,都是在全国罕见的。苏州人民为此而自豪,这座城市也因此更显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和特有的文化品位。可以说,加强苏州民间工艺的保护与研究,既是对民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扬,也是实现文化强市、打造“文化苏州”的重要举措。从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振兴民间工艺美术,培育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服务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以传统文化为基础,努力发掘民间资源,大力发展民间工艺,改善旅游环境,增强文化氛围,推动旅游产业开发与地方经济的同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
文化特色:
一、山水文化
“山水文化”堪称苏州文化之宗。山岭、湖泊、农田、沼泽、河流与四季分明的气候,构成了苏州“山温水软”的自然体系,也形成了苏州人与之相和谐的生活模式和价值观念。苏州不但有市民、农民、还有渔民、船民、山民,而且都曾经是土生土长的苏州人的主流群体。苏州之所以能有范成大这样的“田园诗人”,之所以能出为中国山水画别开生面的“明四家”和影响至今的“清四王”,之所以有骨子里的风雅和浸*于衣食住行的精致主义,追根溯源,其实无一不折射出这“一方水土”的特定背景和渊源。所以在有关苏州的历代方志史籍及古人浩如烟海的诗文游记中,“山水之胜”从来都是最为主导的。
二、园林文化
“苏州园林甲天下”,其造园的思想及艺术已经成为人类文化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苏州园林突出和强调的“模山范水”,与近在咫尺的独特的自然山水其实是息息相关的。苏州园林浓厚的文人气息的体现,也恰恰就在于文人(尤其是画家) 对造园过程的参与和设计。所以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与中国画的原理和技法从来是一脉相承的。苏州园林开创并形成了“真山真水”与“假山假水”之间高度的融通与和谐,丰富了人们认识自然、亲和自然、尊重自然的情趣和意境。陈从周说:“假山如真方妙,其山似假便奇”,既道尽苏州山水和苏州园林之妙,也为苏州园林文化之真谛。
三、建筑文化
苏州的建筑思想与建筑艺术至少有三个方面的突出成就:一是建筑规划,所谓“小桥流水人家”其实就是古代建筑的布局规划,也括周庄、同里、木渎等水乡小镇的形成和自成体系,同样是苏州古代建筑规划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建筑设计,以明代北京的天安门、紫禁城和苏州的开元寺藏经楼为代表,也包括以“粉墙黛瓦”、“庭院深深”为主要特点的民居建筑风格的形成,造就了蒯祥和“香山匠人”的不朽声誉;三是风格独特和工艺精湛的建筑构件,也括木雕、砖雕、石雕和闻名遐迩的“金砖”等。从而留下了“苏州”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文化体系中重墨浓彩的篇章。
四、工艺文化
苏州的工艺美术门类齐全,品种繁多,并以巧夺天工而蜚声中外。其中,苏绣、缂丝、苏裱、玉雕、扇子、桃花坞木刻年画、灯彩、泥塑、竹草编织、红木雕刻、古玩仿制、剧装戏装、民族乐器等,更以“苏作”的特色和品牌而著称。尤其在明清时朝,苏州成为当时最大的工艺品制作和交易中心,官方和民间的工艺作坊遍及全城。一部中国工艺文化史,断然离不开苏州之源、苏州之盛。
五、民俗文化
民俗既有民族性,也有地域性。苏州的民俗最具特色的是其鲜明而独特的区域特征。尤其在时令、节气、观光、禁忌、祭祀、服饰、曲艺、方言、民谣、器具等方面,更表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有“韦苏州”之称的唐代诗人太守韦应物就盛赞苏州地方的“俗繁节又喧”;一部《清嘉录》则是“记苏州一地之习俗礼尚游观胜境”的“风土岁时地志之翘楚”;而昆曲之被列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更说明了苏州民俗不同凡响的文化根基和社会价值。
