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家人是农村白事上面的重中之重,不管是出来迎接的礼仪、送行的前后、以及宴席的座次位置等都会被区别对待,一方面是因为娘家人是死者除去父母儿女最近的亲人,前来送死者最后一程的是她的兄弟、侄子,这都是血浓与水的关系,至亲至近的人,另一方娘家人对于死者坟墓安葬的位置地点、安葬的时间、棺材的摆放都是有十足的发言权,再加上如果死者生前受过什么委屈,比如子女不孝、丈夫谩骂,那么在这种场合下,死者的娘家有时候会故意生事,借机会给死者出气,所以这个时候死者的家人,心情是非常忐忑的,生怕自己做过什么错事,要不然大庭广众之下,被对方打几个耳光也是得受着。
因为各地的世俗不同,所以在礼节上面是会有很大差异的,所以我就说道一下我们鲁西南农村的礼节,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一般来说在死者离世的前几天,娘家人都已经知道对方生命垂危了,从对方有病住院,就会马上通知娘家人,因为死者的手术等各种问题都会和娘家和协商,而娘家人也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前去看望病人。
等死者离开之后,首先会有电话通知一下娘家人,然后会有专门的人去送信告知这个情况,一般来说送信的人会最后一家去死者的娘家人告知,表示礼节方面的重视,而如果到了饭点,那么这顿饭也是会简单的吃一下,吃不吃饭完全就是个人意思,不会有人纠结这个问题。
而到娘家人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会马上组织人前去吊唁,一般都是男女人数对半,到了死者那里之后,男方前去堂前跪拜行李,女方则会去后面磕头痛苦,礼毕之后会有主事的人,告知娘家人举行葬礼的时间,以及商议一下葬礼举行的具体流程和棺材的选择等等,这个通常都是会知会一声。
来吊唁的这些人里面,一般会留下两个人商议死者的葬礼问题,留下的人选大都是死者的侄子或者是弟弟,留下的人一般在下午离开,当然了也有不走的。
而到了举行丧事的那天,男方一般都会去20个人到40个人之间,娘家人这里的族人只要辈分和死者一样都可以去,贡品的选择都是入乡随俗,我们这是都是鸡、鱼、还有猪肉,现在生活条件好了,要面子的家庭也会在每个鸡的嘴里放上一些钱,放钱的多少完全取决于自己家里的经济状况,因为娘家人拿多少礼,是没有谁能控制和约束,完全看娘家人自己的意思。
丧事那天娘家人一般来说要去的比较早一些,并且肯定会有死者的家属前来跪拜迎接,唢呐声音一响,主事的大呼一声:今有某府的客到,行礼先谢客,注意在向死者磕头结束的时候,死者的侄子必须跑到最前面,在扣头几次,以示自己的哀伤,当然了娘家人侄子辈分的都是带的大孝衣孝服,后容易辨认出来。
在后面吃饭的时候,会有一个黑色帘子搭建的一个简单吃饭的地方,会宴请重要的亲属去到里面坐席,吃的喝的其实都一样,主要是有专门的人陪着,而娘家人会坐在这个特殊房间最重要的位置,到了那里不要谦让,因为那个位置就该你座。
上面的这个流程大体上就是我们村里面举行葬礼的一个细节,当然了各个地方是有很大不同的,欢迎大家评论一下,弘扬传统文化。
我是农村小小李,喜欢我的回答就给我一个关注吧。
在农村葬礼上,娘家人通常有很高的地位,尤其是偏远地区农村,葬礼上不但要敬重娘家人,而且还会惧怕娘家人(怕礼数不周娘家人会闹事)。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娘家人代表女方的亲眷,代表的是妈妈的利益。
俗语说“娘亲舅大”,娘舅是娘家人中和妈妈最为亲近的人,也是最能代表娘家说话的人。因为他代表的不仅是妈妈的利益,还代表娘家人对葬礼的态度。
