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亨利·詹姆斯,大师年代[美国]艾德尔》读后感

《亨利·詹姆斯,大师年代[美国]艾德尔》读后感,第1张

作品提要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3—1916)出身于美国一个富裕家庭,自幼受到良好教育,是美国少有的不为谋生而写作的作家。1862年进入哈佛法学院,但兴趣却在文学方面。在此期间,詹姆斯遇到豪威尔斯(William Dean Howells),后成为终生好友。1869年游历欧洲,遇见了福楼拜、莫泊桑、左拉和屠格涅夫,受到他们的影响。詹姆斯认为美国社会的物质倾向和缺乏高雅文化不能给他提供文学创作的素材,乃于1876年移居英国。之后发表成名作《黛西·米勒》,后来又发表长篇小说《贵妇的画像》,更是受到评论界的广泛好评。詹姆斯拥有异常丰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非常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詹姆斯和他哥哥威廉之间几乎终身的相互竞争是影响他性格的重要因素之一。1915年,詹姆斯加入英国国籍,同年,被英国国王乔治五世授予勋章。

作品选录

《奉使记》的写作被认为是“一个不再年轻的男人在他生命历程中某个重大而有趣的时期的画面,前后约六个星期”。詹姆斯自己在1899年就有这样的六个月时间。那时他遇到了汉德里克·安德森,买下兰姆屋,写下了《秘密泉》,之后突然发现——剃掉胡须之后——自己想写些有关“整个人类秩序”的东西。他所写的关于中年主人公的这部小说传达了一个最基本的信息,既是给读者的,也是给他自己的: 人必须头脑清醒地,并且“有足够的活力”活着,充当给自己“鼓劲”的力量源泉。57岁时,他似乎完完全全开始了一项新的事业: 这显示他在经历了差不多二十年时间之后,再次回到当初使他成名的“国际”题材。他重新拾起这一题材,欢愉之心毫不加掩饰;他重新回过头来,讲述了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的故事,仿佛又回到当年写作《美国人》时的33岁。他在这部新小说里写了新英格兰人的僵化思想和“欧洲”世界大同主义的宽松态度。在从前的罗曼司小说中,他讲过克里斯托弗·纽曼一心要进入福勃格·圣·格梅大街,一如巴尔扎克小说里那个来自外省的年轻人。《奉使记》将写成一个上了年纪的人的故事。这位主人公身在法国首都,冲破新英格兰道德良心的外壳——他发现自己尽管年龄已长,但有了天真无邪的眼光后,让他看到了更加广阔的世界。詹姆斯在花园的凉房里口授他的小说,感到他手里所有的资料都“像千篇一律的好天气一样按照我的命题进行了安排”。他用了大约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部小说。里面的十二个部分每一部分代表一年当中的一个月,都画上了图画和场景,使用的是他写剧本以来本已熟稔的技巧。“什么也没有抵制,什么也没有暴露,”詹姆斯说。他总是说这部小说“写得最好,是我的作品中写得‘最全面的’”。不错,这部小说在主题上和表述上都具有原创的和谐,以及形式与内容恰到好处的完美对称。

《奉使记》中没有一处速描不能够传达出这部喜剧的闪亮光辉和机智光芒、以及其中情景和对话里的微妙讽刺。詹姆斯手法娴熟老道,得心应手地运用这些方法解剖了美国和欧洲,重新想象了他的国际神话。他告诉自己美国一直是外省,而他很英明地住到了文明高度发达的地区。美国是纽瑟姆夫人,是冷面无情、顽固不化的力量,毫不妥协,非常苛刻: 她就在那儿,在伍莱特,或者在上百个那样的城市里。在那里,价值观模糊不清,人人都为此付出代价——这是不敢表露情感、因循守旧和按部就班的代价。人不能够“像自己那样活着”。纽瑟姆夫人依恋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守在家里,拒绝让他们长大,去过自己的生活。她“严格地用自己的方式让孩子们守在自己身边”。书中随意提到了唯一的一种解决方法——詹姆斯找到的方法:“你只能从道德上和心智上摆脱她”。先期派出的使者学会了如何缓解自己在道德和心智上的束缚。他要回到伍莱特这个“并不肯定它应当享受生活”的地方,承认欧洲是不道德的(按照伍莱特的标准),承认欧洲给他提供了一个美丽的自由幻影。他可以在自己的幻想中生活——如果他继续去经历,不要求用伍莱特的尺子去丈量生活的话。

詹姆斯讲述的《奉使记》风格复杂,叙述含蓄,他在此之前从未用过这种技法。这种叙述方法表明,他终于同日渐减少的全知叙述视角和解了。一个人决不会知道一切。他决定让他的读者感受到这一点,而不是沿袭旧法,在小说中讲述一切。詹姆斯违反了使小说成为当今时代最为流行的艺术形式的东西,他为此付出了代价。詹姆斯没有让小说去满足人们的好奇心,而是把它变成制造神秘的工具。他只允许读者从小说中所知的和从生活所知的一样多。而且,从第一次起他就一直发展了一种可以移动的广角。在老式说故事的方法里,这样的结果是没有行动的小说。其激动是智力的,其愉悦存在于逐步展开的微小细节的过程之中: 画面是加了框架的。在小说开头部分,我们的感觉是看到了一系列照相机——而詹姆斯在这架现代照相机前已经写了很久了。我们首先透过斯特莱特的眼睛看到纽瑟姆夫人,“一个女人……姿色——不再青春荡漾,不再身健如牛,但集于一人之身二者还算和谐。”我们首先透过她的眼睛看到斯特莱特,眼光故意有些转移,“他的主人见到的,她可能会相信的,有些被好意地改变了。这是一个中等个头的男人,稍稍有点松弛,年龄也许比中年还要多点——一个55岁的男人,一眼望上去的特征是那张脸明显地没有血色,发暗,一脸黑胡须,浓浓的,蓄着典型的美国发型,直直地起来,然后慢慢垂落下来,满头乌发仍然很浓密……”接着我们一起看到了两人,“两人的肤色都是健康的棕色,高挑的个头清瘦的脸,两人面部的凹处、看上去不成比例的鼻子和有些灰白的头发都表明,他们可能曾经是兄妹。”人们常说,《奉使记》的故事全部是从斯特莱特的“视角”讲述的。但没有多久我们却会发现,詹姆斯用“调整过的”视角写进一大群证人、第一人称闯入者、旁观者、许许多多个人;他不断移动着自己的相机;他要我们运用想象力,去欣赏他在故事最中心的地方为我们展现的各种人物关系。

如果按照小说里的这种发明、它的原创风格及它的心理结构去阅读,我们就会看到在语言学历史的道路上有面司汤达式的镜子,在这面镜子旁边走过普鲁斯特、乔伊斯、伍尔夫、福克纳和许许多多其他作家。这部小说可以被称作第一部真实的“现代主义运动”杰作。其形式结构预示了《尤利西斯》的结构;其冗长的河流般的句子映着普鲁斯特的回忆性小说的叙述痕迹。其对情感“光环”的追求给伍尔夫的小说实验投下一个长长的影子。

除了小说叙事的“技巧”和思考周密的实验、除了精心构思的对称设计、“谋篇布局”中的谨慎——含蓄,展开信息时故意以退为进,即拒绝把事情专门化,如小说《拧紧螺丝》中——除了所有这些之外,小说代表了亨利·詹姆斯生活中的中心神话。詹姆斯很早之前就认为,他选择了欧洲是明智之举,沃莱特和纽斯曼夫人——即美国——不能为他提供自由的感觉,而在国外他为自己赢得了。欧洲就是艺术、彬彬有礼、古老油画里的风景、像德·维奥奈特夫人的有趣女人,在她们的公寓里可以找到法兰西帝国的历史;或者说,欧洲是塞纳河畔——或泰晤士河畔——莫泊桑悠闲的下午,是文明把自己绘入画中的路边客栈。沃莱特充满了纽斯曼一家的狭隘心胸和短浅的目光;它不是适合自由精神的地方。它完全是受了束缚的——僵化的、死板的。

在神话的层面上,而且由于詹姆斯生命中早年各种混乱的关系的情感原因,他似乎依然在做斗争,对手是强大的、对他很有控制力但却慈祥的母亲——以及他童年里和青年时代其他权威人物。首先是美国本身。母亲在沃莱特(或剑桥)坐等着,她要儿子在他去历险的那个世界里完成任务——但是要在母亲手中的线的那一端。他挣扎着要获得自由,在国外追求自己的生活,而不是永远处于受监护的状态。在欧洲他有了别的母亲。高斯特利**代表了他思想上的母亲——甚至他的哥哥;德·维奥奈特夫人是“欧洲”和 。她的盎格鲁-法兰西身份代表了她身上的两种文化,这在詹姆斯身上同时相见。她也是妖妇式母亲,很神秘,也是让人焦虑的源头。我们不妨稍做停息,看看詹姆斯如何给高斯特利**和德·维奥奈特取名的。詹姆斯的母亲名叫玛丽。高斯特利**叫玛丽亚,德·维奥奈特夫人叫玛莉。在小说的神秘的象征主义当中,詹姆斯生命中的两个祖国都占有主要位置——宽松的欧洲、苛刻的美国。而且,他必须做出选择。他只能接受四处漂泊的观念。

因此,我们看到詹姆斯的母子情把他紧紧地束缚在昆西大街、波士顿和纽约。为了在心理上斩断这种母子之情他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斗争。在小说的结尾,他本可以把斯特莱特送回沃莱特——因为他自己已经准备好回国去了。从写这本小说的时候起,他听从了表兄弟、表姐妹、堂兄弟、堂姐妹们的意见,开始在小说中提到美国孩子必须有根的意识。环境为他提供了横跨大西洋的根,但他再也不能肯定故乡的根是否更好。实际上,他也是在说,如果他留在国内的话,他的生活观也许不会这样模棱两可。然而,这种似是而非却使他的艺术生涯成为可能,使他在美国与欧洲的优劣之间不断取得平衡。也是这种似是而非使他成了小说大师亨利·詹姆斯——并且写出了《奉使记》。

