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叫什么名字,出自哪里,是什么意思?,第1张

这首诗叫《自由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山陀尔于1847年9月27日创作的一首诗。

这首诗表达了生命和爱情之间的取舍和选择。诗人认为,生命虽然很宝贵,但相比之下,爱情更加重要。然而,如果为了追求自由,即使是生命和爱情都可以被抛弃。这首诗在文学史上被广泛传颂,并成为了裴多菲·山陀尔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最后一句话“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成为了经典名句,常常被人们引用。它表达了对于自由的追求和取舍,即使需要舍弃生命和爱情也在所不惜。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的意思是:人的生命诚然非常珍贵,失去了性命,一切都没有了。可是,如果人没有了爱情,生活变得平淡无味,就算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这句话是出自于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与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出自《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

裴多菲(Petöfi Sándor,1823年1月1日-1849年7月31日),出生于萨堡德沙拉斯,匈牙利爱国诗人和英雄,自由主义革命者,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他发表《酒徒》,从此开始写作生涯,代表作有《自由与爱情》《雅诺什勇士》《使徒》《民族之歌》《反对国王》等,死于瑟什堡战役。

匈牙利货币上的裴多菲

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匈牙利爱国诗人,欧洲1848年革命的战士和歌手。他以诗歌为武器抨击封建势力,同时手执军刀,跃马疆场,同俄奥侵略者斗争,为了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最后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牺牲时年仅26岁零7个月。

裴多菲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父亲是一名贫苦的斯拉夫族屠户,母亲是马扎尔族的一名农奴,按照当时的法律他的家庭处在社会最底层。他做过演员,当过兵。少年时期的流浪生活使他有机会同劳苦人民接近,进一步熟悉他们的生活。

尤丽娅

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裴多菲塑像

1848年秋天,奥地利侵略者向刚刚获得胜利的匈牙利进攻。伟大的卫国战争爆发了。裴多菲这一时期的政治抒情诗较完整地反映了革命的爆发、发展、失败这样一个驼峰形的过程。1849年1月,裴多菲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任贝姆的少校副官,战斗在特兰西瓦尼亚一带。同年7月3l日裴多菲英勇地“死在哥萨克兵的矛尖上”。然而一直以来,也有人表示当时裴多菲并未战亡,而是被俄国人俘虏后流放至西伯利亚。

裴多菲一生共发表800多首抒情诗,他的《自由与爱情》,更是有口皆碑。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这首诗表面上看似乎是生命,爱情和自由的比较,然而在我看来深究起来只不过是不同的生命价值在个人心中的比较。一开始的生命代表自我的生命,爱情代表着所爱的人的生命,最后的自由代表的是自我认同种群的生命繁衍自由,通俗化的说就是“自己的生命虽然重要,但是为了我爱的人,我可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为了整个民族的自由发展,我也可以牺牲我爱的人。”很显然现实主义的翻译,或许会让人很反感,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目的就是如此现实和不浪漫。奴隶社会存在在历史中的前提就是作为奴隶能够保证自身种群的存活和发展,一旦剥削超过了这个最终的底线,奴隶社会也就崩溃了。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出自诗人裴多菲的《自由与爱情》,裴多菲·山陀尔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

全诗:生命诚可贵容,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自由与爱情》是匈牙利诗人裴多菲1847年创作的一首短诗,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后来一度被引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外国诗歌之一。

扩展资料:

裴多菲·山陀尔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我的歌》、《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急流》、《把国王吊上绞架》等等;最著名的叙事诗 有《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 翰》)和《使徒》。

此外他还写过小说,戏剧和政论。,裴多菲的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当代人民的斗争。他曾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

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 。

全文内容: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皆可抛。意思是生命固然是宝贵的,爱情更为珍贵,但如果为了自由,我宁愿舍弃生命和爱情。

这个并不是古文,这个是翻译的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创作的短诗《自由与爱情》。经由左联作家殷夫的翻译,鲁迅的传播,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后来一度被引入中学语文教材,成为中国读者最为熟悉的外国诗歌之一。

此诗表达了作者为了追求自由的牺牲精神,作者裴多菲最终也如诗中所写,牺牲在了追求自由的战场。

扩展资料:

《自由与爱情》创作背景

16世纪,土耳其人入侵,匈牙利大部分落入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治下达150年。土耳其之后,匈牙利又长期受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所以有人说,“一直以来,匈牙利就是一个为自由而不断奋斗的国家”,民心所望,唯有自由。

裴多菲被匈牙利人视作民族之魂,他热烈歌咏自由并为之献身。匈牙利一些城市的街道、桥梁和学校都以他的名字命名。

他在25岁那年,领导了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武装起义,这次起义后来演变成为伟大的爱国战争。在与沙皇军队协助的奥国统治者的战斗中,裴多菲以诗歌为武器,手持战刀和羽毛笔,驰骋于战场,最后壮烈牺牲于疆场。此诗也是在此大背景下所作。

参考资料来源:-自由与爱情

  我愿意是激流(裴多菲)

