篆刻是一种特有的传统艺术,从古至今已有二、三千年的悠久历史。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称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称呼都因时而异。早在殷商时代,人们就用刀在龟甲上刻“字”(即我们现在称为甲骨文)。这些文字刀锋挺锐,笔意劲秀,具有较高的“刻字”水平。在春秋战国至秦以前,篆刻印章称为“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天子所专用,大臣以下和民间私人用印统称“印”。这就形成了帝王用印称“玺”或“宝”,官印称“印”,将军用印称“章”,私人用印称“印信”。 篆刻的「篆」字,古时写作「瑑」,从玉字旁。凡是在玉石上雕琢凹凸的花纹,都叫做“瑑”。后来竹帛成为通行的书写用具,于是篆字的形符,也由“玉”改为“竹”。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到了秦始皇时,将全国书体作综合整理,书分八体,印面上的文字叫“摹印篆”;王莽定六书时,称为“缪篆”,从此便明定篆书为印章印文的使用字体。唐宋之际,由于文人、墨客的喜好,虽然改变了印章的体制,但仍以篆书作印,直到明清两代,印人辈出,篆刻便成为以篆书为基础,利用雕刻方法,在印面中表现疏密、离合的艺术型态,篆刻也由广义的雕镂铭刻,转为狭义的治印之学。而此治印之学也有人直接称为“刻印”、“铁笔”、“铁书”、“刻图章”等。
为什么要刻印章
印章,信也,权也。古往今来,印章是权力、身份的象征;是责任、信用的体现方式,更是文人雅士把玩的心爱之物。
中国印,沉淀千年的岩层,只有配上古色古香的篆体文字,在方寸之间展现一片天地。。。。
1、你可以为自己篆刻一个姓名章,作为你独特个性的代表。因为你、我、他以及世上的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而每一个篆刻印章也是独一无二的。此为真正个性化之物,只有手工篆刻的印章才能真正的独一无二,机器刻的楷书印不同于此“印”。
2、你可以为自己和爱人刻一对情侣印章。让两个印章成双成对,让印章成为见证你们永恒爱情的信物。珠联印合,浪漫永远,边款(印章侧面)更可以刻上字“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等,你喜欢的话语。
3、你可以为自己刻一枚藏书章。这样,你可以在精挑细选的每一本书上钤上你的印记。
4、你可以刻一枚印章送给你的好友、同事、同学、战友过生日的时候、分别的时候、想感谢一个人的时候很多的时候,你想选择一样礼物送给他人。你希望礼物能高雅脱俗、能意义深远、能记忆永久、能得到对方的重视和喜欢。而每个人最熟悉的最喜欢的字眼莫过于自己 的名字。你送他一枚名章,这样的礼物他不会不喜欢,收到这样的礼物他不会不高兴。你所要表达的深情厚谊不言而喻。
5、你可以把你喜欢、你钟意。你有共鸣,你所感悟到的让你受益无穷的一句话、格言、座右铭等刻成印章。让它与你相伴,鞭策你进步成长,促你成功!
6、你可以为你所经营的公司及店铺等事业刻一枚印章。它可以体现你事业所具有的中国特色和博大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
如何鉴赏刻印的水平
篆刻之美,美在篆法,美在刀法,美在章法
篆刻不是简单地将篆书反刻到石头上就万事大吉的,每一方印章都应该是专门设计的,字与字,笔画与笔画甚至与边框之间都有一定的呼应关系的,篆刻作为一门专业性很强的艺术,品评一方印章的水平要考虑的因素非常多,如传统、流派、章法、刀法……让普通人往往一头雾水。简单的方法就是一看基本功,所刻印章的刀痕不是很粗糙,不是简单化随手就能刻就的,二看整体是否协调,与欣赏油画一样,整个画面既要有对比又要整体协调,给人以美感,在小小的方寸之内,充满了时间的古朴和空间的浑厚,几经岁月更迭,仍能以温润的光泽、古雅的韵趣,引人玩味。
中国文字随着时间的绵延、空间上的歧异发展,蕴涵了动人的多样风貌,尤以甲骨、钟鼎、铜器、碑碣、简册等等都是古代文字之所寄。我们可以由此窥控书法的源流,但如果从另外一件小物品上去,就可更明晰的了解与意外的收获,那便是国人所知的印章了。
篆刻需以金石之学、书法之道为基础,方能将印文在径寸的围内妥善的安排运用、将中国文字的艺术性提升到极致。篆书是纯以线条为主,笔画平均、整齐,结构是对称的、调和的,又具有屈伸自如、增减合法、挪让有序的特性,兼有图案性、美术性而通过篆刻家分朱布白与雕必的巧心技能,可以使雕刻出来的文字,在方寸之间呈现出各种不同的意境与风神。小小的印面姿态迭出,加上猩红的印色钤盖在雪白的纸面上,照应着丹青玄墨,在色泽与构图上,使书画生色不少,于是“书”“画”“印”便有了不可分性,此书法与篆刻结合的表现形态,也就有了它的独特性,不仅与书画相得益彰,进而成为一种可供单独欣赏的艺术品。
手工篆刻与机器刻印的区别?
