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西湖何其多
据网上调查,全国许多城市,如杭州、惠州、颖州、潮州、福州、扬州(瘦西湖)、广州、雷州、兰州、西宁、桂林、许昌、寿昌、梅城、南昌、都昌、沈阳、富顺、津市、衡阳、商丘、天门等都有西湖,或都曾有西湖,素称“天下西湖三十六”。如果将西湖的外延扩展,加上类西湖、泛西湖、广义西湖,则数量会更多。所谓类西湖,是指与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型风景湖泊,如北京的西苑、西海,肇庆市美丽的星湖就是。所谓泛西湖,是指与城市相距稍远,偏于市区西隅的风景湖泊,如昆明、北京、古长安的昆明湖。广义上的西湖是指与城市关系较密切,区位不一定偏西,如武汉东湖、南湖,南京北玄武湖,荆州东北海子湖等。
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城市湖泊都好名“西湖”?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泊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须首先领会其美学价值、艺术特色,保护其自然生机、传承其文化要义;严防城建扩张侵占公共园林绿地、水体,杜绝自古天下名山官占多、军占多的现象。人民群众热爱西湖,应保证西湖属于人民。
研究“西湖文化现象”,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为人民大众建设更多更美的城市湖泊公共园林,或曰西湖山水园林,意义匪浅。
二、“ 西湖现象” 的美学情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人们常拿苏杭比天堂,就是因为西湖周围皆为舒适优美的环境。苏杭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城市,甚或是够诗意的栖居地方。湖泊环境往往优秀于江河环境;江河之滨好的居住环境尚需严格的风水考察、选择、改造认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也,越地苎萝山村人,是一个善良美丽、质朴勤劳的女子形象代表人物。西施赢得人民大众数千年的喜爱,自然是大众真实情感的表白。类此,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湖看成是美的化身、美的集中表现。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视点观赏,西湖都象一个令人怜爱的美人。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西湖之美一半在山水,一半在人工,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精工巧匠、诗人画家、高僧大师,使园林之胜倍极妩媚。西湖边最早的园林为寺观园林,东南佛国深得造化。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园中之园,均纳入了广义的西湖园林文化范畴。
“西湖文化”最可贵的是公共开放性。唐代以前,虽有西周王在园囿、与民同乐的记载,民者实为进园割草采薪、捕雉捉兔的劳作。秦、汉上林苑、太液池,隋、唐“三苑”—— 东内苑、西内苑和规模最大的禁苑,听其名都不是对外开放的。百姓只能欣赏围墙外面天然的园。史书用褒扬的语气记载:唐长安曲江池是公共开放的风景园林。曲江池最初为汉武帝所创,名宜春苑。唐开元年间大加疏凿,方形成城墙“公园”。宋代出现群体游园热。琼林苑、金明池虽为公共园林,仅限时“令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已,车驾临幸毕,即闭”(见吴自牧《梦梁录》)。园林从只由王公贵族享用到国民大众享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公共园林,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热爱。
在思想精神上,园林最早从娱天神到后来娱人王,再到娱官宦、娱自己,当然是令人越来越高兴和亲近。文人与大众未有不好山水的,城市山林来自于文人士大夫的“中隐隐入市”合目的性的艺术空间。“公共园林”则多为城市山水自然景观和与山水相关的受人们爱戴的人文景观的结合系统。西湖就是这种优秀的城市公共园林集合体,不知不觉成了城市山林、公共园林的代名词。在西湖这个大型的城市山水园林之中。隐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林木森森、云烟万状,真所谓“东南异境”。
杭城地方官多诗人雅士(唐代以诗取士,因而诗风特盛),注重美化环境,喜好刻石、建塔、植竹、题词、编神话,留下一些遗事遗迹,为装点城市山水,积淀城市历史文化卓有贡献。其州治、府第衙寓亦兴有园林。最为典型的“虚白堂”面江倚山,凭栏可观潮涌、晴明能眺远山,有白居易诗作刻石于堂上。
西湖风景乃真山真水的风景,是质朴开放明快的风景,是尺度宜人、贴近大众的风景。西湖山水同城市联系密切,城以湖美,湖以城壮。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在广大民众的审美精神中自然就积淀了对西湖浓浓的乡情、爱情。清代艺术家李渔走遍天下,最后举家定居杭州西湖旁,即为例证。明末清初张岱的《西湖梦寻》表现了“梦西湖如家园眷属”的情思,我们可以当成一部关于公共园林审美诗话来读。
杭州以外,广大民众在自己所生活居住的城市,只要有湖泊当然希望它像杭州西湖一样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游赏路线,具有深层次的认同感、寄托感。无论这个湖泊是否一定位于城市的西边,人们都热情地称她为西湖。
三、“ 西湖现象”的内在成因
天下大众都对西湖怀有深深的羡慕、审美情结,其社会基础、历史根源、美学理论、大众心理、生态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值得探究,并可用之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事业。
位置仅仅是西湖形成的表层原因,内在的因素还在于人文。人文因素可超越地理位置关系,西湖的本质特征是美,公共性的美。美的创造是她的灵魂。
西湖古代为钱塘江入海的弯口处,由于泥沙淤积而成泻湖。“其地负会城之西,故通称西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绕湖建置,地方官员不断疏浚、整治,才使湖光山色永驻(见《西湖志》)。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白居易曾主持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工程,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点缀风景。
吴越国时,疏浚西湖,并与南运河相连。北宋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发20万个民工打撩葑草筑起三里长的“苏堤”,建湖中三石塔,彻底改变了葑淤现象。
