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首以就矩矱《示季子懋修书》张居正家训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成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日:天其或者欲厚积而巨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
以汝为质不敏耶?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译文
丙子年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结果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庆幸地对自己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
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很懵懂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定然是你好高鹜远,想广泛涉猎而使得自己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还想进步,这不是很困难吗?
小传
张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号太岳,幼名张白圭,湖广江陵(今属湖北省荆州市)人,时人又称张江陵。是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开创了万历新政。历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万历皇帝登基后,张居正代高拱为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辅政10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虽万里外,朝下而夕奉行,政体为之肃然。张居正也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大臣。著有《张太岳集》、《书经直解》、《帝鉴图说》等。
这篇家训,是张居正写给他的最小儿子懋修的一封书信,意在帮助儿子总结科举考试失利的原冈。他认为儿子两次科考失利的原冈,都是好高骛远,贪多务得,用力不专的缘故。于是,他以自己走过来的经验教训教育儿子,鼓励儿子努力改正自己学习上的缺点。
儿子听从了父亲的教诲,后来果然中了头名状元。可见,治学和做事情,如果不是脚踏实地、量力而行,而一味好高骛远,那就不可能取得成就,不可避免地要走弯路。这就是这篇家训给我们留下的最有益的启迪!
张居正名言张居正名言
1、事必专任,乃可贵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张居正
2、当大过之时,为大过之事,未免有刚过之病,然不如是,不足以定倾而安国!张居正
3、为政之道在于安民,安民之要在于察其疾苦。张居正
4、君子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张居正
5、世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张居正
6、心以积疑而起悟,学以渐博而相通。张居正
7、人情物理不悉,便是学问不透。张居正
8、常将有日想无日,莫将无时想有时。张居正
9、尧舜以前,其变不可胜穷已。历夏商至周,而靡敝已极,天下日趋于多事。周王道之穷也,其势必变而为秦,举前代之文制,一切铲除之,而独特之以法,此反始之会也。张居正
10、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张居正
11、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这贵力,谋之在众,断之在独。张居正
12、创始之事似难实易,振蛊之道似易而实难。张居正
张居正名言名句布迪曼名言库尔茨名言 语示录1富贵催人生白发,布衣疏食易长年,
垂翅狂蜂方出户,寻芳浪蝶又登门,
此去经宵应少睡,长留魂魄系相思。
2决定复仇前先挖好2座坟墓。
3吵吵闹闹的相爱,亲亲热热的怨恨,无中生有的一切,沉重的轻浮,严肃的狂妄,整齐的混乱,铅注的羽毛,光明的烟雾,寒冷的火焰,憔悴的健康,永远觉醒的睡眠,否定的存在。
4鞋匠的针线,裁缝的钉锤,渔夫的笔,画家的网,各人有各人的职司。
5恨灰中燃起爱火融融,要是不该相识,何必相逢,要是不该相爱何必相识,要是不该风雨共济何必相爱。既生缘亦生分,何谈有缘无分。
6适当的悲伤可以表示感情的深切,过度的伤心却证明智慧的欠缺。
7诚实无欺者必旺,贪财好色者必亏。
8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知道与做到的距离,同时又是最近的距离。咫尺天涯,天涯咫尺。
9朋友总是阶段性的,只能陪我们走过生命的谋一程,但友谊给我们带来安慰却会长久的留存。
10轻信别人和过分的贪婪都是致命的硬伤。
11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师。
12最好的说服法就是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要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语言是人类力量的统帅。
13口与才得奇妙组合竟是团字。而团结的力量正得力于口与才。
14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商务活动无小事,点点滴滴见真情,情暖三冬雪,诚招天下客。知识是财富,口才是根本。
15会说不如会听的,衬托别人,更显自己。天下熙熙,皆有利来,天下攘攘,皆有利往。微笑是无言的口才。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家训》李世民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家训》李世民
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己《家训》李世民。
太宗尝谓皇属日:朕即位十三年矣,外绝游观之乐,内却声色之娱。汝等生于富贵,长自深宫。夫帝子亲王先须克已,每著一衣,则悯蚕妇;每餐一食,则念耕夫。至于听断之间,勿先恣其喜怒。
朕每亲临庶政,岂敢惮于焦劳!汝等勿鄙人短,勿恃己长,乃可永久富贵,以保终吉。先贤有言:逆吾者是吾师,顺吾者是吾贼,不可不察也。
译文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对自己的亲属说:我在位十三年了,出外时从未享受过游览观赏风光名胜的乐趣,在宫中也不敢沉溺于歌舞女色。你们这些人生于富贵之家,长在深宫大院之内,作为皇亲贵戚,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每穿一件衣服,则要想到养蚕妇人的辛苦;每吃一顿饭,则要想到种田农夫的艰难。至于在听取别人的言语时,一定要冷静思考,做出正确的判断,不能凭着自己的喜怒感情用事。
我经常亲自处理各种繁杂的政务,怎么敢因过于辛劳而推辞呢!
