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德,只闻其名,未见其文。
这是本书封面给我的第一感觉,我以为自己是第一次读王尔德的文字,却原来,很多年前,就已读过他的《快乐王子》。有些记忆,不是早已忘却,而是但凡有一丝丝交集、触动,便会不经意间浮出脑海,激起浪花。读过的书,就像吃过的饭,早已化成了身体的一部分。
三个半小时的阅读过程中,忍不住惊叹,王尔德眼中的世界,怎的如此精彩?花儿鸟儿、夜空老树、雪花明月、雕像和梦,都有灵魂和情感,它们对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想法,在我们耳朵还无法破译的那个世界,叽叽喳喳热心谈论着;被行色匆匆的我们略掉的那个自然世界,花鸟鱼虫,都在努力活着,感受着阳光雨露,春风秋月,它们会为痴情流泪,被善良感动,为美好欢呼雀跃。
先简单了解一下王尔德:奥斯卡·王尔德(1854年—1900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以剧作、诗歌、童话和小说闻名,唯美主义代表人物,19世纪80年代美学运动的主力和90年代颓废派运动的先驱。
他幼年时便钟情于花朵、落日与希腊文学,成年后谈吐机智风趣,语调迷人,才华横溢,衣着考究前卫,行事特立独行,善于自我宣传,作品词藻华美、立意新颖和观点鲜明。现实社会中,他是故事的创造者,又是很多传奇故事的主人翁,在很多人眼中,他是毒舌自恋的金句大师,放荡不羁的享乐主义者,他拥有强大的粉丝团,墓碑上永远印满了热爱他的人们的口红印记。
本书中的王尔德,却仿佛是另一个他自己,慈悲、温柔、善良而清醒。他那无数美丽而残酷的童话里,暗藏着他对爱与艺术的忠贞,那无数让人唏嘘心碎的结局,映射着他自己零落破碎的结局。那些流畅、天真、诗歌般的语言和故事下,他的选择和坚持,被读者隐约领会到了,他在华丽与幻灭交替间,唯美的爱与善。
很多作者经常会不自觉的用自己的世界观来指导自己的创作,动漫大师宫崎骏,就是用他的的作品传达他对世界的看法:你简单,世界就是童话;你复杂,世界就是迷宫。宫崎骏用简单、轻快、善良、勇敢来诠释对美好世界的向往,我们看《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时,便如沐春风,享受童话般美好简单的世界。用吸引力法则来解释, 便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什么样,你吸引到的,便与你相似——你简单,世间如一汪清水;你若复杂,世界七拐八弯,绕死你。
年少时风华毕露的王尔德,为何年老时却潦倒不堪,命运多桀?这样的王尔德,又会有怎样的世界观?他的世界观又如何折射在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美好的还是悲哀的?可惜,书中并没有定论,本书只收录了王尔德九篇童话和部分散文诗,作者留了足够多的白,交给读者深思。书中的童话,更像是写给成年人看的。那是属于王尔德的空灵世界,有生命的美丽与哀愁——平凡世界的爱,精神世界的美,以及这两者的毁灭给人的心灵带来的巨大冲击与哀痛,突出了神性的救赎与归宿。
王尔德用超凡脱俗的口吻来讲述悲剧,借助人物交错的视角,让读者看见快乐王子由英俊变残缺到烧成灰烬;看见自私的巨人如何打开狭隘的心胸;看见年轻的国王想要做自己,却还是被禁锢成了别人眼中的国王;听见夜莺最后命若游丝的凄婉歌声;他还让读者亲眼目睹渔人灵魂和肉身剥离的惨痛……他用不完美的童话反复叩问,生活中处处存在的矛盾与悖论,折射现实社会的困顿与复杂,以曲折婉转的方式展现他对艺术、爱情、完美人生的纯粹追求。
《快乐王子》《夜莺与玫瑰》《自私的巨人》《忠实的朋友》《年轻的国王》《渔翁和他的灵魂》……每一个故事都饱含深情,寓意深远。《夜莺与玫瑰》,夜莺被玫瑰刺破心脏,用生命与心血灌注爱情,痛苦而狂喜,绽放了瞬间的美——红玫瑰。谁知,心血浇筑的红玫瑰却被年轻学生求爱不得后随手扔弃,零落成泥碾作尘,只余几缕残香,让人心碎。《忠实的朋友》,小汉斯把自己的时间、精力,需要卖出去维持温饱的满园鲜花,都交给了“朋友”,最后为了朋友,竟把自己的性命丢在了沼泽地里。小汉斯一生都是幸福的,因为他认为自己有很多“朋友”。《渔翁和他的灵魂》,王尔德把灵魂从渔人身上抽离,让失去灵魂的渔人拥有纯美的爱情,却让孤苦无依的灵魂经历苦难、痛苦、惊慌、堕落,变得暗黑。灵魂想要钻回渔人的身体里,渔人完整的心,却让他无缝可钻,他极力诱惑渔人逃离爱情,当渔人出走,远离小人鱼后,又思念起爱情,他奔回海边,却发现小人鱼早已没了生息,渔人对小人鱼满满的爱挤碎了他那颗绝望的心,灵魂趁机而入与他融为一体,一道黑色汹涌海浪而来,无情吞噬了渔人和他的灵魂……
王尔德的故事,内涵深而广,每一个读者,都能因为自身际遇的不同,解读出属于自己的版本,或许这也是他广受欢迎的原因之一。能力有限,太深奥的留给喜欢的读者自行感悟,我试着浅析我最喜欢的《快乐王子》:
严寒悄然逼近,多情善良的小燕子,幡然醒悟于一段荒唐的单恋,开始展翅追随伙伴们飞往温暖的埃及。
快乐王子活着时住在无忧宫,白天欢歌晚上跳舞,如果说欢娱就是快乐的话,他很快乐。他快乐的生活,快乐的死去。快乐王子的雕像被安放在高处,他看见了城中的丑陋与数不清的痛苦,他那颗铅做的心,也忍不住哭泣了。伤心的眼泪,打在躲他脚下休息的小燕子身上。
有些相遇,仿佛就像是命中注定。
王子拜托小燕子把红宝石送给了贫穷的绣工,把蓝宝色送给了穷困潦倒的作家和卖火柴的小女孩。
飞在空中的小燕,看到了富人在宅邸里作乐,乞丐们蜷缩在宅邸门口,阴暗的小巷,脸色苍白孩子们正挨饿受冻……
燕子又把王子身上的金叶子一片一片啄下来送给穷人,快乐王子变得灰暗难看,孩子们有了面包,脸色变得红润。
严寒夹着风雪像冰刀一样,抽打着瘦弱的小燕子,它死在了快乐王子脚边。
快乐王子的塑像被推倒,市长和市议员们争执吵闹着,都想把自己的雕像立于高处。
他们把快乐王子那颗熔化不了的铅心扔到垃圾堆上,燕子的尸体也躺在那里。
上帝对天使说:把这座城里最珍贵的两样东西给我带来。
……
简短的故事,却百转千回,跌宕起伏,看完之后,心久久不能平复。为原本快乐无忧的王子,为了世间的苦难,奉献了全部的自己;为善良多情的小燕子,一次又一次放弃了飞往温暖金字塔的机会,在寒冬中为了他人,献出了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为世间无尽的穷苦和艰辛,为富人的独乐,为政客们的虚荣、冷血、毫不体恤明情;为只有上帝才是明白人,但他改变什么了吗?