南宋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城西紧邻山青水秀的西湖风景区,“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见吴自牧《梦梁录》)。“西湖十景”南宋已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官者处处有,能够发现并开发城市湖山之美的官人为数有限。古代,他们结合兴修水利工程,顺便建造城市风景园林而流芳百世。急功近利的官员,往往达不到这种境界;有时不但不为世人造景,反而到处杀风景,为子孙留下千古遗憾。
扬州瘦西湖之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1763年),楼台画舫十里不断,成为水上游览的公共风景名胜区。瘦西湖工程主要因皇帝南巡而兴。大官富贾争相邀宠皇恩,尽向皇帝巡游的湖面献景,得以湖面公共景观极佳。动机虽不在为公众,客观上却获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的效果。
城市公共湖山园林,离不开行政当局的管理与疏浚。没有保护,就没有美,没有美的传承。广州南汉西湖为当年甘溪西支流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为皇家南宫苑区。西湖加上药洲,烟波浩淼,如蓬莱仙境。令人感到“碧海出辰阁,青空起夏云”的岭南气象。后遭兵燹,但有宋代经略使陈岘的整治,乃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景象,为文人墨客喜爱。后代均有小规模的修缮整治,明代仍为羊城八景之一。清末明初湖周住宅增多,日渐淤塞退化。1932年修马路,广州西湖才彻底完蛋。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宫苑遗存最后的毁灭,距离我们今天并不十分遥远,荔湾湖是否为广州西湖第二呢?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北方园林因自然环境条件逊于江南,园中多仿建西湖之景。王闿道《圆明园词》记述:乾隆下江南,行幸所径,写其风景,归而作之。若西湖苏堤,西院之类,无不仿建。尤其圆明园还突出地再现了杭州西湖作为公共园林景观的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诸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杭州西湖美景被各地效仿,情有所钟,理所当然天下处处有西湖。城市园林南北交流、中西交流,本应如此。
四、“ 西湖文化” 的当代迷失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双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建设城市,投入了美的理想,艺术性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山林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空间,是园林美的艺术空间的新开拓,也是宫苑系统的另一种理想美的大众现实化。
如桂林风景山有余,水不足。宋时,隐山前有一个面积为700多亩的西湖。东为漓江,南为阳江(桃花江),中间还有些湖泊,各自孤立。水利工程朝宗渠串联成整体,水路通江,山城变水城,山水相辉映。可惜一周姓豪绅,勾结官府、霸占西湖,改田高价出卖,至使水路堵塞、西湖消失、山城失去活力。像周劣绅(古代地产商)这样破坏城市山水的人今天为数不少。城市“西湖文化”的迷失盖源于此,其危害公共风景的行为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飞机上往下看,传统的古村镇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划性。过去我们的老祖宗还通过多种软、硬手法来维护村镇的公共山水园林。比如用宗族文化感召力、开明绅士的影响力、风水观念、村规民俗、民间故事等来统一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保护城(村)镇公共山林湖河风景。当上述意识形态观念被全盘否定后的今天,新的、好的、民主性的公共观念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在建设上造成大量不健康的城区、镇区。飞机鸟瞰图可见新村明显地比旧村乱、糟、丑。
当代的城市建设活动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在造城运动中却很少有人注重造湖,尤其是造西湖,称此现象为“西湖文化”的失落,也是很恰当的。
1不尊重科学规划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城市规划的错误。城市“西湖”作为风景名胜不能让城市无限制地围剿,不能让现代高楼大厦逼近湖滨水面。不能对城市历史街区剃光头式的大拆大建。凡是这么干的,城、湖往往两败俱伤。杭州西湖一度要建成“浙江的香港”带来了建设性的大破坏,曾经让他们自豪不已的历史文化“富矿”正越来越贫瘠。惠州西湖曾采取“城包湖”的规划模式,事实证明不但风景受损,城市也受拘束。桂林要在山水之间建药厂,得不偿失,等于叫人挖自己的心肝(据说陈从周语)。还有其他一些西湖在错误的规划中遭到覆灭的命运。
杭州西湖西进,保老城建新城,向钱塘时代(即向沿江发展)迈进,西湖得到“美容”、解放、更新。惠州城市向江北发展,西湖方解除大破坏的威胁。事实证明在湖周边进行城市化建设,如昆明向滇池边推进,肇庆城区正向星湖景区推进……,如此举措对西湖景观的侵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这些城市父母官的高度重视或改进。
2开发商肆意圈地 不加制约建设,侵占好山好水,就是城市湖泊水面加速死亡之时。如广州当年的澳洲山庄,山水豪庭等小区开发时造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极大破坏;有些别墅修到了麓湖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公共的风景园林变为私家的财产,这是社会很不公平的表现。好山好水不需要建商品房,通过建商品房改善差的山水景观才是真正的要义。
3现代市政工程强暴 因用地广、体量大、翻动土地深,往往很容易把一个自然的、生态化的历史地段(地区)的山水要素彻底地改变面貌。不但历史的地形地貌没了,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也都摧毁干净。工程的尺度大于湖泊山体的尺度,如果不加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即使地理尺度的环境也很容易被破坏。
4缺乏水利设施保护 水体表现出弱者态势,很容易被侵占消亡。“西湖文化”或者说西湖景观包含了众多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积淀。即使西湖的水面还在、湖岸还在,铲除了固有的人文景观,代替几个简单的广场、硬质护坡是无法弥补精神空虚的。许昌小西湖“虽小亦西子”(苏轼),始兴于隋唐,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有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将汉献帝困于此。可惜现衰落为一路边的小水沟。
