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有卓文萱的详细资料?谢谢

谁有卓文萱的详细资料?谢谢,第1张

个人档案

本 名:卓文萱

英文名:Genie

生 日:19860120

出生地:台北县

身 高:158

体 重:42

血 型:AB

星 座:水瓶座

生肖: 牛(萱萱农历生日是1985年12月11日)

学 历:私立华冈艺术学校(表演艺术科 27届)

专 长:唱歌跳舞

音乐类型:ROCKHIP-HOPPOP

运 动 :网球垒球冰刀

口头禅:恩呀!

最大优点:踏实务实

最大缺点:情绪化

最大心愿:开售票演唱会<跟大家一起大合唱>

最爱物品:香水

家庭状况:爸妈哥哥一妹

小时候的梦想:当警察体育老师

初恋:15岁

最喜欢男孩的类型:有礼貌成熟

收集嗜好:香水

最喜爱的衣着:自然为主

最喜爱的颜色:橘色**粉色白色紫色

最喜爱的食物:意大利面

最喜爱的歌手:孙燕姿BOA克利斯汀

最想到的地方:美国

最想跟粉丝说的话:有你们真好爱我好吗

[编辑本段]星路历程

因为参加歌唱比赛,模仿CoCo李玟的一首SunnyDay而被发掘踏入演艺圈的卓文萱,不论是歌声、台风或是对媒体的应答,都有超龄、成熟的表现,尤其是相当具有爆发力的一股强劲能量,都让人不得不将目光转移到她身上,个人的首张专辑也包含多种丰富曲风,激发出多样的卓文萱及不可限量的潜力。

[编辑本段]专辑

《1986》

发行年:2001年7月27日

类型:国语音乐

1想家

2 怎么办

3 cpz

4 goodbye

5 hala hala

6 i l u

7 感受

8 我喜欢这样的爱

9 我怎么知道

10 我做不到

《习惯》

发行年:2006年10月27日

类型:国语音乐

曲目:10首

《习惯》是卓文萱的第二张个人国语专辑,在新专辑的封面,卓文萱尝试很多不一样的风格和造型,新专辑要给歌迷一个新的感觉。卓文萱爱上进录音室的感觉,在录音室就好像在家一样有安全感,可以从头到尾享受在一个人的空间尽情高歌。《习惯》专辑收录了“Super No 1”、“对你的爱”、“梁山伯与茱丽叶”和“冬天的桔子”等新歌。

主打歌“Super No 1”是电视剧《恋爱女王》的片头曲,这首歌讲述一对恋人充满幸福和诱惑,两个人过着甜蜜和浪漫的新生活。恋人每天一张双眼就有爱,且装着迷糊。听众可感受到爱的力量,情人就是我们生命中的“Super No 1”,两个人一起每天都那么精彩。

梁山伯与茱丽叶

Super No1

对你的爱

冬天的桔子

长衣袖

幸福调味

可以不可以

小空间大爱恋

乌鲁木齐小女人

爱我好吗?

2006年12月08日 《习惯》(庆功感谢超值版)

2007年02月15日 《习惯》(真心感谢超值版)

《幸福氧气》

发行年:2007年10月26日

类型:国语音乐

曲目:10首

音乐甜心卓文萱的2007年全新个人专辑《幸福氧气》收录了精彩的歌曲,专辑的主题是“告别阴天,远离压力”。卓文萱大口呼吸幸福的氧气。卓文萱提倡幸福有氧运动,而幸福是含氧量99的爱情分子,只有1取决于恋爱的勇气。新专辑《幸福氧气》散播幸福氧气,幸福是一种有氧成份和爱的味道。歌迷们习惯了温暖甜美卓文萱的演唱,卓文萱为歌迷们带来了幸福有氧爱的宣言。在今年的秋天,卓文萱给你好幸福的氧气。

这是卓文萱的第三张专辑,歌迷们听卓文萱的新歌便能感受到满满的幸福,值得歌迷们珍藏。卓文萱的历年作品有《1986的独立萱言》、《习惯》和《滚石笔记本-卓文萱》。

幸福氧气

手心

小脾气

最后,盐对胡椒说…

疯了疯了

自从遇见你

读心术

忍心

被你爱过我很快乐

甜甜圈

《超级喜欢》

发行时间:2008年11月07日

地区:台湾

语言:普通话

超级喜欢的每一个你 超级喜欢的每一件事 现在开始 超级喜欢 音乐性感小甜心

卓.文.萱 全新大碟 [超级喜欢] 11/7 梦幻发行

爱的双tone调 初回定番双特典

[初] 轻熟性感盘 vs [漾] 可口甜心盘 [初]熟[漾]甜 双面卓文萱 一次全拥有

天王天后联手打造2008全新梦幻大碟 21世纪少男少女必备10首超强新歌

★ 超值加赠→卓脚跳跳 BONUS DVD

[一句话] MV + [爱的城堡] MV +[爱的城堡]舞蹈教学版 + [卓脚跳跳]独门舞技大揭秘+私露养成全纪实

曲目推荐:

[青春舞林主打] 爱的城堡

全新苏格兰风舞曲破格大跃进 漾青春卓文萱“卓脚跳跳”独门秘招再下一城

[纯真性感主打] 一句话

初轻熟卓文萱唱出爱的深刻难忘 创作才女宇珩 继[会呼吸的痛] 全新打造年度催泪最想念情歌

[轻快摇滚主打] 独家快乐

模范堂主范玮琪 友情跨刀 割爱私藏好歌 卓文萱要和你一起疯狂摇滚快乐

歌影两栖的卓文萱,去年起作多方面的尝试,首次出书《GENIE 1986の独立萱言》并在偶像剧《翻滚吧!蛋炒饭》中担当女主角;2008年以“轻熟性感”的全新形象回归乐坛,推出第四张专辑《超级喜欢》。碟内收录了10首精彩的歌曲和三首MV,为歌迷们带来了全新的音乐风貌。

在“爱的城堡”MV中,音乐性感小甜心卓文萱以可爱女仆造型登场,首度尝试“卓脚跳跳”的后空翻舞步。碟内亦找到张震岳、Free9、阿牛、范玮琪、宇珩跨刀的作品,易杰齐亦为她写了抒情慢曲“一句话”。与大碟同名的主打歌“超级喜欢”具有幸福甜蜜的曲风,同时为广告热播单曲。DVD内特别辑录了卓文萱的“卓脚跳跳”独门舞技大揭秘和私露养成全纪实。

专辑曲目:

01 爱的城堡

02 一句话

03 超级喜欢

04 独家快乐

05 SAVE ME

06 下个幸福

07 自己找答案

08 不说

09 一个人勇敢

10 静电

电视原声带

2004年08月25日 《香草恋人馆电视原声带》

收录:香草恋人、有星星的夜

2004年12月03日 《梦游夏威夷**原声带》

收录:怎麼知道你爱我

2004年12月30日 《双响炮热恋歌电视原声带》

收录:香草恋人

2008年06月13日 《翻滚吧!蛋炒饭电视原声带》

收录:永不消失的彩虹、LALALA爱情密码、爱情魔法衣、疯了疯了

合辑

2006年12月01日 《Simple Life》

收录:想家

2007年02月09日 《K歌情人雅座》

收录:爱的主旋律(卓文萱、黄鸿升)、梁山伯与茱丽叶(卓文萱、曹格)

2007年07月06日 《超级星光PK宝典》

收录:爱我好吗

2008年07月08日 《一起飞Far away》

收录:Super No1

[编辑本段]影视作品

拍摄年度 首播日期 播出频道 剧名 饰演 性质

2006年 2006年08月20日 华视 《恋爱女王》 于巧乐 第三女主角

2006年 2006年11月12日 台视、三立 《爱情经纪约》 朱可欣 女配角

2007年 2007年07月08日 中视、八大 《18禁不禁》 朱亦瑄 客串(第十一集)

2007年 2007年08月17日 华视 《俏女阿楚》 汪芷儿 第二女主角

2007年 2007年09月16日 中视、八大 《公主小妹》 宫茉莉 第二女主角(第7集开始)