  我愿意是激流,

  是山里的小河,

  在崎岖的路上,

  岩石上经过……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条小鱼,

  在我的浪花中,

  快乐地游来游去。

  我愿意是荒林,

  在河流两岸,

  对一阵阵的狂风,

  勇敢地作战……

  只要我的爱人

  是一只小鸟,

  在我的稠密的

  树枝间作窠,鸣叫。

  我愿意是废墟,

  在峻峭的山岩上,

  这静默的毁灭,

  并不使我懊丧……

  只要我的爱人

  是青春的常春藤,

  沿着我荒凉的额,

  亲密得攀援上升。

  我愿意是草屋,

  在深深的山谷底,

  草屋的顶上

  饱受风雨的打击……

  只要我的爱人

  是可爱的火焰,

  在我的炉子里,

  愉快地缓缓闪现。

  我愿意是云朵,

  是灰色的破旗,

  在广漠的空中,

  懒懒地飘来荡去……

  只要我的爱人

  是珊瑚似的夕阳,

  傍着我苍白的脸,

  显出鲜艳的辉煌。

  作者简介:裴多菲·山陀尔(1823—1849)是匈牙利伟大的革命诗人,也是匈牙利民族文学的奠基人。他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屠户家庭,从小过着困苦的生活。他做过演员,当过兵,是1848年匈牙利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者和歌手。 他的一生是与匈牙利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和争取政治自由 的斗争联系在一起的。。他十五岁开始写诗,在短暂 而光辉的一生中,共写了八百多首抒情诗和九首长篇叙 事诗。最著名的抒情诗有《民族之歌》、《我的歌》、《一个念头在烦恼着我》、《自由与爱情》、《我愿意是激流》、《把国王吊上绞架》等等;最著名的叙事诗 有《农村的大锤》、《雅诺什勇士》(一译《勇敢的约 翰》)和《使徒》。此外他还写过小说,戏剧和政论。 裴多菲的诗用民歌的形式描写当代人民的斗争。他曾说:“在匈牙利人民中间,我的歌是为了争取自由而斗争的第一课”。在1848年至1849年由科苏特领导的民族解放战争中 ,裴多菲于1849年1月参加了贝姆将军的部队,作为贝姆将军的少校副官同俄奥联军英勇奋战 ,同年7月31日在瑟什堡战役中失踪。多数学者认为他牺牲在瑟什堡大血战中,尸体埋葬在1050名英烈的大坟冢中。

  创作背景:裴多菲的这首诗写在诗人与尤丽亚热恋时期,是一首向自己所爱表白爱情的诗,1846年9月,23岁的裴多菲在舞会上结识了伊尔诺茨伯爵的女儿森德莱·尤丽娅。这位身材修长、有浅蓝色眼睛的美丽姑娘的清纯和率真,使年轻诗人一见倾心,拥有大量土地庄园的伯爵却不肯把女儿嫁给裴多菲这样的穷诗人。面对阻力,裴多菲对尤丽娅的情感仍不可抑制,在半年时间里发出了一首首情诗,如《致尤丽娅》、《我是一个怀有爱情的人》、《你爱的是春天》、《凄凉的秋风在树林中低语》、《一下子给我二十个吻吧》等。其中包括《我愿意是激流》,这些抒情诗中的珍品,鼓动尤丽娅冲破父亲和家庭的桎梏,在一年后同裴多菲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作品欣赏:匈牙利诗人裴多菲写了一组爱情诗,其中《我愿意是激流》堪称典范。全诗清新、自然,毫无造作之感。同时,又给了爱情一个新的诠释——朴实、自然。

  《我愿意是激流》通篇用“我愿意是-----/只要我的爱人------”式结构回环连接,意象组组对比排列,其间又含暗喻,诗句一气呵成,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全诗“我”以“激流”、“荒林”、“废墟”、“草屋”、“云朵”、“破旗”来自喻,这些事物都是朴实的,纯真的;而“爱人”则是“小鱼”、“小鸟”、“常春藤”、“火焰”、“夕阳”的化身,这些事物都是可爱的,柔美的。两者的结合是自然的结合,无可挑剔。这没有花前月下的浪漫,没有风花雪夜的柔情,却有一股清新脱俗油然而生。

  诗人在遣词造句方面也很注重“自然”二字,全诗没有任何华丽的辞藻修饰,却有极其普通的语言点缀,如“崎岖的”“勇敢的”------这就避免了作品的“繁冗拖沓”,而倍显自然亲切。透过诗人的字里行间,忠贞的爱情观一目了然:“我愿意是激流,------只要我的爱人是一条小鱼,------”“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爱人是一只小鸟,------”此外,诗人对自由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也始终贯穿于全诗,使得纯洁的爱情与自由的生活有机地融入朴实的言语之中,让读者深深地沉浸在情景交融的诗行中------

  花好月圆总有时,相信诗人所希冀的自由终有一天会到来,爱情也应该有一个新的诠释——朴实,纯洁。

  《我愿意是激流》的爱情观:牺牲自己 无私奉献

  《致橡树》的爱情观念: 独立平等 互相依存 同甘共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240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