你们不要讥笑别人的短处,也不要因为自己比别人强就妄自尊大,只有这样才能永久享有富贵,确保一生吉祥顺利。先贤曾说过,敢于触犯我的人是我的老师,一味顺从我的人是我的仇敌。这句话不可不仔细体会啊?
小传
李世民(598-649年),祖籍陇两成纪(今甘肃天水),是唐朝第二位皇帝唐太宗。李世民少年从军,唐朝建立后,官居尚书令、右武侯大将军,受封为秦周公,后晋封为秦王,先后率部平定了薛仁杲、刘武周等军阀,在唐朝的建立与统一过程中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后即位,年号贞观。
李世民为帝之后,以文治天下,并开疆拓土,虚心纳谏,使百姓能够休养牛息,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贞观之治,为后来唐朝一百多年的盛世奠定了重要基础。李世民爱好文学与书法,有墨宝传世。
李世民的长子李承乾自小聪明伶俐,八岁时被立为太子,唐太宗上朝时,常常把他带在身边,让他学习处理政务的本领。但他长大后,却沉溺酒色,不务正业。被唐太宗发现后,决定废除他的太子封位。唐太宗对立太子的事举棋不定,和群臣商议,最终决定立李治为太子。
太宗随时随地加紧对太子李治的训导,吃饭时,太宗问李治每种饭是什么粮食做成的,那种粮食是怎样种出来的。李治答不上来,太宗就为他讲解农夫耕耘的艰辛,说:你只有知道稼穑的艰难,体恤农民,才能保证有这样的饭吃。太宗的另一个儿子李恪文武全才,被封为藩王,临行前太宗亲自为他题词:你是皇帝有才德的亲属,以礼作为行事的原则,用义作为思考问题的准绳。太宗重病,他预感到自己时日不多,于是认真总结了历史上各个朝代的统治经验,作《帝范》十二篇,传授给太子李治。公元649年,唐太宗病逝,李治继承帝位,史称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版本一
河南安阳老城区内有一条"仁义巷",那里曾是明朝宰相郭朴的祖宅所在地。据说当年郭家邻居建房造屋挤占了郭家一墙之地,郭家人气不过便和那家论理,一来二去闹得不可开交直至上了公堂。
地方官畏惧双方都是官宦之家不敢审理,于是两家继续争执。郭家情急之下派人到京城将此事回票郭朴,郭朴即刻回书一封。
但当郭家人满怀希望地打开书信时,不想上面竟然是这样几行诗句:"千里捎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郭家人明白道理后立刻停止了诉讼并且甘愿让地三尺。而邻家得知此事后也十分懊悔自己当初的行为,他们也立即将院墙后移。就这样你退我让,原先院墙所在的地方竟然变成了一条宽可行人的巷子。
2、版本二
江苏泰州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
泰州人素来就有“寸土必争”的老传统,不要说邻里之间,就是兄弟之间为了祖业也是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终,“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
隔不了多久,官人来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信上说的很明白,官人既来信,遵信所嘱,在离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对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
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三尺巷”。“三尺巷”的宽度,不是三尺而是六尺宽。
3、版本三
贤良街在寿县淠、颍两河入淮之处的古镇正阳关。这条街与清咸丰年间的正阳名人余福九有关。余福九在京城做官之后,家迁正阳南大街。
一年,他家与邻居周铁匠同时拆旧房盖新屋,两家都想向中间的过道扩展。如此一来,过道没有了。双方僵持,谁也不准谁动工。
余家派人进京送信给余福九,要他出面干涉,压周家让步。余福九写回信一封,交来人带回,并说:“妙计尽在其中。”
余的家人拆信一看,但见纸上书诗一首曰:“千里传书为堵墙,让他三尺有何妨?万里长城今尚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两户都被余福九的高风所感动,各自退让三尺,原来的三尺巷变成九尺巷了。从此,正阳关百姓将此巷称为“贤良街”。
4、版本四
明万历年间进士、兵部尚书李春烨的泰宁尚书第,距今已有370多年,是具有重要文物保护价值的古建筑群。
尚书第内有条小巷叫三尺巷,相传是当年建尚书第时,当地百姓不太配合征地,李春烨的儿子致信父亲,希望他出面调解。
不料,李春烨回信说:“千里来书仅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不仅不征百姓的地,反而主张让出三尺地。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真实故事,其现实意义又是不言而喻的。
5、版本五
北宋王安石还有一个三尺巷的故事,说是他的家乡亲人在建房时与邻家有了一尺半的房基之争,家人想借王安石的权威,写信给王安石。