首先、报丧:提起葬礼上的娘家人,不得不说丧事中的报丧习俗。报丧习俗在中国葬礼上由来已久,它是用发信号的方式告诉亲友及村里人长辈去世了。即使已经知道消息的亲友家(尤其是娘舅家),也要按照习俗去报丧。
其次、迎宾:葬礼上的迎宾通常会在管事人的指导下进行,时间通常会安排在上午十点至十点半之间,当娘家奔丧队伍快走到村口时,会先通知葬礼的管事人,什么时间,在那个地方举行迎宾仪式。管事人会安排唢呐队和孝男孝女们在指定的地点跪迎,边迎接边哭诉丧亲的悲痛。葬礼上的迎宾是非常隆重的仪式,这是娘家人第一次在出殡日登场。
再次、献礼:娘家人到场不久,会有专门人员分别给他们敬献“孝布”,简短的寒暄过后,娘家人第二次隆重登场,在唢呐队的伴奏下,娘家人开始向死者行“三跪九叩”大礼。这是向死者做最后的告别礼。
这个问题 年轻人肯定不懂 也不知道 得问村里面年纪大的 各地风俗不同 怎么说也不懂
主家
首先应当面告知,应派两个人去送白条,一个人拿条(这个人应认识所去地点),另一个人开车,两人送白天已成为一种习俗,古时也是避免一个人害怕。当面不应说去世,更不能说死了,应说谁谁老了,代表去世的意思,农村忌讳“死”字。希望对您有点儿用。
我来说一个我们这边的白事送信接人的风俗习惯:“一般送这种信都是两个人去,到谁家就直接说明情况,不能吃饭,但如果送到最后一家或者到了吃饭的时间就在这家人喝口水,如果有亲戚跟着来的办完事再用车送回去”这就是我们这边的风俗
入乡随俗吧,各地有各地方的习俗,一般情况下,向娘家人谢孝的应该是逝去者的同辈人。或是逝去者的长辈,再就是逝去者的下辈和娘家人的逝去者的下辈,也就是说同辈也可以接受谢孝,总之,入乡随俗吧
我们家乡这边知道有人去世的消息就是说些安慰话,然后孝子见人就是磕头。
农村白事接娘家人,肯定是死者是女的。我们这里是有病了,敢快通知娘家人来瞧,以后不落埋怨。人咽气了,头一个丧信是给娘家人的,街口安排人守候着,娘家人来了,女孝子(儿媳)出来磕头恳孝,经过允许,来屋内带孝守灵。娘家人来了哭的死去活来,嘴里念着死人生前的辛苦,在帮忙的妇女再三的劝阻下,停止了哭声。有陪同的妇女拿出来凳子客气的让座,娘家人于是坐下来,用剪子把火纸绞成烧的纸钱。娘家人烧了的纸钱再走。
出殡的这一天,更是隆重,女孝子披麻戴孝还是接女眷,叫接礼。通知的客人全来了,执事人把孝子带到客人面前,恳请娘家人入灵前观殓(死者在棺材里,棺材板不盖严),得到允许,孝子手托托盘,托盘里放着斧头和系上五色彩线的木扣,娘家侄子拿起斧头在木匠的指引中轻砸一下,这叫引扣。出殡的时候,再叫孝子恳请娘家人领丧,娘家人哭着做作揖,走到棺材前,扶摸一下抬棺材的杠头,就往外走,叫领丧……
娘家人在整个丧葬过程中,出尽了风头。
首先,派2个人去娘家那通知一下,有白事了,带带去白布,农村这叫~报丧,一般去了娘家人那里都会先说一些安慰的话,毕竟人已经不在了,家里的人还需要咱们照顾,这个白事上还有好多事需要处理,所以,咱们还是要,节哀顺变,注意身体之类的,料理好后事,把眼前的白事先处理好了,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同时以后肯定对死者家里其他人的照顾,肯定还需要咱们娘家人出力,所以,咱们还是的保重身体,别太难过了!
同时,再根据风俗不一样,把大概的丧事大概流程,出殡的时间大致说一下,具体的都有当地的辈份比较大的长者专门管这个事儿,一般俗称,管大事儿的,娘家人有什么异议的话,也可以去参加白事时可以和管大事的商量
现在人们由于工作关系,亲朋好友常年不在一起,遇到这种丧葬的的事情,有些不是至亲关系,又距离太远,回家一趟不现实,那么,如果给信了,怎么办?直接转钱合适吗?说啥?
