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喝茶>的理解

周作人<喝茶>的理解,第1张

您好: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

淡泊的言语,勾勒出一种喝茶的境界,一种理想,一种对于时间的漠视……

瓦屋下、纸窗内,外面的俗尘屏蔽了,偶尔抿一口清茶,淡淡的苦味在舌尖和齿间停留,隐隐它就弥漫出幽幽的清香。人生的烦恼、生存的纷苦……都淡忘了。

淡淡的茶味中,生命渐渐以一种自嘲的幽默感在心底的泥沼中直立起一个简约的、晶盈的、恬淡的、纯真的灵魂。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祝好!

不懂建议重新提问,也可以追问。

 中国古都之一——杭州历史文化及典故 杭州作为六大古都之一有它的历史沉迹,作为首都来看,从九世纪末到十世纪初,杭州曾经是一个地方政权吴越国的首都。跟着我学习杭州的历史文化吧。

历史

 杭州历史悠久,早在4700多年前,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并产生了被称为文明曙光的良渚文化。五代吴越国和南宋王朝两代定都于此,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

 现在的杭州,是国务院确定的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国家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是浙江省的省会。杭州,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东南部风景名胜优异、人文古迹荟萃的名城。

  艺术

 杭州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杭州地区就有先民繁衍生息。据传说大禹曾乘船经过,大禹所乘之船即称“禹杭” (“杭”有船意),后讹传为余杭,这样杭州的城市历史应已有3000年以上。春秋时吴越争霸,杭州即已为两国反复争夺之地。秦朝时以大江而得名“钱唐”, 唐朝时为避国讳改称“钱塘”。至宋朝时,杭州进入了其繁荣发展的鼎盛时期,并在靖康之变后成为了南宋的国都。其时城市之富足繁荣,一时无贰,被称作“鱼米 之乡”“丝绸之府”“人间天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袭隋朝时称谓称其为杭州,并使其为浙江省省会。在而后几十年的发展中,杭州已经成为了浙江省的政 治、经济、文化中心,长江三角洲地区除上海以外的第二大中心城市。

 杭州在其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征。春赏苏堤春晓,夏游曲院风荷,秋被满陇桂雨,东踏断桥残雪,已是每一位杭州游客的雅趣。当然,毕竟 做过一国之都,柔柔风情的杭州背后也有铮铮铁骨,“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的千古绝唱即表白了岳武穆坚执的信念。

 诗词文学

 因杭州土地肥沃,依江傍海,物产丰富,并且在历史的大多数时期远离战祸,使得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骚客聚集之地。“忆江南,最忆是杭州”,“欲把西湖比西子” 等诗句,即是文化杭州的最佳注脚。大诗人们除去丰富了杭州的文化气质,也为杭州的美景做出过贡献。唐代白居易,宋朝苏轼,都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文 学家;两人在杭州为地方官期间,先后组织修建了西湖上的白堤、苏堤。景中有诗,景中有文化,这是杭州特有的格调。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位文武双全的天才科学 家,梦溪笔谈的作者沈括,也是杭州文学史上不得不提的人物。

民间文学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经过1600多年发展,梁祝已经从最初的民间爱情传说逐渐演变出各类文艺形式,形成了国内外闻名遐迩的梁祝文 化。可以这样说,梁祝传说遍布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华人的地方。杭州是梁祝传说最重要的发源地,而其中万松书院就是传说中梁山伯与祝英台共读同窗得地方。《白 蛇传》同样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之一,成型于南宋时期的杭州,后来流传于全国,并且传扬到日本、朝鲜等多个国家。白蛇传有非常重要的思想价值,并具有历史 学、民俗学以及艺术学价值,白素贞与法海等人物形象成为了组成中国艺术长廊中重要的典型形象。白蛇传与西湖、断桥以及雷峰塔密不可分都有着密不可分的故事 关系,这些都使得杭州充满了更为丰厚的文化底蕴。