5机关不愿搬迁 “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贬意之话,宗教活动开发了风景区。郭沫若先生后来推论:“天下名山匪占多”、“天下名山军占多”,最后就是“天下名山官占多”、“商占多”倒是真正非褒意的了。杭州西湖为了整治风景,为了还西湖的本来面目,劝某些机关搬迁,好歹用了八年之久,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五、“ 西湖文化”的灵魂回归
人居环境需要“西湖文化”。历史上杭州、惠州、颖州等西湖的美名效应、位置效应、景观效应、名人效应、文学效应、集景效应……,引得人人向往、世界传颂。现今城市风景“西湖文化”含量甚少。如何开创“西湖文化”的新时代,须好生思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湿地公共园林。规划首先反映的是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追求和喜爱。任何一项错误决策的纠正,也只能等待决策者(部门)自己纠正,其他无纠正能力。一个好的方案在于一个英明的领导。《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于2004年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评审员毛昭晰教授感慨不已。他说:“这个规划,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经过21年等于1/5 个世纪后,杭州的规划才走上正确的道路,西湖才获得解放、新生。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到“杭州越来越不像杭州”,过渡到“腾出老城、为国敛财”,“走向富春江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惠州西湖是在1989年的城市规划出台后,才纠正了城市啃嗤西湖的命运。湖、城各有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年来的治理,西湖终获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城市向江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几何时,常听到“救救漓江”,“救救王城”的呼声。说到底就是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人和山、和水。等到喜好在桂林山水中抓工业的一个市长升官或平调,问题才得到缓解。
广州的规划经过一番论证,有了新发展。拉开距离,大组团式方案缓解了不少矛盾。广州亦可明确向杭州学习:保老城、建新城,拓展西湖(类西湖),“腾出老城空间去赚钱”。“新的自去新,旧的自有味”。可惜名城古城区还在大拆大建。这个危险的做法将使历史街区彻底泯灭,至今还没引起当局者足够的醒悟。
2让更多的人,首先是***善于发现西湖之美。人们的周围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年许多扬名天下的西湖之美,大多是为被流放、被贬官的文化人所发现、所创造的。这些人身陷困境、思想冷静、急民所急、少功利性,其深刻的艺术规划素养,能够制定英明的决策。
牙城旧治拓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苏轼善于处理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在琼州时也十分关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清人江逢辰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统治者作为贬谪和惩罚官吏的“蛮夷貔貊之乡,瘴疠之地”的惠州,因苏东坡而成风景名胜之邦。
白居易也是贴近民众、贴近自然之诗人,在苏州、杭州、庐山等地,留下了治山治水、创造湖山之美的诗歌。柳宗元、韩愈、葛洪、牛憎孺、李德裕、唐庚、陈知柔、陈鹏飞、苏辙等文人都因贬谪而留下对西湖之审美关照。
3开展全民性的建设山水生态城市运动,发扬西湖文化精神。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就是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保护湖泊,建湿地公园。使湖泊的生态功能、调温调湿功能、防涝防旱功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功能、美学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市政工程应该成为装点河山的风景物。西湖之美是大众化的美、天然之美、人性亲切尺度之美。全城市民的义务职责是创建、保护、传承西湖文化之美。
4让天下所有的西湖风景名胜成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中国的湖泊风景,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西湖风景,应该成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载体。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无能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城市西湖应为一个大的舞台、大文化艺术馆、历史文物馆。少立几根罗马柱,少铺些硬质广场。让国外友人一看到西湖,就感到这是中国的湖、中华民族的湖。“西湖文化”是中国人最优美的水文化。
新城热闹。富顺县新城和老城都是富顺县的重要城区,但是它们的热闹程度略有不同。
富顺县新城是近年来新建的城区,集商业、居住和休闲于一体,有很多高楼大厦、商场、酒店等现代化建筑。因为新城区的建设比较新,商业发展比较活跃,所以在热闹程度方面可能略高于老城区。
而富顺县老城区历史悠久,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也有很多传统的商业街区、历史古迹等,是富顺县的文化、商业和旅游中心之一。在文化和历史方面,老城区可能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热闹程度方面也不会逊色于新城区。
总的来说,富顺县新城和老城都有各自的特点和优势,热闹程度也因所处的区域和发展程度而略有不同。
富顺富州花园是在2013年开始修建的。
富顺富州花园是位于四川省自贡市富顺县的一个大型住宅小区,由自贡市富州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建设。该小区规模庞大,占地面积达到了约2000亩,总建筑面积超过160万平方米。小区内设有各种配套设施,包括商业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医院等。
自贡市是中国四川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四川盆地中部。自贡市以盐业和恐龙化石著称,是中国重要的盐业生产基地和恐龙化石资源库。此外,自贡市还是一个旅游胜地,有着众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遗址。富顺富州花园作为自贡市的一个重要住宅小区,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高品质的住宅环境,也成为了自贡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