很多网友通常在咨询时,问到手工篆刻与机器篆刻的区别,在这里我提供几种辨别的方法:
首先:手工篆刻表现的字体一般很有韵律感,线条古朴自然,而机器篆刻的文字相对死板,刻出的文字效果是字库文字模版的完全复制,只是线条均匀而已,没有任何艺术价值可言;
其次:手工篆刻的印章边是生动的,字体之间有呼应,结构天成,好的篆刻本身就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品,而机器篆刻的是千篇一律,规规矩矩,死板僵硬,拓出来的印,手工篆刻的有韵律且很自然的,古朴的会有一些拓边效果,机器刻的通常没有破损的边;
手工篆刻是中国一门古老的艺术,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诗、书、画并称四绝,现在又与笔、墨、纸、砚、印并称文房五宝,手工刻篆刻出来的印章有着独有的艺术价值,是电脑刻章无法比拟的,刻印也不绝不是只要把字印出来就行。手工印章是一门艺术,而电脑刻制只是一个符号,没有任何艺术收藏价值。
手工篆刻印章更会因为篆刻者本身水平的不同,名气的大小,其价值也会绝然不同。
什么是印章的边款?
印章边款一般泛指刻于印章章身四面的文字、图案,盖印的时候可以利用边款轻松的辨认方向,边款一边是根据个人的喜好来确定刻与不刻,边款刻的内容选择很多,既可以只刻上篆刻的农历年月,也可以刻上抒情、励志、祝福的文字,更可以刻上一些特别的图案,或者治印者的名字。
书法/书画盖印的常识及注意事项:
一、印章的艺术作用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是书法作品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缺了印章就无法成为完整的书法作品。
印章最初是信物,起印证作用。宋、元以后,因注重了书画题跋和署款,书家们逐渐认识到印章的艺术作用并注意在书法作品中发挥这一作用,使书、印合璧的艺术得以形成。书、印相映成趣,不但使书法作品增色,活跃气氛,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而且能调整重心,补救布局上的不足,对作品起到稳定平衡的作用。在书法作品上署名盖章,以示郑重,可防止伪造;盖上富有雅趣、寓意的闲章,还可寄托书者的抱负和情趣。因此,历来书家都非常重视用印,甚至自己刻印,使、书印有机地结合起来,产生更美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书法作品上常用的几种印章
(一)姓名章
姓名章是题款署名用章。姓名有连在一起的,也有分开的。题款用章,以一名一字为正,一姓一名亦可。款名,印字;款字,则用姓名章。款有姓,可用名章,款无姓,或不落款者,应用姓名章,以利辨识作者。古人用章,讲究礼仪;凡卑幼致书尊长,当用名章;平辈间用字章;尊长给卑幼,用别号章即可。反之,则贻笑大方。现代书画家张大千认为,姓名章的形状以“方形最好,圆形还可,若腰圆天然形等都不可用。”
姓名章一般分朱文(阳文)白文(阴文)两种。一幅书法作品上盖两方姓名章时,最好一朱一白,两章大小相宜。款尾用多章时,次序是先姓名章,后字、号章。
(二)闲章
闲章亦称布局章,包括引首章、拦边章、压角章和腰章。
1、引首章
引首章是钤盖在书法作品右上的章,又称“随形章”,是随石料的造型顺势刻成的的章,一般不宜为方形,而以半通、长方、圆形、半圆形、随圆葫芦形、自然形、肖形等为好。书法作品上是否盖引首章要看需要而定,如款首过于整齐,需“破形”;款尾印章分量太重,需“提升”;作品上印章分布单调,需“调整”,这时应考虑盖引首章。
引首章按内容可分为如下几种:
(1) 斋号章 世传斋号章始于唐相李泌端居室玉印。宋、元以后,此风渐盛,书家几乎人人有斋号章。明书法家文征明云:“我之书屋多起造于印上。”斋号通常称斋、堂、室、楼、阁、馆、轩、庵等,如惟清斋、雪溪堂、磨剑室、笑隐楼、松风阁、来禽馆、赏雨轩、乐天庵等。
(2) 雅趣章 即古之吉语章、词句章,多有寓意,富有雅趣,或辑录具有哲理、发人深思的成语警句,或记录自己的情趣和心声。雅趣章内容广泛,有勉人学习的,如“琢”、“师法”、“书痴”、“精于勤”、“艺无涯”、“师古不泥”、“广采博取”、“观书为乐”、“人好学则明”、“长期积累偶然得之”等;有表露情怀的,如“恃德”、“明志”、“清趣”、“乐而康”、“苦中乐”、“惜分阴”、“孺子牛”、“玉洁冰清”、“淡然天趣”、“老骥伏枥”等;有表达笔墨情趣的,如“泼墨”、“笔耕”、“香田”、“神趣”、“藏拙”、“癖于斯”、“心慕手追”、“业在砚田”等;有祝愿吉祥的,如“如愿”、“长乐”、“美不老”、“吉日良辰”、“人寿年丰”、“书翰长寿”、“天长地久”等。
(3) 年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年代,如甲子、乙丑、丙寅或一九八九年、一九九0年、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等。
(4) 月号章 用于记载书法作品的月令,如上春、如月、蚕月等。
什么是藏书章?
