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达达艺术

什么是达达艺术,第1张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艺术流派。达达主义是一种无政府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抗议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编辑本段简介

达达派即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为"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感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编辑本段由来

关于“达达”一词的由来,历来众说纷纭。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没有实际意义的词,有一些人则认为它来自罗马尼亚艺术家查拉和詹可频繁使用的口头语“da, da”,在罗马尼亚语中意为“是的,是的”。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1916年,一群艺术家在苏黎世集会,准备为他们的组织取个名字。他们随便翻开一本法德词典,任意选择了一个词,就是“dada”。在法语中,“达达”一词意为儿童玩耍用的摇木马。 因此,这场运动就被命名为“达达主义”,以昭显其随意性,而非一场一般意义上的“文艺运动”。 达达主义是一场兴起于一战时期的苏黎世,波及视觉艺术、文学(主要是诗歌)、戏剧和美术设计等领域的文艺运动。达达主义是20世纪西方文艺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流派,是第一次世界大战颠覆、摧毁旧有欧洲社会和文化秩序的产物。达达主义作为一场文艺运动持续的时间并不长,波及范围却很广,对20世纪的一切现代主义文艺流派都产生了影响。 达达主义者的活动包括公开集会、示威、出版艺术及文学期刊等等。在达达主义者的出版物中,充斥着对艺术、政治、文化的热情洋溢的评述和见解。 达达主义的主要特征包括:追求清醒的非理性状态、拒绝约定俗成的艺术标准、幻灭感、愤世嫉俗、追求无意、偶然和随兴而做的境界等等。这场运动的诞生是对野蛮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一种抗议。达达主义者们坚信是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催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而这种价值观是一种僵化、呆板的压抑性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还遍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达达主义运动影响了后来的一些文艺流派,包括超现实主义和激浪派。 达达主义者认为“达达”并不是一种艺术,而是一种“反艺术”。无论现行的艺术标准是什么,达达主义都与之针锋相对。由于艺术和美学相关,于是达达干脆就连美学也忽略了。传统艺术品通常要传递一些必要的、暗示性的、潜在的信息,而达达者的创作则追求“无意义”的境界。对于达达主义作品的解读完全取决于欣赏者自己的品味。此外,艺术诉求于给人以某种感观,而达达艺术品则要给人以某种“侵犯”。讽刺的是,尽管达达主义如此的反艺术,达达主义本身就是现代主义的一个重要的流派。“达达”作为对艺术和世界的一种注解,它本身也就变成了一种艺术。 达达主义的倡导人查拉在宣言中为达达主义下定义说:“这是忍不住的痛苦的嗷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的东西和不合逻辑的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命。”达达主义的目的和对新视觉幻象及新内容的愿望,表明了他们在以批判的观念重新审视传统,力图从反主流文化形式中解脱出来。达达破坏的冲动给当代文化以重要的影响,成了本世纪艺术的中心论题之一。

编辑本段兴起

达达主义是二十世纪初在欧洲产生的一种资产阶级的文艺流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它首先产生在瑞士。 达达主义代表作《波兰骑士》

1915年秋委,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伏尔泰酒店组织了一个名叫“达达”的文学团体;1919年,又在法国的巴黎组织了"达达"集团,从而形成了达达主义流派。 达达主义,语源于法语“达达”(dada),这是他们偶然在词典中找到的一个词语,意为空灵、糊涂、无所谓;法文原意为“木马”。它采取了婴儿最初的发音为名,表示婴儿呀呀学语期间,对周围事物的纯生理反应。宣称作家的文艺创作,也应象婴儿学语那样,排除思想的干扰,只表现官能感触到的印象。查拉在草拟的《宣言》中,曾为"达达"下了这样的定义:“自由:达达、达达'达达,这是忍耐不住的痛苦的嗥叫,这是各种束缚、矛盾、荒诞东西和不合逻辑事物的交织;这就是生活。”有人还作过进一步的解释:“达达,即什么也感觉不到,什么也不是,是虚无,是乌有。”

编辑本段宗旨

达达主义者对一切事物采取虚无主义的态度,他们常常用帕斯卡尔的一句名言来表白自己:“我甚至不愿知道在我以前还有别的人。”查拉在回顾达达主义运动时说:“目的在于设法证明这各种情况下,诗歌是一种活的力量,文字无非是诗歌的偶然的、丝毫不是非此不可的寄托;无非是诗歌这种自然性事物的表达 达达主义作品《保护绘画》

