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问下这种煤油汽灯怎么使用,主要是怎么点火?

想问下这种煤油汽灯怎么使用,主要是怎么点火?,第1张

这种灯叫做汽灯,用的时候要先往里面打气,就在下面的壶身上应该可能有打气的口,可能是照片的角度,现在看不到,打足了气,油就会在气压的作用下往外喷,现在,调节开关,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火就OK了,当看到火有点暗的时候就要再一次的打气,灯就又会一次亮起来。

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8课《去年的树》这篇课文里面。

小学语文三年级第8课《去年的树》后面理解词语里面。本文叙述鸟儿四处寻访它的朋友树的经过,赞扬了鸟儿信守诺言、珍惜友情的品质。

理解词语:

必须:表示事理上和情理上必要,一定要。

融化:(冰、雪等)变成水。

摇晃:摇摆,晃动。

伐木:采伐林木。

煤油灯:煤油灯为电灯普及之前的主要照明工具,以煤油作为燃料。

点燃:使燃烧;点着。

课文分段解释:

第一部分(1-5):写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将要飞往南方时,他们约定明年春天见面时鸟儿在唱歌给树听。

第二部分(6-16):主要写鸟儿从南方飞回来,到处寻找树的去向的经过。

第三部分(17-19):写鸟儿信守承诺,对着灯火唱完歌后,带着对树的深情和留恋飞走了。

煤油:

煤油,主要是指一种化学物质,是轻质石油产品的一类。由天然石油或人造石油经分馏或裂化而得。单称“煤油”一般指照明煤油。

又称灯用煤油和灯油,也称“火油”,俗称“洋油”,粤语也称“火水”。词条介绍了煤油的国内历史、物理化学性质、制备方法、用途、毒性、泄漏处理以及防护措施等。

以上内容参考 -煤油

太阳照射物体最高能达到多高温度我不知道,但我呈被太阳底下暴晒的铁板烫伤过胳膊,另外太阳能热水器有的说最高能达100度。据此植物的耐温必须超过100度,尤其棉花生长在南方,致使棉花的燃点在100度以上。再加上自然界的灵性,或者说自然界的科学性,使燃点上浮50%是再正常正常不过的正常之事了。所以棉纱燃点在约150度左右。而煤油是动物尸体变的,这样煤油和棉花都是太阳能的产物,本应该燃点不差上下,但煤油燃点是太阳能在尸体(石油)中产生燃点最低的一部分,即八、九十度,而棉花的燃点是太阳能产生的中和温度。这样一个是中和温度,一个是最低一部分温度,当然中和的要比最低一部分的温度高,所以棉花不易点燃,煤油容易点燃。

可燃性不同和用途不同。

工业煤油主要是可以用做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的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的裂解原料,可燃性差,不易点燃;而打火机用的煤油是经过加工的可燃性煤油,极易点燃,普遍当做燃料使用,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和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的燃料。

煤油,又称火油、火水,是一种通过对石油进行分馏后获得的碳氢化合物的混合物。煤油纯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含有杂质时呈淡**。略具臭味。

中秋祭月,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一九○六年)。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向月而供之。焚香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兔儿爷

兔儿爷的起源约在明末。明人纪坤(约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阁剩稿》:“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儿爷的功能已由祭月转变为儿童的中秋节玩具。制作也日趋精致,有扮成武将头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纸旗或纸伞、或坐或立的。坐则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贩、或是剃头师父、或是缝鞋、卖馄饨、茶汤的,不一而足。

“每届中秋,市人之巧者,用黄土抟成蟾兔之像以出售,谓之兔儿爷。”旧时北京东四牌楼一带,常有兔儿爷摊子,专售中秋祭月用的兔儿爷。此外,南纸店,香烛也有出售的。 这兔儿爷,经过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已经人格化了。它是兔首人身,手持玉杵。后来有人仿照戏曲人物,把兔儿爷雕造成金盔金甲的武士,有的骑着狮、象等猛兽,有的骑着孔雀,仙鹤等飞禽。特别是兔儿爷骑虎,虽属怪事,但却是民间艺人的大胆创造。还有一种肘关节和下颔能活动的兔儿爷,俗称“叭哒嘴”,更讨人喜欢。它虽为拜月的供品,但实在是孩子们的绝妙玩具。