一、天下西湖何其多
据网上调查,全国许多城市,如杭州、惠州、颖州、潮州、福州、扬州(瘦西湖)、广州、雷州、兰州、西宁、桂林、许昌、寿昌、梅城、南昌、都昌、沈阳、富顺、津市、衡阳、商丘、天门等都有西湖,或都曾有西湖,素称“天下西湖三十六”。如果将西湖的外延扩展,加上类西湖、泛西湖、广义西湖,则数量会更多。所谓类西湖,是指与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型风景湖泊,如北京的西苑、西海,肇庆市美丽的星湖就是。所谓泛西湖,是指与城市相距稍远,偏于市区西隅的风景湖泊,如昆明、北京、古长安的昆明湖。广义上的西湖是指与城市关系较密切,区位不一定偏西,如武汉东湖、南湖,南京北玄武湖,荆州东北海子湖等。
为什么天下这么多城市湖泊都好名“西湖”?实乃一种“西湖文化现象”。这是一个文人发现城市湖泊湿地园林美,地方父母官兴利除弊改善环境,历代有志之士维护风景(不使其湮没),老百姓传播公共园林西湖美,世代口碑纪念西湖人文美的全过程。人类的生命、人类的文明都起源于水边,如今因污染或填埋,许多城市丧失了优秀的“西湖文化”美景。为了使各地像西湖这样的城市湖泊风景园林可持续发展,城市的管理者、决策者、开发商,须首先领会其美学价值、艺术特色,保护其自然生机、传承其文化要义;严防城建扩张侵占公共园林绿地、水体,杜绝自古天下名山官占多、军占多的现象。人民群众热爱西湖,应保证西湖属于人民。
研究“西湖文化现象”,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为人民大众建设更多更美的城市湖泊公共园林,或曰西湖山水园林,意义匪浅。
二、“ 西湖现象” 的美学情结
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千百年来人们常拿苏杭比天堂,就是因为西湖周围皆为舒适优美的环境。苏杭是比较理想的居住城市,甚或是够诗意的栖居地方。湖泊环境往往优秀于江河环境;江河之滨好的居住环境尚需严格的风水考察、选择、改造认定。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子,西施也,越地苎萝山村人,是一个善良美丽、质朴勤劳的女子形象代表人物。西施赢得人民大众数千年的喜爱,自然是大众真实情感的表白。类此,千百年来人们把西湖看成是美的化身、美的集中表现。无论什么季节、什么天气,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哪一个视点观赏,西湖都象一个令人怜爱的美人。
西湖风光甲天下,半是湖山半是园。西湖之美一半在山水,一半在人工,形式丰富,内涵深厚。精工巧匠、诗人画家、高僧大师,使园林之胜倍极妩媚。西湖边最早的园林为寺观园林,东南佛国深得造化。凡可入景怡人,足以赏心悦目的园中之园,均纳入了广义的西湖园林文化范畴。
“西湖文化”最可贵的是公共开放性。唐代以前,虽有西周王在园囿、与民同乐的记载,民者实为进园割草采薪、捕雉捉兔的劳作。秦、汉上林苑、太液池,隋、唐“三苑”—— 东内苑、西内苑和规模最大的禁苑,听其名都不是对外开放的。百姓只能欣赏围墙外面天然的园。史书用褒扬的语气记载:唐长安曲江池是公共开放的风景园林。曲江池最初为汉武帝所创,名宜春苑。唐开元年间大加疏凿,方形成城墙“公园”。宋代出现群体游园热。琼林苑、金明池虽为公共园林,仅限时“令士庶纵观”,谓之“开池”。“至上已,车驾临幸毕,即闭”(见吴自牧《梦梁录》)。园林从只由王公贵族享用到国民大众享用,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公共园林,理所当然地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热爱。
在思想精神上,园林最早从娱天神到后来娱人王,再到娱官宦、娱自己,当然是令人越来越高兴和亲近。文人与大众未有不好山水的,城市山林来自于文人士大夫的“中隐隐入市”合目的性的艺术空间。“公共园林”则多为城市山水自然景观和与山水相关的受人们爱戴的人文景观的结合系统。西湖就是这种优秀的城市公共园林集合体,不知不觉成了城市山林、公共园林的代名词。在西湖这个大型的城市山水园林之中。隐藏了众多的人文景观,林木森森、云烟万状,真所谓“东南异境”。
杭城地方官多诗人雅士(唐代以诗取士,因而诗风特盛),注重美化环境,喜好刻石、建塔、植竹、题词、编神话,留下一些遗事遗迹,为装点城市山水,积淀城市历史文化卓有贡献。其州治、府第衙寓亦兴有园林。最为典型的“虚白堂”面江倚山,凭栏可观潮涌、晴明能眺远山,有白居易诗作刻石于堂上。
西湖风景乃真山真水的风景,是质朴开放明快的风景,是尺度宜人、贴近大众的风景。西湖山水同城市联系密切,城以湖美,湖以城壮。城市居民的生活起居同西湖结下了不解之缘。千百年来,在广大民众的审美精神中自然就积淀了对西湖浓浓的乡情、爱情。清代艺术家李渔走遍天下,最后举家定居杭州西湖旁,即为例证。明末清初张岱的《西湖梦寻》表现了“梦西湖如家园眷属”的情思,我们可以当成一部关于公共园林审美诗话来读。
杭州以外,广大民众在自己所生活居住的城市,只要有湖泊当然希望它像杭州西湖一样美,具有丰富的人文景观,具有宜人的公共空间和游赏路线,具有深层次的认同感、寄托感。无论这个湖泊是否一定位于城市的西边,人们都热情地称她为西湖。
三、“ 西湖现象”的内在成因
天下大众都对西湖怀有深深的羡慕、审美情结,其社会基础、历史根源、美学理论、大众心理、生态效应等方方面面的原因值得探究,并可用之于现代城市风景园林事业。
位置仅仅是西湖形成的表层原因,内在的因素还在于人文。人文因素可超越地理位置关系,西湖的本质特征是美,公共性的美。美的创造是她的灵魂。
西湖古代为钱塘江入海的弯口处,由于泥沙淤积而成泻湖。“其地负会城之西,故通称西湖”,东晋隋唐以来佛寺、道观陆续绕湖建置,地方官员不断疏浚、整治,才使湖光山色永驻(见《西湖志》)。
唐李泌任杭州刺史时开凿六井,白居易曾主持筑堤保湖、蓄水溉田工程,大量植树造林、修造亭阁、点缀风景。
吴越国时,疏浚西湖,并与南运河相连。北宋苏轼于元佑四年(1089年)发20万个民工打撩葑草筑起三里长的“苏堤”,建湖中三石塔,彻底改变了葑淤现象。
南宋以杭州为“行在”,改名临安。城西紧邻山青水秀的西湖风景区,“湖山之景、四时无穷;虽有画工,莫能摹写”(见吴自牧《梦梁录》)。“西湖十景”南宋已成。
值得一提的是当官者处处有,能够发现并开发城市湖山之美的官人为数有限。古代,他们结合兴修水利工程,顺便建造城市风景园林而流芳百世。急功近利的官员,往往达不到这种境界;有时不但不为世人造景,反而到处杀风景,为子孙留下千古遗憾。
扬州瘦西湖之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沈浮《浮生六记》,1763年),楼台画舫十里不断,成为水上游览的公共风景名胜区。瘦西湖工程主要因皇帝南巡而兴。大官富贾争相邀宠皇恩,尽向皇帝巡游的湖面献景,得以湖面公共景观极佳。动机虽不在为公众,客观上却获得“西湖天下景,游者无愚贤”的效果。
城市公共湖山园林,离不开行政当局的管理与疏浚。没有保护,就没有美,没有美的传承。广州南汉西湖为当年甘溪西支流下游处开凿的人工湖,是为皇家南宫苑区。西湖加上药洲,烟波浩淼,如蓬莱仙境。令人感到“碧海出辰阁,青空起夏云”的岭南气象。后遭兵燹,但有宋代经略使陈岘的整治,乃现“花药氤氲海上洲,水中云影带沙流”景象,为文人墨客喜爱。后代均有小规模的修缮整治,明代仍为羊城八景之一。清末明初湖周住宅增多,日渐淤塞退化。1932年修马路,广州西湖才彻底完蛋。这个具有近千年历史的皇家宫苑遗存最后的毁灭,距离我们今天并不十分遥远,荔湾湖是否为广州西湖第二呢?