根据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人能到场参加葬礼的人,有人采用了转账的方式进行,也没有什么不妥,我看主家也能够接受,没有什么不悦。不过,如果人参加不了主家的葬礼,如果只用微信转账,没见有谁采用。通常情况下,都是朋友把钱转账给另外参加葬礼的亲朋好友,让别的亲朋好友代替上礼。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以我们当地的情况来看,任何人上礼都有一个“记账单”,用作以后的回礼参考。而且,我们当地主家办丧礼或者别的酒席,每个人都有酒桌“坐席”的安排。假如说不能去参加的人,是主家的远方亲戚,那么,在宴席上会安排席位,假如说是远方娘家亲戚关系,这个席位上如果缺失人到,会被村里人说娘家人不懂事。如果仅仅以转账的方式进行,并不能证明你“礼到”了。实在去不了,拖谁帮你上礼,那个人就会代表“你”,安排坐在属于的“席位”,帮你解释,不会出现礼数不周的问题,并不仅仅说是钱的事。这叫“代替”上礼,说明你用心,也说明“你”到了。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你还“看重”一份亲情和友情,证明你有“心”。因为对于主家来说,悲痛之时,需要安慰,最起码有所感情“表示”。如果说穷的只剩下用“钱”表示了,亲情关系也到头了。既然自己去不了,有情有义才是朋友,有人代替你“上礼”,证明你虽然脱不开身,回不去,但是表示你看重这份“感情”,让代替你上礼的亲人好友帮你说一些“安慰”的话,比你转账说好多了。因为人说的“感情”话是活的,转账说话是“死”,少了许多该有的感情和礼数。
白事实际就是有人去世的丧事。它是与结婚的红事、喜事相对而言的。
本题的意思是:有人去世,不能亲自前往吊唁、哀悼,想通过微信红包转帐过去,问:悼语怎样写才能表达哀思。
我的体会是:
转帐前,先要给逝者亲人讲清不能前去吊唁、参加葬礼的原因,征得对方的理解;
要安慰逝者亲属节哀、保重、注意身体等等,并告诉其微信转帐的金额,提醒及时取出,以免超时退还。
因为逝者刚去世,亲属心情正悲痛,而且前往吊唁人员多、应酬事务、杂事多,注意谈话言简意赅,切忌不要太啰嗦,三言两语既可。
要注意将微信红包封面“大吉大利”的语言去掉,换成悼语。
根据与逝者的关系不同,悼语也不同,但要简单、字少。
如对长辈可:称谓+永垂不朽,或 称谓+千古,例:李伯音容永存 等等
对领导的悼语与长辈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将“称谓”换成“职务”或“姓+职务”。例:沉痛悼念张总
对同学、同事、朋友等同辈的悼语可随意一些。称谓可称名字(不带姓,名字全称有点太严肃,没有亲切感),也可称 姓+兄弟姐妹。例:李姐安息;又例:富贵一路走好 等等
丧事是一个汉语词汇,指人死后进行殓葬及哀悼的事情。
在新中国成立前,由于受封建礼仪的影响,汉族办理丧事的程序是比较繁琐的。 一般来说,都需要以下这些程序:
1送终
除了突发意外事故之外,老年人死亡大多都是因罹患不治之症而死亡,老年人在行将死亡之前,都是有征兆的。当老年人将死的征兆出现后,老年人的后代一定要守在身旁,直到老年人咽气后为止,谓之“送终”。
2更衣
当逝者在即将咽气时,逝者的后人一定要将逝者随身穿的衣服脱下,更换上准备好的寿衣,并用白线将双腿扎住,而且,白线的根数还应该与逝者的年龄相等。
3报丧
当逝者咽气后,逝者的后人应立即派人分别给亲友家送信,谓之“报丧”。
当然,逝者咽气后还需要烧倒头车、送纸、吊纸、磕孝头、批榜等,总之,程序是非常繁琐的、
作为逝者的亲朋好友来说,当接到逝者的后人派人送来的报丧讯息后,就应当在当日或次日赶到逝者家里参加为逝者举行的吊唁活动,用以表达亲友本人对逝者的尊重。
当然,以上所言都是过去的丧事礼节或礼仪。
现在是新的时代,许多办丧事的礼节或礼仪已经进行了精简,再加上现在的人们都很忙,作为亲友来说,也未必有时间亲自赶往逝者家里参加吊唁活动。但是,给逝者后人随礼的程序还是不能少的,毕竟,农村是讲究礼尚往来的,因此,尽管有些亲友因种种原因不能参加逝者的吊唁活动,但礼还是要随的。
在过去,是没有支付宝、微信一类的转账工具的。当逝者的亲友无法亲自到逝者家里随礼的时候,一般会委托别人“捎礼”,但在委托别人“捎礼”时是不需要说客套话的。作为今天来说,已经有了比较先进的转账支付工具,亲友在无法亲临丧事现场的情况下也能够利用转账支付工具进行随礼。不过,单纯地利用转账支付工具发一个“红包”或转账进行随礼也会显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对逝者的敬重之情,于是,需要在发“红包”或转账时说上一句比较礼貌的话。但丧事与红事不同,不能够说恭喜之类的话语,应该说一些对逝者敬重或对逝者家属表示慰问的话语。 那么,怎么说比较合适呢?