六、美食文化
“美食文化”在目前而言实际已经衍化成了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但无论如何衍化,其核心还应该是“美食”。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的“美食文化”或许真的是最经典的。“苏邦菜”是全国八大菜系之一,特点就是时鲜、清淡,讲究原汁原味;陆文夫先生的《美食家》之所以广受欢迎,就在于读者对苏州人在“吃”的方面的精致与过程所表现出的惊奇和浓厚兴趣;而日常生活中的苏州人讲究时令菜蔬及食品的那份原则和苛刻,在全国恐怕也是绝无仅有。苏州人实际上是天然的“绿色食品主义者”,所以也应该是最科学的“美食文化者”。
wwwcce365com
七、家居文化
wwwcce365com
“家居”似乎是个时尚概念,但在苏州却绝对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古典家具概念中,“苏式家具”至今都是闻名中外的“明式家具”的代名词。京式、广式、晋式及其在此基础上的清代家具,其实都是“苏式家具”的继承和发展。而“家具”则无疑是“家居文化”的极为重要的内容。在苏州传统的家居理念中,目前正大行其道的所谓“绿色家居”和“生态家居”,其实在苏州都曾经是普及并占有主导性的。至于家居所必须涉及的文玩、摆设、盆景、花卉等,更称得上是内容丰富,体系完备,即使在今天,一般也难出其右。
名胜古迹:
北寺塔 在苏州市人民路香花桥北。寺传为三国吴赤乌时 (238-251) 始建,塔为梁代建造。现存建筑是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 遗物。塔高76米,八面九层,砖木结构楼阁式。全塔造型宏伟壮丽,为苏州诸塔之冠,有“江南第一家”之誉。
拙政园 在苏州市娄门内。是苏州四大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时为大宏寺。明正德年间 (1506-1521) 御史王献臣辞职回乡,买下寺产,改建成宅园,并借用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此亦拙者之为政也”的语意,取“拙政”二字为园名。
1860-1863年曾为太平天国忠王府的一部分。初建时规模很大,除正宅外,园内有31景,包括现在的东花园 (明末的“归田园”)、西花园 (清末的“补园”),以及北墙外大片土地。现园面积60多亩。此园以水为主,水面约占五分之三,建筑群多临水。全园分中、东、西三部分。布局采取分割空间、利用自然、对比借景的手法,因地造景,景随步移,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典型园林。
太平天国忠王府 在苏州市娄门内东北街。太平天国庚申十年四月二十三日 (1860年6月2日),太平军攻克苏州后,就拙政园地基改建而成。当时太平天国以苏州为中心,曾就江苏南部的大部地区建置苏福省,忠王府即苏福省省府。太平天国失败后,曾为江苏巡抚李鸿章的衙署。忠王府的规模,以中路最为宏伟,包括二门、正殿、后轩、后殿等建筑。东路和西路系太平天国以前或以后所建。王府的最后部为花园,亦是在旧拙政园的基础上,由很多著名工匠精心设计建造的。忠王府为国内保存至今具有代表性的一处太平天国王府旧址。
狮子林 在苏州市园林路。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元至正二年 (1342年) 僧天如禅师为纪念其师中峰禅师建菩提正宗寺,后易名狮林寺,清乾隆十二年 (1747年) 改称画禅寺。狮子林即寺后花园。因园中有怪石像狮子,又因中峰禅师曾结茅天目山狮子岩,并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明、清以来,屡经兴废,后变为贝氏私园,1918-1926年经重修,始成现状。以假山著名,洞壑宛转,曲折盘旋,如入迷阵。全园布局,东南多山,西北多水。四周廊壁嵌有《听雨楼帖》等书条石刻60余方,镌有宋代四大名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的书法;文于祥的《梅花诗》尤引人注目。
