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莲花象征什么?

送莲花象征什么?,第1张

荷花---清白,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示坚贞纯洁,所以象征清白纯洁。

荷花花语与传说 荷花 —— 无邪、得不到的爱荷花亭亭玉立于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间,远远望去秀美绝伦。在我国,流传着许多关于荷花的动人传说。相传元代有一书生,偶遇一素衣红颜的少女,他把一个玉环赠给了少女。一日,池边有朵荷花开了,他走近观赏,发现莲房内有一玉环,正是他送给那女郎的,大惊之下,他折断了那荷花,而那女郎也就从此不见了。

各种花的花语(每一种花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样的每一种花都有自己所代表的语言):

郁金香 ——爱的表白、荣誉、祝福、永恒

郁金香(紫) ——无尽的爱、最爱

郁金香(白)—— 纯情、纯洁

郁金香(粉) ——美人、热爱、幸福

郁金香(红) ——爱的告白、喜悦

郁金香(黄) ——高贵、珍重、财富

百合—— 顺利、心想事成、祝福

香水百合—— 纯洁、富贵、婚礼的祝福

百合(白) ——纯洁、庄严、心心相印

葵百合—— 胜利、荣誉、富贵

姬百合—— 财富、高雅

康乃馨—— 母亲我爱您、热情、真情

康乃馨(红)—— 相信您的爱

康乃馨(粉) ——热爱、美丽

康乃馨(白)——纯结的友谊

菊花——清静、高雅、真爱

翠菊 ——追想、可靠的爱情、请相信我

菊花 ——清静、高洁、真爱、我爱

非洲菊 ——神秘、兴奋、有毅力

波斯菊——永远快乐

蔷薇——追忆

玫瑰 ——爱情

红玫瑰 ——热恋

粉玫瑰—— 永远的爱

白玫瑰—— 纯纯的爱

黄玫瑰—— 失恋、褪去的爱

火鹤花——新婚、祝福、幸运、快乐

风信子——喜悦、爱意、浓情蜜意

爱丽丝——稳重、勇于追求爱情

小苍兰 ——纯洁、幸福、清新舒畅

海芋 ——希望、雄壮之美

彩色海芋—— 爱情、富贵、真情

剑兰 ——用心、长寿、福禄、康宁

向日葵 ——爱慕、光辉、忠诚

牡丹 ——富贵

金鱼草—— 爱出风头

大理花 ——华丽、优雅

满天星 ——真心喜欢

圣诞红——祝福

星辰花 ——永不变心

桔梗——真诚的爱

玛格丽特——暗恋

迷失香——留住回忆

桃花——我是你的俘虏

薰衣草——等待爱情

三色堇——沉思、请想念我

天竺葵——爱情安乐愉快

芙蓉——纤细之美 花箴言:世上没有爱情悲剧,只有因爱而生的悲剧。

非洲堇——关怀我吧

四叶草——爱和幸运

铃兰——把握幸福

蒲公英——再次重逢前的分离

龙胆花——喜欢看忧伤时的你

莲花——信仰

樱花——纯洁

油菜花——奉献

勿忘草——勿忘我真实的爱情

黑色的曼驼罗——不可遇知的死亡和爱

紫丁香——羞怯

石斛兰——任性美人

金盏花——离别、迷恋

文心兰——隐藏的爱

红掌——大展鸿图

卡多利严——你真美

茉莉花——你属于我

孤挺花——渴望被爱

杏花——少女的慕情

矮牵牛——有你,我就觉得温馨

薄荷——再爱我一次

忍冬花——全心全意把爱奉献给你

紫罗兰——永恒之美

水仙——象征自恋、尊敬

天堂鸟——为爱打扮的男人

飞燕草——为爱别人

石竹——纯结的爱

白头翁——日渐淡薄的爱

夜来香——空想

莲花——默恋

**花——多谢

金慧星——温柔、踏实

白山茶——真情

太阳花——神秘

蝴蝶兰——幸福逐渐到来

绣球花——希望

野荨麻花——残酷

月桂——骄傲

雏菊——活力

常春藤——感化

含羞草——害羞

睡莲——妖艳

