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第1张

清廷对待义和团究竟是什么态度?

2015-04-21 10:54:37 来源:趣历史 责任编辑:zhaoxiaoyan

字号:T|T

  统治阶级对义和团的态度

  一、清政府的两面手法

  面对义和团运动的高涨和八国联军的进犯,清廷内部在应采取怎样对策这个问题上产生了分歧。军机大臣王文韶、户部尚书立山、兵部尚书徐用仪、吏部侍郎许景澄、太常寺卿袁昶等认为无力与八国同时开战,主张坚决镇压义和团,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求得帝国主义各国的谅解。军机大臣荣禄虽然抱病在床,仍连上七道奏折,要求清政府“赶紧剿办,以清乱萌,而杜外人借口”。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等地方督抚同意这种意见。这一派得到了光绪皇帝的支持。端郡王载漪,协办大学士、吏部尚书刚毅等顽固大臣由于守旧恶新,加之在“废立”问题上与列强有矛盾,所以主张招抚,企图用统编的手法来约束和控制义和团,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

  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际,清政府内部的两派意见更加对立。主剿派坚决要求镇压义和团,反对与帝国主义开战。他们连上奏折,提出“治乱国用重典”的镇压政策,对义和团务求“要株净尽”。主抚派积极主张对外宣战,要求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抗击外国侵略,他们虽怀着争权夺利的目的,但他们利用人民的反侵略热情,在舆论上得到普遍支持。军机大臣、刑部尚书赵书翘等在5月29日的密折就反映了这种倾向:“拳会蔓延,诛不胜诛,不如因而用之,统以将帅,编入行伍,因其仇教之心,用作果断之气,化私忿为公义,缓急可持,似亦因势利导之一法。”这一主张得到从中央到地方众多官吏的支持。因为人们痛恨帝国主义的侵略,同情和支持义和团的爱国行动,希望在国难深重之时,通过招抚义和团,同仇敌忾,共同御侮。在慈禧召开的四次御前会议上,双方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面对朝臣针锋相对的两种意见,慈禧太后最初在和战、剿抚问题上举棋不定。她既怕镇压义和团会激起更大的反抗,又怕招抚义和团得罪帝国主义。她一会儿批准发布《禁拳章程》,不准练拳,严令“查毁揭帖”;一会儿又派人“宣抚”团民,剿抚不定。6月10日,慈禧采用刑部尚书、顺天府尹赵舒翘等人的建议:“抚而用之”,下诏褒奖义和团为“义民”拿出10万两银子、2万担米作为义和团的经费,派庄亲王载勋、协办大学士刚毅统带义和团,在庄王府设坛挂号,将所有团民重新登记造册,凡挂号者名为官团,称“奉旨义和神团”;制订《义和团团规》,要义和团听命于朝廷,如有违背者,以“伪团”论处,从而进一步欺骗和控制义和团。慈禧之所以接受“招抚”义和团的主张,原因是多方面的:

  1、害怕人民把反抗的矛头指向她的反动统治。1900年6月,义和团势力大发展,北京的大街小巷布满了义和团民,这时的慈禧想跑不能,想剿不堪,只得采取“以抚为主”的策略,承认义和团,以逃脱人民对也的惩罚。她自己也曾经说过:“我若不是多方委曲,一面稍稍的迁就他们,稳住了众心,一方又大段的制住他们,……更不知道闹出什么大乱子”。她怕的正是义和团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大乱子”。

