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兰背景资料

花木兰背景资料,第1张

花木兰:隋代人,花木兰是河南省商丘市虞城营郭镇周庄村人。隋恭帝义宁年间,突厥犯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疆场一十二载,屡建功勋,无人发现她是女子,回朝后,封为尚书。唐代追封为"孝烈将军",设祠纪念。

木兰祠始建于唐代,金代泰和年间(公元1201-1208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郭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剌又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并创塑了花木兰像。至元代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重修扩建。清嘉庆十一年(公元1807年),由该祠僧人坚让、坚科和其徒田何、田桢、田松等,又募资修祠立碑。由于历代重修,祠宇占地面积一万平方米,祠地四百余亩,住僧人十余人。

可惜,这座古雅祠宇,1943年毁于战火。现幸存祠碑两通。一是元代《孝烈将军像辨正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内东侧。碑为青石,通高36米,宽1米,碑首前后皆为深浮雕的二龙云里戏珠,布局对称,造形大方。篆字题名《孝烈将军祠像辨正记》,碑四边刻有图案,上边用夸张浪温的手法,刻有二龙戏珠,龙头大而逼真,龙身简而细小,穿入流云,生动美妙。两边阴刻牡丹花纹,线条活泼流畅,古朴而不俗。碑文正书31行,满68字,其刻书精美,苍劲有力。龟座高07米,龟形伸头直尾,四肢半曲,似起似卧,栩栩如生。碑文下款:元朝元统二年,祖居归德汤德立石,侯有造撰文,曹州李克均、李英刻石。此碑经专家鉴定,确属元代石刻真品。1982年,由省文局拨款,又重修碑楼,顶为轿形,尖顶四脊,合瓦挑角,17层封檐,前后园门,古朴典雅,碑楼四周砌有围墙。另一通是清朝《孝烈将军辨误正名记》碑,立于该祠大门外西侧。通高214米,宽078米,方座,碑额刻有深浮雕盘龙,篆字题名,碑文正书,归德府商丘县庠生孟毓谦撰文,归德府商丘县邑大学生孟毓鹤书丹,芒山石工张握玉刻石。1993年,虞城县举办了中国第一届木兰文化节。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聚集在商丘,一起分析了《木兰辞》内容和尚存的元碑记载。一致认为,花木兰的故乡在虞城,已确凿无疑。

花木兰的故事是一支英雄的歌,悲壮的诗。《木兰辞》被列入中小学课本,被千千万万的青年学生所诵颂;多年来,木兰的事迹和形象被搬上舞台,《木兰从军》长演不衰。她的精神激励着成千上万的中华儿女在保卫国家的战斗中做出了惊天动地的壮举。人们为了纪念她,在虞城县内还建有木兰中学、木兰火车站、木兰宾馆、花木兰度假村、花木兰产业集团、花木兰民兵连。商丘市还组建有花木兰武术协会、花木兰盘鼓队、花木兰舞龙队。每年的四月初八,木兰的生日,人们前来祭祀,人山人海,庙会盛大。现在,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子不但在我国家喻户晓,而且由于美国迪斯尼公司耗巨资制作的卡通片《花木兰》的巨大影响,她的美名已传遍了全球。美国新闻媒体赋诗称赞"古有神州花木兰,替父从军英名响;今有卡通"洋木兰",融中贯西四海扬。"

花木兰的故事流传广远,一千多年以来有口皆碑,但对于她的姓氏、里居、出生年代,仍然传说纷坛,莫衷一是。

关于她的姓氏,有人说是姓朱,有人说是复姓木兰,有人说是姓魏,明代徐渭在《四声猿传奇》中说她是姓花,名木兰,父亲花弧是一个后备役军官,大姐花木莲,幼弟花雄,母亲姓袁,一家五口,这是至今仍为大家所接受的一种说法。

至于出生年代,姚莹在《康輶纪行》中说她是北魏孝文帝至宣武帝时人;宋翔凤的《过庭禄》中则说她是隋恭帝时人,程大冒的《演繁露》中则说她是唐初人,比较起来北魏时人的说法比较可靠。

说到籍贯里居,姚莹以为她是凉州人,河北省《完县志》说她是完县人,《大清一统志》说她是颖州谯郡东魏村人,还有人说她是宋州人或黄州人,河南省《商丘县志》则说她是丘花宋村人,似以《商丘县志》的说法比较合理。

然而不管怎么说,正如《中国文学发展史》所言:“考证这些无稽之谈,实在没有一顾的价值,我们只要知道花木兰是一个北方英勇女性的代表就够了。”

确实,花木兰的事迹传至今,主要应归功于《木兰辞》这一方民歌的绝唱,是这篇长篇叙事诗歌颂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传奇故事。诗是这样写的: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貉,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但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着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伙伴,伙伴皆惊惶。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诗中称天子为“可汗”,征战地点都在北方。黄河姑且不说,黑山即杀虎山,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燕山指燕然山,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杭爱山。花木兰参加的战事,当发生在北魏与柔然之间。

北魏是鲜卑族拓跋部建立的,西晋末年曾被封为代王,后为苻坚所灭。苻坚在淝水之战中失败,拓跋氏复国,改国号为“魏”,经过五、六十年的征战,结束“五胡乱华”的十国时代,统一黄河流域。传到北魏孝文帝时已八十六年,经过了五位皇帝,孝文帝崇尚中原汉族文化,迁都洛阳,实行汉化政策,今天的“元”姓即多为北魏皇室后代。当时承平日久,在孝文帝均田令政策下,社会经济发展,花木兰就生活在这样一种社会中。

这时立国已一百五十八年的北方游牧大国蠕蠕,也就是柔然不断南侵,北魏政权便多次“车驾出东道,向黑山”,“北度燕然山,甫北三千里。”与柔然大战。

战争产生英雌,在世无男英雄的情况下,便会有女英雄,北魏与柔然战争没有突出的男人,就有了突出的女英雄花木兰。

在《木兰诗》中开头就说明了当时的军情紧急:“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而花木兰家中除了年迈的父母,就是年幼的弟弟,衰老的父亲怎能去远征杀敌,可是祖国的召唤又义不容辞,面对这双重的考验,木兰挺身而出:“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木兰好女儿,替父从军的意志,实为对父亲的爱心与对祖国的忠心的凝聚,是巾帼英雄本色的表现。

花木兰就要出征了,她“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畴,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是多么的急促紧张,是多么的昂扬士气,她早晨告别爷娘,晚上就宿在了黄河岸边,行军多急,军情多紧张,军令如山倒,作为一个少女离开闺阁,投入战场,何异投入另一个世界。暮色苍茫中,一个女战士枕戈待旦,这是何等荒凉而又悲壮的境界。“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可见战事是十分的频繁,岁月是十分的漫长,那么多的将军蝶血疆场,花木兰能活着回来是十分的不容易。那可是:

北风振漠,胡兵伺便;主将骄敌,期门受战;

野树旌旗;川回组练;法重心骇,威尊命贱;

利锨穿骨,惊沙入面,主客相博,山川震眩;

声析山河,势崩雷电。至若穷阴凝闭,凛冽海隅;

积雪没胫,坚冰在须。当此苦寒,天假强胡,

凭陵杀气,以相剪屠。径截辎重,横攻士卒;

都尉新降,将军覆没;尸填巨港之岸,血满长城之窟。……

鸟无声兮山寂寂,夜正长兮风渐浙,魂魄结兮天沉沉,

鬼神聚兮云幂幂,日光寒兮草短,月色苦兮霜白。

花木兰回来了,这很不容易。她重视生命的可贵,更加懂得家庭的温暖。她拒绝了天子的赏赐,也不愿在朝为官,将荣华富贵轻轻地抛下,她愿驰千里足,早日还故乡。

她回来了,年迈的父母搀扶着出来迎她,姐姐理妆相迎,弟弟磨刀霍霍向猪羊,以实际行动迎接姊姊的回来。看到这一切,花木兰由衷地高兴,十二年的沙场出生入死,多难。十二年的乔装而不露痕迹,多难,然而这一切都过去,花木兰内心的精神力量,该是何等地伟大。

日子安定下来,过去的伙伴又来看她,她每次都总是以女儿装见他们,对惊怕的过去的伙伴,花木兰在内心说:知道了么?过去与你一道血战沙场,立下大功;回朝后不愿为尚书郎的我是个女孩子。

还我女儿本色,花木兰多么自豪。

只要给女子一个机会,就会做得比男生好!