王尔德的文字,精美璀璨,奇香扑鼻,却又洗练静穆;他的表达方式风格多样,平叙、暗喻、比拟、象征,华丽繁复,迂回而灿烂;语言隽永、凝练,生动而形象,行云流水,仿佛不带个人的任何感情色彩,却又让自己对唯美和爱的追求,处处体现在故事中,一个又一个撕碎了的美好,破碎了的心,人性、爱情、生命、灵魂,在故事里或剧烈冲击,或黯然神伤,那是一个瑰丽复杂的世界,又是一个宁愿舍弃灵魂或生命,都要追求美好和爱的世界。
王尔德已经远去,他的独特,他的金句却在世间广为流传:
心是用来碎的。
真相很少纯粹,也决不简单。
什么是离婚的主要原因?结婚。
浪漫的精髓就在于它充满种种可能。
切莫垂头丧气,即使丧失了一切,你还握有未来。
社会仅仅以一种精神概念而存在,真实世界中只有个体存在。
平常的财宝会被偷走,而真正的财富则不会。你灵魂里无限珍贵的东西是无法被夺走的。
……
王尔德到底是怎样一个人?他的真实世界和文学世界,是契合的还是割裂的?不是和他生活在同一时代,谁也不是他本人,我们都只能透过他的言语、行为、作品,窥探到一个影影绰绰的他。
正如《渔翁和他的灵魂》的故事里,渔人为爱,甘愿放弃灵魂,背弃上帝,却因懂得善良,没有效忠于撒旦。但随着爱变得更深,善与恶,诱惑与伦理,又被跨越践踏了。
他本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在保守的维多利亚时代,同性恋是重罪,他为满足波西愿意拿自己的名誉、身份、地位,甚至家庭和健康去打一场胜算极小的官司,最终身陷囫囵,身名狼籍。狱中环境恶劣,他有没怨恨、后悔、痛苦?谁知道呢!但我们看到的他,就算知道爱情只会引导他走向灭亡,他还是要爱。他不是毫无道德的轻浮之人,他激情洋溢地书写着渔人和他自己的心碎结局。
蒋勋说,王尔德和李商隐很像,他俩的文学基础都是热情,甚至是激情。因为有了激情才产生巨大的幻灭感,因为太过爱这个世间,才不畏惧受伤的去拥抱。
一个在英国,一个在中国,一个在十九世纪,一个在九世纪,他们关注的内容却那么相似,相同的意向,都喜欢写月光,写夜莺,写华丽与幻灭,冥冥中仿佛自有天意。
王尔德因为那场官司,最终从神坛跌落,众叛亲离,走向孤独。
他的同性爱人波西说:如果你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尔德,那一切都不再有趣。
那时的王尔德,有谁能真正理解和懂得呢?
或许他压根没想过要被人理解,他只是在做真实的他自己,他只是在爱的时候,拼尽全力去爱而已。
他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他会心痛心碎,但他总是不会绝望的。
在这篇童话里,王尔德通过四组意象,活灵活现地描述了自己的爱情观、褒扬了执着追求真爱的人,鞭挞了不懂爱情的俗人。第一组意象是蝴蝶、蜴蜥、小雏菊,他们代表了不知爱情为何物的一群人。
爱情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它给人以勇气,甜蜜和自信。情人节来临之际,对于男女之爱的赞颂沸沸扬扬,而那些一样美好的同性之爱呢?
他们存在着,同样闪耀,珍贵和纯洁。就像122年前因同性恋被告的那位作家在法庭上所陈述的: “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就是柏拉图作为自己哲学基础的爱,就是你在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找到的爱。这种深沉热情的爱,纯洁而完美。”
这位大作家就是王尔德,对,就是那个毒舌起来秒杀段子手的英国作家。但你也许不知道,王尔德因为和一位美貌的勋爵少年的相爱,从盛名天下到背负骂名,46岁就草草逝去,原本人生赢家的剧本戛然而止。他所经历的是比现在狗血电视剧更drama,更让人唏嘘的悲剧。
也许,王尔德和小鲜肉的爱情故事诠释了:人在爱情面前,究竟能盲目到什么地步?