居住环境

 生活在杭州,就是生活在了天堂。典型的江南水乡,正是“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被这样的气候滋养千年的杭州人,也以温和的性格,清秀的外表, 以及“吴侬软语”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杭州物产丰富,气候温和,加之以青山隐隐,碧水潺潺,使其成为了中国居住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曾获联合国“人居 奖”,获“国际花园城市”称号。另外,杭州在诸如“最绿化”“最卫生”“最环保”等诸多评比中皆是名列前茅。对了,杭州还是公安部评出的全国“最具安全感 城市”。生活在这里,安心。

 杭州的居住环境,还必须要突出美景、美食。以西湖为代表的水乡景色自不必言,前后有西湖十景、西湖新十景享誉世界;其他还有钱塘江、灵隐寺、六合塔,也都 是集美丽景色与历史文化于一身的绝佳去处。杭州自古即是鱼米之乡,其本邦菜自成体系,色鲜味淡。西湖醋鱼、龙井虾仁、宋嫂鱼羹等特色菜更是八方游客的首 选。

  茶文化

 杭州龙井茶,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而名扬天下。自南北朝起为人所知,杭州龙井已有1500年的历史。唐宋时,世人皆以饮茶、品茶、赏茶为 荣,杭州龙井茶更是清名远播。苏东坡诗云,从来佳茗似佳人,便是当时茶文化的真实写照。清朝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四次视察龙井茶产区,最喜品茶吟诗。时至今 日,龙井茶已隐隐然成为了神州香茗之魁首。虎跑泉水配龙井茶,这是杭州人特有的福气。

 杭州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就连其茶艺馆也有独到之处。杭州的茶艺馆,讲究人与自然,人与茶的高度和谐,务必要让茶客能够在喧嚣的闹市之中,得到一份如茶般的心灵感受:恬淡、隽永。

  丝绸文化

 杭州素来就有“丝绸之府”的美誉,在杭州,丝绸文化的历史几乎可以和人类的发展史同龄。早在良渚文化时期,杭州地区的先民就已经掌握了种桑、养蚕、织帛的 工艺;之后逐步发展,到唐朝盛世时已是宫廷贡品,被誉为“天下之冠”。几乎同时,杭州丝绸开始向几乎整个世界出口,从而形成了大名鼎鼎的“丝绸之路”,为 中国与世界的交往打开了一扇窗。

 丝绸象征着华美而精致,富足而和谐,这与杭州人的气质追求,生活情调高度吻合。可以说,五千年来一直在致力于丝绸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的杭州人民,也一直在为这种被称为“东方艺术之花”的艺术所感染,从而将丝绸文化深深地融入了血液中。

 杭州织锦成品华贵雍容,堂皇富丽,非常适合客厅以及卧室的装饰之用,同时其又非常实用耐用,因此被国际上很多国际誉为“东方艺术之花”。杭州织锦有的富丽堂皇,有的薄如蝉翼,有的轻柔飘逸或者雍容华贵,非常具有收藏及馈赠的意义。

陶瓷文化

 杭州的南宋官窑将成于凤凰山的脚下,是专门为皇族烧瓷的窑厂,在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中位居榜首。现存的成品因其稀少的数量而又精美的工艺水平成为了国内外 博物馆和陶瓷家们所钟爱的古瓷器,因此其是中国古瓷中青瓷的最高水准。南宋官窑青瓷具有薄胎厚釉,紫口铁足,釉面开片的特点,精美的样式同“雨过天青”的 釉色,从视觉上给人以无与伦比的享受。经过漫长的历史时期,喜爱瓷器的人们不希望看到南宋官窑的落寞,并希望能够使之发扬光大,后来仿制的南宋官窑便应运 而生了。仿南宋官窑没有因为仿制而有一点逊色之处,通过传统的制作工艺,同时融合了现代人的创意和观念,使之更别具一格。