1、 拦边章
拦边章是指盖在书法作品一边的章,起拦边聚气的作用。
2、 压角章
盖在书法作品的边角的章称压角章。取右上角的称“迎首”,取两下角的称“押角”。拦边章只管一边;压角章则可管两边,紧贴边角起“拦边封角”、“补充空虚”和调整稳定画面的作用。
3、 拦腰章
长幅书法作品如条幅若仅在右上方盖一枚引首章,中间显得太空,可加盖拦腰章,其内容多为书者的籍贯,亦可用书家生肖肖形印。拦腰章应小于引首章和款尾姓名章,三枚章切忌盖在一条直线上。
上述种种闲章实则不“闲”,若铃印得当,既能起到笔墨的作用,又能起到笔墨所起不到的作用。正如现代书画家潘天寿所说:“起首章、压角章也与名号章一样,可以起到使画面上色彩变化呼应、破除平板,以及稳正平衡等效用。”
(三)鉴藏章
鉴藏章是鉴赏收藏者用章。据载,鉴藏章亦始于唐,宋以后盛行。唐太宗自书“贞观”二字作连珠印,唐玄宗作“开元”二字连珠印,皆用于御藏书画。后来鉴藏名称颇多,如收藏,珍秘、审定、鉴赏、过目等。鉴藏用章,应视字画之大小,以不损字面与画面为要。有些鉴藏者为了自己流芳千古,盖章时往往破坏画面,这是要注意防止的。
三、钤印的艺术
书法作品上的印章不是随意钤盖的,而是有一定法度的。如若印盖得不当,非但不能锦上添花,反而会弄巧成拙,破坏整幅作品的艺术效果。因此,怎样钤印,需要认真对待,精心斟酌。通常情况可掌握以下几点:
1、大小适宜
印章大小,应与作品的幅式大小相匹配,应与题款字相等为宜,小一点亦可,不能大于题款字,大则不雅。如若款字细小,纸地逼仄,可用小联珠印自显周到。一幅作品钤用大小不一的两枚印章时,要上小下大以求平稳,避免头重脚轻之弊。倘属几人合作,几人印章大小亦应相当。
2、数量宜少
钤印数目,古喜单数。有钤印“用一不用二,用三不用四,盖取奇数,其扶阳抑阴之意乎。”印数不宜多,过多则易杂乱,甚至喧宾夺主。如若一幅作品用数印,需择不同形式的印面,避免雷同。
3、位置恰当
钤印,要慎视位置。一幅作品,总有虚实、疏密之处。密处不够紧凑,可用印章补之;疏处如觉空荡,可借印章充实,宛如挪动小小的“秤砣”,使画面均衡熨贴。款尾姓名、字号章的位置要安排精到,若题款下留有空白,则钤在署款之下;若无空白,宜左不宜右。款尾印章要保持适当间隔,既忌拥挤,亦防松散。一幅作品同时钤用引首章和压角章,忌排放在一边。压角章宜放在左下角,与引首章成对角之势。
4、轻重权衡
就印色彩而言,朱文印份量较轻,白文印份量较重。墨色淡雅之作,宜钤朱文印,保持两者和谐一致;墨色浓重之作,宜钤白文印,使红彤彤的朱色与乌黑的墨色产生强烈对比,相映成趣。若一幅作品钤用数印,印色应有主次,即多朱配少白,多白配少朱,使之既有变化,又协调一致。
5、风格一致
印章的风格,应与作品的书体,风格相协调一致。如单刀直入的急就印章,不宜钤盖在工整秀丽的小楷作品上,奔放雄健的书法作品,不宜钤盖娟秀工丽的铁线印章,否则,便格格不入,直接影响书法作品的艺术效果。钤用闲章,不仅要注意使其内容与作品正文浑然一体,不可违悖,而且应注意保持印章内容与风格的协调一致,如“祖国河山”印不能刻得支离破碎,“一代英豪”印不能刻得纤细无力。如此等等。
藏书章
图书收藏者用以标明图书所有权和表达其个性爱好的一种印迹。称藏书印。中国西汉时期就已出现藏书章。古代藏书家为辨明图书的归属,征信于人,常在自己的藏书上盖上印章。章上通常刻有姓名、字、号、乡里、祖籍、藏书处所、官职、鉴别、授受、告诫、记事、言志等内容。北宋苏耆、苏舜钦有“佩六相印之裔”等印。南宋贾似道有“秋壑图书”等印。明末清初藏书家万贞言的藏书印上刻有“吾存宁可食吾肉,吾亡宁可发吾椁,子子孙孙永勿鬻”等字,情深意切。明清以后,宋元版书倍受藏书家珍惜,家藏宋版书者竞相夸耀,这类藏书印极盛一时。明朝文人多自号“山人”、“居士”等,故多在藏书章印上刻有这种文字,如“文水道人”,“五峰樵客”、“五峰山人”、“墙东居士”等;很多官宦之士喜欢刻藏书章,如明季振宜有印“吾道在沧州”、“柱下史”,叶盛有“镇抚燕云关防”、“巡抚宣府关防”印,表达他们“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情感。还有些藏书家在书印上表达追思前人之意 , 如明江苏吴宽有“延州来季子后”印。顾千里有“陈黄门侍郎三十五代孙”印,陆芝荣有“忠宣第三十七世孙”印。明清之间妇女藏书章有归有光妻王氏的 “魏国文正公二十二代女”印,阮元继配孔经楼的“阙里阮孔经楼”、“孔子七十三代长孙女”印。有的藏书印极力表白家族的荣光,如袁忠彻的“袁氏父子列卿”、“忠孝世家”印、马思赞的“玉音孝友著于家庭信谊隆于乡党”印。有的藏书印告诫后人不要丢失图书,例如常刻有“子孙保之”字样,清陈鳣有“得此书费辛苦后之人其鉴我”印。有的藏书家对借书非常谨慎,唯恐有失,如明代钱谷有“百计寻书志亦迁,爱护不异隋侯珠,有假不返遭神诛,子孙不宝真其愚”印。毛晋有“在在处处有神物护持”,张蓉镜还在书上盖有“在处有神物护持”印。藏书家痛恨后人卖其藏书,如清王昶的藏书印上有“如不材,敢卖弃;是非人,犬豕类,屏出族,加鞭箠”的话,全印共64字,是迄今所见字数最多的藏书印。字数最少的只有一个字,如清何焯的“髯”字印。古代藏书家的书印一般不只一枚,有的多达十多枚乃至数十枚。
中国古代藏书章对于后人了解文献的收藏和流传以及鉴别古籍版本等都具有重要价值。 现代图书馆也常在所藏图书资料上加盖藏书章。全称如“北京大学图书馆藏书”、“北京图书馆藏刊”。
图书的藏书章一般盖在书名页的下方正中,也有在书名页盖章以外,还在书中固定的某一页和在最后一页的下方正中各盖一个章。期刊和其他资料则多将藏书章盖在封面上。 藏书章形状多半是正方形和长方形,也有其他不规则形状。现代图书馆的藏书章形状多样,除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以外,还有圆形、三角形、棱形、椭圆形等。藏书章的用料也有多种,以石材为最常用。
四大印章名石介绍
在中国,印章石历史很是久远,从古至今,印章石一直为文人术心灵和思绪的寓体,陆游有诗云“花如解语嫌多事,石不能言最可有”,印石以其特有的色、纹、韵、刚、柔、形,无言地传文达意,以无声现有声。早在战国到西汉时期,就开始用滑石制印,但石质粗劣,只用于殉葬。后出现了古代玺印,多以质坚耐久的铜玉为材料。元末,浙江的著名画家王冕,用花乳石自刻印章,这可说是印章石挤身艺术之林的开始。明代中期,文彭在南京于意外中得到四筐用来制作妇女首饰的青田冻石,试着自刻印章,自此在文人中兴起了篆刻艺术。经过数代,印章石料日益丰富,载体多样,形式各异。 这其中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和巴林石最秀。
一、寿山石
寿山石,在中国一并与巴林石、青田石和鸡血石被成为中国“四大名石”,在1999年中国的“国石”参评活动中,寿山石和芙蓉石更是被分别评为“石王”和“石后”,在很多艺术家的眼中寿山石就是中国的“国石”。
寿山石产于水碧山青、风景秀丽的福建省福州市寿山乡,因为此地是天造地设的精灵福地,前人便唤作“寿山”,那传说中女娲补天的遗石----寿山石便富藏在山中。
寿山石质地纯净者,色泽为润白。若微含其他成份者则呈五彩。质地好的寿山石表面一般呈现珍珠、凝脂和玻璃光泽,绝大多数都有滑腻感。
寿山石分田坑、水坑、山坑三大类共60多种。
田坑石简称“田石”,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殊异,靠深挖田土收集而来,最为稀罕。
水坑石产于坑头占山麓,位于寿山乡东南3里处,因矿脉很陡,易生成晶冻类珍品。多透明状,光泽好,质细腻。
山坑石矿布10多平方公里,产品极多,质地差异较大,变化也复杂。
寿山石中最名贵者为田黄,昂贵之原因大概有三:一是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和清乾隆均曾好田黄,因而使其身价倍增,加之**一向为王者专用,而田黄又特别晶亮,所以田黄昂贵。二是意境好,所谓“福寿田”也一向为王者所追求,田黄取福寿双全之意,更显珍贵。三主要是田黄产于寿山溪旁水田古砂层中,外形特殊,独石分散,无脉可寻,十分稀有。
二、青田石
青田石产于浙江省青田县。色彩丰富,花纹奇特。以“叶蜡石”为主,显蜡状,油脂、玻璃光泽,无透明、微透明至半透明,质地坚密细致,是中国篆刻用石最早之石种。
青田石共分10大类108种。以“封门”为上品,微透明而淡青略带黄者称封门青。另外,晶莹如玉,照之璨如灯辉,半透明者称灯光冻。色如幽兰,明润纯净,通灵微透者称兰花青。这三“青”于田黄,鸡血石并称为三大佳石,其价值也越来越高。
由于封门青的矿脉细,且扭盘曲折,游延于严石之中,量之奇少,色之高雅,质之温润,性之“中庸”,是所有印石中最宜受刀之石,大为篆刻家所青睐。其色彩天然,绝无人工或他石能仿造,容易辨认。鸡血、田青以色浓质艳见长,象征富贵;封门青则以清新见长,象征隐逸淡泊,专家称之为“石中之君子”,十分贴切。
