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达惜别的诗句
表达依依惜别的诗句
1、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2、柳条折尽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3、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曰水犹寒。
4、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5、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境,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6、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8、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9、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10、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11、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12、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13、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4、青山朝别暮还见,嘶马出门思旧乡。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劳歌一曲解行舟, 红叶青山水急流。曰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17、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唯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20、解缆君已遥,望君犹伫立。
2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4、眷言一杯酒,凄怆起离忧。 夜花飘露气,暗水急还流。 雁行遥上月,虫声迥映秋。明曰河梁上,谁与论仙舟。
25、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白居易《赋得故草原送别》
2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7、山中相送罢,曰暮掩柴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28、绿暗红稀出凤城,暮云楼阁古今情。行人莫听官前水,流尽年光是此声。
29、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3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31、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32、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3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4、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35、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36、碧草缦如线,去来双飞燕。 长门未有春,先入班姬殿。梁空绕不息,檐寒窥欲遍。 今至随红萼,昔还悲素扇。 一别与秋鸿,差池讵相见。
3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38、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39、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描写朋友惜别情景的诗句送别诗不是几首了 是N首了 总够你用吧 能算最佳不?谢谢 送友人------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中送别------王维 山中相送罢, 日暮掩柴扉。
明年春草绿, 王孙归不归? 送别------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赋得古原草送别------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别董大------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洲。
与君别离意, 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 儿女共沾巾。 渭城曲------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 ------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
3关于四季,惜别,惜时的诗句诗中春1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孟浩然:《春晓》)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3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相思》)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杜甫:《春夜喜雨》)5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6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7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8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己亥杂诗))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10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11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汉乐府:《长歌行》)12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13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郎》)14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15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16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17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王维《山居秋暝》)18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19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贺知章:《咏柳》)20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韦应物:《滁州西涧》)21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中夏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
