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

为什么以前的农村人喜欢看出殡的?不害怕吗?,第1张

在乡村,针对丧葬文化大家是较为重视的。大家胶东地区乡村在人过世以后,大部分是“排三殡”,换句话说停放三天之后才出葬。

过去的时候,交通不发达,有时逝者的血亲远在异地,人去世后,为了让家人再见上最后一面,就把尸体停放在主屋的正中央的门板上,停尸三天。加上以往医学不发达,也怕有假死状况,因此三天之后,出葬安葬。一直以来,乡村都承袭这类习俗。

确实,那时,村里人碰到村内哪家出葬,都是站在道路两旁收看。其实,看出葬得人没有担心的。与逝者关联、血缘近的都是随着送殡的团队一直将逝者送至墓地,等安葬后,才回到家中。而这些看出葬的,乃是村内关联比较远一些的邻居们,他们并非喜爱围观,而是站在路旁,送行逝者一程。

在中国,历来针对丧葬习俗较为注重,因此在人去世后,还要烧七,从头七到七七、百日、周年、一直到三周年祭日,形成了一系列的殡葬、祭拜习俗。有时,村里人看出葬或是烧七,也是看看这家人在殡葬层面的注重水平。自然,看的时候也互相聊一下。这个说看人家,扎的纸品那样数劲头,老人在那边啥也不缺了等等之类的话题。

农村家里有人去世后,也有许多注重的,如同三年以内春节不能贴对联,没有烧头七不能到别人家串门,晚辈儿三年内不能结婚(如今有些地区改成未满百日不能结婚),三年以内儿女不能穿红衣服等等,这些习俗,从古代一直持续到如今,其实那也是对亡者的一种尊重和哀悼。

针对乡村一些丧葬文化,如今相比以往精简了许多。我觉得,这些方式并不重要,关键的该是老人健在的时候,做儿女的要尽职孝道,敬老、敬老爱老、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只有将这一美德传承下去,那才是最主要的。

农村葬礼流程细节因地域和文化差异而有所不同。通常,农村葬礼的流程包括下面几个环节:1通知与准备:一旦有人去世,家属会通知亲友,准备开展葬礼。他们会联系殡仪馆或村中专业人士来协助。2出殡:通常在丧家门前举行祭祀仪式,然后将灵柩送往殡仪馆。家人和亲友会紧随其后,表达哀悼之情。3守灵与吊唁:在殡仪馆,亲友会守灵并参与吊唁。他们会烧香、祈祷,并向逝者的灵柩致以最后的敬意。4丧事庆典:丧事期间,亲友会举办一系列仪式,如开设丧宴、念经、祭祀祖先等。这些仪式旨在安抚逝者的灵魂和安慰亲友。5火化或土葬:根据习俗和宗教信仰,逝者的遗体可能会进行火化或土葬。在农村地区,土葬更为常见,家人会选择一个合适的坟地。6祭祀与扫墓:葬礼结束后,亲友会定期祭祀逝者的灵位或前往墓地扫墓,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出 殡

  入殓以后,紧跟着就要定出殡的时间。山西各地办丧事,一般不“热死热埋”,否则便会被认为对死者不孝不敬。至于什么时候出殡,往往要根据准备情况、时令、至亲到否,以及墓穴是否完备等因素来定。时间可长可短,大抵最短的为三日,依次为五、七、九日……长者可达百余日,均须单数。旧时还讲究由阴阳先生择吉日,定坟“空”,即所谓坟地上什么时候能进得去。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小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这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岁数纸”,只是悬挂时间不一罢了。死者达到耄耋高龄的“岁纸”,当地人时行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撕回家糊在面瓮上 ,不生虫子 。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

  除宁武一带有“ 崖葬”习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 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后临时开穴打墓的。打墓旧时要请阴阳先生坐看风水,将穴定点 。然后撒五谷,在所定穴位上用银针开“ 十”字,名为“ 开土”或“ 破土”。“开土”之后,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须在旧葬处旁边另开一穴。死者如入祖坟,其墓穴在上辈脚下。依次类排,直到坟地无法再开穴后 ,再请阴阳先生看风水 ,选新地另建新坟。

  旧时出殡前,在山西各地,如沁县、祁县等地都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写的“ 王”字上加一点,使“ 王”字成为“主”字。俗称“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点主的人称为“点主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长官担任。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不举行。

  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药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药了。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 ,一直到满为止 。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孔,上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

  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 ,右转三圈 ,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

  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 ,女性用凤头凤尾 ,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

  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 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 路祭除外 ),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

  棺木抬起之前 ,死者的长子双膝跪倒 。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玩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兴县一带称为“纸文”)、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 ,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 ,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古代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其意不过是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罢了。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入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 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 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 哭杖”和“ 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童男童女”已经被把头或脚扭向后,置于棺木一侧),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南方地区为例简要说明。

1、哭灵、守灵。家里的长者亡故后,子女们就要为其穿好寿衣、寿鞋,然后在床边的地上还要放上一口铁锅,用于焚烧纸钱。子女们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披麻戴孝了,然后跪在地上向盆子烧香烧纸。这个时候,子女们肯定是非常悲伤的,因此,就要有亲戚朋友或者邻居站在一旁,以防子女们伤心过度。守灵的时候,一般是不能吃荤的,必须素食几天。

2、入殓。入殓有大小殓之分,大殓就是将装束好的逝者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棺木中,小殓就是指为死者更换寿衣、寿鞋。这个必须由逝者的子女亲自完成,别人不可以代劳。如若没有子女,则由兄弟姐妹代替。整个入殓过程也是极为讲究的。

一般抬逝者的人选都由其直系亲属担任,同时还要在棺材底部铺上薄薄的一层石灰,子女们还要用白纸或者白手帕盖住其口部,最后再往棺材里放上逝者生前喜欢的衣物和其他物品。此时子女们和亲属们还要围绕棺材转上几圈,看亲人最后一眼,最后再盖上棺盖。

3、出殡。出殡是整个丧葬中最为重要的一环。此时逝者的儿女、亲戚朋友和远房近邻都聚集在一起,阴阳师作最后的祭文诵读,子女和亲戚朋友们则披麻戴孝跪在灵前,而且哭声一片。等阴阳师念完祭文,并且将棺盖上的瓦片敲碎后,就正式出殡了。

出殡时,人员的站列也是非常有讲究的,首先,重孝子女手拿招魂幡,披麻戴孝走在队伍最前面,后面依次排列的就是其直系亲属,并且年龄越大、辈分越高的排在最后面,一行人浩浩荡荡地前往墓地。

4、下葬。整个下葬过程也是非常隆重的,首先将棺木放置在事先挖好的“金井”边上,等到阴阳师到达后,还要念经。等到经文念完以后,子女和亲属们就要摊开自己的衣服最好自备,此时阴阳师开始抛生米,谁接的越多,就代表此人以后越富贵。这一切完事以后,阴阳师开始拿出罗盘,确定棺木摆放位置,然后大家就动手封土,封完后,整个下葬过程就此结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05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