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

八仙草作用与功效,有什么副作用?,第1张

八仙草 《辞典》

出处《滇南本草》

拼音名 Bā Xiān Cǎo

别名猪殃殃(《野菜谱》),小锯籐、锯子草(《贵州民间方药集》),小茜草、小飞扬籐、红丝线、血见愁(《广西中药志》),细茜草(《云南中草药》)。

来源为茜草科植物拉拉籐或粗叶拉拉籐的全草。秋季采收,晒干或晾干。

原形态

1拉拉籐(《植物名实图考》)

一年生草本,蔓状或攀缘状,长20~40厘米。茎绿色,纤弱,四方形,分枝,棱上有倒生小刺。叶6~8枚轮生,无柄,膜质,线状披针形至椭圆状披针形,长2~4厘米,宽2~6毫米,先端具针锋尖头,上面绿色,被倒生白色刺毛,下面淡绿色,除沿中脉及边缘被毛外,余光滑无毛,侧脉不明显。疏散聚伞花序,腋生;花细小,直径约1毫米;萼截头状,长不及1毫米,有钩毛;花瓣4,淡绿白色,有时染以紫色,卵形,极短;雄蕊4,与花瓣互生;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稍肉质,孪生,表面密生白色钩毛。花期4~5月。生于荒地、园圃、耕地上。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

2粗叶拉拉籐,又名:锯锯籐。

一年生草本。偃卧咸稍斜举。茎六棱形,具分枝,枝上有小倒刺,粗糙。叶4~8枚轮生,叶片膜质,线状披针形以至椭圆状披针形,长18~4厘米,宽33~66毫米,先端具针状尖头,向下渐狭;全缘,具毛茸,基部抱茎。花生于叶腋,小花3~8朵,排成疏散的聚伞花序;花萼4枚,截头状;花冠轮状,极细小,直径不到15毫米;花瓣4枚,卵形,绿白色或有紫晕,仅基部联合。果实稍肉质,密被钩状白毛。花期春季。

生于山坡、路旁。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

性状

干燥全草黄绿色或枯**,全体具有棘手的倒刺,茎叶多卷缩成团。茎坚韧,纤维性,叶脆,易破碎。果实多脱落,留有伞形的果柄。

产云南、贵州、广西等地。

性味

苦辛,寒。

1《滇南本草》:"味辛苦,性微寒。"

2《广西中药志,:"味涩,性平。"

3《湖南药物志》:"甘涩,微寒。"

归经《滇南本草》:"入少阴、太阴经。"

功能主治

清湿热,散瘀,消肿,解毒。治淋浊,尿血,跌打损伤,肠痈,疖肿,中耳炎。

1《滇南本草》:"治湿热,诸经客热,虚痨,童痨,筋骨疼痛,热淋,赤白便浊,玉茎痛。退血分烦热,止尿血。』

2《贵州民间方药集》:"治疥癣。"

3《广西中药志》:"治妇人痛经。又捣烂取汁冲糯米浆,治飞扬疮。"

4江西《草药手册》:"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治痈肿,阑尾炎,近用于治癌。"

5《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清热消炎,祛风湿,散瘀血,治痰火热症,风热眼雾眼屎多,风湿跌打疼痛,外伤皮下瘀肿。"

6《云南中草药》:"清热凉血,利尿。治血淋,尿路感染。"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捣汁饮。外用:捣敷或捣汁滴耳。

附方

1治五淋:八仙草三钱,滑石二钱,甘草一钱,双果草二钱。水煎点水酒服。(《滇南本草》)

2治妇女经闭:猪殃殃二钱。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3治跌打损伤:鲜猪殃殃根、马兰根各四饯。水酒各半煎服。另以鲜猪殃殃全草、酢浆草等分,捣烂外敷。

4治感冒:鲜猪殃殃一两,姜三片。擂汁冲开水服。

5治疖肿初起:鲜猪殃殃适量,加甜酒捣烂外敷,日换二次。

6治急性阑尾炎:鲜猪殃殃三两。煎水内服。

7治乳癌:鲜猪殃殃四两。捣汁和以猪油敷于癌症溃烂处,亦可煎水内服。

8治牙龈出血:鲜猪殃殃二至三两。水煎服。(3方以下出江西《草药手册》)

9治中耳炎:鲜猪殃殃,捣汁滴耳。(《云南中草药》)

临床应用

1治疗菌痢

拉拉籐干品05~2两水煎,每日2次分服;或制成片剂,每片03克,每次10片,日4次;或用浸膏片,每片03克,每次4片,日4次。观察72例,治愈(症状消失,大便镜检、培养均阴性)69例,好转(症状消失,但大便培养阳性)2例,无效1例。平均住院923天。

