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数字油画教程

儿童数字油画教程,第1张

一准备工具油画框美术用品店可以定制尺寸也可以买固定尺寸,刮刀、油画笔一套,勾线笔、油壶、刷子、调色板、油画颜料,亚麻油,松节油,等作画工具。

上色起稿的时候主要用棕色和群青,绘画结合松节油和调色油去调和颜料,实际作画的技法是不固定的,根据画面需要,布格罗油画小谎言步骤图,属于临摹名画。

起形初学者可以用铅笔起稿不宜过重,有一定经验的可以直接用勾线笔蘸取赭石等起大轮廓,画面中的人物是主体。

继续起形人物的主要色调过重,一定要造型精准才好上色,否则改多了画面容易脏,把人物的比例和衣服的基本轮廓细化,包括与背景环境之间的关系也要跟进。

继续起形把人物衣服的褶皱与基本关系确定,以及人物五官的三庭五眼的比例,人物的头颈肩的贯穿要和谐。

开始上色从亮部开始上色,再到灰到暗,人物裙子的颜色紫色加黑色加土黄,小孩子头发的颜色橄榄绿加土黄加白,人物皮肤红色加黄加白,颜色也不是一次调准的,需要自己慢慢试。

继续上色把环境和背景色也跟上,叶子用橄榄绿,背景白色加紫色加绿色,花盆重色墨绿加黑色,亮部墨绿加白,人物的服装该提亮的提亮,褶皱处和暗部压重色,亮部颜色加黑就是暗部的色彩。

继续刻画把服装尽量细化,笔触这时候比较的小,地面色彩也要跟上,整个画面的黑白灰色彩有一个大的区分。

继续深入深入画面,尽可能的使色彩统一又协调,突出人物的体积感和立体感。

继续深入刻画服装,随着人体的结构去画,肤色有着细微的差别,橙子的塑造,花盆的塑造等,整体画面塑造到只剩下衣服的纹理和人物的五官以及树叶的刻画。

最后的调整重点,人物五官的细致勾勒,衣服褶皱的完善,树的刻画,补足画面的一些薄弱部分,另方面是努力使画面的每个部分都富于表情和感染力油画画后处理放置于阴凉处阴干,切不可暴晒,画笔及时洗净保养。