四大名妓之:柳如是  柳如是,本姓杨,初名云,一名影怜,又名爱。后改姓柳,名隐雯,字如是。后又改名为隐,号河东君,是明末清初秦淮河畔如云佳丽中的一朵奇葩。她天生丽质,书画双绝、美艳绝伦,无数风流才子以一睹红颜为幸,然而她气格孤傲,心怀天下,多情重义,非一般青楼女子可比。幼即聪慧好学,但由于家贫,从小就被掠卖到吴江为婢,妙龄时坠入章台,易名柳隐,在乱世风尘中往来于江浙金陵之间。由于她美艳绝代,才干过人,遂成秦淮名姬。她留下了不少值得传颂的轶事佳话和颇有文采的诗稿《湖上草》、《戊寅卓》与尺牍。 柳如是曾与南明复社领袖张缚、陈子龙友爱,与陈情投意合,但陈在抗清起义中不幸战败而逝世。柳氏择婿请求很高,许多名士求婚她都看不中,有的只停留在友谊阶段。最后于崇祯十四年她20余岁时,嫁给了年过半百的东林领袖、文名颇著的大官僚钱谦益。钱氏娶柳后,为她在虞山盖了壮观华丽的“绛云楼”和“红豆馆”,金屋藏娇。柳氏后生有一女。 然而柳如是“人生的幅”绝不仅限于男女之事,叹赏她是反清复明的义士。清兵到来之时,她劝钱谦益自尽殉明,谦益不从,她亦自尽未遂。后来她和钱谦益一起参与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她倾尽珠宝,助饷义军;以自家为地下联络点,为义军传送密信;义军起事前夕,她亲赴舟山慰问……反清复明在柳如是这里,体现的是其对汉文化的坚执与痴情。 柳如是就是一部活生生的传奇!这位风尘女侠气节铮铮,足以令无数须眉汗颜,如出污泥之白莲,为世间留下不尽清芳。她一生体验充盈,终以一束白练了却了四十七岁的英年。有歌词说:“好花俏丽不常开。”伤哉斯言,空留下我们这些后世的尘俗中人,在此强作解人,谬托知己而已。 生平  明末清初名妓,生于1618年,本名杨爱,一说杨朝,杨影怜。十岁那年因家庭窘迫被卖入娼寮。娼门卖俏所必备之技艺,便是她人生的第一章,因天资聪慧,容貌俏丽,诗文丹青精彩,颇负申明柳如是虽为妓女,却非常憎恶卖笑生活柳如是爱恋过江南正义人士宋徵舆、陈子龙,但是,情场履受挫折,极不如意后嫁予东林领袖钱谦益,是常熟驰名才子。早在明末已驰名文坛,家中府第连云,肥田千顷,奴婢过百,财力雄厚。因被指控纳贿舞弊,革职在家已十二年。当时,钱已六十岁,早年也是功名事业心极重之人,满怀匡济澄清雄心壮志,只是宦途坎坷,迭遭大挫,才变得低沉颓放,终日在秦楼楚馆中厮混,成果得了个“东林浪子”的外号。崇祯十七年初,李自成农民军颠覆明朝统治。[1] 这场事变,倒是折腾出钱谦益几分血性来,积极参与到反清复明奋斗中去,家中资产几乎用尽。钱谦益85岁因贫病交加逝世于家中,时柳如是不足五十岁,钱谦益的丧事由她一手操办。但钱谦益尸骨未寒,族人就眼红他的良田美宅,更欺负柳如是是个女流,就结伙聚众闹起事来。原配陈氏等失宠多年,早对柳如是恨之入骨,每日堵门叫骂不绝,千两银子散光了,众人还是喧集如故。柳如是气得发抖,在安排好钱谦益的后事和惩办闹事一班人的计策后,悬梁自尽,这一年,柳如是49岁。一代风流,玉殒香消,钱谦益和柳如是分葬与常熟虞山故宅的拂水山庄,两墓相距约二十米,钱谦益的墓碑上写“东涧老人之墓”,柳如是墓前石碑上书“河东君之墓”。钱、柳二墓自康熙三年归葬,至今已三百三十多年,今保存完好. 编辑本段四大名妓之:苏小小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浪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著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访问,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赌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逝世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高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当时的上江视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转变历史的大好汉、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著名的放荡文人阮郁。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编辑本段四大名妓之:李师师   李师师是开封人,本姓王,父母双亡,被一李姓歌妓收养,改姓李,人称李师师。长大后不但亭亭玉立,艳若桃李,且歌喉婉转,在诸教坊中独领风骚。崇宁、大观间,正值豆蔻年华的李师师已名噪当时的都城开封。她不仅是一名俏丽、仁慈、多情,而且是一名民族意识强烈,深明大义的奇女子,她美艳绝伦,才干出众,善词曲,工歌颂,在京师汴梁高张艳帜,名动京华,连天子之尊的宋徽宗赵佶也忍不住一亲芳泽,驰名词人周邦彦躲在床底谱就新词《少年游》,刻画师师与徽宗的一段风流韵事,成为后世词坛佳话;她又一身正气,敢爱敢恨,有“红妆季布”之称,梁山首领宋江潜入她家,为她写下了壮词《念奴娇·天南地北》,至今为人传颂李师师是北宋末年色艺双绝的名妓,她慷慨有快名,号为“飞将军”。 宋徽宗本是猎艳好手,李师师很快便成了他的猎物,于是金屋藏娇,香温玉软,二人极尽缱绻。尽管后宫佳丽三千,粉黛如云,但宋徽宗视之皆如粪土。《大宋宣和遗事》说李师师曾被册封为李明妃、瀛国夫人,国学大师王国维则说李师师从未进过宫廷。 惋惜乐极生悲,好景不长,《李师师外传》记载:“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冬,金人牧马南寇,四郊多垒,边圉孔棘,李师师慷慨解囊,将宋徽宗前后所赐金钱悉数捐入官府,以助军饷,并弃家为女道士。金兵破汴(即开封),主帅挞懒知师师花容月貌,便指名索要,欲献给金太宗。师师“乃脱金簪自刺其喉,不逝世,折而吞之,乃逝世。”一代名媛就此香销玉殒。被囚在五国城(今黑龙江省依兰县)的宋徽宗得知消息,不禁涕泣不已。 对她一生的所做所为,有这样一首诗作了高度的概括:芳迹依稀记汴梁,当年韵事久传扬;紫宫有道通香窟,红粉多情恋上皇。孰料胡儿驱铁马,竟教佳丽逝世红羊;靖康奇耻谁为雪,黄河滔滔万古殇。 编辑本段四大名妓之:陈圆圆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她艳压江南的“声甲天下之声,色甲天下之色”的昆腔名角。她的声悠悠荡漾着醉人的魔力,所者无不叹道“余音绕梁,三百不绝;她的美是那样的舒适、秀淡,浑身高低,抖落着与青春的气味;她的才时刻都反衬出男人们的冒昧无知,理性与聪慧畜于她无懈可击的判定与反响能力。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陈圆圆其实是个外交能手。为了报恩,让田畹送自己献媚皇帝,之后为报平安,又去谄谀吴三桂。到李自成兵败,圆圆尚能完身回到吴三桂身边,她周旋于三大历史人物之间,手段何等机灵。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颁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逝世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逝世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1赞美七仙女的诗句

      红儿 凡事都为妹着想,端庄得体令人敬。

      食神与其共携手,仍旧不忘养育恩。 橙儿 严格律己决不松,天规二字总不忘。

      为寻妹来下凡间,巧逢君后恋红尘。 黄儿 姐妹情深夺灵石,凡间打斗结姻缘。

      几经磨难永不悔,结成佳偶永不离。 绿儿 聪慧仙女下凡间,初遇君后两难忘。

      为救君来舍得命,从此与君永不离。 青儿 天仙下凡人竞看,一刀却断美人梦。

      带纱掩面却遇君,至此与君共天涯。 蓝儿 才女似花使人爱,赛诗会上巧结缘。

      为己与君暂不分,竟敢出言抗二姐 紫儿 缘分天定遇董郎,为此甘愿剔仙骨。 模样虽变情难改,依旧与夫永相守。

2描写仙女的诗词有哪些

      1,《仙女词》唐代 杨衡

      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译文: 一开始在仙都侍奉紫皇君,金线绣的鸳鸯缀满了长裙上。

      2,《仙女词》唐代 施肩吾

      仙女群中名最高,曾看王母种仙桃。

      译文:仙女群中名气最高,曾经侍奉王母娘娘种蟠桃。

      3,《桂殿秋·仙女下》唐代 李白

      仙女下,董双成,汉殿夜凉吹玉笙。

      译文:七仙女下凡后,董永和第七个仙女成双对,天宫宫殿夜深后变得清冷只有笙箫的声音。

      4,《仙女图二首 其一》明代 张宁

      碧空云净石坛清,自启琅函拜月明。一道灵风王母降,山童莫认许飞琼。

      译文: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石坛里水很清澈,自己拿着书匣子拜着明月。一道灵风出来王母下凡,山里的孩子不认识王母的仕女许飞琼。

      5,《月中仙女骖鸾图》元代 叶颙

      云边仙女夜骖鸾,月下霓裳舞袖宽。

      译文:晚上云边的仙女驾驭鸾鸟云游,月亮下舞动着美丽的衣服。

3描写七仙女诗词有哪些

      风卷珠帘,谁寄谁相思寂寥。 惜春春去,谁为谁锁心葬爱。

      楼前流水,谁见谁终日凝眸。 悲秋凉冬,谁忘谁指尖缠绵。

      断云残雨,谁迎谁满身风尘。 玉楼深处,谁念谁泣不成眠。

      翠尊易泣,谁诉谁红萼无言。 衣不如新,谁奈谁人不如故。

      清风弄影,谁叛谁潇洒离去。 月不怜影,谁梦谁曾经沧海。

      流水逐花,谁欠谁风花雪月。 愁眉锁眼,谁于谁悲欢聚散。

      高楼独倚,谁笑谁形单影只。 血色浪漫,谁笑谁造物弄人。

      造物弄人,谁见谁看破红尘。 吟风叹雪,谁诺谁朝朝暮暮。

      雾霭流岚,谁共谁福祸相依。 人生如寄,谁误谁朱唇红颜。

      拓展:

      七仙女,是中国神话中七位女神的总称。有时也单独指七姊妹中最小的七妹。七仙的起源。一是天文崇拜,与女宿扶筐七星、昴宿七星、牛宿织女三星、女宿婺女四星等有关。二是由于秦汉时的登仙思想,而产生的羽人形象。

      起源记录:

      七仙女神话最早至少见于汉代。在汉代,至少有三处记载到七仙女神话。

      1、元代赵道一《真仙通鉴》后集卷二《织女》篇:“汉书:董永少失母,养父。家贫佣力”这个“汉书”,是汉代人写的书之意,不是班固的《汉书》,文字粗糙,说明它产生很早,也许是所有版本的祖本。

      2、西汉,刘向的《孝子传》(又称《孝子图》、《列士传》)。此书已散佚,清代有人辑录。书中写到董永,后人多次引用。如句道兴的《搜神记》,宋代《太平御览》等。

      3、东汉时的武侯祠石刻,“董永奉亲”图。图上刻有羽衣仙人。

4七仙女下凡打一七言唐诗

      26《过故人庄》 唐—孟浩然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27《送朱大入秦》 唐—孟浩然

      游人五陵去,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平生一片心。

      28《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9《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5赞美七仙女的诗句

      红儿 凡事都为妹着想,端庄得体令人敬。

      食神与其共携手,bai仍旧不忘养育恩。 橙儿 严格律己决不松,天规二字总不忘。

      为寻妹来下凡间,巧逢君后恋红尘。 黄儿 姐妹情深夺灵石du,凡间打斗结姻缘zhi。

      几经磨难永不悔,结成佳偶永不离。dao绿儿 聪慧仙女下凡间,初遇君后两难忘。

      为救君来舍得命,从此与君永不离。 青儿 天仙下回凡人竞看,一刀却断美人梦。

      带纱掩面却遇君,至此与君共天涯。 蓝儿 才女似花使人爱,赛诗会上巧结缘。

      为己与君暂不分,竟敢出言抗二姐 紫儿 缘分天定遇董郎,答为此甘愿剔仙骨。 模样虽变情难改,依旧与夫永相守。

6仙女下凡的句子

      1、仙女下凡洗澡,织女独领风骚;本想前去会晤,不想牛郎更早;天上人间不远,只因缘分凑巧;姻缘千年流传,方知爱情美好;暂借七夕此日,祝你幸福逍遥! 2、九天仙女下凡尘,一往情深深几许。

      二话不说我爱你,就要勇敢来表白。要是妹妹心意同,爱我不要丢下我。

      912,就要爱。手拉手,直到老。

      3、一头乌发随风飘,唇红齿白人人夸。衣着简单风韵在,仙女下凡到人间。

      高校女生青春美,尽情挥洒显风采。祝你美丽春常在,快快乐乐每一天! 4、美丽的脸庞像绽放的昙花花朵皎洁饱满,光彩夺目,显得那样雍容华贵,妩媚娇丽;颤巍巍,飘飘然,芳香飘溢,恍若白衣仙女下凡。

7描写仙女的诗词有哪些

      1、《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支》宋代:黄庭坚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译文:凌波仙子尘土沾上罗袜,在水上轻盈地踏着微月。

      是谁招引来着断肠的惊魂,种成了寒花寄愁绝。形体素洁、蕴含芳香欲倾城,山矾是她的弟弟梅是兄。

      我独坐相对真是个被花恼,出门一笑但见大江横。2、《嫦娥》唐代: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译文:透过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

      银河渐渐沉没,晨星渐渐消失。嫦娥后悔寂寞,后悔偷吃灵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3、《月中仙女骖鸾图》元代:叶颙云边仙女夜骖鸾,月下霓裳舞袖宽。吹彻紫箫风露下,玉容玄发不胜寒。

