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 三国演义中 关羽 英勇和忠义的故事和一个

简述 三国演义中 关羽 英勇和忠义的故事和一个,第1张

1楼和2楼还真是简述呢!关羽:千里单骑,保护2位嫂嫂寻兄,一路过5关,曹军6将有的明斗,有的暗算,皆被关羽杀死。(保护嫂子千里寻兄是忠义、5关斩6将是英勇)群英会蒋干中计:蒋干来劝周瑜归降曹操,周瑜识破,与蒋干说只喝酒叙旧,不谈国事,因此蒋干连说服的话都没能说。周瑜留蒋干过夜,蒋干推辞不得,只得留下,周瑜写了一封伪信,信上大概意思是“蔡帽、张允两位将军3日后来我营中议事”(蔡、张2将乃曹操的水将,水上布阵由此2人负责),并将书信摊在桌上,周瑜装作喝醉,迷迷糊糊的睡了,蒋干看了此信,以为2将要谋反,第2天回去告诉曹操,曹操杀了2员得力水将。

关羽,是我们河东解州人,我们当地人总是称呼他为关老爷。

从小就对关老爷的故事耳濡目染,只要是有关他的故事,总是兴趣盎然。

最近,在学习一门课程,就是《鲍鹏山说水浒》,我又一次认真地读了一遍《水浒传》,发现书中有对关老爷的描述。

看来,施耐庵对关羽是非常崇拜和尊敬的,他在《水浒传》第六十二回《宋江兵打大名城,关胜议取梁山泊》中,借掌管兵马的衙门防御保义使宣赞之口,对蔡京介绍关羽及关胜时,是这样说的:“此人乃是汉末三分,义勇武安王嫡派子孙,姓关名胜,生得规模与祖上云长相似,使一口青龙偃月刀,人称为大刀关胜。见做蒲东巡检,屈在下僚。此人幼读兵书,深通武艺,有万夫不当之勇”。

当宣赞把关胜从浦东这个小地方,引荐到京城蔡京的官府,蔡京见到关胜后,也大吃了一惊。书中是这样描写的:“蔡京看了关胜,端的好表人材。堂堂八尺五六身躯,细细三柳髭须,两眉入鬓,凤眼朝天,面如重枣,唇若涂朱”。这是蔡京对关胜的赞美。

在第六十三回中,关胜得令去围剿梁山泊老巢。关胜与秦明和林冲二人大战,眼看关胜敌不过二人,即将被擒,突然宋江命人鸣锣收兵,秦明和林冲很不高兴。回到寨中,宋江是这样向二位解释的:“贤弟,我等忠义自守,以两取一,非所愿也。纵使一时捉他,亦令其心不服,吾看大刀义勇之将,世本忠臣,乃祖为神,家家家庙。若得此人上山,宋江情愿让位”。这是宋江对关胜的赞美。

当吴用用计,派呼延灼假意投奔关胜,并骗关胜夜袭宋江兵马,最终被生擒。在梁山泊的忠义堂上,宋江邀请关胜入伙,关胜先是不同意,只求一死。经过宋江再三劝说,关胜最终投靠梁山。在忠义堂上,关胜说了这么一段话:“人称忠义宋公明,果然有之!人生世上,君知我报君,友知我报友。今日既已心动,愿在部下为一小卒”。这是关胜对宋江的认可,也是内心的表白“友知我,我报友”。

吴用领兵破了河北大名府,救出卢俊义和鲁智深,把梁中书的军队消灭了三万人,杀死城中百姓五千余人。于是,梁中书直接去找东京的岳父大人蔡京蔡太师。蔡京便奏明皇上,调来单廷珪、魏定国二人,来梁山泊剿匪。在忠义堂议事时,关胜主动请缨,去劝说二人投降。

宋江和吴用同意后,关胜便领他手下的两个头领,宣赞和郝思文,及原部下五千人下山去了。很不地道的吴用,便对宋江说道:“关胜此去,未保其心。可以再差良将随后监督,就行接应。”宋江道:“吾观关胜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吴用这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在与单廷珪交战中,关胜把单团练挑下马来,并下马相扶,使单廷珪归顺梁山。但关胜在向林冲等人说起单廷珪归顺之事时,施耐庵是这样写的:林冲接见二人并马行来,便问其故。关胜不说输赢,答道:“山僻之内,诉旧论新,招请归降。”林冲等众皆大喜。由此可见关胜的胸襟是如此之宽厚。

紧接着,单廷珪劝说魏定国投降,魏团练对单廷珪是这样说的:“若是要我归顺,须是关胜亲自来请,我便投降。他若是不来,我宁死不辱。”由此可见关胜的威望是如此之高大。

在梁山泊一百单八将中,关胜排在马军五虎将之首,在梁山泊坐第五把交椅,在宋江、卢俊义、吴用、公孙胜之后,是天罡星的天勇星。这也是施耐庵对河东人氏关羽后人关胜的尊崇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57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