谁道江南风景佳,移天缩地在君怀。北方园林因自然环境条件逊于江南,园中多仿建西湖之景。王闿道《圆明园词》记述:乾隆下江南,行幸所径,写其风景,归而作之。若西湖苏堤,西院之类,无不仿建。尤其圆明园还突出地再现了杭州西湖作为公共园林景观的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双峰插云、南屏晚钟、平湖秋月、雷峰夕照、三潭印月诸胜。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杭州西湖美景被各地效仿,情有所钟,理所当然天下处处有西湖。城市园林南北交流、中西交流,本应如此。
四、“ 西湖文化” 的当代迷失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人们用双手治理水患、兴修水利、建设城市,投入了美的理想,艺术性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看,城市山林是一种合目的性的空间,是园林美的艺术空间的新开拓,也是宫苑系统的另一种理想美的大众现实化。
如桂林风景山有余,水不足。宋时,隐山前有一个面积为700多亩的西湖。东为漓江,南为阳江(桃花江),中间还有些湖泊,各自孤立。水利工程朝宗渠串联成整体,水路通江,山城变水城,山水相辉映。可惜一周姓豪绅,勾结官府、霸占西湖,改田高价出卖,至使水路堵塞、西湖消失、山城失去活力。像周劣绅(古代地产商)这样破坏城市山水的人今天为数不少。城市“西湖文化”的迷失盖源于此,其危害公共风景的行为比古人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飞机上往下看,传统的古村镇表现出很明显的规划性。过去我们的老祖宗还通过多种软、硬手法来维护村镇的公共山水园林。比如用宗族文化感召力、开明绅士的影响力、风水观念、村规民俗、民间故事等来统一规范人们的思想行为,保护城(村)镇公共山林湖河风景。当上述意识形态观念被全盘否定后的今天,新的、好的、民主性的公共观念却始终没能建立起来。在建设上造成大量不健康的城区、镇区。飞机鸟瞰图可见新村明显地比旧村乱、糟、丑。
当代的城市建设活动真可谓惊天地、动鬼神。在造城运动中却很少有人注重造湖,尤其是造西湖,称此现象为“西湖文化”的失落,也是很恰当的。
1不尊重科学规划 最大的错误莫过于城市规划的错误。城市“西湖”作为风景名胜不能让城市无限制地围剿,不能让现代高楼大厦逼近湖滨水面。不能对城市历史街区剃光头式的大拆大建。凡是这么干的,城、湖往往两败俱伤。杭州西湖一度要建成“浙江的香港”带来了建设性的大破坏,曾经让他们自豪不已的历史文化“富矿”正越来越贫瘠。惠州西湖曾采取“城包湖”的规划模式,事实证明不但风景受损,城市也受拘束。桂林要在山水之间建药厂,得不偿失,等于叫人挖自己的心肝(据说陈从周语)。还有其他一些西湖在错误的规划中遭到覆灭的命运。
杭州西湖西进,保老城建新城,向钱塘时代(即向沿江发展)迈进,西湖得到“美容”、解放、更新。惠州城市向江北发展,西湖方解除大破坏的威胁。事实证明在湖周边进行城市化建设,如昆明向滇池边推进,肇庆城区正向星湖景区推进……,如此举措对西湖景观的侵害将是十分严重的,必须引起这些城市父母官的高度重视或改进。
2开发商肆意圈地 不加制约建设,侵占好山好水,就是城市湖泊水面加速死亡之时。如广州当年的澳洲山庄,山水豪庭等小区开发时造成了对自然山水的极大破坏;有些别墅修到了麓湖风景区的核心地段,公共的风景园林变为私家的财产,这是社会很不公平的表现。好山好水不需要建商品房,通过建商品房改善差的山水景观才是真正的要义。
3现代市政工程强暴 因用地广、体量大、翻动土地深,往往很容易把一个自然的、生态化的历史地段(地区)的山水要素彻底地改变面貌。不但历史的地形地貌没了,其中蕴含的人文要素也都摧毁干净。工程的尺度大于湖泊山体的尺度,如果不加保护规划,精心设计,即使地理尺度的环境也很容易被破坏。
4缺乏水利设施保护 水体表现出弱者态势,很容易被侵占消亡。“西湖文化”或者说西湖景观包含了众多的人文历史内容的积淀。即使西湖的水面还在、湖岸还在,铲除了固有的人文景观,代替几个简单的广场、硬质护坡是无法弥补精神空虚的。许昌小西湖“虽小亦西子”(苏轼),始兴于隋唐,与欧阳修、范仲淹、司马光等人有关;当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时将汉献帝困于此。可惜现衰落为一路边的小水沟。
5机关不愿搬迁 “天下名山僧占多”并非贬意之话,宗教活动开发了风景区。郭沫若先生后来推论:“天下名山匪占多”、“天下名山军占多”,最后就是“天下名山官占多”、“商占多”倒是真正非褒意的了。杭州西湖为了整治风景,为了还西湖的本来面目,劝某些机关搬迁,好歹用了八年之久,不能不令人感到悲哀!
