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别是:降温结晶和
蒸发结晶。
1降温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大而且是随温度降低而降低的溶质,比如NaNO3、KNO3等。高温时溶解度高,冷却热溶液时,其溶解度下降,溶质结晶析出。
2蒸发结晶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溶质,比如NaCL、KCL等。因为溶解度变化小,所以不论冷热都溶解度变化不大,只有通过(加热蒸发)减少溶剂(水)才能使其析出结晶。
如果你满意就请选我,有什么不懂的可以再问。谢谢。
楼主一定看完啊,大晚上的打字不容易啊。
先说蒸发结晶,你蒸发的肯定是晶体的溶液是吧,通过蒸发水(溶剂)变成了水蒸气(溶剂气体),这个过程是溶液的浓度逐升高(溶解物物质的两不变,溶液体积变小),当达到饱和浓度时,随着水的蒸发,晶体就会慢慢析出。
再说浓缩结晶,浓缩结晶实际上就是说通过让溶液浓度升高到饱和浓度,当要超过饱和浓度时,因为为已经过了饱和度所以不能再溶解了,只能析出。蒸发结晶就属于浓缩结晶,结合起来理解一下。举个例子,100ml饱和的氯化钠溶液,放在酒精灯上加热,水蒸发了,由于溶剂减少了,溶解不了之前所能溶解的那么多氯化钠,所以就只能析出的。但是溶液的浓度不会变,因为已经饱和了,所以溶剂减少的同时只能减少溶解物,所以要析出晶体。
然后是冷却结晶
这个主要利用了溶解度曲线
就拿这个举例,不同种晶体,再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是不一样的
但是大都符合一个规律,那就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
看图看的很明显,直接根据图说过程了
硝酸钾90度的时候,溶解度是200g,这时将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冷却至70度,溶解度就只有140g了,因为这时只能溶解140g硝酸钾,所以另外60g不能被溶解的就只能析出了。冷却结晶主要的原理是温度越高,溶解度越大,温度越低,溶解度越小,通过降低温度来降低溶解度以达到结晶的目的。
最后一个重结晶
还刚才那张图,楼主一点要好好看,我打字打这么费劲,你要是不好好看图真是对不起我啊。
为了方便再贴一下
将晶体进行溶解或熔融而后又重新从溶液或熔体里析出晶体的过程称之为重结晶
这个概念不难理解吧,就是先溶解(熔融)再结晶,就是在直接结晶之前加了一个溶解(熔融)的过程。
这个主要是用于分离提纯晶体,仍然利用溶解度曲线。
这里我们举例 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混合晶体
将混合晶体用热水溶解,为什么用热水,看图,90度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是200g,而氯化钠只有40g,因为温度越高,混合物的溶解度差别越大。
假设在100g水中,温度是90度。硝酸钾的质量是60g,氯化钠的质量是5g(提纯的是硝酸钾,氯化钠是杂质,质量肯定很少)。我们将溶液冷却,当温度降低到35度时,达到硝酸钾的溶解度,继续降温将会成为过饱和溶液,所以硝酸钾会析出,当温度降低到10度是,溶液中的硝酸钾只能溶解20g,于是乎析出结晶了40g的硝酸钾,这40g硝酸钾是没有氯化钠杂质的。这就是重结晶。
求楼主采纳,打这么真的不容易啊。。。
LZ您好
略高于60度时率先从溶液中跑出来的是硫酸镁晶体,曲线图你看到了硫酸锰的溶解度峰值在60度右边,且只后硫酸镁的曲线快速下跌,之后甚至低于硫酸锰了吗所以控制温度高于60度,杂质硫酸镁就滚出去了,这时我们赶紧趁热过滤,丢掉滤出来的晶体,留下滤液,那就是比较纯的硫酸锰溶液了,现在可以用更高温对滤液作第二次蒸发结晶,这时煮干水就是硫酸锰的晶体,或者丢失了结晶水的硫酸锰的粉末了
一开始就加特别高温,初中另有学温度升高,液体蒸发量是增加的,你弄到水直接沸腾那硫酸锰和杂质硫酸镁全出去了所以这里操作I一定是两步结晶:第一次的蒸发结晶要略高于60度,硫酸镁先变晶体出去,并且有条件必须控制溶液的蒸发速度,避免水快速煮干丢失过多硫酸锰;待趁热过滤取滤液后才第二次用高温煮,水快速蒸发,结晶硫酸锰晶体
结晶怕不怕丢结晶水反正第一次结晶硫酸镁又不要,不管是晶体还是丢了结晶水的粉末反正都能过滤掉,没所谓
第二次结晶出来的是晶体还是粉末其实也没所谓,而且我可以告诉LZ的是水合物丢结晶水的风化过程还不一定是加温,而是室温通干燥的空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