传统戏剧

 杭州古时被称为武林,因此杭剧的曲调被称作武林调,其戏班称为武林班,这并不是剧种的真实名称。杭剧是在“坐唱曲艺宣卷”的基础上而出现的,正式搬上舞台 演出的时候要在1923年,特别是在抗日战争之前兴旺发达。解放以后,杭剧得到了发展,但那时在全国也仅有一个专业剧团,其中剧目以《独占花魁》、《银 瓶》、《李慧娘》最为出名。

说白了就是觉得你不够漂亮呗,什么叫感觉?男人对女人的感觉就是身体诱惑,女人身材好,五官漂亮,该凸该翘哪个男人会对这样的女人没感觉,而所谓的好感就是指你的性格,为人让他觉得你这人不错,可以做朋友,但做不了情人,所以感觉和好感要分开!

山茶花是一种有着丰富象征意义的花卉,其颜色代表的意义也因地区、文化和传统而异。在中国文化中,白色山茶花通常被视为代表纯洁和温柔,而粉色和红色的山茶花则常被用作爱情表白的花卉。

在爱情方面,粉色山茶花被认为是代表理想的爱情。粉色的山茶花色调柔和,寓意纯洁和浪漫,表达了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深深的情感和爱意,适合在表白、约会和恋爱期间送给恋人。但需要注意的是,花语仅仅是传统的文化符号,真正表达爱情的方式更多需要个人的行为和言语。

  旧十景:苏堤春晓、曲苑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柳浪闻莺 花港观鱼、雷峰夕照、双峰插云、南屏晚钟、三潭印月。1985年的新十景:云栖竹径、满陇桂雨、虎跑梦泉、龙井问茶、九溪烟树、吴山天风、阮墩环碧、黄龙吐翠、玉皇飞云、宝石流霞。2007年新十景:灵隐禅踪、 六和听涛、岳墓栖霞、 湖滨晴雨、 钱祠表忠,万松书缘、杨堤景行、三台云水、梅坞春早、 北街梦寻.

  西湖周边闲散景色

  1:西湖十五景点:

  包括“一街、二馆、三园、四墓、五景”一十五个西湖景点。

  一街:

  北山街历史文化街区 。 在西湖北岸,栖霞岭,葛岭,宝石山的山麓之间。西起魏店东到望湖楼这一段路程中,荟翠着中国近代产业革命运动中,新兴产业者的大部分的居住楼墅,中西结合,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二馆:

  杭州茶叶博物馆

  1中国茶叶博物馆是茶文化专题博物馆: 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西南面龙井路旁双峰村。是国家旅游局、浙江省、杭州市共同兴建的国家级专业博物馆。

  2苏东坡纪念馆: 位于杭州西湖苏堤南端的映波桥旁,毗邻雷峰塔、净寺、花港观鱼,馆区由主楼展厅、碑廊、百坡亭、酹月轩等组成。纪念馆主建筑为一幢翘角飞檐的二层仿清楼阁式建筑。

  三园:

  1云栖景区: 走进云栖,就被两旁密密层层、节节向上、清逸挺拔的无数修竹包围,置身于竹海碧波之中,顿生一种“凉、绿、清、静”的感觉,以“绿”、“幽”、“雅”为特色,集接待、休闲、观光于一体的高品位风景点。

  2仁寿山公园: 仁寿山公园位于杭州植物园东南侧,公园突出原始、自然、野趣的主题。

  3龙泓涧景区: 龙泓涧,是西湖南山三大溪之一,更是给西湖提供天然补给水源的四条溪流之一。景区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两座新恢复的仿古桥——饮马桥和玉钩桥。饮马桥扼三路(金沙、玉涧、君子)清澈之水汇聚而流出茅家埠再注入西湖。

  四墓:

  1龚隹育墓: 位于六和塔畔牌楼里,是西湖风景区乃至杭州不可多得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代士大夫墓葬实迹,墓前方的华表、牌坊、碑亭、石羊、石马、石虎、石翁仲均保存完好,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苏小小墓: 苏小小,南齐时钱塘名伎,才貌出众,身世和爱情故事凄婉动人,其诗作“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脍炙人口。传说死后葬于西泠桥畔。“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著西泠”,传为湖山佳话。墓亭共有12副柱联,分别邀请12位全国著名书法家书写,是西湖风景区中柱联最多的一座亭子。