五、“ 西湖文化”的灵魂回归
人居环境需要“西湖文化”。历史上杭州、惠州、颖州等西湖的美名效应、位置效应、景观效应、名人效应、文学效应、集景效应……,引得人人向往、世界传颂。现今城市风景“西湖文化”含量甚少。如何开创“西湖文化”的新时代,须好生思考。
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发展规划,保护湿地公共园林。规划首先反映的是当地领导者的思想追求和喜爱。任何一项错误决策的纠正,也只能等待决策者(部门)自己纠正,其他无纠正能力。一个好的方案在于一个英明的领导。《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送审稿)》于2004年通过专家评审。其中评审员毛昭晰教授感慨不已。他说:“这个规划,我们已经等了21年了!”经过21年等于1/5 个世纪后,杭州的规划才走上正确的道路,西湖才获得解放、新生。由“三面云山一面城”到“杭州越来越不像杭州”,过渡到“腾出老城、为国敛财”,“走向富春江时代”,是一个历史的进步。
惠州西湖是在1989年的城市规划出台后,才纠正了城市啃嗤西湖的命运。湖、城各有发展方向和目标。多年来的治理,西湖终获国家风景名胜区称号,城市向江北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曾几何时,常听到“救救漓江”,“救救王城”的呼声。说到底就是规划中的矛盾问题困扰着人和山、和水。等到喜好在桂林山水中抓工业的一个市长升官或平调,问题才得到缓解。
广州的规划经过一番论证,有了新发展。拉开距离,大组团式方案缓解了不少矛盾。广州亦可明确向杭州学习:保老城、建新城,拓展西湖(类西湖),“腾出老城空间去赚钱”。“新的自去新,旧的自有味”。可惜名城古城区还在大拆大建。这个危险的做法将使历史街区彻底泯灭,至今还没引起当局者足够的醒悟。
2让更多的人,首先是***善于发现西湖之美。人们的周围不是没有美,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当年许多扬名天下的西湖之美,大多是为被流放、被贬官的文化人所发现、所创造的。这些人身陷困境、思想冷静、急民所急、少功利性,其深刻的艺术规划素养,能够制定英明的决策。
牙城旧治拓篱蕃,留得西湖翠浪翻。苏轼善于处理城市与山水的关系,在琼州时也十分关心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清人江逢辰云:“一自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统治者作为贬谪和惩罚官吏的“蛮夷貔貊之乡,瘴疠之地”的惠州,因苏东坡而成风景名胜之邦。
白居易也是贴近民众、贴近自然之诗人,在苏州、杭州、庐山等地,留下了治山治水、创造湖山之美的诗歌。柳宗元、韩愈、葛洪、牛憎孺、李德裕、唐庚、陈知柔、陈鹏飞、苏辙等文人都因贬谪而留下对西湖之审美关照。
3开展全民性的建设山水生态城市运动,发扬西湖文化精神。建设山水生态城市、园林城市,就是发扬“西湖文化精神”。保护湖泊,建湿地公园。使湖泊的生态功能、调温调湿功能、防涝防旱功能、植物保护动物保护功能、美学功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市政工程应该成为装点河山的风景物。西湖之美是大众化的美、天然之美、人性亲切尺度之美。全城市民的义务职责是创建、保护、传承西湖文化之美。
4让天下所有的西湖风景名胜成为民间文化、民族文化艺术的载体。中国的湖泊风景,尤其是大城市周边的西湖风景,应该成为地方民族文化艺术、民俗文化艺术载体。无论是物质性的,还是非物质性的,无能是静态的还是动态的,城市西湖应为一个大的舞台、大文化艺术馆、历史文物馆。少立几根罗马柱,少铺些硬质广场。让国外友人一看到西湖,就感到这是中国的湖、中华民族的湖。“西湖文化”是中国人最优美的水文化
来杭州之前,您一定听说过“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句名言吧!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了西湖。千百年来,西湖风景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她的丰姿倩影,令人一见钟情。就连唐朝大诗人白居易离开杭州时还念念不忘西湖,“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诗人说他之所以舍不得离开杭州,其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杭州有一个美丽迷人的西湖。“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啊!