2007年~ 2008年 2008年05月04日 中视、八大 《翻滚吧!蛋炒饭》 关小舒 第一女主角

**2002年《永远永远永远的永夜》饰演 萱萱

2006年 《一年之初》饰演 收费站女孩

[编辑本段]书籍

2007年09月17日 《GENIE 1986の独立萱言》

[编辑本段]出席节目

2007年01月01日 《娱乐百分百》:曹格VS卓文萱大对抗

2008年04月30日 《娱乐百分百》:梁静茹、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小薰

2008年05月09日 《娱乐百分百》: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小薰宣传《翻滚吧!蛋炒饭》

2008年05月13日 《我爱黑涩会》: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小薰宣传《翻滚吧!蛋炒饭》

2008年05月19日 《模范棒棒堂》: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宣传《翻滚吧!蛋炒饭》

2008年05月19日 《娱乐百分百》:汪东城、唐禹哲、卓文萱、阿Ken宣传《翻滚吧!蛋炒饭》

2008年05月28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Live)

2008年06月11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郑中基

2008年06月12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元若蓝、郭彦均、小护士

2008年06月19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粉丝同乐会

2008年06月27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 唐禹哲听证会

2008年10月30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

2008年11月05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

2008年11月21日 《娱乐百分百》:卓文萱 恋爱百分百

2008年06月21日 《我猜我猜我猜猜猜》:棒棒堂(敖犬、小杰、威廉)、卓文萱、Kevin、薛凯琪、JS

2008年08月01日 《国光帮帮忙》:曹格、卓文萱、黄镫辉、Junior、周明璟、小马

2008年08月04日 《型男大主厨-大明星来下厨》:曹格、卓文萱

2008年11月29日 《天才冲冲冲》:林俊杰 卓文萱

2008年12月17日 《我爱黑涩会》

[编辑本段]其他

2008年7月卓文萱获担任爱心大使。

奖项

第一届 华艺星光十杰网路人气票选活动 - 第六名(得票31192)

金曲奖-最受欢迎女歌手票选活动-第十名

相关网站

卓文萱PIXNET痞客邦

http://blogpixnetnet/rockgenie1986

卓文萱百度贴吧

http://tiebabaiducom/fkw=%D7%BF%CE%C4%DD%E6

独立『萱』言-卓文萱国际后援会论坛

http://rockgeniecom/upload/indexphp

[编辑本段]推荐歌曲

读心术—卓文萱

束一个马尾束起所有伤悲

不许有后悔在我眼前乱飞

女生的柔美只有自信能给

这秒钟不想爱也不想谁

将照片撕毁以为就会ok

为何有泪水钻进我枕头内

上天爱捣鬼爱将我给连累

下雨时不能吃也不能睡

是与非的对垒

爱得我好气馁好疲惫

可恶的是道别的嘴

说的誓言在我耳边萦回

仿佛你只须静静看我一眼

就能够解读我爱你这弱点

思念太明显还是你太危险

比我更了解我心田

仿佛我只须轻轻地闭上眼

就看透我们有默契这一点

思念再不减我愿意冒个险

请你瞧离痊愈有多远

故事的结尾我说过无所谓

为何有泪稀释我的latte

天又不作美情绪会被拖累

像没有客人的街角cafe

是与非的对垒

爱得我好气馁好疲惫

可恶的是道别的嘴

说的誓言在我耳边萦回

仿佛你只须静静看我一眼

就能够解读我爱你这弱点

思念太明显还是你太危险

比我更了解我心田

仿佛我只须轻轻地闭上眼

就看透我们有默契这一点

思念再不减我愿意冒个险

请你瞧离痊愈有多远

仿佛你只须静静看我一眼

就能够解读我爱你这弱点

思念太明显还是你太危险

比我更了解我心田

仿佛我只须轻轻地闭上眼

就看透我们有默契这一点

思念再不减我愿意冒个险

请你瞧离痊愈有多远

梁山伯与茱丽叶—卓文萱/曹格

我的心唱首歌给你听

歌词是如此的甜蜜

可是我害羞我没有勇气

对你说一句我爱你

为什么你还是不言不语

难道(是)你不懂我的心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表明

我会对你说我愿意

千言万语里

只有一句话能

表白我的心

千言万语里

只有一句话就

能够让我们相偎相依

我爱你你是我的茱丽叶

茱丽叶

我愿意变成你的粱山伯

幸福的每一天

浪漫的每一夜

把爱

永远

不放开

i love you

我爱你你是我的罗密欧

罗密欧

我愿意变成你的祝英台

幸福的每一天

浪漫的每一夜

美丽的爱情祝福着未来

为什么你还是不言不语

不言不语

难道是你不懂我的心

不管你用什么方式表明

我会对你说我愿意

永不消失的彩虹—卓文萱

(偶像剧《翻滚吧!蛋炒饭》片尾主题歌曲)

