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帮忙带娃,老公温柔随和,你真有福气”“可我一直想离婚”怎么办?

“公婆帮忙带娃,老公温柔随和,你真有福气”“可我一直想离婚”怎么办?,第1张

根据新民法典的规定,媳妇没有赡养婆婆的义务,很多一直嚷嚷着婆媳不和的媳妇拍拍手,似乎心花怒放。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恐怕最难的是她出生在幼儿园几年,是个新手妈妈,没有带孩子的经验。如果她很难照顾,或者家里经济条件差,她最希望的是老人的帮助。

所以很多过来的人回忆崩溃焦虑期,都会有一种“最辛苦的苦都吃过了,以后谁也不吃糖了”的感觉。

如果有人能在你最无助最崩溃的时候帮你,做女人的压力会相对减轻,婚姻关系也会更稳定。

但是这条法律对我的朋友泠然不起作用。据我们所知,她虽然没有嫁给一个又有钱又贵的家庭,但生活却像一个富裕的家庭,她简直“从没碰过手指”。

生完孩子后,泠然想工作的时候顺利回到了工作岗位。她从来没有经历过几次晚上起来给宝宝喂奶,和我们一样换尿布的崩溃。当她生下一个婴儿时,泠然的皮肤是红白相间的,这表明她坐在婴儿身上有多好。

我们经常逗她,真是上辈子的好福气。我们有这么好的公婆和老公,婚姻生活中的鸡毛不用讲究,她还保留着一颗女孩子的心。

但是在新年后的一次聚会上,泠然谈到了他的离婚计划。几个姐妹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开口。他们都吓了一跳。

当泠然看到我们的表情时,他忍不住笑了:“我知道在你看来,我的公婆帮忙照顾孩子,我不让我做家务。我丈夫从未对我发过脾气。我几乎每天一开口伸手就活。这样的话,我还是要求离婚。你一定以为我不知道怎么做?”

后来,泠然谈到了她过去两年的生活,我们不禁突然意识到,在婚姻中,如果她渴望建立的小家庭没有自由和理解的基础,那么窒息的感觉足以驱使人们想要结束这段婚姻。

泠然的公婆都是知识分子。当泠然第一次见到她的丈夫时,她非常喜欢见到他的父母,因为她是一个头脑简单的人,总是害怕她的婆媳关系。

但凌若松看到未来公婆消息灵通,松了一口气,因为这样的老人一定要讲道理,婆媳之间一定不能有矛盾。

更何况,泠然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婚后她再没见过母亲,但婆婆提出以后要孩子,不用麻烦泠然,公婆也会帮忙带孩子,这也让泠然省心。

第一次婚姻生活非常甜蜜,泠然和她的丈夫独自享受着这个世界,但在她怀孕后一切都变了。

怀孕后,泠然的品味变得尖锐,这让不擅长烹饪的丈夫感到有些不安,她别无选择,只能找到她的父母。

没想到公婆立马就留下了,再也没回过他们家。两位老人每天用不同的方式为泠然做饭,每顿饭必须有四道泠然爱吃的菜。

开始的时候,泠然真的觉得非常开心,也很感激她的公婆。然而时间久了,她受不了公婆的“好意”。

婆婆怕胎儿营养跟不上,所以几乎每餐都有肉,连早餐都有,让泠然的体重在孕晚期飙升。

泠然多次告诉婆婆,她体重增加太多,这使得她的孩子将来更难生育。但是公婆有些不高兴,觉得她人很好,出钱出力,但是被拒绝了。

泠然向丈夫抱怨,丈夫安慰了她几句,说她的父母对她和她的孩子都很好,所以她可以原谅我更多。

孩子出生后,泠然想和丈夫一起睡觉,觉得丈夫应该和她一起承担晚上照顾孩子的责任,但婆婆不同意。

因为她害怕她儿子晚上的睡眠会受到影响,她的婆婆把她儿子踢到另一个房间,但她和泠然睡在一起。然而,每当婴儿晚上醒来时,婆婆拒绝让泠然给她喂母乳,而是直接给她喂奶粉,觉得她的婴儿吃不饱。