  2、企图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排除列强对她“废帝立储”的干预。慈禧在囚禁了光绪帝之后,想彻底废了他,而改立端郡王载漪之子溥隽为“大阿哥”。她曾借光绪之口下了一道谕旨,假传光绪帝身体有恙,申明“京外如有精通医理之人,即著内外臣工切实保荐”。谕旨一下,国内并无一人上奏举荐。但是,洋人却当了真。当慈禧说光绪之病日重一日时,各国公使竟然纷纷要求派医生看病。法国医生经过诊视,宣布光绪并没有病,慈禧谋害光绪帝的意图被揭穿了。但是,慈禧并不甘心。1900年1月24日,召集王公大臣于仪鸾殿,出示一道由光绪皇帝签署的“上谕”。上谕的大概意思是,光绪自己没有子嗣,并且又因身体原因无力处理国家事务,所以要选一个近支宗室溥隽做皇子,作为同治帝的继承人。慈禧原本信心十足,到时准备酒宴,由李鸿章出面邀请各国公使入宫庆贺,一切都将迎刃而解。但是,各国公使一致反对光绪让位,拒绝到时入贺。慈禧废光绪立溥隽之事传出后,上海电报局局长经元善,联络绅商1230多人,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黄炎培等联络海外华侨,号称10万,联名上书,通电反对。因此,慈禧“己亥建储”的计划在国内外的一片反对声中化为泡影。慈禧下令逮捕经元善,经元善在英国教士李提摩太的保护下逃往澳门。

慈禧及顽固派官僚“废帝立储”的阴谋受到帝国主义的干涉,这件事始终令慈禧太后对洋人耿耿于怀,有时使她怒火中烧,他们想利用义和团报复帝国主义,排除列强的干预,达到废光绪立新君的目的。6月16日,慈禧太后召开第一次御前会议,商讨对策。再次重申停止镇压义和团,如果列强继续进兵,就不惜开战。第二天,慈禧太后接到了列强索要大沽炮台的奏报,以及要求她归政的照会,使她更加不满。所谓“要她归政”纯粹是载漪制造的阴谋。

自从戊戌政变后,列强要求慈禧太后归政之说时有耳闻,载漪为了儿子能够早日当上皇帝,抓住权力欲与猜疑心极重的慈禧的弱点,煞费苦心地伪造了一个列强“归政照会”,派遣江苏粮道罗嘉杰之子于午夜呈交荣禄。荣禄一见,信以为真,于是呈给了慈禧太后。这让她十分恼怒,声称“不能再为容忍”,决心借用义和团的力量报复洋人。当天召开第二次御前会议,欲强行宣战,遭到光绪帝等主和派的反对。慈禧太后只好下令死守大沽,并命各省督抚调兵驰援北京。19日,召开第三次御前会议,决定派王文韶、许景澄等人前往使馆,要求各国公使劝阻联军,但未能成功。

随后,大沽沦陷的消息传到北京,慈禧太后立即召开第四次御前会议,在与列强的战争已无法避免的情况下,决定对外宣战。21日,清廷发布“向各国宣战谕旨”。

  3、阴谋借用帝国主义之手屠杀义和团,以解除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威胁。八国联军入侵中国之后,慈禧在帝国主义和义和团之间投机取巧:一方面承认义和团,并向八国联军宣战;另一方面又讨好帝国主义,随时准备投降。1900年5月底,英、美、法、德、意、俄、奥、日组成八国联军,侵入中国。6月21日,清政府发布宣战谕旨,命令各省督抚招抚义和团,“借御外侮”,说什么“与其苟且图存,贻羞万古,孰若大张挞伐,一决雌雄。”

  慈禧太后及其主战派在八国联军逼近京城的关键时刻,敢于组织军队与团民和八国联军决一雌雄,决不是偶然的冲动,而是深思熟虑的产物。宣战的奥秘在于,其一,可借义和团“刀枪不入”之术与洋人放手一博,如能一举成功,固然是上上之吉,可吐洋人屡屡干涉她废帝立储的怨气。如果不成,也可借口抗击八国联军,将义和团力量引出京城,免遭祸起肘腋之虞;其二,诏书并没有指明向哪国宣战,也根本没有送达任何国家,只是内部传达,即使战败,也为求和留下了一个伏笔;其三,诏书借大小臣工合谋,借光绪帝之名颁布,即使战败,替罪羊的人选问题总能解决。宣战对慈禧太后而言,可谓是一箭双雕。

