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
一、原文:春秋 孔子《论语·公冶长》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二、译文: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扩展资料
一、评析
在这一章里,孔子及其弟子们自述志向,主要谈的还是个人道德修养及人为处世的态度。孔子重视培养“仁”的道德情操,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和学生。从本段里,可以看出,只有孔子的志向最接近于“仁德”。
二、《论语·公冶长》简述
《论语》中的第五篇,此篇有28章,以谈论仁德为主线,本篇章中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从各个侧面探讨仁德的特征。
三、人物简介
1、颜回(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曹姓,颜氏,名回,字子渊,鲁国宁阳(山东省泰安市宁阳县鹤山乡)人,尊称复圣颜子,春秋末期鲁国思想家,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2、仲由(前542年―前480年),字子路,又字季路,鲁国卞人(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泉林镇卞桥村)。“孔门十哲"之一,受儒家祭祀。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曹操
诗歌
的风格特点是 清新淡雅 豪放飘逸 苍凉悲壮 简洁含蓄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2曹丕诗歌的特点。
一.语言绮丽工练,抒情深婉细腻,形成了便娟婉约的纤丽清新风格。如《燕歌行》全诗清词丽句,情思婉转,缠绵动人,准确成功地表现了一个思妇在漫漫长夜中牵念夫君的无限情意。
二.曹丕的抒怀之作,写得清俊悲凉,带有拟作性质,然更主要的是借以抒发战乱中的一种苍凉情怀。
三.抒发志向记叙军旅的作品,如《黎阳作》气势高昂却亚于曹操。
3曹植的诗歌创作分前后两个时期:
一. 前期多抒发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如《白马篇》通过一个青年英雄的机智勇敢英勇卫国的精神,来表现自己对壮烈事业和战斗生活的憧憬。全诗塑造了一个武艺高强的爱国勇士形象,颂扬了他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也寄托了诗人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
二.后期的作品多是表现自己壮志难酬,倍受压抑的郁愤心情。典型代表是《赠白马王彪》,全诗充满了悲苦之辞、愤慨之音。
艺术成就
曹植的五言诗创作在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和成就,是建安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
一.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充实。举凡军旅政事,宴游送别,咏史游仙,抒情抒志,无不发之于诗。曹植用他的笔描绘了广阔的社会人生,表达了自己丰富的思想感情。
二.曹植的诗歌被誉为"骨气齐高,辞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就是说他的诗歌内容充实丰富,多慷慨悲愤之气,在艺术表现上又生动形象,注意辞藻华美、对仗工整和音韵流畅,达到了建安诗歌的最高峰。
三.曹植诗歌语言华美主要表现在浓烈的感情色彩和鲜明的声色。如《盘石篇》生动再现了大海的宏阔气象。曹植在文人有意为诗方面,有一个大跨度质的飞跃。
四.注重对称回环之美,注意语言锤炼方面。如《赠丁仪》均是对偶工整、声韵对称和谐的精工之句。《赠徐干》"惊风飘白日,忽然归西山"写时光易逝。他还善于起调,工于发端,往往在全篇之首用一警策之语,振起全诗。如《野田黄雀行》开头用惊风险浪的情景和画面预示了环境的险恶,起到强烈的烘托作用。
五.曹植的诗歌对后世影响很大,博得极高的评价,被谢灵运誉为"天下才共有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
石勒刚死,石勒的侄子——中山王石虎就开始在后赵帝国翻云覆雨。
石虎一出手,直接逮捕了右光禄大夫程遐和中书令徐光,又征召石邃(石虎长子),让他带兵入宫宿卫,文武官员纷纷逃散。
及勒死,季龙执弘使临轩,命收程遐、徐光下廷尉,召其子邃率兵入宿卫,文武靡不奔散。——《晋书》·卷一百五·载记第五
面对这位咄咄逼人的远房表兄,还未当皇帝的太子石弘被吓得半死,一再表白自己能力低下,情愿把皇位让给石虎。
石虎一听太子说这种话,气得大吼大叫:“你懂不懂规矩?赶紧当皇帝去,废话少说。”
若其不堪,天下自当有大议,何足预论?——《晋书》·卷一百五·载记第五
从这个角度来看,石虎是不是挺正义的?先别急着下结论,听我分析一番:权臣欺负皇帝也是有套路的,不能留下话柄。
比如说曹丕和司马炎,他们只想老老实实地做忠臣。可无论是汉献帝还是魏元帝,都希望让这么有本事的忠臣来顶班。所以从皇帝到贩夫走卒,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要求曹丕和司马炎登基。曹丕和司马炎一再拒绝,可总有人不识好赖地劝他们登基。
最后,曹丕和司马炎被逼得没辙,只能勉为其难地做了皇帝。
这样一分析,太子石弘的确是太不懂规矩了。
这虽然只是权臣们自欺欺人的表演,但这种程序正义却是必不可少的。如果没有这套自欺欺人的表演,皇权的神秘感和神圣性又如何保证呢?