坐月子后,泠然开始试着做家务,每次公公看到都会抢,这让泠然觉得有些尴尬。

公婆是善良的,但总希望泠然按自己的意愿办事,经常在外人面前抱怨,说泠然修了几代人的福报才能嫁给他们家。

每当她丈夫家的亲戚和邻居告诉泠然她必须孝顺公婆时,泠然的心里就有一些不愉快的感觉。

在那个家里,真的没有自己的事情可做,但我也没有发言权。我要听公婆的话,比如东西放在哪里,孩子该穿什么吃什么,老公能不能和自己睡。

最让她窒息的是公婆的“工作信用”。她多次尝试做家务,想帮她分担。然而公婆在禁止她做家务的同时,也在说她的腰酸背痛,有多辛苦。她希望泠然能永远记得她能进这所房子是多么幸运。

老公脾气很好,缺点是没有主见。面对泠然的抱怨,他的丈夫总是不同意,甚至觉得她有点矫情,焦虑时不满足。

这种婚姻让泠然觉得难以忍受,于是离婚的想法就产生了。我们不知道这个结局该怎么说,因为毕竟我们没有权利为她做决定。

在婚姻中,我们总是说一个三口之家要幸福有多难。父母加子女,母亲是这个家庭的女主人,但显然在泠然的家里,婆婆占据着这个位置。

老人的辛苦的确值得感激,但这并不是老人可以越界干涉子女婚姻的理由。当老人想给孩子一种心理负担的时候,其实是在帮助他们。

好的婚姻应该让人感到轻松温暖,回家后享受自由的感觉,而不是一直被要求这样那样。

当老人过度干涉孩子的生活时,“善良”就变得不尊重,不利于孩子学会对家庭负责。

所以,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在彼此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同时互相尊重,才是最健康的家庭氛围。

我们经常说,夫妻平等,夫妻不分不分主次,夫妻都有同等的家庭地位。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也是我们老生常谈的一个夫妻相处之道。

家庭中,即便是“男主外女主内”这个夫妻的家庭责任分配比例从古至今都没有什么大方向上的改变,但你能说主持内务,就一定比在外面奋斗的轻松,负责部分强度就一定有高低吗?

又或者是,男人就一定会比女人强,女人就一定弱过男人吗?我可不那么认为。有句话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攘外必先安内”。事情分轻重缓急,可能比起内忧来,解决外患或许真的很要紧,很十万火急,外面棘手的麻烦和敌人也让人一刻都无法安心,所以大家都觉得,处理外部的事宜才是最最关键和紧要的一个步骤。其实不然。

倘若内忧无法解决,从内部土崩瓦解,不用外界一兵一卒,就可以覆灭一座城池,一段感情,乃至一个家庭。听到这里,你还能说,主持内务,稳定大局的女人,她的工作不重要吗?女人做的事情或许在很多人看来轻飘飘的,没什么分量,不过是负责洗洗涮涮,带带孩子,伺候老人等等这些日常琐事,而男人才是在外面挥洒汗水,拳拳到肉,实打实的在拼搏努力。

可谁又能知道,女人在默默的为家庭打稳根基,没有人看到,也无法获得实质性的认同,她们不是弱,更不是什么都不做,不过是不言不语的做好了一切,让人无法轻易察觉罢了。并非方脸捧高踩低,捧着女人贬低男人,但女人和男人在家庭中付出的努力本就是平分秋色,他们同样都很重要,哪一方都不应该被看轻,被贬低。

圣经中的描述,上帝创造出人类的伊始,亚当和夏娃的伊始,就是为了互补。女人在生理上的确弱过男人,可在心理上,女人柔弱身体中爆发出的强大能量是让人始料未及的。男人有强健体魄,女人有坚韧性格,互帮互助互补,才能发挥男人和女人相结合最大的效用。

哪一方弱一些,没有关系,只要互相心中有爱,有着共同向一个方向奔的信念,不多计较个人得失,为了结果而努力,尊重对方,尊重婚姻,那么婚姻想不好都难,幸福更是想甩也甩不掉。

可怕的就是有些人,偏偏就觉得,女人是若是,想当然的仿佛天经地义,你和他们讲再多道理,他们也觉得,女人本弱,女人结了婚就是婆家的附属品,哪怕女人再优秀,给予了婆家再多的帮助,他们就是理所当然的觉得,女人做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反正女人已经是婆家的人了,女人带来的所有东西,包括女人,还不都是异名换主随夫家姓了?