  虽然已经宣战,慈禧太后又暗中进行投降活动,随时准备跟帝国主义妥协。宣战后第四天,慈禧太后看到各国没有逼她交权的动静,态度就改变了。下令停止攻打使馆,并派人商议和局。她在回答李鸿章、张之洞、刘坤一反对与洋人开战的电文中,表白了迫不得已的苦衷,“剿之,则即刻祸起肘腋,生灵涂炭,只可因而用之,徐图挽救”,并表扬李鸿章等人主张剿灭义和团,与帝国主义和好的意见是“老成谋国之道”。宣战后的第八天,即6月29日,她命驻外公使向各国解释说:“朝廷非不欲将此种乱民下令痛剿,而肘腋之间,操之太蹙,深恐各使保护不及,激成大祸。”并表示,对义和团“设法相机,自行惩办”,“理仍严饬带兵官照前保护使馆”。7月3日,清政府直接向俄、英、日等国发出乞和的“国书”。此后,又向盛京等地将军下令:“如有战事,仍应令拳手作为前驱,我则不必明张旗帜,方于后来筹办机宜可无窒碍。”清政府战时让拳民作“前驱”,借帝国主义之手屠杀义和团,不张旗帜又为他们投降帝国主义留下后路。清政府承认义和团是阴谋,对外宣战是骗局。八国联军大规模入侵中国后,慈禧下令对义和团“痛加剿除”,反动嘴脸暴露无遗。

摘自:《王世襄家族:西清王氏》

01

王世襄的祖上,原居江西吉水县清江乡,故人称“西清王氏”。

关于“西清王氏”的名称,十二世孙王仁棠在民国十九年所撰的族谱序言中这样解释:“世之详闽王氏者,多溯源于琅琊忠懿,独吾族别为西清,盖先世旭窗公于明正嘉间,自江西之清江迁闽,迄今甫十有六世,兹事见三世祖长龄公墓版,先曾伯祖文勤公载于家乘,示不忘所自也。”

王氏家族自江西迁福建定居后,因口岸海运之便,商业的发达,生意一度蒸蒸日上,逐渐发展成为福州一带的名门望族。谁知,王家到了六世祖时,因身体健康不佳,在商旅生涯上渐失竞争力,从此,家道中落,祖先的辉煌,仅只留存于过去的时代里了。

家道中落,渐于清贫。在王世襄的高祖庆云公一代,就开始发愤读书,以期改变命运,重振家业。那时,正值晚清嘉庆、道光年间,国家尚称得上是较富裕的时期,世风不免“以侈靡为荣”,但这样的世风,并未影响庆云公读书的勤奋,以及在心志的上进。

十年寒窗,胸怀壮志,王庆云终于在嘉庆二十四年(1819) 中得举人,十年后又中得进士。从此,王氏家族开始步入青云,直上官宦之路。

庆云公中进士后三年,便入翰林院,后任贵州学政。五十岁时,在政绩与学问上,就与曾国藩并驾齐驱,还被朝廷任命为武会试的考官。尔后,在太平军时期,又曾任两广总督,清同治元年(1862) 官至工部尚书。

然而,就在这被封为尚书之年,庆云公却因病不幸逝世,朝廷为嘉彰他,谥文勤公。于此,王世襄先祖的名字,也被载入了《清史稿》名人传之中。

庆云公除了一生仕途坦荡外,还是位勤奋治学之人。他在翰林院期间,因曾经致力于一个省的教育与工业事业,撰写了一部《石渠余纪》又名为《熙朝纪政》的重要著作,书以六卷本刊出。其中详细记载了清代治国与理财的事绩,凡包括科举、荐举、吏治、军政、兵额、赋税、地丁、关税、盐法、矿政、屯田等门类,无不录入书中,并详细阐述,这著作用现代眼光看,就是当时清廷一部实用的财政简史。