我看见你的瞳孔

看见的那片天空

你指尖尽头

架空属於我的梦

那是清澈的星河

那是橘色的云朵

遥远的天国

建筑这一道彩虹

你把我眼底的寂寞

彩绘成缤纷的宇宙

跟在你身后

带我静静遨游

请不要放开我的双手

不要缺席我的以后

请留给我

慢慢消失的那一道彩虹

已经习惯你的双手

牵著我的那种温柔

只有你懂

我会流泪是因为最深处的感动

我以为天是黑的

你忽然放了烟火

我才发现我

生命可以很闪烁

你把我眼底的寂寞

彩绘成缤纷的宇宙

跟在你身后

带我静静遨游

请不要放开我的双手

不要缺席我的以后

请留给我

慢慢消失的那一道彩虹

已经习惯你的双手

牵著我的那种温柔

只有你懂

我会流泪是因为最深处的感动

请不要关掉我的尽头

不要熄灭我的以后

快给黑夜

永不消失的那一道彩虹

已经习惯我的双手

你能感受我的颤抖

只要你懂

我会流泪是因为最深处的感动

自从遇见你—卓文萱

睡着了又醒了

你会不会还在这里

天黑了又亮了

分手路过另一个天晴

时间过去思念继续

离开这座公寓爱在回忆里

给我的还我的

开始结束都在这里

幸福的心痛的

还有什么你寄放着

都不带去只剩空气

我说话的声音谁来代替

你会不会偶尔空虚

自从遇见你

才发现爱了不起

在心中写下的诗句

真理那么美丽

淹没了我的眼睛

自从遇见你

爱也会负担不起

想办法找位置呼吸

因为是你

我喜欢喘不过气

卓文萱-自从遇见你

给我的还我的

开始结束都在这里

幸福的心痛的

还有什么你寄放着

都不带去只剩空气

我说话的声音谁来代替

你会不会偶尔空虚

自从遇见你

才发现爱了不起

在心中写下的诗句

真理那么美丽

淹没了我的眼睛

自从遇见你

爱也会负担不起

想办法找位置呼吸

因为是你

我喜欢喘不过气

遇见了相爱了

我们在一起写日记

幸福的心痛的

我们不小心就忘记

被你爱过我很快乐—卓文萱

我们肩靠肩的站着

看着不停流动的河

这阵子麻烦你了

被我的爱拉住了

终于你要走了

还是想叫你亲爱的

而自由是你最爱的

回忆不断倒转着

时间却又不停的

彩排我们转过身

被你爱过我真的很快乐

被你爱过我更懂幸福了

你紧紧抱我温柔的我好痛

突然我才懂你不是不爱我

记得一定要好好的

不管遇见了什么人

你在我耳边说着

声音却飞的好远

我也终于勇敢了

被你爱过我真的很快乐

被你爱过我更懂幸福了

你紧紧抱我温柔的我好痛

突然我才懂你不是不爱我

卓文萱-被你爱过我很快乐

被你爱过我真的很快乐

被你爱过我更懂幸福了

你紧紧抱我温柔的我好痛

突然我懂你没有我更辽阔

被你爱过我真的很快乐

只是成长要经过悲伤的

现在我相信那最深刻的爱

不一定会陪着我们到老的

super no1—卓文萱

oh happy day

oh happy night

一张开双眼就有爱

不用耍酷假装迷糊

爱就要大声的说出来

跟你撒娇摇摇头

跟你开心手牵手

不需要什么理由

我们充满幸福诱惑

感受爱神的祝福

你就是我的super no1

两个人一起制造甜蜜浪漫

靠在你身旁

什么都不用害怕

感觉爱的力量

你就是我的super no1

两个人一起每天那么精采

oh baby baby

i'm your sweet baby

你是我心中永远super no1

[编辑本段]出道经历到及过程

替中国娃娃代唱出道 卓文萱8岁就开始参加多个歌唱比赛,在12岁时参加一个模仿大赛模仿李玟。她表演时,台下几名评委几乎没抬头看过她,直到她出了个音准不够的状况,评委们才发现,这个跳舞的女孩是真唱!就这样,她被经纪人纪宏仁签下她并培训她唱歌,13岁时首次进录音室,不料却是千里迢迢飞泰国当幕后代唱。 卓文萱说那年是升初二的暑假,纪宏仁早她一步飞往泰国,之前交给她“中国娃娃”的泰文专辑以及中文歌词,要她揣摩贝儿的唱腔。她独自搭机抵达曼谷,娃娃、贝儿和工作人员还请她吃饭、唱KTV。她花了一星期录音及唱和声,除了其中一首《我爱你》因泰语较多没唱,其余都由她替贝儿唱。前些天她现场演唱《单眼皮女生》证实代唱却有其事,还指出模仿贝儿声音的诀窍,就是声音要尖、带鼻腔。代唱费是多少?卓文萱说:“一毛钱也没拿!”“中国娃娃”台北首场签唱会,她悄悄站在台下,看到娃娃在台上对嘴,她形容内心百感交集,呐喊着:“这是我唱的耶!” 这样的日子过了几年,终于在15岁那年出了第一张专辑,却备受争议,被人骂得一无是处,消沉的她连走路都戴着口罩。卓文萱只好暂别歌坛,间中做校园演唱会主持人,再拍**、偶像剧、尝试多方面发展。问到是否因为第一张唱片惨败而决心退出演艺圈,卓文萱说:“其实也不完全是,因为我发了专辑之后,高中还没读完,我宁愿先把书读完,唱歌还可以抽时间唱。公司也给我很大空间,让我觉得说有多种可能性,好险我那时都很年轻,要不就没时间去做决定和改变。” 卓文萱那时被媒体和网友骂得很惨,对于一个15岁的小孩子来说,挺过来不容易:“我是一个比较没安全感的人,也会很在意别人怎么看我,所以那时大家对我没有信心,我也会怀疑自己‘我真的是大家说的这样吗?’会很难过,觉得日子很难熬。其实高中毕业后,公司也想帮我发唱片,可是我觉得太早了,还没准备好,不想再重蹈覆辙,所以想先做做主持。做校园演唱会主持的那段经历帮了我很大的忙,因为我的表达能力不是很好,不太会说话,做主持其实组织能力要好,临场反应要快,我一直在做调试,怎么变得更活泼,让同学可以接受。” 做主持的这段日子,卓文萱重新挣回曝光率和大众好感度,她的心境也慢慢改变,“慢慢长大之后,变得可以把反方向的力量转成正面力量,以前没办法看别人攻击我的话,现在都觉得OK,觉得今天你没有注意到我,怎么会想要骂我?现在回头想,很开心也很感激有那段低潮日子,这样子都度过了,还有什么事情需要担心?”现在卓文萱的演艺事业小有成就,会不会担心昔日噩梦重现?她很坦白:“当然会,其实我觉得每个艺人都会担心自己突然哪一天就不红了、不见了,很多时候不是你担心,就不会掉下来,但是你一直不努力,就一定会掉下来。” 20岁再度出击做主角 20岁时,卓文萱开始重新发片、参演偶像剧,再度回到大众视线,她减了肥、拔了2颗智齿、蓄起了长头发,说话柔声细语,彰显偶像气质。当初那个留男仔头的叛逆小女孩一下子变成了瓜子脸的温柔小女人。第一次真正被人注意应该是在《公主小妹》里的宫茉莉,她扮演张韶涵的情敌,颇有心机地与她抢吴尊,时而夸张时而真情流露,让一些观众大呼真的认不出这就是当初的卓文萱,卓文萱说:“以前就蛮喜欢看偶像剧的,因为对所有女生来说这都是一种幻想,都会希望说‘我也好想有个俊美的王子哦’‘我好想和公主一样漂亮’。小时候在家里偷偷演戏,演女警抓坏人、老师上课的戏码,可是从来没想过会演偶像剧,对我来说,演戏是体验不同的人生,卓文萱的人生只有一种,可是演戏演不同角色的性格、故事会体验到不同的生活。接下来我比较想挑战喜剧,这是我薄弱的地方。” 正在播出的偶像剧《翻滚吧!蛋炒饭》里,卓文萱扮演一位失明但乐观坚强的少女,她下足苦功,特别到盲人重建院上课,把眼睛蒙起来练习上下楼梯,以及正确拿手杖走路,时常要装出“散瞳”的表情,不能随意眨眼,加上许多戏都在外景拍摄,让她得了“干眼症”。卓文萱笑说:“这次演盲女压力很大,演到后来,我几乎不到1秒钟就可以立刻进入放空状态,后遗症是即使收工下戏了,看东西还是常常视而不见。”更爆笑的是,现在她只要眼珠子一没在动,看上去就很像盲女,有次导演跟她说戏,她因为太认真在听,眼球停滞,导演竟然在她眼前挥手说:“你怎么啦?你看得见吗?”虽然在戏剧方面表现不错,但卓文萱仍未想放弃唱歌事业,希望两者同时一起努力。

其他介绍

情人节前一天,台湾歌手卓文萱和师兄曹格一起来到厦门作新歌宣传。眼前的卓文萱有近似韩国美丽小女人的味道。令人惊讶的是,现在的她与5年前刚出道时简直判若两人,那时的她青涩壮实,造型动作都像个野小子。如今,圆圆的“冬瓜脸”已经变成标准的“瓜子脸”,眼睛也大了许多,说话柔声细语,彰显偶像气质。

20岁的卓文萱可以说已是娱乐圈的“资深艺人”了。她12岁就被演艺公司发掘培养,15岁就出了第一张专辑。

去年,卓文萱终于发行了第二张新专辑《习惯卓文萱》,人们发现,她不仅造型变成了温柔小女人,歌喉也变得有魅力了。除了音乐才子曹格为她量声打造的歌曲外,卓文萱自己也亲自参与了新专辑的选歌、服装搭配、造型设计等。她还自豪地说,专辑中的歌曲《对你的爱》是她填的词,写的是对她前男友的怀念。“我们是因为工作太忙而无奈分手的,我想告诉他,谢谢他让我曾经这样爱过,希望他比我更幸福。”

1王家新。曾用笔名北新等,文学教授。

1957年出生于湖北丹江口。1972年入湖北丹江口市肖川中学。1974年高中毕业后下乡到肖川农化厂劳动。1977年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就读大学期间开始发表诗作。1982年毕业分配到湖北郧阳师专任教。1983年参加诗刊组织的青春诗会。1984年写出组诗《中国画》《长江组诗》等,广受关注。1985年借调北京《诗刊》从事编辑工作,出版诗集《告别》《纪念》。1986年始诗风有所转变,更为凝重,告别青春写作。这时期的代表作有《触摸》《风景》《预感》等,诗论《人与世界的相遇》。1992年赴英作访问学者,1994年回国,后调入北京教育学院中文系,副教授。2006年被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聘任为教授,开设中西现代诗歌比较研究课程及创造性写作课程。

著有诗集《纪念》(长江文艺出版社,1985)、《游动悬崖》(湖南文艺出版社,1997)、《王家新的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楼梯》(英译本,伦敦威尔斯维普出版社,1993)、诗论集《人与世界的相遇》(文化艺术出版社,1989)、《夜莺在它自己的时代》(上海东方出版中心,1997)、《没有英雄的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文学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北岳文艺出版社,1997)、《坐矮板凳的天使》(中国工人出版社,2003)等。

另有编著《中国当代实验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7)、《当代欧美诗选》(春风文艺出版社,1988)、《二十世纪外国重要诗人论诗》(河南文艺出版社,1993)、《叶芝文集》(三卷本,东方出版社,1996)、《欧美现代诗歌流派诗选》(三卷本,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中国诗歌:九十年代备忘录》(人民文学出版社,2000)、《中国当代诗歌经典》(春风文艺出版社,2003)及翻译集《保罗·策兰诗文集》(与芮虎合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2)等多种。