这是一个宿命的悲剧故事:一个天才生在了一个很少人理解的时代,无论是他对同性的爱,还是对艺术的理解,对美的殉道。博尔赫斯说:“上千年的文学产生了比王尔德更复杂或更有想象力的作者,但没有一个比他更有魅力。”
1854年,奥斯卡·王尔德(Oscar Wilde)生于英国爱尔兰都柏林一个家境优渥的家庭。19世纪50年代的英国正值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是英国最强盛的所谓“日不落帝国”时期,上流社会习俗刻板,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称。
香奈儿说,时尚褪色,而风格如一。王尔德说,时尚短暂,而艺术永恒。身高193cm,脸微胖,相貌不算特别出众的王尔德凭着惹眼的服装,机智的谈吐和特立独行的行为方式赢得了社会的关注。从一丝不苟的发型、紫色天鹅绒短外套、巨大的披肩到各色领带甚至丝袜,他在刻板的维多利亚时代显得独树一帜。一些杂志甚至开始刊登讽刺他的文章和漫画。而他对此说什么呢——“一双丝袜会令一个国家如此不安,真是奇怪。”
一天,王尔德拜访一位老画家,画家的年轻男模特长得俊美异常。王尔德忍不住感叹:“可惜了,这样美丽的尤物,还是有衰老的一天。”画家答:“是啊,如果能让画中的他代替他老去就好了。”王尔德由此契机创作了第一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
“如果能让我永远年轻,而画像中的人物变老,我愿意为此付出所有的一切,甚至是我的灵魂!”这一荒唐的愿望构成了王尔德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的情节基础。
主人公道林·格雷是一名长在伦敦的贵族少年,相貌极其俊美,心地善良。在画家朋友亨利勋爵的蛊惑下,他许下心愿:自己青春永葆,而岁月的沧桑和所犯的罪恶都由画像承担。道林从此更加放纵自己的欲望,犯下谋杀的罪孽……道林美貌依旧,画像却一日日变得丑陋不堪。
即使道林最终迎来了罪有应得的结局,但小说的浓墨重彩令人咋舌,少年间的暧昧情愫让人以为这是一本同性恋主题的小说……因此书一经出版便引来了英国报业的齐声遣责。“这本书是是一本有毒的书,充满了道德与精神沦丧的臭气。”有报纸批评道。
王尔德在书中写道: “世人所谓的不道德之书,其实展现了世界本身就有的耻辱。 (不愧是王尔德!)” 他曾强调艺术与道德的关系——艺术无所谓道德不道德,只有美与不美。 从来没有病态的艺术家,艺术家可以表现一切。罪恶与美德只是艺术家创作的素材。他仿佛预言般地写下这些警句,却没想到,日后自己将面临审判,而这部作品竟是他“有伤风化”的重要罪证之一。
三十岁那年,王尔德与“年轻、庄重、神秘”的康斯坦斯·劳埃德结婚,两个儿子在两年内相继出生。在外界看来,王尔德的生活和事业都一帆风顺,但也正是在这几年里,王尔德遇到了第一个同性情人罗伯特·罗斯,当时罗斯17岁,王尔德32岁。一年后,带给他后半生爱与毁灭的阿尔弗瑞德·道格拉斯勋爵出现了。
道格拉斯当时是牛津大学二年级学生,有着希腊少年式的漂亮脸庞,写得一手好诗。初次见面,他便迷醉于王尔德智慧的谈吐,而第二次见面,王尔德送给他一部特制大开本的《道林·格雷的画像》作为礼物。
两人相爱了。王尔德唤他的昵称“波西”,花钱如流水般地为他买礼物,请他吃饭。在给罗斯的信中,他写道: “他很像一株水仙花,那么纯洁和温柔。我倾慕他。”
而道格拉斯是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大把大把地挥霍王尔德的钱,曾三个月内就花去王尔德1340英镑,这即便与当时伦敦的上流社会相比,也是极其奢侈的;他经常任性地发脾气,留下恶毒的话语和字条离家出走,再频繁发电报祈求原谅,而王尔德一次又一次地准许复合;他的父亲昆斯伯里侯爵脾气暴虐,经常打骂妻儿,最为人称道的事迹是发展了业余拳击规则。当听到儿子与王尔德交往的风言风语后,他暴跳如雷,前往王尔德家和两人出没的饭店谩骂威胁。道格拉斯在冲突中火上浇油,通过律师向父亲宣告自己不再需要他的一分钱。
1895年2月18日,昆斯伯里侯爵来到王尔德常去的俱乐部,让看门人转给王尔德一张卡片:“给表现为鸡奸者的奥斯卡·王尔德”。道格拉斯听到消息后愤怒地叫王尔德立刻上诉,告其父亲诽谤罪。道格拉斯告诉他,以王尔德目前的身份和地位,绝不可能败诉,即使这意味着他必须在法庭上撒谎。王尔德此时已被道格拉斯和他的父亲搅得鸡犬不宁,无法创作,想尽快结束这一切。他没有做出正确的决定,答应了。他们不知道,侯爵已找来了侦探和证人。天平开始倾斜了。
“我是真正的爱,我使青年男女的心都充满了火焰。”
这时另一个叹息道:
“随你吧,我是不敢说出自己名字的爱。”
在法庭上,道格拉斯的诗句被拿来作诘问的工具;《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的格言被当作罪证。当被问到什么是“不敢说出名字的爱”时,王尔德义正言辞: “不敢说出名字的爱,就是柏拉图作为自己哲学基础的爱,就是你在米开朗基罗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找到的爱。这种深沉热情的爱,纯洁而完美。这个世界不能理解这种爱,只是嘲笑它,有时还因为它而给人戴上镣铐。”
王尔德站在法庭席位上如同演讲,宣布自己与那个时代相悖的道德理想,而这一切无疑被视为不合时宜的孔雀炫羽般的争辩。面对各种人证,他无法理直气壮。王尔德不仅上诉失败,还被反告“严重猥亵罪”,1895年5月,被判罪名成立,服劳役两年。那年王尔德41岁。
9月,王尔德的财产被公开拍卖,破产法院挤满了人,等着看这公开的羞辱。有人故意凑上前来:“看啊,这就是王尔德!你的百合和向日葵呢?”