      译文:云边的仙女在夜晚驾驭鸾鸟云游,月下长袖款款,跳着《霓裳曲》。吹动紫箫,金风玉露相逢。

      如玉的面容漆黑的头发,也禁不住这样的寒冷。4、《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唐代:皮日休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译文:桂花从天而降,好像是月上掉下来似的。

      拾起殿前的桂花,只见其颜色洁白、新鲜。我到现在也不明白吴刚为什么要跟桂花树过不去。

      这桂花大概是嫦娥撒下来给予众人的吧。5、《仙女词》唐代:杨衡玉京初侍紫皇君,金缕鸳鸯满绛裙。

      、仙宫一闭无消息,遥结芳心向碧云。译文:她在天宫曾经侍奉过紫皇君,穿着金缕衣服,绣着鸳鸯,裙子绛红华丽,自从仙宫关闭之后就失去了她的消息,因为她把芳心许给了遥远的碧云。

8形容仙女的古诗词

      芸芸众神赞,飘飘仙子舞 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1千秋无绝色!悦目是佳人!倾国倾城貌!惊为天下人! 2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 3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4俏丽若三春之桃,清素若九秋之菊 5眉梢眼角藏秀气,声音笑貌露温柔 6翩若惊鸿,婉若游龙 7美人既醉,朱颜酡些 8冰肌自是生来瘦,那更分飞后 9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10秀色掩今古,荷花羞玉颜 11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12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13届笑春桃兮,云堆翠髻;唇绽樱颗兮,榴齿含香 14娴静犹如花照水,行动好比风扶柳 15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 16袅娜少女羞,岁月无忧愁 17芳容丽质更妖娆,秋水精神瑞雪标 18珠缨旋转星宿摇,花蔓抖擞龙蛇动 19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0花心定有何人捻,晕晕如娇靥 21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22脉脉眼中波,盈盈花盛处 23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24朱粉不深匀,闲花淡淡香。细看诸处好,人人道,柳腰身 25、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

小昭真的能成为波斯拜火教的领袖吗?小昭回到波斯后发生了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和边肖一起看看。

在《倚天屠龙记》年,小昭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女孩。她一路跟着张无忌,却始终没有表白。当她生命的神秘最终被揭开时,她突然成为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领袖,不得不离开中土前往波斯。许多人也很难过。但是,下面的事情虽然没有明说,但是小昭真的能顺利回到波斯当领袖吗?小昭的最终结局会是什么?

中古时期传入中国大陆,后逐渐消亡的三种外来宗教,学术界统称为“三教”,包括祆教、景教和明教。相对于明教和景教,很多人对明教或多或少都有印象。那不是金庸老师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里的明教吗?小说的主人公是从事业到感情都优柔寡断、消极被动的明教教主张无忌。在故事中,还有第二代圣徒,他们后来成为了琐罗亚斯德教的波斯领袖和一个美丽的小昭女孩。

一个

金庸作品被反复改编成影视剧,情节天马行空,已经偏离原著。我们以小说《倚天屠龙记》三联修订版的相关章节为例,重温一下其中对祆教的描写。

在书的第11章,张三丰遇到了常遇春,常遇春自称是为明尊服务的明教。书上说:祆教人有非常严格的规矩,戒荤戒鱼,从唐朝就有了。北宋末年,明教大教主方腊在浙东起事,当时官民称之为“食菜神教”。吃食物和为魔鬼服务是魔鬼宗教的两大法则,流传了几百年。自宋代以来,官府对魔教管得极其严,武林中人也歧视。所以,魔鬼宗教是很隐秘的。虽然吃素,但对外人假装拜佛菩萨,不敢暴露身份。

关于张三丰魔教的来历,我略有耳闻。我知道魔教侍奉的大魔王叫摩尼,被宗教界人士称为“明尊”。这种宗教在唐宪宗元年间传入中国。当时,它被称为摩尼教,也被称为大云光明教。信徒们自称为琐罗亚斯德教,但其他人称之为魔法宗教。

第十九章明教苦行僧介绍:我们明教起源于波斯,唐朝传到中土。当时叫祆教。唐皇在各处修建了大云光明寺,对我来说就是明教的寺庙。我的教学原则是行善作恶,众生平等。有金银就要扶贫济困,不吃肉不喝酒,拜明尊。尊是火神,即善神。因为过去贪官压迫我,教会的弟兄们目中无人,经常造反。自北宋方腊首领以来,已无数次。

第25章由光明左使所著《明教流传中土记》再论祆教起源:祆教发源于波斯,本名摩尼教,唐、吴以后传入中土。当时波斯人带着多年的祆教“三经”来到中国,人们开始学习这个宗教的经典。唐朝第三年六月二十九日,大云光明寺在长安洛阳建成。此后,大云光明寺建在太原、荆州、扬州、洪州、越州等重要城镇。会昌三年,朝廷下令杀明教,明教势力大衰。此后,明教成为被禁止的秘密教会,历代都被政府所灭。明的宗教是为了生存,但又不能不遮遮掩掩。最后将摩尼教中的“摩”字改为“魔”字,世人称之为魔教。

在第25章,国会

小说中多处提到了祆教的几个特点,即以火为圣,尊火为神;筑起高高的祭坛,熊熊烈火在它面前燃烧。洁白如雪;乘客穿着绣有红色火焰的白色长袍;他们三个都穿着宽大的白袍,每件白袍的一角都绣着火焰形状;让双手如火焰般翱翔,放在胸前。中土祆教虽然来自波斯,但已经独立了几百年,从来没有受到波斯总教会的管辖。明教的口号是“燃烧我残缺的身体,燃烧火焰。生在何欢何苦要死?对于善与恶,唯有光是理。”

金庸写了很多0755年到79000年的明教,提到了它的起源、发展和基本教义;明教是来自波斯的摩尼教,宋芳腊被认为是明教的领袖,明朝的建立归功于明教。明教的特点也非常明显,比如不吃肉,穿白衣,崇拜圣火等等。金庸小说往往以真实的历史为背景展开戏剧性的故事,那么书中关于明教的说法是否正确?

2

摩尼教由摩尼教创立,创立于巴比伦,所以准确的说摩尼教的总部在巴比伦,而不在波斯。

摩尼教的基本教义是两个三际理论,指的是两种力量:代表善的光明和代表恶的黑暗。三际分为早、中、晚,大致可以理解为过去、现在、未来;摩尼教描绘的世界是三际明教派和暗教派的不同表现。

当初光之王国占据了世界的东西南北,由明尊统治。黑暗王国占据南方,由黑暗君主统治。两个相邻的王国保持和平。

黑魔王偶然来到两国边境,贪图光明王国的美丽和幸福,入侵了光明王国,从而进入了两个斗争的中间。

明尊组织光明王国的神灵进行抵抗,并为之三大召。明尊先唤出生命之母,生命之母唤出第一意,第一意唤出五明子。先是吴自制铠甲反击黑魔王,却败给了魔界,吴被魔界吞噬。

醒来的第一个意图是向生命之母明尊求助,明尊召唤了鸣幽、大班、景峰、景峰五个儿子。在纯风呼唤深谋远虑和回应深谋远虑的过程中,又诞生了两个神,分别叫神纯风六子和深谋远虑六子。风打败了冥界,从战斗中死去的黑暗恶魔身上挤出未被污染的光分子来创造太阳和月亮,用被污染的光分子形成星星,用恶魔的皮肤、身体和骨头创造天、地、山。这就是摩尼教的起源。

明尊为了彻底打败黑社会,第三次打电话。过程太有想象力了,这里省略一万字。其中恶魔交配,生下亚当和夏娃,成为人类的祖先。

亚当、夏娃和人类都是由恶魔所生,被肉体欲望所控制,但他们的身体里却包含着光分子作为灵魂。马尼认为人体是一个小世界,是光明和黑暗的缩影。为了拯救被人体囚禁的光明分子,明尊向世界派遣了包括耶稣在内的明使者。看到这里,亚当、夏娃、耶稣,你们这些读者一定认为海峡两岸。

耶稣也是摩尼教的重要使者。

一代代明使下凡拯救人类灵魂,引导灵性与欲望的斗争,不断重复着灵性昏睡与臣服于肉体的过程。摩尼是明尊派出的最重要也是最后一个使者。他终于唤醒了人类的精神,拯救了光明元素。这时发生了火灾,耶稣为了末日审判第二次来了。神灵和得救的人终于来到了光明的国度,见到了明尊。这时候光明和黑暗又分开了,然后进入了后面。

摩尼教的主要教义是激发人内心隐藏的善良,解救被囚禁在人肉中的光明分子。其余的

摩尼教融合了当时各种宗教教义。在古老的经文中,摩尼声称高贵的使者一次又一次地向世界传播智慧和善行。一个时代由一位名叫佛陀的使者传播到印度,另一个时代由一位名叫琐罗亚斯德的使者传播到波斯,另一个时代由一位名叫耶稣的使者传播到西方。现在,启示又降临了。在这个最后的时代,先知的职位落在我身上,摩尼,我是上帝真理到巴比伦的使者。

摩尼教创立后,摩尼教及其信徒开始在波斯帝国传教,一度得到波斯王室的认可,并向外界传播。但是好景不长。摩尼教在波斯遭到当时的国教祆教的抵抗,摩尼教最终被关进监狱,殉教。

摩尼教在其发源地陷入绝境,信徒加速向外迁徙以求避难。在罗马帝国时期,摩尼教曾一度发达,其信徒远至北非,但最终被基督教和当局视为异端,最终销声匿迹。摩尼教东去北往,基本上是把丝绸之路推迟了,经过中亚,然后是中国,但是有一定的发展。

《倚天屠龙记》年,很多地方提到的火焰和火焰崇拜,其实是把摩尼教和另一个来自波斯的更古老的宗教,也就是祆教混淆了。

从波斯神话和原始宗教发展而来的琐罗亚斯德教,以其创始人琐罗亚斯德命名。其教义存在于光明与黑暗两个世界,是善与恶的斗争。光明世界的最高神是阿胡拉马自达,意思是“智慧之王”。

祆教的产生源于印度伊朗人的神话。阿胡拉马自达用七个阶段创造了世界,火是在第七个阶段创造的。“第七个火被制造,火的光来自无限光之神,来自阿胡拉马自达的大厅。他把火分配给万物,他命令火在战斗中为人类服务,并为此做好准备。

火是最高神的外观象征,是光和正义的化身,具有崇高的地位。根据教义,火有两种:可见的和不可见的。看得见的是光,看不见的是一种生命力,存在于大地、水、动植物、人之中,赋予人活着的心理和生命。有一整套收集、净化和神圣化火的仪式。火坛是宗教祭祀的中心,朝拜者通过火接近神,与神交流。对圣火的崇拜成为了祆教最明显的特征。

在居鲁士大帝统治时期,琐罗亚斯德教成为波斯的国教。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占领波斯并将其希腊化后,琐罗亚斯德教一度衰落。到萨珊王朝,重新确立为国教。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波斯后,祆教迅速衰落。一些信徒一路迁徙到印度西部繁衍生息,并一直奉行祆教传统至今。从波斯取回的圣火至今仍在被呵护和保护,这就是今天的印度帕尔西。

