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姓的来源 赖姓的由来

赖姓的来源 赖姓的由来,第1张

1、赖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出自姬姓和姜姓。姬姓赖氏源自黄帝,出自国名。姜姓赖氏源自炎帝,亦出自国名。

2、先秦时期,赖姓主要的活动地区在河南南部和湖北北部。秦汉两晋时,赖姓已经播迁到江南各地。宋朝时期,赖姓人口稀少,主要集聚在福建。明朝时期,赖姓大约有13万人,主要集中于江西、广东两省,其次分布于福建、四川。明末清初,赖姓进入台湾省。

3、赖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第276位。据2013版《中华百家姓》,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90位的大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赖氏以国为姓 望出颍川南康

这个著名姓氏,根据考证,是来自春秋时代周天子名下众诸侯之一的赖国。他们的古老源流,在《姓氏考略》一书上记载得清清楚楚:“《风俗通》曰,春秋时有赖国,其后以国为氏,望出颍川、南康、河南。”

春秋时代赖国所在的位置,大致不离现在的河南省境内,因此正如《姓氏考略》一书所说,最早的赖姓家族,是出现于河南的颍川一带。换言之,赖氏长久以来虽然是称盛于南方各地,但他们的祖先,却统统都是来自中原地区的河南。追本溯源,全都是最足以自傲的炎黄子孙。

赖氏,真是一个最为幸运的古老家族,自得姓以后的2000多年来,整个家族的脉络分明,所有的子孙都可以源源本本地找到自己的来龙去脉。

南北朝的长时期兵荒马乱,逼得中原衣冠纷纷南渡避乱,造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民族大迁徙。赖氏的先人,当时也参加了南迁的庞大行列,并且很快地在所落籍的江西出人头地,挣得响亮的家声。

熟悉历史的人士都知道,漫长的五胡乱华时期,是到了隋、唐两代才告结束的,而在唐肃宗的乾元间,江西雩都就曾出过一位著名的学者赖 ,以七岁能文,弱冠通九经百氏而远近知名。据说,他也是一位金榜题名的进士,曾被唐朝皇帝任命为崇义馆校书郎。不过,他无意于宦途,竟舍弃了已经到手的荣华富贵,悄然引退,回到家乡,以诗书安享余年。这种崇高的胸怀,一向最受后人的敬仰。

赖起源于 鹿邑、息县

分布:河南、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陕西、广东、台湾、新加坡

赖氏渊源有二: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赖,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兴宁《赖氏源流》及江西《宁都莲湖松阳赖氏十二修族谱》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叔颖31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留居宁都县城、湖田、七里、莲湖、会同武村,次子赖德(得)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庚)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求)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于都、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 ,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赖姓始祖――叔颖公,为轩辕黄帝廿九世玄孙,文王之第十三子,周武王之弟也。武王令叔颖率兵与诸侯讨伐无道之纣王,功成退居河南省赖地。公元前841年,武王封弟叔颖于赖国。后世子孙为纪念先世创业,乃以国名赖为姓,国土颖川为号,尊叔颖为赖氏一世祖即太始祖。

《 班辈顺序诗 》

甲第簪缨在,乙源沛泽盛。

朝阳天地照,丁实岁时逢。

戊育蕃滋润,己传起敬崇。

庚强人自厚,辛旺事能通。

壬大来章绂,癸全万福同。 清赖连三公创编

老赖不赖”,是称呼,是形容,是语句,原本出自流行在朋友间的一首顺口溜。这首顺口溜极简明,一共才四句。除第一句“老赖不赖”之外,其他三句存在多种版本。以前面两句为例,就有“老赖不赖,实在不坏”、“老赖不赖,真的不赖”、“老赖不赖,大伙都爱”。虽然“大伙都爱”这个版本挺暖心的,但可能吗?根本不可能啊,即使刘晓庆和“超女”李宇春们也难以达到“大伙都爱”的程度吧?其实,多数朋友都知道,准确正规的版本是:“老赖不赖,实实在在;工作勤奋,为人正派。”

这首“老赖不赖”的顺口溜,由于具有口头韵文的特点,且简短易记,很快就在一些朋友中间流传开来。“老赖不赖,实实在在”,朋友之情,都很实在。至于“工作勤奋,为人正派”这样的评价,老赖实不敢当,愧领愧领!