方式,由于找不到合适的形容词,我们只好叫它为达达。” 达达主义者的行动准则是破坏一切。他们宣称:艺术伤口应象炮弹一样,将人打死之后,还得焚尸、销魂灭迹才好;人类不应该在地球上留下任何痕迹。他们主张否定一切,破坏一切,打倒一切。因此,达达主义是虚无主义在文学上的具体表现。它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某些青年的苦闷心理和空虚的精神状态。 达达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而不是社会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了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

编辑本段崩溃

自1919年在巴黎成立了达达团体后,巴黎就成了这一流派活动的基地,文艺杂志《文学》则达了达达主义者的喉舌。参加这一流派的作家有:布洛东、阿拉贡、苏波、艾吕雅、皮卡比亚等。达达主义虽然曾一度引起人们的注意,但终因精神空虚而不持久。到1921年,巴黎的一些大学生抬着象征“达达”的纸人,把它扔进塞纳河“淹死”,以表示对达达主义的憎恨。1923年,达达主义流派的成员举行最后一次集合而宣告崩溃,它的许多成员随即转向,参加到超现实主义作家的行列。

编辑本段代表人物及其世界各地活动

人物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 法国 汉斯·阿尔普 – 瑞士、法国、德国 雨果·巴尔 – 瑞士 约翰尼斯·巴德 – 德国 阿尔图尔·卡拉凡 – 法国 让·克罗蒂 – 法国 马塞尔·杜尚 – 法国、美国 马克思·恩斯特 – 德国 罗尔·豪斯曼 – 德国 艾米·翰宁斯 – 瑞士 理查德·胡森贝克 – 瑞士、德国 马塞尔·詹可 – 瑞士 克勒蒙·邦撒耶 – 比利时 弗朗西·毕卡比亚 – 法国、美国 曼·雷 – 法国、美国 汉斯·里克特 – 瑞士 库尔特·施威特斯 – 德国 苏菲·托伯 – 瑞士 特利斯坦·查拉 – 瑞士 比阿特丽斯·伍德 – 法国、美国

苏黎世

1916年,雨果·巴尔、艾米·翰宁斯、特里斯坦·查拉、汉斯·阿尔普、理查德·胡森贝克和苏菲·托伯等流亡苏黎世的艺术家在当地的“伏尔泰酒店”成立了一个文艺活动社团,他们通过讨论艺术话题和演出等方式来表达对战争,以及催生战争的价值观的厌恶。同年10月6日,这个组织正式取名为“达达”。 1916年7月14日,在这个组织的第一次公开集会上,巴尔公开宣读了所谓的“达达主义宣言”。1918年,查拉撰写了另外一份达达主义宣言,这份宣言被认为是达达主义最重要的宣言之一。在此之后,很多艺术家都发表过类似的宣言。一本名为《伏尔泰酒店》的期刊是这起运动前期的主要成果。 酒店关张之后,达达主义者的活动开始转移向一个新的画廊。不久,巴尔离开了欧洲,而查拉则开始大肆宣扬达达主义的观点。他给法国和意大利的艺术家和作家们写信,激烈的抨击他们的作品。很快,查拉便成为达达主义的领袖以及名副其实的战略统帅。 以查拉为舵手的苏黎世达达主义者们出版了一本名为《达达》的期刊。这本期刊1917年7月创刊,在苏黎世出版了5期,并在巴黎出版了最后两期。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旅居苏黎世的达达主义者们大多返回自己的国家,其中有一些人开始在其他城市宣扬达达主义思想。

柏林

德国的达达主义运动并不如其他国家的达达主义运动那样“反艺术”,而是具有非常显著的政治和社会变革色彩。德国的达达主义者热衷于发表煽动性的宣言,动用宣传和讽刺的力量,发动大规模的公众示威和政治活动。 1918年2月,理查德·胡森贝克在柏林第一次发表关于达达主义的演讲,并在同年年底发表了一篇达达主义宣言。汉纳·胡赫和乔治·格罗茨用达达主义的观点来表达对战后共产主义的同情。格罗茨和约翰·哈特菲德在这一时期共同发明了“摄影蒙太奇”技术。艺术家们出版了一系列政治刊物(都很短命),并在1920年举办了一场达达主义的国际展览会。 柏林的达达主义运动内部矛盾重重。库尔特·施威特斯纠集一些其他艺术家脱离了柏林的达达主义组织。施威特斯迁至汉诺威,并在那里发展了更具个人风格的达达主义。