上诉失败后,亲友们纷纷劝说王尔德离开英国逃亡,但他拒绝了: “生活引领你到哪里去,你就必须前往。我反抗世俗。”
狱中的两年无疑是难熬的,王尔德在狱中写下给波西的长信《自深深处》,他在信里说: “命运将我们两个互不相干的生命,丝丝缕缕地编成了一个血红的图案。”
近出狱时,妻子前来探望,表示只要王尔德不再见道格拉斯,她可以不离婚,让王尔德与两个孩子见面,并给王尔德提供生活费。王尔德同意了。他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但并无对自己生活方式的悔意:“如果我们能选择我们的天性,如果我们能够选择……但是没有用。 无论我们的天性如何,我们一定要让其自然发展。否则我们的生活,我的生活会充满欺骗。 ”
1897年获释后,阿尔弗莱德·道格拉斯主动表示想与王尔德重修旧好,王尔德在妻儿和爱之间最终选择了他的波西。他们同游意大利,但正如任性的道格拉斯早前就曾对王尔德说过的,“如果你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王尔德,那一切都不再有趣”,最后两人仍然分手。
1900年11月30日,王尔德在巴黎一家不知名的旅馆去世,终年46岁,死时只有罗斯与另一朋友陪在身边。王尔德的墓是全世界最特别的墓地之一,无数朝圣者在墓碑上留下红色的唇印。
王尔德死后几年之内,道格拉斯就结婚生子,皈依天主教,他不但否认曾有过任何同性恋经历,还严厉谴责以前的老朋友:“我不想遇见那些积极地宣传从无政府主义到鸡奸的各种邪恶的人。”
在小说《道林·格雷的画像》中,王尔德可谓妙语连珠: “男人结婚是因为厌倦,女人结婚是因为好奇:结果是双方都感到失望。”“坠入爱河的人,总是始于自欺欺人,终于欺骗他人。” 然而如此犀利通透的他,却依旧败在了这样一个花花公子的手里。
您好 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 首先字面解释 浪漫就是爱情的真谛 爱情则开始于自欺 结束于欺人 具体理解如下 爱情 最开始的状态是懵懂的交往 这个人是深爱自己的 这个人离开了自己就无法生活 等等想法 不管事实是否如此 自己都愿意用这样的想法来感受爱情的浪漫与幸福 慢慢的 爱情的热情退散 心猿意马的自己开始动摇 但是仍然不想失去那个给过自己浪漫的人 于是用种种手段使那个人认为自己依然不可或缺的爱着对方 这种欺骗行为虽然不好 但是 让自己能够享受爱情的好处 颇为自私 又颇为受用 让对方感受爱情的欺骗 非常不齿 又非常浪漫~
个人理解 希望可以帮到您一些
人世间是否真的有痴心的情人和美好的爱情?在这个讲求实用的时代,人类自己都快要不相信了,夜莺却相信,她愿意用生命的代价换取高贵的爱情。
痴心情人
青年的秘密
一个青年学生的眼睛里充满了泪水,因为花园里没有一朵红玫瑰。而一朵玫瑰花就决定了他的爱情的成与败。
饱读诗书、掌握了所有哲学秘密的青年实在不懂爱情为何如此不可思议,但他很想要获得爱情,获得幸福。现在,一朵微不足道的红玫瑰在阻碍他获得幸福。他的生活也因此变得痛苦不已。
他脸色发白,额头也有了忧伤的痕迹。青年越思考越悲伤。他双手蒙住充满泪水的眼睛,扑倒在草地上。
站在圣栎树上的窝里的夜莺听到了,她透过叶子的缝隙看出去,很是惊讶。她终于找到一个真正痴心的情人了。多少次,她虽不曾看见他,但她却整夜整夜为他歌唱;她整夜整夜对星星讲述着他的故事。现在她终于见到他了。
夜莺不明白,青年正在为她歌唱的东西受苦。在她看来爱情很奇妙;对她来说爱情令她很快乐,可是却令青年很痛苦。她知道爱情很宝贵,爱情不能够用黄金来衡量,爱情也不能售卖。夜莺站在枝头,思索着爱情的神秘。
现在夜莺知道了那位青年的秘密:他在为一只红玫瑰哭泣。夜莺从树叶的间隙飞入了花园。她想要帮青年要一朵红玫瑰。
红玫瑰的代价
夜莺向草坪中央的一颗玫瑰树飞过去请求给她一朵红玫瑰。 玫瑰树摇摇头:他的玫瑰花是白色的,就像大海的泡沫那么白。他让夜莺去问问长在古老的日晷仪旁边的那颗玫瑰树;
夜莺向古老的日晷仪旁的玫瑰树飞过去,停在枝上请求给她一朵红玫瑰。 玫瑰树摇摇头:他的玫瑰花是**的,就像琥珀宝座上美人鱼的头发那么黄。他让夜莺去问问那个长在学生窗下的玫瑰树,那是他的兄弟;
夜莺飞到了学生窗下的玫瑰树上,请求给她一朵红玫瑰。 玫瑰树摇摇头:他的红玫瑰像鸽子的脚那么红,比海底的珊瑚更红。可是现在,寒气侵入了他的血液,冰霜摧残了他的花苞,风暴折断了他的枝条,今年已经不会再开花了。
夜莺再三请求,一朵红玫瑰就好,她只要一朵。 玫瑰树说有一个办法,但那太可怕了,他不敢告诉她。夜莺说她不害怕。
夜莺说,用死亡来还一朵红玫瑰代价很高昂。可是爱情比生命更珍贵。
夜莺的嘱托
夜莺最后一次来到青年的身旁,青年还躺在草地上,脸上的泪水还没有干。 她告诉青年不要担心,她会在月光下造出一朵红玫瑰。她所有要求的回报,只是希望青年可以做一个忠诚的情人。哲学是智慧的,爱情比哲学更智慧;权力是强大的,爱情比权力更强大。
青年抬起头看夜莺,他听不懂,他只看得懂书上写的东西。青年责备夜莺的歌声是有几个美丽的音符,可是并没有感情。他责备夜莺没有他所拥有的感情。