莲花与佛 在佛经中说,人间的莲花不出数十瓣,天上的莲花不出数百瓣,净土的莲花千瓣以上。莲花表示由烦恼而至清净,因为它生长于污泥,绽开于水面,有出污泥而不染的深一层涵义。而莲花除了莲瓣,还有莲蓬、莲子,莲瓣、莲蓬可观赏,莲子可食用;莲子又可生长,栽培更多的莲花。莲花开放于炎热夏季的水中,炎热表示烦恼,水表示清凉,也就是在烦恼的人间,带来清凉的境界,这都是莲花所表征的美德。所以,比喻从烦恼得到解脱而生于佛国净土的人,都是莲花化生的。 三界的众生,以*欲而托生,净土的圣人,则是以莲花而化身,因此,莲花表示清净的功德和清凉的智慧。对于圣人而言,是无形的,颢现于凡夫之前,便以人间所熟悉的形象来表现。所以,我们所见的佛像和佛经中介绍净土佛国中的圣贤,都是以莲花为座;或坐、或站,都在莲台之上,是代表著他们清净的法身,庄严的报身。莲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莲”就是“佛”的象征。佛教以莲为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座称为“莲花座”或“莲台”;结跏跌坐的姿势,即两腿交叉、双脚放在相对的大腿上,足心向上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势;佛教宣传的西方极乐世界,比作清净不染的莲花境界,故称“莲邦”;《阿弥陀经》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八功德水……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称佛国为“莲花国”;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为梵语,即西方净土,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故称“莲刹”;念佛之人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如在母胎之中;佛眼称为“莲眼”,以青莲花比喻佛眼之好妙;胸中之八叶心莲花称为“莲宫”,即心中的莲花般的境界;释迦牟尼的手称为“莲花手”;僧尼受戒称“莲花戒”;僧尼之袈裟称“莲花衣,谓清净无杂之义;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称善于说法者为“舌上生莲”;谓苦行而得乐为“归宅生莲”;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都是以莲花为喻,象征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佛教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又称“莲宗”。总之,莲与佛教结了不解之缘,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莲花问佛红尘劫 我是佛座下最聪慧的弟子,日日于佛前听经、参禅、普渡众生。那日,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我站起,稽首问佛:"什么是苦海?""情,有情就是苦海。""既如此说,那么,无情就是岸了?"佛微笑,点头。"为何?"佛闭目不答。我还是日日在佛的身边,持着檀香木做的佛珠,念经、打座。佛曾经闭了眼问我:"莲花,你寂寞么?"我持珠摇头。佛说:"莲花,你犯戒了。"我哑然,片刻方问:"我犯什么戒了?""佛门第一戒,不妄言,你难道不是,犯了戒了吗?"我的脸颊倏地红了。佛啊,毕竟是心明如镜的佛。佛拿掉我手里的佛珠,长叹一声:"莲花,去滇池边为我取一瓢水。"我答应了一声,摘下背后的葫芦,离殿而去.滇池之水,如温润之玉,如冰清之魂,我微微地愣住,取过水之后,遂解开自己的衣衫,撩起点点的水花,让其触碰我的肌肤。痒痒的感觉里,我"嗬嗬"地笑了起来,有凤从池上飞过,投下五彩的影。我更快乐了,看着池里自己明媚如花的脸,竟忍不住痴嗔起来。待我站起身来的时候,却才发现,身后已经站立了一傻痴痴的男子,那样深情的眼眸,一刻不转地看着我,仿佛,比我们面前那深深的滇池,还深。我羞红了脸,转过身就飞向天空,他大声地喊:"姑娘,姑娘,留下你的芳名,留下!"可是,我没有,因为,我是佛身边的莲花,有着世间最冰清玉洁的品性的莲花。佛堂,安静。佛问我:"莲花,今日可见什么能入你眼之物?"我低头,不语,佛长叹一声,忽然将手朝殿下一指,说:"你看,谁来了?"我愕然地转过头,竟然看见他,正长身玉立在阶下,以无限敬畏的目光,看着佛。那一刻我心里的墙轰然倒塌,素日在经书间练得的静谧,竟在这一刻间,掀起轩然大波。佛再长叹:“莲花,他是为你而来的,你就随他而去吧!”我的眼里盈起泪光——佛,你真的,要我随他而去吗?佛点头,然后说:"莲花,你只是要记住,在世间的时候,只紧紧地跟着他,可别回头,一回头,就是永绝。"