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公众号:美物计(ID:huanqiukanke )
朗读者经授权转载,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有一期《歌手》,吴青峰选了一首朴树的歌—— 《那些花儿》 。
节目一播出,很多网友说:“朴树的这首《那些花儿》真的不适合吴青峰。”
这些年很多人都翻唱过朴树的歌,敢选他的歌是一种挑战。
因为 不管谁唱他的歌,听完后更怀念朴树了。
“那片笑声让我想起那些花儿,它们都在我生命某个角落静静开放。”
“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我们就这样各自奔天涯。”
没有人能比朴树更诠释这首歌。
因为这首歌的背后曾是许多人的青春,无比灿烂。
1
那时花开
1999年,有一部**开拍,名字叫 《那时花开》 。
导演是高晓松,**的主题曲正是朴树的《那些花儿》。
**拍的是青春,所以正值青春的人来演。
**里所有人都风华正茂, 朴树26岁,周迅25岁,夏雨23岁……
1999年,高晓松找到 周迅的经纪人 说:
“钱只有您要的十分之一,但我只要她35天。”
35天有多久呢?高晓松说,35天就是 夏天到秋天,一片树叶子从树上落下来的时间。
所以拍这部**只用35天,记录叶子落下的生命状态。
就这样,周迅出演了**《那时花开》。
8月15日,60人的剧组奔赴南戴河,正式开始拍摄。
大家都等着高晓松说怎么拍,高晓松却说没什么好讲的。
机器开着,他只告诉周迅一件事:
“你觉得能看镜头的时候,你看一眼。”
周迅问: “镜头是什么?”
高晓松说:“是岁月,我没法告诉你到底什么时候你会回头看这一眼, 看向岁月,看向你自己正在度过的一生。 ”
周迅说:“我懂了。”
那一年,经历过最好年华的高晓松,即将告别青春。
为了纪念那个白衣飘飘的年代,拍了这部**:
有吉他,诗歌,梦想,哥们,姑娘……
高晓松说:“《那时花开》本来是 写给郑钧和老狼的 ,等到真正筹拍的时候他们已经不再年轻,所以就变成了朴树和夏雨。”
那时的脸,那时的笑,
成为文艺青年记忆中的经典画面
没有人永远年轻,却永远有人正在年轻。
那一年, 朴树 凭借第一张专辑 《我去2000》 迅速走火,创造了30万张的销量。
街头巷尾,到处都是朴树的歌声,人们哼唱着白桦林的忧伤。
那一年, 周迅 凭借《苏州河》获得第15届巴黎国际**节最佳女主角奖。
正是颜值巅峰的她, 与**里的男主角朴树相爱了。
那一年,凭借《阳光灿烂的日子》成为 影帝的夏雨 ,在大学里认识了袁泉。
正是热恋期, 袁泉经常跑去剧组探班, 两人一起去长城,一起吃饭,一起听歌……
那一年,所有的美好都留在这部**里。
只是没想到人生就是不断地遇见,不断地告别,然后各自飘散……
就像这首《那些花儿》:
“我曾以为我会永远守在她身旁,
今天我们已经离去在人海茫茫。”
2
各自奔天涯
生命来来往往,时光可以改变多少人的模样?