万寿宫 在苏州市民治路。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年),巡抚吴存礼主持创建。宫内供奉皇帝生位万岁牌,每当皇帝寿日的万寿节,全城官员聚集在此举行朝贺大典;平时作为恭迎皇帝诏书的处所;如遇皇帝驾崩,则在此设灵致祭。咸丰十年 (1860年) 被毁,同治九年 (1870年) 巡抚丁日昌重建。辛亥革命后通称旧皇宫,因年久失修而日渐颓败。建国初加以整修,一度改作人民文化宫。是苏州较为完整的一组宫殿式建筑群。
艺圃 在苏州市文衙弄。明代袁祖康始建,后归文震孟 (文徵明曾孙),改名药圃。明末清初归姜贞毅,改名艺圃,又称敬亭山房。后曾为绸缎业七襄公所所在地。园内以水池为中心,池北以建筑为主,池南以假山为主。园景开朗自然,颇有山林野趣,较多地保存了明代园林的格局。
双塔 在苏州市定慧寺巷内。为郡人文罕兄弟二人所建,一名舍利塔,一名功德舍利塔,两塔结构和大小完全一样。双塔为砖建,外观模仿木结构形式。平面等边八角形,共7层。据考证,双塔兴建于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 而落成于雍熙的间 (984-987)。
罗汉院遗址 在苏州市定慧寺巷。始建于唐咸通二年 (861年)。北宋太平兴国七年 (982年) 增建砖塔一对。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于战火,仅余双塔和正殿遗址。正殿遗址在双塔北,现存石柱、石础、石罗汉残像、碑刻等数十件遗物。其中北宋石柱、石础最为珍贵,通体浮雕缠枝牡丹童子、缠枝莲花童子等图案,雕工精致。明代石柱、石础也很精美。
全晋会馆 在苏州市平江路中张家巷。清末山西旅苏商人集资建立。苏州原有明、清时期创建的会馆和公所100余处,全晋会馆是其中保存至今较为典型的一座。布局严整,临街有东西鼓吹亭。第二进为戏楼,由戏台与东西看楼组成。戏台坐南朝北,三面临空。顶部正中为木构盘旋波纹穹窿藻井,俗称鸡罩顶,巧妙精致。是苏州现存古典戏台中最精巧的一座。与戏台相对处原为雄伟的大殿,惜毁于火。东西两翼尚有厅堂、客房等。
况公祠 在苏州市西美巷。是奉祀明代苏州知府况钟的专祠。况钟 (1383-1443),江西靖安人。在苏州13年,执法如山,勤于吏治,廉洁奉公。正统七年冬 (1443年),卒于苏州知府任上。苏州绅民为他立衣冠冢,并建专祠于府学内,以示崇敬。
沧浪亭 在苏州市南、三元坊附近。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传为吴越中吴军节度使孙承佑别墅。北宋庆历年间 (1041-1048),诗人苏舜钦买下别墅临水筑亭,园主因有感于渔父《沧浪之水》歌命名为“沧浪亭”,并作《沧浪亭记》。历来屡有兴废。南宋初年韩世忠辟为住宅,大加扩建。元代园废,改为僧庵。明代复建沧浪亭,并由归有光作记。清康熙年间 (1662-1722) 大修,布局为现亭主要基础。其特色是未入园林先成景。漫步渡桥,始能入园。全园面积约16亩。
可园 在苏州市沧浪亭前苏州医学院近旁。原宋代沧浪亭园址的一部分。建于清乾隆三十二年 (1767年),晚清梁章钜重修。后改学古堂,又改为存古学堂,最早的省立图书馆设此。园内一泓池水,萦绕著土阜小筑,花木扶疏,曲径回廊。
城隍庙 在苏州市景德路。府城隍庙本在子城 (今体育场、城中公园一带) 西南隅,元末毁于兵燹。明洪武三年 (1370年),就雍熙寺废基新建苏州府城隍庙,即今城隍庙之创始。城隆庙原规模甚大,现存较完整的惟有主体建筑工字殿;其前后两殿皆单檐歇山造,中以穿堂贯道,平面呈工字形,故名。这是苏州比较完整和有代表性的明代建筑。其后殿外墙嵌有清嘉庆二年 (1797年)《苏郡城河三横四直图》碑,刻有当时苏州城内的河道、桥梁、城垣和主要建筑等,是研究古代城市建设的珍贵资料。
环秀山庄 在苏州市景德路。原为五代广陵王金谷园故址,宋为景德寺,明为宰相申时行宅,清为汪氏“耕荫义庄”的一部分,题名环秀山庄。乾隆年间 (1736-1795) 叠山名家戈裕良在园内堆叠的假山,保存较为完整,在苏州湖石假山中此处当推第一。此园虽面积不大 (1亩余),但假山峥嵘峭拔,兀立其间。一池清水,回绕于山峰之下。全山形态逼真,结构严密。假山虽仅占地半亩,却辟有60余米山径,盘旋起伏。
