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十九世纪发生在法国巴黎歌剧院的爱情故事。
时值1882年,在歌剧院的地窖深处,传说住着一名相貌丑陋、戴着面具、却学识渊博的音乐天才,多年来他神出鬼没,躲避世人惊惧鄙夷的目光,被众人称之为「魅影」(杰瑞德巴特勒 饰)。他动辄以鬼魅之姿制造各种纷乱,赶走他讨厌的歌手,甚至还干涉歌剧院的主角人选和剧码安排。
扩展资料:
《歌剧魅影》获奖情况
《歌剧魅影》是1943年8月27日在美国上映的一部歌剧,由亚瑟·鲁宾导演,苏珊娜·福斯特、克劳德·雷恩斯、Edgar Barrier、里奥·卡利罗等主演。
这部歌剧上映后获得了多个奖项, 1944在第十六届的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摄影奖、 最佳艺术指导奖、最佳音响效果提名、 最佳配乐提名。
——歌剧魅影
答案:《歌剧魅影》中阿云嘎出现的场次有两个,分别是第一幕的“夜色温柔”和第二幕的“我的歌剧”。
解释:在第一幕的“夜色温柔”中,阿云嘎是歌剧院的演员之一,演唱了一首歌曲。这个场景是描写了歌剧院的晚会,展示了歌剧院的繁华和美丽。而在第二幕的“我的歌剧”中,阿云嘎则是演唱了歌剧魅影的主题曲。这个场景是描写了歌剧院在魅影控制下的演出,阿云嘎在其中扮演了一个关键的角色。
拓展:除了以上两个场次,阿云嘎还在歌剧魅影的原声音乐剧中演唱了一些其他的歌曲,如“魅影出没的地方”和“死亡之舞”等。阿云嘎作为一位蒙古族歌手,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和演唱方式也为这部歌剧增添了不少色彩。
歌剧魅影里全部共有22首歌曲,具体分别如下:
1Overture(前奏曲)- 乐器
2Think of me(想想我)- 卡尔洛塔、克里斯提娜、拉乌尔
3Angel of music(音乐天使)- 梅格、克里斯提娜
4Little Lotte/The Mirror(小洛蒂/镜子)-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
5The Phantom of the Opera(剧院魅影)- 克里斯提娜、魅影
6The music of the Night(夜的音乐)- 魅影
7I Remember/Stranger Than You Dreamt It(我记得/比噩梦更加恐怖)- 克里斯提娜、魅影
8Magical Lasso(魔法套索)- 布盖、吉莉夫人、梅格
9Notes/Prima Donna(信件/首席女高音) -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拉乌尔、卡尔洛塔、梅格、魅影
10Poor Fool, He Makes Me Laugh(可怜的傻瓜,他真可笑) - 卡尔洛塔、皮尔吉
11Why Have You Brought Me Here/I’ve Been There(为何带我到此?/我曾去过)-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
12All I Ask of You(别无所求)- 拉乌尔、克里斯提娜
13All I Ask of You Reprise (别无所求-回响) - 魅影
14Masquerade(假面舞会)- 吉莉夫人、费尔明、安德烈、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
15Notes/Twisted Every Way(信件/诸事不顺)- 安德烈、费尔明、吉莉夫人、魅影、克里斯提娜、拉乌尔、梅格、卡尔洛塔、皮尔吉
16Rehearsal (彩排)- 卡尔洛塔、皮尔吉、雷耶尔、吉莉夫人、克里斯提娜
17Wishing you were somehow here again(真希望你还在这里)- 克里斯提娜
18Wandering Child/Bravo, Bravo(迷惘的孩子/万岁,万岁)- 克里斯提娜、拉乌尔、魅影
19Don Juan Triumphant (凯旋的唐璜)- 卡尔洛塔、皮尔吉、帕萨里诺
20The point of no return(覆水难收)- 克里斯提娜、魅影
21Down Once More/Track Down This Murderer(再探地穴/找到凶手)- 费尔明、安德烈、帕萨里诺、梅格、雷耶尔、吉莉夫人
22The point of no return reprise / All I Ask of You Reprise(覆水难收-回响/别无所求-回响)- 克里斯提娜、魅影、拉乌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据说,当年韦伯向制作人麦金托什提出要将勒鲁原著的《歌剧院的幽灵》改编成音乐剧时,麦金托什正在自家的浴盆中洗澡。韦伯大量采用古典音乐的背景,在音乐剧中套上歌剧;
这样的形式可以实现他早年的梦想--如《平步青云》、《第42街》等以剧团后台为素材的音乐剧。韦伯将《歌剧院的幽灵》改写成音乐剧,玛利亚设计了巴黎歌剧院的高大楼梯、梦幻般的地下湖以及形形色色的豪华服饰。
在这部音乐剧中,韦伯运用了超现实手法和异化声音的处理,是他在《猫》剧之后,在突破传统审美标准方面的又一尝试。这位音乐剧大师的名字足以刻入二十世纪的音乐史册,他的音乐剧中的一些名曲经典程度不亚于最出色的古典音乐,旋律优美典雅却像流行歌曲一样广为大众所接受。
在巴黎的一家歌剧院里,怪事频繁地发生,原来的首席女主角险些被砸死,剧院出现一个令人毛骨悚然的虚幻男声。
这个声音来自住在剧院地下迷宫的“幽灵”,他爱上了女演员克丽斯汀,暗中教她唱歌,帮她获得女主角的位置,而克丽斯汀却爱着剧院经纪人拉乌尔,由此引起了嫉妒、追逐、谋杀等一系列情节。
而最终“幽灵”发现自己对克丽斯汀的爱已经超过了个人的占有欲,于是解脱了克丽斯汀,留下披风和面具,独自消失在昏暗的地下迷宫里。
该剧的音乐写的极为成功,神秘而优美。刚开始的一首:“Think of Me”就会紧紧抓住你的心,而随后“The Phantom of Opera”以及“The Music of the Night”,已经成了音乐剧的经典名曲。
扩展资料:
该剧与我国**《夜半歌声》一样,都取材于法国作家加斯东.勒鲁的同名小说,原作虽算不上精彩,但它神秘浪漫的情节,惊险悬疑的气氛却给了不少艺术家以灵感。
韦伯在此剧中套进了歌剧的成份,(故事发生在歌剧院里)大量采用古典音乐如维尔第、奥芬巴赫的歌剧旋律,剧中舞台灯光、布景及服饰也是极尽豪华之能事,男女主角麦克和莎拉.布莱特曼的合作更是成为冠绝一时经典。
韦伯也将原著中很多无关紧要的情节(例如地下的玻璃钢铁森林和酷刑室等)和人物(例如达洛迦和菲利普伯爵等)祛除,使得歌剧的剧情更紧凑。
从1986年上演以来,《歌剧院的幽灵》全球总票房27亿美元,共有12个国家85个城市演出了该剧,在伦敦,只要上演此剧,就会座无虚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