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史上被严重黑化的女人是谁呢,明明是贤惠妻子,硬是被黑成亡国妖女?

隋朝史上被严重黑化的女人是谁呢,明明是贤惠妻子,硬是被黑成亡国妖女?,第1张

就是隋炀帝杨广的萧皇后。皇后在隋唐之时,口碑非常好,连魏征这样的直臣都夸她是个好皇后,但是因为后来《隋唐演义》等话本里面扭曲历史,把萧皇后描述成一个一心颠覆隋朝的祸水,还说她与李密、李世民等都有一腿,导致后来许多人误以为历史上的萧皇后就是这样的妖女。那么,就让我们重新认识一下这位被抹黑的贤后。

01助夫夺嫡,夫妻恩爱

萧皇后是梁国的亡国公主,为了拉拢江南人士,隋文帝杨坚为杨广聘娶萧皇后为王妃,两个人在晋王府里倒也是鹣鲽情深,如漆似胶,三年连生三子,足见两个小夫妻感情的融洽。不过他们这样也有做戏给杨坚和独孤伽罗看的意思,因为太子杨勇不喜欢自己的太子妃,“宠妾灭妻”,让独孤伽罗很不满,所以为了讨好帝后,杨广和萧皇后常常公然秀恩爱,独孤伽罗十分满意,把太子之位送给了杨广。

但是无论是不是做戏,两个人在这一时期感情还是比较忠贞的,萧皇后曾经生了一场大病,杨广心急如焚,求神拜佛,求佛七日,在第七日萧皇后奇迹般地痊愈了,杨广欣喜若狂。由此可见,杨广对萧皇后还是有真感情的。

02委婉劝谏,难改夫心

杨广成功登基之后,逐渐暴露出自己的本性,行事逐渐变得荒*残暴起来。皇后对他的行为十分失望,多次尝试将他拉回正道,但是杨广变得六亲不认,即使作为他的妻子,萧皇后也不敢直面他的怒火。不过萧皇后还是想尽办法规劝杨广,甚至写了一篇《述职赋》,试图让杨广认清自己的错误,但是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

等到被围困于江都时,萧皇后还在尝试告诫杨广善待手下,但是杨广却用杀了萧皇后派去的侍女作为回答。萧皇后从此对杨广彻底死心,沉默地注视着隋朝一步步走向灭亡,她知道大势已去,但是她作为深宫妇人,什么都做不了,只能夜夜泪湿枕巾。

03身世飘零,终老唐土

隋亡之后,萧皇后在宇文化及、窦建德、突厥可汗之间辗转,身不由己,只能被权力的浪潮一次次吹向陌生的异地。不过当时萧皇后已经51岁,早就年老色衰,所以不大可能和这些人有什么桃色绯闻。萧皇后63岁的时候,唐太宗把与杨广有姻亲关系的东突厥给灭亡,为了扫情隐患,李世民派人把寓居在突厥的萧皇后迎到唐朝,已经年过花甲的萧皇后再一次踏上旅程,去了陌生的长安。

这时候李世民32岁,萧皇后63岁,李世民要是能看上萧皇后,那他口味得多重,所以在话本里面,都把萧皇后的岁数给改小几十岁,方便让李世民和萧皇后再来上一段“宫闱秘事”。在长安孤独活了18年后,萧皇后溘然长逝,被安葬在早走了30年的丈夫杨广身边,终于能与他在地下相逢。

有人说,目前网络上刮起了一股“平反”风,给在中国历史上成百上千年来几乎已经盖棺定论的人进行“平冤昭雪”,比如纣王、潘美,甚至秦桧。有的人对此现象嗤之以鼻,认为是作者们为了博取眼球,故意反其道而行之。(比如最近黑诸葛亮的人特别多,甚至把他贬得不如郭嘉这些二流谋士了。)

但历史本就是个见仁见智的东西,我们只能从现有的史料当中进行举证、分析,来选择一个更令人信服的观点吧!

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与留下千年骂名的隋炀帝杨广,个人认为二者身上有着不少的相似点。但为何一个流芳千古,而另一个被“黑”了一千多年呢?我们来看一看。

汉武帝刘彻

隋炀帝杨广

相似点:

1、都经历了多年的休养生息,拥有大胆改革的资本

刘彻继位时,汉朝刚刚经历了“文景之治”,生产日渐得到恢复并且迅速发展,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稳定富裕的景象。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同时汉朝的物质基础大大增强,是封建社会的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的盛世。文景之治也为后来汉武帝征伐匈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杨广的父亲杨坚经过二十年的经营,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政治安定。隋文帝杨坚倡导节俭,节省政府内不少开支、废除了不必要的杂税并设置谷仓储存食粮。而且没有大的战乱,轻徭薄赋以解民困,在确保国家赋税收入之同时,稳定民生。史称“开皇之治”。