1973年作 雕刻时光 布面油画

从现代到当代—绘画形式的演变

编号:0160

估价:140,000-180,000

编号:0161

估价:110,000-150,000

编号:0162

估价:60,000-80,000

编号:0163

估价:150,000-180,000

140,000至180,000

画面尺寸55×385cm;含框尺寸71×54cm

09:00-- 20:00

北京亚洲大酒店

拍卖会名称

拍卖会专场

北京亚洲大酒店

说明 左下角有签名,画框背面横杆上标注编号 艺术家简介: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当代印象派色彩大师 祖籍科西嘉岛的马克斯·阿古斯第尼1914年出生于巴黎。还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当学生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他在印象派技法方面的非凡才华。 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他入伍参战。可是不久之后便成为战俘,在狱中度过三年。 战后,他在法国中部的夏托鲁市工作多年。出色的绘画才华,尤其是肖像画与风景画,使他开始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之后,他搬往普罗旺斯的加尔吉列斯小镇,并定居下来,直到1997年1月逝世。入院前几天,他仍然坚持作画,留下了精彩的作品。 阿古斯第尼在世界各国都被认为是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他一直钟情于描绘巴黎、克勒兹地区或是南部地区,一心致力于创建一个安宁幸福的世界,不被二十世纪纷纷扰扰的各家艺术学派所左右。他与“诗意写实主义运动”的画家们交往甚密,包括莫里斯·布里昂肖(Maurice BRIANCHON)和罗兰·奥杜(Roland OUDOT),他不停地思考,试图远离动荡生活的俗世烦恼,只留下敏锐的感觉。他利用光影和色彩的律动,来展现钟情的主题:吉维尼小镇的田野和花园,普罗旺斯的葡萄园,海港,沙滩,静物。在他生前,在巴黎举办过大量画展。丽春花、水景、熏衣草田野、春天的田野、花束等题材的作品,都令他名列当代印象派佼佼者之列。他在作品中常以鲜艳的油彩来描绘充满生机、朝气蓬勃的花卉。在他看来,花束代表着幸福与希望的凝聚。他的画向我们阐述幸福的岁月。 一些相关的专业艺术书籍中都提到这位艺术家的名字。 1998年,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回顾展画册《创作的奥妙—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回顾展画册》出版。画册收录了这位当代印象派大师的797件作品。 作品简介:《雕刻时光》是一部被凝固了的时光,黄黄暖暖的色调让我们想起甜蜜的温馨。**的桌子和淡黄的背景相呼应,瓶中红黄相间的鲜花和瓶身上的红黄印花相呼应,整个画面圆满温和,犹如纪念一段美好的恋情,回忆起来总是眷恋,意犹未尽,蜜般的甜美。 画框为蒙帕纳斯式木雕框,框角与中央饰有百合花样漆米灰色涂层。1940年代巴黎手工制作。状况良好,格调优雅,与画面本身相得益彰。 此作品有法国巴斯蒂亚法庭授权鉴定师,“古玩、家具、绘画”鉴定专家协会成员Gilbert POLVERELLI出具的鉴定证书。 艺术家生平: 1914:出生于巴黎。父亲在他出生前不久、战争爆发初期去世。 :考入巴黎高等美术学院,显露出印象主义绘画才华。 青年时代的阿古斯第尼在科西嘉岛圣达米亚诺阿尔兹教堂创作壁画 1942年,被捕入狱,与其他同为战俘的画家朋友被送往东普鲁士。 马克斯·阿古斯第尼(正中坐)正在创作画像 :应征入伍,战争期间被捕入狱,三年战俘。 :返回巴黎,开始艺术家流浪生活。 :前往定居法国中部的夏托鲁市,创作风景作品,为美国驻军官员创作肖像画。 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在法国南部的加尔吉列斯为阿斯先生创作肖像画。这位战争期间来到这座小镇避难的阿斯先生在逝世之后,将这件肖像画捐赠给卡吉莱斯市政厅,作为永久展示作品。 1969:结识了前拍卖人皮埃尔·马丁-卡耶,与他签订了独家代理协议,由让娜·格林贝格主持的埃克斯-普罗旺斯的马丁-卡耶画廊独家代理作品。这家画廊使他的作品得到世人的关注和赏识。 1970:阿古斯第尼前往法国南部普罗旺斯一年,前六个月写生创作春季和夏季风景,冬季六个月在位于克兹的工作室创作。 1997:马克斯·阿古斯第尼于1月14日逝于普罗旺斯奥巴涅医院 1998: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回顾展画册《创作的奥妙—马克斯·阿古斯第尼()回顾展画册》出版,画册收录了这位当代印象派大家的797件作品。 色彩是绘画的两大基本元素之一。