曾参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阎立钦教授主持的《语文大视野》项目,担任高一卷主编。曾获多种国内诗歌奖,曾多次获教育学院科研论文、科研论著一等奖。为中国作家协会“中国诗歌学会”理事。

诗歌作品及诗学文章被选入多种国内重要诗选及理论批评文集,并被北大、复旦等大学选入多种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诗作《在山的那边》被人教社选入初一语文教材,写这首诗时他还是一个刚从边远山区进入大学校园的大学生,随父母工作调动在五六个地方生活过,所以他童年充满幻想,才写下这首诗。诗作《帕斯捷尔纳克》被人教社选入高二语文读本。

自1990年写作《帕斯捷尔纳克》到后来旅欧期间写作《临海孤独的房子》《卡夫卡》《醒来》等,他在中国诗歌界的影响逐渐增大。这些流亡或准流亡的诗人命运是他写作的主要源泉,他试图通过与众多亡灵的对话,编写一部罕见的诗歌写作史。作品中经常有令人警醒的独白,笔意沉痛。1996年之后,以《伦敦随笔》《挽歌》为代表,又开始诗歌的新的探索。出版的诗集还有《一只手掌的声音》《游动悬崖》等。

王家新看上去是那种很真诚的诗人。也就是说,他的个人气质与他诗歌所呈现的美学风格几乎一致:简断、坚定、似有深意存焉。我指的是《一个劈木柴过冬的人》《卡夫卡》或《瓦雷金诺叙事曲》。至于那些大量嵌入洋人诗句并美其名曰互文性写作的东西(看上去像一面中国劣质水泥墙上镶满五颜六色的洋玻璃碎片,闪闪发光,眩人眼目),我以为这和一个诗人的真诚劳动无关;或者说,它们创造了另一种风格的王家新。

在真诚的王家新身上,我们充分体会到里尔克那句名言的真切含义:挺住意味着一切。朦胧诗后期就已成名,经过第三代诗潮,再到如今的个人化写作,其间风云变幻潮涨潮落。跟王家新同时出头的诗人其中许多漂泊海外,许多改行下海,还有许多在迅速崛起的后来者如西川、海子的锐气和才气的逼迫下黯然袖手。王家新却我自岿然不动,而且历久弥新,逐渐成为当今诗坛的一个头面人物,和后进们如陈东东等同台亮相。这一切,不能不说明王家新身上有着某种坚持和独立的品格。此种品格不仅促成他在现实中的成功,也是他部分优秀之作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毫无疑问,王家新不是一个玩弄繁复技巧并以此为乐的诗歌杂耍者。长久以来,他致力于“深度意象”的营造与开掘。思力的集中和深入使他能够比旁人较出色的完成这方面的工作。或者反过来说,正是思力深沉而单一的特性促使他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了从这个角度来构建他的诗歌王国。在《铁》、《乌鸦》、《楼梯》等一系列作品中,我们大致可以触摸到王的诗歌特质:语言像钉子一样从多个角度切入单一意象的外壳,试图抵达它之内核同时穷尽此一意象的多重含蕴;独白手法的频繁使用令此种意图显得更为尖锐(针对意象来说)而明朗(针对读者来说);此外,一种难言的沉郁之气贯穿于字里行间——这是王家新个人气质在诗歌中最直接的表露,增强了作品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特质在那首为他获得广泛声誉的《帕斯捷尔纳克》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帕在诗中已不完全是那个在俄罗斯坚持写作的大师了,而成了王家新手里的一个意象核桃。王家新在其中注入了自己最主要的生命感受,倾诉了自己的隐痛和经验。在此种意义上来说,帕斯捷尔纳克也就是王家新。因此,这首诗的成功是顺理成章的——再没有比营造“自我”这个意象更能多层次、多角度的进行深入而真切的阐释了,对于精擅此道的王家新来说更是如此。《卡夫卡》的出彩与此也不无关系。王家新与卡夫卡气质部分接近:一种灰色的坚定,还有命中注定的忧郁。这令他能够在某种程度上逼近奥地利天才的内心,并部分的道出其心声。卡夫卡自喻为穴居动物,处于真诚状态的王家新也像某种穴居动物,老是往一个方向不停的挖掘。坚持不懈终于使他有所成就,也使他区别于像一只花蝴蝶四处卖弄技术之舞姿的欧阳江河。毋庸讳言,在技术圆熟方面王不及欧。但这一点恰恰成全了王家新,使他干脆不在词语表层上用力,而是深入到事物的内部。因此他的部分优秀之作面目明朗而内蕴深沉,具有动人心灵的力量。要知道,在我们这个时代,直指人心的诗作稀少如濒临灭绝的野天鹅,因此,真诚的王家新显得弥足珍贵。

遗憾的是,这并不是全部的王家新,或者如我所言,存在着另一种风格和品格的王家新。品格即风格,诗如其人,这类古老的命题在王家新身上体现得格外明显(这与他不像西川那样善于并乐于“转化”有关)。尽管我热爱王的一些作品并受到启迪,我还是不得不指出,他还表现出某种程度的虚伪。这一点我在阅读《游动悬崖》时就有所觉察。王在《帕斯捷尔纳克》中有一段感人肺腑的表白:那北方牲畜的泪光/在风中燃烧的枫叶/人民胃中的黑暗、饥饿,我怎能/撇开这一切来谈论我自己。然而通读全集,我不得不说自己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一种被人煽情而致落泪最后却发现对方原来是在作戏般的感觉——王恰恰是撇开一切在谈论他自己。王将自己的忧郁和失意看成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最高的痛,在许多诗中反复的倾诉,生怕别人不晓得。这令我不由得想起一个胸襟狭隘、目光局促、有着自恋情结的小男人,为了一些小小失意而唉声叹气,满嘴沉痛。此后读他的随笔集《对隐秘的热情》,感觉亦复如此。在《饥饿艺术家》中他还多少反映了几个外国艺术家的清寒处境以及他们的独立品格;然而文章中让人感觉到真正令王痛苦而至愤怒的却是他身为诗人却为人打工的经历。而在更多的篇什中,他却故作谦虚的抖露他在国外朗诵的骄人成绩以及某个听众认为他的作品超过米沃什的外行之论。至于“北方牲畜的泪光”、“人民胃中的黑暗”,则连影子也没有看到——当然,诗人王家新也是十三亿人民中之一员,表现自己大概也算是在替人民说话。对此我实在无话可说。只是照这样看来,历史上那些宫体诗作者比王家新更有资格高喊“我怎能撇下这一切来谈论我自己”的壮语,因为他们毕竟还描写了一群人的啼笑。后来我又有幸拜读了王的长诗《回答》,题目竟跟北岛的出世作一模一样。未料瞻仰完毕,才知竟有些跟离了婚的妻子说赌气话的意思在里头。这首诗体积超重,然而与北岛的铿锵二十八行一比,其境界气度、视野情怀,高下立判。当然,技术上或许有所翻新。然而光秃秃的技术若无大气驱使,就只能带来缠夹不清的后果,更何况技术并非王之所长。王诗人经历丰富,大概十分明白在此时此境,若真正去关心和表现“风中燃烧的枫叶”和“人民胃中的黑暗”,会落个什么下场,所以只是在嘴上做做秀,实际并不执行。这一点,不但使他在北岛面前矮了大半截,而且也比不上他所鄙夷的伊沙。好在王家新早就有理论烟雾弹掩护自己从容撤退。早在《回答四十四个问题》中,他就抛出高论:只有从文学中才能产生文学,从诗中才能产生诗。这句话常为人所忽略,实际上却是他的被某些所谓批评家所大肆吹捧的“互文性写作”的理论依据。对此我只想问一句:最初的文学是从哪里产生的?最初的那首诗是从哪里产生的?生活,只能是无处不在的生活。王家新那些最好的作品不就是得益于他在生活中产生的痛感么?一旦他不仅自觉躲开人民和大地,而且失去了自身的痛感后,就只能缩进大师们的引文中,编织着一个个看似五光十色实则贫乏空洞的“文本”。我并不认为在诗中引用外国人名、地名有什么不对——现在是全球化时代,某种程度上的“世界文学”逐渐成为可能,各民族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尽可以通用——但当一首诗中最精彩的部分却是人家洋大爷的名句,而且全诗之转接、展开乃至意境营造都以此为基石时,我实在看不出这样的写作对于文学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基于这种文风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不止王一人)之振振有辞、道貌岸然的态度,我只能称这种写作为:虚伪的写作。