一般情况下,在发“红包”或转账时可以这样说:
1、本应该亲自前往吊唁,用以表达在下对xx的敬重之情,但因事物缠身,不能前往,实在抱歉。
生老病死,自然规律,逝者已逝,望您不必太过悲哀,还是保重自己为好。
2、人总是要去的,生与死都不是我们所能够决定的。因此,还是节哀顺变为好。
3、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逝者已逝,无可回天,保重自己,节哀!
总之,在给逝者后人发“红包”或转账时可以想一些对逝者家属具有慰问意义的话语即可。
我会这样对朋友说:朋友,你的痛就是我的痛,你的泪就是我的泪,人虽然远隔千里,但心已在你的身边。朋友之间,没有必要对不能到场哀悼的原因做过多的解释,因为我知道你一定会懂。
人死不能复生,就像我们的痛不会丢掉一样,现在无论我说什么也不会减轻你的痛苦,但是我要让你记住,你的身边还有亲人、还有朋友,他的爱也是爱,你也要为他们的爱负起你自己的责任,那就是节哀、保重身体。
朋友不能到场,只能通过微信转帐表达一下心,接受。
愿逝者安息!!!
实在抱歉临时有要事,不能亲临现场吊唁,请节哀顺变,为了表达我对长辈的悼念之情,请你误必收下我发过去的奠礼![祈祷][祈祷][祈祷]
题主问,白事儿红事儿不到场,微信转账怎么说?其实这样的事情以前没有的,只是从有微信付款以后才渐渐的有的,不过,红白事用微信转账的还是少数的。
因为我经常给白事写礼单,红事也有,不过呢,红事写礼单的时候少,多数都是谁家有白事儿了,才会去给人家写礼单的。
从我写礼单的经验来看,一般的亲朋好友、街坊四邻,上礼都是拿现钱的,因为这些人差不多都会到灵堂吊孝的,因此呢,就都当面上礼了。
像白事儿用微信转账上礼的,差不多都是在单位上班的同事,这样的人很多都不能到场,只是用微信转账的方式上礼了。
像微信转账的方式上礼的,钱就直接转到丧家主人的手机微信里了,但在账面上还是要写明的,因为人家上礼了么,也是按照一般的写礼金的形式,写上姓名、钱款数,下面对应的空格里写上“内收”就可以了。
喜事也是如此,如果人有事忙不开,又没有人代替上礼,那就只有微信转账了,然后也是在帐面上写“内收”就行了。
我是农村的,我们这里微信转账的不是没有,但还是少数的,尤其是白事,有人去世了,做为朋友理应到场吊孝的,吊完孝顺便就把礼金上了。
如果是亲朋好友或左邻右舍的,白事用微信转账上礼,会被人笑话的,好了,不多说了,止笔。
你可以这样说:请节哀顺变,很抱歉!因为一些事情不能到现场。
但我保证:下次我一定提前到!
因为工作或生意很忙的原因走不开,不能赶到现场为某某(爷爷、奶奶、叔叔、伯父、阿姨、老大哥等尊称)送行很是遗憾,等回头闲下来一定到某某坟前谢罪!
唉,最怕面对这种事,让人有种深深的无力感,如果关系一般,大多是送个礼,说一句"节哀",心意也就到了。
可要是特别亲的人,真的词穷,心跟着痛到极致,却说不出一个安慰的字来。
我大堂哥走的时候很年轻,胰腺癌,走得很突然,治疗没多久就不行了,救护车送到半路就咽了气,终究是没能等到家。我当时怀着二胎,赶回去参加他的葬礼,见了大伯母一个字都说不出来,只是和她相拥着哭,哭到颤抖,一屋子人又被感染到此起彼伏地哭了起来。后来,其他兄弟姐妹陆续到家,也是抱头痛哭,谁也说不出一个字来。
所以这种事建议你别微信转给孝家了,直接转给认识的朋友或亲戚,让他们帮你代上一个礼吧!一则家里办丧事,孝家肯定忙得抽不开身,再则如果是变故的突然去世之类,孝家还沉浸在悲痛和打击中,更无暇顾及这些。如果平时关系好,可以请别人上个礼,再等丧事过了找个时间买点东西过去看望看望,安慰安慰!
我们中国就是一个人情 社会 ,俗话说,“礼轻情意重”,遇到丧事最好能够亲自到场,毕竟这样才显得对主人家尊重。
万一有事耽搁去不了,也可以提前打个电话或者发个微信说明一下原因,表示歉意。人虽然可以不用去,但是关于参加丧礼的礼节,就一定要弄清楚,别钱白白花了,还惹得主人家不高兴。
参加丧礼该送多少钱?