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在回答。
2003年,正当红的朴树 选择逃离 娱乐 圈 。
原以为他只是短暂的离开,不曾想这一走就是十年。
直到2014年,朴树才再次回归, 带来了一首《平凡之路》。
十年前,他如“夏花般绚烂”。
十年后,他明白了“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记忆中的那个白衣少年,头上有了白发,眼角有了皱纹,变成了我们口中的“朴师傅”。
但把世间沧桑都唱遍的他,眼神却依旧闪闪发亮,一如当初。
那个在**里说着“我爱你”的周迅,没能和朴树在一起。
就像高晓松说的,他俩都是燃烧自己的艺术家,凑在一起,太灿烂了。
2014年,一路勇敢无畏的周迅,终于等到了她的幸福。
周迅婚礼照片
拍《那时花开》的周迅和朴树
去年《如懿传》播出的时候,很多人说她老了。
岂不知像周迅这样的女人,无论多少岁,她的灵气也不会消失。
她的眼神依旧让人心动,演技依旧让人信服。
她一流泪,也让人想要跟着流泪。
经历那么多浮华人世,她依旧洒脱、真实和纯粹。
当年最浪漫的一段校园爱情,夏雨和袁泉结婚了。
几乎所有明星的婚纱照,都是梦幻奢华风。
唯独夏雨和袁泉,是在 当初二人定情的中戏巷弄 ,手拉手把婚纱照拍了。
婚后,他们生下了女儿夏哈哈, 一家过着极为低调的生活。
没有惊天动地,爱却一直在。
他们已经在一起20年了。
3
青春无悔
张爱玲说:
“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是一生一世。”
当青春逝去,所有的生活归于平淡。
虽然每个人都变了模样,但总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
比如青春里的友情。
抑郁了很长时间的朴树复出,写了新歌《清白之年》。
高晓松就在微博上表白:
“20年人来人往,你还在, 不是因为你爱这圈子,是因为这圈子爱你。
既然生如夏花,就不怕秋风凛冽, 竹林是为弱者备的。”
高晓松在最惨的时候,找朴树借钱。
朴树知道后,只回了俩字:账号。
就立马把15万给汇给了高晓松。
青春里的朋友就是这样不问为什么,只要你需要,我就会帮你。
比如曾经爱过的人。
朴树和周迅分开后,周迅喊朴树来参加她的**发布会,朴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2014年7月16日,是周迅结婚的日子,同一天,朴树发布新歌。
当时所有人都在朋友圈祝福周迅,而周迅的朋友圈推荐的 却是朴树的《平凡之路》。
年轻时,遇到了最好的朋友,最好的年代遇到了最好的姑娘。
纵使时光不返,记忆还在,有人携手,有人同程,是多么美好温暖的一件事。
4
音乐是青春期的荷尔蒙
和长大后的眼泪
很多年后,颇为感动的高晓松写下这段话:
“十五年前,小朴在**里会用十七种语言说“我爱你”。
小周会直盯盯看着镜头,仿佛看着自己如风岁月,我会坐在监视器前,为从指缝中流走的日子断了心肠。
那时我们都坚信自己会有不凡的人生,滚滚红尘,遗世独立。
如今我们老了,平凡得如同路边的树木。
虽然不再呼喊奔跑,却默默生出许多根,记住许多事,刻下年轮,结出果实。
偶有风过,思想起初来时世界的模样,每个人都会被原谅。”
“他们都老了吧?他们在哪里呀?”
人总是都要老的,幸好青春是一首不老的歌,就好像我们回头再听那首《那些花儿》,总会想到自己。
花开有时,花落有时。
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文|007同学
最近,《奇葩说5》里高晓松一段关于爱情和人生的言论被再次推上了热搜。
他指出,“首先,爱情和人生,一定是人生重要,你要过一个什么样的人生,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其次,好的感情,是让双方都活成更好的自己,什么是更好的自己?纯良、磊落、诚恳的自己”。微博上,这段关于爱情和人生的精辟理论迅速被许多年轻网友转发。