圣栎树却听懂了,他请夜莺为她唱最后一支歌,他很舍不得夜莺。
夜莺啼血造玫瑰
月亮升起来了,夜莺飞到玫瑰树旁,把胸抵在玫瑰刺上。唱了一整个晚上。玫瑰的尖刺在她的胸口越刺越深。她的生命之血也在慢慢流失。
起初,夜莺歌唱的是爱情在一对少男少女的心中诞生,玫瑰的最高枝上奇迹般地开出了一朵花;
玫瑰树让夜莺把刺压得再深一点,不然玫瑰还没造好,白天就来临了。 夜莺把尖刺压得更深一些,她的歌声越来越响亮,她在唱一对青年男女心中的爱情;
玫瑰又叫夜莺把刺压得深一些。夜莺又把刺压得更深一些。 尖刺碰到了她的心脏。她的心在震颤,她的歌声变得狂热起来。她在歌唱因为死亡而变得完美的爱情。这朵奇迹之花变得绯红,宛若朝霞。玫瑰的心也是红色的。
夜莺越来越虚弱。最后歌唱了一声:
清晨,青年学生打开窗子,看到一朵娇艳的红玫瑰。他觉得兴奋又惊喜,连忙赶到了教授家里,将玫瑰递给了美丽的教授女儿。 结果,换来的是姑娘的皱眉。
她觉得这朵红玫瑰与她的衣服不搭。而且宫内大臣的侄子送来一些真正的珠宝,那些珠宝才更值钱。舞会上她会跟大臣的侄子跳舞。
青年气急败坏,一把将玫瑰扔到了阴沟里。
爱情实在太荒谬了,也实在太虚无缥缈了。他觉得爱情一点也不实用。在这个时代,实用就是一切。他又钻到他那形而上学的哲学里面去了。
实用才是一切。珠宝比一朵用生命换来的红玫瑰更值钱。事事衡量价格。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成了荒谬的笑话。当人类将自己的感情也称斤算量,那么的确爱情也会沦为价格的牺牲品。
对奥斯卡·王尔德的所有记忆大抵停留在高中作文题上——世界上有两大悲剧,一是得不到你想要的东西,二是得到了。当时真的是绞尽脑汁、想得死去活来,想要明白这句话究竟要表达什么。是得到后的失落感?或是得不到的渴求感?
再次遇见奥斯卡是在大学英语教材上,百度《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时顺带看了一遍简介,确实很喜欢就去借了书看。又习惯性地再次去翻阅王尔德的经历,这才猛然发现,这位伟人吃过牢饭,因为有伤风化罪。
十一晚,在奶奶家断网的我,看完了《王尔德》1997。
这让我更加地爱王尔德,单纯地只是喜欢这个人。必须承认,作为一个颜控,一开始我深深地痴迷于道格拉斯的美貌,但随着剧情的推进,却愈发觉得他就是一朵白莲花。(请原谅我的粗鲁,但是真的是内心真实想法)
“哪怕是坐牢也不违背内心坚守”,这是我欣赏的王尔德。在那个年代,能做到这样的人或许也只有王尔德。当然,这不是我的主题,今天想写的是王尔德、波西(王尔德对于道格拉斯的爱称)和罗比这三个人之间我无法理解的爱情。
先聊一聊最为人熟知的一对,波西和王尔德。在我看来,之于王尔德,波西就是他的缪斯,给他一切美的灵感。这很像《The Picture of Dorian Gray》中道林(美少年)和霍华德(画师)的关系,霍华德无法描述他对于道林的感觉,似欣赏却又似迷恋,痴迷于他的纯洁又痛恨他的堕落。毋庸置疑,王尔德是爱波西的,愿意用最美丽的诗词赞美他,甘心为波西掏钱忍受他和男妓风月,一次次被伤害又一次次重新拥抱波西。仅从**中的表演来看,王尔德对于波西的爱多了一份宽容,或许是对于波西无法感受父爱的另一种补偿?(仅个人看法)如果他不上前,那么就无法得到他的缪斯,这即是一大悲剧;然而,他得到了波西,或许倾尽真心,最终却换来牢狱之灾,这又是第二个悲剧。
而我们的另一位主角波西,就是一个不折不扣没长大的享乐主义者。因为父亲从小比较粗暴的教育,对于父亲充满恐惧和怨气。他在遇到王尔德后,这种情绪只是略微舒缓,而在父亲反对自己与王交往后又加剧。波西是一个没长大的孩子,需要时时刻刻的呵护。看**的时候,我总是认为波西对于王尔德只是一种变态的占有欲,而不是爱。随便发泄自己的情绪,随时离开,又随时回来,看上去并不爱王尔德。直到看到《莎乐美》的英译者才开始醒悟,波西也是爱着王尔德的,但是或许因为他父亲的原因,他对于爱情的理解便是占有,那么这种看起来很奇怪的行为也不难解释了。
接下来是我个人非常喜欢的罗比。在**中,将王尔德引上同性之路的便是罗比,这是我一开始万万没有想到的。其实从伦理角度来看,罗比可以说是很不道德了,他引诱已经结婚并生有两个孩子的王尔德走上这条路,某种程度来说,是在破坏一个家庭。(可是我还是很喜欢他)在**中,罗比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引诱王尔德走上同性之路,带王尔德享乐,替被告上法庭的王尔德出谋划策,为王尔德转交信件给波西……罗比不像波西,与其说他是王尔德的情人,不如说他是王尔德的灵魂伴侣。他可以很轻易地看清王尔德内心的挣扎和渴求,所以他先开口说:“凡事都有一次,你也不例外”;他知道王尔德无法拒绝波西,他只是劝也不阻拦;他知道王尔德不会选择在法庭上说谎,只是在出狱后助他改名前往法国,又替他安排身后事。只能说,罗比太聪明,也爱得太冷静,以至于我在**中几乎忽略了他对于王尔德影响之大。王尔德对罗比的爱慕也心知肚明,但他也挺残忍无情,至少明面上所有人都觉得王尔德爱着波西。然而,王尔德的身后事全权交给了罗比处理,可见对于罗比的信任。更何况最后与王尔德的合葬的还是罗比,不失圆满结局。