(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
(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诗中秋1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2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李绅:《悯农》)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6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8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9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李煜:《虞美人》)10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11秋丛饶舍似陶家,遍饶篱边日渐斜(元稹菊花>)10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李煜《相见欢》)11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赠刘景文》)12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的:《山居秋暝》)诗中冬1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
(杜甫:《兵车行》)2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3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
(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4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5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
(王微:《四气诗》)6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陈毅:《梅》)7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张谓:《早梅》)8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9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白居易:《冬至夜思家》)10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
4求依依惜别类的诗句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5四首与朋友依依惜别的古诗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第二节 唐前送别诗歌 第三节 唐人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注释: 杜少府:王勃的友人,生平不详少府县尉的别称"蜀州"一作"蜀川"城阙指京城长安三秦:今陕西省关中地区,古为秦国,项羽在灭秦后,曾将秦地分为雍,塞,瞿三国,称三秦五津:岷江的五大渡口,分别是白华津,万里津,江首津,涉头津,江南津比邻:近邻曹植《赠白马王彪》:"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这里化用其意 简析:这是王勃的一首赠别名作,它和一般送别诗充满伤感情调迥然不同,有一种奋发有为的精神诗中第五六两句更使友情升华到一种更高的美学境界全诗抑扬顿挫,壮阔谨严,是五律的典型作品从平仄,押韵来看,这首诗符合五律的要求,但在对仗上却和后来标准的五律有异,即首联对仗,颔联散行这正表明初唐律诗还没有定型的特点 作者小传:王勃(649-676)字子字,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齐名,号称"初唐四杰"他们力求摆脱齐梁艳风,扩大诗歌的题材,表现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抑郁不平的愤慨有《王子安集》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诗题一作《渭城曲》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简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释:芙蓉楼:据《一统志》载:"芙蓉楼在镇江府城上西北隅"系晋润州刺史王恭所建,故址在今江苏省镇江市清代,在王昌龄谪居地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也建有芙蓉楼一片冰心句是化用鲍照《白头吟》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句意 简析:这首诗令人千古传诵的是"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白了自己永远纯洁无瑕的心 作者小传: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诗擅长七绝,被称"七绝圣手"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其边塞诗很著名有《王昌龄集》 《赠王伦》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1]烟花三月下扬州[2] 孤帆远影碧空尽,[3]唯见长江天际流[4] 注释:之:去,往 广陵:扬州 意思是:在黄鹤楼送孟浩然到广陵去 [1]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西辞:辞,辞别西辞,由西向东行 意思:作者在黄鹤楼和老朋友辞别了 [2]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直下 意思是:在春光烂漫的三月,老朋友坐船顺流 直下到扬州去 [3]孤帆:单独的一条船碧空:晴朗的天空 尽:没有了,消失了 意思是:那只船越走越远,远远望去好像消失在晴朗的天空里 [4]唯:只 天际:天边 意思:只看见浩荡的长江水,滚滚向天边流去 简析: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诗人的摹景写情,出语不凡,使人赞叹!