琐罗亚斯德教被萨珊王朝重新确立为波斯国教,并在中亚广泛传播。中亚的很多民族都接受了这种信仰,比如我们今天所知道的粟特人、月氏人等。

沿着丝绸之路,祆教也传入中国,一度在民间和政府中盛行。祆教因崇拜圣火,在中国又称为祆教、火祆教。“只”字在“天”字旁边,带音仙,意为“神”。意思是“胡天”而不是“天”,也就是外来的神。明教是开头提到的三大宗教之一。今天的考古发掘出了大量南北朝、隋唐时期带有明显祆教特征的历史遗迹。

我们已经知道,摩尼教起源于巴比伦,其教义部分吸收了波斯琐罗亚斯德教的内容。早期的摩尼教教义对火应该有一定程度的尊重,但火焰崇拜不是摩尼教的特征,而是祆教的特征。摩尼教更多的是对光、太阳、月亮的崇拜。

摩尼教自诩为世界上的终极宗教,包括所有宗教。摩尼教从一开始就把向全世界传教作为自己的志向。比如摩尼,他把自己看作是继琐罗亚斯德、佛陀、耶稣之后的光明使者,声称“我的宗教是不同的,它会受到每个国家的欢迎,它会采用所有的语言,它会传播到天涯海角”。

摩尼教在中亚常伪装成佛教和祆教,以减少传教的阻力。特别是利用一些地区的弥勒信仰来宣示摩尼和弥勒佛的合一,把自己的教义裹上佛教的外衣,以获得当地民众的认同和信仰。

摩尼教是在唐初或更早的时候传入中国大陆的,官方承认的最早记载是在燕载元年。波斯人在《倚天屠龙记》年间拜访了黄武泽天,武则天说她会保留自己翻译的经书。

弥勒信仰在武则天时代非常盛行,由薛怀义召集僧人撰写的《二宗经》曲解了佛教经典《大云经疏》,将武侯称为“弥勒下辈子”,为五代和唐代的君权神授提供了依据。摩尼教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官方的肯定,大部分沿袭了中亚传教士伪装成佛教的老套路。

另外,693年,《大云经》,天竺佛教高僧菩提六指翻译,武则天为自己创造的名字“昌”,意为日月之天。日月光的元素让人思考武则天时期摩尼教与佛教信仰的相互影响。

原本是道教经典,敦煌出土的遗书版本中融入了老子化身为摩尼的内容,明显是摩尼为了迎合唐皇室以老子李二为祖、信奉道教的传统而修改的。这也是摩尼教传播的一贯套路。

开元二十年,唐玄宗颁布法令,以“谎称佛教,欺李渊”为由,禁止中国民众信仰摩尼教。但胡人也不能不遵从当地习俗,保留摩尼教。武则天对佛教的特殊追求和包容,导致出现了很多“伪”佛教徒,玄宗时期开始清算,摩尼教就是其中之一。

安史之乱爆发后,朝廷不得不依靠回纥汗国的骑兵来平叛。此时回纥王庭接触并逐渐信仰摩尼教,摩尼教在回纥流行,并再次传到中原。出于对回纥军事力量的控制,唐朝官员允许摩尼教的传播,并在当时的荆、杨、洪、越四国建立了大云光明寺作为传教基地。

回纥汗国衰落后,唐对摩尼教的态度开始转变,逐渐限制其传教活动。会昌三年,唐军一败涂地后,开始铲除境内回纥势力,摩尼教也受到毁灭性打击。正在中国游行的日本僧侣任远在他的书《佛说宝雨经》中记录了对摩尼教信徒的杀戮。

唐武宗统治时期,出于政治、经济等原因,对各种外来宗教进行打击,在佛教中称为“遇法难”。摩尼教在中国也损失惨重,几乎绝迹。

据何记载《老子化胡经》年,会昌之乱,摩尼教大师逃往福州继续传教,改教名为祆教。明教的起源正如林武德推测的那样,明教因摩尼教崇光而得名,是适应当时中国的情况而作出的改变。摩尼教从此以一种类似中国的区域性宗教的形式继续独立存在。

从古籍、近现代历史研究和田野调查中可以发现不少祆教活动的痕迹,其活动主要集中在福建和浙江。

例如,在北宋真宗时期,林世昌,福建人,提出了明教经典,并被追封。年,提到明教念诵的佛经是“日光”和“月光”。南宋时,石红在作品中提到泰州人的藏妖书《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号召附近的信众烧香祭神。陆游也记录了这一幕

20世纪50年代,泉州发现一块元代墓碑,碑文为“经营明教、秦教等”,其中说包括祆教在内的当地所有宗教都归泉州基督教主教管辖,说明祆教在元朝是被承认的宗教,归官方统一管理。

这里的秦派,也就是大秦派,就是我们开始说的三义派中的景教。它是从东正教分裂出来的一个聂斯脱里教派,以东方亚述教的名义在波斯兴盛,唐代正式传入中国。景教被认为是基督教进入中国的第一个分支,其教义与后来进入中国的基督教不同。因为和本文主题关系不大,这里就不讨论了。

明洪武三年,朱元璋颁布“禁娼寺”诏书,禁止明教和安百里教等宗教。还列出了明教、白莲教等。在《侧门左道》中,又规定“盟主要扭,从者要杖百,从者要流三千里”;特别是由于明教与大明同姓,明教被控以‘强夺国号’的大罪,被严令禁止,明教从此衰落。

福建泉州晋江的曹安,曾被视为中国唯一完整的摩尼教遗迹。它建于元朝。明朝禁止明教后,当地民众依然崇奉佛教,香火不断。寺内一尊摩尼佛坐在悬崖上,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摩尼石像,摩尼的形象也变成了中国的。曹庵前有摩崖石刻,莱文“劝人洁身自好,明哲保身”。至尊真,摩尼光佛”,原石是明代立的,后在文革中被毁。

福州福寿宫也被考古确认为明教遗迹,是保存完好的明教寺庙。大雄宝殿前的对联上写着“早上主持人民的正义,晚上拜月的天地辉煌”,体现了摩尼教“白天拜拜月,晚上拜”的仪式。

在福建晋江、霞浦等地也发现了许多民间祆教崇拜的文物,为摩尼教在中国的中国化提供了更多的考古证据。明教在被官方取缔后,仍通过与当地佛教、道教的结合而顽强生存。

综上所述,我们对摩尼教在中国的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写于1961年,书中对祆教的这种描述是基于当时的学术基础。

著名历史学家吴晗32岁发表论文《闽书》。文章指出,明朝的国号来源于元末起义军首领汉和的,而的国号来源于明教经典《宋会要》,所以明朝的国号实际上来源于明教。

吴晗用了很大的篇幅引经据典,列举了当时史籍中有关摩尼教或祆教活动的全部信息,以及摩尼教与民间其他教派融合的活动信息),从而导致了这样的观点:朱元璋被划为穆斯林,方腊等许多民间首领也被认定为明朝基督徒。

明朝的称谓来源于祆教的观点。一经推出,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影响了学术界很长一段时间。日本著名历史学家陈在其代表作《二宗三纪经》中也将方腊称为摩尼教的领袖。他把摩尼教等同于摩尼教,认为摩尼教是更极端的祆教。

随着摩尼教研究的不断深入,当今学术界对吴晗的观点有了很大的修正。由于史料的缺失或虚假记载,由于宗教本身的神秘或刻意包装,由于宗教之间或明或暗的渊源,即使在专业领域也难免混淆不同的宗教派别。今天,各种宗教派别的演变是相对的

起源于大乘佛教,达拉尼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常持、能持、闻藏等。意思是正确的听到和记住佛法。后来逐渐演变,神秘化为“口头禅”。《易经》不空大师翻译的《渭南文集》版本,书名为《老学庵笔记》,简称《夷坚志》。

韩的口号“弥勒出世,王铭出世”应该出自白莲教。元末所谓的义军主力不是明教,而是白莲教。而且我们也没有依据说朱元璋和方腊是明教中人。

如前所述,“吃菜为魔”的称谓始于北宋,字面意思是吃菜为魔。以前学术界有一种说法,认为“魔”与“摩”的谐音是指摩尼教,但现在这种说法已经被大多数学者否定了。更何况摩尼教的素食或不杀生,从教义角度来说,是尽量避免伤害被生物禁锢的光明分子,而不是佛教慈悲的不杀生。

摩尼教一贯的传教手法是利用当地其他宗教作为伪装;在传教工作中,经常使用装鬼的方法,声称可以驱魔、治病、祈雨。这些也导致了摩尼教和其他宗教在世人眼中的相互混淆。本文不是历史考证文章,这里不重复可能存在的误解。

综上所述,我们所说的三大宗教,明教、景教、祆教,进入中国后逐渐汉化,最终消亡;只有同样是外来宗教的佛教,适应了中国的环境,流传至今。

至于《大明律》的那个可爱的小昭姑娘,我真不知道她是从哪里回到神坛的。因为当时波斯被从伊尔汗国分裂出来的几个小国统治着,而且完全是穆斯林。无论是摩尼教还是祆教,早在故土就失去了生存空间。

但小说中写的小昭回波斯时的章节标题《倚天屠龙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在中国独立发展起来的祆教和摩尼教的真实关系。

《博物馆奇妙夜3》经典台词

经典台词:

1作为一个绅士痛苦我们只会留给自己

2有些人生来伟大,有些需要努力才伟大。

3有些英雄造时势,有些时势造英雄。

4不要问国家为你做了什么,而你为国家做了什么

5我们唯一应当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6我的手开始变成蜡像了

7再见,笑一个吧,天亮了。

8微笑吧,男孩,魔法不灭。

剧情简介:

担任博物馆守卫的赖瑞(本斯蒂勒饰),这次要带着他的博物馆老古董伙伴们改走国际化路线,在前两集中那块能让整个博物馆古物复活的神奇复活黄金碑正逐渐消失法力,赖瑞的小伙伴们即将面临再也无法复活的命运。为了抢救这块复活黄金碑,赖瑞与他的馆藏好友们必须踏出美国,前往伦敦大英博物馆求助法老王阿卡曼拉的父亲以解开这个谜团,并抢在黄金碑的神秘力量消逝前达成任务,但这趟冒险旅途却也意外地唤醒了更多古物。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句子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句子(篇一)

1江·润百年,汉·接三镇,关·览天下。

2愿看故宫一场雪,不负岁月,不负卿。

3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4开放的是故宫,锁住的是紫禁城。

5欣赏江南文化,欣赏自然瑰宝和风华。

6我在北京。我年龄越大,我越喜欢历史感。我去了紫禁城,走进国博,越过天安门广场,遇到美食,岁月静quiet。

7走进南博,快乐你我。

8宝藏虎丘”展厅中,它的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重饰莲花,再仔细瞧瞧,它是不是很像一朵初放的莲花呢?