通过对色彩的运用,艺术家既能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又能表达丰富的情感。不同的色彩也能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激发不同的情感共鸣。下面两幅作品就是很好的比较。 这两幅作品分别是马克斯·阿古斯第尼的布面油画(左图)和米罗·沃基奇的纸上油画(右图)。它们都描绘了相同的主题:花卉静物。两幅画的构图也非常相似:画家都是正面视角构图,花瓶置在画面的正中央,统一的颜色使背景抽象化;瓶里的花束矗立挺拔,可以看出它们都是鲜活水灵,两幅画中的花朵也多为红黄两色。 简单的构图实际上重新采用了传统的花卉静物画的构图,也就是在16世纪荷兰静物花卉画刚刚成为独立题材时候典型的构图(如图所示,荷兰16-17世纪画家Jan Brueghel the Elder,,的作品,画于1603年)。 显然,色彩对于两位画家来说比构图重要,他们都想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色彩上。事实上也是如此。马克斯·阿古斯第尼的《雕刻时光》以**作为主色调:放置花瓶的平面是**的,背景也是用了大面积的浅黄,就连绿色的枝叶和红色的花朵也掺杂了很多**。整个画面分成上下两部分:画面上方是红、黄、绿三色组成的花;画面下方前景也是由红、绿、黄三色组成的花瓣、叶子和背景;它们相呼应,使得画面重心平均地分布在上下方。而中间的蓝色花瓶连接了上下两部分,瓶子上的红、黄花朵图案形成了既是色彩的、又是构图的过渡。通过不同颜色在空间中的重复运用,艺术家在寻求色彩的平衡和画面的和谐。 米罗·沃基奇的《蓝色的烂漫》看似和马克斯·阿古斯第尼的《雕刻时光》类似,但是米罗·沃基奇寻找的不是色彩的平衡,而是它们之间的对比游戏,而且他把这一游戏进行得更加彻底。艺术家把色彩中的三原色- 红、黄、蓝- 全运用到一起。描绘枝叶的绿色实际上混合了蓝色的颜料,它们看上去并不明显,几乎和背景的颜色混为一体。这也是画家刻意的安排,与其说画家运用色彩来描绘一张花朵的图案,倒不如说画家通过描绘花朵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色彩游戏。通过处理三原色在画面中的相互关系,艺术家探索颜色在空间中的运动和由此带来的视觉效果。而且,这些色彩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衡的,而是循序渐进的:背景和花瓶构成了大面积的蓝色,随之是形成半个圆形的红色花朵,而两朵**的画点缀其中,同时零星分散几点**。红、黄、蓝三色之间的关系既错落有致,又对比鲜明。 不同的颜色也激发了观者心中不同的情感。马克斯·阿古斯第尼的《雕刻时光》通过大量的**和红色给人带来热情和温暖。而米罗·沃基奇《蓝色的烂漫》中的蓝色让人联想到忧伤或宁静。一动一静,形成了耐人寻味的对比。 《追忆似水年华》 —法国名家静物油画作品选 年华似水,流逝无边。法国作家普鲁斯特用呢喃梦语在《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宏大的小说中纪录了一段关于他心爱之人的回忆。其中的欢快,悲伤,惆怅和无奈,融合了作家的所闻所思和所感,与其说是纪录了一段回忆,倒不如说纪录了一段混合了作家回忆和想象的自我认知的过程。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何尝不是呢?记忆不是单纯的过去,它是某种情怀的化身,安放着曾经的渴望。追忆似水年华,是寻找深埋的记忆,追随远去的情怀…… 继春拍的法国优秀风景绘画专题广受好评之后,秋拍将呈现给大家一组迷人的法国名家静物作品。大家一定会被其令人惊叹的技巧和深邃内敛的气质深深吸引。 就让我们以这件创作于1890年象征着巴黎美好年代梦幻般生活的《追忆似水年华》掀开此次艺术之旅的序幕。 艺术家布吕奈尔是法国19世纪跨20世纪的写实主义大师之一。他1852年生于巴黎,以静物画和动物画着称。尤其是对猫入木三分的描绘,使得他的作品被制作成为邮票发行。他的风格是学院派和印象派的精妙结合。1879年起,年仅27岁的布吕奈尔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成员,开始参加由协会举办的画展,首幅参展的作品为《静物苹果与葡萄》。此后直至1909年,协会的展出中都能看到他的作品。1907年,他成为协会的合作会员。水果静物画是布吕奈尔创作的一大特色,他尤其能通过对色彩和光感的完好把握,来游刃有余地把各种材质、以及它们之间的反差对比描绘得十分形象逼真,如水果表面的柔润光泽,以及柳条篮或是彩陶等盛器的独特质地等。此外,布吕奈尔也很善于描绘铜罐类盛器的质地和光泽。他在这方面的技艺常常被作为范例提及。这件《追忆似水年华》犹如一首述说人生的诗歌,细腻、华丽。如此大尺幅的静物油画比较少见,也体现了画家宏大的意图。