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的人物名片怎么画

青铜的人物名片怎么画,第1张

青铜的人物名片怎么画如下:

1、先勾画出头部五官。而后,添加肩膀和左右手。接下来,添加衣服的轮廓和背的挎包。

2、接着,勾画出裤子。而后,在下方添加脚和鞋。接着,给裤子上添加些补丁的细节。最后,在衣服上添加些类似补丁的线条和褶皱。

资料拓展:

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在纯铜(紫铜)中加入锡或铅的合金,有特殊重要性和历史意义,与纯铜(紫铜)相比,青铜强度高且熔点低(25%的锡冶炼青铜,熔点就会降低到800℃。纯铜(紫铜)的熔点为1083℃)。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

青铜发明后,立刻盛行起来,从此人类历史也就进入新的阶段——青铜时代。2015年3月28日,河南省周口市发现一处战国至东汉时期的墓葬群,发掘出土一批精美随葬品,其中的一把青铜剑,保存完好,十分罕见。

1965年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墓出土一把越王勾践剑,这把宝剑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剑身不见丝毫锈斑,依旧寒光闪闪、锋利无比,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青铜具有熔点低、硬度大、可塑性强、耐磨、耐腐蚀、色泽光亮等特点,适用于铸造各种器具、机械零件、轴承、齿轮等。

青铜器的类别有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车马器、农器与工具、货币、玺印与符节、度量衡器、铜镜、杂器十二大类,其下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其中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这五类是最主要的、最基本的。

中国青铜器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三大阶段,即形成期、鼎盛期和转变期。形成期是指龙山时代,距今4500~4000年;鼎盛期即中国青铜器时代,时代包括夏、商、西周、春秋及战国早期,延续时间约一千六百余年,也就是中国传统体系的青铜器文化时代。

商周青铜器从商代开始铸有各式样的神秘纹饰,纹饰变化巧妙。容器内部铸有族徽或祖先的名字。从造型艺术的观点看,许多青铜器又是精美的工艺美术品。代青铜器的铸造方法与造型及装饰方法的密切联系,说明中国工艺美术中艺术与技术相结合的传统。

从青铜器的纹饰上看,有饕餮纹、雷纹、弦纹、鱼纹、鸟纹、龟纹等。

1、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这两件青铜器造型与装饰上在口端、顶盖、边沿也多铸造有神态生动的造型,动物凌厉的角和爪、卷曲的翅和尾、圆瞪的目、尖锐的牙等又常常被有意地加以突出表现。更多的则是以棱鼻为中心,两个侧身的夔形对接,正好拼成一个正面饕餮,

同样形成尖角翻卷、双目圆瞪、龇牙咧嘴、利爪大张的状态。在众多造型中,饕餮的形象是最为恐怖的,这种造型多见,而且都刻在尊贵庄重的礼器上。久而久之,饕餮便被提炼成一个综合的奇形怪状的兽面。可见兽面纹的确是一种神圣王权的象征。

君主掌握了兽面神器,就意味着人神合一,至尊高贵,即拥有神的权力,也成了神之子及其化身。

2、商周的青铜礼器中兽面纹是最主要的器饰主题和纹样例:《司母戊方鼎》、《大盂鼎》。同时也与人面纹、鸟纹、夔纹、龙纹等交替互渗,似是而非,具有演化变体的多样造型,始终占领着象征神灵的主导地位。

多数器饰的造型均为兽面纹居中,鼻、口垂直的扉棱两边对称,陪衬的副题花纹则点缀在次要位置。这些冷峻的神态造型,都更多给人以威严神秘的诡异色彩。

商周青铜器是中国商周时代生产科技和艺术发展水平的集中反映。造就了以狰狞为美的审美文化时尚也呈现了我国奴隶制残酷本性。综上所述商周的青铜艺术是一颗光彩夺目的明珠。它以品类丰富、造型优美、纹饰华丽、制作精巧、风格独特而著称,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有独特地位。

扩展资料:

