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语堂人文哲理语录

林语堂人文哲理语录,第1张

  01、 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鲜鱼可以清蒸,否则入口本味之甘恶立见。

 02、 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

 03、 人们经常存在这样的观念:“女娼”与“男盗”相提并论,女人群中的淘金者却不可与男人中的银行家同日而语。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盗贼无误可卖,而淘金者有——她们的色相。

 04、 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渗进泥里,把泥塑造了,泥吸收了水,使水有了形体的寄托,使水可以在这形体里流动着,生活着,获得了丰富的生命。

 05、 元气淋漓富有生机的人总是不容易理解的。

 06、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者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志。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

 07、 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08、 中国人有一种轻视少年热情的根性,也轻视改革社会的新企图。

 09、 春则觉醒而欢悦,夏则在小憩中聆听蝉的欢鸣,秋则悲悼落叶,冬则雪中寻诗。

 10、 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

 11、 人本过客来无处,休说故里在何方。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芳香。

 12、 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的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13、 纵然如此危险,人还是照旧走三峡,或为名,或为利,而不惜冒生命之险,就像现在苏家一样。

 14、 所以知道一个人,或是不知道一个人,与他是否为同代人没有关系。主要的倒是是否对他有同情的了解。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自己真正喜爱的人。

 15、 大自然本身永远是一个疗养院。它即使不能治愈别的疾病,但至少能治愈人类的自大狂症。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16、 女孩子知道自己有人对她痴情,对大家会更文雅、更和蔼、更同情,因为她在爱人的眼光中找到了自己。

 17、 没有女子的世界,必定没有礼俗、宗教、传统及社会阶级。世上没的天性守礼的男子,也没的天性不守礼的女子。假定没有女人,我们必不会居住千篇一律的弄堂,而必住在三角门窗八角澡盆的房

 18、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生活的艺术》只有快乐的哲学,才是真正深湛的哲学;西方那些严肃的哲学理论,我想还不曾开始了解人生的真义哩。在我看来,哲学的唯一效用是叫我们对人生抱一种比一般商人较轻松较快乐的态度。──《生活的艺术》

 19、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在某一地方上船,在另一个地方上岸,好让其他河边等候上船的旅客。──《生活的艺术》

 20、 屋,而且也不知饭厅与卧室之区别,有何意义。男子喜欢在卧室吃饭,在饭厅安眠的。──《金圣叹之生理学》

 21、 一个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个流浪者,经历着流浪者的快乐、诱惑,和探险意念。旅行必须流浪式,否则便不成其为旅行。旅行的要点在于无责任、无定时、无来往信札、无嚅嚅好问的邻人、无来客和无目的地。一个好的旅行家决不知道他往那里去,更好的甚至不知道从何处而来。他甚至忘却了自己的姓名。──《生活的艺术》

 22、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已的好。”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生活的艺术》

 23、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生活的艺术》

 24、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生活的艺术》

 25、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吾国吾民》

 26、 古教堂、旧式家具、版子很老的字典以及古版的书籍,我们是喜欢的,但大多数的人忘却了老年人的美。这种美是值得我们欣赏,在生活是十分需要。我以为古老的东西,圆满的东西,饱经世变的东西才是最美的东西。──《生活的艺术》

 27、 人类之足引以自傲者总是极为稀少,而这个世界上所能予人生以满足者亦属罕有。──《吾国吾民》

 28、 我喜欢春天,但是它太年轻;我喜欢夏天,可是它太骄傲。所以我最喜欢的还是秋天,因为秋天树叶刚呈嫩黄,色调比较柔和,色彩比较丰富,又染有一丝的忧愁和不祥之兆。它金黄的多彩所要说的不是春天的纯真,也不是夏天的威猛,而是老成的持重和慈祥的智慧。它知道生命的有限所以知足,因它既知道生命的有限,又阅历甚丰,从而绘成了无与伦比的缤纷:绿色象征生命和力量,橙色象征称心的满足,而紫色象征顺从和死亡。月亮照耀着它,反映着月光,树梢显得苍白,然而当落日抚着它,余辉照亮着树梢,它仍然可以嫣然欢笑。