2王家新:1983至1985年辽宁鞍山第八中学学习,1985至1989年东北财经大学会计系毕业,1989至1991年财政部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1991至2001年财政部办公厅部长办公室秘书,2001年至今财政部科教文司处长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1927~1983),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痛击》、《心理学的故事》等等……是文化节声望及高的专业作家。他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被美国作家芭芭拉·琳达编撰的《假如我们原谅上帝》收录,此故事也被中学课本收录。此外《心灵鸡汤 充满阳光的成长历程》这本收录激励心志的成长故事的书中也收录了他的相关作品。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

莫顿亨特的童年(走一步,再走一步部分内容的由来) 美国作家莫顿·亨特自小体弱怯懦,从不敢冒险。一次他跟随伙伴攀登二十米高的悬崖。当他攀登到离崖顶三分之二路程的石架上时,由于恐惧他全身颤抖,上不去下不来。其他伙伴不但不帮忙反而嘲笑他之后各自回家了。恐惧和疲乏使他全身麻木,不能动弹,只能在石架上哭泣。暮色中父亲的手电光照着了亨特。黑夜中惊魂未定的亨特随时有掉下来的可能。面对险情,深知儿子禀性的父亲,没有上石架把他抱下来,也没有搬梯子让他下来,或者拿绳子把他吊下来,而是要他自己从石架上爬下来。旁人也许认为父亲太冒险,心肠太硬了。那么父亲是如何帮他脱脸的?父亲没有责骂他,而先安慰他,稳定他的情绪,“下来吧,孩子,晚饭做好了。”亨特哭着说:“我不下去,我会掉下去的,我会摔死的!”父亲开导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看见了。” 亨特说。接下来父亲指导他爬下第一步。“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亨特伸出左脚试探着踩到了它,顿时有了信心。父亲鼓励他:“很好。”“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 亨特照做了,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

亨特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投入父亲强壮的手臂中。虽然哭泣了一会儿,但他随之产生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次经历使亨特悟出生活的一个哲理:每当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自己所要到的地方。

亨特父亲的教子艺术是高超的。他深知亨特需要锻炼自身的勇气,增加自身克服困难的方法和经验。他可以上崖抱亨特下来脱险,但亨特日后人生路上遇到危险怎么办?总不能永远靠父亲吧,那只能靠亨特自己。

在儿子脱险的过程中,亨特父亲只给予鼓励指导,一切由亨特自己去做。从这个故事我们看到:让孩子去体验,激发他自身的潜能,自己排除险情,从而获得成功。

具体操作是:先找一个亨特能够到的落脚点,然后指导他移动一小步,接下来再找一个能够到的落脚点,又移动一小步。落脚点要稳,步子要小,走了一步,再走一步,从而到达目的地。只有这样才行呀!!!!!!

1945年1月,在英格兰的沃顿空军基地。一个上尉飞行员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蚊式双引擎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

第二天,他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现在,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两万五千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现在所要作的,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的素文岛,这个,不难作到。

就这样,他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须想更多的事。而且,还有后方的无线电支持。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

这个人就是莫顿•亨特,刚才这个故事是《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的前半部分(选入教材时做了删减)。作者讲自己之所以能够战胜困难,是由于小时候的一段经历留下的启示。接着,他讲了课文中攀爬悬崖的一段经历,就是我们学习过的《走一步再走一步》的内容。这座悬崖就像人生道路上的许多困难一样,对待它,我们不能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解困难,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能种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

一位65岁的老人,写少年时期在悬崖上这么一次经历,对于我们而言,应该有着更为丰富的内涵,可以有更多的体会。在这里,可以看出一次经历对一个人的影响,说明困难对于人生的意义,了解到不同的人对待挫折困难的态度,还可以分析不同类型的人面对同样问题采取的不同的态度方法……。

我们也应该从书本走向社会,从小悬崖走向大人生 。

[编辑本段]走一步,再走一步原文再现

那是费城七月里一个闷热的日子,虽然时隔五十七年,可那种闷热我至今还能感觉得到。当时和我一起的五个小男孩,因为玩弹子游戏玩厌了,都想找些新的花样来玩。

“嗨!”内德说,“我们很久没有爬悬崖了。”

“我们现在就去爬吧!”有个孩子叫道。他们就朝一座悬崖飞跑而去。

我一时拿不定主意。虽然我很希望自己也能像他们那样活泼勇敢,但是自我出世以后,八年来我一直有病,而且我的心里一直牢记着母亲叫我不要冒险的训诫。

“来呀!”我最要好的朋友杰利对我叫喊,“别做胆小鬼。”

“我来了!”我一面应着,一面跟着他们跑。

我们最后来到一处空地。那座悬崖就耸立在空地的另一边。它是一堵垂直的峭壁,壁面有许多凸出来的岩石、崩土和蓬乱的灌木。大约只有二十米高,但在我眼中却是高不可攀的险峰。

其他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向上爬,朝着一块离崖顶还有三分之二路程的狭小岩石架进发。我落在最后,全身颤抖,冷汗直冒,也跟着他们向上爬。我的心在瘦骨嶙峋的胸腔里冬冬直跳。

我终于爬上去了,蹲在石架上,心惊肉跳,尽量往里靠。其他的孩子慢慢地向石架边缘移动,我看在眼里,吓得几乎晕倒。

接着,他们又开始向崖顶攀爬。他们打算从崖顶沿着一条迂回的小路下山回家。

“嗨,慢着,”我软弱地哀求道,“我没法--”

“再见!”其中一个孩子说。其他孩子跟着也都哈哈大笑起来。

他们左折右转地爬上了崖顶,向下凝视着我。“如果你想待在那里,就待着好了。”有个孩子嘲笑道,“不用客气。”杰利看来好像有点不放心,但还是和大家一起走了。

我从石架向下望,感到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爬下去,我会滑倒摔死的。但是,往崖顶的路更难爬,因为它更陡,更险。我听见有人啜泣,正纳罕那是谁,结果发现原来是我自己。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暮色开始四合。在一片寂静中,我伏在岩石上,恐惧和疲乏使我全身麻木,不能动弹。

暮色苍茫,天上出现了星星,悬崖下面的大地越来越暗。这时,树林里有一道手电光照来照去。我听到了杰利和我父亲的声音!父亲的手电光照着我。“下来吧,孩子,”他带着安慰的口气说,“晚饭做好了。”

“我下不去!”我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

“听我说吧,”我父亲说,“不要想着距离有多远。你只要想着你是在走一小步。你能办得到的。眼睛看着我电筒的光照着的地方,你能看见石架下面那块岩石吗”

我慢慢地把身体移过去。“看见了。”我说。

“好,”他对我说,“现在你把左脚踏到那块岩石上。不要担心下一步。听我的话。”

这似乎能办得到。我小心翼翼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我顿时有了信心。“很好,”我父亲叫道,“现在移动右脚,把它移到右边稍低一点的地方,那里有另外一个落脚点。”我又照着做了。我的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我想。

我每次只移动一小步,慢慢爬下悬崖。最后,我一脚踩在崖下的岩石上,投入了父亲强壮的手臂中。我先是啜泣了一会儿,然后,我产生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历。

我曾屡次发现,每当我感到前途茫茫而灰心丧气时,只要记起很久以前我在那座小悬崖上所学到的经验,我便能应付一切。

我提醒自己,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一小步,走了这一步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所要到的地方。这时,我便可以惊奇而自豪地回头看看,自己所走过的路程是多么漫长。

虽然小时候很讨人厌,但又是很欣慰的,令人憧憬的!