实际上,高晓松这句寻找自我、感喟人生的肺腑之言,与他没离婚之前最广为人知的“爱情养成理论”,有着巨大的差异。
很多时候,名人亦不例外,从痴迷爱情、喜好浮华的纯情肆意到向内生长、追寻真我的踏实诚恳,中间只隔了几番岁月的洗礼。
人至中年的高晓松,凭着他丰富的感情经历和深刻的人生体验,靠着他的睿智与聪慧,历经岁月的洗礼浮沉之后,面对剪不断、理还乱的爱情与人生的大课题,他一语道破了玄机。
01 好的爱情,是成为更好的自己
36岁的高晓松,和所有男人一样,是喜欢美女的视觉动物,是心怀父权梦的大男人。一个漂亮、单纯的女子夕又米(又名徐粲金)在一次“深圳**”选秀活动上,与高晓松不期而遇。彼时,高晓松是评委,夕又米是选手,高晓松对夕又米一见钟情,用他的话来说,他觉得她满足了自己对于美女的全部想象。
一次当时接受南都采访,高晓松这样描述他跟太太的关系:
那时候夕又米才17岁,中专都没毕业,谁都没想到这两人能谈婚论嫁。据说高晓松为了争取到家人的同意,把夕又米带去美国深造,对外声称夕又米是她在美国认识的留学生。
女儿出生的时候,夕又米还没满20岁。后来参加《鲁豫有约》,高晓松再次自豪地谈起自己的太太有一米七,长得非常漂亮。
同时,他说太太信佛,他让太太只许跟佛说一句话,“希望你好,你好了,我们就高兴”。连太太对自己信奉的神明祷告什么都要严格指导,可见高晓松对太太的困囿有多深。
夕又米在这份感情中的不快乐是不言而喻的,但热衷塑造太太的价值观,习惯掌控太太生活的高晓松,后来,也变得不快乐。
离婚是高晓松提出来的,原因是跟太太在一起不快乐、不自由、没有空间。提完离婚才三天,高晓松就拎着行李搬走了。
纪伯伦曾说,“耳鬓厮磨中为彼此留出一些空隙,让天堂之风在你们中间起舞。彼此相爱,但是不要让爱成为桎梏,让爱成为波涛汹涌的大海,在你们灵魂的海岸间奔流”。事实证明,毫无缝隙、执于捆绑,不能独立成长的两个人,他们的爱情,最终都不会长久。
顾城与谢烨相识于一次浪漫的一见钟情,这种激情在爱情的最开始使他们变得非常亲密。然而这种亲密并没有持续多久,身为一个天才,顾城不通俗事,基本上所有家务和打交道的事都交给谢烨。
最致命的是他处处在限制谢烨的自由,顾城不让谢烨打扮,不让谢烨戴耳环、戴项链,穿衣服都要经他的审核。谢烨是上海女孩,爱美的天性受到最残酷的压制。
谢烨跟朋友游泳,顾城就很不高兴,不喜欢她在公众场所穿游泳衣。令她退学,命她不许排队买菜,不许菜肉分开炖煮……在顾城那里,谢烨是没有自由的。
对顾城,谢烨也是有所挑剔的。诗人的薪酬并不高,顾城一辈子都穷,一向为了钱发愁,他的稿费非常少,都是三块五块七块的。谢烨不能理解顾城不去找工作而整天呆在家里创作,她更理解不了诗人的“浪漫主义”,她试图改变他而不得。
到后期,顾城甚至爱上了另一个女人,把他们这段没有相互独立的婚姻推下了悬崖。
顾城和谢烨的爱情败就败在互相羁绊,对对方要求太多,自我的独立太少,本来两个自由灵魂的相爱变成了圈养式的孽缘。
周国平在《爱的容量》里说,“好的爱情有韧性,拉得开,但又扯不断。相爱者互不束缚对方,是他们对爱情有信心的表现。谁也不限制谁,到头来仍然是谁也离不开谁,这才是真爱。”
其实,好的爱情,从来都不是牵绊与控制,不是试图改变对方来迎合自己,而是给对方空间和自由,让他自由地生长,尽情地去做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否则,不管经历怎样的削剥磨砺,对方也始终成不了自己心里想要的样子,而且,在一次次的控制与磨合中,也会将彼此之间的感情消磨殆尽。
02 更好的自己,才是对对方的持续吸引力
事实上,兼导演、编剧、制片人、音乐人等众多身份于一身的高晓松,本就是集学霸、智者、天才等许多头衔为一身的才子,他的身边从来就不乏倾慕者。
