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和腾讯互通,淘宝支持微信支付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意义?

阿里巴巴和腾讯互通,淘宝支持微信支付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有何意义?,第1张

阿里巴巴副总裁、C2M事业部总经理七公表示:的确提交了淘宝特价版小程序的申请,期待和腾讯的合作,但申请仍在审批中。这个消息出来后,在业界传得沸沸扬扬。而所谓的互通合作,则是在淘宝下单的时候,已经能够以微信支付的方式进行付款了。

我们都知道,阿里巴巴旗下的所有产品与腾讯旗下的产品长期以来都是针尖对麦,互相隔绝的,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淘宝和微信支付之间的壁垒了。那么,淘宝支持微信支付的事情究竟是怎么回事?背后究竟有何意义?

淘宝支持微信支付究竟是怎么回事?

在互联网行业里,阿里想要入局社交而腾讯想要涉足电子商务领域,只是,作为两大行业的巨头,一直以来的壁垒让其互相之间也没什么实质性的推进。这一次,阿里和腾讯的“世纪大和解”开始互通,淘宝也终于开始支持微信支付,让网友纷纷叫好,忍不住感叹:终于可以用微信在淘宝下单了。

从已经获得内测资格的网友爆料所知,用户在淘宝APP下单后,在支付选项的页面中明显可以看到已经新增“微信扫码支付”和“去微信找朋友帮我付”2种新的支付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的使用方式如下:

微信扫码支付:所谓的微信扫码支付,在具体的操作方式上比较麻烦,因为无法直接在提交支付订单以后直接跳转到微信支付页面进行付款,只能在出现支付二维码以后用另外一部手机直接扫码或者把二维码截图以后,再启动微信扫码才能完成操作支付。实话实说,这种“作秀”的操作,在实用性上面,还显得有些鸡肋。

去微信找朋友帮我付:顾名思义就是直接将提交订单的链接通过微信的方式分享订单给微信好友,让其帮忙付款。这一点跟某多多的“找朋友代付”本质上是一样的。

背后有何意义?

这两家公司的握手言和,结束自己长达八年之久的相互“屏蔽”,最终的赢家其实是用户和消费者。因为再也不用像以往那么麻烦地进行操作了,互联网本身也是为了给人们带来便捷。

这两家公司其实也可以实现共赢的局面,对于阿里巴巴来说并没有微信的大社交圈。与微信进行互通之后,就可以为自己带来更多的流量。微信有了阿里系列的产品入驻之后,对于微信支付的使用频率也会大大地提升。对于整个互联网行业来说,这就是一个全新的起点。开放本就是互联网行业必须坚持的道路,一个开放的互联网市场才会具有活力,才能够为这些平台的用户带来全新的更为便捷的体验。

随着这些互联网巨头公司将自己筑起的“柏林墙”拆除,很多依靠这些平台创业人的创业成本也就降低了。大家更为关注的是如何打造出更好的产品,不再是如何进行相互间的制约。对于中国互联网来说将会变得更加公平更加具有活力。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我更青睐支付宝。

因为支付宝里面有奖励金。虽然不多,但是慢慢积累起来也是一笔小财富。并不是在乎这一点钱,只觉得这样比挺好玩的,也比较有成就感。每当支付的时候,我就喜欢用支付宝支付,这样可以积累一点奖励金,也挺好的。积少成多,只要支付宝支付得足够多,奖励金的积累才能越来越多。

第二个是因为支付宝里面有花呗,把花呗设置成第一付款方式,就会在能用花呗的时候,自动改成花呗支付,这样的话看见自己余额没有变少,心理作用,就会觉得没那么心痛,只需要等到下个月还清就可以了,也可以让自己的经济缓一缓。现在很多地方都支持花呗支付,所以有时候在超市里面或者其他商家都会用到支付宝里的花呗,这样也比较方便。