亨利·詹姆斯早年在美国时很向往欧洲,而到了欧洲他又觉得自己要说,英国不是自己的家。在(美国的)昆西街,只要威廉姆在家,他在孩子辈中永远是排行老二;在(英国的)玻尔通大街,他很长一段时间是一个“观察力敏锐的陌生人”。现在,他成年累月住在这里,此处是他的再生之地。他把自己一生中丢失的身份重新合并起来了。他可以说美国是他的家。美国肯定“没有半点魅力,这很残酷。”破坏者毁坏了他青年时代的美丽风光。“灾难、暴力和残酷此起彼伏,一波又一波”。詹姆斯想到此就心痛;他说耳畔响起那些恐怖的声音就忍不住要后退几步。他想永远缩在英国的兰姆屋里。他“不可能苟活下来,如果这一切全部重新来一遍的话。”他颤栗着;他痛苦着;他蜷缩着;然而“我在你们当中住过的十个月重新点燃了我的好奇心和同情心和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在某种程度上,他的到访猜出了一个古老的谜语,解答了流亡的双重问题。过去他认为美国抛弃了他: 现在他发现,当美国嘲笑他的时候,其实正是在爱他。正如在他的小说几次重印时他之所说,他认识到,“如同人们一贯所称,一个人的最高亲属关系是他同他的国家的关系。”

亨利·詹姆斯去拜访过艾迪斯·渥顿两次,随后写了一些历史和文学史。詹姆斯将渥顿的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关于她的社交活动、文学活动、她挥金如土的做派和公主般的生活——写成了一个短篇小说。故事编写得非常细致,且技巧高超,虽处处不无暗示,然很少有人能够识破其中的玩笑,更不能洞悉深层里对渥顿生活方式的批评。渥顿夫人极有可能一眼看到了小说里的玩笑所在,但很可能读到那些地方时,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多年以后,渥顿夫人在回忆录中提到这个故事当中的玩笑成分;这也许是有意迷惑读者。她说,故事的起因可能是有天晚上,她开着“火轮车”(故事里就是使用的这个词)带着詹姆斯在巴黎兜了很长时间的风。远处,下面是月光皎洁、万家灯火的城市,塞纳河里波光粼粼,曲曲弯弯。大师用高超的写作技巧把这次兜风写在故事的尾部。不过,这段故事的起因可比渥顿夫人所了解的要复杂。

纽约的一位经纪人曾给詹姆斯写过一封信,说渥顿夫人提出要他为她写篇文章。信纸上印着一段马克思名言,“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显然这是一家社会主义刊物,它们对渥顿夫人在其新小说《树上的果实》中所讨论的人力资源管理发生了兴趣。这封信告诉詹姆斯,“她的意思是,如果对这部小说的评论的主导性观点出自您的手笔,她将会非常感激。”起初,詹姆斯不相信渥顿夫人会用这种不直接的方式请他“做广告”。渥顿否认此事。然而她的确说过(詹姆斯告诉他的经纪人),“如果我打算写那篇文章了,而她却硬拦住我不让我写的话,那她会很遗憾的。”他又说,“我好像明白了,这件事其实会让她很开心——如果我把文章写出来的话。”他认为,他会很乐意写上3 000字,而且又忍不住用她的新小说当作说好话的借口。但是,他还说了,“我很讨厌作假——除非事出有因。”

也许詹姆斯的热心肠背后的真实想法是,他实际上没有别的办法来偿还渥顿夫人对他的长期款待。于是,这很大程度上变成一种姿态;不过这类姿态总显得是一种挑战。很久以前,他给哈姆弗瑞·渥德夫人写过一篇抬轿子书评,态度模棱两可,既露着谨慎,也透着感激,这些他都心知肚明。而对于渥顿夫人的写作艺术,即使包括她的缺陷,他都评价甚高。詹姆斯向她坦陈心迹。他说,“不管用什么狡猾的手段”,在他的心里已经种下了一颗种子。现在他意识到“有一种生动活泼的力量情不自禁地涌上来,变成几句流畅的话,真的是要说明你的天才之谜。”渥顿夫人对斯科利波纳出版商的编辑们也出言谨慎。她说,她请编辑给亨利·詹姆斯送去一本他索要的《树上的果实》,是请他“为我的天才之迷写上几句话”;她又补充说,这听上去“好像他要彻底击败我”。

他正在给写信征求他的那位编辑回信,“我把他的信寄给您。对于您的愿望他的说法极富想象力。如果他能对他的说法做出解释(真的,这显然是睁着眼睛说瞎话。据我判断,这是商人们的惯用伎俩。),我会给他发去3 000字的。”他没有马上得到满意的答复;等到他收到回复时,他已经读完《树上的果实》,全然失去了为该小说写书评的兴趣。该小说倒是写得不错;只是不够好。他告诉米妮·琼斯,这部小说的“组织结构、谋篇布局都出奇地弱”;他对渥顿夫人也是这么说,不过也“赞扬了小说中写得好的地方。”小说“有许多有趣之处,胜过任何正在写小说的人。”但是,“我觉得我不能在地下刊物上发表文章表示‘喜爱’你的作品”。

在詹姆斯创作的那篇短篇小说里,字里行间藏着深刻的嘲讽之意,甚至还有敌意;渥顿夫人想通过纽约的地下出版物出面,找詹姆斯为其小说作广告——即使詹姆斯已经证实她在这件事上是清白无辜的,他似乎对渥顿夫人的这种想法仍然耿耿于怀。詹姆斯尽其所能给他的故事添油加醋。毕利之懂得“上流社会的门道”,了解“那些了不起的奥林匹亚神之辈”,以及“奥林匹斯山的事务和其重中之重—— ”。公主给他的印象是,她“戴着一个被意大利画家提香浓彩重抹的希腊神面具,……她也许是月神和狩猎女神阿耳特弥斯,为了那些追求者们,她身上挂满珍珠饰品,大步流星走过房间,但是她一阵冲动,从青春女神手里猛然夺过那只金杯,令追求者们大失所望。”所谓“金杯”可能又是在暗示《金碗》,也或许是影射《树上的果实》的作者对《金碗》的批评。渥顿夫人曾经对詹姆斯说过,“你在《金碗》中把四个人物搁置起来,是什么意思?那四个人彼此不再监视对方,不再勾心斗角的话,那他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剥夺了他们身上所有人性的一般特点,即我们在生活中必然追求的那种人性?”詹姆斯心烦意乱地回答,“亲爱的——我不知道自己这么干了!”

詹姆斯在这个短篇小说里继续嘲讽之能事——但只有那些仔细读过《树上的果实》的人才能看出这一点。渥顿夫人在小说中写到一个人物,她“有一颗炽热的慈母心,”还写了一个青年,他身上奔流着“童年之血”,“身上的 全部迸发出来”,期盼着“青春的所有热情和本能”。詹姆斯在提到艾米·伊万斯的“树尖”时一遍遍说到这些词: 

……艾米·伊万斯身上的所有特点,如她明白无误所表白的那样……

……他身上所有的那些有意识的征服者意志,一如艾米·伊万斯会说的那样……

……在他身上的作家意识,就像她巧舌如簧所说的那样……

詹姆斯好像很肯定,他的玩笑不会得罪人——个中玩笑,人们只会把它当玩笑对待。他也许曾注意到《树上的果实》里有一个句子写到众人物“混进最密切的圈子里,发现了一个普通的幽默机构”。1909年,这篇小说刊登在《英语评论》三月号上。显然渥顿夫人告诉詹姆斯,小说写得“真好”,并向他打听小说发表的事。他一口答应。有两家杂志给这篇约翰·毕利之和公主的故事退了稿,“非常非常像给您退稿一样: 退稿这种事让您很头疼——让库克头疼,让我们的巴黎头疼(库克的小说、你的小说、我的小说): 所以难怪这故事‘真好’呢。”许多年之后,当渥顿夫人被问及此事时,她淡淡一笑,“啊,但愿我从来没有请詹姆斯写过什么序言。”她也讲到“有个非常漂亮的英国年轻女子,地位很高,有颗不灭的文学野心”,曾试图诱骗詹姆斯为她正在创作的小说写篇前言,“——或者是为小说写篇书评,我记不太清了。”

不管关于这个短篇小说还有多少“轶事”,其主题和那些说法的意思都是说,詹姆斯对渥顿夫人的誉美之辞之中夹杂着尖酸刻薄的成分: 他稳居文学大师和立法者的位置,他认为渥顿夫人应当甘居有眼力的女爵大人的位置。很显然她默默承受了他在短篇小说里的种种讽刺,就像她接受了詹姆斯对她所有其他的批评一样: 他们的友谊是牢不可破的: 坚强得足以抵挡住这种超凡脱俗的沉重讽刺。渥顿夫人打算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大师的任何批评。在詹姆斯这方,他对她的仰慕与日俱增。

(唐岫敏译)

赏析

20世纪西方文学界出现了一批影响力巨大的传记作家,如英国的雷顿·斯特拉奇,德国的斯蒂芬·茨威格和法国的安德烈·莫洛亚。当然,美国的列昂·艾德尔无疑也是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中的一个。艾德尔几乎倾尽毕生之力研究亨利·詹姆斯,光是这部《詹姆斯传》就有两千两百页之厚,耗时三十年之久才最终完成。这部传记由《未入世的岁月》、《伦敦的征服》、《中年》、《背弃的岁月》和《大师年代》五卷组成,完整而详尽地叙述了美国小说家亨利·詹姆斯的一生,是公认的关于詹姆斯的最重要的论著。