第三四句既是写景,更是写情,孤帆的影子都消失了,只有思念像长江水永远流在心中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1]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注释: [1]本句是比喻,梨花喻白雪 简析:这是天宝十三年(754)冬作者在轮台写的一首送别诗营中送别,大雪纷飞,这是一个很特异的环境诗人以奇特的比喻,丰富的想象和对实景多层次的描绘,使人感到充满寒意而又感到春意盎然一直送到不见人影,而雪地上的那一行马蹄印的情景深深地刻在读者心中 作者小传:岑参(715-770),南阳(今属河南)人天宝进士,曾随高仙芝到安西,威武,后又往来于北庭,轮台间官至嘉州刺史,卒于成都长于七言歌行所作善于描绘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语言变化自如有《岑嘉州诗集》 第四节 宋人送别词 《雨霖铃》[1]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2] 都门帐饮无绪,[3]留恋处,[4]兰舟催发[5]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6] 念—去去千里烟波,[7]暮霭沈沈楚天阔[8]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晚风残月 此去经年,[9]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10] 注释:[1]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八句。
武冈南门口浪漫情缘婚庆,座落在:南门口往半山方向国土所前行30米有电子屏招牌。非常醒目。是一家具有相当影响力的婚庆团队。你可以自己去看看,了解考察下,就知道了。
司仪:钱一鸣。
婚礼现场
婚礼进行中
婚礼进行中
电话:0739-4225501 北站前台咨询电话
地址:邵阳市武冈市S220。
如果时间方便的话,自己直接去北站咨询吧,很多时候在电话里说不清楚,而且人多的时候根本打不进去电话。
送柴侍御
年代:唐 作者:王昌龄 体裁:七绝 类别: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注释
王昌龄是一位很重友情的诗人,单就他的绝句而论,写送别、留别的就不少,而且还都写得情文并茂,各具特色
“离愁渐远渐无穷”,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远”,就意味着空间距离之大,相见之难所以不少送别一类的诗词就往往在这个“远”字上做文章比如:“荆南渭北难相见,莫惜衫襟着酒痕”“雪晴云散北风寒,楚水吴山道路难”“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它们都是以不同的形象着意表现一个“远”字,而那别时之难,别后之思,便尽在不言之中了然而,王昌龄的这首《送柴侍御》倒是别开蹊径的
从诗的内容来看,这首诗大约是诗人贬龙标(今湖南省黔阳县)尉时的作品这位柴侍御可能是从龙标前往武冈(今湖南省武冈县),诗是王昌龄为他送行而写的起句“流水通波接武冈”(一作“沅水通流接武冈”),点出了友人要去的地方,语调流畅而轻快,“流水”与“通波”蝉联而下,显得江河相连,道无艰阻,再加上一个“接”字,更给人一种两地比邻相近之感,这是为下一句作势所以第二句便说“送君不觉有离伤”“谁渭波澜才一水,已觉山川是两乡”龙标、武冈虽然两地相“接”,但毕竟是隔山隔水的“两乡”于是诗人再用两句申述其意,“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笔法灵巧,一句肯定,一句反诘,反复致意,恳切感人如果说诗的第一句意在表现两地相近,那么这两句更是云雨相同,明月共睹,“物因情变”,两地竟成了“一乡”这种迁想妙得的诗句,既富有浓郁的抒情韵味,又有它鲜明的个性它固然不同于“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那种面临山川阻隔的远离之愁;但也不象“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何人不识君”那么豪爽、洒脱它是用丰富的想象,去创造各种形象,以化“远”为“近”,使“两乡”为“一乡”语意新颖,出人意料,然亦在情理之中,因为它蕴涵的正是人分两地、情同一心的深情厚谊而这种情谊不也就是别后相思的种子吗!又何况那青山云雨、明月之夜,更能撩起人们对友人的思念,“欲问吴江别来意,青山明月梦中看”(王昌龄《李仓曹宅夜饮》)所以这三四两句,一面是对朋友的宽慰,另一面已将深挚不渝的友情和别后的思念,渗透在字里行间了说到这里,我们便可以感到诗人未必没有“离伤”,但是为了宽慰友人,也只有将它强压心底,不让它去触发、去感染对方更可能是对方已经表现出“离伤”之情,才使得工于用意、善于言情的诗人,不得不用那些离而不远、别而未分、既乐观开朗又深情婉转的语言,以减轻对方的离愁这不是更体贴、更感人的友情么是的正是如此,“送君不觉有离伤”,它既不会被柴侍御、也不会被读者误认为诗人寡情,恰恰相反,人们于此感到的倒是无比的亲切和难得的深情这便是生活的辩证法,艺术的辩证法这种“道是无情却有情”的抒情手法,比那一览无余的直说,不是更生动、更耐人寻味吗
1 王羲之坦腹东床阅读文言文答案
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
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
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
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2 100字翻译坦腹东床文言文坦腹东床
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文: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扩写:晋代太尉郗鉴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后来,他打听到丞相王导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于是派一个门客到王家去选女婿。
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
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认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王羲之的夫人、郗鉴的女儿,她也是个书法家,他们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望采纳。
3 东床快婿的文言文的意思东床快婿:亦可称“东床驸马”“东床娇婿”“东床姣婿”“东床佳婿”“东床之选”( 佳婿的人选)“东床坦腹”“东床娇客”。
指为人豁达,才能出众的女婿。是女婿的美称。
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第19则。原文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
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
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王氏谱曰:“逸少,羲之小字。羲之妻,太傅郗鉴女,名璿,字子房。”
译文 郗鉴太傅在京口(今江苏镇江),派门生给王导丞相一封信,(说想从王家公子中)寻找(一位做)女婿。丞相对郗鉴的信使说:“您往东边厢房(去看吧),任意选择。”
门生回去后,禀告郗鉴说:“王家的几位公子,也都是值得称赞的,(但是)听说(太傅)来寻找女婿,咸都变得不自然了。唯有一位公子,在床上坦露胸腹躺着,好像没有听到这事一样。”
郗鉴太傅说:“这个正是最佳人选!”(于是派人去)打听,才(发现)是逸少,于是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王氏的族谱上记载:“逸少,是王羲之的字。
王羲之的妻子,是太傅郗鉴的女儿,名叫郗璿,字子房。” 注释1、郗太傅:即郗鉴(269-339),字道徽。
高平金乡(今山东省金乡县)人。东晋书法家、将领,东汉御史大夫郗虑的玄孙。