外表普通,却才情俱佳的他,从中学时候起,就让许多女子为之神魂颠倒。而他与第一任妻子沈欢、第二任妻子夕又米、歌手筠子和阿朵的感情,只是被大众普通知晓的几段感情。
他就像一块磁铁,从青葱岁月的年少轻狂,到人到中年的沉稳沧桑,始终保持着对女人的强大吸引力,究其原因,就是他始终在自由地做自己,始终在不断地挑战自我,成就自我。
《无问西东》中的刘淑芬,年轻时也曾与丈夫两情相悦,多年供养未婚夫读大学,但与丈夫的成长进步相比,她却并没有多少改变,更无成长。结果,男人心存怨憎,女人因爱成恨,困囿于日日夜夜的冷暴力中不得解脱。数年之后,她终于一步步成为了那个“你就是不能变”的怨妇,最后,以跳井自尽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有人曾针对情侣分手的诸多原因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是:一段长期关系之所以停止或是无法继续,大多是在感情的存续期,自身价值低于对方的预期价值。如果自身价值低于对方预期,或者对方有其他价值更高的异形选择时,感情便会遭遇危机。反之,自身价值远超其他异性时,便可以很大程度上保障一段感情关系的稳定,如果自身价值若是极大地超出对方预期,这种价值将会转化为对对方的持续吸引力。
前段时间,贾玲因为一篇文章又火了一把。大家才知道,原来这位笑嘻嘻乐呵呵的喜剧红人,曾经因为梦想,放弃了形象,放弃了面子,也失去过爱情。参加综艺节目,评委老师直接说,“你别说话了,像猪一样”。参加真人秀,贾玲最真实的部分被剪掉,被栏目组直接当炮灰。
在舞台表演,她生吃辣椒,猛灌啤酒,三秒啃西瓜,表演完之后男友就与她分手了。这个世界曾对贾玲满是恶意,但贾玲却依旧坚持梦想,努力变成最优秀的喜剧演员。
她说,“我有一个小理想,就是要用我的力量改变中国人对喜剧的收视习惯,改变人们对女生演喜剧的看法,我一定要让更多的人爱上喜剧”。而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爱上了她。综艺节目《拜拜啦肉肉》评选想睡之星,所有男士都选择了贾玲。
吴秀波也在一次采访中公开表示贾玲就是自己的女神。而网友更是对她一致称赞,断定她以后的结婚对象一定是男神。
心理学里有一个著名理论,“吸引力法则”:不论是谁,不分年龄,只要你愿意全面地做好准备,让自己配得上你所寻求的对象,就有可能得到真爱。作家马德也曾说过,“好的婚姻、好的感情固然美好,但是,世界上从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与恨,追根溯源,自己就是面镜子。想要遇上好人,首先得提升自己,当你修到春风化雨,好的爱情自然会来。”
所以,你若盛开,蝴蝶自来。努力提升自我,才是最好的迎接爱情的姿势。
03 爱情并非世界的全部,人生才是
某种程度上来说,高晓松的感情经历,就是不断尝试挑战,不断靠近吸引,又不断放手和告别的一个过程。在生活的洪流里摸爬搏击许久后,在即将知天命的年纪里,他才清楚地认识到自我和人生的重要。
人们从来都不怀疑高晓松的痴情,但其实,他从来都不是一个只会活在爱情里的人。除了爱情,他还有他挚爱的工作、事业、朋友、观众……
这些年,他涉足的电视、制作、音乐、**等诸多行业,他都付出了汗水和努力,倾注了大量的时间。每一个云淡风轻的信手拈来里,都有背后他不为人知的辛苦和努力。他的人生,从不含糊。
前段时间大火的电视剧《如懿传》里有这样一个片段:在乾隆和一群烟花女子寻欢作乐之时,如懿带人闯入,强行把几个烟花女子带走,在与乾隆的激烈争吵中,她举刀断发。身处深宫,深谙后宫生存之道的如懿,在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与弘历日渐离神离心,知道爱情已经渐行渐远的时候,她没有想办法保住后位,先让自己体面地活下去,而是用断发为祭的方式,把自己逼到了绝境。