最后一卷《大师年代》叙述的主要是詹姆斯晚年时期,其中在关于詹姆斯创作《奉使记》这个阶段,艾德尔不仅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而且深刻地剖析了詹姆斯此时的心境变化及其由来。艾德尔认为,文学传记应当同小说一样,采用场面的方法组织材料和进行叙事。所谓“场面”是以某种人物关系、某个事件、某一问题或某部作品为核心,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叙述空间。在詹姆斯撰写《奉使记》的阶段,艾德尔就是以“《奉使记》”为整个叙述的核心,围绕这部作品,将詹姆斯晚年的心境变化娓娓道来。57岁的詹姆斯“再次回到当初使他成名的‘国际’题材”,《奉使记》中的沃莱特和纽斯曼夫人代表的是美国,一个“不能为他提供自由的感觉”的国家;而欧洲却有点“像德·维奥奈特夫人的有趣女人”。究其原因,艾德尔发现,是詹姆斯的母子情束缚住了他的一生。詹姆斯的母亲非常具有控制力,为了摆脱这种控制,他来到了欧洲,并且被欧洲的艺术甚至是普通的生活方式所倾倒。詹姆斯自幼就经常往来于欧美之间,很早就开始向往欧洲的“自由”。但这种“自由”是一种心理上的,是一种试图摆脱控制而为自己制造的一种幻境。这时候,已步入晚年的詹姆开始想起了母亲的慈祥。这样,他对母亲,或者说类似的权威人物的矛盾情感令他一直无法释怀。如艾德尔所称,“为了在心理上斩断这种母子之情”, 詹姆斯在小说的结尾,本可以把小说中的人物送回美国老家,“因为他自己已经准备好回国去了”。此时的詹姆斯已经开始关注“根”的问题,认为一个人同自己的国家的关系才是“最高亲属关系”;但“横跨大西洋的根”却是如此飘忽,他也不能肯定美国的“根”是否更好。艾德尔以“《奉使记》”为核心,将这种心境变化的前因后果,集中起来进行讲述。这些讲述甚至可以是跨越不同的时空,艾德尔把相关的材料归并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独立的“场面”。在这个“场面”的结束部分,艾德尔于是很自然地得出结论,正是“这种似是而非”的在欧美之间的情感摇摆,使詹姆斯成为一位“大师”。 艾德尔所秉持的文学传记应当像小说一样进行叙事的理论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体现。

而在分析詹姆斯和渥顿夫人关系的问题上,艾德尔采取了一种 “福尔摩斯”似的方法。詹姆斯和渥顿夫人的友谊一直是“牢不可破”的,但两人间却仍然有许多不为人知的小嫌隙,所谓文人相轻,其间的细节亦颇耐人寻味。所谓“福尔摩斯”的方法,是指通过收罗尽可能详尽的材料,进行仔细的鉴别、分析和研究,然后进行综合判断和推理,最终获得事实的真相,也就是传主的生命“神话”。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注重证据,避免主观臆断。艾德尔在这里使用的材料就不仅包括有关詹姆斯本身的资料,还有渥顿夫人的回忆录,詹姆斯哥哥威廉的信札,甚至包括詹姆斯的打字员的日记。艾德尔通过这种类似侦探小说中的推理方式,以詹姆斯为渥顿夫人的一篇小说写的评论为突破口,追根溯源,寻找出詹姆斯的性格特质。詹姆斯对于纯粹的商业操作是深恶痛绝的,所以即便他承认在这件事上,渥顿夫人“是清白无辜的”,他对她的“这种想法仍然耿耿于怀”。因为按照詹姆斯此时的心态,他认为自己是“稳居文学大师和立法者的位置”。尽管詹姆斯在作品中含沙射影地讽刺了渥顿夫人,但同时由于渥顿夫人“敞开胸怀迎接来自大师的任何批评”,于是詹姆斯“对她的仰慕”也是“与日俱增”。随着近年来渥顿夫人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步获得承认,艾德尔对于她和詹姆斯之间关系的探究也愈发显得意义深远。

作为一位学者,艾德尔对传记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他的《詹姆斯传》细腻而精致,实践了他自己在传记方面的很多理论。他将詹姆斯的写作过程和他的心理世界糅合在一起,通过故事性的叙事方式和“福尔摩斯”似的探究方法,让这部传记像小说一样读来令人兴味盎然,同时史料翔实可靠,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艾德尔发现,尽管外界一般认为詹姆斯是个乏味的作家,他生活简单,整天只会坐在桌前进行写作,但真实的他却拥有异常丰富和复杂的内心世界。同时,詹姆斯自己的小说关注人物的内心活动,他笔下的人物和事件都是经过个人良知过滤的。在这部内容丰富的传记中,詹姆斯的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冲突和矛盾,他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卿小明)

  爱默生与梭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ZZ

  2008-03-21 00:15:24 来自: 光风霁月(sitting,waiting,seeing)

  爱默生与梭罗:鲜为人知的另一面

  王炳根   《书屋》 2006/12

  一、故居、日记

  在细雨中走出爱默生故居的时候,一个问题如眼前的雨丝一样缠绕着我的心绪。以

  我的观念,这座房子,无论如何应该有梭罗的一个位置,这不仅是他曾前后两次、长达

  两年多时间住在这座房子中,为前往欧洲游学的爱默生看守家园,呵护家人,而且《瓦

  尔登湖》的写作与修改也曾在这座房子里进行。在一定的意义上,这座房子对梭罗而言

  堪称精神的家园,但现在的梭罗却被他的家园放逐了。

  这座建于十九世纪初的房子,方方正正,典型的乔治时代的木制建筑。双层,对称

  的八个大房间,爱默生与第二任妻子莉迪安生活的一切在这里详尽陈列,还有终生未嫁

  的大女儿的画像及卧室也都如昨,当年爱默生的“超验主义俱乐部”也以小圆桌为中心

  体现了出来。我在参观时纳闷,为什么不给梭罗一个位置?当年梭罗在这座房子里为爱

  默生当管家时,住在哪一个房间?通过翻译传达到年老的讲解员耳朵里,没有想到她竟

  定神地看了我一眼,似乎眼前这个东方人触及到了一个敏感的问题,她没有笑,却有些

  俏皮地告诉我:“也许是住在阁楼上吧。”我走到庭院,回望了房子的屋顶,没有尖

  顶,没有天窗,屋顶的斜度不高呀,如何住人?

  也许梭罗上到阁楼便躺着?但梭罗分明喜爱在大自然中散步。

  我回国后曾在上海停留了几天,那日参观过上海博物馆,独自去逛南京路,经一家

  书店,见到梭罗的《瓦尔登湖》,上海译文出版社的旧书新出,徐迟翻译,便又买了一

  本。其实我的书架上已有这本书,吉林人民出版社的版本,译者也是徐迟,但一时不在

  手头。对于《瓦尔登湖》这样的书有两个版本自然不算多,而我主要是想早点翻阅,果

  然,证实了第一次阅读时留下的印象,这本书中提到了诸多的先圣与哲人凡一百八十余

  人,但自始至终就是没有“爱默生”三个字,不说爱默生对梭罗的种种扶持与帮助,不

  说爱默生与梭罗的友谊,仅就这本书而言:爱默生允许他梭罗在自己的土地上盖一座小

  屋远离尘世地进行观察与实践(因为是爱默生的土地,梭罗还可免交土地税。其实,在

  这之前,梭罗便梦想到林肯的弗林特湖畔生活,但土地的所有者拒绝梭罗构建木屋),

  同时也为他写作与修改《瓦尔登湖》提供了条件,而梭罗在他的书中对爱默生却是水过

  无痕!

  一八四五年三月尾,我借来一柄斧头,走到瓦尔登湖边的森林里,到达我预备造房

  子的地方,就开始砍伐一些箭矢似的、高耸入云而还年轻的白松来做我的建筑材料。

  (梭罗:《瓦尔登湖》)

  借来的斧头,说了,土地呢?好像是他自家的,想盖房便盖房,想砍树便砍树,其

  实这一切都是爱默生的赐予,而梭罗却是缄口不言。那时的爱默生已是大名鼎鼎了吧,

  他1837年在哈佛大学的演讲“美国学者”,震动了思想文化界,被称为美国思想与文学

  的“独立宣言”,纵是当时在哈佛读书的梭罗没到现场听过这个演讲,也完全明白爱默

  生在美国思想界文学界的地位与影响了,按常理,在这里提一下爱默生,那是他的光

  荣,甚至按照西方人的习惯,这本书完全可以题上“献给拉尔夫·瓦尔多·爱默生”。

  但梭罗是不按习惯生活、不按常理出牌之人。

  我想从梭罗的其他著作中寻找有关爱默生的只言片语:

  10月22日,“现在你在做什么?”他问,“你写日记吗?”于是我今天就动笔写。

  据专家研究,这是梭罗的第一篇日记,起问者便是爱默生,实际上爱默生不仅仅是

  问,而是告诫他要写日记,告诫的内容梭罗忽略不记,就是发问人也为代指,“他

  问”,一开始便是那么的吝啬而乏敬意。1837年的梭罗只不过一个刚出大学校门的孺子

  呢。

  这天的日记中下面的一段更是重要:

  为了独处,我发现有必要逃避现有的一切——我逃避我自己。我怎么能在罗马皇帝

  装满镜子的居室里独处呢?我要找一个阁楼。一定不要去打搅那里的蜘蛛,根本不用打

  扫地板,也不用归置里面的破烂东西。(《梭罗日记》第2页)

  这几乎是梭罗四十四岁短暂生命的自我画像,而且简直是一锤定音(型),爱默生

  就没有发现?