青田石除灯光冻、兰花青、封门青外,还有黄金耀、竹叶青、金玉冻、白果青田、红青田(美人红)、紫檀、蓝花钉、封门三彩(三色)、水藻花、煨冰纹、皮蛋冻、酱油冻等,均于实物名称相类,易辨。近出龙蛋石,系暗红杂石包裹体,内往往有圆或椭圆上品封门青独石,极为珍稀;形成类似田黄,价值亦愈益昂贵。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云和的小顺石,这是近几年来新开发出的叶蜡石矿。其色彩之丰富,透明度之高,柔润受刀之特点直逼寿山、青田、昌化,大受雕刻界青睐,身价直线上升。小顺石内质外观于寿山、昌化及小部分青田相似,除似寿山色彩之艳之外且透明度大多高于寿山。
三、昌化石
昌化石产浙江省临安昌化镇。昌化石具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极少数透明。品种很多,大部色泽沉着,性韧涩,明显带有团片状细白粉点。按色分有白冻(透明,或称鱼脑冻)、田黄冻、桃花冻、牛角冻、砂冻、藕粉冻(为主)等,均为优良品种。色纯无杂者稀贵,质地纤密,韧而涩刀,少含砂丁及杂质。
如果在上述昌化冻石中有“血”者则为上品“鸡血石”。所谓鸡血,实是朱砂(辰砂),即一种特殊的汞矿石,鲜红色。
鸡血石大部分是有地子的鸡血石。地子越灵透纯净越好。如桃花地鸡血红;遍体艳若桃花,鲜艳夺目。白玉地鸡血红,质地月白如素,无杂色,血色淋漓尽致。“刘、关、张”:红、白、黑三色相间,极富特色。豆青地鸡血红,地子似碗豆青色,微透明,血色鲜艳。荸荠糕地鸡血红,其透明度相当强,血呈红斑,片片诱人眼目。牛角地鸡血红,质地乌黑纯正,血艳,呈流纹,动感很强。藕粉地鸡血红,质地若冲泡而成的西湖藕粉,呈粉白色,鸡血醒目。肉膏地鸡血红,产量较多,质地有透明不透明之分,其红色似鸡血滴入石中为佳者。
值得提醒的是,鸡血石较易仿造。仿造者手段之“高妙”足以乱真,若非行家实不易辨认。但识别的手段亦有二:不管采用何种手段,使用何种材质,用打火机火苗燃之即发出特殊气味,为假,此一种。第二种鸡血倒是真的,然是人工“嫁接”的(取鸡血石碎小石,掺以化学物合成),确切地说是在真鸡血的基础上,做了假的手脚,其漂亮的程度令人怀疑,这类的分辨只能靠眼睛去仔细辨别。鸡血的自然外观有瑰红、条红、片红、斑红、星红、霞红等,色调浓淡过渡自然。经过人工嫁接的鸡血,它的外观形态一般是不会统一的,分辨的关键也即在此(但做假的高手也不管确有使外观统一的,那是在极偶然,极有心,收集碎料、废料的前提下,统一地子,统一色调,统一血色,统一纹路,煞费苦心集中比较后使用贴片法合成,此谓以假乱真,看似大瑰面的红,实质上是由数小块拼接而成)。
四、巴林石
巴林石属天然原石,属铝硅酸盐类,是以高岭石、叶开石为主的多种矿物质组成的黏土岩,因矿床坐落于内蒙古巴林右旗草原而得名。并与福建省的寿山石、浙江省的青田石和昌化石齐名公称中国四大名石。
巴林石的分类没有寿山石那样复杂,按照质地分类,巴林石大体上可分为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其他一些叫法则多从寿山石石种称谓而来。
巴林鸡血石,是巴林石中的极品。其石质地温润坚实,石上鸡血艳如彩霞、光彩耀人。以大小和色韵而论,堪称中国“鸡血石之王”。
巴林福黄石,其石质地柔和莹润,坚而不脆,色泽纯黄无暇,集细、洁、润、腻、温、凝六味于一身。
巴林彩石,其彩色图案以天然纹理见长,色彩艳丽多姿,惟妙惟肖。巴林彩石上绚丽的色彩,流畅的线条,形式栩栩如生的水草松枝等天然画面,鬼斧神工地表现了大自然的奥妙。国内唯巴林盛产彩石,实属独一无二。
巴林冻石,石质细润,晶莹透亮,质地细洁,颜色妩媚,似婴儿之肌肤,娇嫩无比,其彩霞冻石更为珍贵,洁白透明,肌体中所渗之云霞状红色纹理变化无穷,犹如一幅旭日喷薄,红霞漫天的水彩画,绝非他石之匹敌。
神庙建于公元前1290年~公元前1224年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在位的时期。
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是2月21日,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亲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Tuya)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
拉美西斯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
如何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父亲去世时,拉美西斯的年龄大概是25岁,但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雄心和顽强的自我意识,他要让自己的壮举超越所有的前辈。
“进行宣传是他最好的武器,这在宣扬自己的王国和使命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埃达布莱西亚尼(Edna Brecciaing)叙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并使他的形象流传千古,而且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见诸于文字之中:八位皇后,一群数量难以考证的妃妾和100多个儿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宫中多事”,而是因为他活到了90多岁,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岁,他的许多儿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继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agenta),位列王位继承人名单中的第十三位,到60岁时才得以登基。事实上,拉美西斯在辞世前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臣民们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这位伟大的法老未曾预料到,不仅有关他人生的史诗已经名垂青史,就连那些有关他死亡的史诗也同样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称颂的壮举就是针对赫梯族(Hittites)的卡叠什(Qadesh)战役。当这位年轻法老的自负几乎使自己溃败时,命运女神却眷顾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来是这样。
撰写有关拉美西斯专著的弗朗克齐米诺(Franco Cimmino)解释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一次战争拥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战争归来之后,在他王宫的墙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的卢克索(Luxor)神庙里刻下了描绘战争的场景。这些巨型的艺术品分别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营扎寨、战斗的场面以及被俘的士兵。当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还是拉美西斯,在画面中,他只身一人击溃敌军。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总之,这一切旧如同一部既有画面又有伴音的“埃及人叙述的历史
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 BC 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躲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
最后由于拉美西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以及本国内乱,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议和。 战争结局0 :0 。