2、大刀阔斧的改革

汉武帝:颁布了著名的“推恩令”,削弱了地方政权;削弱相权,巩固了皇权的地位;再设置十三部刺史,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汉武帝时任用官吏是多元化的,汉武帝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对策,武帝亲自策问,选拔人材做官。

采取桑弘羊建议,将冶铁、煮盐收归官营,禁止郡国铸钱;设置平准官、均输官,由官府经营运输和贸易,大大增强了国家经济实力;兴修水利,移民西北屯田,实行“代田法”,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思想方面,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学成为了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对后世中国政治、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个就见仁见智了,但至少在当时,是有利于专制统治的。)

隋炀帝:改官制,设五省、三台、五监、十六府等。颁《大业律》,杨广修订了法律,主要是对隋文帝末年比较严酷的法律进行了改革,《唐律》就是依照着《开皇律》与《大业律》修订的。

开创科举制,发展分科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增置进士科。科举制度一直延续到清德宗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才被终止,为古代中国的育才政策有很大的贡献!

开凿大运河,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当时运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绝”。大运河对隋唐时期,甚至之后一千年的中国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维护全国统一和中央集权制的加强,都起了促进作用。

3、连年对外征战、扩宽国土。

西汉自汉武帝时期开始,国力强盛,大破匈奴,远征大宛,降服西域,收复南越,吞并朝鲜,设置西域使者校尉正式将西域纳入中华版图。西汉版图东抵日本海、南吞交趾、西逾葱岭、北达阴山,奠定了汉地范围;汉武帝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第一次将中国的目光投向了世界,汉使到达了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即印度)、于阗、G、犁轩等诸国,开拓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丝绸之路。其中最远到达的犁轩位于埃及亚历山大港,这是汉朝使节到达的最远地区,欧亚非的丝绸贸易就此成型。

隋炀帝攻灭吐谷浑、征讨契丹,大宴突厥,征讨流求,三征高句丽。

总结以上,汉武帝刘彻和隋炀帝杨广身上具有某些共同点,特别是在军事上的穷兵黩武、好大喜功,直接导致了西汉由盛转衰,(刘彻颁布《罪己诏》)以及隋末农民战争的爆发(隋灭亡)。

那为什么杨广在历史上的评价和刘彻却有着“天壤之别”呢?以下是小编自己的一点点分析,如有不对,希望大家指出,大家一起探讨(谢绝谩骂!)。

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刘彻的继承者是自己的儿子,自己人修史书,当然不会把祖宗做的一些错事大肆宣扬,甚至会美化修饰。

而接替杨广成为皇帝的人是谁呢?

他就是唐太宗李世民,历史上篡改史书最有名的皇帝。

唐太宗李世民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来看一段记载:

资治通鉴第197卷记了丙子年(贞观十七,643年)年的一件事

初,上谓监修国史房玄龄曰:“前世史官所记,皆不令人主见之,何也?”对曰:““史不虚美,不隐恶,若人主见之必怒,故不敢献也。”上曰:“朕之为心,异于前世。帝王欲自观国史,知前日之恶,为后来之戒,公可撰次以闻。”谏议大夫朱子奢上言:“陛下圣德在躬,举无过事,史官所述,义归尽善。陛下独览《起居》,于事无失,若以此法传示子孙,窃恐曾、玄之后或非上智,饰非护短,史官必不免刑诛。如此,则莫不希风顺旨,全身远害,悠悠千载,何所信乎!所以前代不观,盖为此也。”上不从。玄龄乃与给事中许敬宗等删为《高祖》、《今上实录》;癸巳,书成,上之。上见书六月四日事,语多微隐,谓玄龄曰:“周公诛管、蔡以安周,委友鸩叔牙以存鲁,朕之所为,亦类是耳,史官何讳焉!”即命削去浮词,直书其事。

李世民确实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但在篡改史书方面,他也算得上是专家了。李世民曾经先后三次要求亲自观看高祖李渊和他本人的《实录》。前两次,都为史官婉言拒绝。第三次,他向监修国史的宰相房玄龄表白自己的动机。

为了掩盖“玄武门之变”的真相,为自己上位登基提供便利,他更是将李建成抹黑成了一个十足的草包,从而粉饰自己继位的合理性!