朋友们:下面就随我一起从岳庙码头乘船去游览西湖。在船未启动之前,我先来介绍一下西湖的概况: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南北长约32公里,东西宽约28公里,绕湖一周近15公里。面积约568平方公里,包括湖中岛屿为63平方公里,平均水深155米,最深处在28米左右,最浅处不足1米,蓄水量在850万到870万立方米之间。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外湖、北里湖、西里湖岳湖和小南湖5个部分。西湖处处有胜景,历史上除有“钱塘十景”、“西湖十八景”之外,最著名的是南宋定名的“西湖十景”,妈:苏堤春晓、曲院风荷、平湖秋月、断桥残雪、花港观鱼、南屏晚钟、双峰插云、雷峰夕照、三潭印月、橹浪闻茑。如以每个字来点的内涵,它们是:春夏秋冬花,晚云夕月柳。点出了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明晦晨昏,西湖胜景时时皆有,处处都在的特色。1985年又评出了“新西湖十景”。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公里的园林风景区内,颁着主要风景名胜有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有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 1982年11月8日,国务院将西湖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一。1985年,在“中国十大风景名胜”评选中,西湖被评为第三。
西湖这么美,当然孕育着许多奇妙动人的传说。相传在很久以前,天上有玉龙和金凤在银河边的仙岛上找到了一块白玉,他们起琢磨了很多年,白玉就变成一颗光芒四射的明珠,这颗宝珠的珠光照到哪里,哪里的树木就常青,百花就盛开。后天消息传到天宫,王母娘娘就派天兵天将前来把珠抢走。玉龙和金凤赶去索珠,遭到王母拒绝,于是就你争我夺,王母被掀翻在地,两手一松,明珠就掉落到人间,变成了晶莹清澈的西湖,玉龙和金凤也随之降落,变成了玉龙山(即玉皇山)和凤凰山,永远守护在西湖之滨。
刚才有的朋友问西湖的水为什么这样清澈纯净?这就从西湖的成因讲起:西湖在12000年以前还是与钱塘江相通的浅海湾,耸峙在西湖南北的吴山和宝石山,是环抱这个海湾的两个岬角。后来由于潮水的冲击导致泥沙淤塞,把海湾和钱塘江分隔开来,到了西汉时期(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4年)西湖的湖形已基本固定,西湖真正固定下来是在隋朝(581-618年),地质学上把这种由浅海湾演变而成的湖泊叫泻湖。此后西湖承受山泉活水的冲刷,再经历过历代由白居易、苏东坡、杨孟瑛、阮元等发动的五次大规模的人工疏浚治理,终于从一个自然湖泊成为风光秀丽的半封闭的浅水风景湖泊。
历史上西湖有很多名称。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时称为武林水、金牛湖、明圣湖;唐朝(618年- 907年)时称石函湖、钱塘湖。此外还有高士湖、贤者湖、上湖、龙川、钱源等称呼。到了北宋(960-1127年),苏东坡做杭州地方官时,写了一首赞美西湖的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诗人别出心裁的把西湖比作我国古代美女西施,于是,西湖又多了个“西子湖”的雅称。
西湖作为著名的风景地,许多中外名人对这情有独钟。毛泽东一生中共40次来杭州,最长的一次整整住了7个月之久,他把杭州当作“第二个家”。毛泽东常常称赞西湖秀美,但他生前从未正式发表过描写西湖的诗词。中国伟人喜欢西湖,国际友人对西湖更是流连忘返。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两次来杭州,他赞叹地说:“北京是中国的首都,而杭州是这个国家的心脏,我还要再来。”尼克松还把家乡加利福尼亚州出产的红杉树送给了杭州。
我们船已缓缓启动了。我先把整个游湖的行程简单的介绍一下:环湖一周的景点有一山和二堤。一山指的孤山,孤山景区的名胜古迹多达 30多处,沿湖们所能欣赏到的有西泠桥、秋瑾墓、西泠印社、楼外楼、中山公园等。孤山之后是白堤,起自平湖秋月,终于断桥残雪,桥后还有著名的宝石流霞等景观。欣赏完沿湖景色,我们再去湖中三岛,游船最后将在苏堤靠岸。
现在船正在自西向东行驶,各位到的是孤山一带的景色。孤山西接西泠桥,东连白堤,海拔35米,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孤山景色唐宋年间就已闻名,南宋理宗曾在此兴建规模宏大的西太乙宫,把大半座孤山划为御花园。清朝康熙皇帝又在此建造行宫,雍正皇帝改行宫为圣因寺,与当时的灵隐寺、净慈寺、照庆寺并称“西湖四大丛林""。或许有的朋友要问:孤山既是西湖中最大的岛屿,为什么要取名“孤山”呢?这是因为历史上此山风景特别优美,一直被称为孤家寡人皇帝所占有,所以被为孤山。从地质学上讲,孤山是由火山喷出的流纹岩组成的,整个鸟是和陆地连在一起的,所以“孤山不孤,断桥不断,长桥不长”被称为西湖三绝。
大家再看前方那座环洞石拱桥,地处孤山西面,名叫西泠桥。它和断桥、长桥并称为西湖古代的三大情桥。
过了西泠桥,孤山后麓的绿树丛中有尊汉白玉塑像,只见这位女英雄左手叉腰,右手按剑,目光炯炯,昂首注视前方,似在探求着革命的真理。她是谁呢?她就是我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先驱,为推翻清王朝,争取民族独立而壮烈牺牲的“鉴湖女侠”秋瑾。这尊塑像高27米,墓座高2米,正面碑石上该有孙中山手书“巾帼英雄”4个大字。秋瑾烈士的塑像,给了我们一种启示:西湖的闻名,不仅仅是占了山水之胜,它更因众多的历史人物而倍增光彩。在西湖风景区内,被誉为“湖上三杰”的岳飞、于谦、张苍水,还有与秋瑾一起为振兴中华而献身的近代发主革命者徐锡麟、陶成章等,都安葬了西子湖畔。
我们的船继续徐徐往东行驶,各位看到前面的一道粉墙,院内便是著名的西泠印社。印社右侧,这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就是百年老店楼外楼。楼外楼创建于1848年,店名取自南宋诗人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名句。楼外楼得天时、地利、人和之便,曾经接待过许多中外名人。楼外楼的当家名菜数西湖醋鱼了,它是选用西湖中在规定范围内养殖的草鱼,先在清水中饿一二天,除去泥土味,然后烹制而成的。成菜后的西湖醋鱼,色泽红亮,肉味鲜嫩,酸甜可口,略带蟹味,是杭州最有代表性的风味名菜。
现在船已驶向中山公园,孤山的正门就在这里。“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孤山既是一座风景名山,又是一座文化名山。孤山的地位在西湖景区中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景区内有著名的“西湖天下景,”还纪念北宋隐逸诗人林和靖的放鹤亭。这些景点等上岸后我们起前往参观。
中山公园旁,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建筑是新近修建落成的“浙江省博物馆”。进而面陈列着上至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下到近现代的文物展品1700余件。博物馆后面的古建筑是清代的皇家藏书楼文澜阁,它是我国为珍藏《四库全书》而修建的七大书阁之一。
请看前面那座突出湖面的水泥平台的重檐亭子已展现我们眼前,这座建于清代康熙年间的建筑,名叫平湖秋月。它是白堤的起点,也是杭州的三大赏月胜地之一。历史上杭州人中秋赏月有三大去处:湖中首推三岛之一的三潭印月,山上应是凤凰山坡的月岩景点,至于岸边,就数这月白风清、水天共碧的平湖秋月了!