弗朗克齐米诺说:“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虽说失去了许多辆重型战车(与埃及人的战车相比,数量更多但也更难操纵),但他的士兵几乎毫发未损。但对拉美西斯来说,赫梯族人的突袭使他至少损失了一个支队。”战事是的结果是一次平局,这迫使拉美西斯放弃攻取卡叠什的打算。
但是,他借助自己的宣传把这次几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战变成了在一位伟大领袖领导下的英雄壮举。
拉美西斯把这次战争刻在了诸多神庙上。他带来了新的表现风格。阿布辛拜勒神庙描绘卡叠什之战的浮雕中,以前叠放条纹装饰的表面现在则被用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景,营造出更富戏剧性的动感场面。浮雕中刻画的拉美西斯与战车的形象可以让人了解到这种全新的风格,而人们对画面细节中的“四只手臂”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多出来的两只手臂应该属于战车驾驶者,他的身躯完全被拉美西斯盖住了;而有的人则认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应该是拉美西斯召唤来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设则认为它们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创作浮雕的艺术家多画两只手臂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
[编辑本段]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
刻在黏土墙或石墙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条约(4000多年前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这就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争冲突的第一个实例。
卡叠什之战以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穆瓦塔里什国王去世之后,他的继位者阿图西里什(Hattushilish)与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目前,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时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促使两国议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胁,这个好战的民族不断骚扰两个王国。和约于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签订,这个条约具有很多现代意义。根据该条约,两国人民之间不再发动战争,在遭受敌人攻击时互相帮助,互相维护对方国王的权益,引渡在对方国家避难的犯人。
在尼罗河三角洲瞻仰拉美西斯王国的瑰宝
一个熙熙攘攘的巨大港口,色彩绚丽的房屋,十多座神庙,这一切都为了彰显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到达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会赞叹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宫殿、房屋还有拉美西斯本人的皇宫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而历史记录者则把它描述成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台,铺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厅。”城市的每个重要地点都有一座神庙: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护神的乌托(Uto)神庙,东面有亚洲女神阿斯塔尔特(Astarte)神庙,南面是塞特(Seth)神庙,西面是阿蒙神庙。城中设有军队、官员居住区以及用与法老继位仪式的大厅;繁忙的港口内来往不断的船只载满各类物品,这使比—拉美西斯也成为王国的一个主要商业中心。但这些繁荣今天都已荡然无存,借助先于比—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们今天才能确定这座城市的准确地址。
[编辑本段]卡纳克所有的神庙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活跃的“建筑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义大兴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纳克的建筑群由多座宗教建筑组成,他们的修建时间跨度从中王朝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建筑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庙,兴建之初被当成底比斯的神圣区域,随后又被居民们命名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还修建了献给战神孟特(Montu)神庙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一条长达2公里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南部的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后者也用于供奉阿蒙神。尼罗河也将这两座神城连接起来,在某些重大节日,阿蒙神的雕像会被装上船,在一列小船的护送下,从卡纳克运到卢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于大兴土木,在位期间,他下令修建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的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通过气势宏伟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权利以及彰显其在世天神的地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占用一些更为古老的建筑。有些古老建筑被他修复之后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围在了以其名义修建的建筑群当中,还有的则被当成了“材料库”,在被拆毁之后当成修建新建筑的材料。
吉萨(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运, 整块的花岗岩被拆下来用于修建位于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庙。由拉美西斯钦定的建筑风格也被他用于显示其伟大之处。比如,在神庙里布满了雄伟的雕像和装饰有象形文字及图案的石柱,刻满描绘宗教和战争场面的庙宇墙壁都在歌颂国王的神圣和伟绩。
拉美西斯本人亲自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的进展情况,他甚至还前往石材的开采地去挑选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现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上的文字,记述着拉美西斯鼓励和赞扬建筑工人们的话语。拉美西斯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从不让他们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鲜的水,以便能让他们专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编辑本段]三角洲中的首都