爱情固然珍贵,但爱情绝不是人生的全部。即使没有爱情,她也可以照样做大清的皇后,依然可以过好一生。可她却偏要把爱情当成一生的信仰,当爱情消逝时,她就要断发相祭,自绝后路。
可能有不少人都知道天后蔡琴和导演杨德昌的故事。
当年蔡琴被才华横溢的杨德昌吸引,随后两个人结婚。本来蔡琴是非常有前途的民歌女歌手,但是结婚之后,蔡琴就很少唱歌,如果她一定要出来唱歌,那就是缺钱了,因为搞艺术的杨德昌,往往是需要蔡琴的收入来供养的。
杨德昌结婚的时候跟蔡琴说,他们的婚姻会是“柏拉图式的”,也就是“有爱无性”的,蔡琴相信了,她几乎完全放弃了事业和自我。但结婚十年,杨德昌却宣布和蔡琴离婚,而他再次结婚之后,很快就有了两个孩子。
但蔡琴并没有在与杨德昌的感情里沉沦,离婚后,她坚定地说,“我要靠麦克风站起来”。此后,她出新歌,办演唱会,事业做得风生水起。
世界那么大,人生那么多美好。人一旦陷入爱情的泥潭,把自己变成一条依附在别人身上的藤,那么有一天,爱情一旦失去,就会发现,自己早已做了爱情的奴隶。
苏芩讲过一句话,“感情一开始,你要考虑的是喜不喜欢这个人,而相处久了,就要考虑一下喜不喜欢当下的自己”。相比爱情,真实的自己,想要的人生,才是最最重要的。
正如**《无问西东》里,张果果说的那样,“愿你在被打击时,记起你的珍贵,抵抗恶意;愿你在迷茫时,坚信你的珍贵;爱你所爱,行你所行,听从你心,无问东西”。愿这世上的每个人,都能掌控好自己的人生,成为独一无二的最珍贵的自己。
—END—
她是最狂野的摇滚女神,高晓松专门为她写歌,张艺谋请她为**演唱
你还记得那个时候著名的超级女声吗?这是当今许多选秀节目的现实。正是因为那个节目的火爆,今天才有越来越多的类似节目。因为当时还没有草根明星的概念,所以很多上榜的人现在都是超级明星了。何洁,一个普通的小女孩,现在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而李宇春,一个前假小子,进入了**行业,获得了无数奖项。张靓颖现在也是音乐界名声显赫的人物,也作为导师,今天说的那个男生还参加了超女,还是亚军,她就是谭维维。
我记得有一个冠军和亚军淘汰赛阶段比赛,尚雯婕还是谭维维很受欢迎,他们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也很强,可以说,从唱歌是很难分辨谁赢谁输。但那毕竟是比赛,冠军和亚军的比赛只能有一个人赢得冠军,结果谭薇薇得了第二名。她是一个强大的歌手,比赛结束后,很多人都为她抱怨,但结果已经出来了,无论面对多么遗憾,所以在那段时间里她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坚强的人总会有机会的,高晓松非常欣赏谭薇薇的声音,还特地拿起笔为她写了一首歌,叫《如果有来生》。这首歌对歌手的技巧要求很高,虽然听起来不错,但是高音部分很难唱,但是谭伟伟让这首歌火了。因为这首歌,她赢得了更多的奖项,并给了她再次进军音乐界的信心。她对摇滚的掌握越来越成熟,当我成为歌手后,很多人第一次看到了她的力量。她现在是娱乐圈最狂野的摇滚女神。
前辈的认可不仅是对谭恩美的鼓励,也是对她事业的帮助,因为这意味着她将有更多的资源。张艺谋拍的那部**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因为老Mouzi的名声,这部**从一开始拍摄就吸引了很多关注。他不仅对选角有独到的眼光,而且对**中的歌曲要求也很高。但是张艺谋选择了请她为**唱歌,这对很多人来说是非常惊讶的,因为他的名气,很多著名的歌手都可以被他邀请,但他选择了这样一个不那么受欢迎的歌手来唱。谭维维也很惊喜,因为对她来说,她受到了张艺谋的鼓励。能够在他的**中唱歌将有利于她未来的发展。
虽然是亚军的背景,但通过高晓松升值,已经由张艺谋提携,很多网友说这个谭维维不是一般,如果不是对自己的实力很优秀,怎么可以如此重视这两个大咖啡吗?