2治疗肿瘤

新鲜拉拉籐半斤绞汁,加红糖适量冲服,每日1剂;或用干品1两洗净切碎,水煎30~60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日1剂,3~6次分服;或以干品洗净切碎,放铁锅中烙片刻取出,每日1两,开水冲泡,分次频服。治疗乳腺癌、食道癌、下颌腺癌、子宫颈癌共9例,其中临床痊愈(症状消失,客观检查肿瘤消失,劳动力恢复,观察1年以上病情未复发)1例,显效(症状大部分消失,肿瘤明显缩小,劳动力有所改善,并维持1年以上)3例,有效(症状减轻,肿瘤稳定或稍有缩小,病情稳定6个月以上)2例,无效3例;治疗良性肿瘤6例,其中显效2例,有效4例。疗程最短1月多,最长2年。长期服用无毒性反应及明显副作用,仅部分病人服后有头昏、恶心等。若加红糖服用,反应可减轻;同时配服中药益气养营以扶正,反应可基本消失。

摘录《辞典》

八仙草 《中华本草》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拼音名 Bā Xiān Cǎo

英文名 Tender Catchweed Bedstraw Herb

别名小锯籐、锯子草、小茜草、小飞扬籐、红丝线、血见愁、细茜草、拉拉籐、小舒筋、

来源

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茜草科植物拉拉籐或粗叶拉拉籐的全草。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Galium aparine L, Galium asperlium Wall

采收和储藏:秋季采收,鲜用或晒干。

原形态

1猪殃殃 一年生曼生或攀援草本,长20-40cm。茎绿色,多分枝,具四棱,沿棱生有倒生剌毛。叶4-8片轮生;近无柄;叶片线状披针形至椭圆新诗披针形,长2-4cm,宽2-6mm,先端有凸尖头,1脉,上面绿色,被倒白剌毛,下面淡绿色,沿中脉及边缘被毛。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具数朵花;花小,黄绿色;花萼截头状,长约7mm,被钩毛;花冠4裂,裂片长圆形;雄蕊4,伸出;子房下位,2室,花柱2裂。果实干燥,通常由2个(偶或1个)近球形的果组成,表密生钩剌;每果内有一平凸的种子。花期4-5月,果期6-8月。

2粗叶拉拉籐 本种与猪殃殃的区别是:茎六棱形。绿白色或有紫晕,基部连合。果实稍肉质。

生境分布

生态环境:1猪殃殃生于路边、荒野、田埂边及草地上。

2粗叶拉拉籐生于山地、路旁。

资源分布:1猪殃殃分布地全固部分地区。

2粗叶拉拉籐分布于云南、广西等地。

栽培野生

性状

性状鉴别 全草纤细,昀破碎,表面灰绿或绿褐色。茎具四棱,直径1-15mm,棱上有多数倒生剌;质脆,易折断,断面中空。叶6-8片轮生,无柄;叶片多卷缩破碎,完工整者展平后呈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长约2cm,宽2-4mm,边缘及下表面化中脉有倒生小剌。聚伞花序腋生或顶生,花小,易脱落。果小,常呈二半球形,密生白色钩毛。气微淡。以色绿、有花果者为佳。

显微鉴别 叶表面观:上表皮细胞壁较平直,未见气孔,下表皮细胞壁呈波状弯曲,气孔较多,不定式。叶肉组织中针晶束较多,长约100μm。叶缘的倒生剌毛多数,先端弯曲如钩状,长120-150μm,下部膨大,基部细胞10余个,长方形或类方形。

茎横切面:四棱突出。表皮细胞1列。皮层为数列薄壁细胞;棱角处为4-6列厚角胞;内皮层细胞1列,长主形,凯氏点明显。韧皮部较窄皮部约宽1倍,导管直径12-40μm,木纤维多数。髓部薄壁细胞长方表或不规则形。

化学成份 1猪殃殃 地上部分含生物碱:原阿片碱(protopine)[1

2],哈尔明碱(harmine),和少量的消旋鸭嘴花酮碱 (vasicinone),左旋1-羟基-2,3-去氢脱氧骆驼蓬碱(8-hydroxy-2

3-dehydrodeoxypeganine)[2]。又含环烯萜(iridoid)类成分:水晶兰甙(monotropein),桃叶珊瑚甙(aucubin)[3],车叶草甙(asperu-loside)[3