拉美西斯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这座新城的奢华程度与埃及另两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这座被称为比-拉美西斯(Pi-Ramses,意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这位法老当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他的寝宫。这座城市建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这是让他倍感亲切的地方,因为他父亲的夏宫就修建于此。不过这样选址肯定还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学家埃达布莱西亚尼解释说:“这里是拉美西斯的故乡,显然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这里建造比-拉美西斯还有其军事和战略意义,这座城市紧挨东部边境,经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须严加防守;另外它还是一个连接埃及和亚洲的重要商业交汇地。”
新的首都占据着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农田物产丰富,河流中鱼虾成群,而仓库里则堆满了食物。城中的居民来自王国的各个领地,如利比亚(Libia)、努比亚(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鲁(Amrru)。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战俘,但与埃及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有人都享受着这里的繁荣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个多世纪,当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们决定迁都至塔尼斯(Tanis)城时,比-拉美西斯的光辉才黯淡下来,城里的许多财宝都被迁至新都。
[编辑本段]他的印记留在每座庙宇中
在卡纳克(今天这里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圣地之一,他曾是繁荣的宗教中心,法老们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拉美西斯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迹。在雄伟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庙里,他完成了石柱大厅的修建工作,这个大厅始建于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392BC)当政时,在霍伦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继续得到修建。这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撑着屋顶,尤其以中间的两排重达12吨的柱子为最粗大。拉美西斯让人用描绘庆典活动的浮雕装饰它的墙壁,并下令开挖一个保存至今的圣湖。湖水象征着所有形式的生命诞生地,在这里举行供奉太阳神和奥里西斯(Osiris)神的仪式,而神职人员在每次仪式之前都要在此净身。
相临的卢克索神庙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87BC~1348BC)在位时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筑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由72根石柱支撑的走廊和一个巨大的拱门(襄有神庙大门的石制高塔),分成两排的石柱上刻满了装饰图案,而拱门的墙壁上则刻有记述卡叠什之战的浮雕。在这些建筑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与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两座方尖碑,但在卢克索神庙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则在1836年就被搬运到了巴黎协和广场。
[编辑本段]为永恒而建的拉美西斯宫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创造热情的部分例子,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对庆典活动的热衷则需要参观拉美西斯宫的废墟。
虽然这座宫殿只有少部分还矗立在那里但整个建筑群毫无疑问是这位法老所构想的最伟大建筑,它位于尼罗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区。这是一座用于殡葬的神庙,但最终用途并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遗体,而是为了在他去世之后便于人们举行供奉他的仪式。
这座殡城周围是一座高墙,除了主殿之外,城里还有作坊、商店,甚至还有一所培养誊写员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纸莎草纸书。最后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为了给自己修建着座殡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筑上的材料。这恰恰也是这座拉美西斯宫后来遭受到的待遇: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伟业并流传千古的宫殿后来又因为别的国王要修建自己的宫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编辑本段]一个刻在岩石上的梦
阿布辛拜勒神庙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伟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四尊从山体岩山中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征着坐在宫殿大门口的法老,如今它们已经变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征。意大利著名的埃及学家之一赛尔乔多纳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释说:“这真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它将埃及古典建筑的建筑元素带入了深山中。”
这座神庙建在一个山坡上,开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实际上它只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务。