之前觉得罗比爱得挺委屈,今天却看到一篇博文。在王尔德入狱的两年里,罗比和波西曾经猥亵过两个未成年男孩,顿时有些奔溃。我说服自己的理由是,在那个年代,爱和性是两码事,享乐主义是不可能放弃自己的奢靡享受,只要他们觉得自己内心保持忠贞即可。可惜这种爱情观,恕我不能理解。
总的来说,王尔德的作品值得一读,可以看到他作为一个唯美主义者对于美的无限追求,小说也确实不错。此人前半生可以说一帆风顺,直到他遇见波西。他的劫,得之失之都是痛。世人都知王尔德和波西,但别忘了,百年后最终与王尔德在一起的使罗比。我只能说,艳福不浅。
**中有暴露情节,另外不喜同性的请自行绕开。对王尔德爱情想要有更深入了解地可以阅读他在狱中所写的《自深深处》。我个人还未阅读这本书,本文你其中观点只是个人看法。
参考:**《王尔德》1997、《道林·格雷的画像》、《莎乐美》
1、爱自己是终生浪漫的开始。
2、生活就是你的艺术, 你把自己谱成乐曲,你的光阴就是十四行诗。
3、别虚掷你的一寸光阴吧,别去听无聊的话,别试图补救无望的过失,别在愚昧、平庸和猥琐的事上消磨你的生命,这些东西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病态的目标和虚假的理想。生活吧!过属于你的奇妙的生活!点滴都别浪费。
4、活着!把你宝贵的内在生命活出来。什么都别错过。
5、真正需要爱的,不是完人,而是有缺陷的人。只有当我们受了伤,不论是被自己损伤或是被人损伤,爱情才应该来为我们疗伤——否则要爱情有什么用呢?一切罪过爱情都应该放过,除非那罪过伤害到爱情本身。
6、现世的担子太重了,不是一个人担得起的,人世的烦恼也太大了,不是一颗心受得了的。
7、世界上只有两种悲剧,一是求之不得,二是得偿所愿。
8、不要垂头丧气,即使失去一切,明天仍在你手里。
9、每件赏心悦目的东西背后,总有一段悲哀的隐情,连最不起眼的小花要开放,世界也得经历阵痛。
10、一个懂得恰如其分地热爱自己的人,一定能恰如其分地做好其他一切事情。
11、我们都生活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12、老年人相信一切,中年人怀疑一切,青年人什么都懂。
《夜莺与玫瑰》是英国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创作的童话作品之一,首次出版于1888年,收录于《快乐王子及其他故事》。故事以一只夜莺受到大学生的爱情感动,培育玫瑰为主线。作品赞扬了爱情的可贵,鞭挞了世间的拜金主义。下面是我整理的关于王尔德童话故事《夜莺与玫瑰》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她说过只要我送给她一些红玫瑰,她就愿意与我跳舞,”一位年轻的学生大声说道,“可是在我的花园里,连一朵红玫瑰也没有。”
这番话给在圣栎树上自己巢中的夜莺听见了,她从绿叶丛中探出头来,四处张望着。
“我的花园里哪儿都找不到红玫瑰,”他哭着说,一双美丽的眼睛充满了泪水。“唉,难道幸福竟依赖于这么细小的东西!我读过智者们写的所有文章,知识的一切奥秘也都装在我的头脑中,然而就因缺少一朵红玫瑰我却要过痛苦的生活。”
“这儿总算有一位真正的恋人了,”夜莺对自己说,“虽然我不认识他,但我会每夜每夜地为他歌唱,我还会每夜每夜地把他的故事讲给星星听。现在我总算看见他了,他的头发黑得像风信子花,他的嘴唇就像他想要的玫瑰那样红;但是感情的折磨使他脸色苍白如象牙,忧伤的印迹也爬上了他的眉梢。”
“王子明天晚上要开舞会,”年轻学生喃喃自语地说,“我所爱的人将要前往。假如我送她一朵红玫瑰,她就会同我跳舞到天明;假如我送她一朵红玫瑰,我就能搂着她的腰,她也会把头靠在我的肩上,她的手将捏在我的手心里。可是我的花园里却没有红玫瑰,我只能孤零零地坐在那边,看着她从身旁经过。她不会注意到我,我的心会碎的。”
“这的确是位真正的恋人,”夜莺说,“我所为之歌唱的正是他遭受的痛苦,我所为之快乐的东西,对他却是痛苦。爱情真是一件奇妙无比的事情,它比绿宝石更珍贵,比猫眼石更稀奇。用珍珠和石榴都换不来,是市场上买不到的,是从商人那儿购不来的,更无法用黄金来称出它的重量。”
“乐师们会坐在他们的廊厅中,”年轻的学生说,“弹奏起他们的弦乐器。我心爱的人将在竖琴和小提琴的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她跳得那么轻松欢快,连脚跟都不蹭地板似的。那些身着华丽服装的臣仆们将她围在中间。然而她就是不会同我跳舞,因为我没有红色的玫瑰献给她。”于是他扑倒在草地上,双手捂着脸放声痛哭起来。
“他为什么哭呢”一条绿色的小蜥蜴高高地翘起尾巴从他身旁跑过时,这样问道。
“是啊,倒底为什么”一只蝴蝶说,她正追着一缕阳光在跳舞。