现在各位看到前面这条“间株杨柳间株桃”的游览长堤就是白堤。当我们的船驶到这里,西湖最秀丽的风光就呈现在大家面前了。瞧!堤上两边各有一行杨柳、碧桃,特别是在奏,柳线泛绿、桃树嫣红,一片桃红柳绿的景色,游人到此,仿佛如临仙境。白堤原名“白沙堤”,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唐朝,就以风光旖旎而著称。它虽与白居主持修筑的白堤不在一个方位,但杭州人民为缅怀这位对杭州作出杰出贡献的“老市长”,仍把它命名为白堤。它与苏东坡主持建造的苏堤犹如湖中的两条锦带,绚丽多姿,交相辉映。大家再看,白堤中间的这座桥叫锦带桥,以前是座木桥,名中“涵碧桥”,如今更名为石拱桥。在白堤的尽头,到了断桥,全长1公里的白堤就由此而“断”了。
断桥的名字最早取于唐代,宋代称宝祜桥,元代又叫段家知,以前是座苔藓斑斑的古老石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桥虽然是座很普通的石拱桥,但它的名字和《白蛇传》故事联系在一起,因而成了西湖中最出名的一座桥。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大家再看断桥后面那座山叫宝石山,海拔78米。这座山的岩石和西湖群山不同,主要由火成岩中的流纹和凝灰岩构成,其中有一种名叫碧玉的“宝石”,嵌在紫灰石中,在阳光照射下,分外耀眼,这就是宝石山得名的由来。山上那座秀丽挺拔,高高耸立的塔,名中保俶塔。保俶塔初建为九级舍利塔,现在的是1933年重建的。它是用成的实心建筑,塔身呈八棱型,高453米,上下匀称,线条柔和优美,在湖上诸塔中,保俶塔的造型最为俏丽,体态最为窈窕。历史上与保俶塔相对应的还有一座雷峰塔,在西湖风景布局中,同位于一条中轴线上,一南一北,隔湖相望,一个敦厚典雅,一个纤细俊俏。在雷峰塔未倒塌前,西湖上曾呈现出“南北相对峙,一湖映双塔”的对景,所以民间有“雷峰如老衲,保俶如美人”的说法,道出了当年雷峰塔和保俶塔的不同风姿。
各位朋友:西湖沿岸的景观就介绍到这里,接着我们去观赏湖中三岛。
首先我们来看西湖中最大岛“三潭印月”,也叫小瀛州。这是一个“湖中有岛,岛中有湖”的湖上花园。全面积7万平方米,其中水面占60%。全岛呈“田”字形,东西连柳堤,南北建曲桥,曲桥两侧,种植着大片红、白各色的睡莲。此外,历史上三潭钱月还以种植西湖莼菜而著名。
下面请随我上岛游览,三潭印月这座小岛,初建军于明代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是用疏浚的湖泥堆积而成的。它的精华就在于岛南面的三座石塔。请看:三塔鼎立在湖上,塔高2米,塔身球形,排列着5个小圆孔,塔顶呈葫芦形,造型优美。每逢月夜,特别是到了中秋佳节,皓月当空,人们在塔内点上蜡烛,沿口蒙上薄纸,烛光外透,这时“塔影、云影、月影”溶成一片,“烛光、月光、湖光”交相辉映,在光的折射中,三塔的灯光透过15个圆孔投影在水面上,共有30个月亮,加早天上的一个水中的1个,湖面可以倒映出32个小月亮,呈现“天上月一轮,湖中影成三”的绮丽景色,真是“一湖金水欲溶秋”,有说不尽的诗情画意。
接着我们再来看湖中那座飞檐翘角的亭,名叫湖心亭。它是西湖中最大的一座亭。也是在西湖三岛中最早营建的一座岛,初建于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距念已有440年有历史的。“湖心平眺”是钱塘十景之一。站在湖心亭处眺望西湖,水光山色,尽收眼底,西湖风光,一览无余。
湖心亭西北的那个小岛,称为阮公墩。是西湖三岛吧最小的一个,面积仅5561平方米。它是在清朝嘉庆年间(1800年),浙江巡抚阮元用疏浚西湖后的淤泥堆积而成的。阮墩垂钓已成为杭州市民假日休闲的好去处,阮墩夜游则是为各地旅游者隆重推出的西湖夏季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
游完湖中三岛,我们的船已驶向即将停靠在方向----苏堤。大家请看:前面这条自南而弱横贯西湖,全长28公里的湖中长堤就是苏堤。堤上共有6座石拱桥,分别是映波、锁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堤岸种植桃柳、芙蓉,形成“西湖景致六条桥,一枝杨柳一枝桃”的景色。说到苏堤,人们自然会想起北宋诗人苏东坡,苏东坡曾二次担任杭州的地方官,他组织20万民工疏浚西湖,然后利用湖泥葑草,筑成了这条从南屏山下直通栖霞岭麓的长堤,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取名 “苏堤”。现在 堤的南端修建了“苏东坡纪念馆”供人们参观,缅怀苏东坡的功绩。
各位朋友:人们常常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日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方辉映的两颗名珠,正是因为有了西湖,才使意大利的马可波罗把杭州经喻为“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西湖做为著名景点,接待过世界各国的元首不计其数。因此,西湖不仅是杭州的明珠,更是东方的明珠,世界的明珠。
“忆江南,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这是白居易为颂扬西湖给后人留下的回味无穷的千古绝唱。各位朋友,当我们即将结束西湖之行时您是否也有同样的感受呢?但愿后会有期,我们再次相聚,满觉陇埯赏桂子,钱塘江上看潮头,让西湖的山山水水永远留住您美好的回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