科隆

1920年,马克思·恩斯特、约翰奈斯·西奥多·巴尔杰德和阿尔普在德国科隆举办了一场广受争议的达达主义展览。这场展览的核心观点就是艺术的虚无性和反中产阶级价值观。

纽约

在一战期间,美国纽约也和苏黎世一样成为大批流亡艺术家和作家栖身的场所。从法国流亡美国的艺术家马塞尔·杜尚和弗朗西·毕卡比亚结识了美国艺术家曼·雷。1916年,这三人成为美国“反艺术”运动的核心人物。曾经留学法国的美国艺术家比阿特丽斯·伍德后来也加入了这一团体。 纽约的艺术家们并没有以“达达主义者”自居,他们也从未发表过任何宣言或组织过任何政治活动。然而他们却通过自己的出版物对旧的艺术和文化体系进行大肆的炮轰,这些出版物包括《盲人》、《纽约达达》等。在这些刊物中,他们将旧的艺术讥称为“博物馆艺术”。 在这段时期内,杜尚开始以现成品来进行自己的艺术创作,并参加了“独立艺术家社会”组织。1917年,他发表了著名作品《泉》,是一个写有“R Mutt”字样的小便池。然而这幅作品却被“独立艺术家社会”组织拒绝。 毕卡比亚对欧洲的出访加强了纽约、苏黎世和巴黎的达达主义组织之间的联系。他曾连续七年坚持出版达达主义期刊《391》。这本期刊从1917年至1924年在纽约、苏黎世和巴黎出版。 到1921年,大部分艺术家迁至巴黎。在那里,达达主义迎来了最后一个高峰并走向终结。

巴黎

法国的先锋派艺术家一直和苏黎世的达达主义者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查拉就和包括阿波利奈尔、布勒东在内的法国作家、评论家和艺术家长期保持通信。 巴黎的达达主义运动高峰出现在1920年。这一年,达达主义运动的很多元老来到巴黎。受查拉的影响,巴黎的达达主义者们也发表宣言,组织大规模示威运动,进行舞台表演并出版了大量的刊物。 达达主义的作品第一次出现在巴黎公众的视野内是在1921年的“独立艺术家沙龙”上。让·克罗蒂和其他达达主义者们展览了自己的作品。 达达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最初出现在瑞士的苏黎世。瑞士是当时战争的中立国家,一群交战国的青年因躲避战乱而云集苏黎世从事艺术活动,借以发泄和抚慰紧张不安的心灵,其中有德国的雨果·巴尔(1886-1927年)、汉斯·里赫特尔(1888-1976年)和理查德·胡森贝克(1890-1963年);有法国人汉斯·阿尔浦(1887-1966年);还有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坦·扎拉和马塞尔·扬科以及一些其他国籍的艺术家。 这些流亡的艺术家们有着强烈的反战情绪,他们看到人类文明惨遭践踏,深感前途渺茫,于是在他们中间滋长了无政府主义和虚无主义,他们要组织起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创造出符合他们新的理想的文学和艺术作品。于1916年2月举行成立大会时,歌唱家罗瓦夫人随意在法文字典中发现“达达”一词,意即孩子不明确的呀语,没有什么意义,人们认为这个名称很怪诞有趣,用着他们团体名称很好,不久他们发表了达达宣言,大意是: “达达--意思就是无所畏,我们需要的著作是勇往直前的、勇敢的,切实的,而且是永远不能懂的,逻辑是错误的,道德永远是罪恶的,我们所视为神圣的,是非人的动作的觉醒” “达达什么都不相信,恋爱、工作。” “达达不求什么,达达就是达达。” “达达的反感, 消灭记忆:达达 消灭考古:达达 消灭未来:达达 绝对的,无可争辩的一切, 上帝,立刻的,自然性的产品。” 达达主义信奉的是流行的巴枯宁哲学,打倒一切,排斥一切。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达达主义艺术思想的狂热和对传统的决裂。在当时达达主义影响很大,扩及到德国、西班牙、法国、甚至远到美国,似乎形成了一个国际性的文艺团体,达达之所以造成如此强烈反响,其原因如里德所说:“达达主义开始时,实际上的意思是企图摆脱一切古代传说的重荷,无论是社会的还是艺术的,而不是要创造一种新的艺术风格。这种运动的背景,是普遍的社会的不安,战争狂热和战争本身,以及俄国革命,达达主义分子是无政府主义者,在某些情况下是原始法西斯分子,他们采用巴枯宁的口号:破坏就是创造!他们全力摇撼资产阶级(他们认为资产阶级应付战争责任),而且他们准备在恐怖的想象范围内运用任何手段——用垃圾制造绘画(拼贴画),或者把酒瓶架或小便盆之类的东西抬到艺术的高贵地位。”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著名的有马塞尔·杜尚(1887-1968年)和马克斯·恩斯特。