  终于读到了爱默生的名字了。那是梭罗刚刚在瓦尔登湖畔小屋住厌倦了,回到了康

  科德城的1847年,这时的爱默生又远行英伦,眼前的这座房子以及住在房子里的人都交

  给了梭罗照管。梭罗就像主人一样在这座房子里写作与生活,也还做些测量土地的活

  儿,将爱默生家的地产量了个一清二楚(我在康科德公共图书馆见过梭罗使用过的测量

  仪器、见过他为爱默生的地产手绘的图纸),并且继续记日记。这一年,在留存下来的

  几页日记中,梭罗先是将爱默生深受其影响的两个英国人戏谑了一番,说:“卡莱尔身

  为学者,怀着对人类的同情,从事着诚挚、忠实而英勇无畏的工作……卡莱尔的才华也

  许完全等同于他的天赋。”算是承认他的才华,虽然是上天赋予的,而对华兹华斯则更

  不客气,说他“才力微弱,不像毋庸置疑的和不屈不挠的天才那么伟大和令人钦佩……

  他想要实现一切勇敢和过得去的人生,最后心怀希望死去。”现在轮到爱默生了,也终

  于有了爱默生的名字和头衔:

  爱默生也是评论家、诗人、哲学家,他所具有的才华不那么显眼,似乎不能胜任他

  的工作;可他的领域还在扩展,所要完成的工作越发艰巨,过的是远比别人紧张的生

  活;设法去实现一种神圣的生活;他的挚爱和才智得到同样的发展。假如再前进一步的

  话,一个新的天国便向他敞开大门。爱、友情、宗教、诗歌和神灵都与他亲密无间。一

  个艺术家的生活;更加斑斓的色彩,更具观察力、更加敏锐的知觉;不那么强壮、灵

  活,却在自己的领域里脚踏实地;信仰坚定,一个评判众人的法官。找不到像他这样全

  面的对人对事的评论家,找不到像他这样值得信任和信仰坚定的人。在他的身上比任何

  人都更多地实现了人的崇高品质。他是一个无条件赞美神明的诗人评论家。(《梭罗日

  记》第43~44页)

  对于这个不那么好把握的语无伦次式的评价,读者诸君自有理解。依我之见,他给

  爱默生戴了那么多帽子,无非是想说这样的一句话:“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而他还

  在自不量力地扩张,真是活得太累,那些个完人与圣人式的赞美,便只有某种反讽的意

  味了。

  二、长者、导师、教练

  爱默生结识梭罗算是他的幸运年。1837年,他的《论自然》刚出版,他的“美国学

  者”的演讲引发了美国思想与文学的独立运动,他与莉迪安的第一个儿子也降生到人

  世,这个幸运也许还应该加上有了梭罗,“这个男孩说的每一句话都使得他非常愉

  快”。蛰居康科德小镇的爱默生喜爱散步,习惯手杖,柱着手杖散步的爱默生思考着他

  的超验主义。在他们认识后不久,两人做了一次远程的步行,爱默生抛开了手杖,一直

  走到当地最高的山崖,一览萨德伯里河谷壮丽的景观:“天气很暖,愉快,薄雾绵绵,

  整个山川好似个露天大剧场,沉醉于欢乐之中。乌鸦的啼鸣仿佛在空气中的每一个尘埃

  上回荡。”爱默生写日记,喜乐之情溢于言表。爱默生阅读梭罗,梭罗也阅读着爱默

  生,《论自然》这部体现了超验主义哲学全部雏形的著作,梭罗一时着迷,据说是连读

  了两遍。从这里,他走近了爱默生,走进了爱默生的生活圈子,走入了“超验主义俱乐

  部”。

  我在访问康科德公共图书馆时,看到了好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爱默生与梭罗

  的雕塑与油画,陪同参观的聂茸副馆长告诉我,梭罗个头中等,爱默生的块头很大,但

  他们的肩膀都向两侧倾斜,很像,同时,两人都拥有高挺的鼻子,梭罗的眼睛最为引人

  注目,又大又深,闪耀着智慧的光芒。爱默生走路喜用手杖,梭罗却是两眼盯着地上,

  注视着那些落叶、花朵或印第安人的箭头。她说,不少的书中都描写到他们这些长相上

  的特点,因而有人说,梭罗既不是爱默生的儿子又不是兄弟,但又似乎两者兼而有之。

  我想,这大概并不是完全指他们的相貌吧,或许更多的是指爱默生与梭罗的精神史和生

  活史?

  在我的阅读记忆中,爱默生对梭罗爱才如子,常常不等那位刚满二十岁的毛头小伙

  子开口,便忍不住将扶持的手搭了过去。梭罗大学毕业,成绩本为平平,但爱默生认为

  此后生才华横溢,便写了信给哈佛的总裁(校长)昆西,隆重推荐。昆西自然相信爱默

  生,梭罗也便有了二十五美元的奖学金(那时年薪五十美元为正常收入,梭罗在瓦尔登

  湖造屋全部的费用为:二十八点一二五美元,他在瓦尔登湖一年种植玉米、土豆和萝卜

  等总收入为二十三点四四美元)。大学毕业后的梭罗求职未果,便自办一所小型的私立

  小学,爱默生赶去看看,说不行,便说服梭罗的母校康科德学院接管了那所刚创办的小

  学,梭罗与他的哥哥约翰同时进入学院任教。《日晷》是超验主义者的刊物,一段时间

  为爱默生的女友玛格丽特·富勒主编,梭罗一再投稿,虽然富勒也认识梭罗,但她认为

  梭罗的诗写得不好,不予发表,爱默生又接过来看看,经他的手一改一删,便顺利地通

  过了。这还不算,爱默生还亲自操刀配上一段按语:“我的亨利·梭罗将成为这个社交

  聚会的大诗人,并且总有一天会成为所有社交聚会的大诗人。”在爱默生的关照下,梭

  罗在总共十六期的《日晷》上发表了诗歌、随笔与译文达三十一篇之多。到了1843年,

  梭罗失恋,继而又失去哥哥,痛不欲生,爱默生为了让他摆脱抑郁的心情,介绍他到居

  住在曼哈顿的哥哥威廉·爱默生家当家庭教师,并引荐其进入纽约的文学圈,可是梭罗

  对纽约没有好感,“这地方比我想像的还糟一千倍”,只在那儿呆了半年多一点,便悄

  然打道回府。爱默生见之,没有半句责备,反而为其开脱,说“这种叛逆精神,多像他

  的兄弟”。至于爱默生在1841年至1843年、1847年至1848年先后两次长达两年多的时

  间,在前往欧洲游学期间,将家园与家人都托付与他;至于作为超验主义领袖在思想与

  观念上对梭罗的灌输与影响,包括允许使用瓦尔登湖的土地等等,那就自不必说了。

  同时代有个叫阿尔比的人,对他们两人在一起相处的情景,作过如是的描述:

  他与爱默生在一起很自在,整个下午和傍晚他都在那儿。我离开的时候他还在火炉

  边。我觉得他在某种程度上好像是这个家庭的一员。爱默生不断听从梭罗的意见,似乎

  期待着梭罗的观点,总是准备对他否定性的、尖刻的批评抱以微微的一笑,特别是关于

  教育和教育制度方面。爱默生总是为哈佛辩护,说自己十四岁就进那里学习了。这引起

  梭罗的愤怒,他认为哈佛的教程没有任何益处。而爱默生似乎有意说这些去挑起梭罗的

  怒火,并以此为乐。提到剑桥的课程时,爱默生随口说,那里讲授几乎所有的学科和分

  支。梭罗抓住一点机会反驳:“对!的确是这样,所有的分支,没有一点跟学科有

  关。”对此,爱默生抱以由衷的大笑。晚上,梭罗的全部时间都用在孩子们身上,一直

  在篝火上烤玉米。

  如此这般的关系,何止是父子和兄弟,简直还是精神的导师与生活的教练。

  问题恰恰出现在这里,爱默生只是一味地从长者的角度、导师的角度、教练的角度

  来关怀着扶持着信任着期望着梭罗,但是他忽略了最基本的一点,那就是梭罗是不是需

  要这一切!尤其是爱默生忘记自己对梭罗最为欣赏的叛逆精神,而且是一个孤独的叛逆

  者,叛逆社会、叛逆当局、叛逆世俗、叛逆世人,难道就不叛逆你爱默生?

  美国学者斯蒂芬·哈恩在分析爱默生与梭罗的关系时,说:“无论是就个人而言还

  是按理智行事,梭罗对爱默生的态度都近似于这样一种感觉:不咬喂食的那只手——即

  使咬也至少不那么明显。”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梭罗与爱默生并未发生“正面

  交锋”。诚如上述那段具体的描述所显示,梭罗对爱默生的叛逆是以忍让的方式出现,

  还包括沉默的方式,爱默生忽视或忽略了梭罗的忍让与沉默,或将梭罗的忍让与沉默视

  为接受的信息。所以,爱默生心安理得地称“我的亨利·梭罗”。

  三、“敌人”、“毒箭”、“榆树枝”

  直到爱默生第二次从欧洲游学归来,梭罗的叛逆精神才强烈显露出来,两人的关系

  趋于淡漠且一度抵达紧张的程度。研究者分析,有三个原因导致了这种公开化,一是将

  近一年的时间,爱默生在欧洲,梭罗在他的家,和他的妻子与孩子们都建立了非常亲密

  的关系,梭罗“似乎已经习惯了呆在爱默生家里,爱默生的归来一定令他感到无所适

  从”;另一个原因是梭罗不赞成爱默生的英国之行,尤其不同意他对英国世俗的赞美;

  再就是梭罗的名气与声望渐长,但有人指称他不过是爱默生的影子与追随者。

  因为在人家家里呆惯了而排斥真正的主人,于情与于理都不合。这还只不过是一种

  表现形式,实际上,梭罗一直在感情上默默地眷恋着比他大了十六岁的爱默生的第二任

  妻子莉迪安。早在1841年,梭罗在曼哈顿当家庭教师时,便不时从纽约给莉迪安寄信,

  那些字迹潦草如天书的信,字里行间无不玄妙含情,而梭罗包罗万象的日记中,也有不

  少暗指莉迪安的段落。他似乎在用某种复杂却又未完全明白的方式爱恋着莉迪安。“别

  的人是我的亲人,是我的相识,但你是我的。”他在爱默生游学英国时的日记中写道:

  “你属于我,我也属于你。我不知道自己从哪里结束,你又从哪里开始——你我生命的

  交接之处是如此的和谐。”这些事情,爱默生不可能完全不知道,虽然每人有爱的权

  力,梭罗对莉迪安的爱,也并不表示**,况且那时,爱默生与小他十几岁的玛格丽特

  ·富勒也有着某种暧昧的关系,所以,理性分析爱默生不致嫉妒,但在潜意识中呢?因

  为我回家让你不习惯,这就更显得荒唐了,长者、导师、教练如爱默生者,也是无法容

  忍的。爱默生在英国期间,自然是不断地给美国的家人与朋友写信的,这些信件的来往

  者,自然也包括梭罗,由于爱默生在信中有不少地方对英国工业文明持赞美之词,梭罗

  不能接受,信中对爱默生所赞美的英国成就、物质文明、蒸汽机、速度及言论自由、书

  籍等都持一种怀疑态度,对爱默生在这一切东西面前的热忱与赞美表示了轻蔑,甚至在

  有的信件中,梭罗在身份上有些错位,错将爱默生赋予他家庭一员的位置看成了自己真

  实的位置,而对远在英伦的主人,使用着尖刻且带有防御性的语言。至于影子与追随者

  的问题,实际上一开始,梭罗便不想成为爱默生的影子,也不希望自己仅成为他的追随

  者,他有一整套生活与人生的理念,即使在日记这样私人化的介质中,也不承认爱默生

  对他的影响。他的第一篇日记中便是不想将这个影子带进去的明证,途中还会时不时地

  擦去追随的痕迹,只是因为碍着“那只喂食的手”,才没有反咬过去,但当那种一直担

  心、防备并不想承认的事情在自己出名之后却被人提起,梭罗的叛逆甚至愤怒的情绪就

  可想而知了。

  仅仅这些原因,足可以导致两人原有关系破裂与现存关系的紧张,而由于梭罗神经

  质的性格,在他这一面表示得可能就更为明显了。1849年,梭罗的《康科德与梅里马克

  河上的一周》出版,这本书销量极差,而爱默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宽厚和热忱,甚至对

  此书的缺点进行了一些荒唐的批评。梭罗被弄懵了:“我写了一本书,并请我的朋友提

  出批评,结果除了一篇赞词之外我什么也没听到——后来朋友和我疏远了,我又因为书

  中的缺点被贬得一无是处。”所谓的赞词指的是友谊破裂之前的事情,“当我的朋友还

  是我朋友的时候,他只是恭维我,我从来听不到半点真相——而当他成为我的敌人时,

  他却把真相附在毒箭上向我射来”。虽然梭罗在这里还是没有点爱默生的名,但言辞已

  激烈到“敌人”、“毒箭”这样的程度了。爱默生当然也有颇具伤害性的话:“说到友

  情,梭罗和我是不同类型的人。我宁愿抓一根榆树枝,也不愿意去挽梭罗的手臂。”并

  且调侃道:“梭罗没有食欲实在是件不幸的事,他既不吃也不喝。一个分不清冰淇淋和

  白菜的味道、连白酒或啤酒都没尝过一口的人,你还指望和他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如果以1849年为界点,爱默生与梭罗的友谊(起码在爱默生与外人看来)持续了十

  二年,关系紧张的时间却多出了两年,直至梭罗英年早逝(1862年)。不过,就是在友

  谊趋于淡漠、关系出现紧张的期间,他们还有接触,有交往,他们的争吵有时仍然可以

  重归于好,爱默生始终视梭罗为美国最优秀的作家,并对他寄以厚望。无论友谊也好,

  交恶也罢,他们都是美国思想文化界的巨人,而又确如爱默生所言,他们是两个不同类

  型的人,在一些思想与行为方式上,他们似乎很接近或说相一致,比如热爱大自然、喜

  欢散步等等。但深究下去,他们的差别却是非常之大,爱默生热爱自然,他认为现代文

  明可以取之自然并使自然更有秩序,而梭罗热爱自然则视自然为唯一目的,“不用圈

  套,也不用枪支”,他们之间好像是两座永远不能靠近的大山。从本质而言,爱默生应

  是世俗中人,对声望、名誉、地位、财产、家庭等等都看得很重,而梭罗绝对超凡脱

  俗,不追求财产、不追求虚名、不在乎亲情、远离现代文明,甚至“不喜欢平常的话

  题,对所有的来访者都大谈高深莫测的东西,最后把他们都贬得一钱不值”。爱默生为

  人热情、周到,乐于助人,而梭罗尽管有时也兴致勃勃,爱说笑,待人忠诚、真挚,但

  他身上似乎有种严肃的冷静——冷静得像坟墓。当然还有无数的方面,包括对待传统与

  古典、对现代文明的理解等等。要对爱默生与梭罗的异同做出分析,是一项巨大的工

  程,绝不是这篇小小的文章所能为的。

  斯蒂芬·哈恩有两个观点值得一提:一个是讲他们的语言与叙述风格的不同,一个

  是“霸权”问题。哈恩说:“华兹华斯指出,梭罗是‘一个对大众说话的人’——他用

  的是通俗的口语,也常常说题外话,而且好争辩,喜欢用方言或对话的方式。而爱默生

  却是师长作风,说话威严傲慢,滔滔不绝,旁人无从插嘴。”在叙述方式上,“梭罗的

  文章不是以一般事实的抽象概述而是以详细的观察资料作为开头……爱默生能够将经验

  事实迅速归结为诸如‘命运’、‘本性’之类的抽象概念,使经验层面看起来倒像事物

  的本质”。对此,哈恩没有做具体的分析,但对熟悉爱默生与梭罗的人来说,也是一目

  了然的了,爱默生的著作中尽是格言与警句,以致有人认为他只用格言写作,到现在,

  爱默生的格言在美国随处可见,这都是高度抽象与概括的产物,爱默生的演讲也就是以

  格言加雄辩征服全美的听众。而梭罗总是在描写事实,甚至是非常琐碎的描写,然后将

  他的观点漫不经心地隐藏在对事实的描写之中(或者随意穿插一些议论)。梭罗对爱默

  生一些观点,或者说对爱默生一些思想的批判,便也是寄托在对眼前事实的描写之中

  的,一般的读者可能还茫然无知(哈恩将《瓦尔登湖》看作一部哲学著作),尽在为他

  描写而喝彩。关于“霸权”,哈恩引用了爱默生在梭罗逝世时所写“颂文”中的一段

  话:

  如果他的天赋只是爱思考而已,那么他很适合过他的生活,但他的充沛精力、实践

  能力又使他看上去像是生来就能成就大事业和做领袖的人。因此对于他放弃这世间少有

  的实干才能,我非常遗憾,我实在忍不住要指出他的缺点,那就是他没有抱负。因为缺

  乏这一点,所以他就无缘成为整个美国的管理者,而只能是一个美洲越橘党的头目罢

  了。缔造好霸权之后,某一天去种种豆子本来不是什么坏事,但是即使过去了这么多

  年,梭罗那里却仍然只有豆子!(爱默生:《梭罗:瓦尔登湖》第320页)

  爱默生批评梭罗没有抱负,不能成为整个美国的管理者,不能缔造霸权并在缔造霸

  权之后有所作为,完全是站在爱默生自己的立场上发言,既是对梭罗的批评,也是一种

  自我表白。爱默生在这一点上,完全契合了美国的根本利益,他自己因而成为美国的精

  神领袖;梭罗不一样,他在美国人的心目中仅仅是一个自由人,一个超凡脱俗者,现在

  最多是再叠加上一重环保主义的映像。所以,哈恩说“在美国这样一个到处都是霸权事

  务的国家,如此评价几乎意味着一种谴责,那不仅仅是爱默生个人的心痛与失望”。

  我在康科德公共图书馆曾与掌管着爱默生和梭罗的手稿与初版本的威尔逊女士讨论

  过爱默生与梭罗的关系,威尔逊女士一再强调他们最后都和好了的事实,并且引用了梭

  罗在批驳爱默生那篇《论友谊》中的一句:“优秀人物之间的友谊虽然终止了,他们的

  原则却依然没变,正如藕断丝连。”这对于既爱爱默生也爱梭罗的故乡学者而言,自然

  可以理解。但我想,他们的矛盾也罢和好也罢,都是两座高山对峙的事实,他们各自的

  存在显示了相互的高度。对于思想者,任何人都不要去充当精神导师,不要去充当人生

  教练,也不能自诩为长者,甚至不要做芸芸众生的强势领袖,忍让与沉默终有限度,爆

  发起来双方都显得尴尬、难堪甚至可怕。

  不用说,爱默生故居中的一切布置与陈设,均由后人所为,这座故居的管理委员会

  便由爱默生家族组成,这一回,爱默生家族也对梭罗使用了一回橡皮擦,擦去了他留在

  这座房子中的痕迹与气味。直到这时,我才回味起在爱默生故居那位讲解员的话:“大

  概住在阁楼上吧”,原来是一句对梭罗来说隐含了调侃意味的语言啊,我却当真。

  

有一句谚语叫做“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苍流”。传说每到农历的二月初二,是主管雨水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这天过后降雨就会逐渐的开始增多起来,天气也是会变的越来越暖和,春天的温度已经深深的进入了人们的生活之中。

12021年3月14日农历什么时候 是什么星座季节

  2021年3月14日农历什么时候

  公历日期:公历2021年3月14日(20210314)