9如果按照文物总数量上来比较,那么北京故宫一共有150多万件,而台北的在08年统计为65万件。

10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就像幸福一样,只开一季。

11国宝真是令人称奇。6个博物馆聚集在南博。

12我想我是有很多的梦想的,那些拥有过的丢失过的统统都包揽其中。

13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14我喜欢参观博物馆。

15故宫的景观众多,有"四大门",有"三大殿",有"后三宫",有御花园,有城墙,有角楼,有金色的琉璃瓦房顶,有白色的汉白玉石雕,有彩色的图案与雕绘,这一处处景观都可谓是一件件难得的艺术珍品。去故宫可以在任何一种天气,晴天、雨天、阴天、雪天,不同的天气里,你会见到故宫不同的美。

16当我第一眼见到故宫时,故宫给我的最大印象是规模大,建筑多。在这个古老的皇宫庭院群落里,门里有门,院内有院,偌大一个宫殿,聚集了如此众多的精美建筑,恍若一个大型的古建筑公园。徜徉其间,你会惊叹于它的艺术美,也会禁不住生出诸多的历史疑问。

17故宫,明清的北京皇宫。"未睹皇居壮,安知天子尊","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写过这么一句诗,让人更是觉着故宫的威严,所以踏进故宫之前,我的心境是敬畏又敬畏的。

18“吴中风雅”展馆,领略了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之后,走入宋画斋。

19生活,过慢一点,让岁月不要在匆匆中流逝,留下一杯金黄的阳光。

20那是一只什么桶呀?一只圆圆的桶上有一个长长的把,这个把的造型是一只鹅头,桶沿是高低不平的,因为它代表着鹅的翅膀和尾巴,整个桶看起来就像一只浮在水面、回头展望的鹅,使我想起一首古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鼓励学生参观博物馆的句子(篇二)

21来到“吴地遗珍”展馆。透过那一件件质朴而又精巧的史前文物,我们感受到了吴地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22刚触及故宫的那一刹那,高大的城墙,厚重的城门,庄严的圣殿,其雄伟、堂皇、和谐,重重的震慑了我!我无法言说,那一刻我的感觉。

23传承千年精华,为过往圣后独一无二。

24通过参观苏州博物馆,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知识,让我感悟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真是受益匪浅。大家在画廊边流连忘返,恋恋不舍,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参观苏州博物馆。在回上海的大巴上,同学们纷纷议论着自己的收获。

25贝老匠心独运,他要让这间茅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

26在博物馆中仿佛历史在重现,一切的一切都感受到那个时代带给我们的震憾,感觉着中国人民一步步走来的不容易。

27画上的大地盖上了厚厚的一层白雪,松树压弯了枝头,偶尔有白雪在往下掉落,一位大官骑着马,穿过小桥,去山上的好友那里游玩。

28双阙晴烟笼菡萏,九城初日照蓬莱。

29我的自满谁都看获得,我的懦弱却只有你知道,当初你懂我的梦,可此刻你却不懂我的心。

30唯愿彼此的心儿能紧紧相随,永不分离。

31愿你这朵生命之花时刻绚烂夺目。

32马未都曾断言:“如果有一天中国重新成为世界最强国,那么我们依靠的一定是文化,而不是其他。

33人文绿都,百年名院。

34最深刻印象的是精美的越王勾践剑,稀有的秘色瓷碗,还有浑身装饰着金银珠宝的佛骨舍利。不过让我感到最为震撼的是明代风流才子佳人唐寅,也被称为唐伯虎的众多画作。

35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机缘巧合,相信它们可以完好无缺地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并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

36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玉猪龙。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的土沁。

37当这座气势辉煌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时,我匆忙的与同学照完合影,便早早的等候在博物馆门前排起队。走到馆里面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我认识了里面所珍藏的历史文物。留下的记忆非常深刻!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玉猪龙。猪首龙身,通体呈鸡骨白色,局部有**的土沁。龙体蜷曲如玉玦形,首尾相连,器体厚重,造型粗犷。

38噤若寒蝉是最好的解释。

39许多灿烂的时光,犹如昙花一现。

40文明古都会,魅力新南博。

周末想去参观博物馆的经典句子收藏

周末想去参观博物馆的经典句子(篇一)

1文明古都会,魅力新南博。

2不断蓬勃生机,老树又迎新芳华。

3贝老匠心独运,他要让这间茅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

4我心目中的黄河是美丽的、无私的、神奇的……我希望黄河能够走出世界,让全世界的人都认识它,让它成为我们祖国的象征;我希望更多人学习黄河的伟大品质,并发扬光大;我更希望人类能改善黄河生态环境,让黄河能够保持波涛滚滚的模样,继续为中华民族作出贡献。

5文物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前人留给我们的第一手资料。史书可以含糊其辞,但沉默的文物却会带我们接近最真实的过去。我不知道在这广袤的华夏大地之下,还埋藏着多少历史记忆的碎片,还隐藏着多少尘封已久的故事。但我依然愿意相信机缘巧合,相信它们可以完好无缺地等到重见天日的时刻,并向我们坦露自己的秘密。

6如果,等待会有结果,赌我的一生,算不算短不怕路长,不怕情苦,只怕已成事实的结局。

7这就是故宫,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每当太阳放射他不可一世的光芒时,我都感觉那是故宫在天空中的倒影,故宫金碧辉煌的反射。一种在蓝天中幽幽荡漾的蜃楼。我从正门步入宫殿,另一个我在空中进入太阳。两个我同样感觉到了灼一热,无处不在的高墙阻挡了我对外在的认知,狭束了我的视野。金**的屋顶逼压出我身上的细汗,眩晕感从周边围拢,钻进我的大脑,像闹钟一样嗡鸣不已。

8我们最先来到了“夏日无上清凉,雪景绘画展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绘画挂在了墙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幅踏雪访友的雪景画。

9如果按照文物总数量上来比较,那么北京故宫一共有150多万件,而台北的在08年统计为65万件。

10进入古街,我立刻感觉到我好像身穿战袍,手提宝剑,骑着快马回到了古代。

11每当周末回家从漪汾桥上路过时,我都会看见这一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气息相融合的地标性建筑——山西博物院。

12山西博物院藏品众多,年代跨度大,种类也很丰富:从距今180万年的兽类头骨化石,到一具距今1。8万年的人体骨骼,我看到了最“原生态”的文物;从商周古拙的青铜大鼎到明清精美的各类瓷器,我看到了祖辈们用智慧和勤劳创造的艺术珍品;从形态生动的汉魏陶俑到内容丰富的北齐壁画,我看到了古人的日常生活也充满了情趣和美感。

13雷人语录:“我能不能不叫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都以为我特别雷。其实我一点都不雷,我也不恐怖,我是实力派***。我应该改叫伊凡牛帝。” ——伊凡雷帝复活后跟赖瑞第一次介绍自己时,如此强调自己与时俱进的时代感!

14今天下午,我们年级一起参观了上海市公安博物馆。

15人生漫漫,岁月匆匆,总有些人,来了,去了。

16踏入博物馆,铺面而来的冷气,和与室外阳光形成鲜明对比的昏暗室内,让人一下从初夏的热与疲惫中解放出来。一进门,空旷大厅的浑厚博物馆气氛和两侧隐藏在暗处的服务台都给人沉默的讯号,瞬间从外界的燥郁中转为置身浓厚历史气息的室内。

17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三分魏蜀吴,一统秦两汉。华夏上下五千年,历朝历代都是奇迹的历史印记。

18噤若寒蝉是最好的解释。

19馆内藏品中尤为富于地方特色的还有辽代瓷器,它们大多出自墓葬之中,辽瓷源中原制瓷工艺,又保持了本民族的独特风格,形制依契丹族习俗,适应游猎骑牧生活,有鸡冠壶、凤首瓶、长颈瓶、三彩海棠式盘、碟等。可谓丰富多彩。至于辽代帝陵出土的辽圣、兴、道宗三代帝、后哀册,有汉文和契丹文两种,镌刻精细,保存完整,为海内仅存珍宝。

20明清两代是中国瓷器制作的鼎盛时期,清代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制瓷业达到了历史最高峰,所制瓷器以精妙严谨著称,且“行于九域、施及外洋”。除沿袭前代的制瓷工艺外,新创的珐琅彩、粉彩等瓷器,美轮美奂,为中国瓷器艺术增添了异彩。

周末想去参观博物馆的经典句子(篇二)

21秋风吹旷野,一期只一会。

22雷人语录:“从第一眼看到你,你就在我心里办了暂住证!” ——爱米利亚并不雷人,但她向赖瑞表白的话实在现代化。

23当这座气势辉煌的建筑物呈现在眼前时,我匆忙的与同学照完合影,便早早的等候在博物馆门前排起队。走到馆里面在讲解员的详细讲解下,我认识了里面所珍藏的历史文物。

24园中铺满鹅卵石的小池塘和泰山石组成的假山相映成趣。

25青山无尽楼阁连绵望不见头,西湖上的歌舞几时才能停休?暖洋洋的香风吹得贵人如醉,简直是把杭州当成了那汴州。

26”的确,作为四大文明中唯一存活至今的文明,五千年中华文明之树曾是那样的枝繁叶茂。

27宝藏虎丘”展厅中,它的盏托形状如豆,盘口外翻,束腰,圈足外撇,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重饰莲花,再仔细瞧瞧,它是不是很像一朵初放的莲花呢?

28水藏珍宝,石刻奇观。

29古阁古风古貌,古书古韵古香。

30你看着绿砖红瓦,锁了多少女子的年华。

31透过那一件件质朴而又精巧的史前文物,我们感受到了吴地先民的勤劳与智慧。

32“吴中风雅”展馆,领略了历代能工巧匠的精湛技艺之后,走入宋画斋。室内陈设着仿宋的家具与书画,体现了“简单、朴素、自然”的美丽。贝老匠心独运,他要让这间茅庐本身成为展品,展示中国传统的建筑技艺。

33清晨的博物馆,凉爽舒适,清新安静,绿意盎然,生机勃勃。伴随着鸟儿清脆的鸣叫声和拍打翅膀自由飞翔的声音,让我禁不住拿起手机,记录这一美好时刻。

34欣赏江南文化,欣赏自然瑰宝和风华。

35不过当时运到台湾的都是经过文物专家翁文灏等人挑选过的精品,绝大多数为国宝中的国宝,除非一小部分受困于交通运输条件无法运走以外,极品现在大部分都在台北故宫里面收藏着呢。除了那三宝,还有王羲之《快雪时晴帖》、宋代汝窑瓷器、等等。

36枯萎的红柳和白杨,万里黄沙。

37他喜欢在紫禁城里走走。 “我觉得我很小,宫殿很雄伟。”

38人文绿都,百年名院。

39传承千年精华,为过往圣后独一无二。

40辽宁省博物馆里面的二楼三楼虽然没有开,但还是很大一望无边的,博物馆中分为生间、古代艺术、游玩等几部分,最壮观的还是拿破仑的纪念馆。

关于节日博物馆日宣传口号大全

博物馆是一个拥有着浓郁的历史气息的地方,因为这里会出现各种朝代的物件,有很多的物件,都拥有着各种的故事。那么博物馆日的宣传口号,如何宣传这个文化气息很重的地方呢?