编辑本段历史影响

尽管达达主义在很大范围内得到了传播,但它终究是一个很不稳定的文艺思潮。到1924年,达达主义基本被新生的超现实主义所吞并,达达主义艺术家们也纷纷投奔其他流派,包括社会现实主义以及其他现代艺术流派。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欧洲的许多达达主义者再度流亡美国,有一些则死于希特勒的集中营之中,原因是希特勒不喜欢有颓废色彩的艺术。二战之后,许多新的文学和艺术流派纷纷诞生,达达主义的影响更加微弱。 1967年,在巴黎曾举办了一场大规模的对达达主义的追忆活动。 苏黎世的伏尔泰酒店在达达主义运动殒灭后曾一度陷入沉寂,直到2002年,一群自称“新达达主义者”的艺术家们重新在此开始他们的活动。然而两个月后,这群人也逐渐消失。而伏尔泰酒店也被改建成一座博物馆,以纪念达达主义运动的历史。 总体上讲,达达主义并不是一个成熟的文艺流派,而只是一种过渡状态的文艺思维,其艺术理念不具任何建设性,而是建立在对旧秩序的毁灭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势必无法长久。但正因为达达主义激进的破旧立新观,20世纪大量的现代及后现代流派得以催生并长足发展。没有达达主义者的努力,这些是很难实现的。

问题一:达达主义的艺术特征和代表画家?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法国、德国和瑞士的一种绘画风格。达达主义是一种无 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代表人物及其世界各地活动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法国

汉斯・阿尔普 瑞士、法国、德国

雨果・巴尔 瑞士

约翰尼斯・巴德 德国

阿尔图尔・卡拉凡 法国

让・克罗蒂 法国

马塞尔・杜尚 法国、美国

马克思・恩斯特 德国

罗尔・豪斯曼 德国

艾米・翰宁斯 瑞士

理查德・胡森贝克 瑞士、德国

马塞尔・詹可 瑞士

克勒蒙・邦撒耶 比利时

弗朗西・毕卡比亚 法国、美国

曼・雷 法国、美国

汉斯・里克特 瑞士

库尔特・施威特斯 德国

苏菲・托伯 瑞士

特利斯坦・查拉 瑞士

比阿特丽斯・伍德 法国、美国

苏黎世

问题二: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纪尧姆。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法国著名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和文艺评论家,其诗歌和戏剧在表达形式上多有创新,被认为是超现实主义文艺运动的先驱之一。著有诗集《醇酒集》(1913)、《图画诗》(1918)及小说集《异端派首领与公司》(1910)、《被杀害的诗人》(1916)等。

达达主义艺术运动是1916年至1923年间出现于艺术流派的一种。达达主义是一种无 主义的艺术运动,它试图通过废除传统的文化和美学形式发现真正的现实。达达主义由一群年轻的艺术家和反战人士领导,他们通过反美学的作品和 活动表达了他们对资产阶级价值观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绝望。

问题三:马塞尔・杜尚的达达主义 在具体阐述超现实主义艺术之前,有必要对达达(Dada)运动作一扼要梳理,因为这二者之间的联系确实十分紧密。可以说,达达主义在精神上和艺术手法上为超现实主义艺术的出现作了必要的准备。没有达达主义,超现实主义几乎没有可能发展。

问题四:达达主义的代表人物是谁 代表人物及其世界各地活动

阿尔普(Jean Hans Arp)

特里斯坦・查拉(Tristan Tzara)

马克斯・恩斯特(Max Ernst)

奥托・狄克斯(Otto Dix)

马塞尔・杜尚( MARCEL DUCHAMP , 1887-1968 )