在几十年前的北京街头,大约六十多岁以上老北京都还能记得。一过七月十五,兔儿爷摊子就摆出来了。前门五牌楼、后门鼓楼前、西单、东四等处,到处都是兔儿爷摊子,大大小小,高高低低,摆的极为热闹。

玩花灯

中秋节,有许多的游戏活动,首先是玩花灯。中秋是我国三大灯节之一,过节要玩灯。当然,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

在广州、香港等地,中秋夜要进行树中秋活动,树亦作竖,即将灯彩高竖起来之意。小孩子们在家长协助下用竹纸扎成兔仔灯、杨桃灯或正方形的灯,横挂在短竿中,再竖起于高杆上,高技起来,彩光闪耀,为中秋再添一景。孩子们多互相比赛,看谁竖得高,竖得多,灯彩最精巧。另外还有放天灯的,即孔明灯,用纸扎成大形的灯,灯下燃烛,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引人次笑追逐。另外还有儿童手提的各式花灯在月下游嬉玩赏。

在广西南宁一带,除了以纸竹扎各式花灯让儿童玩耍外,还有很朴素的袖子灯、南瓜灯、桔子灯。所谓柚子灯,是将柚子掏空,到出简单图案,穿上绳子,内点蜡烛即成,光芒淡雅。南瓜灯、桔子灯也是将瓤掏去而成。虽然朴素,但制作简易,很受欢迎,有些孩子还把油子灯漂入池河水中作游戏。

广西有简单的户秋灯,是以六个竹篾圆圈扎成灯,外糊白纱纸,内插蜡烛即成。挂于祭月桌旁祭月用,也可给孩子们玩。

如今广西广东的不少地区,在中秋夜布置灯会,扎制用电灯照亮的大型现代灯彩,还有用塑料制成的各式新型花灯供儿童玩,但却少了一份旧时灯彩的纯朴之美。

另外南方还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在江西、广东、广西等地都有流传。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直至夜深,无人观看,始行泼息,是名烧瓦子灯”。广东潮州的烧瓦塔,也是以砖瓦砌成空心塔,填入树枝烧起火来。同时还燃烟堆,就是将草柴堆成堆,在拜月结束后烧燃。而在广西边疆一带的烧番塔,亦类似这种活动,但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清代抗法名将刘永福将逃入塔中的番鬼(法国侵略者)烧死的英勇战斗,颇有爱国的思想。福建晋江亦有“烧塔仔”的活动。

传说这种习俗与反抗元兵的义举有关。元朝确立后,对汉人进行了血腥的统治,于是汉人便进行不屈的反抗,各地相约中秋节起事,在宝塔的顶层点火为号。类似于峰火台点火起事,这种反抗虽被镇压下去,却遗存了烧宝塔这一习俗。 这个传说与中秋吃月饼的传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这火龙长达70多米,用珍珠草扎成32节的龙身,插满了长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香港中秋舞火龙的起源还有过一段传说:很早以前,大坑区在一次风灾袭击后,出现了一条蟒蛇,四处作恶,村民们四出搜捕,终于把它击毙。不料次日蟒蛇不翼而飞。数天后,大坑便发生瘟疫。这时,村中父老忽获菩萨托梦,说是只要在中秋佳节舞动火龙,便可将瘟疫驱除。事有巧合,此举竟然奏效。从此,舞火龙就流传至今。

不管这传说有多少迷信成份,但中国是龙的故土,在香港大坑中秋节舞火龙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是值得珍视的。如今大坑区的舞火龙活动规模颇大,除总教练、教练、总指挥及指挥外,安全组等等。轮番舞龙者达三万多人。