“老赖不赖”,无须表白;友情之外,另有感慨:中国的汉字和语言,真是奥妙深邃、变幻莫测、神奇万端、魅力无穷,字字含信息,声声蕴情感,组合生万意,音同意不同。 常老赖不赖我回答这么多不给点回报我打抱你头蔼

姓赖的历史名人有很多,比如:

赖 裴

江西省雩都(今于都县)人,唐乾元年间进士,被任命为崇文馆校书郎,未赴,退居乡里,人称其所居之地为“秘书里”。

赖 镜

城西人,明代画家,诗、书、画俱精,时称“三绝”。

赖禄孙

元朝宁化人(今属浙江省),大孝子。延佑年间赣寇作乱,欲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曰:“宁杀我,勿伤我母。”其母病渴乏水,禄孙含唾煦之。

赖世隆

明朝清流人,宣德进士,官编修,曾献策平定邓茂作乱,招集散亡盗贼十余万,功勋卓著。

赖传珠(1910-1965)江西省赣县人。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赖毅(1903-1989),湖南省平江县人。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赖达元(1917-——),江西省石城县人。1955年被授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赖光勋(1914-2003),福建省永定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赖春风(1913-1993),江西省宁冈县人。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赖金彪(1906-1935),广东省大埔县人。闽东工农游击第7支队的创建者,革命烈士。

现代名人

文艺界:赖雅妍,赖琳恩,赖声川,赖亚文,赖水清,赖广昌,赖伟康,赖薇如,赖盈莹,赖伟锋,赖晶熙,赖良淦,赖国术

政治界:赖斌,赖清德,赖英照,赖峰伟,赖幸媛,赖国根,赖联明

文化界:赖晨,赖德全,赖维波,赖庆国,赖建清,赖宗卯,赖俐华,赖有贤,赖杨刚

商业界:赖丹丹,赖振元,赖海建,赖霖枫

科学界:赖世燿

赖姓出自姬姓。为周武王之族人,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记载:周武王有弟叔颖受封于赖国,赖国被楚灵王灭亡后,后人以国名为姓。此一来源被后人称为“赖氏正宗”为出自河南的赖氏。赖姓是一个中文姓氏,在《百家姓》排名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赖的组词:依赖、仰赖、抵赖、赖账、好赖、无赖、百无聊赖;拼音:lài;部首:束,也可以是负。

赖字的基本解释:依赖、依靠。仰赖,完成任务,有赖于大家的努力;指无赖。耍赖、赖皮,他说话不算数,太赖了;指留在某处不肯走开。孩子看到橱窗里的玩具,赖着不肯走;指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抵赖,赖债,事实俱在,赖是赖不掉的。

赖字

也指硬说别人有错误。诬赖,自己做错了,不能赖别人;责怪的意思。大家都有责任,不能赖哪一个人;指不好的意思,坏。好赖,今年庄稼长得真不赖。不论好的赖的我都能吃;幸而、幸亏的意思。如:赖得(幸亏,好在),赖是(亏得;幸好),赖蒙(敬词,幸而蒙受)。

赖也通“懒”,懒惰的意思。富岁子弟多赖。——《孟子告子上》;又如:赖精(极无赖的人);赖象磕瓜子(歇后语为“解不了饥”)。

词语解释

赖是指姓氏,赖姓是一个发源于北方,而在历史演进中成为以广东为主居地的典型南方姓氏。赖姓人才辈出,尤以宋明两代江西万安为盛,故有:“一县两代人才多,江西万安赖氏兴”的佳话流传于世。

1、赖氏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之子孙。根据《中国史稿》和《炎黄源流史》记载:炎帝后裔有四个部族,其中之一是烈山氏,古音烈与厉、赖通,故其部族居住在山西汾水一带,其中一之在商代时东迁至河南或湖北一带建立赖国。

2、后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人以赖为姓。为湖北或河南赖氏。据载:部分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罗、傅二氏者,以其毗邻,兼有姻戚关系,因此有赖、罗、傅联宗之说。

3、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

4、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人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明朝末年,赖氏在台湾出现。

赖姓为中国人口最多的一百个大姓之一,其人口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8%,居第九十八位。