庆云公生二子,其次子王传璨,曾任刑部主事。王传璨生四子,即仁致、仁堪、仁熟、仁东。长子仁致,早殇。王世襄的祖父王仁东,是庆云公的第四孙。

02

成丰四年(1854),王仁东出生于福建省闽县(今福州市鼓楼区) 城内登龙(灯笼) 巷,从小长得很英俊,少年时代,所撰诗文便已日显才气。光绪二年丙子(1876),王仁东乡试中了举人,初任内阁中书,后又历任南通知州、江苏候补道、江安督粮道、苏州粮道兼苏州关监督等职。然而,王仁东在清廷为官时,正值晚清衰败,内忧外患之时,他才虽高,却已难觅救世报国之道了。

王仁东于1918年因病于上海逝世,终年64岁。妻子刘学熹,河南布政使刘齐衔公之三女,于咸丰二年(1852) 生,光绪十二年(1886) 逝世,享年三十四岁。葬福州北关外下凤山。刘氏知书识礼,晓大谊。生子孝绰、孝絮、继曾、孝缜,生一女荃芬。

03

而王世襄的伯祖王仁堪(字可庄),以清官著名于世,清光绪三年(1877) 丁丑科状元,后出任镇江、苏州知府。曾谏西太后罢缮颐和园,直谏不阿。

王仁堪在朝为官几十年,恪尽职守,清廉奉公,为民所爱。光绪十七年(1891) 三月,王仁堪出任江苏镇江知府,到任未及半月,有名的丹阳教案发生。该县民众在天主教堂内刨到死婴70多具,引起公愤。教堂被周围民众焚毁。洋人提出种种无理要求,王仁堪亲临(1889) 两广总督奏行的章程,遭到现场稽查,验得婴儿尸骸70多具,认为该教堂既然兼办育婴,不应枉死婴儿; 又不遵照光绪十五年群众反对是咎由自取。于是,呈请两江总督刘坤一,于结案时不追究民众焚毁教堂的责任,同时给传教士以适当抚恤,态度不卑不亢,甚为得体。

光绪十八年(1892) 春,王仁堪在镇江知府任上,因劳累过度,不久病倒。当地发生蝗灾,王仁堪亲自督捕于野,病情加重,在病床上仍念灭蝗事; 同年秋,丹徒、丹阳又遭大灾,王仁堪一面请准截漕济赈,一面劝导绅商捐助,救活20余万人。

光绪十九年(1893)七月,王仁堪调任苏州知府。据说,这一年,殷如璋为浙江乡试主考官,为防互通关节,走水路途经苏州。王仁堪任苏州知府,理应上船问候。恰此时,鲁迅的祖父周福清是殷如璋同年进士,他派仆人送去钱票及如何通关节的信函。

不料这个仆人无知,大叫要回条,殷如璋只好叫王仁堪代拆。一下漏了馅,王仁堪命将送信人拿下。殷如璋为表白自己,也拍案大怒。后周福清在杭州,被判“斩监候”在府狱一关八年,待到八国联军战乱时才获释。

因积劳过度,王仁堪一到苏州又病倒。但仍抱病每天到谳局(审理案件的机关) 清理积案,“未两月,结七百余起。”见国史馆《 苏州知府王仁堪传》。同年冬,在一次夜间巡查时,又感受风寒,终于一病不起。

噩耗传至镇江,“士民皆欷嘘流涕”,并详列王仁堪政绩,呈报督、抚,请求上报朝廷。总督刘坤一、巡抚奎俊,对王仁堪以实心行实政,视民事如家事,卓然有古循吏风,上闻,清帝诏允宣付史馆立传,以表循良。

当然,身处晚清这般已明显衰败的时代,王仁堪虽未能看到日后即将发生的甲午战争的失败、百日维新的天折,也没有看到一场中国的“自改革”运动的烟飞灰灭; 但历史尚是公正,毕竟不会忘记王仁堪这样为官一身正气的青廉人物,那历史之遗迹一一福州螺州的王仁堪状元府,迄今还矗立在那里。

04

王世襄的父亲继曾,是王仁东的第三子,字述勤。

辛亥革命后,王世襄的祖父王仁东寓居沪上。王继曾1882年生于上海,早年入上海南洋公学学习。南洋公学是当时上海著名的学堂,现在的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是民国初年的南洋大学,而南洋大学的前身便是清朝的南洋公学。