我低喃:"记住了。"然后,我在佛前跪下,慎慎重重地,三叩九拜。佛看向我的目光里,竟有了,太多太多的不忍,良久,他才挥手说:"去吧,莲花。" 我稍一愣神,已然是另一番天地,再睁眼时,却见茅屋草舍,处处灰垢,我心智明白,忍不住"哇哇"大哭,却听佛在空中说:"莲花,记住:别回头,别回头!"我渐渐长成,容颜绝世,一笑倾城,再笑倾国。我本以为,凭我的聪慧与美丽,定能在这茫茫人世,找到他,并与他,相伴一生。不想那日,我与一**妹上街游玩,竟撞见一群抬着黄绸暖轿的官兵,一见我,不分清红皂白,一把将我拉进轿里。缚住双手,塞上一块丝绸手帕。再下轿时,只见官帏重重,帘幕深深,雕梁画栋,恍若,人间仙境。再几日,我已是殿中暖阁里一名在侍的宫妃,一切,均由不得我,那男人爱我甚深,亲自为我轻蹙的眉头点画鬓影,而我依然不乐,日日看着殿前的仙鹤洒泪.他为让我一笑,特携我入朝,不想,我的双目,竟穿越重重宫纱,刹那间与他重逢,恍若,如当日在滇池边,遇见他时的痴然。那一刻,我傻了——佛嗬,这是你,故意的安排吗?可是,佛告诉我,不能回头,一回头,便是永绝。于是,自那日回转内宫后,我便茶饭不思,玉容消减,君王眼里的心痛,那样地明明白白,可是,又是那样地无可奈何。一日,有臣下送了一尊佛来,置于我床前,说是祈愿娘娘玉体早康,我一见,竟忍不住泪珠滚滚,一颗心不停地狂呼:"佛啊佛,为什么,要赐予我如此的折磨?"佛竟笑,口吐禅语:"莲花,你想回头了么?"我倔强地摇头,合上自己的双眼,有宫人大喊:"娘娘仙逝,娘娘仙逝!"再睁眼,却是在清清一小园中,我心里欢喜,忍不住咧开嘴"咯咯"地笑,旁边有人语笑妍妍:"夫人,你看**,生得好可爱模样儿!"我越发笑得开心,再转眼,却见一五六岁粉雕玉琢的小孩,竟静立于一旁,深深地注目于我,我心下更加欢然,手舞足蹈起来。日子飞逝,我愈发调皮,拉着他无所不为,他宠我甚甚,无论我要什么,都想方设法为我弄来,不惜为此挨我父亲母亲的喝骂。后来,我渐知他是父母昔日好友之子,我们两人,原已指腹为婚来着,我听了心喜,自谓这一生,情缘早定,无须我过多忧心。不想,十五岁那年,父亲因一件莫名其妙的官司,被捕入狱,母亲倾家荡产,设法营救,为谋生计,他辞别我们娘俩儿,说是外出谋生,待安定下来,必大红花轿来接。我无语泪噎,执他的手,久久不肯放开。而他,终是去了。不想,他走不久,家却再度被抄,我与母亲,同被卖进教坊,坊间女子,哪还有什么自由?母亲为了护我,被打得气息奄奄,而我,因被鸨子做了手脚,不复清白,只得日日以笑饰泪,苟活于坊间。那日,我陪一贵公子路过城楼下,却见楼门处贴一皇榜,才知他已高中为今科状元,遍告天下,寻一个叫"兰妹"的女子,今生今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那一刻,我泪如雨下,那一刻,我心胆俱裂,口里吐出血来,于扇子上,斑斑点点,不想,却惹来身边那公子森然的白眼。再数日,我于坊间廊上,看他戴金翅帽,骑大红马.沿着楼下的官道禹禹而来,却与我隔着,万水千山的距离,那一刻,我泣血狂喊:"佛,佛,你在哪里?"佛于半空里现身,依然那么安静的看着我:"莲花,你欲回头了么?"我咬碎了银牙,将身从楼顶坠下,一片哗然中,我亦,了无牵挂。昏昏三界中,我苦苦地寻觅,有没有一种东西,可以将我和他,牢牢地相系,免了我的苦,也免了他的痛。只是可惜,三界太大,我一弱小芳魂,竟无处寻觅。那一日,我再次来到滇池边,望着那如玉如碧的池水哭泣,却听他在身后唤我:"莲花,莲花。。。。。。"我惶然地站起,却见他满目凄苦地看我,我向他走去,意欲执他的手,可是,无论我怎样地执着,他离我,依然有着数尺的距离。我柔弱的身子,再禁不住任何的风雨和别离,我说:"此生,我们是不是,注定有缘,却也注定,无分?"此生深深地看我,目光里一片痴然。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此生啊,佛啊,人世啊!那一刻,滇池竟起了风雨,那一刻,日照竟然昏聩,一阵狂风,把我和此生一同卷起,掷入红尘。这一世,我们是红尘中最普通的夫妻,他日日在一家小店里揉面团做早餐,而我,日日坐在一架缝纫机前,执一把剪刀,为这世间的,红妆男女,做一幸福之衣。日子安好的时候,我常常傻笑,想来,这便是自己要的幸福了吧,我竟慢慢地,把佛置于脑后,似乎心里眼里,都是此生,都是此生的眉,此生的眼,此生的爱,此生的恋。却不想那日此生从医院回来,便阴了脸,不再同我说一句话,我放下手里的活计,问他为何,此生不答。