小思 卢玮銮教授 (1939年-),笔名小思,生于香港,籍贯广东番禺,香港近代著名小说家、教育家,荣获香港教育学院第二届《杰出教育家奖2003》。她是香港中文大学文学研究中心主任。早年来到香港之后,小思曾在中、小学任教,因此对教育事业颇有心得。现时在香港《明报》副刊撰写「一瞥小思」专栏文章。

另有笔名明川、卢銮。1964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新亚书院中文系,翌年入罗富国师范学院进修,先后任几所中学的教师。1973年赴日本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文学研究员一年,1978年起任香港中文大学助教、讲师,并任香港青年作者协会顾问及多家报刊专栏作者,从事散文创作和搜集整理现代香港文学史料。1981年,以《中国作家在香港的文艺活动》之论文获得硕士衔。

已出版的作品有《路上谈》《承教小记》《日影行》《丰子恺漫画选绎》《不迁》及合集的《七好文集》《七好新文集》《三人行》等。曾编纂《香港的忧郁——文人笔下的香港(1925—1941)》,与人合编有《茅盾香港文辑》,研究论文集有《香港文纵》。

席慕蓉,(1943-),女,蒙古族,著名诗人、散文家、画家。席慕蓉全名是穆伦·席连勃,意即大江河,“慕蓉”是“穆伦”的谐译。1943年农历10月15日生于重庆城郊金刚坡,祖籍内蒙古察哈尔盟明安旗,1949年迁至香港,幼年在香港度过,后随家飘落台湾,1956年入台北师范艺术科,1964年到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进修,入油画高级班。196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艺术学院。1970年以穆伦为笔名,在《联合副刊》发表作品。七月回台湾,任教新竹师专美术科。其后数年间应邀参加多次省级及国际性之美展。并以萧瑞、漠蓉、穆伦·席连勃等笔名投稿,作品多为散文。1989年九月前往父亲及先母的家乡,初见蒙古高原。

席慕蓉十四岁起致力于绘画,曾任台湾新竹师范学院教授多年,至今仍视之为主要职业。作为专业画家,席慕蓉曾在国内外个展多次,曾获比利时皇家金牌奖、布鲁塞尔市政府金牌奖、欧洲美协两项铜牌奖、金鼎奖最佳作词及中兴文艺奖章新诗奖等。写诗只是作为累了一天之后的休息。她写诗,为的是“纪念一段远去的岁月,纪念那个只曾在我心中存在过的小小世界”。一个“真”字熔铸于诗中而又个性鲜明。在她的诗中,充满着一种对人情、爱情、乡情的悟性和理解。著作有诗集、散文集、画册及选本等五十余种,读者遍及海内外。近十年来,潜心探索蒙古文化,以原乡为创作主题。2002年受聘为内蒙古大学名誉教授。新作《席慕蓉和她的内蒙古》即用优美的文字和亲手拍摄的照片,记录了席慕蓉自1989年与“原乡”邂逅后,17年来追寻游牧文化的历程

顾城,男,1956年9月24日生于北京。12岁时辍学养猪。顾城的照片(7张)“文革”前即开始写诗。1973年开始学画,次年回京在厂桥街道做木工。1977年重新开始写作。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诗人。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并创作。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1]获德国DAAD创作年金,在德国写作。1993 年10月8日在其新西兰寓所辞世。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城抒情诗选》、《北方的孤独者之歌》《铁铃》《黑眼睛》《北岛、顾城诗选》《顾城的诗》《顾城童话寓言诗选》《顾城新诗自选集》。逝世后由父亲顾工编辑出版《顾城诗全编》。另与谢烨合著长篇小说《英儿》。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顾城的诗》。诗集《白昼的月亮》。

顾城是我国新时期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被称为以一颗童心看世界的“童话诗人”。与舒婷的典雅端丽、委婉绰约、美丽忧伤相比,顾城的诗则显得纯真无瑕、扑朔迷离。但是,在顾城充满梦幻和童稚的诗中,却充溢着一股成年人的忧伤。这忧伤虽淡淡的,但又象铅一样沉重。因为这不仅是诗人个人的忧伤,而是一代人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顾城的作品集(4张)“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经历过“文革”的一代青年,对著名朦胧诗人顾城(1956年9月~1993年10月)的这两句诗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的朦胧诗,是当时激动人心的思想、文学“解放”潮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当代新诗革新的起点。在顾城冥寿50周岁的前一年,四卷本的“顾城文学系列”首卷――《顾城文选·别有天地》近日由北方文艺出版社出版。

顾城1962年开始写诗,1987年5月应邀赴德国参加明斯特“国际诗歌节”,随后开始周游西欧和北欧诸国,后定居新西兰,1993年10月8日,他与妻子谢烨双双死在新西兰激流岛上。

据此次“顾城文学系列”策划人刘曦强介绍,此套四卷本将延续至明年9月出完,整套文选由“顾城之城”网站站主江晓敏和顾城胞姐顾乡联合编选并注释。总计 150多万字的散文体作品,囊括了顾城旅居海外的1992年至1993年这一创作高峰期的作品,有望展示一个全面而立体的顾城。

“顾城之城”站主江晓敏是浙江温岭一所中学的高三语文老师,她于1993年阅读了诗集《海篮》开始接触顾城的诗,“1994年读《诗探索》上面顾城的朋友文昕写的《最后的顾城》,读到顾城铸脚印那个段落的那一刻,我就深深地喜欢上顾城了。后来读了几乎能搜集到的顾城的所有资料。”

顾城早期的《生命幻想曲》《分别的海》和后期的《颂歌世界?是树木游泳的力量》都让江晓敏特别喜欢。她用“真”概括了顾城为人的最大特点,“自然纯净”则是她心目中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他的诗不是做出来的,而是从心间流出来的。读他的诗时,你忘掉了自己是人,你一会儿是瓢虫,一会儿是河流,一会儿又是石头,这是另一层面上的‘自然’”。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顾城,分享顾城优美的诗句”,江晓敏于1999年创办了“顾城之城”网站。

然而,也有不少当年的诗友,如今却不愿再重新“面对顾城”。

“关于他的事儿,我不想发表任何意见”,一位当年颇有影响力的朦胧派诗人以此拒绝受访。另一位当年和未出国前的顾城“有过比较多的交往”的诗人,则宣称正忙着写一部文化散文书稿而无暇评说旧友。

“朦胧诗”阵地《今天》的编辑徐晓在今年年初出版的著作《半生为人》中,对北岛、芒克等诗人有浓墨重彩的回忆,但谈起顾城却没有太多的印象,“当时编他的诗主要是北岛,我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他几次而已。”

多数诗友的不愿置评,或许有众多不同的复杂原因。但顾城真的就是这样给人一种“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感觉。

姐姐顾乡比顾城大两岁两个月零三天,顾城在她印象中的最大特点就是“不爱凑热闹”。顾城不到一岁时就会走路,“他那时干得最多的事,是走到离地不高的大穿衣镜前,对着镜子看自己”。上了幼儿园的顾城还是“不爱凑热闹”,每次顾乡去接他时,“也就不在玩闹一起的孩子群中找他,他热衷躲在一边看树或者看蚂蚁。”

顾乡回忆,从小博览群书的顾城,一次为了安慰受欺负的同学居然给人家讲起了《三国演义》的故事,并得到了“故事”的雅号。但同学们围拢着想听他讲时,“还是不容易听到他讲故事,因为他不习惯被围在中间”。“但是他又是想讲的,也很想有人听。”

在渴望与外界交流和退回内心的“心理拉锯”中,顾城只好寻求姐姐当他“一个人的听众”,姐姐没空听时,“无奈之下他就进了别的屋子,隔着床一个人对着墙讲起来”。

及至“文革”的风浪裹挟一切,顾城还是“独自在烈日下、在落叶中、在寒风里走,在古城墙上拾一枚旧币,在荒草中间找蚂蚱、蜣螂”,“高音喇叭、滚滚人流、漫天传单,对他如无一般。他嘲笑我(顾乡),痛恨我,不许我去参加集体、社会活动,认定那些事情都很无聊,而我的同学都很庸俗。”

这个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城堡”里的顾城,给人印象最深的、最常见的装束,是戴一顶高高的帽子。1992年6月在荷兰演讲时是这样,1992年12月在德国演讲时也是这样。一顶高高的帽子,在诗人的国度里,又何尝不是一顶想像中的王冠呢?他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的“王”呢?顾城后来和妻子谢烨在新西兰激流岛上养鸡种菜的生活也颇有独立王国、自给自足的意味。