神庙,除了在地面上的建筑外,还有一种在山崖开凿出来所为岩窟庙。典型的岩空心央是位于阿斯旺南,接近尼罗河第二瀑布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庙。这座神庙是献给阿蒙,拉·哈拉凯悌和普照塔神的,并且还纪念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实际上是一座神庙和祭庙的结合体。阿布辛拜勒的岩窟庙依山傍岩,在峭壁斜坡上开凿洞口。大庙门面或许可以称为塔门,高32米,长36米,塔门洞口两旁雕刻有高约21米的4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洞口内还有柱厅以及位于庙内深处的供奉上述了神及其本人的雕刻坐像的对所。洞窟内全长60米,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时,阳光可穿过60米深的庙廊,洒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而他周围的雕像则享受不到太阳神这份奇妙的恩赐,因此人们称拉美西斯二世为“太阳的宠儿”。把这一天称为“太阳日”。现因建筑阿斯旺大坝,1968年开 始,庙址迁移到离尼罗河201米远的65米高处,“太阳日”也分别延后一天。3000多年过去了,这个不知是巧合还是古埃及建筑师精心计算的奇观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在阿布辛拜勒庙附近,还有一座献给他的妻子尼斐尔泰丽的较小的岩窟庙。庙的正面排列6座雕像,队拉美西斯二世的3座外,还有补充描绘为哈托尔(Hathor)神形象的尼斐尔泰丽的3座雕像
但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却是多灾多难的,建成后不久,一场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损失,许多石柱和雕像断裂,受损的部分还包括神庙正面的整个上半部。大部分破损的地方随后得以修复,但当时的建筑师们却对雕像爱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块散落附近。
拉美西斯在他皇后的墓碑上刻着他对她爱的表白,“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
[编辑本段]一个用沙子制成的保险柜
拉美西斯死去几个世纪之后,这座建筑被完全荒废,沙子开始逐渐将其埋没,最终只剩下入口处巨大雕像的头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学者约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发现了它,在继续沉睡4年后,意大利人乔丹贝尔佐尼(Giovan Belzoni)开始进行对其挖掘。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最终在沙石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历经几千年之后终于又有人能够走进这座神庙的内部。
又过了很久,这座被拉美西斯选来代表自己强大势力和神圣天命的宏伟神庙终于面临灭顶之灾,险些永远葬身于水下。196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Nasser)开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长约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将许多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这是一个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的项目,但它却会将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许多遗迹永远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庙,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编辑本段]载入史册的拯救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向世人发出了警报,它发动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拯救行动,世界上113个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埃及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拯救计划要将要将阿布辛拜勒神庙拆成许多块,然后在离原地180米,地面抬高65米的地方再将这些碎块重新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花费了5年时间,使用了两千多名工人、成吨的材料以及在考古史上从未有过的资源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每一块都被编上号以便于重新组装。重建后的神庙和原来的方位一样,它根据星座和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尼罗河走向而定。凸显的山峰也恢复了原样,整个巨型积木总算完工了。
[编辑本段]最宠爱王妃的不幸
距阿布辛拜勒神庙不远的北边,有一间规模较小的山间庙宇,这是法老献给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祭庙。人们对这位王妃的出身一无所知,她好像来自平民家庭。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法老还是普通百姓都深爱着她。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奈菲尔塔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她为法老生下了六个子女: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但都因早逝而未能继承王位。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奈菲尔塔利(Nefertari)本应与拉美西斯一起主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落成典礼,但很有可能她未能成行。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奈菲尔塔利(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 。尽管如此,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编辑本段]一首永恒的史诗
拉美西斯于1213BC在比—拉美西斯辞世,经过70天他被制成木乃伊的遗体以一个伟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当时王位继承人,他的儿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沿尼罗河将父亲的遗体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无不洒泪相送,向这位给他们带来太平盛世的伟大法老致敬。船队到达底比斯城后,送葬的队伍又朝开凿于帝王谷的陵墓进发,在王陵内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的棺椁之外,还有让拉美西斯在冥界也能过上富贵生活的无尽宝藏,最后陵墓的大门被封上,以便让法老能平安地长眠。但事与愿违,几十年以后,陵墓内陪葬的宝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从此不得安宁。负责看守的埃及神职人员不得不多次搬动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盗墓人打开木乃伊身上的绷带,偷取藏在内部的黄金饰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几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尔巴哈里(Deirel 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Hetshepsut)神庙内。1881年被法国埃及学家加斯顿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发现并最终安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内。