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0年3月,由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主办,朱青生教授主持的“法国经典艺术赏析暨欧洲经典艺术研讨会”上,这件作品作为欧洲经典作品的范例被重点讲析,受到中央美院赵力教授和清华美院张敢教授的高度评价。作为本专题最着重推荐的作品,在后续篇章里面我们会对这件作品进行非常深入的探讨。 来自拿破仑故乡科西嘉岛的法国画家阿古斯第尼1914年出生于巴黎。还在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当学生的时候,他就显示出了他在印象派技法方面的非凡才华。作为那个时代最伟大的色彩画家,他一直钟情于描绘巴黎、克勒兹地区或是南部地区,一心致力于创建一个安宁幸福的世界,不被二十世纪纷纷扰扰的各家艺术学派所左右。他与“诗意写实主义运动”的画家们交往甚密,包括莫里斯·布里昂肖(Maurice BRIANCHON)和罗兰·奥杜(Roland OUDOT)等。他不停地思考,试图远离动荡生活的俗世烦恼,只留下敏锐的感觉。他利用光影和色彩的律动,来展现钟情的主题:吉维尼小镇的田野和花园,普罗旺斯的葡萄园,海港,沙滩,静物。他生前在巴黎举办过大量画展。丽春花、水景、熏衣草田野、春天的田野、花束等题材的作品,都令他身处当代印象派佼佼者之列。这件动人心弦的《雕刻时光》是一部被凝固了的时光,黄黄暖暖的色调让我们想起甜蜜的温馨。**的桌子和淡黄的背景相呼应,瓶中红黄相间的鲜花和瓶身上的红黄印花相呼应,整个画面圆满温和,犹如纪念一段美好的恋情,回忆起来总是眷恋,意犹未尽,蜜般的甜美。1998年艺术家的继承人出版了艺术家作品全集,这件作品被收录在内。 阿梅格里奥的《流浪者之歌》激起我们心底对吉卜赛人自由的向往。艺术家日生于意大利的圣雷默。在蔚蓝海岸一带度过的无虑童年让他对地中海地区的光色变化有着一种天生的敏锐。他先是在法国南部开始绘画学习,当时的创作题材多为法国南部风景。1938年,阿梅格里奥北上来到那个年代的世界艺术中心—巴黎蒙玛特高地,继续他的艺术追求。蒙玛特艺术区成了他后来一生的主要居住地,那里也是他艺术成长的摇篮。他在蒙玛特高地的克鲁泽尔街23号(23, rue Clauzel)建了画室。虽然阿梅格里奥自称是一个自学成材的画家,但其实,他的绘画在很大程度上受益于他与当时许多著名艺术家的交往,以及随之结下的深厚情谊。他在巴黎结识了很多先锋艺术家,包括毕加索、立体派画家雅克·维永(Jacques Villon)、让-保罗·弗朗索瓦·加尔(Jean Paul Francois Galle)、凡·东根(Van Dongen),还有未来派画家塞弗里尼(Severini)等。这些都是后印象派,抽象画派和未来派等新兴艺术运动的代表画家。阿梅格里奥成为法国艺术家协会会员后,定期参加协会的展出。1938年的国际艺术博览会上,他以作品《鲁昂圣母院》赢得观众的喝彩,获得了他平生的第一次荣耀,自此奠定了他在绘画上的成就。法国著名艺术评论家马塞尔·齐斯托(Marcel Guicheteau)这样评价阿梅格里奥:“这位艺术家的作品总是充满了一种梦幻般的意境。他笔下和谐的构图,柔和的色彩,细腻的笔触,都令他成为一位画家中的诗人。”法国贝内兹特艺术家辞典(The Benezit Dictionary of Artists, pp266)中收录了阿梅格里奥的简介、两种常用签名等信息。日,在他离世的前一年,巴黎著名的坎帕塞雷斯画廊(Galerie Cambacérès)为他举办了一场回顾展。梅里奥·阿梅格里奥的作品被世界各地的公共及私人藏家收藏。在法国艺术市场,他那些采用印象派传统技法、在自然露天条件下完成的油画作品持续受到青睐。 《戏耍》是一件典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作品,来自一座比利时城堡的收藏。 在欧洲的“美好年代”,贵族阶层发展了一种新的家庭生活艺术。一方面,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再次成为家庭的核心,另一方面,家庭中出现了陪伴孩子们玩耍的宠物—猫和狗。于是,画家们也开始以家庭为主题,孩子和宠物渐渐成为画家们笔下偏爱的绘画主体。本件作品是比利时画派画家贝尔维赫的佳作,通过宠物来表现儿童情趣。画中的小狗就像是家中的长子,而三只可爱的小猫可以看作是他的三个妹妹。精心设想的画面场景让人感受到温馨、轻松而诙谐的气氛。画家的笔触细腻,小猫小狗的皮毛有着毛茸茸的质感,表现得栩栩如生,使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抚摸它们。这件温暖的作品几乎是美好生活的象征,我们期待着某个藏家像宠爱自己的小狗小猫一样宠爱它。 艾米丽娜·德拉克罗瓦是幼拙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用一种近乎原始的创作方法为自己的作品带来了独树一帜的个人风格。颜料好像是直接挤堆在画面上,浓厚、凹凸不平,让作品充满立体的雕塑感。