商周青铜器的分类:

一、食器

1、鼎dǐng :烹煮肉食祭祀及宴享,明贵贱,别等级。夏代开始一直沿用到汉,盛于商周。    

2、鬲lì   : 炊煮器,祭祀    始于商,盛于西周中期,战国晚期消亡  。 

3、甗yǎn:蒸食器    商代早期有铸造,商末周初较多,沿用至战国末期。

4、簋guì : 盛食器,祭祀,随葬    始于商,盛于西周,沿用至春秋晚期  。  

5、敦duì  :  盛食器  ,  产生于春秋中期,盛行于春秋晚期,秦以后消失。

6、豆dòu  :  盛放肉酱之类调味品    出现于商代晚期,盛行于春秋战国。    

7、盂yú  :  大型盛饭器兼盛水 。   出现于商晚期,流行于西周,春秋之后少见 。   

8、俎zǔ   : 切肉盛肉的案子  , 多见于商晚期和西周时期   。 

9、匕bǐ  :  挹取实物的匙子  ,  多见于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较少见  。  

二、水器

1、盘pán:盛水器,宴享行沃盥礼时,以盘承接废水。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2、匜yí:盥手注水之器,沃盥礼中与盘组合使用,流行于商代西周时期,春秋以后渐废。

3、鉴jiàn:大盆,盛水以照容貌,出现于春秋中期,春秋至战国最为流行。

三、酒器

1、爵jué:饮酒器,地位的象征,始见于夏代,盛行于商代中后期,西周后渐废。

2、角jiǎo:饮酒器,爵之变体、最早见于夏代,流行于商末周初,其后少见。

3、觚gū   :饮酒器   。始于商代并流行于商代,西周后较少见。

4、斝jiǎ  :盛酒器,兼可温酒  。盛行于商代,西周早期之后消失。  

5、尊zūn   :大中型容酒器   。盛行于商代,西周,沿用至战国。   

6、壶hú   :盛酒器,亦可盛水。  始于商,沿用至战国。   

7、卣yǒu:盛酒器   。始于商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8、罍léi   :盛酒器   。始于商末,沿用至春秋中期。  

9、瓿bǔ   :小瓮,盛酒之用   。存在于商中期至夏末。   

10、盉hé   :盛水以调和酒的浓淡   。始建于夏代,盛行于西周,沿用至春秋。   

-商周青铜器

1、大水法石鱼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位于被焚毁前的西洋楼建筑群落,身长125厘米。大水法从乾隆十二年动工,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基本完成,因此这对石鱼至少有248年的历史。

圆明园遭劫后,这对石鱼于上世纪20年代末流落民间,现今终于被有识之士无偿送回了家。同时回家的其余8件石刻文物包括台阶、栏杆、底座等,是由北京电教馆送回的。8个构件中,有6件因雕有精美的西洋花纹,被推测为西洋楼的护栏等,另两件为中式雕栏。

2、金瓯永固金杯

金瓯永固金杯为清朝皇帝于每年正月初一举行元旦开笔仪式时的专用器。杯呈卵圆形,口径8厘米 足高5厘米 通高125厘米,以两条夔龙为耳,夔龙头各安珍珠一枚;以三个卷鼻象头为足。

杯身满錾宝相花,花纹对称,镶嵌以珍珠、红蓝宝石做花心,点翠地。杯口一侧,錾刻阳文篆书“金瓯永固”四字,另一侧钤“乾隆年制”款。现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3、《骏骨图》

《骏骨图》是元代画家龚开创作的一幅纸本墨笔画,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骏骨图》描绘了一匹饥肠辘辘的马,它瘦骨嶙峋,几乎抬不起头来,但仍可从其如炬目光中感受到不屈精神。

《骏骨图》写染结合,描绘马的骨骼、肌肉、鬣尾、蹄腕,颇具写生之意。

4、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原为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红铜铸像。1860年英法联军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26日,法国皮诺家族在北京宣布将向中方无偿捐赠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铜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赠的鼠首、兔首,为北京圆明园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铜像中的两件。