少数民族的祭月拜月习俗

在少数民族中同样盛行这祭月、拜月的风习。云南傣族在中秋之夜,盛行“拜月”风俗。傣族传说,月亮是天皇第三个儿子岩尖变的。岩尖是个英勇刚强的青年,他曾率领傣族人民打败过敌人,赢得了傣族乡亲的爱戴。后来,他不幸死后,变成了月亮,升向天空,继续发出柔和的月光,在黑暗中给傣族人民带来光明。每逢中秋节这天,小伙子一清早就带上火药枪上山打火雀、野鸡,猎取节日野味。姑娘、媳妇们忙着到湖边、池塘里抓鱼。他们都忙着准备节日的晚餐。老阿妈则忙着舂糯米,做大小不同的食物,四只桌角上各放一个糯米圆饼,每个饼上插一炷冷香。待到月亮从山林上空一升起来,就点燃冷香,全家大小开始“拜月”。然后,对空鸣放火药枪,以示对英雄岩尖的敬意。最后,全家老小欢乐地围坐在小方桌旁,品尝食物,谈笑赏月,尽兴方散。

鄂伦春人祭月时在露天空地放上一盆清水,摆上祭品,然后跪在盆前,向月扣拜;土族人用盆盛清水,将月亮的倒影受到清水盆中,然后,人们不停地用小石子打盆中的月亮,俗称“打月亮”;广西西部壮族的“祭月请神”活动更典型,每年夏历八月中旬,有的就在中秋夜,人们在村头村尾露天处,设一供桌,供放祭品和香炉,桌子右边树一高约一尺的树枝或竹枝,象征社树,亦作月神下凡与上天的梯子,这里保存了古老的月亮神话因素。整个活动分为:请月神下凡,由一名或两名妇女作为月神的代言人;神人对歌;月神卜卦算命;歌手唱送神咒歌,送月神回天四个阶段。

蒙古族“追月”。中秋之夜,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天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的“寻月”。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赫哲族“祭月”。在我国东北的赫哲族聚居地,每逢中秋佳节,人们要采葡萄、祭月。相传是为了纪念一个聪明、勤劳的赫哲族媳妇媳妇。她受不了婆婆的虐待,跑到江边向月亮求救。最后终于奔到了月亮上。

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宾榔、送茶订下婚约。

阿细族“跳月”。阿细人过中秋的传统习惯是“跳月”。中秋之夜,从各个村塞聚集到山村中的开阔地,披纱的姑娘跳起来了,肩负大三弦的小伙子跳起来了。然而,尤为撩人的还是那种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利为之动情动容。

苗族“闹月”每逢中秋之夜,苗族群众沐浴着如丝缕的月光,吹奏悠扬的芦笙,跳起苗家歌舞,青年们在“闹月”活动中互相寻找意中人,互相表白要象月亮和清水一样,心地纯洁明亮,永结百年之好。

高山族“赏月”居住在台湾省山区的高山族同胞,每逢中秋明月高悬、清辉洒满大地的时候,穿着民族盛装,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饮酒赏月,共享天伦之乐。

  我是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出生的人,在很小的时候,记忆当中家里用的是电灯,电灯照明所用的电是在老家那个山沟里公家修建的一座小型水电站发出来的,大队还未解散时,队里专门安排了两个稍有文化的人一年四季吃住在电站机房专门负责小电站发电的事,工分和下地劳动的社员一样照记不误。到了改革开放后随着土地联产承包到户,原先大队里安排的那两个人也回家和大伙一样务弄起了庄稼,小电站从此机房门上挂了一把锁就静悄悄地闲摆在那里,就这样,处在半山沟里孤零零的小型水电站从此便无人问津了,于是各家各户的电灯再也不亮了,大伙于是纷纷点起了几年前点过的煤油灯用来照明。更为不幸的是到了八十年代初期,随着生产责任制的不断发展,加之基层的各项管理措施疏之于散,小型水电站被放牛娃们把锁一砸你拆一块、我拿一件,几年下来,竟然机房里能够抬动的零部件都被拆卸一空,只剩下被拆卸一空的巨大的涡轮发电机由于体积大、重量重而孤零零地躺在被卸去门窗的破陋机房里,前景未卜命运凄惨地等待着将来不知被如何处置,稍高处机坑进水口用优质落叶松原木加工镶拼并用钢圈和螺丝加箍的巨型木制进水管道也被附近的农民拆卸掉钢圈上的螺丝后分崩离析地偷拿了个精光。一座曾为两个大队近三百户群众发了不到十年电的好端端的集体资产就这样在改革开放前期的无序管理中“夭折”了,真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和莫大的悲哀。这种现象,我想在那时不光发生在我们家乡,全国各地城乡农村或多或少都是有的。改革推进期和历史转型期由于基层社会治理层面的个别环节出现了“软化”和“空白”,致使国家资产的流失和集体财产枉遭破坏或许成了一种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八十年代初期,与我们一般大小的孩童都到了入学读书的年龄,于是我被送入距离村庄一公里开外的村学里读书,从此,煤油灯成了我们农家学子以及各家各户夜晚照明必不可少的东西,那时,由于距离学校远,早晨带上烙饼后既当早点又当午饭,中午是不回家吃饭的。每天的作业基本在中午或下午便能做完,晚上偶尔看书温习功课或完成老师另外布置的作业,就只能在灯光幽幽的煤油灯下进行,几个小时下来当时感觉不到啥滋味,等到第二天早晨起来洗漱时才发现,呼吸进咽喉和鼻孔里的一团团煤油燃烧形成的黑烟全部在吐痰和擤鼻子时“亮”出“相”来,但不管怎样,小小的煤油灯硬是伴随着生活在大山里的我们农家子弟从小学到初中毕业一路读书走了过来,对于我们出生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娃娃们而言,煤油灯就成了照亮大家茫茫夜空的“电灯”,也可以说是指引我们农家莘莘学子发奋读书、立志成才的指路明灯。