后来的日子,此生开始不再把他的心事说与我听,我百计加以探知,却终不知其底里。忽一日,此生告诉我,说是想出门走走,与朋友一起,我想他出去走走也好,于是,便叮嘱他,希望他能照看好自己,此生闷闷地答应一声,收拾好自己的行李,就那么出门而去。不想,数十日后,一脸惊慌的朋友却来到家里,大声的哭着说:“在下山的路上,他,不慎坠崖身亡!”那一刻,天崩地裂,那一刻,神魂俱灭,我终于大声地喊出来:"为什么为什么?"后几日,我清理此生遗物的时候,才发现他的钱夹里放着一张医院开出的病历,上面写的很明白"肝硬化,晚期。"那一刻,我终于明白,此生眼里所有不快的理由,哦,我的此生,我的此生啊!处理好此生的后事,我觉得自己已经是了无生趣。我再次请回了佛,放在堂前,每日静坐凝思,我回想起那些容颜姣好,侍立于佛旁的日子,那时节,我不明白,为何世间有这么多的苦;那时节,我不明白,何为劫数;那时节,我不明白,为什么世间的人,会如此地敬畏,一向温和笑着的佛。而此刻,我竟然有些悟了——佛还是看着我笑,他说:"莲花,你想回头了么?""我想回头了么?"我冥神静气,安宁地问自己。不知道,不知道,世间的种种,因,或者由,来,或者去,我都不知道,我,都不明了。那一日,我又在大街上游走,忽听一声音大喊:"莲花,回头,回头,莲花!"于是,我真回头了,刹那间,魂魄离体,飞天而去。。。。。。。禅唱吟吟,我才发现,自己,又已静立于佛侧,拿着一串,散发着悠悠檀香的佛珠。佛笑着问我:"莲花,你可还好?"而我不语,转过头去,看着在我们脚下顶礼膜拜的无数人生,拈花微笑。若有若无中,我听见,佛在说:"在这万丈红尘中,要么,你遇不到他,要么,他遇不到你。就算你们能够相遇,那时节,你心中有他,他心中未必有你。你心中全是他,他心中未必全是你。就算,你和他心中全是他和你,以这种心在茫茫人海中行走,又哪里能够长久呢?"于是,回头,于是,万念俱灰。于是,滚滚红尘在我身后,寂灭。于是,我求佛,不要再让我有心,不要再让我拥有和人一样的躯壳。于是,佛让我化身成,他身下永世无语,永世无情的,莲台。香烟缭绕中,佛音低回,绕梁不断:"苦海无边,回头是岸。。。。。。。"那跪在佛脚下的芸芸众生啊,你们可知,若是想脱离苦海,须是无情,若是心中有情,就永远只能在苦海中徘徊。所以,在红尘中行走的时候,千万别回头,一回头,就是岸,一回头,便须断掉,你心中的千般痴嗔,万般爱恋 。莲花与佛的关系是什么?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莲花的传说),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莲花被誉为十大名花之一,也成为美化人们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贵花卉。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依然是那么清纯、圣洁、馥郁一支独秀地昂立在青翠碧叶之上,她的高贵品质使之成为纯洁的象征,从而佛教将莲花视为珍宝,在中国“莲花开花的日子”即每年的四月初八日庆贺佛祖释迦牟尼诞生的节日。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十分密切,佛教在很多地方都是以莲为代表,对于佛教来说“莲花”就是“佛”的象征,故佛像可称为“莲像”。我自幼时常跟随祖母到各地寺庙膜拜佛祖和菩萨,无论哪个寺庙里,绝大多数的佛和菩萨都是端坐在莲花座上的,大雄宝殿中慈眉善目的佛祖低垂灵慧莲眼端坐在莲花宝座令我肃然起敬,听祖母说这是佛祖释迦牟尼(那时我还小不能识别);还有几位坐在莲花之上的佛和菩萨,祖母告诉我那是无量清净、无量光阿弥陀佛和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智慧光照普照一切的大势至菩萨等,其余菩萨或手执莲花或脚踏莲花,有的作莲花手势,那漂浮在洁白祥云之中挥舞着长袖向人间遍洒莲花的则是天女。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在我幼小心灵中就留下深刻的烙印:莲花是最圣洁高尚的花朵,莲花就是佛教的象征。佛教以莲花代表吉祥丰盛。