少年时孤贫,但博览经籍,躬耕吟咏,以清节儒雅著名,不应朝廷辟名。晋惠帝时曾为太子中舍人、中书侍郎。
洛阳陷落后,聚集千余家,避难于峄山。后司马睿以朝廷名义,命其代理龙骧将军、兖州刺史,镇守邹山。
任职三年,治绩卓著,加辅国将军、都督兖州诸军事。永昌初年,拜为领军将军。
后拜安西将军,假节镇合肥,以抗王敦,为其所忌,征还为尚书令。太宁二年(324),被明帝任为假节行卫将军、都督从驾诸军事,参与讨平王敦之乱,事后以功封高平侯。
寻迁车骑将军,都督徐、兖、青三州军事,与王导、卞壸等同受遗诏辅成帝。成帝继位,迁车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散骑常侍。
苏峻之乱,郗鉴与陶侃等共同率军讨平。事后,升任司空,加侍中,封南昌县公。
咸康四年(338),进太尉。拒绝庾亮废王导建议,阻止了朝中的士族斗争。
咸康五年(339)卒,年七十一。成帝遣御史持节护丧事,追赠太宰,谥文成。
葬于微山湖东岸郗山之上。郗鉴工于书法,现有《灾祸帖》存于《淳化阁帖》中。
又有文集十卷(《唐书经籍志》)传于世。2、京口:六朝长江下游军事重镇。
原属扬州吴郡丹徒县。东汉建安(196-219)中,孙权治此,称为“京城”;及迁建业,改名“京口”。
东吴建国,隶典农校尉。西晋属扬州毗陵郡。
东晋南渡,曾为侨徐州及侨东海等郡治所。义熙六年(410),收复徐州旧地;宋永初二年(421),改侨徐州为南徐州,侨东海郡为南东海郡,仍为治所。
刘裕发迹于此,宋时称为“北京”。故城在今江苏镇江市 东吴在此置卒戍守。
东晋南渡,征北﹑镇北﹑安北﹑平北等将军府及北中郎将府常设于此,因有“北府”之称。东晋末年北伐,疆土扩至淮北,京口的军事地位始渐下降。
南齐永明二年(484)桂阳王萧铄为南徐州刺史,罢京口军府,梁末侯景之乱,江北沦陷,在京口复置重兵。3、王丞相:即王导(276-339),字茂弘,小字阿龙。
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时期著名政治家、书法家,历仕晋元帝、明帝和成帝三朝,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
王导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玡王氏,早年便与琅玡王司马睿(晋元帝)友善,后建议其移镇建邺,又为他联络南方士族,安抚南渡北方士族。东晋建立后,先拜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武冈侯,又进位侍中、司空、假节、录尚书事,领中书监。
与其从兄王敦一内一外,形成“王与马,共天下”的格局。永昌元年(322),王敦谋反并攻入建康,欲废元帝而立幼主,因王导不赞同,只得退回武昌。
不久,王导受元帝遗诏辅立明帝,迁司徒。“王敦之乱”平定后,进位太保。
太宁三年(325),明帝崩,王导与外戚庾亮等共同辅政。庾亮不听王导劝谏,执意征历阳太守苏峻入京,致使其举兵反叛。
咸和四年(329)“苏峻之乱”平定后,王导驳斥众人欲迁都的念头,稳定局势。此后联合郗鉴继续执政,虽与陶侃、庾亮矛盾颇重,但终无大乱。
咸康五年(339)卒,年六十四。成帝举哀于朝堂,遣使追谥“文献”。
葬礼规格同霍光、司马孚,为东晋中兴名臣之最。王导善书法,以行草最佳。
他学习钟繇、卫瓘之法,而能自成一格,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有草书《省示帖》、《改朔帖》传世。
4、信:持有信物的外交使臣或传送函件或口头消息的人;信使;使者。这里指郗鉴派去王丞相府的门生。
如《资治通鉴》:“宜急追信改书。”《越绝书》:“越绝粮,使素忠为信,告粜于吴。”
《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5、嘉:嘉许;赞许;称赞。
6、坦腹:舒身仰卧;坦露胸腹。唐杜甫《江亭》诗:“坦腹江亭暖,长吟野望诗。”
宋无名氏《道山清话》:“一日, 子厚 (章惇)坦腹而卧,适子。
4 王羲之“坦腹东床”阅读文言文的答案是什么答案是:“有一次,太尉郗鉴派门生来见王导,想在王家子弟中选位女婿。
王导让来人到东边厢房里去看王家子弟。门生回去后,对郗鉴说:“王家子弟个个不错,可是一听到有信使来,都显得拘谨不自然,只有一个人坐在东床上,坦腹而食,若无其事。”
郗鉴说:“这正是我要选的佳婿。”一打听,原来是王羲之。
郗鉴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1、原文:“郄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壻。
丞相语郄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郄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
闻来觅壻,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郄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2、王羲之简介:王羲之(303-361),中国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有书圣之称。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
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人称“王右军”、“王会稽”。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
此后历代王氏家族书法人才辈出。东晋升平五年卒,葬于金庭瀑布山(又王称紫藤山),其五世孙衡舍宅为金庭观,遗址犹存。
王羲之兰亭序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一行书。”现在住址存于革命老区山东临沂兰山区,受其影响命名了洗砚池街,且王羲之故居就在洗砚池街上。
3、坦腹东床简介:旧作女婿的美称。
5 东食西宿 文言文 翻译翻译:
齐国有户人家有个女儿,有两家人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陋但是家境富裕,西家的男子容貌美但是家里很贫穷。
父母犹豫不能决定,就询问他们的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想要嫁的人家(说):“(你)要是难于亲口指明,不用指明表白,就将一只胳膊袒露出来,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就袒露出两只胳膊。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她原因。女儿说:“(我)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原文:
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见。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难指斥言者,偏袒,令我知之。女便两袒。怪问其故。曰:“欲东家食,而西家宿。”此为两袒者也。
扩展资料:
这则寓言嘲讽了贪得无厌的人。世上没有东食西宿的好事,任何事情都不是两全其美的,想得到好的东西,要靠自己去努力,去奋斗才能达到自己的欲望。
读了东食西宿这个故事,我觉得人类的欲望是多么的无穷无尽啊,就像故事中的那位姑娘贪婪的想要同时吸收两家各自的优点。追求两全其美无可厚非,但是也要正确的认识自己、摆正心态。世上没有东食西宿的好事,任何事情都不是两全其美的。
这也是在讽刺那些什么便宜都想占、贪得无厌的人,告诉了我们:人不要总是那么贪婪,知足者常乐,古人云:“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我们要对生活这道大餐下赌注时,也就只能在这其中去取其精髓了。人生就是一次次放弃与得到所换来的!