其分布很,广东省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54%。

赖姓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

周武王有弟叔被封于赖,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为氏。

史称赖氏正宗。

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

相传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

其中一支是烈山氏。

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

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

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

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为氏,称赖氏。

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聚集地(迁徙分布)

赖氏早期聚居在鄢陵一带,主要是在今河南境内繁衍发展,后在颍州郡、河南郡、河内郡形成望族。

由于任官、战乱等原因,颍州赖氏有一支迁于江南,分布于今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广州等省的一些地方,还有一支徙居陕西。

广东蕉岭《赖氏族谱》及兴宁《赖氏源流》尊叔颖为赖氏始祖称赖先为叔颖的14世孙。

叔颖22世孙赖深,卜居丰宁(今陕西西乡)。

叔颖25世孙赖忠诚,在松阳(今浙江遂昌)安家。

叔颖30世孙赖硕,于南朝宋元嘉末年迁至江西宁都,其第三子赖灿,生七子,分枝湘、闽、赣、苏等省,形成一些支派:长子赖昭徙居会同(今属河南)武村,次子赖德徙居福建上杭古田,三子赖明徙居江西宜黄乐安,四子赖庆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龙南、上犹等地,五子赖思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石城、秋溪、建昌、广昌及福建岩前等地,六子赖永及其后代分衍于江西信丰、瑞金、南康等地,七子赖彦任江苏扬州通判,在当地安家。

赖硕还有一孙叫赖定,因在潭州(今湖南长沙)做官而在当地安家。

赖德的长子赖标,自上杭古田迁至福建宁华县石壁村,其11世孙赖朝美徙居福建永定汤湖:另两个11世孙赖祖华、赖祖三于明初由宁华石壁迁至程乡(今广东梅州),后又他衍出蕉岭、平远等支派。

赖氏谱牒还记载:赖氏族人为避楚灵王之害,有改为罗、傅二姓者。

川、滇一带的赖氏多数人融入阿昌族。

赖氏,早在明朝末年就出现在台湾。

由于大陆赖姓迁台较早,数百年来,赖姓在台湾得到了较快的繁衍滋长,成为台湾省族人较多的姓氏之一。

目前它已居台湾诸姓的第十五位。

追溯台湾赖姓之源,同大陆的赖姓一样,同宗于中原。

他们是福建、广东的赖氏先人之后移居去的,据台湾<赖氏族谱>:“其由颖川继迁松阳,自庄公始······庄之子遇,遂以松阳为君·····”;台中赖罗传宗亲会的资料也载:“泊州世祖灿生七子,其中二子仍居松阳,余五子均迁江西,其留居松阳者,其后一部分始迁福建,先后散播于汀州、宁化、上杭、永定、吉田、延平、永安、南靖、诏安、平和等地。

至四十九世祖显益、显祖延显,原居诏安县官坡乡,生五子,长子卜隆居平和县心田乡,遂为心田一世祖,次子卜英及五子卜罗,均留诏安原藉,三子卜芬移居平葛竹乡,四子卜茂则迁平和安厚乡,亦各为当地赖氏开基祖。

其后裔孙之渡台者,以平和、心田乡为最多,葛竹、安厚次之,大埔、揭阳、饶平又次之。”到台赖氏分别由福建和广东迁居。

福建这支来源于泉州,入台后多居于沙鹿、鹿港、清水、台南、高雄等地。

来自广东的这支,多源于饶平、大埔,入台后多居中部和北部的新竹、苗栗、桃园、台中等地。

台中赖姓始祖叫赖云从,为唐末入闽的后代。

乾隆年间从漳州移居台中三份埔的。

清朝乾隆年间,有赖云从自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闽、粤赖氏陆续有人迁往台湾,有的进而移居海外,去新加坡等地谋生。

堂号

"秘书堂":唐代赖棐,从小聪明,7岁会写文章。

20岁通九经百家之言。

乾元中,中了进士,拜崇文馆校书郎。

他不愿干,退居乡里,人们把他的家叫做"秘书里"。

另外还有:"颖川"、"南康"、"河南"、"四川"、"松阳"等堂号。

历史名人

赖文光:清末太平天国著名将领。

赖汉英:太平天国时期杰出将领。

赖镜:清代画家。

赖良:元代文学家。

赖文俊:宋代地理学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1420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10
下一篇2024-04-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