因受长辈和同事、朋友的感染,成年后的我也怀着一颗虔诚的心经常出入各地寺庙顶礼膜拜佛祖和菩萨,在那一片圣洁之地到处可看到莲花的形象,我观察到菩萨头上戴的帽子也是莲花状的,如九华山的地藏王菩萨头上戴的帽子就是莲花状;再看寺庙四周的墙壁、栏杆、桌围之上及香袋等处,也到处雕刻、绘制或缝绣着各色各样的莲花图案;那被称为“绣莲蒲团”即和尚和信徒跪拜用的蒲团上也都绣着莲花图案;法帽的边沿配置“莲瓣”;供养和装饰佛像和菩萨像的幢幡有用“莲幡”,和尚念经唱赞时敲打用的法器上装饰有莲花图案,有念佛的“捻珠”也是用莲子串成的。日本的“花道”,也源于中国古代佛教的供花传入日本国,可见莲花与佛教的关系是非常之密切。莲花与佛教的密切关系,还表现在佛教以莲花比喻美好圣洁的事物,佛教以莲为比喻的词语更是数不胜数。佛教称佛国为“莲花国”;佛座为“莲花座”或“莲台”;僧衣袈裟称为“莲花服”,义为清净无杂;做法事用的灯称“莲灯”,佛龛亦称为“莲龛”,佛教徒修行时端坐的姿势称为“莲花坐姿”,行法手印称为“莲花合掌”。佛教以莲花比喻佛之慧眼,称为“莲眼”;比喻释迦牟尼的手为“莲花手”。在佛教传说中,描述佛祖释迦牟尼的母亲,长着一双莲花般美丽清亮的大眼睛。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佛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佛教比喻心中具有莲花般的境界称之(胸中八叶)心莲为“莲宫”;佛经《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也都以莲花为喻,象征佛教教义的纯洁高雅;东晋东林寺慧远大师创立的我国最早的佛教结社称为“莲社”。莲花尤以与佛教净土宗的关系最为密切,净土宗主张以修行来达到西方的莲花净土,故亦称“莲宗”。佛教称西方极乐世界喻为圣洁清净的莲花境界;故称为“莲邦”,在《阿弥陀经》中所描写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情景是:“极乐国土有七宝池,……池中莲花大如车轮。”故佛教庙宇称为“莲刹”,“刹”(梵语)即西方净土,意思以莲花为往生之所托;在母胎之中的胎儿称“莲胎”,比喻住在莲花之内;僧尼受戒称“莲花戒”;五智中的妙观察智称为”“莲花智”;善于说法者称为“舌上生莲”;苦行而得乐谓“归宅生莲”。一、佛法有权有实,或者为权而显实,或者废权而立实。必须权实同提,才不落两边,合乎中道。莲花为花中的特别品种,一生出来就同时有花有果,显示权实互融,合乎中道的意思。二、娑婆世界为秽,西方世界为净,莲花显示清净,一尘不染,说明西方净而不浊。三、莲花虽然清净,但出于污泥,显示菩提从烦恼所转,佛法从世间而来。四、莲花虽然亭亭净植,但仍然不离泥沙,显示西方固然清净,但总不离污秽的众生,象征乘愿再来的意思。总之,莲花与佛教的关系密不可分,佛中有莲莲中有佛,莲与佛教结下不解之缘,莲花象征着佛教,可以说莲即是佛,佛即是莲。为此我特别钟爱莲花,每每遇到有卖莲花的总要挑选几枝买回家,精心插在花瓶中供养,每当我欣赏着淡雅、清香的莲花时总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这和莲花生长在污泥浊水中而超凡脱俗,不为污泥所染,最后开出无比鲜美的花朵一样。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都是坐在莲花之上,或手执莲花,表示佛是出自尘世而洁净不染的境界。人要做到出自尘浊而不为污染的境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相当高的觉悟和定力,这就需要修持和守戒,开发佛性,消除魔性。其实只是较高的一种思想境界层次。一切事理通达了,参透了,自然凡事都看得开,不再贪婪、恐吓、焦虑、痴心、嗔怒,在精神上自然摆脱了苦境,变得轻松愉快。所以佛教中的莲花,代表一种智慧的境界,即所谓“开悟”。佛菩萨为什么都坐莲花?莲花:表征清净无染,光明自在的意思,因为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这种美德与特征,佛陀喜欢拿莲花作譬喻。而莲花在佛门中,为佛菩萨所常拿来作譬喻,表征著清静、无染、光明、自在、解脱之义。其它之花,佛陀就较少比喻,佛陀坐莲花显的很庄严,清净自在,安详无比。众生轮回六道,沉迷五欲六尘,不知觉悟,越陷越深。慈悲的佛陀就告诉我们说:五欲六尘之欲乐,沾不得,染不得,应该体会五欲六尘空幻不实,如幻如化,要出离五欲六尘才能解脱自在,修学佛法者,要效法莲花出于污泥而不染之精神。