 在点燃煤油灯照明的日子里,每当小小玻璃瓶里的煤油燃尽之际,一年四季忙于农事的父母们便会在星期天派着小小年纪的我们结伴走出大山沟去五公里开外的乡供销社里灌上满满一大瓶,那时各种生产生活物资单调紧缺,有时候提的是一只用罢农药后用土灰洗涤好的大瓶子,有时候是两三个喝完酒的小空瓶串联在一起,一斤煤油起初是三毛多钱,后来涨到四毛钱一斤,如果在提回家的路途上不小心将瓶子打碎,回到家里是要受到父母的严厉批评甚至惩罚的。后来条件渐渐好了,于是大部分家里用塑料壶灌煤油,一则安全系数高,二则经久耐用。那时为了常常能走出山沟到乡供销社灌油“风光”一回,我和兄弟俩常常争抢不休,由于不断发生争执,后来就改为互相轮流到乡里的供销社里去灌油。

 正当我读小学五年级时,县水电局正在从乡上通往老家的山沟里架设水泥杆子拉电,无奈输电线路架设到村边后,听说一位村民无意中用藏语脏话得罪了那位负责架线的领导,于是拉电的事就被黄了,架设的农电线路足足闲置了七八年时间无人问津,这期间,一些偏僻地段的的农电线路被不法分子趁夜间盗窃后去临乡铸倒铝锅等用具,一部分电线杆子上的瓷瓶、横担等设施也陆续遭到了破坏。