这样的想法不可谓不是流氓思想,强盗逻辑,外人来看,真的无语,但有些人偏偏就是这么想的,尤其是一些老人,长辈,他们好为人师,自以为自己以往的经验都是对的,不听也不讲道理。自以为自己是在帮助小辈稳固家庭和婚姻,教化和驯服女人,实际上呢,他们是在缩短甚至是扼杀小辈的婚姻,生生的毁掉了子女小辈们的幸福。

他们往往不撞南墙不回头,冥顽不灵,总觉得自己掌握了家庭伦理的精华,等到真正撞了南墙也就迟了。装的头破血流,伤筋动骨,一败涂地,丢尽脸面,还要被埋怨,被指责,也都是必须要承担的后果。

颜玉的婆家但凡要是能明白一点点类似的道理,心中稍微有一点点数,也不会做出那样荒唐的举动。他们以为一切都在自己的掌控之中有条不紊的发展着,殊不知,事情的结果正如脱缰的野马在朝着他们根本无法控制的方向狂奔,等到他们想要悬崖勒马的时候,不好意思,马受惊了,人失控了,早已不可挽回了,做错了事儿,就得付出代价,哪怕这代价承受,你也只能忍着受着接受了。

颜玉前段时间结了婚,又很快离了婚。确切的来讲,她是领了证,订好了结婚的时间,但还未正式结婚。可还没等到结婚当天,就发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让颜玉下定决心当断则断,立刻又把婚给离了。

颜玉婆家的态度转变的很快,从当初恳切的道歉,极力的哀求,等到看到事情没有转圜余地以后,他们翻脸比翻书还快,倒打一耙指责颜玉不懂事,大**脾气,不过是一点小小的矛盾,非要上纲上线,非要弄大闹得不可开交。

还说颜玉不尊重婚姻,把婚姻当儿戏,明明已经领了证,说离婚就离婚,说不结婚就不结婚了,反正自己家也不吃亏,让颜玉这离了婚的女人,自己看着办。颜玉听了婆家这些话,不怒反笑,也不计较。

“我生气啥呢,又反击啥呢?根本没意义,你说说,你见过狗咬人,可你见过人咬狗吗?我可懒得做这么让自己丢份的事情。

我难不难嫁我不知道,可我知道,他们家这种没房没钱,还不尊重女人的家庭,得意不了多久,现在叫的这么狠,还不是狗急跳墙罢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让两家人的态度都如此的激动,这事儿就要从头说起了。

颜玉出生在一个家庭条件相对而言比较普通的家庭,父母亲都是老实本分人,父亲做电焊,母亲工厂女工,颜玉是家中的独女,虽然家庭条件不如其他人,但她独享父母的爱,从小并没有什么缺失,在父母的悉心呵护下健康茁壮的长大。但父母的感情,打从颜玉记事起开始就不是那么的融洽,并非是夫妻二人之间出了问题,而是颜玉奶奶的原因。

颜玉的奶奶是个典型的农村老太太,没念过书,不识字,有很多生活上的不良习惯,出口成脏,爱讲八卦,各种张家长李家短的事儿从她嘴里一过立马翻出花儿来,亲妈都不认得。

闲言碎语和粗鄙的话张口就来,说话从来不顾及别人,全看自己的心情,关键这个老太太心眼还小,易怒,更重要的是,这老太太,还是随大儿子一起过的,也就是颜玉的父亲。

从小颜玉就看到过无数次,父母因为奶奶的挑拨而吵架,甚至是大打出手,也看到过曾经温柔的母亲像个市井村妇一样,插着腰和婆婆两个人互相对骂。颜玉曾经很不能理解母亲,还一度认为,是母亲的凶悍和不知礼数让父亲敬而远之,是母亲容不下奶奶,直到长大以后她才明白了母亲的难处和一辈子无法言说的苦楚。

但颜玉幸运的是,父母奶奶即便是吵着闹着,对孩子还是一视同仁的,对颜玉一直都很好,但家庭中的这些事情依旧是颜玉心中的一块暗伤,她怕极了重蹈母亲的覆辙,怕极了遇到这种婆媳同出一个屋檐下进退两难的境遇。