  3武松墓; 武松墓位于北山街西泠桥畔,苏小小墓西边50米左右,面对的是秀丽的西湖。武松墓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着的一副楹联“失意且伍豪客,得时亦英公”,杭州的这些古迹从某种意义上讲,表达了人们对英雄人物的一种情感寄托。

  4陈夔龙墓: 位于右台山麓 ,位于俞樾墓南侧, 陈夔龙(1857—1948),字筱石,号庸庵,贵州贵阳人,清光绪进士。历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等职。

  五景:

  1朱家里: 位于梅家坞老村梅灵路以东。依托“十里梅坞”的独特自然环境,成为梅家坞茶文化村的又一旅游新亮点。

  2魏庐: 魏庐位于花港观鱼公园西侧,南临著名的牡丹亭, 整座魏庐的最高处是木结构瓦顶的八角重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个八角重檐的顶,都只能看到一部分。这种顶在园林建筑中被称为“攒尖顶”。自亭前往北,一眼望去青山葱翠,碧水悠悠,是一处望尽西湖胜景的绝佳之地。体现建筑与植物、山水的和谐共生的意境。

  3玉岑诗社: 从三台山路来到浴鹄湾西侧的武状元坊,沿着对面上山小道便可到达玉岑山。三层八角攒尖顶的阁楼,是诗社的主体建筑。它是根据明代文人祝时泰、沈士辈在此结玉岑诗社的典故而恢复的。其建筑设计以突出原诗社的时代特征为要求,在外观及结构上形神兼备,展现了诗社的古风余韵。

  4留余山居: 留余山居原位于南高峰北麓,为清代著名的园林景观。乾隆帝到此游览,赐题“留馀山居”四字为额,此名流传至今。山居旁另建有江亭、听泉亭。2004年,在原址附近按古籍记载的留余山居布局复建该景观,沿用留余山居旧名。同时沟通水系,堆叠假山,重新添置楹联匾额,营造旧时景观。

  5三台阁: 位于风光旖旎的三台山顶,为游客登高望远的好去处。临阁远眺,山峦叠翠,碧湖如镜,湖西全景可尽收眼底。有上山游步道,该游步道还将与龙泓涧中的中国茶叶博物馆、外鸡笼龙井茶村及南高峰等景点相连,成为湖西景区“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赏山”的一处游览空间节点。

  2:西湖三十六景区

  1礼耕堂: 系晚清建筑,位于梅家坞村。“礼耕堂”三字由张照书写,字形方正,笔力雄浑。张照曾于“康乾盛世”时三朝为官,系大书法家。现岳阳楼内的一幅《岳阳楼记》就出自他的手笔。

  2郎当岭(入口): 又名琅珰岭,古名扪壁岭。原指天竺山东,龙井村西,梅家坞村东北的山岭。现在习惯上把南起五云山,北至天竺一带山岗通称“郎当岭”。因山岗蜿延约数公里,又有“十里郎当”之称。

  3梅家坞周恩来总理纪念室: 位于梅家坞村。周恩来总理自1957年起曾先后五次来到梅家坞,将此作为指导全国农村工作的联系点,关心和指导梅家坞的生产和建设。

  4圣塘闸: 该闸是沟通杭州城区内河的主要通道,与北侧石函闸和龙闸并称为西湖三闸,是西湖历史的见证。上建圣塘闸亭。亭内现竖有白居易所著《钱塘湖石记》碑。

  5马可波罗与杭州纪念雕塑: 位于圣塘路口。马可·波罗是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十三世纪的元初曾到过杭州,并把杭州称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城市”。

  6惜别白公(送别白居易群雕): 诗人白居易于唐朝长庆二年任杭州刺史,到任后大规模疏浚治理西湖,并筑堤建闸,灌溉农田。重修六井,深受百姓爱戴。唐长庆四年任满赴洛阳之际,出现了“杭老遮车辙”的动人送别场面。