普贤菩萨手持莲花象征正红道的法花,表示菩萨的智慧和觉悟。莲花开在污泥中,含义是菩萨能够在烦恼忧虑中保持清净和纯洁,这也是对人类的教益,提醒人们在凡俗世界中要保持纯净的心灵。同时,菩萨手持莲花也表示菩萨在普渡众生,帮助他们超脱生死轮回。

  为什么莲花可以作为佛教的象征?

  文:然妙

  如果说做一个全民公选,选出一种花来作为佛教的代表,那么,毫无悬念的肯定是莲花。莲花代表佛教,佛、菩萨的造像,无论是坐的、站的,都离不开莲花。说到莲花,它的公众形象就是“纯洁”“清净”“出淤泥而不染”…… 但是,真的仅仅只有这些么?世间万物、花草那么多,唯独以莲花为主要代表,想来肯定还有它殊胜处的。

  说到莲花的殊胜,个人以为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妙法莲花经》一经的弘传。《妙法莲花经》简称《法华经》,自从鸠摩罗什翻译以后,无论从佛教义理还是文学造诣上都堪称一绝。从古至今,研究、研读的人无数,甚至人们对他评价“成佛的法华”,由此可知,《法华经》在汉传佛教中地位之高。因为《法华经》中以莲花喻妙法,因此,莲花才会一度成为国民佛教花。

  《法华经》中的莲花,根据隋智者大师的解析,可不仅仅只是“清净”“出淤泥而不染”这样简单,它所代表的,可以是整部法华经,甚至还可以是佛陀49年说法的全部。以下,就按《法华经》中莲花的含义,略作说明:

