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我的梦里水乡散文

难忘我的梦里水乡散文,第1张

司马

职业:史学家、文学家

主要成就:编著《史记》,开创纪传体史学。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司马迁(前147-约前87)字子长,左冯诩夏阳(今陕西韩城)人。他的父亲司马谈是一个渊博的学者,对于天文、历史、哲学都深有研究,所著《论六家要旨》一文,对先秦各家主要学说作了简要而具有独特眼光的评论。这对司马迁的早期教育无疑有重要意义。将近十岁时,司马迁随就任太史令的父亲迁居长安,以后曾师从董仲舒学习《春秋》,师从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这一切都奠定了他的学问的基础,二十岁那年,他开始广泛的漫游。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这一次游历到达今天的湖南、江西、浙江、江苏、山东、河南等地,寻访了传说中大禹的遗迹和屈原、韩信、孔子等历史人物活动的旧址。漫游回来以后,仕为郎中,又奉使到过四川、云南一带。以后因侍从武帝巡狩封禅而游历了更多的地方。他的几次漫游,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漫游开拓了他的胸襟和眼界,使他接触到各个阶层各种人物的生活,并且搜集到许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和传说。这一切,对他后来写作《史记》起了很大作用。

相关照片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王杰

王杰清代渭南共出过三位宰相,韩城王杰、蒲城王鼎、朝邑阎敬铭,我们今天先认识一下乾隆时期的状元郎——韩城王杰。

韩城市博物馆的大成殿里,珍藏着两块烫金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赞元锡嘏”和“福绥燕喜”,分别是清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赐给同一人的,此人就是清朝第一位陕西籍状元——王杰。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王杰,韩城市庙后村人。在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王杰考中进士,殿试时考卷排列在第三名,乾隆皇帝阅卷后,大加赞赏,钦拔为第一,成为自清朝开国以来第一名陕西籍状元。

王杰辞京还乡之日,嘉庆皇帝赐给他一把乾隆御用玉鸠手杖和御制诗两首,以表器重。诗中写道:“直道一身立廊庙,清风两袖返韩城。” 盛赞王杰的生平和为人。

在嘉庆九年(1804年)王杰八十大寿时,巡抚方维甸专程带着皇帝的贺诗、题匾及赐给王杰的珍宝等到韩城登门祝贺。王杰次年赴京答谢,不久,在京去世。后来埋葬在故乡——韩城市柿谷坡上。

司马错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所处时代:战国时期(秦国)

主要成就:灭亡蜀国、大破楚国

职业:将领

司马错、战国秦夏阳(今韩城)人,司马迁的八世祖,是个有卓见远虑之士。秦惠文王后九年(公元前316年),司马错与张仪,在伐蜀与伐韩的策略上争议。司马错主张伐蜀,他说:"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地小民贫,故臣愿先以事于易二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以奉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而又不禁暴止乱之名。"秦惠文王采纳了司马错的主张,使其伐蜀,取而守之。蜀归秦后,秦益强富厚。秦昭襄王六年(公元前301年),蜀侯反,司马错定蜀。

程婴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春秋晋国义士,千百年来世人称颂。相传古少梁邑(今韩城西少梁附近程庄)人,为晋国政赵盾及其子赵朔的友人。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大夫屠岸贾诛赵氏,灭其族。当时景公姑母赵朔妻有遗腹,匿于宫,生一男。贾闻知搜宫,程婴与赵朔客公孙杵臼共谋,以他人子易之负之,程婴将赵氏真孤匿于山中养育。十五年后,韩厥告诉景公以实情,景公召孤儿赵武于宫,攻屠岸贾,灭其族,立赵后,复故位。赵武成人,程婴以报宣孟、杵臼而自杀。韩城有九郎庙和三义墓,世代祭祀。脍炙人口的古典历史悲剧《赵氏孤儿》,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这一历史故事。

巍山位于韩城西南部,因藏孤儿又称"救郎山",山高沟深,林木茂盛,正是避难匿藏之处,程婴用自己贫苦人家。孤儿长到十四五岁时,跟着养父常给人打工锄田。这娃老实勤苦,锄田深浅匀称,一锄挨一锄,一根草不漏。人见人爱,争着叫他锄田。一天几家叫,孤儿都答应。天都上午了,还不见回来勺一老妇人到地里叫他吃饭,奇怪,怎么几家地里都有个娃在锄田。回来后,说这山外拾来的娃怕不是凡人。大伙赶紧劝这家人送孤儿出山读书。二十年后,孤儿赵武成人。程婴才把实情告之,赵武跪下要以死报恩。程婴表白了他立赵复位的心意后自杀而死。赵武服孝三年,直到晋平公十二年,冤案昭雪,赵武在国人拥戴下,官为正卿。他重农业,,兴水利,常说是小时锄田得知此理。后封为赵文子,是赵国的祖宗。

张士佩

本名:张士佩

字号:号澽滨

出生地:芝川镇

主要作品:《洗心恒性》

韩城名人,你认识几个?(组图)

张士佩,生卒年待考,字玫父,韩城芝川镇人。明南京户部尚书。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进士。任绍兴推官时,重视教育,设书院,招生员,培养人才。任御史时,上疏论当世急务,为皇帝采纳。任山西布政使时,兴修水利,有益于民。任职齐鲁时,惩治贪官污吏。奉命赴四川丈地,清出隐田27万余顷,按地均粮,打击了豪强,减轻了百姓负担。返京后,任吏部侍郎,坚持荐拔贤能。后任南京户部尚书。被罢官归里后,倡修陶渠堰。万历三十五年(1607)主持编纂的《韩城县志》,为韩城现存最早的地方志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509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