开元寺无梁殿 在苏州市盘门内东大街、瑞光寺塔北。开元寺创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 (238-251)。是苏州历史上著名的佛寺之一,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殿存。殿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 (1618年),是一座纯用细砖垒砌的无梁建筑。原名藏经楼,系楼阁式,上下2层,面阔7间,重檐歇山琉璃瓦顶。它和附近的盘门、瑞光塔成鼎足之势,为苏州市内西南角三座著名的古建筑。
瑞云峰 在苏州市第十中学校园内。是北宋花石纲遗物,江南园林湖石名峰之一。据记载,朱勉在太湖鼋山采得两块奇石,命名大、小谢姑。大谢姑先运往艮岳,小谢如未及启运,朱勉事败,遂弃置荒野。明时为乌程 (今湖州市) 董氏购得。董氏与苏州阊门下塘徐氏联姻,以此石赠嫁。徐氏置之半边街东园 (今留园) 中,更名瑞云峰。清乾隆四十四年 (1779年) 移到织造府西行宫内,以迄于今。瑞云峰高3丈余,屹立潭心,全石清秀奇特,玲珑剔透,通体多褶皱孔窍,涡洞连接,具有米芾论石中瘦、漏、透等特色,为湖石中一绝。
耦园 在苏州市小新桥巷。因住宅东西各有一园,故名。东园原为清初陆锦所筑,名涉园,后为祝氏别墅,清末归沈秉成;沈聘请画家顾沄主持,大事扩建,始成现状。东园以山池为中心,北有重檐楼厅城曲草堂;南有阁跨水而筑,称山水间;东南角有小楼与古城墙隔内城河相望,名听橹楼。假山以黄石叠成。西园较小,以书斋“织帘老屋”为中心,斋前后庭院中构筑廊轩,杂植花木,间置湖石。
鹤园 在苏州市韩家巷。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7年) 洪鹭汀始建,以俞樾所书“携鹤草堂”而得名。后归吴江庞氏,又归严氏。全园以水池为中心,周围布置建筑、山石、花木,面积近2亩。
网师园 在苏州市葑门十全街。原为南宋史正志万卷堂故址,号称“渔隐”,后荒废。清乾隆时 (1736-1795) 由宋宗元重建,借“渔隐”原意,自比渔父,故称网师园。此园建筑占地不大 (约75亩),但保持著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住宅与花园结合贯穿紧密。园林位于住宅西侧。中部以水池为中心,配以花木、山石、建筑,形成主要景区。水池面积,虽仅半亩,但治理得当。此园布局,亭台轩榭与池水相互衬托,园内路径处处贯通。
织造署旧址 在苏州市葑门内带城桥东 (今苏州第十中学内)。元时开始在此设织造局,清顺治三年 (1646年) 设总织局,康熙十三年 (1674年) 改为苏州织造衙门。康熙二十三年又于织造署西部创立行宫,供康熙、乾隆帝南巡时驻跸。织造署管理机户和征收机税,并自设机房织造,规模宏敞。
盘门 在苏州市城西南隅。始建于春秋吴王阖闾元年 (前514年) 伍子胥筑城时。朝向东南。初名蟠门,门上刻有蟠龙,后因水陆萦回曲折,改称盘门。虽经历代改修和重筑,但位置基本未变。现存城门重建于元至正十一年 (1351年),水陆两门并列。城外大运河绕城而过,吴门桥飞架河上,气势雄伟。盘门是苏州较完整的古城遗址,水陆城门并存在全国也绝无仅有。
盘门水闸
吴门桥 在苏州市区南,横跨京杭运河上。是出入盘门的主要陆路通道。北宋元丰七年 (1084年) 建,后毁损,南宋绍定年间 (1228-1233) 重建,并改称今名;明正统年间 (1436-1449) 苏州知府况钟再修,后又损坏,同治十一年 (1872年) 江苏省水利工程总局重修。吴门桥是一座联锁式单孔石桥,用花岗石筑成。桥全长663米、宽48米,桥跨16米,拱券高985米,是江苏省最高大的单孔石桥。南北两坡各铺设石踏步50级。北端金刚墙左右两翼砌有宽约06米牵道,为牵夫登船穿越桥洞的便民设施。此桥高大壮伟,与邻近的瑞光塔、盘门城楼浑然一体,为苏州城南重要文物古迹。
瑞光塔 在苏州市盘门内。寺原名普济禅院,三国吴赤乌四年 (241年) 孙权为康居国 (在今中亚) 僧人性康建造。赤乌十年建13层宝塔,宋代名天宁万年宝塔,后重修时改为7级,更名瑞光塔。八面,砖木混合结构,仿楼阁式。塔身高约43米,轮廓线条较优美。1978年在塔心内发现五代经卷,北宋真珠舍利宝幢等珍贵文物,证实现存塔身为北宋大中祥符年间 (1008-1016) 所建。
真珠宝幢木函—通高124厘米,瑞光寺。1978年,苏州瑞光寺塔第三层塔心发现北宋大中祥符六年 (公元1013年) 真珠舍利宝幢,高1226厘米,分别以木胎和夹□胎雕漆描漆制成,在水晶宝珠顶部饰以鎏金银丝串珠编成了九头龙和银狮,与其同出的还有珍贵的北宋刻经卷。