作者简介:
应劭(shào)(约153—196年),东汉学者,字仲瑗(按《刘宽碑阴故吏名》作仲援、仲远者皆误)。汝南郡南顿县(今河南省项城市南顿镇)人。
父名奉,桓帝时(147—167年)名臣,官至司隶校尉。劭少年时专心好学,博览多闻。灵帝时(168—188年)被举为孝廉。
中平六年(189)至兴平元年(194)任泰山郡太守,后依袁绍,卒于邺。应劭博学多识,平生著作11种、136卷,现存《汉官仪》、《风俗通义》等。
《风俗通义》存有大量泰山史料,如《封泰山禅梁父》篇记述泰山封禅轶事,《五岳》篇详载了岱庙,都有很高的史料价值。辑入《后汉书·祭祀志》,为应劭所引用的马第伯《封禅仪记》,是中国最早的游记文学作品之一。
参考资料:
《艺文类聚》卷四十引《风俗通》:“俗说齐人有女,二人求之。东家子丑而富,西家子好而贫。父母疑不能决,问其女,定所欲适。……女便两袒,怪问其故。云:‘欲东家食,西家宿。’”
译文: 传说:“齐国有个女儿,有两家男子同时来求婚。东家的男子长得丑但是很有钱,西家的男子长得俊美但是很穷。
父母犹豫不决,便征询女儿,“要她自己决定愿意嫁给谁要是难于启齿,不便明说,就袒露一只胳膊的方式,让我们知道你的意思。”
女儿便袒露出两只胳膊。
父母亲感到奇怪就问其原因。女儿说:“想在东家吃饭,在西家住宿。”
这就是所谓两袒的传说啊! 。。。
这则寓言它辛辣地嘲讽了贪得无厌的人
7 坦腹东床 译文坦腹东床
晋代太尉郗鉴是个很爱才的人,为了给女儿选择一个合适的对象,郗老大人动了不少脑筋。后来,他打听到丞相王导家子弟一个个相貌堂堂,才华出众,于是派一个门客到王家去选女婿。
消息传来,王家子弟一个个兴奋而又紧张,他们早听说郗**人品好,有才学,谁不想娶她作妻子呢?于是,一个个精心修饰一番,规规矩矩地坐在学堂里,表面上是看书,心儿早就飞了。
可是东边书案上,有一个人却与众不同。只见他还象平常一样随便,好象压根儿没有这回事似的,仍在聚精会的地挥笔写字。这天,天气并不热,可是这个青年人却热得解开了上衣,露出了肚皮,也许是早上没来得及吃饭吧,他一边写字,一边抓起冷馒头咬一口,无拘无束地咀嚼着,眼睛还一个劲地盯着面前的毛笔字,那紧握毛笔的右手,一时一刻也没有松开,有时还悬空比划着写字,那一副认真的神态,使人禁不住发笑。
郗鉴派来了自己的代表在学堂进行了一番观察了解后,就回去了。在他看来,王家子弟一个个都不错,彬彬有礼,年青英俊,才华洋溢,简直没法说哪个最好,哪个较差。不过,要说表现不那么使人满意的,倒有一个。他坦胸露腹,边写字还边啃馒头,样子太随便了,好象对于老大人选择女婿这么一件大事,一点儿也没放在心上……
这郗大人听了回报,恰恰对那位举止“随便”的青年有兴趣。他详细问了情况,高兴地将两个手掌一合,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婿。”这是怎么回事呢?郗老大人认为,这个青年不把个人的事儿放在心上,而是集中精力于书法事业,这正是有出息的表现,有这样的钻劲、迷劲,是不愁不成才的。
你猜这位青年是谁?不是别人,正是王羲之。王羲之的夫人、郗鉴的女儿,她也是个书法家,他们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有名的书法家。
8 文言文倚门倚闾的翻译, 谢谢闾:古代里巷的门。原意 父母对外出的子女盼望和怀念之情 。现指形容父母盼望子女归来的迫切心情。
出处
《战国策·齐策六》:“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原文
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女今事王,王出走,女不知其处,女尚何归?”