我们翻开唐初的各种版本的《贞观政要》、《旧唐书》、《新唐书》、《高祖实录》和《太宗实录》、《资治通鉴》等书册,从那些自相矛盾的史料中,清楚地看到李建成真实的一面。从法制的角度讲,既是李建成、李元吉犯有过错,那也是由皇帝由朝庭来处置,哪里轮到李世民“越殂代庖”呢?!李世民心虚胆怯,他不敢让李建成与他在老皇帝面前对质,连夜布置死党埋伏在玄武门,第二天凌晨,等他的哥哥和弟弟上朝的时候就下手,把他们杀了。

而唐朝房玄龄主持编纂的《晋书》,也在二十四史中以不严谨,并记叙了大量玄乎的故事而闻名。这也与李世民的干预脱不了干系!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地猜测,即使杨广这个皇帝身上存在着许多缺点和不足,但也不应该是那种毫无人性的暴君!造成这样的结果,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成王败寇”。历来新朝开创,天下换了个姓氏,新帝总要重修一遍史书,把前朝君主写得十恶不赦、一无是处,好显出自己是天命之子,是替天行道“奉天承运”之人。在抹黑杨广的笔墨里没准还有李世民的一笔呢!而更重要的原因则是李世民虽然做人不行,做皇帝是真不错。政策上轻徭薄赋、规范田地、加强科举,还唯恐自己治政有失,虚心纳谏这一点小学生都知道。对外不兴兵火,团结戎狄,是我国古代唯一一个受少数民族爱戴尊为“天可汗”的君王。而杨广的政绩就要差很多。当时老爹杨坚打下大一统不到三十年,他就把手上江山当作有了百年积蓄来挥霍,又是修运河又是修东都,不知休养生息不说,还想要开疆拓土。他征调民夫修隋唐大运河的初衷已不可考,都说“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然而“水殿龙舟事”却不能当作不存在。前面说到李世民加强科举,谁知道科举制其实是杨广时代开创的呢?杨广固然治国有失,但并非是传统观点上认为的一无是处的。

说了这么多,如果缩写成一句话,那么我认为刘彻和杨广的最大区别就是:刘彻只是打光了家底,给子孙留下个烂摊子,但却没有亡国;而杨广太过急躁,把所有的事挤在一起去做,最终难逃亡国的命运,但却开启了大唐盛世!

杨广的确有弑父杀兄之举,杨广年少时容貌甚美,而且又会带兵打仗,懂得伪装自己,深受独孤皇后的喜爱,而杨广投其所好更是竭尽全力的包装自己,但最终被杨坚识破, 杨坚准备下诏书废太子之时,被杨广得知,杨广带兵杀入皇宫,必死杨坚,篡改诏书登基为帝。

杨广年轻时因为杨坚的功勋被封为雁门郡公,成年后被封为晋王,当时陈后主昏庸,杨坚令杨广与韩擒虎领兵出征,平定南陈,杨广因此也在军中建立了威望,获得了很多将领的支持。

当时太子杨勇生活简朴,心性仁和,但是有点好美色,太子妃又早死,独孤皇后看到后非常不满,认为杨勇不足以担起治国大任,而杨广看到后专门包装自己,把自己变成了一个生活简朴,对爱情忠贞的人,独孤皇后看到后大为赞赏,多次在杨坚面前提出立杨广为太子。

开皇十二年,杨坚废太子杨勇,立杨广为太子,杨坚病重时杨广在寝宫中调戏其妃子,杨坚甚为恼怒,准备废掉杨广另立太子,但诏书还未传出就被杨广所知,杨广囚禁顾命大臣,带兵闯入皇宫,逼杨坚传位自己,在司马光所著的资治通鉴中此事的记载。

杨广登基之后,不但公然收先皇的妃子为妃,而且直接处死了前太子杨勇,就连自己的弟弟杨谅处死,自己的侄儿全部处死,一个都不放过,世人皆说李世民杀兄弑弟之举不仁,事实上杨广的行为比李世民更为过分,更加残暴。

真的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后,杨广被封为晋王。除了王位外,还让杨广做并州的总管。后来,隋朝兴兵灭南朝的陈,年仅20岁的杨广是统帅。灭掉陈后,杨广曾赴江南平定叛乱,又曾北上击败突厥进犯,这些功劳是太子杨勇所没有的。也正因为自己的战功在哥哥杨勇之上,杨广渐渐有了取代哥哥的欲望。为了实现这一愿望,杨广费尽心机地将自己伪装起来。而太子杨勇不仅奢侈浪费,还喜好女色,加上他大量地接受百官的朝贺,使父亲杨坚甚为不满。这时,在大臣杨素的帮助下,隋文帝终于下决心将杨勇废为庶人,立杨广为太子。公元604年7月,隋文帝卧病在床,杨广认为自己登上皇位的机会来了,便写信给杨素,请教该如何处理隋文帝的后事。不料送信人误将杨素的回信送到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随即宣杨广人宫,要当面责问他。正在此时,宣华夫人陈氏衣衫不整地跑了进来,哭诉杨广在她来时的途中调戏她,这使隋文帝顿悟,拍床大骂杨广。然后,隋文帝急忙命人传大臣柳述、元岩草拟诏书,要废除杨广,重立杨勇为太子。杨广听说后,就将侍奉隋文帝的人全部换掉,当天,隋文帝死去。历史上没有说清楚隋文帝是如何死的,后来人们猜测是杨广下的毒手。