王继曾在南洋公学接受的是不同于旧式私塾的新式教育,由于盛宣怀设立南洋公学是要着意培养懂得西文西艺(外语与科技) 的人才,学校要求学生首先学习英、法、日等外语; 学法律、公法、政治学、通商法、商税法; 学习天算、舆地、格致、制造、汽机、矿冶等科学技术。

也许,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新式教育氛围中,王继曾感受到了西方先进技术的强大和不同文化思潮的碰撞,同时也随着外强入侵和清朝国力的式微,越来越看到清廷的无能和官员的腐败,看到百姓陷于疾苦,感到中华民族要振奋图强,势必先向西方寻求科技和改革制度才行,这让他产生了出国留学的念头。

但当时清廷实行愚民政策,禁止人民出国,适逢孙宝琦被任命为中国驻法公使,孙宝琦是清末重臣孙贻经的儿子,是一个笃诚开明的人士,王继曾便利用这一契机,于1902年随孙宝琦赴法国巴黎进修。

就这样,年仅20岁的王继曾便踏上了赴法求学的旅途。可以说,巴黎是他之后外交官生涯的最初起点。

王继曾到巴黎后,先后在法国高等学校及巴黎政法大学学习外交与公共事业管理,留学七年,学成时曾被授予学业优秀奖。1909年,他毕业回国后,首先任当年清政府军机大臣张之洞之秘书。后因其扎实的外语功底、外交能力和在巴黎留学的经验,不久便改任驻法留学生的监督,王继曾也得以有机会携夫人金章,再度赴法国巴黎故地重游。

正是王继曾夫妇侨居巴黎之际,国内时局却发生剧变,辛亥革命于武昌爆发,满清帝国终于土崩瓦解,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王世襄幼年与父亲

民国成立后,王继曾回国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1914年1月,又任外交部政务司司长。这一年,也就是王世襄快出生前,买下了北京东城芳嘉园的一座四合院。那是一座传统的独门四合院,有四进院子、四层房屋,后门开在新鲜胡同,以当时的北京老城来说,虽不算大,却也几近中等规模。王世襄正出生于这老四合院里,并一直居住了将近八十年。

1920年9月,王继曾出任驻墨西哥公使并兼任驻古巴公使职。当时王世襄正六岁,本来全家要随父亲一起远赴墨西哥,但此时二哥王世容不幸天折,王世襄又患猩红热初愈,不宜离家远行,因此母亲只好带他留在上海。

1921年8月,王继曾免兼驻古巴公使职,专任驻墨西哥公使。同年底,他任满归国后,一家终在上海重聚。1924年1月,王继曾由沪往京,在孙宝琦执政的北洋政府担任国务院秘书长,一家人才重回芳嘉园老宅居住。1926年,王继曾又改任安国军外交讨论会委员,1931年后则任英美烟草公司北平分行经理。

王继曾在频繁出任驻外使节的过程中,还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分析,曾著《意大利政治经济财政报告书》等书,介绍并评述了当时国外的一些政治经济之状况,应该说,为当时国人了解西方的经济文化和政治体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尔后,随时局之变化,当民国政府迁都南京后,北京的政府职能逐渐萎缩、日渐萧条,而王继曾则又无意去国民党的政府工作,他在时过境迁之下,也渐渐淡出了政界。

西清王氏一门,自从福建闽县经商发家,后代代相承,通过科举应试走上仕途,逐渐发展为一个官宦之家。回顾王世襄祖上三代的生平历程,可谓英才辈出,洵不多见。如有进士出身、治理一方的重臣,有状元及第、直陈时弊的循吏,也有跻身洋务、从事外交的使节。所以说王氏世家子弟、官宦生涯,尤其是在鸦片战争后内外交困的时局中,王家各代养成的“通达时事”、“兼备中西”、“注重实际”的办事作风,无疑是西清王氏一代代薪火传承之作风,对日后王世襄的成长和后来的治学,都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一、开幕词

王、吴:尊敬的各位家长、老师!