王孙贾乃入市中,曰:“淖齿乱齐国,杀闵王,欲与我诛者,袒右!”市人从者四百人,与之诛淖齿,刺而杀之。
译文
王孙贾当年十五岁,事奉齐闵王。阅王逃亡后,王孙贾不知闵玉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他的母亲说:“你早晨出去晚上回来,我就倚门望你;你晚上出去不回来,我就倚着里门望你。你如今事奉君王,君王逃走了,你不知道他的下落,你还回来干什么?”于是王孙贾就走进市场,说:“淖齿搅乱了齐国,杀死了大王,想要跟我一起去诛杀他的人,将右臂袒露出来!”市场上有四百人跟随他,与他去诛杀淖齿,最后终于刺死了淖齿。
9 古文古诗翻译雀屏 词目雀屏
读音que ping
解释比喻选定佳婿。
出处1,《新唐书太穆窦皇后传》载:窦毅为其女择婿,于屏上画二孔雀,求婚者使射二箭,暗中约定中目则许之。李渊两箭各中一目,遂得窦后。后因以“雀屏”为择婿之喻。
2,唐玉《翰府紫泥全书婚礼聘定》:“幸雀屏之中选,宜鬼筮之叶谋。”
3,高明《琵琶记奉旨招婿》:“丝牵绣幕,射中雀屏。”
坦腹东床 词目 坦腹东床
发音 tǎn fù dōng chuáng
释义 旧作女婿的美称。
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或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用法 作谓语、宾语;指女婿
后用“坦腹东床” 指女婿。
明·沈受先《三元记·议亲》:“ 国柄佐圣明,我是九棘三槐位里人,要择个坦腹东床,岂无个贵戚王孙。”
也指做女婿。
明·高明《琵琶记·金闺愁配》:“书生愚见,忒不通变,不肯坦腹东床。”
也指择作女婿。
《隋唐演义》六一回:“弟想姑夫声势赫赫,表弟青年娇娇,怕没有公侯大族坦腹东床?”
故事东晋时期,书法家王羲之年轻时很有才华,太尉郗鉴很器重他,想把女儿嫁给他,于是派人向王羲之伯父王导求亲。王导领来人到东厢房去看,只有王羲之独自敞着衣服,露着肚子躺在东床上吃东西。来人回去向郗鉴汇报说东床坦腹的就是王羲之
入赘婚姻 [编辑本段]词语解释 词目:入赘
拼音:rù zhuì
释义:
字面理解即“入”——进入、加入等,“赘”——累赘。所以指的是男方到女方家里落户,俗称“倒扎门”。
基本解释:
[marry into and live with one's bride's family] 上门女婿,男子到女方家落户
今夜要来入赘,没奈何,只得允从。——《杨家将演义》
详细解释:
男子就婚于女家并成为其家庭成员。
《醒世恒言·李玉英狱中讼冤》:“ 玉英 女儿有如此美才,后日不舍得嫁他出去;访一个有才学的秀士入赘家来,待他夫妇唱和,可不好么?” 清 李渔 《凰求凤·媒间》:“ 乔老爷 无子,只有这位**,不肯嫁他出门,要你过来入赘的。” 丁玲 《夜》:“他也曾离开过这里,挟着一个小包卷去入赘在老婆的家中,那时他才二十岁。”
想必楼主明白了这三个典故之后,应该大概了解这句姻缘签的意思了。
应该是说楼主曾经就被选为女婿,而且是佳婿(东床坦腹),从来这个姻缘就非常好,您作为女婿那是再好不过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