其实皇权并没有什么神秘感和神圣性,石弘虽然是法定的接班人,可就算他当了皇帝,也只是任由石虎欺负的傀儡罢了。
皇权的由来依赖于实力,如果没有实力,皇帝就只能成为被高高挂起的象征;皇权的维护依赖于平衡,如果平衡被打破,皇帝随时都有可能黯然离场。
在后世读者看来:如果石勒限制了石虎的权力,甚至杀死石虎,就不会有后来的那么多事了。
我不赞同这种观点,因为这种观点难免有一种居高临下的感觉。就像烂大街的穿越小说一样,只要我们穿越回去就能如何如之何。这种说法实在是太小看历史人物的智商了,要知道石勒能从一个奴隶奋斗成皇帝,他的能力绝对强于大多数人。
凭石勒的眼光,他肯定早就看出了石虎的潜在威胁,但那又能怎样呢?
如果石勒杀了石虎,就能保证自己的接班人坐稳皇位,那石虎就算有十条命都不够死的。可现实显然不是如此,政治角逐是旋涡,随时都会面临两难的抉择。
真正让石勒感到无所适从的问题在于:如果石勒把石虎一系清理出局,皇权当然不会面对来自石虎的威胁,但一定会面对来自外戚的威胁。扶持外戚是为了制约石虎,如果石虎倒下,又有谁能制约外戚呢?
曹魏帝国成立以后,认为诸侯王是威胁,所以曹姓皇族一直被打压。结果怎样呢?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了。
西晋帝国成立以后,认为世家大族是威胁,所以大肆分封诸侯王。结果怎样呢?八王之乱把整个天下搅成一锅粥。
如果不顾平衡地肆意打压某一方,其结果只能是“按到葫芦起了瓢”,永远都别想安宁。
“平衡”只是简单地两个字,可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却太难了。
只要我们能够用一种“立足于现实”地态度去观察历史,立刻就能发现石勒处于困境之中:往前走似乎对也不对,往后走似乎对也不对;往左走似乎对也不对;往右走似乎对也不对。
虽然外戚在第一时间被石虎收拾出局,但这绝不是因为外戚的力量不强。汉初功臣收拾诸吕的时候也是迅雷不及掩耳,但这不代表诸吕力量不强。
如果石勒除掉了石虎,中央政府的皇族力量立刻就会一蹶不振。届时,刘氏和程氏肯定也能像吕后那样为所欲为,不断扩张自己的权势。而刘氏和程氏之间,也一定会进行“友好”的切磋,就像司马炎死后,杨氏和贾氏两大外戚那样。
千万不要以为,如果没有石虎,后赵的朝堂和后宫就全是忠臣。
程遐曾一再劝说石勒,希望他能清除石虎,这能证明程遐是忠臣吗?不能。
看看程瑕跟张宾争权夺利的过程,就知道程瑕绝不是什么省油的灯。石勒虽然把程瑕的地位拔高了许多,却并不代表他信任程瑕。
遐疾披去己,又恶宾之权盛。勒世子弘,即遐之甥也,自以有援,欲收威重于朝。——《晋书》·卷一百五·载记第五
而刘氏在石勒起家的过程中出力甚大,如果给他们机会,他们说不定会比吕后还要凶狠。与其指望他们忠心耿耿,不如指望狼不吃羊。
刘氏有胆略,勒每与之参决军事,佐勒建功业,有吕后之风,而不妒忌更过之。——《资治通鉴》·晋纪十七
是亲戚可信还是臣子可信?如果有制约,他们都可信;如果平衡被打破,他们全都不可信。
什么样的皇帝才是成功的皇帝呢?
只有能够构建一套平衡的权力格局,这个皇帝才是真正成功的皇帝;如果做不到这一点,他的后代,甚至于他本人都会沦为傀儡。
中国的历史就是皇权史,更是“鱼大吃虾、虾大吃鱼”的血书。
也许有人会说:皇帝完全可以重用寒门子弟。
这个建议非常不错,问题是这种方法本身就存在一个难点;这种建议会受到大多数皇亲国戚和豪门贵族的共同抵制。重用寒门子弟,岂不是要剥夺皇亲国戚和豪门贵族的既得利益?