胡、安:亲爱的同学们!

合:大家好!(鞠躬)

王:我们是祖国的未来

吴:我们是民族的希望

王:首先,我代表高一十班的全体同学欢迎各位家长的光临

吴:感谢各位家长的大力支持

合:欢迎你们来到翔宇监利中学

胡:为了我们的成长,父母呕心沥血,情深似海

安:为了我们的成长,老师无私奉献,恩比天高

王、吴:有了你们的精心呵护

胡、安:有了你们的悉心培养

合:才有我们的健康成长!高一十班家长座谈会现在开始

 二、《感恩的心》

王:你总是恰到好处的出现

吴:你总是适时适宜的存在

合:手牵着手,心连着心

王:从此,没有了遗憾的迟到

吴:从此,我的开心就是你的舒心

王:感谢有你,有你的季节一路芬芳,有你的海边一帆风顺

吴:感谢有你,有你的驿站一路顺风,有你的天空一片晴朗

合:首先请大家欣赏本次家长会开幕曲《感恩的心》

 三、 班主任讲话

王:有一个人,目光是那样的亲切,微笑是那样的温暖,期望是那样的诚挚,鞭策是那样的有力,有请张宏伟老师发言,大家掌声欢迎

 四、《你是我的眼》

安:轻盈的歌声,唱出了你对四季的礼赞;

胡:翩然的身姿,舞出了你对大地的感谢;

安:浅的微笑,盛满了你对明天的祝福;

胡:心灵的沟通,让我们共同感受着这美好的世界,

安:虽然我无法看见,但是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所有的精彩依然呈现。下面请欣赏付召明带来的《你是我的眼》

 五、学生代表讲话

吴:我们正慢慢长大,拥有自己的理想与目标,懂得人生奋斗的方向,我们知道在我们身后有着一双双关切的眼睛注视着我们。下面有请学生代表赵艳芳发言

 六、《父亲》 :

吴:都说海水最深,比不上父亲的养育之恩。

安:都说蜂蜜嘴甜,比不上父亲的万语千言。

合:都说春天最温暖,比不上父亲结实的怀抱

请欣赏的由刘坤、付召明、刘长忠三位同学演唱的歌曲《父亲》

 七、家长代表讲话

安:接着,请允许我们代表所有的同学感谢咱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是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们今天的成长与进步。参与今天家长会发言的xx家长:

 八、《相信》

王:相信梦想,相信奇迹

胡:相信自己,相信未来

王: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让我们怀揣者自己的美好愿望

胡:让我们带着激动的心情

合:共同走向美好的明天

王:让我们共同唱起我们的歌《相信》

 九、科任老师讲话

胡:您播下万古远点的梦幻。

您用青春写出无悔的人生。

您用真情谱写世间最壮丽的诗篇;

您的爱,我们永远也报答不完,

下面有请XX老师讲话,大家掌声欢迎!

 十、 学生念信

胡:爱要大声说出来

王:心要勇敢去表白

合:下面有请xx同学来念出自己对父母想说的话

 十一、班歌

吴(安在场):今天我们聚集在这里,共同带来欢声笑语

成功的路上有你们帮忙

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有你们就不迷茫

因为我们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下面有请全体同学一起唱班歌《相亲相爱一家人》

 十二、主持人宣布家长会到此结束:

王:让我们用誓言去见证父母辛勤的背影!

吴:让我们用誓言去见证老师无悔的奉献!

胡:我们会铭记这特殊的时刻,因为它使我们走向成熟

安:银河会铭记这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它高朋满座!

合:让我心与心相连,让我们手与手相牵

让这次家长座谈会成为沟通的心桥,我们会沿着您期待的目光展翅高飞!(鞠躬)!!!