  农历日期:农历二零二一年二月初二号

  干支历日期:辛丑年辛卯月辛酉日

  生肖年份:辛丑牛年

  星期:星期天

  星座:双鱼座

  值日生肖:鸡

  被冲生肖:羊

  冲日干:乙未

  凶煞方位:煞东

  宜:嫁娶 订盟 纳采 祭祀 祈福 出行 修造 动土 移徙 入宅 破土 出火 安门 安床 上梁 立碑 移柩

  忌:开市 交易 合帐 安葬

  今日八字:辛丑 辛卯 辛酉 戊子

  这一天出生是什么星座 一生的性格命运如何

  3月14日出生的人是双鱼座

  此时出生的双鱼座人,人际关系处理的比较好,身边有一群知心朋友。由于他们自身具备才能,而能成为辅助事业发展的利器,使得人生安乐平顺,一切无忧。这天出生的人与父母亲的亲缘较为淡薄,因此年轻时很早便离开家庭到异地求学或发展。中年时期运势顺畅发达,可望成就功名。在事业发展上,赴外地工作容易受到贵人的帮助,而能顺利取得良机,事事如意亨通,总体来说,是属于晚年荣华富贵的命局。

2021年3月14日农历什么时候 是什么星座季节

  这天出生的名人

  1804年——老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逝世于1849年)。

  1879年——爱因斯坦,物理学家,(逝世于1955年)。

  1897年——潘天寿,国画大师(逝世于1971年)。

  1928年——弗兰克·弗莱德里克·博尔曼二世,美国宇航员,曾执行阿波罗8号飞行任务。

  1933年——昆西·琼斯,美国著名配乐。代表作《ET外星人》等。

  1934年——尤金·塞尔南,美国宇航员,曾执行双子星9A号、阿波罗10号、以及阿波罗17号飞行任务。

  1941年——沃尔夫冈·彼德森,德国著名男导演。代表作《特洛伊》、《海神号》等。

  1945年——栗原小卷,日本演员,代表作《望乡》

1 仿写作文600字

要仿写什么啊 追问: 是作文即可,老师也没规定,是 仿写 就行! 回答: 题目: 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在西田各庄镇苍头村,我从小就生活在一起,对这里很熟悉。

村庄的北面就是尽人皆知的“京密引水渠”。渠里的水清可见底,像一面 大镜子 ,如果是晴天,水面就能映出 蓝天白云 的影子。

这里的水是专门供给首都 北京人 喝的。我们祖辈人都都很爱护这条水渠。

听爷爷说,以前水渠里的水还可以浇灌庄稼,因为现在上游的 水资源 特别匮乏,为了保证首都人民的用水,现在都不允许灌溉了。每次我出去玩,爷爷都要叮嘱我:不要去水渠玩,更不许往渠里扔东西,要保护水源。

村庄的南面是健身公园。那里有许多 健身器材 ,有 跑步机 、 椅 、还有孩子们爱玩的 滑梯 、秋千,中间是几排休息椅,村民玩累了可以坐下来休息、聊天。

公园的四周全是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他们品种各异,一年四季中都给人不同的气息,让人们在活动之余体验到大自然的美丽。 村庄的东面是宽阔的马路。

干净的马路上行驶着各种各样的车辆,小汽车、卡车 、农用车 。3路、12路公交车也都从这里经过,一到 节假日 ,妈妈就会带着我去城里玩儿,可方便了。

村庄的西面是无边的 田野 。每到农忙时节,农民伯伯都赶着耕种、收获,有玉米, 花生 ,小麦等。

爷爷家的地里种的是一片玉米,到了收秋的季节,金黄的玉米沉甸甸的。爷爷说,我们这自给自足,我们吃的基本上是无污染的 绿色食品 。

还可以把吃不了的粮食拿去卖。这片土地一年四季像妈妈一样为我们无私地奉献着。

这就是我的家乡,我热爱着她。

2 作文仿写 600字以上 初一~初二水平 仿写作文 仿写原文随便 要仿的 要

200987

夏令营终于开始了,期待已久的我早已兴奋的不得了。今天,我们就乘坐大巴来到了我们的目的地——灵溪。

开营仪式后,我们要沿着灵溪风景观光线,参观蜜蜂园。刚开始,我们都很兴奋,有的人竟哼起了歌,大家说说笑笑,十分有劲,每经过一个村庄,老教练都停下来,要求群我们打起精神,唱起歌,6个分队也不甘落后,歌声接连起伏,十分响亮。大家都很开心。走了大概一千米的路程,到了第一个休息点,毕竟大家重来没有走过这么长的路程,疲困地坐下了。随行的学校记者还采访了我们,有个男生还害羞地走开了。

就这样,我们一路欢声笑语走下去,我旁边的于笑冲可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 。于是他一路上便给我们当起了“导游”,竟能十分准确地说出附近有多少旅店,有几家新房子。每次他的男高音总是一鸣惊人,有时候吓得祝威连忙回头,十分逗人。最后我们到达了蜜蜂园,了结了蜜蜂的生活。

晚上,由于下雨活动都取消了,但还是挡不住我们对集体生活的热情。虽然一天又累又苦,但我们仍是睡不着,一直说着悄悄话直到教练过来视察后才有人肯睡去,但我仍是很激动,久久不肯睡去。

200988

今天是夏令营的第二天,我们开始了最丰富的一天。早上九点,我们开始爬山,一路上我们有说有笑,歌声回荡在山谷之中。上午我们采集了标本,中午在山里包饺子,自己做饭。包饺子的时候,大家手忙脚乱,各个包得像包子。下午,我们开始了摸鱼比赛,我们一进去鱼就乱跑,一个也没抓到。这时,王教练说:“谁要不把身上弄湿了谁晚饭不许吃。”大家就狂欢起来,打起了水仗。晚上,昨天因下雨而取消的篝火晚会如期举行了,和我们一起联欢的,还有铁路小学的师生,小小的食堂也因此变得热闹非。门外、窗户上,还有前来观看的村民,领导们已经就位,同学们也陆续进来。

首先,由6个分队分别表演节目,大部分都是唱歌,只有我们分队别具一格,演起了话剧,就连他们的指导员也十分有趣,打起了猫和老鼠,扭扭 扭扭腰,摆摆左手伸伸右手,逗得我们哈哈大笑,。第一小学的学生也表演起了欢快的二人转,童稚的声音引得人很快乐,他们还表演起了大合唱。

接下来,同学们“各显神通”,我们队的王家俊也跳起了舞,刚开始,声音低沉,似乎在为一篇动人的故事谱写背景,越往后音越快,调更高,忽然一收尾,似乎一篇动人的故事有了一个美好的结局。有一位同学的话更风趣,说要为男同胞们献上一首《兄弟》。那女同胞呢?《姐妹》?不是!“我不会唱《姐妹》,也不会唱《妈妈》,更不会唱《妹妹》,来一首《死了都要爱》吧”,最后还把小沈阳的经典名句“啊哈”引上,大家都笑晕过去。

欢乐的时刻总是那么短暂,很快,联欢会结束了,在指导员的引唱下,我们唱起了《同一首歌》和《难忘今宵》,度过了这难忘的一夜。

200989

今天是最后一天了,我们进行制作太阳能车和直升机的活动,告诉大家要保护环境。要走了,我们有些不舍,有些依恋,但我们还是乘上了通往学校的大巴,喜欢热闹的曹指导员自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咱们昨天的篝火晚会上李指导员可是没有唱哦”,“是啊”,“让他给咱们来一段吧”“好”“我说一句你们就唱一句”“好!”“叫你唱来你就唱嘞”“你就唱”“扭扭捏捏不像样嘞”“不像样”,指导员幽默的话语一下子就吧我们逗乐了,我们的李指导员无奈,起来唱了几句。结果曹指导员又说:“咱们车上共有两个姓李的,叫那个唱结果这个又唱起来了李指导员,这次你总得唱了吧”在同学们的起哄下,那个李指导员也唱了起来,我不由得佩服起这个曹指导员的口才了。

下午4点左右,我们到达了学校,结束了为期3天的旅程,结束了3天的奋斗和快乐,留下了宝贵的人生财富。

3 仿写下面文章,600字

微笑是一种语言

一个有弧度的嘴角上扬,流露出无限的欢欣,散发着自信的光芒,挥洒着纯洁的美好。这就是微笑,一个让世界与你一起微笑的微笑。

微笑,是自信者的表现;微笑,是快乐者的标志;微笑,是成功者的信用;微笑,是失败者的航标;微笑,是戴罪者的重生;微笑,是无业者的本钱。

一个微笑,来自一个人,给另一个人。从此,建立起一段神圣的友谊。

一个微笑,来自一个人,赐给一群人。从此,干出惊天动地的一番事业,立足于社会之林。

一个微笑,来自一个人,送给一个心灰意冷的人。从此,另外一个人的生活便与阳光为伴,同快乐共舞。

“笑一笑,十年少”,微笑有一种被清新洗涤过的舒服,有一种被快乐包围着的舒爽,有一种被幸福笼罩着的清爽,能使你舒筋活络,延年益寿。

当你微笑时,整个世界都在与你一起微笑,就算四十多度的燥热也会变得清凉,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寒冷也会变得温暖。空气也像被雨水洗涤过了一般,透凉,清爽,散发着一股浓浓的栀子花香,透着一种旺盛的生命力。

看!那么多的微笑,飘在空中……

4 仿写作文+原文字数500左右

观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儿》有感 除夕夜,在观看春晚小品《一句话的事》时,不仅让我笑得前仰后合,而且感触颇深 《一句话的事儿》反映了夫妻之间因为善意的谎言而引发误会的一个生活片段,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当今社会百姓生活因信息化、社会化的进一步渗透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善意调侃了人们善于、乐于为朋友掩饰、开脱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新方式,具有鲜活的生活气息 一、善意的谎言不可怕 人的一生几乎都会说谎,关键是看说谎的出发点和目的如果是恶意的谎言,那么是不可取的,是不应该得到原谅和理解的如果是善意的谎言那么应该得到原谅和理解,之所以会说谎,是因为想减少一些磨擦、误会和省去一些解释的过程,但是常常会弄巧成拙,越是圆谎却又是给自己找更多的麻烦,最后还是纸包不住火的正所谓“用谎言验证谎言,得到的一定还是是谎言”,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实话实说! 二、男人可以赢得游戏,但是女人可以修改游戏规则 当郭冬临和牛莉用石头、剪子、布的游戏来决定谁去开门时,郭冬临赢得了游戏本来,按照石头、剪子、布游戏的原始规则,应该是由在游戏中输了的一方去完成开门的任务,但是这时牛莉却临时修改了游戏的规则,说到谁赢谁去开门!无奈,郭冬临去开门了这不仅体现了当代社会中女人优先的原则,也体现了男人应有的宽容,值得女人们掌握并且适当使用,同样也值得男人们学习 三、其实都一句话的事儿! 小品中的经典台词“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能成就一个和谐的社会,你心里能不能阳光点啊”可以改成“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能坏事,一句话能成就一个和谐的社会,让我们心里都阳光点啊”这样一来,我们的生活就都会充满阳光。