颜色是几乎没有经过混和的原色,运用得单纯彻底。她的风格返璞归真,是从心底直接流出的质朴,不加任何卖弄技巧的雕琢。就好像天真无邪的童年,干净简单,没有掺杂任何世故圆滑。《马蹄莲》从视觉上给观者强烈的浮雕感。有趣的是,我们所有人都希望得到毕加索的作品,毕加索却钟情于德拉克罗瓦的作品。他经常到艺术家位于法国南部的画室造访并收藏了不少她的作品。无独有偶,鼎鼎大名的克拉克· 盖博也是收藏她作品的众多名人之一。 这个专题中还有一件大尺幅的作品,那就是来自艺术家雷米·赫托的《悠闲时光》。但与前面我们介绍过的布吕奈尔的《追忆似水年华》相比,更多的是轻松,没有束缚。画面背景以浅色调为主,相对淡雅,物体却填充了较鲜艳的颜色。构图偏于抽象,艺术家虽然用物体前后叠加的方式表现了画面纵深感,但是他又削减了透视法的存在,所有的物体好像是悬浮在同一个平面上。同时,每个物体的造型都故意几何化,它们更像一个个符号。和其他的作品相比,赫托的静物画是抽象的遐想,天马行空,是抛开现实的规矩,随心所欲地异想天开。 艺术家毕业于法国国家装饰艺术学院,他毕生尝试以不同技法进行创作。这件作品具有湿壁画的效果,令人过目难忘。试想一下,在客厅的舒适沙发上捧着一杯香浓的咖啡欣赏对面墙上的这件作品会是怎样的感觉…… 在介绍这件《静思》之前,我们得先说说艺术家马克莱。这位曾被认为是蒙马特高地的传奇人物一生坎坷,但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依然没有忘记艺术,没有忘记用亮丽的色彩描绘他对生活的热切向往。他生前的好友郁特里罗曾说马克莱是蒙马特最后的艺术家。这件《静思》就是艺术家人生态度的真实写照。他用明亮的色彩带给我们欢快的心情。作品构图并不复杂,桌上的物体没有占据大面积的画面空间,但感觉离我们非常近,就像一个特写镜头捕捉到的画面。前景的三个水果用鲜艳的颜色夺人眼球。左上角的那抹红色看似和绿色的背景毫不相干,但它和水果的红色前后呼应,平衡了画面。中间瓷瓶的造型略显圆浑壮硕,从远处看,它成了画面的主角,不仅占据中心位置,而且用蓝色的冷色调与整个环境形成了鲜明却不突兀的对比。如果不加思考的话,《静思》简直就是是悠闲生活的一个点缀,一个小品,镜子一样反射了我们内心雅致的情调;而它却是一颗饱受蹂躏摧残的灵魂献给人类的精神佳酿!当我们纪念马克莱时,我们内心满怀怜悯和敬重。 本专题里最具力量感的作品当属普希京的《烙印》。用色厚重,笔触强烈,棕黑与暗红统领了画面。每个物体的轮廓被黑色粗壮的线条再次强调。黑色是神秘的颜色、象征的颜色,它将光线吸收,捉摸不定,神秘莫测,又暗藏了强烈的爆发力。这也是为什么画中的叶子看起来会像种子一样,粗旷,结实,孕育了即将爆发的生命力。 艺术创作的结果总是与过程密切相关,总是与艺术家的生活和经历密切相关。要是你知道他曾从战俘营逃脱并徒步跨越波兰回到家乡,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作品里面能够蕴涵如此饱满的力量。他的静物画,用的是表现主义手法。每样物体都圈上黑色,凸现在画面上,非常醒目。包含了日耳曼与法兰西两个民族的特色,具有不同一般的表现力。这或许与毕加索也有一定关系—他们俩曾在瓦洛里斯共同创作了七个月。总之这是一件不同凡响、不太常见的作品。 米罗·沃基奇,是一位南斯拉夫裔的法国艺术家。他脸庞上如刀刻般的硬朗线条让人过目难忘。他在二战之后来到法国,开始了以表现主义风格为主的绘画创作。他的作品蕴含着一股波西米亚式的张力和激情,刚劲有力的线条,诗意般的画面,诠释了战后五六十年代巴黎的种种风情。艺术家最终定居在蔚蓝海岸,那里的风景也成了艺术家所钟情的入画主题。沃基奇在九十年代成为“捍卫造型艺术”协会主席,他也是著名法国艺术家汉斯· 哈同、雕塑家恺撒和著名雕塑家阿曼等人的好友。来看他这件《蓝色的烂漫》,给人紧张、激烈的印象。画家把红、黄、蓝三种绘画中的原色全部运用到一起。与其说画家用色彩描绘了一张花朵的图案,倒不如说画家通过描绘花朵进行了一场大胆的色彩游戏。颜色的对比浓烈刺激,就像冰与火的对峙。画家用笔也是棱角分明,每一笔都像是锋利尖刻的碎片,特别是蓝色的背景,如同一片片破碎的玻璃。这是否是一段伤心决绝的感情表白?曾经浓郁猛烈,爱憎分明,最后只留下“安得与君相决绝,免叫生死作相思”的心碎。纸上的油彩散发出幽蓝的金属光泽,指引我们去寻找最终的答案。 供稿:艺融拍卖 西画部专家组 专家组成员:Philippe CINQUINI 法国夏尔·戴高乐大学 艺术史博士 朱萃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 艺术史硕士 肖洁 法国布莱兹·帕斯卡勒大学 艺术项目策划与管理硕士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室内的环境的装修要求很高,由于配电箱在每个家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配电箱是每各家庭必不可少的,那么你们对这些都有了解吗接下来我们为大家介绍配电箱装饰画选购技巧和选择装饰画的尺寸,希望大家的过程中参考。