  《法华经》共有二十八品,智者大师将之以权、实、本、迹,即开权显实,开迹显本两个主题,将法华经前十四品与后十四品做了个划分。前十四品是迹门,后十四品是本门。然后分别以莲花的三种含义为比喻,说明整部经的旨意。

  莲花的三种含义:一、为莲故花,二、花开莲现,三、花落莲成。

  首先是迹门三喻:

  一、为莲故花——喻为实施权:莲花盛开,是因为要将莲子养熟。这就如同,佛为了众生能够证得实相之理,而用种种方法,权巧方便来作说明。《法华经·方便品》偈说:“知第一寂灭,以方便力故,虽示种种道,其实为佛乘”。也就是说,佛陀成道后,说法49年,虽然开示了八万四千的法门,其实都是为了最终能让众生开示悟入佛的知见,唯有佛乘,才是究竟的目的。

  二、花开莲现——喻开权显实:莲花是一种很奇妙的花朵,在花朵盛开的同时,果实已经结好了。于是,在这里就比喻众生经过听闻佛法、修学以后,在法华会上,证悟大乘的果实终于显现。佛也不再辛苦的以各种方便而说,可以大大方方地把他最真实、最殊胜的实相之理告之于众。所以,《法华经》中说:“开方便门,示真实相”。

  如果有人问,为什么佛一开始不直接说实相法呀?道理很简单,就是人们根机、程度太低,说深了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愿意听了。

  三、花落莲成——喻废权立实:莲花经过一度的盛开,美到极致后,就该凋谢了。花一谢,莲蓬成熟,整个就显露在人们的眼前。这说明,经过法华一会后,众生都了解了实相之理,终于明白,原来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佛。于是,佛就可以将他之前所设立的种种权巧方便法都收起来了。就如同《金刚经》中比喻的,人已经渡过河流,不需要竹筏等工具,可以丢弃不用了。这时候佛的说法就是“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这就是显示了最殊胜、最无上的佛教义理。

  第二,再说明《法华经》本门三喻。

  一、为莲花故——喻从本垂迹:《法华经·从地涌出品》中有一个片段,释迦牟尼佛在灵山会上说法时,大地涌出无量无边的菩萨,弥勒菩萨这时候就疑心这些菩萨是从哪里来的?以前为什么没见过?是谁教化的?佛回答说:这些都是无教化的菩萨,都是我的弟子,是为了护持《法华经》而来。弥勒菩萨就说,看这些菩萨的修行,少说也有几劫了,释迦佛成佛才四十几年,怎么可能教化。甚至说,这是“父少而子老,举世所不信”,就如同一位二十五岁的青年,却有一百岁的儿子,是个笑话。

  这时候,佛就说,假使有人将这个世界磨为微尘,经东方五百个微尘数世界,下一粒微尘,待微尘下尽,再把这些世界又磨为微尘,一粒微尘算一大劫,像这样微尘点劫前,我已经成佛了。这个时间的算术方式,实在无法想象,只能说很久很久很久以前了。那么久以前,佛就成佛了,而今生示现净饭王的太子,出家、降魔、成道,都只是为了方便教化众生示现而已。

  所以《法华经·寿量品》中说“我实成佛以来,久远若斯…… 但教化众生,作如是说,我少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早已证悟是本,方便示现现在这个身是垂迹,就如同莲花在未开时候,莲蓬已经在花蕾里面了,为了能展现莲蓬,才开花。

  二、花开莲现——喻开迹显本:如前佛开示自己早已成佛的事迹,告诉大众,莫以为是“父少而子老”,就是从迹的方面而说本、真实。因为看到了迹,才能显示出本,就如同花开了,才能见到莲蓬一样,不然包在里面,谁都不知。

  三、花落莲成——喻废迹立本:《法华经》中说“诸佛如来,法皆如是。为度众生,皆实不虚。”为何要示现,为何几十年来都不说久远成佛,都是为了度众生的方便。如今,大众都已经能够驱入佛的知见,也不需要隐瞒了,所以显示久远成佛的根本。

  以上,是根据智者大师依《法华经》莲花的含义而说,意在借莲花之美略尝法华之妙。当然,整部《法华经》的妙义,是需要细细一字一句去品味的,谨以此文,作为契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422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