颜玉的妈妈显然也是这么想的,她和丈夫两人拼了命的工作,在颜玉高一那年,房价还没那么高的时候,母亲说服了丈夫,偷偷帮颜玉攒下了房子,为了给颜玉以后陪嫁用。

当初买房子的时候,颜玉的父亲是不同意的,可如今这个房子早已超过当年购入市值的三倍,也只能夸一句颜玉的母亲是个有先见之明的聪明女人了,今年颜玉和自己的初恋男友刘凯准备结婚了,颜玉的母亲才把这套房子拿了出来,给女儿做婚房用。

要说颜玉的男友刘凯,他的家庭条件真的不咋地,本来父亲早年做生意家里还是有些家业的,可年轻时的刘凯父亲染上了一些恶习,家产全数败光,连家里的房子都拿去抵了债,一家人十多年都窝在一个两居室的老旧小区楼里,和从前完全是两幅光景。

都说站起来不容易,但跌倒了再爬起来更不容易,刘凯一家自从家道中落,再也没有爬起来过,如今说白了就是一穷二白,外债前两年刘凯工作了才帮忙还清,两个年轻人结婚,实在是帮不到半点儿忙。

颜玉的母亲刚开始是根本不能接受这样的男孩和自己女儿谈恋爱的,奈何颜玉喜欢,死心塌地的跟着刘凯,磨了好几年时间,颜玉的母亲也只能同意了。

颜玉的母亲到底还是刀子嘴豆腐心,一面说着女儿嫁过去就是受罪,一面又怕女儿受罪偷偷开始为女儿张罗,把婚房装修了以后,才把房产证过继给了颜玉。

“妈也不是偷偷瞒你这么久,妈是给你备着,就想着万一用到了呢,可妈又怕你用到,更怕你年纪轻有房子会不小心说漏嘴,让一些不怀好意的男孩子盯上。如今你还是用上了,那也没办法,只要你高兴,以后过得好,妈就知足了。”

颜玉带着房子来结婚,刘凯家自然是高兴的,再加上颜玉的母亲怕颜玉被婆家瞧不起,压根没要什么彩礼钱,这家人更是心里美滋滋的,毕竟娶个媳妇可以这么轻松,在如今这个时代可以说是中**的运气了。

公婆刚开始对颜玉也是客客气气的,当佛一样供着,毕竟这种傻姑娘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第二个,跑了可就没了。可自从两人定下了婚期,并且在双方父母对催促下领了结婚证以后,公婆的态度都可就变了。

或许就是觉得这结婚证都领了,事情已经盖棺定论,晾颜玉也翻不出什么天了,公婆就开始合计了,不能这么一直供着吧,当媳妇总得有点儿当媳妇儿的样子来,别让她觉得自己才是一家之主,所有人都得听她的,于是公婆当即就决定,要给准儿媳颜玉立个下马威。

颜玉在结婚上,几乎没有要求,唯一的一个,就是不与公婆同住,这一点,颜玉的婆家当时可以说是点头如捣蒜的答应了,可当初他们是巴着颜玉,如今不一样了,他们就反悔了。

也就是婚礼前夕,婆家人布置新房的时候,堂而皇之的把两人的新房布置到了次卧,颜玉发现以后也很莫名,她也没藏着掖着,直接就问了出来。“为什么不布置主卧?”

男友刘凯支支吾吾的说不出话来,一旁的公婆搭腔了:“新房子要人气,我和你叔叔商量过了,来帮你们镇一镇宅子,你叔叔胖,这屋子的床更大,睡得下,就睡这屋正合适。”颜玉的婆婆说了一通,但颜玉从始至终一直都没看婆婆一眼,而是直盯盯的看着刘凯:“你也是这么想的?”

刘凯被盯得发毛,突然间鼓足了勇气对颜玉吼道:“我爸妈又不是别人,他们都是好心的,住一下怎么了?还能掉块肉吗!”颜玉算是看明白了,所有人都知道,就是把自己蒙在鼓里,要是自己没发现,他们也压根不准备说,被发现了还理直气壮的,压根就没尊重过自己,这么做就是在给自己立下马威啊。

“我不同意这件事情,请你们搬出去,没有我的允许,不准住进这个房子里。”婆婆听完立马就怒了:“嘿,你这孩子怎么说话的?这么冲,我是你什么人啊,一把年纪了还要被你说,真当自己是一家之主了?