  7新泰饭店: 新泰饭店,又称中湖饭店。位于邮电路86号,前身是清泰第二旅馆,创建于宣统二年。新泰饭店在后期修缮过程中恢复了历史原貌,新湖滨的整体环境与其十分和谐。

  8志愿军雕像: 六公园内雕像周围的空地曾是近现代一些武术名家交流切磋武艺的场所,一些著名武术门派的渊源也与此地有关。此外,这里在民国时期曾一度用作民众体育场。

  9凇沪战役阵亡将士纪念碑: 是为1932年淞沪杭战牺牲的将士创作的“凇沪战役国军第八十八师阵亡将士纪念碑”。

  10圣塘路别墅建筑群: 位于杭州湖滨圣塘路临湖一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官僚资本家在此营建了各种西洋小楼别墅。

  11清旗营、练兵场: 在新湖滨景区东侧区域,是原清代的旗下营(满洲驻防营城)。辛亥革命后,杭州城墙、城门陆续被拆,城湖合璧,旗下营也被辟为市场。

  12风波亭(风波桥、孝女井): 该亭在杭州市北浣纱路浙江第一监狱。南宋时为大理寺,亭在狱内。据金山寺志载:“有道月禅师者,值岳飞班师过寺,道月劝其勿归,赠诗一首,诗中有“风波亭下水滔滔”之句。王不听,其后冤下大理寺时,果有亭匾日“风波”。 绍兴十一年(1142年)腊月二十九日, 秦桧制造“莫须有”冤案,高宗赐死,人民拥护爱戴的民族英雄岳飞具浴拉肋而殂于风波亭,死时年仅39岁。 临刑前, 狱史要岳飞画押, 岳飞宁死不屈, 挥笔写下了八个大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表白了岳飞光明磊落、忠心报国的胸怀和对赵构秦桧罪恶阴谋的愤怒和控诉!

  13唐李泌引水纪念标志: 杭州自隋建州以来城市日益发展,但杭州城区是由浅海湾演变成的陆地,地下水咸苦不堪饮用。唐德宗朝李泌任杭州刺史后,引西湖水至城内各地,并置六个出水口,解杭人卤饮之苦,促进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德泽百世。

  14杨公堤碑亭: 在景行桥畔。杨孟瑛,弘治十六年出知杭州。明正德三年,杭州府动用民工8000人,清除侵占西湖水面形成的田荡近3500亩,并以疏浚、开拓。另修“杨公堤”,堤上六桥为“里六桥”。碑亭记录了这一史实。

  15永福桥: 在乌龟潭。原位于桐庐县横村镇深畈村。其形制亦由拱桥改为斜托梁桥。现桥每孔两头各有9根石条作斜托柱,支撑桥面9根石条,形成弓形桥洞,形制独特。后迁至扬公堤。

  16玉涧桥: 又名玉建桥,原位于桐庐县印渚镇丰收村。为双孔石拱桥,2003年按原貌迁移保护至西湖杨公堤景区。

  17景行古桥: 位于松鹤山庄东,又名“金行桥”,始建于明代,是杨公堤诸桥中唯一尚存的古桥。《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喻好贤也,题曰景行。”

  18松鹤山庄: 又名松鹤庄,位于法公埠,民国时建,原系实业家盛杏荪妻庄氏私宅。为一幢中西风格结合的二层楼房,面阔三间,歇山顶,正门两侧饰爱奥尼亚式门柱,门窗上饰华美的山花。