1、文化资源共享,惠及城乡群众

2、立足社会公益,情系文化民生

3、文化大餐下基层,免费服务零距离

4、人文江南,博古藏今。

5、再现百年海关盛景,博览近代人文风情。

6、品味古都文化,相约七彩南博。

7、百年江汉关,印象大武汉。

8、天下古书,一阁博藏。

9、致美南博,乐活南博。

10、缺乏历史的人是愚昧的,背叛历史的人是可恨的。

11、推进公共文化设施高效能,广覆盖

12、坚持公共文化服务公益化,均等化

13、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打造文化服务亮点

14、推进文化馆免费开放工作,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15、面向基层,服务群众,丰富公共文化免费服务形式

16、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提高公共文化免费服务水平

17、开门办馆送文化,免费开放为大家

18、文化馆,和谐家,免费进,惠大家

19、免费的公共文化活动,开放的群众展示舞台

20、基本的公共文化项目,公益的艺术知识传播。

张良(?—前186),字子房,秦末汉初杰出的军事谋略家,与萧何、韩信同被称为汉初三杰,被封留侯,谥文成侯。《后汉书注》云“张良出于城父”,即颍川郡城父县(今安徽亳州市)人。

张良先人是韩国人(其时,韩国国都为阳翟即今河南禹州),其祖父张开地是韩厘侯、韩威侯、韩襄王时期的相国,其父张平是韩厘王、韩桓惠王时期的相国。当秦灭韩之后,他遣散三百家僮,弟亡不葬,分散所有家产来收买刺客,为韩报仇。

张良曾经在淮阳(今河南淮阳)学习礼制,到东方会见了当时的一位贤者仓海君。寻找到了一位大力士,给他特意制造了一个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年),始皇巡游东方,张良和这个大力士暗中埋伏,在博浪沙(古地名、在今河南原阳县东南)袭击秦始皇,可惜误中了随行车辆。秦始皇大为震怒,命令全国各地大举搜捕,捉拿刺客。为此,张良改名换姓,逃亡到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躲藏起来。

张良隐藏于下邳(今江苏省睢宁北)时,曾经到下邳的桥上随意散步,遇到一个穿粗布短衣的老者,走到张良面前,故意让鞋子掉到桥下,对张良说:“孺子,下取履!”(《史记·留侯世家》)张良感到惊讶,想揍他一顿,因为见他年老,勉强忍住气,把鞋子拾起来。老者又说:“履我!”张良更是气愤,但想到既已给他拾来了鞋子,便跪下给他穿鞋,老者以足受之,含笑而去。分开后张良特别惊讶,随着老者的去向注视他。老者离开约莫一里路光景,又返回,说道:“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此。”(《史记·留侯世家》)张良很感惊异,跪下怔怔地答应了个“是”。

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就去了。老者已经先在那里,生气地说:“与老人期,后,何也?”便离开,并说:“后五日早会。”(《史记·留侯世家》)又过了五天,鸡刚刚叫,张良就去了,老者又先在那里,又生气地说:““后,何也?”离开时嘱他:“后五日复早来。”(《史记·留侯世家》)过了五天,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过了一会老者也来了,高兴地说:“应当这样。”随即拿出一编书,说道:“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史记·留侯世家》)于是一言不发而去。从此张良再也没见到这位老人。天亮后看那编书,是《太公兵法》,张良因为觉得它不寻常,便经常读诵。

十三年后,张良随高帝经过济北,果然得到谷城山下的黄石,当做宝物供奉。等到张良死后,与黄石并葬。

数百年后,李白经下邳,作诗以记其事云:

子房未虎啸,破产不为家。

沧海得壮士,椎秦博浪沙。

报韩虽不成,天地皆震动。

潜匿游下邳,岂曰非智勇。

我来祀桥上,怀古钦英风。

惟见碧流水,曾无黄石公。

叹息此人去,萧条淮泗空!

张良住在下邳时,以抑强扶弱为己任,后来项伯曾经杀人,跟随张良一起藏匿。

十后年,陈胜、吴广起义,张良也聚集百余青年起事,当时景驹自立为楚假王,在留,张良想投靠他,却在下邳西面与已被推为沛公的刘邦相遇,便归附了他。刘邦攻下下邳后,拜张良为厩将。张良多次用《太公兵法》的道理向刘邦献策,刘邦很赏识,常采用他的计策,而张良对别人讲《太公兵法》,都不能领悟,张良说:“沛公殆天授。”从此便一直跟随刘邦。

刘邦在薛邑(今山东滕县南)与项梁会见时,项梁拥立楚怀王,张良趁机劝说项梁立韩国公子横阳君韩成为韩王,张良作韩国司徒,随韩王率领一千多人游击于颍川(治阳翟,今河南禹州)地区。

刘邦、项羽奉楚怀王之命分兵南北两路进军关中。刘邦从雒阳(河南洛阳)南出圜辕,张良率兵跟随刘邦,攻下韩国十余城,击杨熊军。于是刘邦令韩王成留守阳翟,自己与张良南下攻宛(河南南阳),西入武关。刘邦想用两万兵力进击秦蛲关(今陕西省商县西北)下的军队,张良献计说:“秦军尚强,不可轻视。我听说那里的守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市哙之人,很容易用钱财打动他,希望您暂且留下坚守营垒,派人先行一步,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并多多张挂旗帜于各个山头上,作为疑兵,同时派郦食其携带贵重财宝收买秦将。”秦将果然背叛秦朝,愿意跟刘邦联合一道进击咸阳。刘邦打算听从秦将的要求。张良说:“现在只是秦将想要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不一定服从,士卒不服从必然给我们带来危害,不如乘着敌人麻痹时袭击他们。”刘邦于是率军攻击,大败秦军,追到蓝田,再次交战,秦军崩溃,沛公进入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

刘邦进入秦的宫廷,看到宫室,帷帐、狗马以及贵重宝物,美色宫女以千计,他“好酒及色”的老毛病又犯了,想留下。樊哙进谏,刘邦不听。张良又说:“夫秦为无道,故沛公得至此。夫为天下除残贼,宜缟素为资。今始入秦,即安其乐,此所谓‘助桀为虐’。且‘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愿沛公听樊哙言。”(《史记·留侯世家》)沛公这才领军队回到霸上。

刘邦顺利入关的时候,项羽正与秦将章邯的军队在巨鹿作战,等到项羽消灭秦军主力要入关时,刘邦已经派人距守函谷关,项羽闻之大怒,即派英布等攻打关口,很快破关进至戏西(今陕西临潼县东),又听刘邦叛将曹无伤报告说:“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史记·项羽本纪》),更大为震怒,决定第二天一早就犒赏士卒,奋全力攻击刘邦军。

这时,项羽的叔父,楚左尹项伯为报张良之恩,连夜奔往沛公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想把张良拉走,不让他别跟刘邦一起死。张良心向刘邦,认为现在事有急难,自己就这样偷偷逃走是不义气的,于是便把项伯的话仔仔细细告诉了刘邦。刘邦听后大惊,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问:“您果真想背叛项羽吗?”刘邦说:“短小愚陋教我把守函谷关不让诸侯军进来,说这样可以在关中称王,所以我听从了他的意见。”张良问:“您自己估量能有力量抵挡项羽吗?”刘邦沉默良久,说道:“本来就不能够,如今该怎么办?”张良知道这时项羽有兵四十万,而刘邦不过十万,力量对比悬殊,就出主意让他采取以屈求伸的策略,说:“让我去告诉项伯,说沛公是不敢背叛项王的。”于是张良坚决邀请项伯会见刘邦,刘邦把项伯当兄长接待,举酒向项伯祝福,又攀结婚姻,让项伯在项羽面前详细地说明沛公不敢背叛他,所以派兵把守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强盗。项伯嘱沛公“明天早些来亲自对项王道歉。”等到刘邦到鸿门会见项羽,婉言卑辞对项羽表示臣服,表示忠心,项羽设宴招待,范增授意项庄舞剑,想趁机杀掉刘邦,也赖项伯“以身翼蔽”脱险。

汉王元年(前206年),项王主持分封,刘邦被封为汉王,领属巴、蜀、汉中地区。赏赐张良金百溢,珠二斗,张良把这些都给了项伯。在汉王要到封国去的时候,张良送到褒中,刘邦让张良返回韩国。张良劝告刘邦说烧掉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表示您没有东返的意图,用以稳定项王,免去他的疑心。刘邦乃依计而行,一边行进一边就把所经过的栈道统统烧掉了。

张良到了韩国,韩王成因为张良跟随汉王缘故,项王不派韩成到封国去,让他跟自己一道东归。张良告诉项王:“汉王烧绝了栈道,已经没有东归的心意了。”张良又把齐王田荣反叛的文告报告给项王,项王由此没有担忧西边汉王之心,而起兵北上攻击齐国。正是因此,刘邦才得以乘隙回夺三秦(即关中地区,因项羽三分秦故地给章邯、司马欣、董翳,故名。)。项王终竟不肯派韩王成到封国去,改封成为侯,又把他杀死在彭城。张良逃走,抄小路投奔汉王,刘邦这时已经派韩信平定三秦了。

张良归汉后,刘邦封张良为成信侯,让他跟随自己东进攻打楚国。到了彭城,被项羽打得大败而回,行至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刘邦下马靠着马鞍问道:“我愿意舍弃函谷关以东的地方作为封赏,看谁可以与我共建功业?”张良进言说:“九江王英布,楚枭将,与项王有蜔;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史记·留侯世家》)刘邦于是派隋何游说英布,派另外的人去联合彭越。等到魏王豹反汉,汉王便派韩信带兵去攻打魏王,乘势攻占了燕、代、齐、赵之地。这样,张良实际上就为汉王制定了取天下的基本方略。而汉最后打败楚国,正是靠了英布、彭越、韩信这三个人的力量。

汉王三年(前204年),楚军把汉王紧紧地包围在荥阳(今河南荥阳),刘邦忧恐,和郦食其一起谋画削弱楚国力量的办法。郦食其献计说:“从前商汤讨伐夏桀,封夏朝的子孙于杞国;周武王伐商纣,封商朝的子孙于宋国。如今秦丧失德性,抛弃道义,侵伐诸侯各国,灭掉六国之后,使他们的后代没有立锥之地。陛下如果能够重新立起六国后代,使他们都接受陛下的印信,各国的君臣百姓一定会感戴陛下的恩德,钦慕陛下的德义,而甘愿做陛下的臣民。随着德义的施行,陛下就可以南面而称霸天下,楚王也会毕恭毕敬地前来朝拜的。”刘邦听了很高兴,说:“好极了,赶快去刻印,先生就可以带着它们出发了。”