“是啊,倒底为什么”一朵雏菊用低缓的声音对自已的邻居轻声说道。
“他为一朵红玫瑰而哭泣。”夜莺告诉大家。
“为了一朵红玫瑰”他们叫了起来。“真是好笑!”小蜥蜴说,他是个爱嘲讽别人的人,忍不住笑了起来。
可只有夜莺了解学生忧伤的原因,她默默无声地坐在橡树上,想象着爱情的神秘莫测。
突然她伸开自己棕色的翅膀,朝空中飞去。她像个影子似的飞过了小树林,又像个影子似的飞越了花园。
在一块草地的中央长着一棵美丽的玫瑰树,她看见那棵树后就朝它飞过去,落在一根小枝上。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高声喊道,“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可是树儿摇了摇头。
“我的玫瑰是白色的,”它回答说,“白得就像大海的浪花沫,白得超过山顶上的积雪。但你可以去找我那长在古日晷器旁的兄弟,或许他能满足你的需要。”
于是夜莺就朝那棵生长在古日晷器旁的玫瑰树飞去了。
“给我-朵红玫瑰,”她大声说,“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可是树儿摇了摇头。
“我的玫瑰是**的,”它回答说,“黄得就像坐在琥珀宝座上的美人鱼的头发,黄得超过拿着镰刀的割草人来之前在草地上盛开的水仙花。但你可以去找我那长在学生窗下的兄弟,或许他能满足你的需要。”
于是夜寓就朝那棵生长在学生窗下的玫瑰树飞去了。
“给我一朵红玫瑰,”她大声说,“我会为你唱我最甜美的歌。”
可是树儿摇了摇头。
“我的玫瑰是红色的,”它回答说,“红得就像鸽子的脚,红得超过在海洋洞穴中飘动的珊瑚大扇。但是冬天已经冻僵了我的血管,霜雪已经摧残了我的花蕾,风暴已经吹折了我的枝叶,今年我不会再有玫瑰花了。”
“我只要一朵玫瑰花,”夜莺大声叫道,“只要一朵红玫瑰!难道就没有办法让我得到它吗”
“有一个办法,”树回答说,“但就是太可怕了,我都不敢对你说。”
“告诉我,”夜莺说,“我不怕。”
“如果你想要一朵红玫瑰,”树儿说,“你就必须借助月光用音乐来造出它,并且要用你胸中的鲜血来染红它。你一定要用你的胸膛顶住我的一根刺来唱歌。你要为我唱上整整一夜 ,那根刺一定要穿透你的胸膛,你的鲜血一定要流进我的血管,并变成我的血。”
“拿死亡来换一朵玫瑰,这代价实在很高,”夜莺大声叫道,“生命对每一个人都是非常宝贵的。坐在绿树上看太阳驾驶着她的金马车,看月亮开着她的珍珠马车,是一件愉快的事情。山楂散发出香味,躲藏在山谷中的风铃草以及盛开在山头的石南花也是香的。然而爱情胜过生命,再说鸟的心怎么比得过人的心呢”
于是她便张开自己棕色的翅膀朝天空中飞去了。她像影子似的飞过花园,又像影子似的穿越了小树林。
年轻的学生仍躺在草地上,跟她离开时的情景一样,他那双美丽的眼睛还挂着泪水。
“快乐起来吧,”夜莺大声说,“快乐起来吧,你就要得到你的红玫瑰了。我要在月光下把它用音乐造成,献出我胸膛中的鲜血把它染红。我要求你报答我的只有一件事,就是你要做一个真正的恋人,因为尽管哲学很聪明,然而爱情比她更聪明,尽管权力很伟大,可是爱情比他更伟大。火焰映红了爱情的翅膀,使他的身躯像火焰一样火红。他的嘴唇像蜜一样甜;他的气息跟乳香一样芬芳。”
学生从草地上抬头仰望着,并侧耳倾听,但是他不懂夜莺在对他讲什么,因为他只知道那些写在书本上的东西。
可是橡树心里是明白的,他感到很难受,因为他十分喜爱这只在自己树枝上做巢的小夜莺。
“给我唱最后一支歌吧,”他轻声说,“你这一走我会觉得很孤独的。”
于是夜莺给橡树唱起了歌,她的声音就像是银罐子里沸腾的水声。
等她的歌声一停,学生便从草地上站起来,从他的口袋中拿出一个笔记本和一支铅笔。
“她的样子真好看,”他对自己说,说着就穿过小树林走开了一一“这是不能否认的;但是她有情感吗我想她恐怕没有。事实上,她像大多数艺术家-样,只讲究形式,没有任何诚意。她不会为别人做出牺牲的。她只想着音乐,人人都知道艺术是自私的。不过我不得不承认她的歌声申也有些美丽的调子。只可惜它们没有一点意义,也没有任何实际的好处。”他走进屋子,躺在自己那张简陋的小床 上,想起他那心爱的人儿,不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等到月亮挂上了天际的时候,夜莺就朝玫瑰树飞去,用自己的胸膛顶住花刺。她用胸膛顶着刺整整唱了一夜 ,就连冰凉如水晶的明月也俯下身来倾听。整整一夜 她唱个不停,刺在她的胸口上越刺越深,她身上的鲜血也快要流光了。
她开始唱起少男少女的心中萌发的爱情。在玫瑰树最高的枝头上开放出一朵异常的玫瑰,歌儿唱了一首又一首,花瓣也一片片地开放了。起初,花儿是乳白色的,就像悬在河上的雾霾--白得就如同早晨的足履,白得就像黎明的翅膀。在最高枝头上盛开的那朵玫瑰花,如同一朵在银镜中,在水池里照出的玫瑰花影。
然而这时树大声叫夜莺把刺顶得更紧一些。“顶紧些,小夜莺,”树大叫着,“不然玫瑰还没有完成天就要亮了。”
于是夜莺把刺顶得更紧了,她的歌声也越来越响亮了,因为她歌唱着一对成年男女心中诞生的激|情。