 29、 做人也是如此:总是看别人眼色行事会沦为庸俗,为了彰显个性而特立独行也好不到哪去。

 30、 读书,开茅塞,除鄙见,得新知,增学问,广识见。

 31、 教育或文化的目的不外是在发展知识上的鉴赏力和行为上的良好表现。有教养的人或受过理想教育的人,不一定是个博学的人,而是个知道何所爱何所恶的人。一个人能知道何所爱何所恶,便是尝到了知识的滋味。

 32、 中国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人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而本性仍能保持原有的快乐。

 33、 生年不满百,安能为他人拭涕。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只有人能把自己的境界提高一个层次,才不会为近期的忧郁而伤怀,而总是纠结其中不能释怀。还是那句话说得很好,人之所以伤心,是因为看得不够远。未来没有来临之前,怎么知道现在所谓的困境,不是一件好事呢。人要向前看,向前看。尤其是感情,根本是无须去纠结其中的对错,因为是没有对错的。

 34、 我是个极端摩登的人。没有人可以说我守旧。我不懂遵守旧历,而且还喜欢倡行十三个月的年历,每月只有四个星期或二十八天。换句话说,我的观点很科学化,很逻辑化。就是这点科学的骄傲,使我在过新年时大失所望。每人都假装着庆祝,一点没有真感情。

 35、 因此我被迫重整旗鼓,为月亮辩护,捍卫她不致被消灭。因为我生怕中华民族一旦丧失欣赏朗月,享受清风的能力,这个民族就会变得更加渺小粗俗、惟利是图了。

 36、 论文字,最要知味。平淡最醇最可爱,而最难。何以故平淡去肤浅无味只有毫厘之差。作家若元气不足,素养学问思想不足以充实之,则味同嚼蜡。故鲜鱼腐鱼皆可红烧,而独鲜鱼可以清蒸,否则入口本味之甘恶立见。

 37、 中国的农民和生意人都落入王安石新政的陷阱里了。他们只有两条路走:一是遇歉年,忍饥挨饿;一是遇丰年,锒铛入狱。

 38、 人们经常存在这样的观念:“女娼”与“男盗”相提并论,女人群中的淘金者却不可与男人中的银行家同日而语。我认为这种观点是极其错误的。因为盗贼无误可卖,而淘金者有——她们的色相。

 39、 那些有能力的人、聪明的人、有野心的人、傲慢的人,同时,()也就是最懦弱而糊涂的人,缺乏幽默家的勇气、深刻和机巧。他们永远在处理琐碎的事情。他们并不知那些心思较旷达的幽默家更能应付伟大的事情。──《生活的艺术》

 40、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生活的艺术》

 41、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生活的艺术》

 42、 作家的笔正如鞋匠的锥,越用越锐利,到后来竟可以尖如缝衣之针。但他的观念的范围则必日渐广博,犹如一个人的登山观景,爬得越高,所望见者越远。──《生活的艺术》

 43、 凡是谈到真理的人,都反而损害了它;凡是企图证明它的人,都反而伤残歪曲了它;凡是替它加上一个标识和定出一个思想派别的人,都反而杀害了它:而凡是自称为信仰它的人,都埋葬了它。所以一个真理,等到被竖立成为一个系统时,它已死了三次,并被埋葬了三次了。──《生活的艺术》

 44、 我们对于人生可以抱着比较轻快随便的态度:我们不是这个尘世的永久房客,而是过路的旅客。

 45、 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46、 在中国多一见识长进人时,便是世上少一做事人时;多一聪明同胞时,便是国事走入一步黑甜乡时,举国皆鼾鼾睡到晓,憨憨直到老,举国皆人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之圣贤,而独无一失计之糊涂汉子。举国皆不吃眼前亏之好汉,而独无一肯吃亏之弱者,是国家之幸乎是国家之幸乎

 47、 读书没有合宜的时间和地点。一个人有读书的心境时,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读书。如果他知道读书的乐趣,他无论在学校内或学校外,都会读书,无论世界有没有学校,也都会读书。他甚至在最优良的学校里也可以读书。