目前,圆明园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兽首已经有8个回归中国,其中龙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不过蛇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

5、《四十景图》

圆明园《四十景图》,是根据乾隆皇帝弘历的旨意,在乾隆九年(1744年)前后,由宫廷画师、词臣绘制而成的40幅分景图。按其绘法不同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工笔彩绘图,仅有一套,原存于圆明园。该图艺术价值高,直观效果好。

第二类为墨线白描图,共有3种版本:一是由词臣奉旨校刊乾隆《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的附图,有乾隆十年内府行本;二是光绪十三年石印再版《圆明园图咏》所附分景图,原由孙祜、沈源合绘;三是张若霭绘制的四十景。

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图》彩色,是据1983年法国学者赠给中方的乾隆原图底版印制的。

——圆明园大水法石鱼

——金瓯永固金杯

——骏骨图

——圆明园十二生肖兽首铜像

——四十景图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工艺的最大特征时候出现了新的制作工艺,尤其是春秋中晚期失蜡法的出现,使青铜艺术迈向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出现了一批新奇清秀的器形,做工精雕细镂、玲珑剔透 、瑰丽典重,异常的典雅辉煌。

铜式铸镶法、嵌错法、鎏金、刻镂、锻打、铆接等多种工艺的到来空前的发展,该时期的青铜工艺品呈现出多样性,种类繁多,造型美观,图样花纹翻新,艺术风格丰富多彩。

扩展资料

春秋早期的器物形制城西西周的体制,基本与西周晚期特征相同。流行列国之器,如鼎、簋、簠等与西周后期器相同。酒器扁方体壶较多见,造型厚重质朴,此时的列鼎常辅以簋、鬲、簠、壶、尊等器物成组出现。器物功能开始向生活实用器皿转变。

春秋中晚期,宴乐、骑射、狩猎及水陆攻战为题材的青铜任务活动画像纹,反映社会活动的团在青铜器上首次出现。春秋晚期流行有盖的附耳鼎,新出现了敦、缶、扁壶、鉴、杯、卮等新颖的器物。

战国时期的器物形制崇尚精巧细致,器物制作精致,胎壁均薄,规矩,纹饰的纤细繁缛是前所未有的。新颖器类频现。日用工艺品铜镜、带勾、铜灯、铜玺印章等大量出现。

特别是铜镜的制作极富特色,镜体薄,图案精美,犹如织锦缎面。此时纹饰的构图,由各种动物纹向几何纹转变,用精细繁缛的装饰手法将传统的龙、蛇等纹饰微型化。战国晚期出现了大量流行于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简朴实用器物。

战国时期,楚地青铜器具有鲜明的地域风格,其主要的特点是承受的失蜡法的运用,器体出现精雕细镂的镂空装饰与繁密大花纹,在器物上攀附众多圆雕动物形象,如河南淅川下寺出土铸工精良的铜禁,湖北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盘尊。方鉴缶等,一批镂空楚器精美绝伦。

-青铜艺术

画青铜葵花的步骤如下:

1、将葵花的外轮廓用铅笔勾勒出来,可以使用一些基本的几何图形和自由描绘的方式,轮廓要简洁,并且要尽量把握好比例。

2、画出葵花的中心和花蕊部分,以蓝色或黑色的颜色填充。要表现出花蕊部分的立体感和明暗变化。

3、继续描绘葵花的花瓣,花瓣要表现出弯曲的柔和线条和明暗。要注意不同角度和层次的花瓣表现,比如靠近中心的花瓣要表现得立体感更强一些。。

4、在花瓣的外部进行出波浪形的外层叶子,外层叶子的曲线和细节都要表现得清晰,可以用深绿色来填充。

5、在整朵花的周围绘制另外几片绿色的叶子,这些叶子的形状和大小应该比花小。

6、最后,擦掉多余的铅笔线条,增强画的质感和光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808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