一配电箱装饰画选购技巧

1根据家居装修风格来选择装饰画,偏中式装修风格的房间最好选择国画、水彩和水粉画等,图案以传统的写意山水、花鸟鱼虫为主。也可以选择用特殊材料制作的画,如花泥画、剪纸画、木刻画和绳结画等,因为这些装饰画多数带有强烈的传统民俗色彩,和中式装修风格十分契合,另外,这种装饰画也很适合那些对此有特殊爱好的业主。

2看墙面选择装饰画,如果墙面刷的是墙漆,色调平淡的墙面宜选择油画,而深色或者色调明亮的墙面可选用相片来替代。如果墙面贴壁纸,则中式壁纸选择国画,欧式风格壁纸选择油画,简欧风格选择无框油画;如果墙面大面积采用了特殊材料,则根据材料的特性来选画,木质材料宜选花梨木、樱桃木等带有木制画框的油画,金属等材料就要选择有银色金属画框的抽象或者印象派油画。

3规格决定挂画数量,由于画框可以更换,因此现在市场上所说的长度和宽度多是画本身的长宽,并不包括画框在内,大家买画之前一定要测量好墙面的长度和宽度、挂放装饰画的数量,计算好所需装饰画的规格。此外,还要注意装饰画的整体形状和墙面搭配,一般来说,狭长的墙面适合挂放狭长、多幅组合或者小幅的画,方形的墙面适合挂放横幅、方形或是小幅画。

4采光影响选装饰画的色调,光线不好的房间尽量不要选择黑白颜色或者国画,会让空间显得更加阴暗。相反,如果房间光线太过明亮,就不宜再选择暖色调和色彩明亮的装饰画,会让视觉没有重点或眼花缭乱。很多人喜欢把灯光打到画面,认为这样能够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柔和,增强装饰效果,袁颖提醒,最好选择斜射的灯光,瓦数不宜过大,因为灯光长期直射产生的热量容易导致画面褪色。

二选择装饰画的尺寸

1风格搭配。客厅沙发背景装饰画,首先要确定风格搭配问题。一般都是客厅装修和家具布置完了,最后选择装饰画。所以可以综合考虑装饰画的风格选择,让装饰画切实起到点睛的效果。可以问问设计师或则装修负责人采购什么风格画最适合。

2尺寸规格。客厅装修完毕,家具摆放到位。装饰画的尺寸也基本可以确定了。主要参考组合沙发的长度和沙发背到吊顶的距离。本人建议画的组合长度取沙发总长的黄金比例(068),即画的组合长度=沙发总长068无框组合画一般画间距很小。有框套画一般间距15-25左右。常规背景装饰画一般在4040--6060浮雕和立体装饰画一般尺寸偏小,因为画有厚度,太大显得笨拙。常见组合为无框三联画和三幅有框套画。也有选择中堂画的,即一幅很大的画。

3色彩搭配。风格和尺寸确定了。接下来考虑的就是颜色搭配。主要是画框的颜色和画芯的主题色调。一般装饰画画框和画芯是整体的。所以只需要考虑画的主题色调。简单地说,就是这幅画,你感觉起来主要是什么颜色,与你家客厅总体色调是否搭配。一般室内设计颜色搭配主要分两类:一是同色系搭配,二是对比搭配,比如红与黑,白与黑。色彩搭配不好,感觉就是不舒服。和谐就是王道。