王安石不愧是大家风范,回信诗云“千里捎书仅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惭愧,让出一尺半,邻家得知后,也让出了一尺半,三尺巷成就了一段佳话。
小题1:B 小题2:C 小题3:D |
小题1:苦:尽力。 小题2:A项 乃,前表转折,可译为“但是”,后为副词,可译为“才”。B项 之,前为动词,到,后为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D项 以,前为介词,把,后为连词,表并列。C项都是副词,表祈使语气 小题3:D项“认为儿子自幼聪颖且自大自狂”错,原文说“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可见“自大自狂”并非与生俱来。 参考译文 你小时候十分灵敏聪慧,刚学写文章,便知道写作的方法,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都高兴地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一个。”然而自从癸酉年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的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最终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却是很懵懵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一定是你好高鹜远,涉猎的方面太广而使得自己精力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要追求进步,难道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并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与一般的人不同,以为科举及第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的学业,不分昼夜地学习,用尽自己的力量,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不可能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按照我成功的路径走,而要重蹈我失败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凭读书兴起,我一生尽力追求、努力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家规,我以为是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想只是侥幸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一次,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有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不敢对你严加指责!但是你应该进一步地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自然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做,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罗罗嗦嗦给你讲了几年,可是(你)字迹涂草而且有错误,却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就能做好吗?我的话说到这了,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
张居正
原文
汝幼而颖异,初学作文,便知门路,吾尝以汝为千里驹。即相知诸公见者,亦皆动色相贺曰:“公之诸郎,此最先鸣者也。”乃自癸酉科举之后,忽染一种狂气,不量力而慕古,好矜己而自足,顿失邯郸之步,遂至匍匐而归。
丙子之春,吾本不欲求试,乃汝诸兄咸来劝我,谓不宜挫汝锐气,不得已黾勉从之,竟致颠蹶。艺本不佳,于人何尤然吾窃自幸曰:“天其或者欲厚积而钜发之也。”又意汝必惩再败之耻,而俯首以就矩镬也。岂知一年之中,愈作愈退,愈激愈颓。以汝为质不敏那固未有少而了了,长乃懵懵者;以汝行不力耶固闻汝终日闭门,手不释卷。乃其所造尔尔,是必志骛于高远,而力疲于兼涉,所谓之楚而北行也!欲图进取,岂不难哉!
夫欲求古匠之芳躅,又合当世之轨辙,惟有绝世之才者能之,明兴以来,亦不多见。吾昔童稚登科,冒窃盛名,妄谓屈宋班马,了不异人,区区一第,唾手可得,乃弃其本业,而驰骛古典。比及三年,新功未完,旧业已芜。今追忆当时所为,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甲辰下第,然后揣己量力,复寻前辙,昼作夜思,殚精毕力,幸而艺成,然亦仅得一第止耳,扰未能掉鞅文场,夺标艺苑也。今汝之才,未能胜余,乃不俯寻吾之所得,而蹈吾之所失,岂不谬哉!