 一九八七年,我小学毕业后去十九公里外的邻乡中学读初中,那时的学校都很破旧,教室和教师住房都是苫了青瓦的两檐水平房不说,地板全是土的,住校生宿舍是一个能容纳六七十人的通间大宿舍,一长溜的通铺沿墙而搭,住宿和做饭全在那个七八间的大通房里进行,卫生状况可想而知,老鼠常常东奔西跳出没床铺底下,遇到中午、下午放学后大伙开伙做饭时柴禾燃烧的浓烟熏得一帮住校学子们泪水流淌不止,烧焦的油烟味呛得年轻娃娃们喷嚏打个不停,以至于很多学生毕业体检测量视力时都患上了沙眼,有些父母为了让娃娃能够在一个安静的环境里安心读书,就租借了学校所在地村子里离校较近的农民们的闲余房子让娃娃们或单住或合住。那时白天上完课后,晚上还要上两个小时的晚自习,学校里用的电是那个村上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公家在毗邻的大山沟里修建的一座小型水电站,由于经营管理不善,水位难于达到常态,电灯常常是忽明忽暗变幻无常,夏天一场暴雨发生山洪后又是一连几天停电,当时与其他农村的境况差不多,有时候由于河渠维修就连停数天干脆不亮了,尽管如此,学校为了督促学生们的学习,老师们遂号召大家自灌煤油并用废弃的墨水瓶等自制小灯盏在晚自习时自端来校上晚自习,可见那个时代的学习条件是多么的艰苦了,于是大家都自制了一盏小灯盏作为晚自习照明时用,一些脑子活得同学同时自制两盏,一盏用放置在抽屉里以备用,一盏在自己的宿舍里或租借的住处随时点燃,条件有限的学生们则会端着小小煤油灯隔三差五晚上来回奔波。在邻乡上了两年学后,由于交通不便,加上各方面的条件都不方便,这时堂哥已在县城一中读书,经过奶奶的几番劝导,爸爸为了我的学业有所进步,于是听了奶奶的劝告后想方设法将我转入县城一中读书。县城相对来说各方面条件不错,晚上不用上晚自习,大冬天的早晨教室里有白炽发亮的日光灯明亮地照着,自己借租的小房子里也有电灯,电费不是很贵,而且停电现象很少发生,只要光线不好时,随时可以拉开照明,为了能考上中专,尤其到初三时每天晚上数理化的配套练习和相关试题都要做到将近凌晨时才在一身疲惫、满脑苦思、惺惺睡眼中休息。城乡的发展差距从那时从细小的生产生活环境里就能反映出来,每当我们周末或节假日回到老家,由于一直未通电,一时在煤油灯下做作业或干其他事时似乎有一种视觉昏黄、看物不清的感觉,到了九十年代初期,偏僻的山村老家依旧还在用煤油灯照明。在县城读书时间不长,我考入高原州府的中专学校去读书,这时暂时告别了煤油灯,此乃后话。

 直到几年过后的一九九三年夏天,我们老家的电又在县乡的关注下,又开始在原来的基础上续栽杆子往各个自然村里拉,当时由一名乡党委副书记负责此事,暑假一次偶然机会,那位乡领导下村时来到我家,父亲让我泡茶,等我洗罢茶杯欲去泡茶时哪位领导叮嘱我把茶杯再洗一遍,我心里一时有些愤然,也就按他的吩咐再洗了一遍泡了,在喝茶休息的当口,乡领导的一句话冲撞了生性要强的父亲,于是被父亲不留情面地顶了回去,加之我的老家庄子不大、人口不多,于是那位睚眦必报的小领导在负责拉电时,将我们几户以距离大村庄较远不便架线为由未能拉上,后来,经过伯父、父亲、表叔等人多次奔波找关系托人说情,直到二〇〇四年秋天,乡变电所乘着农村电网改造之际,才给我们小小的自然村栽上水泥杆子装上变压器拉上了电,老家的电这才算通了,这整整比同一个行政村的其他自然村迟了十一年,地处大山深处的父老乡亲这才告别了长达二十多年靠煤油灯照明的历史。我想,这也许是陇原大地上最后一批结束了依靠煤油灯照明的小村落之一。

 时至今日,告别点燃煤油灯照明的历史已经十来年了,但在我小小的童年、懵懂的少年、梦想燃烧的青年等几个人生的关键节点上,都是依靠小小的煤油灯苦苦读书熬过那漫长的无数个夜晚的,尤其在读初中的那些年的寒暑两个假期中,我曾在煤油灯的陪伴下做完了一道道高深难懂的数理化难题,苦苦读懂了语文课本上那些历代先贤们的文言文典范名篇,展开想象写完了一篇篇优雅的作文习作,一遍遍地熟读政治课本上的东西;含辛茹苦的父母和早年弃学在家帮助父母务劳农事的的兄弟农忙时节休息很晚时也是依靠煤油灯的光亮忙于生产生活琐事的,或休息很晚时在煤油灯下吃饭,或在煤油灯下准备次日的农资事宜,或秋夜在昏黄的没有灯光下抓紧时间撕剥从地里瓣下的成堆的玉米棒子,或早年间母亲在深夜的灯光下为一家大小纳鞋底做针线活,或在我们很小时母亲去距离村庄较远的水磨坊中磨面时,我们吃罢晚饭后又背着粮食提着饭盒去给母亲送饭并在深夜等着磨完面后一家人背着磨好的面粉和麸子在玻璃灯罩中的煤油灯指引下走在高低不平的弯弯乡间小路上汗流浃背地回家;后来煤油灯又成为小妹上小学、读初中、念高中、考大学几个人生阶段须臾不可或缺的东西,在幽幽的的灯光下,小妹读书格外用功,学习上一向不上父母操心,学业不断上进,最终如愿以偿地考上了梦寐以求的省城一所大学。