 48、 世界上的强盗,再没有比劫夺我们思想自由的罪恶更大的了。

 49、 每个人都知道女人的美丽,是在她们予人一种莫名其妙遍寻不著的感觉,古老的城市如巴黎与维也纳所以耐人寻味,是因为你在那里住了十年以后,也不确知某一个小巷会有什么东西出现。一个图书室也是同样的道理。

 50、 “正直自持,则外邪不能侵。”在木兰以后的生活里,有好多时候儿她想起父亲这句话来,这个道理竟成了她人生的指南,她从中获得了人生的乐观与勇气。一个万恶不能侵入的世界,自然是一个使人乐观奋斗的美好世界,自然活在如此的一个世界的人会有勇气,能奋斗,也能忍受。

 51、 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52、 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53、 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54、 享受大自然不单是限于艺术和图画,显现于我们眼前的大自然是整个的,它包括一切声音/颜色/精神和气氛。人则以了解生活的艺术家的资格去选择大自然的精神,而使它和自己的精神融合起来。这是一切中国文人所共持刀态度。

 55、 一个学者是像一只吐出所吃的食物以饲小鸟的老鹰;一个思想家则像一条蚕,他所吐的`不是桑叶而是丝。──《生活的艺术》

 56、 如果我自已可以自选做世界上作家之一的话,我颇愿做个安徒生。能够写女人鱼的故事,想着那女人鱼的思想,渴望着到了长大的时候到水面上来,那真是人类所感到的最深沉最美妙的快乐了。──《生活的艺术》

 57、 我所以反对独裁者,就因为他们不近人情。因为不近人情者总是不好的。不近人情的宗教不能算是宗教;不近人情的政治是愚笨的政治,不近人情的艺术是恶劣的艺术;而不近人情的生活也就是畜类式的生活。──《生活的艺术》

 58、 人生在宇宙中之渺小,表现得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已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上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了。──《苏东坡传》

 59、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一夕话》

 60、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生活的艺术》

 61、 让我和草木为友,和土壤相亲,我便已觉得心满意足。我的灵魂很舒服地在泥土里蠕动,觉得很快乐。当一个人优闲陶醉于土地上时,他的心灵似乎那么轻松,好像是在天堂一般。事实上,他那六尺之躯,何尝离开土壤一寸一分呢──《生活的艺术》

 62、 一本古书使读者在心灵上和长眠已久的古人如相面对,当他读下去时,他便会想象到这位古作家是怎样的形态和怎样的一种人,孟子和大史家司马迁都表示这个意见。─《生活的艺术》

 63、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阿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生活的艺术》