一层淡淡的红晕爬上了玫瑰花瓣,就跟新郎亲吻新娘时脸上泛起的红晕一样。但是花刺还没有达到夜莺的心脏,所以玫瑰的心还是白色的,因为只有夜莺心里的血才能染红玫瑰的花心。
这时树又大声叫夜莺顶得更紧些,“再紧些,小夜莺,”树儿高声喊着,“不然,玫瑰还没完成天就要亮了。”
于是夜莺就把玫瑰刺顶得更紧了,刺着了自己的心脏,一阵剧烈的痛楚袭遍了她的全身。痛得越来越厉害,歌声也越来越激烈,因为她歌唱着由死亡完成的爱情,歌唱着在坟墓中也不朽的爱情。
最后这朵非凡的玫瑰变成了深红色,就像东方天际的红霞,花瓣的外环是深红色的,花心更红得好似一块红宝石。
不过夜莺的歌声却越来越弱了,她的一双小翅膀开始扑打起来,一层雾膜爬上了她的双目。她的歌声变得更弱了,她觉得喉咙给什么东西堵住了。
这时她唱出了最后一曲。明月听着歌声,竟然忘记了黎明,只顾在天空中徘徊。红玫瑰听到歌声,更是欣喜若狂,张开了所有的花瓣去迎接凉凉的晨风。回声把歌声带回自己山中的紫色洞穴中,把酣睡的牧童从梦乡中唤醒。歌声飘越过河中的芦苇,芦苇又把声音传给了大海。
“快看,快看!”树叫了起来,“玫瑰已长好了。”可是夜莺没有回答,因为她已经躺在长长的草丛中死去了,心口上还扎着那根刺。
中午时分,学生打开窗户朝外看去。
“啊,多好的运气呀!”他大声嚷道,“这儿竟有一朵红玫瑰!这样的玫瑰我一生也不曾见过。它太美了,我敢说它有一个好长的拉丁名字。”他俯下身去把它摘了下来。
随即他戴上帽子,拿起玫瑰,朝教授的家跑去。
教授的女儿正坐在门口,在纺车上纺着蓝色的丝线,她的小狗躺在她的脚旁。
“你说过只要我送你一朵红玫遗,你就会同我跳舞,”学生高声说道,“这是全世界最红的一朵玫瑰。你今晚就把它戴在你的胸口上,我们一起跳舞的时候,它会告诉你我是多么的爱你。”
然而少女却皱起眉头。
“我担心它与我的衣服不相配,”她回答说,“再说,宫廷大臣的侄儿已经送给我一些珍贵的珠宝,人人都知道珠宝比花更加值钱。”
“噢,我要说,你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学生愤怒地说。一下把玫瑰扔到了大街上,玫瑰落入阴沟里,一辆马车从它身上碾了过去。
“忘恩负义!”少女说,“我告诉你吧,你太无礼;再说,你是什么只是个学生。啊,我敢说你不会像宫廷大臣侄儿那样,鞋上钉有银扣子。”说完她就从椅子上站起来朝屋里走去。
“爱情是多么愚昧啊!”学生一边走一边说,“它不及逻辑一半管用,因为它什么都证明不了,而它总是告诉人们一些不会发生的事,并且还让人相信一些不真实的事。说实话,它一点也不实用,在那个年代,一切都要讲实际。我要回到哲学中去,去学形而上学的东西。”
于是他便回到自己的屋子里,拿出满是尘土的大书,读了起来。
读后感
前几天,我看了些王尔德的作品,名叫《王尔德代表作:夜莺与玫瑰》。我发现王尔德这个作家写的童话都是按实际情况写的,比如,在《自私的巨人》里虽然巨人是假的,但是最后那个巨人老死了,我们可以把这理解为死是真的。王尔德的作品不像卡尔维诺写的童话,每一次都是快乐圆满的结局,比如,王子和公主结婚之类的事。
看到一段王尔德的轶闻,上面写道:“那时还是夏天,是在城堡里吃茶的时候见到的。公爵夫人当时从一个大花瓶里拿出了一枝盛开的玫瑰花。她闻了一下玫瑰花的清香,就把花轮流往下传,花香馥郁,色彩艳丽,使每一个人都闻之销魂。当辗转传到了王尔德的手里时,阳光正好从窗子直射过来,花儿更显得分外娇艳,诗人猛烈地嗅着花香,但突然间,他将花瓣片片撕碎随手扔出了窗外!对他这种大不敬的举动,大厅里顿时激荡一股愤怒的情绪。王尔德面对人们的不满,说道:‘眼看一株玫瑰花行将凋谢,难道你们不感到太凄凉了吗?’人们顿时寂然无语。”
从这段文字里看得出来,王尔德还是一个做事情一点也不犹豫的人。别人与他都很欣赏的东西,王尔德却会用一种不同的思维来对待它,他的思想也不会一直留恋在这样东西上。
在《夜莺与玫瑰》这一篇作品里,作者在写的时候,肯定一点也不犹豫地直接安排在故事里的夜莺应该为了一个男人要一朵红玫瑰献给心上人的欲望而牺牲自己。王尔德不会想:读者要是看了会不会就不喜欢我的作品了呀,或者觉得这完全是个悲剧呀……他都没有想过,他只想他怎么写才能让自己满意。
他又是一个很古怪的人,在那篇轶闻里他突然把一枝美丽的玫瑰撕碎了,大部分人肯定也不知道是为什么,所以会表现得很愤怒,这是为什么我觉得他很古怪。比如在《夜莺与玫瑰》里,为什么王尔德就非要安排故事里的那个夜莺为一个男人死去呢?为什么最后男人高高兴兴地向女人请求让她和他跳一支舞,女人却拒绝了呢?这样夜莺不就是白白地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吗?最后男人和女人谁都不高兴。女人觉得男人把她想的地位太低,男人又觉得女人违背了诺言,本来答应如果他给她一枝红玫瑰,他就可以和她跳舞。我就一直不懂该怎么理解王尔德的思想。
为什么最后不能是一个圆满结局呢?王子和公主不需要必须结婚,只要没有人白白地死去就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