我就问,这是我儿子的家,我怎么就不能住了,凭啥不让我们住主卧?”颜玉笑了:“阿姨,你怕是记性有点儿差,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这房子不是您儿子的家,是我的家,我才是房主,我现在以房主的名义送客,请你们出去,不行吗?”婆婆听了颜玉的话气急败坏:“你到底还想不想和我儿子结婚了?你不尊重公婆哪有你这样当儿媳的”

话未说完,颜玉就打断了她:“哦,你倒是提醒我了,还真不想了,不结婚了,现在就离婚,你们家这样的,我惹不起,但躲得起,所以现在就请你们出去吧,慢走不送。”

公婆刚开始还以为颜玉是气话,而之后就发生了刚开头的一幕,婚离了,公婆也傻眼了,儿子还一直责怪和抱怨他们多事害了自己,泼脏水泄心头之恨,也无济于事,颜玉躲过了一个人生劫难,而颜玉的公婆计划也落空了,大快人心。

尊重女人,永远别把女人的付出当成是理所当然,丈夫也好,婆家人也好,请记住这个道理。女人不是家庭的牺牲品,更不是婆家的附属品,她是她,不是任何人,只是她自己。

从前的老黄历真的应该翻过去了,什么领了证就是婆家的人,什么婚姻能帮助女人的手和脚,女人有手有脚,也有自己的三观,她们不会被这些曾经框住女人一生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新时代的女性,更懂得如何保护好自己,规避风险。

人家对她好,她自然知道,定当回报,也定当全力以赴,为了共同的未来而奋斗。若是别人对她不好,她又何必留恋,及时止损,直接走人便是最好的选择。

你说她娇气,说她受不得管,人家姑娘也是人家父母的掌中宝,心头肉,凭啥要到你家当牛做马听使唤?把女人当成附属品,不用平等的眼光看待女人,不懂得尊重女人的那些人,不分身份,无关经验,他们从一开始就错了。

想要让女人乖顺,服从,不必耍什么心机,不必非要谁压谁一头,更不必搞什么下马威,用真心去善待女人,给她在家庭中应该拥有的话语权和地位,女人其实很傻,这些足以让女人心甘情愿的为之付出所有。

尊重,善待,做到这两个字并不难。只不过有些人不懂,把对女人的驯化当成驯兽,他们的结果显而易见,求仁得仁,女人会如他们所愿,变成难以控制的野兽,最终结局只让他们怀疑人生,追悔莫及。

01

以前经常听身边人说,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只要彼此眼里只有对方,那么他们的爱情一定是美好而又幸福的。

的确,彼此只有对方的爱情里,两个人都是幸福的,并且也是让旁人羡慕的。

可是,一旦两个人从恋爱上升到结婚,那么这件事就再也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情了,而是两个家庭的事情。

因为,两个人结合组建婚姻,是把两个互相没有任何交集的家庭,通过两个人的婚姻这条纽带,联系到一起的。

虽然说结婚这件事,是女方嫁到了男方家,但这并不意味着女方从此就再也跟娘家人没有任何关系了。

尤其是那些独生子女的家庭,两个孩子结婚以后,更是和两个家庭密不可分的,因为双方的父母都需要照顾。

所以,当两个人结婚之前,一定要先看好对方的家人,可是在看对方家人的同时,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看好对方的人品。

有时候,当两个人正处于热恋期的时候,或许正被爱情冲昏了头脑,并不能够发现对方身上存在的缺点,反而当两个人的感情稳定了之后,一些问题也就会随之而来了。

而这个时候,如果两个人已经结婚了,那么可能就会更加的麻烦了。

02

米粒(化名)是一个城里姑娘,她的父母都是大学教授,从米粒出生那一刻开始,就一直享受着幸福的生活。

因为,她家里不仅经济条件好,并且米粒的父母,也都是知识分子,给予米粒的,也都是最好的教育。

虽然米粒从小生活条件优渥,可是她在父母的教育下,并不是那种养尊处优、娇滴滴的“大**”,她反而是非常知书达礼,善解人意。

父母一直就对米粒寄予厚望,米粒从小的学习成绩就非常好,读的也是一所不错的大学。

在大学的校园里,米粒认识了杨成(化名)。

杨成是一个很帅气的男人,不过从小生活在一个偏远的农村。杨成的性格有些内向,平时就不太愿意跟人交流,给人的感觉,看似是有些高傲。

其实,在杨成的心里,他是比较自卑的,这主要还是因为,家庭条件以及他成长环境的关系。

米粒是属于那种特别活泼的姑娘,所以为人一直都是乐观向上,她跟同学的关系,一直都是相处的非常的不错,她在众多同学中,也算是比较出众的。

当然了,追求她的男孩子肯定不少。

在众多的同学中,杨成就属于那种不活跃的人,如果说他也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那一定是他的外貌了。