第三个是因为支付宝里面可以积累信用,然后可以增长自己的芝麻信用分,信用分高了,当有需要借钱的时候,额度就会变高一点。平时多用支付宝就能够让自己的信用额度变高。谁都有急用的时候,这些平时积累的额度,到最紧张的时候,一定会有所帮助。虽然微信也有微粒贷,但是,却不是对所有人开放。支付宝里面有的却是可以通过自己的支付次数变多而开通的。

所以我就比较喜欢用支付宝,支付宝可以给我带来很多方便,帮我积累信用。只要我用支付宝的多了,然后就会有很多福利。而微信却没有这么多功能。

无意中听到一条信息,阿里巴巴将切断一切微信来源,目的是进一步提升消费者用户体验。  骤然听来似乎合情合理,一些微信营销应用骚扰用户也是实情,可那毕竟是小部分。在淘宝服务平台上,微信营销应用有数十个,像美丽说、蘑菇街这样的第三方平台已经吸引了众多的粉丝,不得不说他们的用户体验还是不错的。淘宝当初屏蔽百度蜘蛛之后,曾一度大力招募淘客,至今仍有很多人从事淘客。那为何在微信平台上,就要取消淘客的存在呢难道只有微信营销影响到了用户体验吗答案当然不是。  事实上,阿里是预感到了来自支付平台的威胁,这才果断禁止微信营销的。众所周知,支付宝是依托于阿里集团诞生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但凡在淘宝、天猫购物的客户都会使用到支付宝。可是微信平台的诞生却打破了这一垄断局面。从微信平台营销类应用进入淘宝页面的客户在购买商品后不仅可以选择使用支付宝,还可以选择使用财付通。阿里旗下的淘宝与腾讯旗下的拍拍本来就存在竞争关系,如果任由微信营销应用发展,势必会影响到支付宝的老大地位。因此,考虑到这种厉害关系,阿里果断重磅出击,宁愿舍弃部分流量。  再者,控制可能的流量失控风险也是这次决策的目标。阿里此举并不奇怪,微信正在阿里多年打造的生态系统中撕开一个口子,阿里必须做出自救反应。长期观察阿里腾讯百度的一位互联网研究人士张华(化名)对TechWeb说道。目前淘宝有15%的流量来自移动手机端,微信的用户已经超过4亿,微信一旦成为未来淘宝的主力流量,那淘宝将很有可能面临流量流失的风险。介于这两点,阿里关闭微信平台也是势在必行。  目前腾讯方面尚未作出反应,只是那些依托淘宝从事微信营销应用的第三方平台成为了阿里此次防御守卫战的炮灰。

互联网行业有个很明显的特征,人才流动性非常强,换句话说就是,时不时跳槽的人非常多。特别是作为互联网行业的三大巨头,百度、阿里和腾讯的人才流动更厉害。

那么,像百度、阿里和腾讯公司里的资深工程师和管理者人选等,是从哪些公司里跳槽过来的,又可能会跳槽到哪些公司呢?

上面这张图,是根据脉脉数据研究院的资料制作出的人才迁徙图表,在这个表中,众多互联网公司的人才流动情况非常清楚,不仅如此,其中还有7个有趣的现象。

不过小编今天要说的是有关BAT的有趣现象。

在众多公司里,BAT互跳更频繁,总的来说一句话:阿里人最爱去腾讯,腾讯人最爱去百度,百度人最爱去滴滴,滴滴人流回百度……多么完美的跳槽链……

不过,虽然大致方向很明确,但人才们对BAT的态度却有很大的不同。

不少阿里人对腾讯抱有好感,对百度却不太喜欢。比如有同事从阿里跳到腾讯,大家就会“哎!高升高升,以后再缺人的话叫我叫我”;但如果有谁要去百度,情况就不相同了,“哦!去百度啊,你真想好了吗?你在北京怎么生活呀?你在那边有房子吗?你对这个公司了解吗?”

也正因为如此,江湖流传BAT里面,最不好挖人的就是腾讯。

不过,在如今人才流动纯属正常的大环境下,人才追求更好的条件也无可非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464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5
下一篇2024-04-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