 64、

  《水浒传》最早的名字叫《忠义水浒传》,甚至就叫《忠义传》。明杨定见

  《忠义水浒全书小引》认为:“《水浒》而忠义也,忠义而《水浒》也。”小说

  描写了一批“大力大贤有忠有义之人”,未能“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

  家”,却被奸臣贪官逼上梁山,沦为“盗寇”;接受招安后,这批“共存忠义于

  心,同著功勋于国”的英雄,仍被误国之臣、无道之君一个个逼向了绝路。“煞

  曜罡星今已矣,谗臣贼相尚依然!”作者为这样的现实深感不平,发愤而谱写了

  这一曲忠义的悲歌。

  最能体现作者这一编写主旨的是宋江这一形象。宋江作为小说中的第一主角,

  就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地发展。他作

  为一个县衙小吏,能“仗义疏财,济困扶危”,结交天下豪杰,但又有忠君孝亲、

  安于现状的习性。从“义”字出发,他“担着血海也似干系”救晁盖,也同情他

  们被逼上梁山,但又认为“于法度上却饶不得”。“杀惜”后,他辗转避难,就

  是不想去水泊投奔晁盖,“上逆天理,下违父教,做了不忠不孝的人”。他劝人

  家落草时,也希望人家牢记“如得朝廷招安,……日后但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

  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但与此同时,贪官

  污吏对他的残酷迫害,逼着他向梁山一步一步靠近。浔阳楼吟反诗,自然地流露

  了被“冤仇”所郁积的叛逆情绪。从江州法场的屠刀下被解救出来后,他一方面

  感激众位豪杰不避凶险,极力相救的“义”,另一方面也深感到“如此犯下大罪,

  闹了两座州城,必然申奏去了”,再难在常规情况下尽“忠”,于是他表示“今

  日不由宋江不上梁山泊投托哥哥去”。上梁山后,他牢记着九天玄女“替天行道

  为主,全仗忠义为臣,辅国安民,去邪归正”的“法旨”,一再宣称:“小可宋

  江怎敢背负朝廷?盖为官吏污滥,威逼得紧,误犯大罪;因此权借水泊里避难,

  只待朝廷赦罪招安。”他坐上第一把交椅后,即把“聚义厅”改成“忠义堂”,

  进一步明确了梁山队伍“同心合意,同气相从,共为股肱,一同替天行道”的基

  本路线。就在“替天行道”、“忠义双全”的旗号下,他带领众兄弟惩恶除暴,

  救困扶危;创造条件,接受招安;征破辽国,平定方腊;直到饮了朝廷药酒,死

  在旦夕,还表白:“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

  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盖棺论定,宋江就是一个“忠

  义之烈”(李贽《忠义水浒传序》)。自称为“书林”“儒流”的《水浒》作者,

  以“忠义”为指导思想来塑造宋江,并描写了以宋江为首的一支“全仗忠义”、

  “替天行道”的武装队伍。至于像叫嚷“招安招安,招甚鸟安”的李逵等,只是

  作为“忠义”的映衬而存在罢了。

  《水浒传》在歌颂宋江等梁山英雄“全仗忠义”的同时,深刻地揭露了上自

  朝廷、下至地方的一批批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小说中第一个正

  式登场的人物是高俅,他因善于踢球而得到皇帝的宠信,从一个市井无赖遽升为

  殿帅府太尉,于是就倚势逞强,无恶不作。整部小说以此人为开端,确有“乱自

  上作”的意味。这样,从手握朝纲的高俅、蔡京、童贯、杨戬,到称霸一方的江

  州知府蔡九、大名府留守梁世杰、青州知府慕容彦达、高唐知州高廉,直到横行

  乡里的西门庆、蒋门神、毛太公、祝朝奉,乃至陆谦、富安、董超、薛霸等爪牙

  走狗,相互勾结,狼狈为奸,把整个社会弄得暗无天日,民不聊生,不反抗就没

  有别的出路。于是,一批忠义之士不得不“撞破天罗归水浒,掀开地网上梁山”。

  《水浒传》作为一部长篇小说,第一次如此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会的黑暗,

  并揭示了“奸逼民反”的道理,是很有意义的。但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乃是这样

  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在朝廷”、“在君侧”、“在干城心腹”,

  而反倒“在水浒”;“替天行道”的好汉改变不了悖谬现实,而最后还是被这个

  “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自古权奸害忠良,不容忠义立家邦。”作者在以

  “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时,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

  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以至对“忠义”这一批判武器自身也表现出了一种深

  沉的迷惘。

  “忠”与“义”从来就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观念中的重要范畴,自宋元以来

  在社会上特别流行。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御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

  “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

  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

  清楚地涂上了“忠义”的色彩。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

  王,而呼保义”。到《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为帅”等36人就是“广行忠义,

  殄灭奸邪”的英雄。元代的“水浒戏”,普遍把宋江写得有别于方腊之流:“则

  俺那梁山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李文蔚《同乐院燕青博鱼》),

  “忠义堂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梁山泊上多忠义”

  (佚名《争报恩二虎下山》)。《水浒传》的作者就沿着这一长期形成的思维格

  局写成了一部“忠义传”。全传本《水浒传》第五十五回说:“忠为君王恨贼臣,

  义连兄弟且藏身。不因忠义心如一,安得团圆百八人。”显然,“忠义”中有

  “为君”而符合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一面,故难怪“士大夫亦不见黜”,但在

  “忠”字中也包含着“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等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对