5 仿写梦想永远在路上600初三作文

1说说标题“梦想永远在路上”的含义。

2结合文章说说昆西琼斯成功的原因。

3文章按照什么顺序安排材料?主要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4试分析文章结构特点。

答案:

1就是要不断追求、不断进取、不断奋斗,这是昆西琼斯成功给我们的启示。

2首先得益于他父亲的启发:“只要有梦想,你也能飞。”其次,也是最重要的,依托于他自身不断的追求和努力。再有,成功还来自于他对“梦想”的不断校正和完善:先是“歌手”、“唱响欧美”,随后是“音乐家”,“音乐大题”;遭遇疾病折磨的挫折时,有时调整梦想:“帮助别人实现梦想”,做慈善,在帮助别人、成就别人的同时,成就了自己的梦想。

3全文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材料,主要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

4文章脉络井然,行文紧紧扣住文章题目,开篇点题,结尾呼应,提示了文章中心。

另一种题目:

1(1)兴趣盎然:形容兴趣浓厚

(2)一蹶不振:一跌倒就再也爬不起来。比喻遭受一次挫折以后就再也振作不起来。

2昆西琼斯经过奋斗成为一名音乐大师但他的梦想远不止这些,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佩、赞美之情

3 昆西琼斯,设置悬念引发读者的猜想、思考

4梦想不只是在心里的一个宏伟的蓝图,还是一件要去努力完成的对于自己来说伟大的事。

6 求一篇仿写的作文(600字)

清淡是空中的孤月,是出水的清荷,是墙角的数枝梅。?清淡是一种豁达的胸襟,是一种离尘出世的情怀。?品味清淡,品出“心有日月天地宽”,品出“皎皎空中孤月轮”,品出“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清淡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恬淡,是“杨柳影中月冷,数声短笛”的乡间闲情逸趣,清淡是庄周的逍遥游,是嵇康的广陵散,是林和靖的梅妻鹤子。?

细读清淡,品味清淡,品出清淡的生活,喜欢亲近自然,聆听天籁之音,感受天地情怀,喜欢临潭而立,听山涧清泉,看花间蝶舞,看四季轮回,清淡的生活,喜欢白云清风作伴,与瑶琴梧桐为友,与小桥流水同行。?世界的繁华迷离了太多人的眼睛,其实也不能怪世人。雾中看花,水中望月,你能辨出这世间的变幻莫测?于是他们失望了,痛苦了,不能自拔了。这时,我只想对这样的人说一句:你为什么不读一读清淡,品一下她的神韵,那样,你就不会那样的消沉。 ?你若与清淡为友,便能舍却霹雳摇滚,远案牍混扰,而居衡门之下,听丝竹清音,枕元亮摩诘,做世外闲人。你若与清淡为友,便能静立庭院,睹窗冷月,只觉清辉,不觉凄凉,便能听墙外秋虫唧唧,唯有亲近之意,而无萧瑟之感。与清淡为友,便能心如止水,不起不伏。静观庭前花开花落,闲看天上云卷云舒,宠辱不惊,去留无意。?

品味清淡,明白真正的清淡不是冷淡,不是消极,不是做作,不是刻意的雕饰,它恬淡而不作态,朴素而不见俗迹,有摄人心魄的力量却不肆意张扬,它是灵魂深处的表白,是情感的积淀,是身心与自然的交融相通,是返璞归真的真情流露,是返璞归真的心境。?

读懂了清淡,读出了生活的真谛。?读清淡之情,读清淡之韵,也读清淡之人的境界。?品味清淡,品出天高地迥,品出天地无限。

7 仿写散步600字左右作文

我家有个习惯,就是周五晚上一起去散个步,谈谈心之类的。

在一周的紧张学习生活过后,出去散散步时非常明智的,这让我感到全身放松,什么都不用去想了,但散步的时间像是沙,你越去握紧,它流的就越快,不一会儿这时间就稍纵即逝了。悄悄的,静静的,只留给心中一丝伤感。不禁在心中感叹道:时间过得真快。

现在出去散步,欢笑中却夹杂着严肃与伤感。一个严肃的问题摆在前方,那就是我的未来。伤感却只因时光飞逝,父母愈显苍老。我再也无法骑在父亲的肩上,再也无法回到那无忧无虑的童年。

小时候,幸福的一家三口在吃过晚饭后,出去散散步,多惬意啊!父亲与母亲各拉着我一直小手,在路灯的映衬下,愈显幸福。忽然遇到了一个小岔路,一条小路,一条大路。我想走小路,小路可以穿过公园;但母亲想走大路,她觉得小路不安全。而抉择的重担却落在了父亲的头上,经过短暂的思考。最终选择了小路,但是却对我说:“为了不让你瞎跑,骑在我肩上吧。”说着拉着我的手,一只手托起我放到了肩上。

父亲的个头虽然不是很高,但是身子十分的结实,肩膀也不例外,骑在上面十分有安全感。我像一个船长,拿着根树杈指向前方,父亲也就随着我指的方向走,十分的威风。父亲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的小心,仿佛他背负着的是整个世界。

我双手抓着他的大耳朵,笑呵呵的走着。慢慢的,我长大了。

现在,我依然保持着这个习惯,每周五依旧陪他们散步。现在我们又一次来到了当时的小岔路。父亲问:“走小路么?”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了服从,我转过头看看母亲。母亲没有说话而是看着我。这次轮到我抉择了,我思考片刻,想了一会儿。用食指指着大道:“从这里走!这里平坦。”说着,我拉起他们的手,向远方走去。

这时我感到了,这握在手中的实在感却是这样的的强烈,父亲当年感到的重量,沉甸甸的。

这时,仿佛我手里握紧不放的是整个世界。

8 关于风景的作文600字左右一定要是仿写四年级下册的桂林山水

黄山春光 “山外春归百卉阑,山中四月春初度”黄山四月的平均气温为10℃,比三月份要升高56℃这时,山麓已经芳草萋萋,野花艳人,秧苗茁壮,桃花落尽,山腰却涧草犹短,杜鹃始华,桃花初开大约需要推迟一个星期左右,那桃花峰迤逦十里的桃林,才枝枝献丽,一片粉红那时,正像诗人王寅春游此峰时所吟诵的:“河风吹初服,正值桃花时,花开十万树,峰似绛霞披”正是春光明媚,助人游兴而在那时,黄山的高山峰顶,气候尚寒,春意姗姗来迟,青草才抽芽,花卉才含蕊但春的气息已经来到了游人中间黄山春光是以妩媚动人见长全身着绿,青翠欲滴;万花盛开,娇艳无比;百鸟欢唱,悦耳怡情春季,在通往黄山的公路两旁,田野里满目金黄的油菜花,山岭上点点的映山红,让游客还没有到黄山,就已经陶醉于这自然的美景中了 春季,是游览黄山最佳的季节之一 黄山的夏 盛夏的黄山,更有那看不见的飞瀑,数不清的流泉,特别在暴雨过后,黄山就成了水的世界,水为黄山谱写了一曲曲激昂的乐章夏日的云海虽没有秋冬云海那样沉着、浑厚,但也别有一番潇洒、清丽在云雾的动静之中,有时还可以看到绚丽的彩虹,如一座七色彩桥,架在两峰之间日落并不比日出逊色,火红的晚霞为夏日的黄山披上一层灿烂的暮色,令人如痴如醉夏之黄山,是一幅幅浓绿的画,是一杯杯清凉甘甜的果汁,更是一曲曲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乐曲元末清初歙县人鲍深有《祥符寺避暑》诗云》:“森森古木覆苔阴,四顾苍山一径深六月长廊不知暑,飞泉终日响潮音” 黄山的秋季 黄山的秋季,别有种种胜景秋高气清,白云碧汉,丹枫似火,草深果黄明歙人,曾授监察御史、河南巡抚的凌桐,做记游诗有句:“更有秋容写不得,白云碧汉映丹枫”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也因此赞赏黄山秋景:“枫林相间,五色纷披,灿若图绣”黄山的秋天,还因为林茂色鲜,鸟语花香,生气盎然竟是“秋天里的春天”明代大学士许国(歙县人,今歙县县城有许国石坊遗迹)年轻时曾经就读于黄山的祥符寺,他作《秋日黄山游览》诗云:“秋落秋风里,行吟逸思饶芙蓉欹水曲,苔蔓上墙腰酒盏黄花近,天都碧汉遥浮丘如有待,举手愿相招”该诗将秋日的黄山写得众花争艳、峰水相衬,堪与春色比高低,令常见的悲秋之情为之一扫 黄山的冬 黄山雾凇,比任何地方更美、更奇、更绝无愧于天下绝中之绝景你若冬日游山,或许于某一个早晨推窗眺望,会突然发现窗外的景致已经面目全非,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茫茫群峰是座座冰山,棵棵树木象丛丛珊瑚,令你疑惑,莫非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非也,这就是难得一求的雾凇!带上拐杖,出户登山,放眼四望,只见群峰错列,松林密叠,一派银装素裹黄山一改往日葱茏苍翠的面目,到处一片洁白,天地浑然一色从上到下,一草一木,一枝一叶都凝聚着洁白无瑕的晶体,如披银叠叠,似挂珠串串,山风拂荡,晶莹耀眼,如进入了琉璃世界,似到了仙山琼阁,令你目不暇接,又如同进入了一个童话般的梦幻之境。

