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几个英语词组的区别:take part in,join与attend

请问一下几个英语词组的区别:take part in,join与attend,第1张

attend 一般指参加比较正式的,大型的场合如attend assembly(也可以指去教堂attend the church)

join一般指入团,入党,入组织 eg join the arm,join a club

take part in一般指参加正在进行的活动,参加者在活动中起一定的作用,可以和join in互换

at the baker's/ dairy/ the hairdresser's/ the greengrocer's /church /the office/the butcher' in China/Canada/India/France/Turkey/ Japan

国家城市名字前in 小的地方用at

church一般的教堂,镇立教堂,村镇教堂等等

cathedral大教堂,非常宏伟的那种,法国意大利多见,规模必须够大的教堂才叫cathedral

cathedral里面会有一个bishop,但church可能没有;cathedral的拉丁文cathedra指的就是bishop。

wiki的解释:

A cathedral is a Christian church thatcontains the seat of a bishop It is a religious building for worship,specifically of a denomination with an episcopal hierarchy, such as the RomanCatholic, Anglican, Orthodox and some Lutheran churches, which serves as abishop's seat, and thus as the central church of a diocese

拓展:

abbey指修道院,绝大多数情况下指男修道院

chapel礼拜堂,非常小的那种,一般驻有一位牧师

  杨振宁最怕的事实-美国科学家打抱不平,向世界公布事实

  李政道在1956年4月开始有了宇称不守恒的突破思想,并在4月份完成了奇异粒子宇称不守恒的分析工作。1956年5月,他在电话中告诉了杨振宁这一新的理论突破后,杨振宁来到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开始,杨振宁不支持李政道的发现,听了李政道的说明后被李政道说服。但是杨振宁对李说,你的论文慢慢发表,我们来写得多一点。李政道不知杨振宁的心机,同意合作。他们在宇称不守恒问题上的合作研究(实际上,没有杨振宁,李政道也已经完成了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分析工作。杨振宁利用了李政道的善良)。宇称不守恒的理论分析完成的时候正是哥伦比亚大学暑假的开始。1956年6月期间,李政道教授夫妇以及两个儿子应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邀请,在那里做为期两个月的暑期访问学者。

  美国布鲁克海文实验室是在1947年间通过多所大学与美国政府合作成立的,是那种纯粹搞基础科学研究的实验室。因为每年该实验室都举行非常活跃的暑期讨论会,给分隔各地的物理学家提供了一个见面讨论问题的机会。1956年的那个暑假,在这里的物理学家很多。理论物理学家费恩曼、莱德曼以及斯瓦茨都在这里工作。杨振宁先生也到了这里。他们有更方便的条件在一起讨论物理。

  据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的叶铭汉院士介绍,在布鲁克海文实验室为科技人员提供的办公桌上,都放了一本“拍纸簿”(打草稿用的纸本),供科学家随手写用。有什么灵感或想法随手记录下来,在与同行讨论时也会随手演示,这种草稿每天都会有。李政道就是这样,而每天工作结束的时候又会随手将它们撕下扔在废纸篓里。

  最有趣的是,李政道办公室隔壁有一位Church教授,对李政道的研究工作十分关注,每晚都将李政道涂写的那些草稿纸从纸篓中收集起来并加以保存。第二年,李政道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传来后,Church教授就把他保存的李政道在1956年涂写的那些手稿赠送给了美国物理学会。1957年12月,《今日物理》杂志将其中的一张手稿纸作为封面发表出来。

  仔细看这张手稿会看出更具有意味的内容。在完成获得诺贝尔奖的论文《弱相互作用中的宇称守恒质疑》之前,实验数据的量虽然有一些,但还是太少,李政道虽然确信理论分析是正确的,但物理最终要由实验来定案,李政道在1956年5月初就向吴健雄建议进行相关的实验。吴健雄接受了这一建议并着手准备。

  就在等待实验结果的这个空隙,李政道一边积极思考宇称P和C、T不守恒等问题,同时也对统计力学进行着新的研究,在发表的手稿上可以看到他思考统计力学时随手写的公式和符号。正如美国伯恩斯坦的文章里所说的,“在这一页上李整齐地写满了符号和公式,偶尔可见墨水的污渍。有趣的是它的内容。大约有一半公式是有关统计力学的,而另一半是有关弱相互作用以及宇称不守恒的,对于理论物理学家,在实验物理学家进行测量的时候,只能等待和即兴随写,而李就是在等待和即兴随写”。

  这件事清晰地表明宇称不守恒的发现与杨振宁无关。但是杨振宁恰以比李政道年长4岁为由,要第一个上台领奖,企图造成他是主角的形象。Church教授打抱不平,向世界公布事实。杨振宁50年来,最怕的就是这个洋教授的打抱不平。

  五十年后

  2007年12月初,国内很多媒体的兴奋点聚焦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那里正在举行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中央电视台以及上海东方卫视都转播了这一盛况。瑞典王室主要成员、政府***以及各界人士2000余人出席了颁奖仪式。在一片陌生的获奖者面孔中,人们看到了熟悉的李政道先生坐在嘉宾席中。

  1957年,也是在这里,李政道与杨振宁一起接受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首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之一。那时,李政道只有31岁。很多获奖者在获奖时已经是他现在的年龄。

  2007年,李政道受邀参加诺奖的颁奖仪式,是为了纪念他获奖50周年。会场上没有杨振宁,一切事实尽在不言中。

  彩色照片:2007年诺贝尔奖颁奖典礼主席台上的嘉宾之一李政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687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