  “义”字的强调,更反映着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传统的农业社会十分重视维护

  宗法关系的基本规范“孝”。“孝”在《水浒传》中仍然占有突出的地位,但对

  于那些离开土地的市民。商人等“三教九流”的人来说,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

  范“义”显得更为重要。因此,小说讴歌“仗义疏财,济危扶困”,不仅仅在一

  般意义上反映了下层群众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戮力相助”,而且更深刻地反

  映了由于城市居民、江湖游民等队伍的不断扩大,社会道德规范正在悄悄地发生

  着变化。总之,“忠义”的内涵本身就十分复杂,它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

  但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它不是蒙在

  《水浒》外面的一层道德正义的保护色,而是能使小说被当时社会各阶层普遍接

  受的基本精神。

  当然,作为一部长篇小说,其故事又在民间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积累和加工,

  全书的思想内涵就显得丰富复杂,并非“忠义”两字所能概括。长期以来,广大

  群众之所以喜爱这部小说,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它歌颂了英雄,歌颂了智慧,

  歌颂了真诚。《水浒》中的不少英雄都是“力”和“勇”的象征。他们空手打虎,

  倒拔杨柳,杀贪官污吏,拒千军万马,一往无前,“敢于大弄”。他们智取生辰

  纲,三打祝家庄,神机妙算,出奇制胜,其斗争的计谋与策略,实可与《三国志

  演义》相媲美。特别是当这种勇力和智谋表现在为百姓抱不平、申正义时,更能

  引起广大群众的共鸣,鲁智深的“禅杖打开危险路,戒刀杀尽不平人”,武松说

  “从来只要打天下硬汉不明道德的人”,都由于建筑在保护弱者的基础上而更加

  激动人心。小说中的李逵、阮小七、鲁智深等一些人物,不拘礼法、不计名利、

  不做作、不掩饰,“任天而行,率性而动”,保存了一颗“绝假纯真”的“童心”,

  与那些被封建理学扭曲了人性的“假道学”、“大头巾”的虚伪做作、心胸狭窄

  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致晚明的批评家李卓吾、叶昼、金圣叹等纷纷称赞他们是

  “活佛”、“上上人物”、“一片天真烂漫”、“使人对之,龌龊销尽”。这也

  说明了《水浒》所反映的这种精神带有一定的市民意识,与后来涌动的个性思潮

  息息相通。至于小说反对钱财的积聚与贪求,强调“疏财”以成“义士”;追求

  “大块吃肉,大碗喝酒,大盘分金银”,“图个一世快活”;向往兄弟间“交情

  浑似股肱,义气真同骨肉”,都或多或少地带有一些市民的思想和感情,使小说

  蒙上了一层特殊的江湖豪侠的气息。

  但是,《水浒传》的题材毕竟有它的特殊性,不管作者如何极力把它拉入

  “忠义”的思维格局,以及故事在流传过程中羼入了多少市井细民的意识,作品

  最终还是在客观上展示了我国封建社会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民起义。尽管领导

  这支义军的主要领袖并不出身于农民,且在思想上打着“忠义”的烙印,但也不

  能否认其中有些领袖出身于“庄稼田户”和其他下层劳动人民,他们有一种“兀

  自要和大宋皇帝作个对头”的气概和“杀上东京,夺了鸟位”的思想,更重要的

  是梁山义军的基本队伍是一大批庄客佃户、农民渔夫。这正如第七回结尾处所指

  出的那样:“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直教农夫背上添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

  他们在官逼下造反,组织武装队伍,提出政治口号,开展军事斗争,以与封建的

  国家机器相对抗。这就清楚地规定了梁山义军的基本性质是农民起义。小说作者

  站在造反英雄的立场上,沿着“乱自上作”、“造反有理”的思路,揭示了封建

  社会的基本矛盾,艺术地再现了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和失败的全过程,

  并从中总结了一些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在整部中国文学史上是十分罕见、难能

  可贵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水浒》是一部悲壮的农民起义的史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90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