在装修的过程中,好多的人在装修配电箱的时候都会用装饰画来装修,上面的文章中说的就是配电箱装饰画选购技巧和选择装饰画的尺寸,小编哪里说的还不太清楚的。

众所周知,王诗龄是导演王岳伦和著名主持人李湘的女儿,曾经参加一档综艺《爸爸去哪儿》而出名,但是王诗龄的父母也走入离婚的地步。离婚之后父母对于王诗龄更加的疼爱,而且王诗龄在小号也分享出来的油画作品引发了大家的热议,另外这幅画也有一定的寓意,接下来首先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一、寓意

首先要知道,王诗龄自从出名之后就没有出现过大众的眼前了,而是每天安排满满的课程,母亲不仅带王诗龄过上奢侈的生活,同时王诗龄的爷爷更是著名的油画大师,因此王诗龄能够拥有这样的画画境界也是不容置疑的。另外王诗龄画的这幅作品主要是以蓝天、大海、游轮为背景,展现自己的画画天赋,另外在图画当中可以看到两艘大船和一艘小船,这幅画给大家的寓意就是王诗龄在想念自己的父母,因为父母的感情一旦走向破裂的地步,那么对于孩子来说伤害必然是很大的,虽然在离婚之后父母并没有缺少对于王诗龄的爱,但是王诗龄也能够感觉到父母的陌生。

二、王诗龄的想法

而且通过王诗龄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出她的内心是非常孤独的,虽然她的家庭背景非常的雄厚,而且也过上了很多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但是王诗龄毕竟是一个孩子,她所向往的还是父母陪伴在自己的身边,同时也是希望自己父母能够和好如初的。

三、结语

最后小编想说,父母对于孩子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因此父母离婚的时候一定要跟孩子做好商量,如果瞒着孩子离婚,对于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同时也会被学校的孩子给说闲话,因此为了这种不必要的事情发生,尽量还是不要走向离婚的地步。

两幅都是巴黎卢浮宫内藏品

第一幅

阿里·谢菲尔的另一幅作品《弗朗切斯卡和保罗的影子向但丁和维吉尔显现》,拉文纳的贵族基多出于政治动机,将女儿弗朗切丝卡许配给里米尼领主之子,丑陋、跛足的乔凡尼·马拉泰斯塔。马氏自知丑陋,特派弟弟保罗前往与弗朗切丝卡见面(一说:是由保罗代行的婚礼)。弗朗切丝卡以为自己的未婚夫就是保罗,深深爱上了他。婚后,她与乔凡尼毫无感情,暗中仍与保罗幽会。乔凡尼闻知此事后,在妒恨中将妻子与保罗杀死。

在文学领域中,对保罗和弗朗切斯卡的描绘最杰出、影响最深远的当属但丁的《神曲》。

此画以但丁的《神曲》为题材。阿里·谢菲尔运用深黯的重褐色,以表达《神曲》“地狱”中的“诗情画意”。象征弗朗切斯卡的幽灵正挽着情侣保罗显现在画面中央。她搂紧保罗,随着狂风的吹拂飘向左侧,长长的衣披搭落下来,加强了形象的飘浮感。两个幽灵将刮向地狱去受酷刑。裸体的翱翔之势,透视出一种剧烈的悲悯,空间似被灯光所照明,周围则是一片森森的阴暗;但丁与维吉尔的形象隐隐绰绰,他们处在深不可测的黑暗之中。这种大胆运用古典画法的情调渲染了画中形象的浪漫主义激情。

第二幅

皮埃尔·保罗·普吕东作品《约瑟芬皇后的肖像》,在拿破仑加冕次年(1805)所作的这幅肖像画中,作者把约瑟芬安排在马尔梅松城堡的花园一角的树丛间的石椅上斜靠着,正陷入沉思。皇后穿着袒胸露肩的白色轻纱长裙,一条红色镶边的大氅翻盖在膝头上。画家强调了她那颀长的身材,娇柔的肢体和丰满的胸脯。她具有古典美的特征,但却没有旧式宫廷妇女的那种华贵气。人物面貌和神情及所处的环境,隐含一种落寞感,约瑟芬那深思的面容,似乎在向世人表白她无法诉说的心境。这幅肖像画提示了法国注重写实的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的情调异化。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9380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8
下一篇2024-04-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