毕竟,人们多数还都是外貌协会的,杨成的确算是一个帅哥。

杨成和米粒的交往,不用说,肯定大家也能够猜得到,是米粒主动告白的,毕竟杨成的性格,决定了他没有勇气去追求高高在上的米粒。

但是,刚开始给人的感觉,就是杨成对米粒不屑一顾的,可是当米粒表白后,杨成立马就答应了米粒的表白,两个人也正式的在一起了。

从两个人在一起之后,杨成一直都对米粒非常好,可以说杨成对米粒是百依百顺的。

03

如果说,用什么来评价杨成对米粒的好,只能说是,除了物质上杨成不能够满足米粒,其他方面,杨成都做得很好。

当然了,对于杨成物质的匮乏,米粒也是能够理解的。米粒知道,杨成家里的条件不好。

两个的感情发展的一直都是非常顺利的,以至于米粒和杨成在毕业以后,就决定要结婚了。

可是,当两个人说结婚的时候,却遭到了两家人的反对。

米粒的父母反对,是因为他们觉得杨成是个“凤凰男”,家庭条件虽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素养,却能决定一个人未来的走向。

尤其像杨成这样出身的人,如果他能做到事事明智,那么他会被很多人称赞,并且将来也会有很大的出息。

可是,平时米粒的父母见到的杨成,不仅没什么高的志气,遇到什么事情的时候,总爱提到他的家里人。

比方说,米粒的父母约杨成在一家不错的饭店吃饭,杨成总会不自觉地说:“以后我可得带我父母来这么好的饭店来吃饭。”