为了能够充分地证实杨广曾弑父篡位,一些研究人员借鉴《通历》等古书,通过对杨广的一贯品行的分析,认定隋文帝杨坚确为杨广所杀。在杨坚死后,杨广假传文帝遗诏,要杨勇自尽。杨勇还没来得及为自己辩论,就被杨广派去的人拖出去杀死了。杨广既然可以公然欺侮父妃,又残忍地将自己的哥哥杀死,他为何不能弑父呢尤其是从隋炀帝后来对这件事情的参与者杨素、张衡的态度,可以看出些端倪。当杨素死后,隋炀帝曾说:“使秦不死,终当夷族”杨素是帮他夺取储君之位的首要人物,为何他反要夷其族呢隋炀帝征辽东回来后,张衡的小妾告他心怀怨望,诽谤朝政,隋炀帝于是赐死张衡。张衡临死之时,大声喊道:“我为人做灭口等事,而望久活!”监刑者吓得捂住耳朵,赶紧将他弄死。这仿佛是隋炀帝谋害其父亲的佐证。但也有人为杨广打抱不平,认为隋文帝不是杨广所害,而是另有其人。试想,太子杨勇被废,重立太子为杨广,难道杨勇就心甘情愿杨勇的心腹大臣们就能袖手旁观如果不是他们收买杨素的人将回信送至隋文帝之手,试问杨素回给杨广的信,焉不知往哪里送怎就一句误送了事再说文帝病重,杨广在宫中服侍,宣华夫人起身更衣,旁边应有宫女在侍候。而杨广尚未即位,一向谨慎行事的他,绝不会在此时做危及继位之事。而且事实上,隋炀帝杨广早与宣华夫人的感情发展得很深,宣华夫人不可能陷害杨广,这对她没有任何好处。据《隋书》所说,宣华夫人死后,隋炀帝还曾作《神伤赋》,从这件事便可看出,宣华夫人在隋文帝面前“揭露”了杨广的恶行,而杨广仍然没有怨恨她,足以证明,宣华夫人在隋文帝面前所谓的“揭露”完全是受人所迫。而杨广深知这一切的操控者是谁,也体会到皇宫里这种权势争夺的厉害,便在隋文帝废他立其兄之后,撤换了宫里的侍卫,此时的隋文帝也意识到了这场皇位争夺的战争,他受不了两个亲生儿子的自相残杀,一气之下便一命呜呼了。

当然,杨素与张衡之死,也可能有其他原因。比如,杨素曾经被人贿赂,令手下将回给杨广的信送至隋文帝之手,这些也是有可能的。毕竟这些也都不是什么见得光的事,隋炀帝随便安个名目将杨素等人给处置了,在当时的朝代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关于这两种说法,在历史记载中都是有迹可寻的,而在民间也曾流传,隋文帝是被隋末唐初的赵毅所杀,关于隋炀帝到底有没有弑父这个问题,历史有历史的评论,后人也有后人的推测,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这个未解之谜,还有待人们进一步考证。

这个君王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隋炀帝杨广,隋朝末年因为他的好大喜功,使得天下百姓积怨已久,从而爆发了各地起义反抗朝廷的大乱形式。当时的杨广身在扬州,自知大势已去,整日饮酒寻欢,声色犬马享受着他人生的最后时光。一日他对着镜子自言自语道:我这颗好头颅,不知谁会取得。

杨广在历史上一直是一个颇有争议的皇帝,他为社会发展做出过许多贡献,但是因为他急功近利,劳民伤财,导致了社会矛盾的激化。在隋朝末年时期,各地出现了多股反抗朝廷的势力,有李密的瓦岗寨,窦建德的河北军队,李渊的唐朝都公然反抗隋炀帝杨广。面对这天下四分五裂的境况,杨广也曾积极派军队镇压。但是天下民心所向,隋朝的灭亡在当时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因为各地战火不断,处在首都洛阳的杨广感到这里已经不太安全,于是在公元616年前往扬州逃难。杨广前往扬州不久,李密的瓦岗军就攻克了长安,兵峰直指洛阳。此时的杨广在扬州已经感到,隋朝大限已到,这个国家将在自己手中走向灭亡。面对天下大乱的局面,他自知无力挽回,于是在扬州他开始整日整日的饮酒取乐,以求自己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阶段好好享受一下这个世界。

有一次杨广竟然对着镜子对萧皇后说:“我这颗好人头,不知谁能取得”。这句话是杨广对当前形势的无奈,是对自己当初种种行为的后悔。在杨广说完这句话没有几天,他的手下宇文化及发动兵变,将隋炀帝活活勒死,最终这颗好人头落在了宇文化及的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719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7
下一篇2024-04-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