纪尧姆・阿波利奈尔 法国

汉斯・阿尔普 瑞士、法国、德国

雨果・巴尔 瑞士

约翰尼斯・巴德 德国

阿尔图尔・卡拉凡 法国

让・克罗蒂 法国

马塞尔・杜尚 法国、美国

马克思・恩斯特 德国

罗尔・豪斯曼 德国

艾米・翰宁斯 瑞士

理查德・胡森贝克 瑞士、德国

马塞尔・詹可 瑞士

克勒蒙・邦撒耶 比利时

弗朗西・毕卡比亚 法国、美国

曼・雷 法国、美国

汉斯・里克特 瑞士

库尔特・施威特斯 德国

苏菲・托伯 瑞士

特利斯坦・查拉 瑞士

比阿特丽斯・伍德 法国、美国

仅供参考 欢迎采纳 希望帮到你

问题五:达达主义波兰骑士 作者:马克斯・恩斯特

完成时间:1954储。

希望对你有帮助O(∩_∩)O

问题六:达达主义 不是

达达主义绘画否定一切传统的审美观念,主张“废除绘画和所有的审美要求”,要创造一种“全新的艺术”,用一些怪诞抽象甚至是枯燥的符号组成画面。例如,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的《查拉的肖像》画面上没有具体的造型形象,只是在一条垂直线上画五个圆圈,最下端是一些毫无意义的文字。维隆杜桑根据“破坏就是创造”的宗旨,把一个便壶送给1917年的纽约的独立罚展。1920年,他又在巴黎展出了“新作”:在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的复制品上给蒙娜丽莎添上两撇胡须。达达主义绘画后期的一些画家,如库尔特施威特尔等则用纸片、抹布、火柴盒、垃圾等粘贴在一起创作“作品”,明确

体现了否定一切的艺术思潮,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西方社会中知识阶层对当时社会环境和秩序的否定。

达达主义绘画除了否定一切外,没有对绘画艺术提出任何建设性的主张,作品也没有美学价值。几年之后这一流派便告解体。一些重要画家如弗朗西斯皮卡比亚等力图从否定一切中挖掘一些积极的东西予以挽救,从而转向了另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超现实主义。

代表人物有弗朗西斯、维隆杜桑、马塞尔袭乡、琼米罗等。

达达 达达原为蒙古人的别称,由“鞑靼”转音而来,在元代为尊称,元太祖、元太宗皆自称达达。《元剧俗语方言例释》:即鞑靼,见《草木子》卷四·《十探子》剧二折达达官人曰:你休说我是个达达人。

例:《西游记》七十三回:面如瓜铁,目若朗星。准头高大类回回,唇口翻张如达达。

就是鞑靼人。

鞑靼人(Tartar),20世纪末人数约达600万。他们大体上居住在俄罗斯中西部,沿窝瓦河中游及其支流卡马(Kama)河两岸,东抵乌拉尔山脉。鞑靼人也有居住在哈萨克斯坦的,少部分在西伯利亚西部地区。

定义

东欧

东欧伏尔加河中游地区的居民,广义可指俄国境内使用突厥语各族的统称。

中国

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名称。

历史

起源

鞑靼人一名,最早于公元5世纪出现于游牧部落中,其活动范围在蒙古东北及贝加尔湖周围一带。13世纪初,这些蒙古突厥游牧民族的不同群体成为蒙古征服者成吉思汗部队的一部分,其后蒙古人与突厥人互相混杂在一起,因而入侵俄罗斯和匈牙利的蒙古军队,就被欧洲人统称为鞑靼人。

成吉思汗帝国解体之后,鞑靼人特别同蒙古统治势力的西部政权关系密切,该政权拥有俄罗斯欧洲部分的大多数地区,号称金帐汗国(Golden Horde)。 14世纪乌兹别克汗时,这些鞑靼人都改宗逊尼派伊斯兰教。14世纪末,金帐汗国在内有纷争,外有异族的压力下,分裂为几个独立的鞑靼汗国:喀山汗国(Kazan)和阿斯特拉罕汗国(Astrakhan)均在窝瓦河畔;失必儿汗国(Sibir)位于西伯利亚西部;还有克里米亚汗国。俄罗斯于16世纪将前三个汗国征服,但克里米亚汗国则成为奥斯曼帝国的附庸,直到1783年才为叶卡捷琳娜女王并入俄国版图。

详见http://baikebaiducom/linkurl=3roOMw9W6AlATwuiG27Qxo-2A-yQElsPYJprpjeJS02rOKaCAHHyPPBmg3gjD_AwOb9T_X7v9poZsACx0ZzB_q

1达达(Dada),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文学和视觉艺术运动。艺术史上称之为达达主义,或称达达派。2动画片《虹猫蓝兔》中的达达3达达原为蒙古人的别称,由“鞑靼”转音而来,在元代为尊称,元太祖、元太宗皆自称达达。4山西、山东等地的地方方言中对父亲的称谓,有时单称一个“达”字。5中国内地第一支也是唯一一支签约全球五大唱片公司的摇滚乐队--达达乐队。6**。影片讲述女孩达达得知她并非父母亲生,在喜欢她的男孩赵野的陪同下,一起前往另一个城市寻找亲生父母。7平民音乐发起人——达达 1达达主义 达达(Dada),1916年在瑞士苏黎世出现的文学和视觉艺术运动。艺术史上称之为达达主义,或称达达派。 1916年3月, 几个流亡在瑞士苏黎世的文学青年,包括罗马尼亚人特里斯唐·查拉、法国人汉斯·阿尔普以及另外两个德国人,他们在瑞士苏黎世伏尔泰小酒馆成立了一个文艺小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283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