这种尴尬地格局,一直到宋朝之后才有所改观。因为生产力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成熟的官僚政治取代了门阀贵族政治。
官僚政治把中央、地方、军事、政治、经济和人事等权力全部分割并控制在了皇帝手中;我们再看宋、明、清三代的皇帝,似乎都变得神圣了。至少,这三个朝代的乱臣贼子是最少的。
1 关于历史名人的诗句
关于历史名人的诗句 1中国历史名人写的最有名的诗句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李白《行路难三首》之二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四方。
刘邦《大风歌》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李贺《马诗二十三首》之五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李白《望庐山瀑布》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岳飞《满江红》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
文天祥《过零丁洋》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杜牧《遗怀》
上邪下难正,众枉不可矫。
何承天《上邪篇》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李清照《绝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雨。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太平本是将军定,不许将军见太平。
《水浒传》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白居易《琵琶行》
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同光。
屈原《楚辞九章涉江》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陆游《夜泊水村》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绝句》
一片飞花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
杜甫《曲江》之一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白居易《暮江吟》
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鲁迅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
杨万里《小池》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 《岳阳楼记》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李商隐《乐游原》
无边落水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
我以我血荐轩辕
鲁迅
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中亡。
《水浒传》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木兰诗二首》之一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一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
天涯何处无芳草。
苏轼《蝶恋花》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白居易《琵琶行》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石灰吟》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柳宗元《江雪》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诗经》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歇送武判官归京》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赵翼《论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俞文豹《清夜录》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刘禹锡《浪淘沙九首》之一
九州生气恃春雷,万马齐喑究可衰。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论语·颜渊》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
毛泽东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屈原《离骚》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绝句》
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李开先《宝剑记》
2和历史人物有关的诗句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
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伦送我情。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乌衣巷
唐 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
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王谢:东晋时的王导、谢安家族)
哥舒歌
北斗七星高,
哥舒夜带刀。
至今窥牧马,
不敢过临洮。
《哥舒歌》为唐时流行于西部边地的一首民歌,无具体作者。
3描写历史人物好词好句
1、孔子 (1)集群圣之大成,振玉声金,道通中外;立万世之师表,存神过化,德合乾坤。
(2)气备四时,与天地日月鬼神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人之师。(3)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于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4)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濂洛之传。2、孟子:尊王言必称尧舜;忧世心同切孔颜。
3、屈原 (1)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2)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璧,湘流应识九歌心。
(3)志洁行廉,忠君爱国真气节;辞微旨远,经天纬地大诗篇。(4)万顷重湖悲去国;一江千古属斯人。
4、项羽:鹿野舟沉王业兆;鸿门半碎霸图空。5、项羽、勾践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6、荆柯: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7、司马迁 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