这话听起来是孝顺的表现,可是每次都如此,那就有些“凤凰男”的潜质了。

米粒的父母,始终就想给女儿找一个门当户对的男人,他们觉得杨成不是那个“门当户对”的人。

而杨成的父母,他们反对的原因是让人意想不到的。

杨成的父母觉得他们自己供养出了一个大学生,自己的儿子是无比优秀的,结婚娶妻的话,必须娶个父母当官的女孩,或者是父母都做大生意的女孩。

在他们眼里,米粒的父母虽然是教授,跟“老师”是没任何区别的。

所以,当他们得知米粒的父母都是“老师”的时候,直接说米粒配不上他们的儿子。

从杨成父母的表现中,也可以很清楚地看得出来,杨成早已被迫成为了一个“凤凰男”。

04

不过,不管谁的父母反对,最后杨成和米粒还是在一起了。

米粒说服了她的父母,因为她是真心爱杨成的,她还跟父母保证,在她和公婆闹矛盾或者有什么冲突的时候,杨成肯定会理智应对,不会让她吃亏。

所以,米粒的父母看在女儿真心一场的份上,没有坚持反对。

不过,杨成十分清楚自己的几斤几两,知道自己虽然大学毕业了,可是在这个社会上,要想真正的立足,要想靠自己去买房买车,的确不容易。

所以,他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之后,他父母也就没再继续反对。

两个人的婚礼如期而至,在结婚之前,米粒的父母给他们买了房子,买了车,毕竟父母是不想要委屈了自己的女儿的。

如果说结婚之前,两个人之间没有什么矛盾,可是结婚之后,两个人的矛盾就显现出来了。

因为在两个人结婚后,杨成的父母就觉得自己的儿子都留在了大城市了,那么自己也应该跟着住在城里享福。

所以,从两个人结婚那天开始,杨成的父母就没有回农村。

刚开始,米粒想着公婆只是想要在这住几天,什么也没说,并且她还带着公婆四处逛逛,给他们买衣服,买鞋子。

可是,公婆并不认为儿媳妇这么做,是贤惠的表现,反而觉得这是自己的儿子有能耐,不仅没有好好对这个儿媳妇,反而总是挑三拣四。

平时米粒上班,他们老两口在家里,不仅不做家务,还把农村人的一些陋习都带进来。

在家里随地吐痰不说,还在阳台上养起了鸡,每天弄得满屋子臭气熏天。

这些米粒本来是跟公婆说过的,就连杨成也觉得有点厌恶。可是公婆却有一大堆的理由,说他们在农村呆习惯了,没事做的话,会闲出毛病来。

05

听到这里,很多人肯定认为米粒的公婆是很喜欢做家务的,毕竟他们不爱闲着。其实不然,他们所谓的不想闲着,是不想放过刁难米粒的机会。

在家里,只要米粒不回家,他们不仅不洗衣服,连饭也不做,就等米粒下班后做所有的家务。

刚开始米粒能忍受,可是日子久了,米粒发现公婆不只是住一段时间,而是打算常住的时候,她就有些受不了了。

当然,米粒被她公婆差点逼疯,也不止这些事情。还有就是,每天晚上公婆总爱起夜,虽然这也没什么,但是每次他们起夜,都会弄很大的动静,不是在客厅里拉着椅子乱走,就是突然打开电视,还把声音放很大声。

说实话,就算是真的生活在农村的人,也没有多少像米粒公婆这样的人。所以,他们明显就是故意的。

后来,米粒觉得忍无可忍了,所以就跟杨成提出了要让公婆回农村住,毕竟公婆年龄不大,回农村还能种地。

听到米粒对自己的父母下了逐客令,杨成心里自然不舒服,尤其是母亲那一哭二闹三上吊的架势,这更让杨成决定跟米粒好好理论一番了。

杨成说:“我父母怎么就不适合住在城里了吗?难道他们就活该住在农村?凭什么你父母能住大房子,我父母就应该回乡下呢?”

听到这话,米粒只觉得可笑,然后说:“你看看,自从他们来了之后,咱们过得什么日子。随地吐痰,只要我不收拾,家里每天都臭气熏天。每次上厕所,他俩都不冲马桶,说是为了节约用水。

每天大半夜起夜,弄那么大的动静,你知道楼上楼下的邻居给我打过多少次电话了吗?

你父母适合在城里住吗?你摸着你的良心说说,他们到底适合不适合?我父母能住大房子,是他们自己有本事,而你父母呢?

你问凭什么?我告诉你,就凭你住的房子,都是我父母买的,就凭你开的车,也是我父母买的,我父母住大房子,这是他们的能耐,你父母没能耐,就怨不得别人。”

听了米粒的话,杨成并没有反思自己,反而扇了米粒两个耳光。之后,他还高傲地说:“如果你再想让我父母走,我还打你。”

06

就是这两个耳光,彻底打醒了米粒。

从小到大,从来没人打过米粒,就算是米粒做了错事,父母顶多也就是说教上一番。再说了,米粒从小就乖巧懂事,也没做过很出格的事情。

米粒意识到了,当初父母反对自己婚姻的正确性,杨成自从结婚以后,“凤凰男”特质就一点点地展露出来了。而她,非常后悔当初没有听父母的话。

米粒捂着脸,眼睛里噙着泪水吼道:“滚,你们一起滚。这房子是我爸妈买的,你们家一分钱也没拿。”