  19 红栎山庄: 亦称豁庐,位于杨公堤景行桥东南。 清光绪三十三年建造,为邑人高云麟别墅,俗称高庄。园内园外山水互相映衬,湖山秀色一览在目。

  20法相唐樟: 位于三台山东麓,原法相寺旁,树龄1000多年。是杭州地区见诸记载的树龄最大的古香樟。树高约17米,冠幅400多平方米。

  21黄篾楼 位于三台山东麓,浴鹄湾南,元代著名文学家张雨构水轩于赤山埠浴鹄湾,名曰“黄篾”。

  22 武状元坊: 位于三台山路浴鹄湾西。 南宋时,南高峰顶曾设比武露台。嘉定七年右榜武状元刘必方在南高峰麓赤山道口立武状元坊。

  23子久草堂: 位于三台山路浴鹄湾西岸。 黄公望,字子久,号大痴、一峰道人,江苏常熟人,史载其聪敏绝伦,通百氏说。为元代画坛著名的“元四家”之首,传世作品有《富春山居图》、《天池石壁图》等,并有专论山水画的《山水诀》传于世。

  24 俞曲园墓(含右台仙馆): 位于三台山路三台山东麓。 俞曲园名樾,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清末著名学者,官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

  25大麦岭苏东坡摩崖题记: 位于大麦岭东麓,系北宋元佑五年,苏东坡第二次来杭任知州时,与王瑜、杨杰、张寿同游天竺过麦岭时所题。

  26于谦墓(祠): 于谦,字廷益,钱塘县(今杭州)人,明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为官清廉,不阿权贵。明天顺元年2月,因“谋逆罪”在北京遭冤杀。两年后,于谦魂归故土,遗骸安葬于现址。

  27赵之谦纪念亭: 赵之谦(1829-1884),清咸丰己未举人。怀才负奇,博古通今,文章奇玮恣肆。政绩颇著。在书画方面有极高的造诣,是清代后期著名的“海上画派”代表人物,墨迹广为流传,被后人尊为艺术大师。

  28五峰草堂: 位于茅家埠景区龙井路旁。建于民国时期,为中式三合院花园住宅,曾作为“三教普善堂”堂址,后多次易主。

  29茅乡古道(含通利古桥): 位于茅家埠景区。清代前期以前,茅家埠一带皆为西湖水面,香客常常乘西湖游船在茅家埠登岸,再沿着上香古道步行去天竺诸寺进香,形成了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香市文化。

  30兰苑: 位于杭州花圃内。为国内重要的兰花培植基地和赏兰胜地,享誉国内外。苑内根据兰花的生态习性,借山林之荫翳创造半阴的环境和适宜的空气湿度,利用穿谷微风传播兰之幽香。

  31小隐园: 位于杭州花圃内。始建于宋代,初名适安园。为杭州观赏菊花、展示菊花文化的特色景点。

  32天泽楼: 位于杭州花圃东北。楼名取自天泽庙。天泽楼保留了原天泽庙祷雨文化的踪迹,同时辟为栀子花的专类园。游人至此,既可了解古代的祈雨风俗和文化,亦可休憩赏花。

  33赵公堤: 又名小新堤。南宋淳佑二年,临安知府赵与 自苏堤东浦桥畔至曲院筑堤,以通灵隐、天竺。堤长二百五十丈,“夹岸花柳一如苏堤”。

  34燕南寄庐(盖叫天故居) : 盖叫天(1888-1971),原名张英杰幼时因生活所迫而学戏,十三岁到杭州,在拱宸桥“天仙戏院”学唱老生,十五岁改学武生。后以武戏闻名天下,被誉为“燕北真好汉,江南活武松”,开创了独具特色的盖派艺术。

  35 环碧湖舍: 在杨公堤第一桥环碧桥畔,系20世纪30年代上海商界闻人王晓籁之别墅。因西山路旧称仁寿路,故环碧湖舍又称“仁寿山庄”。原别墅为中西合璧风格,2003年复建。

  36风荷御酒坊 : 位于曲院风荷景区。南宋时曾是宫廷制曲作坊,隶属于户部,专酿官酒,具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和丰富的酒文化内涵。景点通过场景复原、壁画、雕塑、微缩景观等手段,向游人展示南宋御酒制作流程、宫廷酒宴、民间酒肆、赛酒会等内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504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