8、苏武: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茵。9、王昭君:青冢有情犹识路;平沙无处可招魂。
10、诸葛亮 (1)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2)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志见出师表,好为梁父吟。
(3)伯仲之间见伊吕;先生有道出羲皇。(4)成大事以小心,一生谨慎;仰宗臣之遗像,万古清高。
(5)功在朝迁,原不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须辨襄阳南阳。(6)三顾频烦天下计;一番晤对古今情。
11、陶渊明:质而绮,真而醇,自可传之千古;樽中酒,篱下诗,岂甘了此一生。12、李白 (1)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2)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3)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
(4)长安市上酒家眠,醉后敢将天子傲;采石矶头明月好,当年犹说谪仙归。(5)可怜荒垄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6)神仙诗酒空千古,明达江天贮一楼。13、杜甫 (1)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世上疮痍,诗中圣哲。
(2)满眼河山,大地早非唐李有;一腔君国,草堂犹是杜陵春。(3)歌咏总带忧民泪;颠沛仍怀爱国心。
(4)诗史数千言,秋天一鹄先生骨;草堂三五里,春水群鸥野老心。(5)以忠爱为心,国步多艰,匡时句出惊风雨;为生民请命,恫鳏在抱,警世诗成泣鬼神。
(6)舟系洞庭,世上疮痍空有泪;魂归洛水,人间改换已无诗。14、白居易 (1)枫叶四泣秋,根触天涯迁谪恨;浔阳千尺水,勾留江山别离情。
(2)笔诤时政,心在苍生,万户争传新乐府;堤建西湖,神归东洛,千秋永祀老诗翁。15、苏洵父子: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16、范仲淹: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17、沈括:沈酣于东海西湖南州北国之游梦里溪山尤壮丽;括囊乎天象地质人文物理之学笔端谈论自纵横。
18、辛弃疾: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19、李清照 (1)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采有后主遗风。
(2)大河百代众浪齐奔淘尽英雄汉;词苑千载群芳竞秀盛开一枝花。(3)载酒江湖,人比黄花瘦;校碑栏槛,梦随玉笛飞。
20、文天祥 (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2)宦游西蜀,志复中原,高吟铁马铜驼,烟法誓扫还金阙;诗继少陵,派开南宋,列入清风明月,池馆重新接草堂。
21、岳飞 (1)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惜死,果如公言,宋室可至南渡;罪名莫须有,忠冢栖霞山,长留人愿,国魂几时北来。(2)万里留长城,南渡朝庭从此小;一抔留古墓,西湖烟水到今香。
(3)奈何铁马金戈,仅争得偏安局面;至今山光水色,犹照得一片丹心。22、史可法 (1)数点梅花亡国恨;二分明月故臣心。
(2)万点梅花,尽是孤臣泪;一抔故土,还留胜衣冠。(3)死含瑶草千秋恨,魂傍梅花万古香。
23、蒲松龄: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24、孙中山 (1)英雄作事无他,只坚忍一心,能成世界能成我;自古成功有几,正疮痍满目,半哭苍生半哭公。
(2)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愿吾侪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竟之事。25、鲁迅 (1)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2)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26、韩愈:天意起斯文,不是一封书,安得先生到此; 人心归正道,只须八个月,至今百世师之。
26、苏轼:公是孤臣,明月扁舟留句去;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27、于谦 (1)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肱股之力,继之以死,独留表白在人间。
(2)千古痛钱塘,并楚国孤臣,白马江边,怒卷千堆雪浪;两朝冤少保,同岳家父子,夕阳亭里,心伤两地风波。28、陆游:篇中十九从军乐,亘古男儿一放翁。
4赞美历史人物 诗词
张衡: (公元78~公元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省南阳县石桥镇人。
十七岁时离开家乡,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历史古迹,调查民情风俗和社会经济情况。后来,又到首都洛阳参观太学,求师访友。
汉和帝永元十二年(公元100年),张衡由洛阳回到南阳,担任南阳太守鲍德的主簿。在此期间写了《东京赋》和《西京赋》,一直流传到今天。
安帝永初二年(公元108年)鲍德调离南阳后,张衡去职留在家乡,用了三年时间钻研哲学、数学、天文,积累了不少知识,声誉大振。 永初五年他再次到京城,担任郎中与尚书侍郎。
元初二年(公元115年)起,曾两度担任太史令,前后凡十四年,在天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 汉朝的时候,关于宇宙结构的理论,主要有三个学派,即:盖天说、浑天说和宣夜说。
张衡是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他认为天好象一个鸡蛋壳,地好比鸡蛋黄,天大地小;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
这个看法虽然也是属于地心体系的范畴,但是在当时却有进步之处: 第一,张衡虽然认为天有一个硬壳,却并不认为硬壳是宇宙的边界,硬壳之外的宇宙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 第二,张衡在《灵宪》这篇著作中,一开头就力图解答天、地的起源和演化问题。
他的回答具有朴素的、变化发展的辩证思想因素。他认为天地未分以前,混混沌沌;既分以后,轻者上升为天,重者凝结为地。
天为阳气,地为阴气,二气互相作用,创造万物,由地溢出之气为星。 第三,张衡用“近天则迟,远天则速”,即用距离变化来解释行星运行的快慢。
近代科学证明,行星运动的快慢是和它同太阳距离的近远相关的。张衡的解释有合理的因素。
张衡不但注意理论研究,而且注重实践,他曾亲自设计和制造了漏水转浑天仪、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制成于顺帝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后者是世界上第一架测验地震的仪器。
浑天仪相当于现在的天球仪,原是西汉时耿寿昌发明的。张衡对它作了改进,用来作为浑天说的演示仪器。
他用齿轮系统把浑象和计时漏壶联系起来,漏壶滴水推动浑象均匀地旋转,一天刚好转一周。这样,人在屋子里看浑象,就可以知道哪颗星当时在什么位置上。