读《晓松奇谈》好似在与一个有趣的人侃侃而谈,他可以让你听见历史人物落地的声音,“吧嗒”一声,你会点头道一声还真是有理。他还可以让你看见智慧,你会惊讶原来还可以用这个角度看世界。
在《晓松奇谈》里,我看到高晓松先生的智与灵,深度与广度兼而有之。我想高先生大概是阅过百部经典才会如此这般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吧。记得小时候我一直告诉自己,长大后要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所谓很厉害的人就是说话办事有理有据,足以令人信服。我认为高晓松大概是做到了。
或许是《晓松奇谈》这本书本身有令人欲罢不能的魔力,又或许这是我第一次读这种类型的书,私以为这个月我读的最棒的书就是它了。
对高晓松先生的第一印象是“羽扇纶巾”四个字,但他不像孔明般胸有成竹地微笑,倒像《笑傲江湖》里某位英雄般哈哈大笑,当时一度觉得自己的认知可能有所欠缺。后来再接触“高晓松”这个名字是在朋友圈看到一篇关于他的推文,那篇推文从高晓松的父辈谈起,结合家庭教育背景高谈阔论了“高晓松先生何以这般自信”,我开始对这位笑得很自信的先生感兴趣了。
《晓松奇谈》这本书,从民国女神谈到民国奇葩,从全民选举谈到禅让,涉及范围之广足以令人整整一夜只重复这一段段历史,只回忆这一个个人物。
读民国时期的“女神们”时,鲜活的才女佳人们跃然纸上。高晓松老师的笔调很轻快,读时不像看一本书,倒有种面对面交谈的错觉。他谈及徐志摩和张幼仪,林徽因还有陆小曼的时候,一改我年少时对他们之间的“爱恨纠葛”的印象。他论及民国诸位影坛的佳人时,让我想起白先勇先生笔下的金大班和尹雪艳,一个人的性格确实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读“黄金大劫案”时,一种很苍凉的历史感涌上心头。责任和信仰,迫不得已和心甘情愿,在历史的大潮流中,你该如何立身处世?多年后,当你找到最后一个“快递员”时,早已物是人非。平反和惩罚,正义和快感,你想要的真相到最后也变得那般令人瞠目。
读民国的“奇葩”时,倒像在看《三国演义》的节选。每个在历史舞台上“指点江山”的“奇葩”和“狂人”都抱着救国家于水火之中的信念,也本想万古长青,只是每个人的格局不同,处事方式不同,便有了不一样的结局,没有谁一开始就准备着当大反派,没有谁想跳上历史舞台扮小丑。其实,我还觉得这些奇葩蛮可爱可敬的,他们都曾以为自己可以惊世骇俗,也都曾是某些人的超级英雄。
最后的一章“禅让”把当年在历史课本里谈得略含糊的事情谈得有趣有味,这种讲故事讲礼节的方法和方式也是值得把玩和学习的。
有人说,一本书能给你留下一点印象也就够了,而《晓松奇谈》做到了,而且不止一点。它给了我很深的体验,关于思想的启迪,关于历史的认识,关于必然和偶然,这些东西将会融进我的生活,给我慌乱不安的世界增添一点平滑剂。
《晓松奇谈》——谈故事,说人生,朋友们,有空我也想跟你谈一谈。
高晓松曾经说过,他是家里学历最低的人。我大吃一惊,当时还不信,网上一查,还真的是,不是因为他不够优秀,而是他家的人都优秀的可怕这是真正的一家学霸,所以高晓松才敢说自己是家里学历最低的。而他的人生经历也是很精彩的,从小在清华园长大,高考后又进入清华学习,我们一直为之神往的象牙塔,那个学术圣地,中国最牛逼的大学,他却并不感冒,没了兴趣,他就直接辍学。
小时候认识他是因为«同桌的你»,«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那时他是清华的大才子……后来他成了导演,拍了很多文艺片,在那个还都是用胶片拍摄的年代,他随手导演了一个广告片还获得了大奖……后来他的那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和他的“盛世美颜”自拍照又火的一塌糊涂,我有时会很遗憾,觉得他的颜值配不上他的才华,但是后来我上网一搜他年轻时候的照片才知道他年轻时候还是很帅的,他现在真的是自己折腾出来的哈哈。
我觉得他是很有意思的一个学者,我不说他是娱乐圈里的人,因为他与这个娱乐圈的任何人都不一样,简直像一股清流般得存在,他太特别了,可能是他确实不缺钱吧,活的就像一场戏,乘兴而至,兴尽而归,也没有遗憾。他是一个活的很随性的人,他经历了很多种生活,却依然没有迷失自我,他过得像是一阵风。
看过«奇葩说»和«晓松奇谈»,我才知道他到底有多博学,感觉他脑子里面损友东西你都意想不到。他做导师和蔡康永是完全不一样的感觉,蔡康永习惯用自己或者身边人的经历和感悟来结辩,他的讲述风格很温婉,高晓松却总是列举很多历史上的例子,更有说服力的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观点,有理有据,逻辑思维真的好强大让人刮目相看,我有时会觉得辩场上一些辩手的观点站不住脚,但是高晓松让我心服口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