在北京**学院教授崔卫平眼里,“顾城是个比较胆小的人,不是一个爱说话的人,是一个比较退却、喜欢‘坐在后面’的人。”崔卫平教授肯定顾城在朦胧诗派中“贡献是相当大的”,但对“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进行了质疑―――“声称环境黑暗而自己光明这种表述是一个任性的表达。一个人不能意识到自己身上阴影的存在、不自警是可怕的”,“在观照社会时,也要反思自己”。

《今天》杂志的重要成员刘自立,对“白话是否能写诗”表示了根本性的质疑,因此对“朦胧诗”的整体评价都不太高,他觉得,顾城“只是其中一员,也不比别人高明。”

刘自立是在不认识顾城的时候看过顾城的诗,“觉得他像个小孩儿在写诗,又有老小孩儿的成熟,但不是大人写诗。”刘自立认为,顾城的创作,一是比较注重寓意和象征,较少考虑诗歌的音乐性;二是带有某种童话色彩,有所谓“顽童”性格―――是对“文革”僵硬的思维模式的反拨,但这种“反抗”方式,是以一种孩子的方式完成的。因此,“顽童”到最后也容易失控,这和他的诗歌的不足、人格缺陷以及与社会沟通的中断,都有联系。刘自立认为,顾城试图用散文体语言赋予他的诗歌以神秘感和宗教主义,但事实上,“寻找光明”和“相信未来”,并不新鲜。

编辑本段生平

顾城,男,北京市人,原籍上海,1956年九月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顾工下放山东广北一部队农场,1974年回北京。做过搬运工、 锯木工、借调编辑等。“文革”期间开始诗歌写作,1973年开始学画,并进入社会性作品写作阶段,1974年起于《北京文艺》、《山东文艺》、《少年文艺》等报刊零星发表作品。1977年起重新进入纯净写作,在《蒲公英》小报发表诗作后在诗歌界引起强烈反响和巨大争论,并成为朦胧诗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单位解体,失去工作,从此过漂游生活。1982年加入北京市作家协会,1985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讲授中国古典文学,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加入新西兰国籍并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获德国学术交流中心(DAAD)创作年金,1993年,又获德国伯尔创作基金,在德国写作。1993年10月8日于新西兰所居岛因为离婚与其妻谢烨发生冲突,谢烨受伤倒地,过程成谜,顾城随即自杀,谢烨于其死后数小时不治。媒体捕风捉影称“顾城用斧头杀妻”,令诗人在死后从童话诗人被妖魔化成精神异常的杀人恶魔,死后蒙冤。(从顾城姐姐顾乡所做“顾城最后的十四天”中看,斧头只是偶然在场物件,跟案件根本无关。)1993年3月曾回国探亲,惨案发生时,值其夫妇从德返新西兰不久。顾城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等作品。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英子》(1994年元月北京华艺出版社出版,与谢烨合著)、《灵台独语》(1994年3月敦煌文艺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杨编)、《顾城诗集》、《顾城童话寓言诗选》、《城》、《走了一万一千里路——顾城旧体诗、寓言诗手稿集》等,部分作品被译为英、德、法等多国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灵魂在前进》,组诗《城》、《鬼进城》、《从自我到自然》、《没有目的的我》。

顾城

顾城是朦胧诗派的主要作者,著有诗集《白昼的月亮》、《舒婷、顾

  许多往事在眼前一幕一幕,变的那么模糊。曾经那么坚信的,那么执著的,一直相信着的,其实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是。------ 我们总在重复着一些伤害,没有一个可以躲藏能不被痛找到。却还一直傻傻的期待,到失望,再期待,再失望……

  “如果一切比现实还残酷,那我们是否还能面对;如果我们再相遇,那我们是否还能在一起;如果我已经离开,那么你是否还能记得我;如果没有如果,曾经的承诺是否还能实现;如果没有如果,曾经的我们是否还能重新开始;如果没有如果,曾经的我们还会相互折磨吗?”

  一直没有人懂我 ------ 我习惯假装坚强,习惯了一个人面对所有。其实,我很珍惜身边的人,只是生活的压力让我善于遗忘,把那些记忆通通遗忘­。我以为遗忘可以让自己快乐起来,可是,我感觉到的却是更多的寂寞……其实,我也渴望有一个人能懂我;我也渴望有一个人能走进我的心……

  不是流泪就能挽回失去的东西,所以不要轻易哭泣;不是伤心就一定低头,所以不要吝啬微笑;不是你认为可以给予就给予,所以不要轻易许诺;不是你一事无成,所以不要总是悲观地以为自己不行;不是只有你一个人在努力,所以不要轻易言弃。

  你可能还没有爱过,所以你不相信这世界上有永远的爱情。等你爱上谁了,你就知道世界上有那么一个人,你宁可死,也不会对她出尔反尔的。------ 如果生活是单行道,就请你从此走在我的前面,让我时时可以看见你;如果生活是双行道,就请你让我牵着你的手,穿行在茫茫人海里,永远不会走丢

  走着走着,就散了,回忆都淡了;看着看着,就累了,星光也暗了;听着听着,就醒了,开始埋怨了;回头发现,你不见了,突然我乱了。------ 聪明的人,喜欢猜心,也许猜对了别人的心,却也失去了自己的。傻气的人,喜欢给心,也许会被人骗,却未必能得到别人的。你以为我刀枪不入,我以为你百毒不侵。

  过去的一页,能不翻就不要翻,翻落了灰尘会迷了双眼。-------- 有些人说不出哪里好,但就是谁都替代不了! -------- 那些以前说着永不分离的人,早已经散落在天涯了。-------- 收拾起心情,继续走吧,错过花,你将收获雨,错过这一个,你才会遇到下一个。

  “思念一个人,你会为其乐而乐,为其忧而忧,思念一个人,你会惦着她的衣食住行;你会关注她的喜怒哀乐;你会在意她的一颦一笑;你会在乎她的一举一动。思念一个人,你会为得不到她的消息而愁肠百结;你会为不能和她长相守而寝食不安;你会为那悠悠相思坐立不宁;你会因那缕缕的情愁黯然神伤。”

  “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伟人,但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内心强大的人。内心的强大,能够稀释一切痛苦和哀愁;内心的强大,能够有效弥补你外在的不足;内心的强大,能够让你无所畏惧地走在大路上,感到自己的思想,高过所有的建筑和山峰!”

  If you love something, set it free, if it comes back to you, it is yours, if it doesn\'t it never was ————如果你爱一样东西,应该放手予之自由。如果它回到你身边,它就是你的,如果没有回来,则永远不属于你。

  “1通常愿意留下来跟你争吵的人,才是真正爱你的人。2有时候不是对方不在乎你,而是你把对方看得太重。3真正的好朋友,并不是在一起就有聊不完的话题,而是在一起 就算不说话也不会感到尴尬。4为你难过而快乐的是敌人,为你快乐而快乐的是朋友,为你难过而难过的,就是那些该放进心里的人。”

  男人对女人的伤害,不一定是他爱上了别人,而是在她有所期待的时候让她失望,在她脆弱的时候没有给她应有的安慰。

  这个世界上最残忍的一句话,不是对不起,也不是我恨你,而是,我们再也回不去。------ 就是这样再简单不过的一句话,生生的将两个原本亲密的人隔为疏离。 没有经历过的人,永远都不会明白,那是怎样的一种切肤之痛。

  有些伤口,时间久了就会慢慢长好;有些委屈,受过了想通了也就释然了;有些伤痛,忍过了疼久了也成习惯了……然而却在很多孤独的瞬间,又重新涌上心头。------ 其实,有些藏在心底的话 ,并不是故意要去隐瞒,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呐喊。

  有时候不是不懂,只是不想懂;有时候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说出来;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而是明白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保持了沉默

  你遇上一个人,你爱他多一点,那么,你始终会失去他。然后,你遇上另一个,他爱你多一点,那么,你早晚会离开他。------ 直到有一天,你遇到一个人,你们彼此相爱。终于你明白,所有的寻觅,也有一个过程。从前在天涯,而今咫尺。------张小娴

  何谓真爱?真爱是两棵树的独立,相互注视和映衬,却能各成风景;真爱是两簇花的爱慕,欣赏对方的美丽,无妨自由的呼吸;真爱是两颗星的遥望,千万年的等待和牵挂,但从未感到分离;真爱是两颗心的聆听,不论何时何地,都能摒弃浮华喧嚣,涤荡躁气浊音,超越贫富生死,永远执手相依。(