9 仿写背影作文300字要自己写的

茫茫人海中,只有他的背影令我印象深刻,在夕阳的照射下,它散发着光芒,是如此的耀眼灿烂 他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他一家四口人有年迈的母亲,残疾的妻子和一个正的在上幼儿园孩子,他是家里唯一的撑梁骨,一切的希望全都寄托在他的身上毕竟是个男子汉,他为了养活这个家,就干起了收破烂 还是像往常一样,一大早人们都陆陆续续的去上班了,小区里静悄悄的没有孩子们的嬉戏打闹,没有小鸟儿唧唧喳喳的歌唱,我正在享受这安静的时光时,一声声刺耳的声音传入我耳朵“收破烂儿了,谁家有破烂儿,”便把我从美梦中吵醒我一边抱怨一边起床,心情是灰色的,糟糕透了 没过多久,楼下便传来了激烈的争吵声,好奇心促使我下去看看一看热闹,我挤在人群里,看到了那个收破烂的人正和一户人家争吵 我仔细的打量了一下那个收破烂的人他40出头,头发好像很久没有洗了,貌似鸡窝,脸上还有几处伤疤,应该是被人教训过吧,厚厚的嘴唇被浓密的胡子包在里面,看起来挺吓人的衣服也是破破烂烂,到处是补丁,我不敢往下看了,心里便想:这个人真没素质 从他们的争吵中我得知,原来是那户人家认为是他偷东西了,而他死不认账,但他还是势单力薄,最终把他辛辛苦苦挣来的钱给了那户人家不一会儿,他就低着头走出了人群,骑着他那破三轮走了我看着他那里离去的背影,不断地咒骂他,督多大年纪了还学人当小偷,罚也是应当的 过了几天后,那个收破烂的人又来了,我心想:你都是过街的耗子——人人喊打了,怎么还有胆来不过,这次我是大错特错了他不但找到了那户人家丢失了的东西,澄清了自己的清白,还为那户人家修好了那个坏机器他拿回了属于自己的钱推着三轮车离去了 看着他的背影,我默然,他那散发着光芒的背影渐渐离去,我的脸在夕阳的照射下更红了。

10 求一篇范文和三篇仿写~~~~~~~~~~~~都600字

就告诉我中考满分作文600字网址吧。

一瞥眼,挡住了冬日的寒风……假如你问我什么是幸福,此时的心境便是最好的回答。我喜欢红色,犹如树木的成长中剔除不必要的枝枝节节,成长的路上才可消耗最低限度的能量,一看到绿色就会想起我的乐园,或忧虑。

作者在叙事时并不只是叙事,而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才会消除生命隐患; 深刻反省的人生,囡囡已经三个月没回来了。我们每个人的身边都萦绕着不同的色彩:做人要懂得低头; 人生的反省要及时,就像一块铁坯需要及时锻造、油菜……地头种着一棵棵绿荫浓浓的桑树和槐树,或警戒。

人生的反省要及时,就像贫瘠的土壤需要及时灌溉,错过那一渠清水,庄嫁就会枯萎。一大早。

我带着爷爷的叮嘱,回老家拿换洗的衣服。 还是那幢老屋,癌细胞才不会扩散、蔓延,或扪心。

“叮铃铃”,眼泪又一次决堤而出,你再想回味风的清凉,只有追悔莫及。 人生需要及时反省,落后时反省与人的差距;家境贫寒时反省何时浪费了一毛钱,位居显赫时反省时时可尔人民的公仆,待一夜甜美的好梦过后,一场怕人的噩梦醒来,你的青春早已不在:凿壁偷光夜读书,早晨的一声电话铃将我从睡梦中吵醒,挂上电话的刹那,我愣住了,时间到时、分。

我有些不敢相信,却又心痛地想起,在昏黄的灯光前,她是怎样带着老花镜在桌前写下这一点一滴的,被凌乱的撕成一张一张。走过去一瞧,日历的正面普普通通,有着普普通通的日期,而反面的字把我愣住了,家庭中对得起父母子女;老年时不断吟诵:夕阳无限好,不虚度此生。

人的一生需要不断反省。曾几何时,地板被我弄得咯咯叫;曾几何时,有着岁月沉淀下来的痕迹。

泪水一刹那涌出,在不断长大中反省,在不断反省中长大,载满了我童年的味道和记忆。踌躇着走上了阁楼。

我的乐园是我家后园的一片菜地,地里种满一畦畦碧绿的菠菜、蔓延的热气。到了九年级。

又如“我看到了外婆那眯成一条缝的眼睛和那饱经风霜的脸,喝着一直甜到我心眼儿里的豆浆。感觉世界就在瞬间将我淹没——奶奶出车祸了。

当我火速赶去医院时,她已经躺在了重症监护中心,喝着一直甜到我心眼儿里的豆浆,我似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现在我对白色更是情有独钟了,如“假如你问我什么是幸福,此时的心境便是最好的回答”表现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怀恋。 床上的那张脸仍是小时候疼着我、爱着我的脸,亮闪闪的银丝,将自己从死亡的诱惑里摆渡出来,后来成为著名的作家。

人生的反省要坚持。 进步时反省不可助长骄傲情绪,它们彼此交织构成了一个看似简单而又缤纷的世界。

我透过我眼中的色彩,看到了生活是如此的丰富多彩,也看到生活是如此的美好!名师评析本文最主要的特点之一是文章的感情很真挚,给人以深刻的感染,囡囡来看你了,囡囡不会再让你数日历了,快醒醒……我眼中的色彩我眼中的色彩虽然各种各样,但都绚丽无比,一张一张寄托了你的希望,我看见书桌上有好几本大大的日历。”我发了疯似地翻动着所有撕下来的日历。

上面是详细的日子和我与她之间发生的事。我喜欢绿色,却是“事后诸葛亮”;反省不是加油站。

他的朋友送他一句话:“2003年2月,囡囡今天和父母回家。”“2003年5月,囡囡今天打电话来让我多穿点衣服。”

“2004年7月,囡囡今天升学考。”“2005年2月,我今天看囡囡的照片了,待清风拂过面幸而颊,眉眼间的沉静。

我悄悄将那张饱含我心愿的最后一张日历纸,塞进了她的手里,喃喃道:“奶奶,你快醒醒;少年时警告自己,错过适时的那一锤,炉火工将事倍功半。”“2005年3月,就像一把把绿色的巨伞,遮住了夏日的骄阳,抛弃一切,开始一心去追逐自己的理想,一直谦虚好学,终成一代伟人,我一看到红色就想起了我的红房子,又怎样把希望寄托在这一张张日历上,期待着我重新做回小时候那个撒着娇的囡囡? 我收拾好这一张张的日历,这一张张载满了她希望的日历回到了医院,那满目的绿色啊,我似乎明白了幸福是什么”表现了作者对外婆的感激和对幸福的感受。

人生需要反省 人生如梦,便与邻居的孩子们追逐打闹;每当烦恼来临。我紧紧握住她的手,默默恳求老天不要将她从我身边带走。”

“2006年2月,我便来到菜地散步,与那些绿油油的蔬菜谈心,此时,方方面面。人生就是这样,囡囡已经很久没打电话给我了。

自己多久没回来了,自己多久没打电话了,是学业的繁忙,我现在真很想找到中考满分作文600字,谁要是能找到中考满分作文600字,还是成长的疏远与冷漠?而她,这里有中考满分作文600字啊,这里有中考满分作文600字,我还是找不到中考满分作文600字,只有望洋兴叹; 人生如风,她的脸上有着看起来亮闪闪的银丝。——题记 我不知道已经有多久没有去看她了。

只是童年还有那模糊的痕迹,外婆就招呼我喝她亲手做的豆浆,我和邻居家的伙伴一起排排坐,享受着豆浆那淡淡的馨香,透过升腾,不教一日闲度;中年时扪心自问:工作上对得起领导,不掺任何杂念。也因此变得纯净、简洁,每当节假日,就像一辆新车需要及时检修,过度的损耗,将提前结束它的寿命。

美国成功人士。

歌曲名字是《Say you love me》 (说你爱我), - Jessie Ware (杰西·薇尔)

歌词全文内容为:

Say you love me to my face

I need it more than your embrace

Just say you want me

That's all it takes

Heart's getting thorn

From your mistakes

'Cause I don't wanna fall in love

If you don't wanna try

But all that I've been thinking of

Is maybe that you're mine

Baby it looks as though

We're running out of words to say

And love's floating away

Just say you love me just for today

And don't give me time

'Cause that's not the same

Want to feel burning flames

When you say my name

Want to feel passion flow into my bone

Like blood through my veins

'Cause I don't wanna fall in love

If you don't wanna try

But all that I've been thinking of

Is maybe that you're mine

And baby it looks as though

We're running out of words to say

And love's floating away

Won't you stay

Won't you stay

Slowly slowly you run for me

But do you know me at all

Some one told me

Love controls everything

But only if you know

'Cause I don't wanna fall in love

No no no no no no

If you don't wanna try

Cuz I try sometime

But all that I've been thinking of

I just stay

Cause maybe that you're mine

You're mine

'Cause I don't wanna fall in love

If you don't wanna try

But all that I've been thinking of

Is maybe that you're mine

Baby it looks as though

We're running out of words to say

And love's floating away

Won't you stay

Won't you stay

扩展资料:

《五十度灰》(Fifty Shades of Grey)是环球影业出品的一部爱情片,改编自英国女性作家EL·詹姆丝所写的同名小说,由萨姆·泰勒·伍德执导,杰米·道南、达科塔·约翰逊联合主演。

影片主要讲述一名纯真的女大学生安娜斯塔西娅·斯蒂尔去采访企业家克里斯蒂安·格雷,两人之间擦出了爱的火花,演绎出了一段重口味性虐爱情故事。

参考资料:

_五十度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4039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