4]。还含黄酮类成分:芸香甙(rutin)[5],槲皮素半乳糖甙(quercetin galactlside)[4];有机酸成分:绿原酸(chlorogenic acid)[5],琥珀酸(succinic acid)和乳酸钠(sodium lacate)[7];香豆精类成分:东莨菪素(scopoletin)[5];鞣质(tannin)[8]

蒽醌类(an-thraquinones)[9]等。果实含大麦芽胺(hordenine),加利果酸(jaligonic acid),木犀草素(lutellin),甘露醇(mannitol),肌醇(in-ositol),蜡醇(ceryl alcohol),谷甾醇(sitosterol)[10]2粗叶拉拉籐 地上部分含车叶草甙,维生素(vitamin) C[11]。根含蒽醌类色素成分:4-甲氧基-1-萘酚(4-methoxy-1-naphthol),1-萘酚异戊醚(1-naphthol isopentyl ether),1-萘酚异戊烯醚(1-naphthol isopentenyl ether),2,2-甲基萘酚[1,2-b]吡喃[2,2-dimethylnaphthol[1

2-b]pyran],3,4-二氢2,2-二甲基萘酚[1,2-b]吡喃[3,4-dihydro-2,2-dimethylnaphthol][1,2-b]pyran]

药理作用

1血压:拉拉籐(醇)提取物可降低血压而不减慢心率,对狗静脉注射1-15g(生药)即可有效,未见有毒性。车叶草甙有降低兔血压的作用。猪殃殃醇提物1-15g(生药)静脉注射,可使狗血压下降。

2抗菌作用: 100%煎剂用平板纸片法,对金**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志贺痢疾杆菌等有抑制作用。

3血液:醇浸膏每日以22g/kg口服或腹腔注射,连续6日,对小鼠白血病L615有抑制作用,抑制率为285%。其变种GaliumaparineLVarTenerum(GrenEtGodr)Rchb5g生药/ml于美蓝试管法筛选试验,对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及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均为阳性。

毒性未见有毒性

鉴别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取本品粗粉约10g,用丙酮回流提取4h,滤过,滤液减压蒸馏,回收丙酮残渣用热水溶解,冷后将溶物滤去,水液

生前就册封的只有一位孝定景皇后

孝定景皇后(1868年2月3日—1913年2月22日)即隆裕太后,叶赫那拉氏,满洲镶黄旗人,名静芬。

小名喜子,慈禧之弟副都统叶赫那拉·桂祥之女,是光绪的表姐。光绪十四年(1888年)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婚,次年立为皇后,并在婚期过后住进东六宫之一的钟粹宫。

民国二年正月十七日(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在西六宫之一的长春宫病逝,享年46岁。上谥曰孝定隆裕宽惠慎哲协天保圣景皇后,中华民国政府以国丧规格处理丧事,与光绪帝合葬崇陵(河北易县清西陵)。

扩展资料:

清朝还有两位叶赫那拉氏死后被追尊为皇后,是孝慈高皇后和孝钦显皇后(慈禧)。

1、孝慈高皇后

孝慈高皇后(1575~1603年),叶赫那拉氏,名孟古哲哲,生于明朝万历三年,叶赫部首领杨吉砮之女。清太祖努尔哈赤第三任大妃,清代第一位皇后(追尊),第一位叶赫那拉氏出身的皇后。

在万历十六年九月,十四岁时嫁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孟古庄敬聪惠,端庄贤德。婚后四年生下一子,即清太宗爱新觉罗·皇太极。

万历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七日(1603年10月31日)病逝,享年二十九岁,后金天命九年(1624年)迁葬东京陵,天聪三年(1629年)二月十三日迁葬福陵。

天聪十年(1636年)皇太极称帝,尊其母为孝慈皇后,经累朝加谥,最终谥号为“孝慈昭宪敬顺仁徽懿德庆显承天辅圣高皇后”。

2、孝钦显皇后

孝钦显皇后(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慈禧,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

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1875年同治帝崩逝,择其侄子爱新觉罗·载湉继咸丰大统,年号光绪,两宫再度垂帘听政;1881年慈安太后去世,又因1884年慈禧发动“甲申易枢”罢免恭亲王,开始独掌大权。

1889年归政于光绪,退隐颐和园;1898年,戊戌变法中帝党密谋围园杀后,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光绪帝,斩戊戌六君子,再度训政;1900年庚子国变后,实行清末新政,对兵商学官法进行改革。

1908年,光绪帝驾崩,慈禧选择三岁的溥仪做为新帝,即日尊为太皇太后,次日17点(未正三刻)在仪鸾殿去世,葬于菩陀峪定东陵。

——清朝皇后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968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9
下一篇2024-04-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