  缘份是什么?------ 是心有灵犀的一种感觉;是一见如故的一种倾向;是相见恨晚的一种心情;是上天安排的最美的际遇;是深深的牵挂或隐隐的怀念!------ 缘是一种自然而神秘的心灵力量:因为一些文字而引起共鸣;因为一种感觉而动人心弦;因为一次邂逅而难以忘怀;因为一次回眸而感慨万千。

  :“在爱的世界里,没有谁对不起谁,只有谁不懂得珍惜谁。人总是珍惜未得到的,而遗忘了所拥有的。走得最急的,都是最美的风景;伤得最深的,也总是那些最真的感情。”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不是忍受;是宽容,不是纵容;是支持,不是支配;是倾诉,不是控诉;是彼此交流,不是凡事交代;是为对方祈求,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可以随时牵手,但不要随便分手。”

  如果一个人向你表白,无论如何请珍惜他/她对你的爱,即使只能做普通朋友;或许一个人纯真的表白不会再有第二次。------ 也许,爱,不是寻找一个完美的人;而是,要学会用完美的眼光,欣赏一个不完美的人。------ 牵了手,就不要,随便说分手

本 名:卓文萱

英文名:Genie

生 日:19860120

出生地:台北县

身 高:158

体 重:42

血 型:AB

星 座:水瓶座

生肖: 牛(萱萱农历生日是1985年12月11日)

绰号:卓小咪 Genie 小萱子

学 历:私立华冈艺术学校(表演艺术科 27届)

专 长:唱歌跳舞

音乐类型:ROCKHIP-HOPPOP

运 动 :网球垒球冰刀

口头禅:恩呀!

最大优点:踏实务实

最大缺点:情绪化

最大心愿:开售票演唱会<跟大家一起大合唱>

最爱物品:香水

家庭状况:爸妈哥哥一妹

小时候的梦想:当警察体育老师

初恋:15岁

最喜欢男孩的类型:有礼貌成熟 (主要是美型男,头发长产的那种)

收集嗜好:香水

最喜爱的衣着:自然为主

最喜爱的颜色:橘色**粉色白色紫色

最喜爱的食物:意大利面

最喜爱的歌手:孙燕姿COCOBOA克利斯汀

最想到的地方:美国

最想跟粉丝说的话:有你们真好爱我好吗

●第一一0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拙失人心

鸳鸯求凤姐把老太太丧事办得风光些。

凤姐给贾母办丧事,钱少力拙,上下结怨。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夭招伙盗

鸳鸯在秦氏启发下寻死,宝玉先哭后笑,袭人以为又要疯了,宝钗却说他有他的意思,宝玉喜宝钗知他之心,“别人那里知道”。邢夫人不要贾琏为鸳鸯行礼。宝钗哭祭鸳鸯。

周瑞干儿子何三和赌友商量行窃。妙玉和惜春正下棋,贼盗来家,包勇打死周瑞干儿子何三。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妙玉为贼所抢。惜春下定出家决心。

赵姨娘中邪病倒。

●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刘姥姥哭老太太,凤姐视其为救命之人,托之以己命和女命。

宝玉要找紫鹃表白自己的心,紫鹃未开门,宝玉被麝月找回。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凤姐死,王仁混闹,要给凤姐大办丧事,嫌弃巧姐;平儿帮贾琏钱。

甄应嘉到府托家眷,贾政托应嘉看探春。

●第一一五回

惹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贾政叫宝玉念书写文章,他要检查。

地藏庵姑子来贾府受到宝钗冷遇,激惜春出家。

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呆病发作。

和尚送来“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和尚要一万银子。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宝玉二历幻境。

宝玉厌弃功名,看淡儿女情级。 字数少了点,参考:http://fjxmmaybokeecom/6252458html

周汝昌老先生是当今最重要的红学家,是考证派红学的集大成者。

周汝昌(1918—)字玉言,天津市人,男,汉族,研究员,曾用笔名念述、苍禹、雪羲、顾研、玉工、石武、玉青、师言、茶客等。

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燕京大学外语系,毕业后转中文系研究院深造。此后历任燕京大学、华西大学、四川大学外文系讲师。1954年起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中学时代就在南开中学校刊及其他报刊发表论文、杂文、诗词等,大学时翻译、研究鲁迅的《摩罗诗力说》、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等。此后主要从事曹雪芹及其《红楼梦》的研究,同时还从事禅学与文艺关系的研究,《三国演义》的校定、注释和评介,《水浒传》的评注和唐宋诗歌的评注等。已出版论著多种和大批论文,主要有:《红楼梦新证》、《范成大诗选》、《杨万里选集》、《白居易诗选》(合著)、《曹雪芹》、《书法艺术问答》、《献芹集》、《石头记人物画》、《红楼梦与中华文化》(合著)等。同时,他是第五——八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理事,中国作家协会和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韵文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中国大观园文化协会顾问,中国曹雪芹学会荣誉会长。1991年开始享受政府特贴津贴。

周汝昌一生坎坷,二十几岁双耳失聪,后又因用眼过度,两眼近乎失明,仅靠右眼001的视力支撑他治学至今。

红学专著:《红楼梦新证》(40万字),1953年上海棠棣出版社出版,三月内连销三版,后增订至80万言,1976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曹雪芹》(14万字),1964年作家出版社出版,后增订至20万字的《曹雪芹小传》,1980年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恭王府考》(12万字),198O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献芹集》(40万字),1985年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石头记鉴真》(20万字),与周祜昌合著,1985年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红楼梦与中华文化》(18万字),1989年工人出版社与台湾东大图书公司分出;《红楼梦的历程》(11万字),1989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恭王府与红楼梦》(20万字),199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曹雪芹新传》(23万字),1992年外文出版社出版;《红楼艺术》(19万字),1995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的真故事》(27万字),1995年华艺出版社出版;《红楼真本》(12万字),1998年北京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周汝昌红学精品集》(184万字),1998年,华艺出版社出版;《风流文采第一人》(25万字),1999年东方出版社出版。

新著: 《红楼夺目红》(作家出版社)以短文讲“大旨”。全书130余篇,从赏析曹雪芹“绝特”个性,提出史湘云才是《红楼梦》全书主角,到刘姥姥在全书中的重要性,以及红学研究者极少触及的红楼小人物的见解等观点。

《石头记会真》(海燕出版社二○○四年五月出版 十卷 共计五百万字 周祜昌 周汝昌 周伦玲 校订)“……,56年的大愿,总算成为现实。在红学研究史上,此书的出现应该有它应得的地位与价值,若能达到二百多年来比较系统全面地“斥伪返本”的初步成果,大体可以存于书林艺海、文化渊薮之间,个人的得失短长,就微末不足挂在心头了。…… ——周汝昌”

附:“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

记者在不止一个地方看到他说“我已经不是红学界的人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白呢?周老说:“我研究的其实不仅仅是红学,我主要研究的是诗学、书法、中华文化学。”有人曾抱怨周老将“红学”转变成“曹学”了,其实也与周老这个宽泛的研究范围有关,他认为研究《红楼梦》不是仅研究遣词造句,更要研究《红楼梦》所映射出来的所有历史信息,这些信息无疑都承载着传统文化。周老除了上述研究范围之外,他还是一个外文教师。他说:“从去年到今年,我一直在用外文给外国客人讲《红楼梦》。”这一层原因之外,其实还包含着其他因素:国内人对红学一词并不是都抱有好感。这也许与历史记忆有关,向来红学研究就与政治的联系过于紧密。再者,周老告诉了记者当今红学界的沉闷。这沉闷包括学术方面的沉闷:现在红学研究进展缓慢。“有时候会出现一些红学著作,但无论其规格、其品质,有价值的不多。” 另一方面的沉闷则是来自学术界的环境风气,“为什么我说一句话,大家亿万双眼睛盯着,议论,围剿?如果是严肃的批评我欣然接受,可是我遭遇的都是非学术的话,漫骂,造谣,攻击,所以我说,我最好还是离开这个所谓的界,我是界外人。我弄自己的学问不是很好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3120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1
下一篇2024-04-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