“婚姻是一座围城,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来。”

很多年轻人憧憬一段浪漫的爱情,当彼此站在婚礼的舞台上向对方表白时,就会被幸福感包围。

但人生的缘分就在于,并非每一段感情都会有结果,很多感情会在半路分开,成为我们心底的伤痛和遗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那么,在结婚时,你会在意另一半过去的感情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聪明的夫妻三不坦白,更容易获得幸福。

1、过去的感情,不全部坦白

讲一件发生在身边的故事。

同时刘坤前段时间结婚,他和女友恋爱1年多,终于走进婚礼的殿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结婚当晚,刘坤跟新娘玩真心话大冒险,主动跟新娘说了自己过去的感情,曾经谈过3次恋爱。

他的本意是不想隐瞒新娘,彼此之间不要有秘密,这样知己知彼,以后也能关系更亲密。

也许是都喝了一点酒,新娘也很爽快,告诉他说:“我也谈过恋爱,有次还怀孕了,但孩子没有要,把我伤得很痛。”

听了这话,刘坤感觉很受伤,他知道对方曾谈过恋爱,但没想到会怀孕,他感觉新娘是“有故事”的人,也觉得这么大的事情,在婚前没有坦白,就是欺骗自己。

他越想越不能接受,就让新娘告诉自己那男人是谁,一共交往了几次,随着细节了解得越来越多,他无法控制情绪,怒而站起来离家而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新娘很委屈,婚前你也没问啊,现在自己跟他坦诚相待,为什么他还这么生气?再说都已经是过去的感情,当时还没有认识刘坤呢?

在生活中,相比于女人,男人更在意妻子过去的感情,他们也许嘴上说要坦诚,但你千万不要和盘托出。

即便已经是过去式,你的感情经历,依然会成为丈夫心里的一根刺,也许当时不发作,但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扎伤你。

我们常说爱情中不该有欺骗,但聪明的女人会适当隐瞒过去的感情,保留一点小隐私,婚后跟对方好好经营家庭就行。

2、个人的小金库,不全部坦白

结婚时,很多女孩都会有一定的积蓄,这是好几年工作积累的。

还有的父母会给女儿一笔嫁妆,作为对女儿的祝福,希望女儿能在婚后过得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有人可能会说,都结婚了,这些财产都是夫妻共同拥有的,就应该跟丈夫坦诚自己的积蓄。

小曼就是这样做的,她在结婚当晚,告诉丈夫,自己卡里有22万,自己工作积攒了16万,父母陪嫁给了6万。

小曼丈夫得知后,想用这笔钱给自己买辆货车,这样就可以自己做生意,不想再去打工了。

于是,他们很快买来一辆货车,以为可以多挣钱,没想到收入还不如原来的工作,养车也是一笔很大的开支。

随着小曼怀孕,夫妻俩都在家闲着,没有收入,生活越来越艰难。

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因为钱的问题,夫妻俩发生很多次争吵,小曼责怪丈夫办事不可靠,给不了自己安稳的生活,丈夫埋怨她不旺夫,不能给自己带来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原本安稳的生活,也变得一地鸡毛,夫妻之间可以坦诚,但妻子要学会适当地存钱,这不是自私,而是为了家庭长久的幸福。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也让你有更多的底气,在生儿育女时面对生活的压力。

3、自己的优缺点,不全部坦白

有句俗话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有些缺点无伤大雅,有些优点会给人惊喜,夫妻相处,聪明的人会懂得藏拙。

也就是说,不会一下子把自己的优缺点告诉对方,而是让对方在生活中慢慢去体会。

打个比方,如果你见到一个人,就把送给她的礼物全部拿出来,也许当时会很激动,但这样的新鲜感一下子就过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

如果你把礼物慢慢呈现,隔几天拿出来一件,隔几天拿出来一件,这样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保持彼此的新鲜感和对生活的神秘度,也让对方对你的好感倍增。

生活中一见钟情的爱情很少,很多美好的婚姻都在于彼此的经营,学会夫妻相处之道,就能让夫妻之情,变得稳定而长久。

适当的隐藏,并非不爱对方,而正是因为对爱的珍惜,有些事情过去就要学会放下,对未来我们需要共同去面对,夫妻齐心,才能其利断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400113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