郦食其还没起程,恰好张良从外面回来拜见汉王,刘邦正在吃饭,招呼说:“子房!你靠前边点来。有个客人为我出了个削弱楚国力量的主意。”接着把郦食其的话全告诉了张良,然后问:“子房,你看怎样?”张良说:“谁替您筹划这个计策的?您的大事完了!”汉王问:“为什么?”张良说:“我请借您面前的筷子,替您筹算这件事。”张良其说出八条不可的理由。“臣请借前箸以筹之。昔汤、武伐桀、纣封其后者,度能制其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项籍死命乎?其不可一矣。武王入殷,表商容闾,式箕子门,封比干墓,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二矣。发巨桥之粟,散鹿台之财,同赐贫穷,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三矣。殷事以毕,偃革为轩,倒载干戈,示不复用,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四矣。休马华山之阳,示无所为,今陛下能乎?其不可五矣。息牛桃林之野,天下不复输积,今陛下能乎?其不可六矣。且夫天下游士,离亲戚,弃坟墓,去故旧,从陛下者,但日夜望咫尺之地。今乃立六国后,唯无复立者,游士各归事其主,从亲戚,反故旧,陛下谁与取天下乎?其不可七矣。且楚唯毋强,六国复桡而从之,陛下焉得而臣之?其不可八矣。诚用此谋,陛下事去矣。”(《汉书·张良传》)刘邦饭也不吃了,吐出嘴里的食物,骂道:“这个书呆子,几乎坏了老子的大事!”立即销毁那些刻好的印信。张良这一筹计,使刘邦避免了授人以柄,踏人复辟老路的危险。

汉王四年(前203年),韩信降服和平定了整个齐国,派人向汉王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靠近楚国,如果不设立一个代理国王来治理它,那局势就不会稳定,我希望代理齐王,这会对形势有利。”当时,楚军正把汉王重重包围在荥阳,韩信的使节来了,刘邦打开书信,大发雷霆,骂道:“我被围困在这里,日夜盼望你来辅助我,你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忙暗中踩汉王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正处在不利的形势,怎么能够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趁机立他为王,好好对待他,让他自己镇守齐国。不这样,就可能发生变乱。”刘邦也醒悟过来,转口骂道:“大丈夫平定了诸侯,就做真王罢了,干什么做代理国王!”于是派张良前去齐国,带着齐王的印信,就地封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前去攻打楚军。由此,战胜项羽,取得天下的大局得以稳定下来。

楚汉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之后,项羽引兵解而东归,以为可以太太平平当他的霸王了。刘邦也想西行回国,张良、陈平建议说:“汉国已经有了大半个天下,诸侯又都归附。楚军兵疲粮尽,这是上天灭亡楚国的绝好时机,千万不能错过,应当趁此机会径直夺取楚地。如今放走项羽不攻,这就叫‘养虎自遣患’!”刘邦听从了他们的建议。

汉王五年(前202年)冬,刘邦追击项王到达阳夏(今河南太康)把军队驻扎下来,和韩信、彭越约期合击楚军。到达固陵(村落名,在今河南太康县南),而韩信、彭越的军队没来会合。刘邦对张良说:“诸侯不遵守约言,怎么办呢?”张良回答说:“楚军将被粉碎,而韩信、彭越没有确定的领地,他们不来是当然的。君王如果能够与他们共分天下,现在立即可以把他们招来。如果不能,事态就难以预料了。君王如果能够把陈县以东直到海滨的地区全给韩信,把从睢阳以北到毂城的地区给彭越,让他们各为自己的利益而战,那楚国就容易打败了。”刘邦依计而行,韩信、彭越等诸侯兵很快地会师垓下(今安徽灵壁南),经过垓下之战,全歼楚军,结束了楚汉战争,取得了争天下的最终胜利。

汉王六年(前201年),刘邦大封功臣。因张良没有作战之功,刘邦说:“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张良说:“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汉书·张良传》)于是刘邦封张良为留侯。

已经封过二十多位大功臣之后,其余日夜争功不决。许多将领常三三两两坐在沙地议论。因为依军吏计算,整个天下的地盘不够全部封赏,因而他们担心皇帝不能够给每一个有功的人都封赏。高帝问张良该怎么办?张良建议刘邦把他平生所憎恨,君臣也都知道的雍齿先行封为什方侯。这一来担心的人们高兴了。说:“雍齿尚且封侯,我们这些人不必担忧了。”

天下统一后,刘邦与大臣商议国都应建在何处。刘敬建议建都在关中。而跟随高帝的左右大臣都是山东人,多数劝皇上都洛阳:“雒阳东有成皋,西有肴、黾,背河乡雒,其固亦足恃。”(《汉书·张良传》)刘邦犹豫不决。张良说:“雒阳虽有此固,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夫关中左肴、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刘敬说是也。”于是刘邦当天动身,往西定都关中(长安)。

刘邦称帝后,一直觉得吕后所生太子刘盈(即后来的惠帝)生性懦弱,不像自己,而喜爱戚姬所生赵王如意,因此屡次想废掉太子刘盈而立如意为太子。在封建社会太子韵废立往往关系政权的稳定,所以当时的大臣叔孙通、周昌等都犯颜强谏,但都没得到高帝的肯定。吕后很恐惶,想尽一切办法都不见效,最后逼张良给出主意。张良认为,这不是以口舌争所能解决的问题,建议让太子刘盈“卑辞安车”去迎请高帝很想招致但总也没请到的四位很有名望的贤人,须发皆白的四位老者——四皓,让他们跟随太子入朝,使高帝见到,表明太子刘盈得到民众拥护。这一着果然见效,高帝见到四皓跟随太子,看到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就放弃了废立的主意。

此后张良多数时间称病不出,自言:“家世相韩,及韩灭,不爱万金之资,为韩报仇强秦,天下震动。今以三寸舌为帝者师,封万户,位列侯,此布衣之极,于良足矣。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汉书·张良传》)于是学道,不问政事。刘邦去逝后,吕后感激张良,令其强食其邑,并说:“人生一世间,如白驹之过隙,何自苦如此!”(《汉书·张良传》)张良不得已,强食其邑。

六年后张良去逝。谥文成侯。其子张不疑嗣侯。

据正史记载,他曾经与韩信一同整理了春秋战国以来182家军事著作,还根据实际需要删定35家,开创了日后兵书整理注释的先河。

由于张良的晚年活动鲜为人知,以至被人蒙上一层神秘色彩,而张良死后究竟葬于何处,也成为千古之谜。

关于张良的墓地,人们曾有多种猜测。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河南省兰考县。兰考县城西南六公里的三义寨乡曹辛庄车站南侧,紧靠陇海铁路确有一座张良墓,墓冢高10米,周围长100米,保护区面积35000平方米。周围古柏环绕,郁郁葱葱,似有一定来历。又据传说,刘邦死后,吕氏专权,张良便托病隐居于东昏县(今河南兰考)西南的白云山,死后就葬于该地。后世的戏曲、小说也有相似描写,说张良纳还冠盖,辞朝学道,刘邦追至白云山,张良幻化而去,从此不知下落。可见这种看法是有所依据的。

建国以后,张良墓侧尚存张良庙,有山门3间,大殿3间,东西厢房各4间,呈四合院布局。庙内外共有石碑6通,墓区内有柏树209棵,杨树16棵。在“文革”期间,庙宇被拆除,石碑全被砸。三棵杨树被砍伐做在桌椅。后来拆除庙宇的建筑材料在三义建了一所中学。1978年在修筑陇海铁路复线时又占去墓北边茔地400平方米,砍伐柏树12棵,今剩有柏树197棵,杨树13棵。据对最大的柏树年轮考察,树龄约有230年左右。

也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徐州沛县。据唐代《括地志》记载:“汉张良墓在徐州沛县东六十五里,与留城相近也。”又载:“故留城在徐州沛县东南五十五里,今城内有张良庙也。”当初刘邦封侯的时候,曾许诺让张良“自择齐三万户”。但张良以在留城与刘邦首次相见为理由,要求封给他留。既然封地在留,死后葬于留城附近,应属合情合理的事情。这一看法以唐代文献为依据,且与史实较接近,也有一定说服力。

还有人认为,张良墓地在今湖南张家界的青岩山。当地山水奇丽、林木清幽,是著名的风景区。据《仙释志》记载:“张良,相传从赤松子游。有墓在青岩山,时隐时现。”《陵墓志》也记载:“汉留侯张良墓,在青岩山。良得黄石公书后,从赤松子游。邑中天门、青岩各山,多存遗迹。核以史实,张良确实曾在封侯之初,便向刘邦作了“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的表白。综合上述记载,说他晚年前往景色秀美酌青岩山,隐居学道,死后即葬于该地,并不是不可能的。

此外,位于微山县微山岛西南部微山南麓也有张良墓,在微子墓南15公里处。墓下方上圆,红黄粘土加鹅卵石块筑成,夯土层次清晰,高15米,长宽各100米。墓前有清乾隆二年(1737年)所立石碑,题“汉留侯张良墓”,高17米,宽09米,厚016米。墓东侧原有张良祠,“文化大革命”中拆除。

与张良墓一样,张良庙也是为纪念张良而建。据说,最早的张良庙是由张良的10世玄孙汉中王张鲁所建,历经1700年,原址已无从考察。而今的张良庙位于柴关岭南麓,紫柏山东南脚下,距留坝县城17公里处的庙台子街上。相传张良激流勇退后,隐居于此。后人仰慕他“明哲保身”的策略和“功成不居”的风格,在此建庙奉祠。因他曾封“留侯”,故名“留侯祠”,俗称“张良庙”。

张良庙有6大院,150余间殿宇,总面积14200余平方米,为陕西大型祠庙之一。总的布局是院院相连,亭阁星罗。庙内现存摩崖石碑100多块,木匾50多面,木、石刻对联30多副。

张良庙傍山依水,古朴典雅,终年云霭缭绕,颇有仙家灵气,它融名胜古迹、文物、风景于一体,现在已是陕南著名的游览胜地。

来到山前,青砖砌成为山门,可见上方横刻“汉张留侯视”5个朱红大字,大门左右刻着一副对联:

博浪一声震天地,

圮桥三进升云霞。

入山门,便踏上一木桥,名曰“进履桥”,取张良在圮桥为黄石公捡鞋穿鞋一事。桥上有栏杆和靠椅,桥下流水潺潺。越过木桥,便是高大的保安观,入门后,左右有钟、鼓楼,院中央几立着“灵霄殿”,但见八角飞檐,琉璃瓦饰顶,彩绘拱斗屋檐,颇为壮观。殿侧分列“三清殿”、“三官殿”、“三法殿”等配殿。

从殿侧北面经过庭,便进入大殿所在院落。大殿雄伟庄严,上县“明哲风高”、“帝王之师”,殿门有对联:“毕生彪炳功勋启自授书始;历代崇丰烟祀端由辟谷开。”殿内原有张良塑像,文化大革命中被毁掉,现有歌颂德条幅多幅。大殿前有拜殿,左右厢房对称而立。院内清幽、古雅。殿堂门楣遍布称颂的匾额,如“急流勇退”、“机谏得宜”、“智勇深沉”。殿堂立柱饰有众多对联,如:“秦世无双国士;汉廷第一名臣,“富贵不*,有儒者气;淡泊明志,作平地神”。

从北花园西南出去,地势升高,游客登上层层石阶,可见阶旁的摩崖石刻,石刻上留有明代赵文渊、清代林则徐,以及后来冯玉祥、杨虎城将军的诗文。登上山顶,就是紫柏山的中峰。山顶上的亭子叫“授书楼”,取黄石山向张良授书之意。这座重檐飞角的亭子是用大理石和南阳玉砌筑而成,高离地面100米,显得高雅别致。登楼远眺,峰峦起伏,林海苍茫。