吾家以诗书发迹,平生苦志励行,所以贻则于后人者,自谓不敢后于古之世家名德。固望汝等继志绳武,益加光大,与伊巫之俦,并垂史册耳!岂欲但窃一第,以大吾宗哉!吾诚爱汝之深,望汝之切,不意汝妄自菲薄,而甘为辕下驹也。
今汝既欲我置汝不问,吾自是亦不敢厚责于汝矣!但汝宜加深思,毋甘自弃。假令才质驽下,分不可强;乃才可为而不为,谁之咎与!己则乖谬,而使诿之命耶,惑之甚矣!且如写字一节,吾呶呶谆谆者几年矣,而潦倒差讹,略不少变,斯亦命为之耶区区小艺,岂磨以岁月乃能工耶吾言止此矣,汝其思之!
译文
你小时候十分灵敏聪慧,刚学写文章,便知道写作的方法,我曾经认为你是千里马。和我相熟的朋友看到你,也都高兴地祝贺我说“您的几个儿子当中,他应该是最先取得成功的一个。”然而自从癸酉年科举中第,你忽然染上了一种狂傲之气,自不量力地仿效古人,骄矜自满,好比那邯郸学步的年轻人,把自己本有的忘了,只得爬着回家。
丙子年的春天,我本不想让你去应试,是你的几个兄长都来劝我,说不应该挫伤了你的锐气,我只好勉强答应,最终你遭受挫败。你学艺不精,我埋怨你又有什么用呢可是我私下庆幸地说:“老天大概是要让你厚积薄发吧。”又想到你会记住再次失败的教训,肯低下头来遵守规矩。哪里想到一年里,你越写越退步,越激励你你越颓废。是你的才质不聪敏吗大概还没有小时候聪慧,长大了却是很懵懵的人。是你不够努力吗我听说你终日闭门读书,手不释卷。可是才学造诣平常,这一定是你好高骛远,涉猎的方面太广而使得自己精力疲倦,这就是南辕北辙啊!要追求进步,难道不是很困难吗
想追寻前人的足迹,又合乎当世的准则,只有才华卓著的人才能做到,从明朝建立以来,这种人并不多见。我早年年少登科,得到了人们附会的好名声,胡乱品评屈原、宋玉、班固、司马迁这些人,认为自己了不起,与一般的人不同,以为科举及第是很轻松的事情,于是放弃原来的学业,仿效古人。等到过了三年,学习古典的还没有取得成功,原来的学业已经荒废。现在回忆当时所做的一切,只能招人讥笑,给自己带来羞辱。甲辰年我科举落第,于是估摸自己的能力,继续以前的学业,不分昼夜地学习,用尽自己的力量,侥幸学业有所成就,然而也只是科举中第罢了,还没有能力在文学界夺得头筹。而今你的才能,不可能超过我,可是不放低姿态按照我成功的路径走,而要重蹈我失败的覆辙,这不是很荒谬吗
我们家凭读书兴起,我一生尽力追求、努力学习,要留给你们后人的家规,我以为是不敢落后于古代世家的高尚道德。本来希望你们能继承我的志愿,将这种精神道德发扬光大,以便能同伊尹,巫咸这些人一起彪炳史册。哪里想只是侥幸在科举考试中考中一次,来光大我们宗族呢!我的确是爱你很深,对你有殷切的期望,没有料到你过分地看轻自己,甘心做一个平庸的人。
现在你既然希望我对你不闻不问,我自然也不敢对你严加指责!但是你应该进一步地思考,不要自暴自弃。如果是才质驽钝,自然无法勉强;可是你有能力却不去做,这又能怪谁呢自己性情怪僻,却归咎到命运,糊涂得很厉害呀!譬如说写字,我罗罗嗦嗦给你讲了几年,可是(你)字迹涂草而且有错误,却没有一点改变,难道这也是命运造成的吗写字是小事情,但是任随时间流逝就能做好吗我的话说到这了,你可要好好想想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