真珠宝幢—通高1226厘米,瑞光寺。
留园 在苏州市阊门外。苏州四大古名园之一,也是全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嘉靖年间 (1522-1566),为太仆徐时泰的私园,称东园。清嘉庆三年 (1798年) 在东园旧址上筑寒碧山庄,因园主姓刘,又称刘园。刘与留同音,后叫留园。面积50多亩,分东、西、中、北四部。中部以山水为胜,池居中央,四周环以假山和亭台楼阁,长廊旋曲其中,廊壁上嵌历代书法家石刻300余方,为“留园法帖”。
东部以建筑为主,楼阁廊屋富丽堂皇。有著名的“留园三峰”,其中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遗物,高约9米,为江南最大的湖石。北部是小竹林和桃杏等树。“又一村”建葡萄和紫藤架,颇有田园之意。西部以假山为奇,土石相间,堆砌自然。北面桃园,称“小桃坞”。山前小溪,两旁桃柳。此园不仅建筑结构和装饰别致多采,而且以连绵不断的建筑如把景物分开,又使建筑物本身的窗樘沟通两面,将景物联成一体。
曲园 在苏州市人民路马医科巷内。为清末俞樾故居。清咸丰八年 (1858年) 俞樾到苏州,为久居于此,于同治十三年 (1874年) 在友人的资助下,购买马医科巷潘世恩故居西边废地,营建住宅。光绪元年 (1875年) 四月迁入新居。俞樾 (1821-1907),清道光三十年 (1850年) 进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编修、浙江学政。为清代著名学者。曲园占地约5亩,中间5进,东边建有配房。1954年俞樾曾孙著名学者俞平伯将曲园旧居捐献给国家。
玄妙观 在苏州市观前街。创于西晋咸宁二年 (276年)。旧观范围很大,几经毁建。现存较大的建筑主要有正山门和三清殿。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 (1179年),是当时名画家赵伯驹之弟赵伯骕设计。殿重檐九脊顶,下有高台,前有宽敞的月台,气势宏伟,为国内最大和较古老的道观殿堂建筑之一。殿平面长方形,长约45米余,宽约25米余;面阔9间,进深6间。虽经后代重修,但西南面还存宋代遗作。殿内梁架分明、暗两种。殿中砖制须弥座,高175米,分上中下三部,层次多,雕刻较华丽。座上是3尊三清像,泥塑,像外装金,神采俨然,亦系南宋旧物。
文庙 在苏州市人民路三元坊。北宋景佑元年 (1034年) 创建,现存建筑除大成殿外,大部分为清同治三年 (1864年)重建。大成殿始建于南宋绍兴十一年 (1141年) ,重建于明宣德八年 (1433年),面阔7间,长30米,进深13间,高205米。内部系木构梁架,檐下有斗拱,殿前有宽敞的月台,宏伟壮观。
西园 在苏州市阊门外留园路,与留园东西相望。明嘉靖年间 (1522-1566) 西园与留园的前身东园同为太仆徐时泰的宅园。后其子工部郎中徐溶舍园为寺,取名复古归原寺 (归元寺始建于元代,明为徐时泰的西园)。明崇祯八年 (1635年),茂林律师住持该寺,宏扬“律宗”,更名为戒幢律寺。清咸丰十年 (1860年) 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 (1862-1908) 陆续重建。现在西园是戒幢律寺及其西寺园的总称,为一组完整的佛教建筑。
戒幢律寺为江南名刹之一,布局严整,殿宇宏伟,佛像庄严。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雄宝殿、罗汉堂、观音殿、藏经楼等。大雄宝殿重檐歇山顶,七楹南向,端庄雄伟。殿西即罗汉堂,屋宇深广,共48间,呈田字形。以佛教四大名山塑座为中心,泥塑金身罗汉五百尊,分单双号对称排列。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疯僧、济公两尊塑像,形象逼真。香樟木雕千手观音,构思奇巧,技艺高超。罗汉堂后是宽广明净的寺园。全园以放生池为中心,环池亭台馆榭,曲槛回廊,掩映于山石花木间。
怡园 在苏州市人民路。本是明朝尚书吴宽旧宅,清光绪初年为顾文彬所得,邀名画家任阜长等参与设计,耗银20万两,费时7年扩建而成。面积仅8亩余,布局精巧。园分东西两部,中隔一道覆廊,廊壁漏窗,图样各异。东部以玉延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