最后,米粒提出了离婚。

也许是看到米粒是认真的了,所以杨成就给米粒下跪道歉,杨成的父母也识趣地回了乡下。

可是,这种伤害已经对米粒造成了,两个人再也不可能回到最初了。

其实,这种关系,说到底还是因为两个人之间的成长环境不同,而导致的。

也就是米粒父母所担心的,门不当户不对,很难幸福。

当然,生活中也有很多门不当户不对的人,结婚以后生活得很幸福。那是他们彼此是真心相爱,并且彼此的人品,以及两家人的人品都还不错。

可是杨成,以及他的父母,他们的人品,真的是有些低劣。

所以,结婚的时候,不要被爱情冲昏了头脑,一定要认识清楚你结婚对象,以及他/她家人的人品如何,再考虑把余生托付给对方。

婆都会比较偏袒老小多一些,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向着小儿子家,甚至帮小儿子带孩子,不帮老大带孩子的情况都有。但是这种情况,做为大房的子女,虽然心里无比的愤怒,但是又无法宣泄,更没办法找他们理论,因为他们会说,自己能力有限,时间有限,不可能同时间帮两家带孩子。遇到这种偏心的公婆,你除了认命以外,似乎并不能做些什么! 因此在他们的心里就会认定,既然公婆偏心另外一房,那么以后在赡养的问题上自己也就自私一点。但事实是,虽然公婆没有帮你带孩子,但你的老公是他们培养长大的,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有不可推卸的赡养义务,而很多老人也是认准了这一点,才会偏心偏得理所应当的。 其实偏心的公婆确实是不明智的,在很多时候,他们以外,一鼓脑的对另一房好,另一房以后也会加倍对自己好,而疏远了他们和其他子女的感情。其实这完全是一场冒险和赌博,因为将来的事情谁也说不准,兴许你越对他好,他越不领情,将来依然对你不闻不问,或者很敷衍,而你已经把其他子女彻底得罪了。所以不论是为了下一代,还是为自己,父母都尽量不要做到偏心。 还有当你遇到偏心的公婆时,千万不要埋怨也不要记仇,毕竟他们是你老公的父母,是你孩子的长辈,单从这几点出发,你也一定要时刻做到理解和宽容。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天下没有不偏心的父母,所以你事事多替他们着想,不要总去比较他们对自己和对其他孩子的不同待遇,你的内心里就不会有不平衡,不会有不痛快了。

襄城公主是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的长女,当时唐太宗李世民对于长孙皇后生的孩子是十分宠爱的,甚至对于长孙皇后养在身边的庶女也都非常疼爱,而襄城公主作为唐太宗的长女,却没有得到唐太宗过多的关注。襄城公主在结婚之后主动要求和公婆同住孝顺公婆,最后的结局也是比较好的。

襄城公主是一个非常孝顺有爱的人,而且行为都非常符合礼法,不敢有丝毫越矩的行为,所以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留意。唐太宗发现自己的这个女儿非常守礼法,所以多次夸奖,而且还多次让别人向自己的公主学习,以襄城公主为榜样。唐太宗后来把襄城公主嫁给了萧瑀的儿子萧锐。按照当时的规矩,每个公主在出嫁的时候都要建立一个公主府,但是襄城公主却给推辞了。襄城公主觉得自己进入公主府之后每天不方便给公婆请安,所以李世民只能够把萧家的府邸给重新修缮了一遍。

襄城公主在结婚之后和丈夫的感情也不错,而且先后生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襄城公主虽然顶着唐太宗找女的名号,但是做人做事都非常谦卑,做什么事情也都处处留心,特别害怕自己行差差错。关于襄城公主的婚姻生活,其实在史书上记载的比较少,有的史书记载,襄城公主后来改嫁给了另外一个人叫做姜简,但是一生中都没有得到驸马都尉的头衔,所以有人怀疑这段婚姻是不真实存在的。

在永徽二年的时候,襄城公主是在恒州去世的,当时唐高宗令所有的命夫都在朝堂上哀悼,还派了工部的人到现场去调研再出兵的时候,唐太宗还亲自登在高楼上,望着棺柩的方向哭泣。后来襄城公主是和萧锐一起合葬的,合葬在昭陵,所以对于襄城公主来说,自己去世之后能够得到皇帝的哀悼,也算是一种哀荣。

我始终认为,过好婚姻生活的基石是和睦的家庭关系。要以积极开放的态度面对这段关系,主动与老公家人增进感情。体现宽容与合作的精神。与老公密切配合,理解、支持对方。只要双方都付出努力,定能与老公家人建立融洽的关系,拥有美满的婚姻生活。

结婚后,和老公家人相处是需要技巧的,要主动和老公家人打招呼、聊天,表达友好的态度。带着微笑,称呼他们的亲属称谓,让大家觉得你是他们的一员。

要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老公家人,体谅他们的好意。相处中难免会有摩擦,要学会容忍和妥协。理解是相处的基础。

结婚后与老公家人的互动机会会增多,这是一个变相增进了解的好时机。可以邀请他们一起外出活动、吃饭等,多交流增进感情。

要经常表达对老公家人的感激之情,让他们知道你是心存感激的。可以在节日对他们表白,也可以在日常里表达谢意,这会让他们感到很温暖。

作为新人要懂得适当依从长辈,尊重他们的想法。在不违背自己原则的前提下,对一些小的意见可以遵从,让老公家人有参与感。但在重要事项上要坚持自己,妥善表达。

和老公要就相处问题深入交流,取得共识并配合行动。作为夫妻要给予对方支持,共同面对这段关系,这才能走得长远。要相互理解,相互妥协,一起找到与老公家人和谐相处的方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9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