张衡还对许多具体的天象做了观察和分析。他统计出中原地区能看到的星数约2,500颗。
他基本上掌握了月食的原理。他测出太阳和月亮的角直径是周天的1/736,即29'24'',同太阳和月亮的平均角直径31'59''26和31'5''2相差不多,可见张衡的测量是相当准确的。
张衡认为,早晚和中午的太阳,其大小是一样的;看起来早晚大,中午小,只是一种光学作用。早晚观测者所处的环境比较暗,由暗视明就显得大,中午时天地同明,看天上的太阳就显得小。
好比一团火,夜里看就大,白天看就小。张衡的这种解释是有道理的,但不很全面。
到了晋代,束皙才作了比较完善的解释。 张衡的学术成就是多方面的。
公元132年,张衡发明了一种测定地震方位的地动仪。地动仪也用铜制成,形状像酒樽,内部中间竖着一根粗大的柱子,柱的周围有8根横杆连接外面。
外面有8条龙,龙头朝下,按8个方向排列,龙嘴里各衔着一个小铜球,下面蹲着8只张嘴的蟾蜍。如某一方向发生地震,柱子就会倒向哪个方向的横杆,那个方向的龙嘴就吐出铜球,落到蟾蜍嘴里。
这样,人们就可以知道什么方向发生了地震。 公元138年,地动仪准确地预测了发生在陇西的一次地震。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向的仪器,比欧洲的地震仪要早1700多年。他还发明测定方向的候风仪,制成了当时只是在传说中有过的指南车。
在数学方面,他算出了圆周率比10的平方根316多一点。在地理学方面,他绘制有地形图。
在文学艺术方面,他是东汉时期有名的文学家,并且还被人列为当时的六大名画家之一。1956年,郭沫若为他题碑文:“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华佗: 首先出现在陈寿所著的《三国志)。
华佗是典型的神医,几乎成了中国医学人物的最杰出代表。 他为人治病,不仅是手到病除,而且道德高尚,专门和太祖曹操做对,不给这位不可一世之主看病。
眼看着曹操的儿子曹冲病逝,眼看着曹操头疼病逝,而自己则无动于衷,似乎还兴灾乐祸,巴不得这曹姓人家快些死掉。因为曹家人太聪明,太让许多“文化人”感到头疼难对付。
华佗的这些快炙人口的故事,似乎早已深入千家万户。华佗的故事似乎早已成为“信史”而流传中国。
好在《三国志》中有关华佗的记载不长,我们这里将之引来,并与柯云路的《发现黄帝内经》进行比较,通过比较,大家一定可以看出,“当代华佗”胡万林的确与奇怪的“古代华佗”有些相似 王羲之: (303~361),字逸少,原籍琅琊(今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故称“王右军”。
有“书圣”美誉。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由父王旷、叔父王庾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时经父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早年又从卫夫人处学书。
卫夫人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唐人书评》曰:“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
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
5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诗词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顾无言,唯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岗。 ——宋 苏轼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唐 王维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 李商隐
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有缘千里来相会,三笑徒然当一痴。 ——清 黄增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唐 李商隐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欧阳修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唐 元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
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
臣子恨,何时灭?
架长车,踏破贺兰山阙!
状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岳飞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 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虏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
6关于历史人物的诗句
唐·黄河远上白云间,。
何须怨杨柳,。唐·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唐·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
萧关逢侯骑,都护在燕然。唐·李白君不见,黄河之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悲白发,朝如青丝。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君莫停!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不足贵,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呼儿将出换美酒,黄河,你是民族的摇篮,五千年古国文化,从你这儿发源,多少在你周围扮演……”。《》的歌词,道出了黄河的悠久历史,唱出了黄河的不朽功绩。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也是世界闻名的巨川。——摘自《》与尔同消万古愁〔明〕明月黄河夜,寒沙似战场。
奔流聒地响,平野到天荒。吴会书难达,路正长。
男儿久为客,不辨是他乡。渡黄河〔明〕路出,开。
日翻龙窟动,风扫雁沙平。倚剑嗟身事,快旅情。
茫茫不知处,空外棹歌声。过黄河〔明〕前初放船,长淮东下水如弦。
劲催双橹渡河急,一夜狂风到海边。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
(赠《裴十四》)曰:黄河远上白云间,。何须怨杨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维诗曰:大漠孤烟直,。()“声声雷,船工步步沉。
运载好布千万匹,船工破衣不遮身。运载粮食千万担,船工只能把糠馍啃。
军阀老板发大财,黄河船工辈辈穷。”“一条飞龙出昆仑,过三门。
吼声震裂头,把船行。”“在江东,将台祭东风。
祭起东风连三阵,火烧曹营百万兵。”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与刀环。
(唐 《》)黄河走东溟,白日落西海。(唐 李白《古风》)阳台隔楚水,春草生黄河。
(唐 李白《寄远》)黄河北岸军,椎鼓鸣钟天下闻。(唐 杜甫《黄河》)派出昆仑五色流,一支黄浊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