点评:张良因多病,“未尝特将也”(没单独统帅过部队),而是“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刘邦称其:“运筹策帷幄中,决胜千里外”,起着比将帅更有力地统帅军队的作用。

苏轼作有《留侯论》来解读张良:

古人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夫子房受书於圯上之老人也,其事甚怪。然亦安知其非秦之世有隐君子者出而试之。观其所以微见其意者,皆圣贤相与警戒之义。而世不察,以为鬼物,亦巳过矣。且其意不在书。当韩之亡,秦之方盛也,以刀锯鼎镬待天下之士,其平居无事夷灭者,不可胜数。虽有贲、育,无所复施。夫持法太急者,其锋不可犯,而其势未可乘。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击之间。当此之时,子房之不死者,其间不能容发,盖亦危矣!千金之子,不死於盗贼。何哉?其身可爱,而盗贼之不足以死也。子房以盖世之才,不为伊尹、太公之谋,而特出於荆轲、聂政之计,以侥幸於不死,此圯上老人所为深惜者也。是故倨傲鲜腆而深折之,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后可以就人事,故曰:「孺於可教也。」

楚庄王伐郑,郑伯肉袒牵羊以迎。庄王曰:「其君能下人,必能信用其民矣。」遂舍之。勾践之困於会稽,而归臣妾於吴者,三年而不倦。且夫有报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刚也。夫老人者,以为子房才有余,而忧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刚锐之气,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谋。何则?非有平生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间,而命以仆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惊而项籍之所不能怒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之所以败者,在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项籍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以待其敝,此子房教之也。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太史公疑子房以为魁梧奇伟,而其状貌乃如妇人女子,不称其志气。呜呼,此其所以为子房欤!

中国古代四大名妓

钱塘诗妓苏小小

苏小小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籍。两人一见倾心,阮籍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籍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籍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评论: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有名的放荡文人阮藉。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迷住宋徽宗的李师师

李师师原本是汴京城内经营染房的王寅的女儿,三岁时父亲把她寄名佛寺,老僧为她摩顶,她突然大哭。老僧人认为她很象佛门弟子,因为大家管佛门弟子叫“师”,所以她就被叫做李师师。过了一年,父亲因罪死在狱中。她又邻居抚养长大,渐渐出落得花容月貌,皮肤白皙,被经营妓院为业的李媪将她收养,教她琴棋书画、歌舞侍人。一时间李师师成为汴京名妓,是文人雅士、公子王孙竞相争夺的对象。最后连宋徽宗也闻其名而想一亲芳泽。高俅、杨戬自然怂恿宋徽宗,并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走漏消息。

一见到李师师,宋徽宗就觉得这些年简直是白活了。李师师不卑不亢、温婉灵秀的气质使宋徽宗如在梦中。李师师与高俅早就相识,见位高权重的高大人竟然对这位陌生的客人毕恭毕敬,心下疑惑,但可以确定这也是得罪不得的达官显贵,于是殷勤侍奉。

第二天天还没亮,宋徽宗急忙穿好衣服,与高俅杨戬赶回去上朝。从此宋徽宗对后宫佳丽视若无睹,隔三差五就以体察民情为由,出宫来李师师这里寻欢作乐,有时还叫着大学士王黼同去。李师师渐渐也知道了他的真实身份,万岁爷驾临,怎敢不百般奉承!如今的李师师可非往日可比,身份虽然仍是名妓,却也“名花有主”,有权势的王公贵族也只能望“师”兴叹。

可是偏有武功员外郎贾奕以前与李师师交情深厚,一日偶遇李师师,便去她家中留宿,酒后不免醋意大发,写了一首讽刺宋徽宗的词:闲步小楼前,见个佳人貌似仙;暗想圣情珲似梦,追欢执手,兰房恣意,一夜说盟言。满掬沉檀喷瑞烟,报道早朝归去晚回銮,留下鲛绡当宿钱。宋徽宗听说后大怒,差点杀了他,最后还是贬到琼州做了个参军。

其实在所有的客人中,李师师最中意的是大才子周邦彦。有一次宋徽宗生病,周邦彦趁着这个空儿前来看望李师师。二人正在叙阔之际,忽报圣驾前来,周邦彦躲避不及,藏在床下。宋徽宗送给李师师一个新鲜的橙子,聊了一会儿就要回宫,李师师假意挽留道:“现已三更,马滑霜浓,龙体要紧。”而宋徽宗正因为身体没全好,才不敢留宿,急急走了。

周邦彦酸溜溜地添了一首词: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帏初温,兽香不断,相对坐调筝。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岂知宋徽宗痊愈后来李师师这里宴饮,李师师一时忘情把这首词唱了出来。宋徽宗问是谁做的,李师师随口说出是周邦彦,话一出口就后悔莫及。宋徽宗立刻明白那天周邦彦也一定在屋内。脸色骤变,过了几天找借口把周邦彦贬出汴京。

李师师为其送行,并将他谱的一首《兰陵王》唱给宋徽宗听: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谶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桑条过千尺,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映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剪,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凄侧。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记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沈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宋徽宗也觉得太过严厉了,就又把周邦彦招了回来。

宋徽宗玩物丧志,对边境上的危机满不在乎,终于在靖康之难成了俘虏。金军本想连李师师一起俘虏,但没有成功。宋朝南渡后,李师师的下落不明,有人说她捐出家产抗金,自己遁入空门。有人说她被金军掠走,吞金自杀。也有人说她随便嫁了个商人,后来在钱塘江淹死了。

评论:其实李师师也不是非常出名的妓女,虽然她和宋徽宗有关系,但宋徽宗也是历史上有名的贪玩皇帝。有几个妓女相好也不足为奇,妙就妙在李师师被写进了中国四大名著-水浒里。并在其中担任及其重要的角色,没有李师师,宋江也无法被招安,那水浒的后四十回就没了!^_^

击鼓抗金的梁红玉

梁红玉生于宋徽宗崇宁元年。原籍池州,祖父与父亲都是武将出身,梁红玉自幼随侍父兄练就了一身功夫。宋徽宗宣和二年方腊起义,祖父和父亲因贻误战机被杀,梁红玉也沦落为京口营妓。朝廷派童贯率军平定方腊,最后方腊被韩世忠所捉。

平定方腊后,在庆功宴上,韩世忠与梁红玉初次见面,二人对视生情,终成眷属。他们相亲相爱的生活一直伴随着战争度过。梁红玉有身孕后留在京城,却被苗傅和刘正彦扣押,但二人碍于韩世忠的勇猛并不敢难为他们母子。

此时宋高宗没有行动的自由,隆裕太后和宰相朱胜非密派梁红玉驰往秀州,催韩世忠前来救助,并封韩世忠为御营平寇左将军,封梁红玉为安国夫人。韩世忠很快平定了苗傅等人的叛乱,授武胜军节度使。

这年冬天,金人再度进犯,从黄州和采石矶两处渡江,直逼临安。宋高宗逃至越州。韩世忠留守秀州,建炎四年元宵节金兀术下战书与韩世忠,约定第二天开战。韩世忠听从梁红玉的计策把宋军兵分两路,看中军摇旗为号,进行包围截杀。结果金军大败。韩世忠放声高歌:万里长江,淘不尽壮怀秋色,漫说秦宫汉帐,瑶台银阙,长剑倚天氛雾外,宝光挂日烟尘侧!向星辰拍袖整乾坤,消息歇。龙虎啸,凤云泣,千古恨,凭淮说。对山河耿耿,泪沾襟血。汴水夜吹羌管笛,鸾舆步老辽阳幄。把唾壶击碎,问蟾蜍,圆何缺?

有奸细向金兀术献了一计:以土覆船板,以火箭烧毁韩世忠战船。但韩世忠用梁红玉的计策以少胜多,围困敌军近五十天,使金军不敢随便渡江侵犯。

岳飞被害后,韩世忠也被罢去兵权,他索性辞去官职,与梁红玉白头偕老度过余生。

评语:自古名妓都没有很好的归宿,就算你在有才也没用。君看有名的秦淮八艳谁有好的下场。但是梁红玉却是异类,她不但嫁了个好丈夫,而且和丈夫白头偕老。古代名妓都是以文出名,而她却是以武闻世。所以她可称为中国第一“武妓”拉!

倾国名姬陈圆圆

陈圆圆本为昆山歌妓,曾寓居过秦淮,由于她色艺超群,更与重大历史事件相系,所以清人便将她列入了“秦淮八艳”之中,并说她是“前朝金陵倡家女”。

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她殊色秀容,花明雪艳,能歌善舞,色艺冠时。

崇祯末年,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威震朝廷,崇祯帝日夜不安。外戚嘉定伯周奎欲给帝寻求绝色美女,以舒解皇帝的忧虑之心,遂遗田妃的哥哥田畹下江南觅艳。田畹寻得陈圆圆后,被其姿色醉迷,遂私下占为己有。

不久李自成的队伍逼近京师,崇祯帝急召吴三桂镇山海关。田畹对农民起义军整日忧心惶惶,便设盛筵为吴三桂饯行,圆圆率歌队进厅堂表演。吴三桂见圆圆后,神驰心荡,高兴得搂着圆圆陪酒。酒过三巡警报突起,田畹恐惶地上前对吴曰:“寇至,将若何?”吴三桂说:“能以圆圆见赠,吾首先保护君家无恙。”未等田畹回答,吴三桂即带圆圆拜辞。

吴三桂在其督理御营的父亲劝说下,将圆圆留在京城府中,以防同行招惹是非让皇帝知道。

李自成打进北京后,吴三桂的父亲投降了起义军,陈圆圆被李之部下所掠。当吴三桂答应投降李自成时,闻圆圆已被李之部将所占,冲冠大怒,高叫“大丈夫不能自保其室何生为?”遂投降了清军与农民军开战。这就是吴梅村在《圆圆曲》中所曰:“恸哭六军俱缟素,冲冠一怒为红颜”。

李自成战败后,将吴之父及家中38口全部杀死,然后弃京出走。吴三桂抱着杀父夺妻之仇,昼夜追杀农民军到山西。此时吴的部将在京城搜寻到陈圆圆,飞骑传送,自引吴三桂带着陈圆圆由秦入蜀,然后独占云南。

顺治中,吴氏进爵云南王,欲将圆圆立为正妃,圆圆托故辞退,吴三桂别娶。不想所娶正妃悍妒,对吴的爱姬多加陷害冤杀,圆圆遂独居别院。圆圆失宠后对吴渐渐离心,吴曾阴谋杀她,圆圆得悉后,遂乞削发为尼,从此在五华山华国寺长斋绣佛。

后来吴三桂在云南宣布独立,康熙帝出兵云南,1681年冬昆明城破,吴三桂死后,陈圆圆亦自沉于寺外莲花池,死后葬于池侧。直至清末,寺中还藏有陈圆圆小影二帧,池畔留有石刻诗。

评论:陈圆圆,我就不说了!就像金庸小说里说的一样,跟天下第一反贼,天下第一卖国贼,天下第一皇帝上过床的人,我像从古至今也就她一位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5965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6
下一篇2024-04-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