 总之,小小的煤油灯不仅是我成长道路上的指明灯,也是我和小妹早年发奋读书和学业不断上进的忠实伙伴,更是父母兄弟务劳农事、干好家事、操持家务、勤俭持家的好伙伴,时过境迁,时光荏苒,虽然现在用上电灯已经多少年了,但伴我成长、供我学习、随我生活多年的煤油灯在我的人生道路上曾经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种情结依然深深地烙在我的记忆深处始终不曾淡去。

都可以点燃。航空油有航空煤油和航空汽油,不过基本都是用航空煤油。明火是可以点着的,只不过和汽油、煤油相比燃点较高(主要为安全考虑)物化性质闪点:38℃航空煤油自燃温度。

1、汽油

一般来说,汽油按马达法辛烷值分为70号和85号二个牌号,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90号、93号、95号和97号车用汽油四个牌号,目前日常生活中大家习惯的汽油牌号就是按研究法辛烷值分类的,汽油通常用作汽油汽车和汽油机的燃料。

车用汽油根据发动机压缩比的高低选用不同牌号的汽油;压缩比较高的,可选用较高牌的汽油;反之,则选用较低牌号的汽油。航空汽油则通常用作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燃料,按研究法辛烷值分为75号、95号、100号三个牌号,目前只在小型飞机尤其是军用飞机上使用。

2、煤油

煤油旧称灯油,因为煤油一开始主要用于照明.煤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主要用于点灯照明、各种喷灯、汽灯、汽化炉和煤油炉等的燃料;也可用作机械零部件的洗涤剂、橡胶和制药工业溶剂、油墨稀释剂、有机化工裂解原料。

玻璃陶瓷工业、铝板辗轧、金属表面化学热处理等工艺用油。航空煤油则主要用作喷气式发动机燃料,目前大型客机均使用航空煤油.航空煤油分为1号、2号、3号三个等级,只有3号航煤被广泛使用。

3、轻柴油和重柴油

轻柴油按质量分为优质品、一级品和合格品三个等级,按凝点分为10号、0号、-10号、-20号、-35号和-50号六个牌号,10号轻柴油表示其凝点不高于10℃,其余类推.轻柴油用作柴油汽车、拖拉机和各种高速(1000r/min以上)柴油机的燃料。

根据不同气温、地区和季节,选用不同牌号的轻柴油.气温低,选用凝点较低的轻柴油,反之,则选用凝点较高的轻柴油。重柴油是中、低速(1000r/min以下)柴油机的燃料,一般按凝点分为10号、20号和30号三个牌号,转速越低,选用的重柴油凝点越高。

4、燃料油

燃料油的牌号主要是以运动粘度为依据来划分的,常用的运动粘度的单位为厘斯,如燃料油的运动粘度为180个厘斯,我们就称它为180号燃料油;根据含硫量的高低,可以把燃料油分为高硫燃料油和低硫燃料油。我国目前燃料油消费中有一半以上依赖进口,而进口燃料油中80%为180号燃料油。

无铅汽油

只有超级无铅汽油才能用于F1,虽然它和能在普通加油站得到的98号无铅汽油在很大程度上是一样的,但是F1燃油中加入了添加剂,以确保更快和更好的燃烧。另外,它还比普通的商业汽油轻。每一支车队允许自由选择燃油供应商,他必须在赛季开始前向FIA提交使用的燃油样品,以供测试。

煤油的热值是45×107焦耳/kg左右,柴油的热值是33×107焦耳/kg左右,所以是煤油的热值高。

柴油的热值比煤油的小,这表示1kg柴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比1kg煤油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少.所以相同质量的煤油和柴油完全燃烧时,煤油放出的热量多;放出相同热量时,完全燃烧所需的柴油比煤油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166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