首先,先给大家提个醒。
参加喜事,送去的钱一般叫“礼金”或者“红包”,参加丧事送去的钱叫“帛金”或者“帛仪”,这两种称呼可千万不能弄混淆了。
不然你通过微信转账,还特意叮嘱主人家,记得把“红包”收一下。你想想,主人家听到这句话会是什么心情?估计立马就一个电话过来喷你了,哈哈……
其次,帛仪送多少,也大有讲究。
第三,提倡一下,在送帛仪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经济状况,量力而行,千万不要为了一点点虚荣,妄自充大头,最后只会害苦自己。
送帛仪该怎么说?
如果是托人把帛仪带过去,记得要用白事专用的封包,千万不要随便拿张印着大大的“喜”字的红包把钱塞进去就不管,这会惹下天大的误会的!
各地香纸店大都有白事封包卖,买来后,封包上怎么写也有讲究。
如果是微信转账,可以在备注上写上“痛悼(哀悼)世伯(或者其他称呼)大人x x x先生千古”。
总结:
白事、丧事如果不能到现场,一定要提前把当地关于丧礼的礼仪搞清楚,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不会出问题。
只要礼仪做到了,帛仪不管是微信转账还是托人带去,就看怎么方便怎么来了。
白事礼簿之抬头格式如何书写在山西太原农村地区,在花圈店未卖印制收礼帐簿前,都是礼房先生用白纸自己装订。现花圈店均卖机制印刷收银帐簿,故,省去礼房先生之事。如何书写抬头,现交流介绍如下:帐簿为横式开本,封皮以右为上边缘三厘米竖写,如逝者为八十高令之男士,用竖写x府显考老太公,然后,并列竖写,寿终正寝,再之下移竖写,享年八十二春秋。然后,在帐簿横式中间字体要大醒目点,书写礼帐二字,在礼帐下面横式书写,根据逝者实情书写两句四字挽语。最后,在礼簿横式下方书写,逝者,卒于公元××××年×月×日阴历xx年x月×x日。这样白事礼簿封面就写好了。〈注:在太原农村地区在逝者实际年令上,要加天一岁地一岁〉。我国地大物博,民族众多,俗话说得好,十里乡俗不一般。仅供网友参考。
1.请总管 总管是为了筹备操持好这项丧事的人,他必须有办此种事的经验,并能与社会有关行业联系。还要配备几位副手听总管(有的叫总理)的调遣,以有条不紊地挑起担子。丧家的白事能否办得顺当,与总管关系非常大。
2.设账房 丧家一般是找至亲好友担任。
感情上最大的敌人也是自己。因为你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直接导致成功与失败的关键。不论你是迫于压力还是无奈,不论是因为受诱惑还是受伤害,起决定作用的都是你自己。
如果你的心态足够阳光,即使行走在漆黑的夜晚,也能为自己点一束光,照亮前行的路;如果你太过悲观,哪怕晴空万里,也会被你想象成乌云密布,遮住双眼。在情感上也是如此。
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反映了中国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和观念。下面将详细介绍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
一、丧葬风俗
1 布置灵堂
在中国农村,灵堂是安放死者灵柩的地方,也是家属祭奠死者的场所。在布置灵堂时,一般会在灵柩前摆放祭品和鲜花,以示对死者的尊敬和怀念。
2 祭奠仪式
在中国农村,祭奠仪式是丧葬仪式的重要环节。家属会在灵堂前焚香、烧纸、献花、献酒等,以示对死者的敬意和怀念。同时,家属还会请道士或僧人为死者超度,以保佑死者在来世得到安宁。
3 安葬仪式
在中国农村,安葬仪式是丧葬仪式的最后环节。家属会将死者的遗体安放在棺材中,然后进行入殓、抬棺、送葬等环节。在送葬时,家属会在路边撒纸钱和烧纸,以示对死者的怀念和祝福。
二、习俗
1 禁忌
在中国农村,有很多与丧葬有关的禁忌。比如,不能在灵堂前哭闹、说笑;不能在灵堂前吃东西;不能在灵堂前穿红色衣服等。这些禁忌都是为了尊重死者和避免煞气。
2 纪念活动
在中国农村,人们会在死者的忌日或清明节等特定时间前往墓地祭奠死者。他们会在墓前烧纸、献花、献酒等,以表达对死者的怀念和敬意。
3 传统信仰
在中国农村,人们普遍信仰祖先和神灵。他们认为死者的灵魂会进入另一个世界,并在那里得到超度和安宁。因此,人们会在丧葬仪式中进行超度,以保佑死者在来世得到安宁。
总之,中国农村的丧葬风俗和习俗反映了中国人对死亡和生命的态度和观念。它们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人民的精神财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