[编辑本段]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拉美西斯二世身高176米,比普通人高出10厘米。他发色鲜红,不同于常人,这在他的木乃伊上清晰可见。
并且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木乃伊之一。
《拉美西斯的灵符》中,描写本特·安娜特,即拉美西斯之女,亦是其妻,与他本人的历史。作者:菲利普·范登伯格
伟大的领袖,勇猛的士兵,杰出的建筑家,生有100多个儿女,他的一生得到了许多称颂。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的真实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的感情世界,他树立自身形象的过人本领,以及他如永恒史诗般的遗体。 在他所统治的70多年里,埃及成就了它颠覆前的最后繁荣。
[编辑本段]伟大的王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前1314年—前1237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86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二世在战斗中处于下风,但他却命令将其说成是他的一次伟大胜利。与赫梯的战争一直进行到公元前1270年,最终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卡图西尔三世缔结和约结束。这份文件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可能是出于对赫梯军事力量的担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将其命名为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家)。
[编辑本段]10岁时即发号施令
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是2月21日,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亲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Tuya)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
拉美西斯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
[编辑本段]如何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父亲去世时,拉美西斯的年龄大概是25岁,但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雄心和顽强的自我意识,他要让自己的壮举超越所有的前辈。
“进行宣传是他最好的武器,这在宣扬自己的王国和使命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埃达•布莱西亚尼(Edna Brecciaing)叙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并使他的形象流传千古,而且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见诸于文字之中:八位皇后,一群数量难以考证的妃妾和100多个儿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宫中多事”,而是因为他活到了90多岁,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岁,他的许多儿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继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agenta),位列王位继承人名单中的第十三位,到60岁时才得以登基。事实上,拉美西斯在辞世前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臣民们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这位伟大的法老未曾预料到,不仅有关他人生的史诗已经名垂青史,就连那些有关他死亡的史诗也同样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称颂的壮举就是针对赫梯族(Hittites)的卡叠什(Qadesh)战役。当这位年轻法老的自负几乎使自己溃败时,命运女神却眷顾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来是这样。
撰写有关拉美西斯专著的弗朗克•齐米诺(Franco Cimmino)解释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一次战争拥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战争归来之后,在他王宫的墙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的卢克索(Luxor)神庙里刻下了描绘战争的场景。这些巨型的艺术品分别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营扎寨、战斗的场面以及被俘的士兵。当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还是拉美西斯,在画面中,他只身一人击溃敌军。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总之,这一切旧如同一部既有画面又有伴音的“**”。
[编辑本段]埃及人叙述的历史
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 BC 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躲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
最后由于拉美西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以及本国内乱,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议和。 战争结局0 :0 。
弗朗克•齐米诺说:“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虽说失去了许多辆重型战车(与埃及人的战车相比,数量更多但也更难操纵),但他的士兵几乎毫发未损。但对拉美西斯来说,赫梯族人的突袭使他至少损失了一个支队。”战事是的结果是一次平局,这迫使拉美西斯放弃攻取卡叠什的打算。
但是,他借助自己的宣传把这次几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战变成了在一位伟大领袖领导下的英雄壮举。
拉美西斯把这次战争刻在了诸多神庙上。他带来了新的表现风格。阿布•辛拜勒神庙描绘卡叠什之战的浮雕中,以前叠放条纹装饰的表面现在则被用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景,营造出更富戏剧性的动感场面。浮雕中刻画的拉美西斯与战车的形象可以让人了解到这种全新的风格,而人们对画面细节中的“四只手臂”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多出来的两只手臂应该属于战车驾驶者,他的身躯完全被拉美西斯盖住了;而有的人则认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应该是拉美西斯召唤来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设则认为它们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创作浮雕的艺术家多画两只手臂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
[编辑本段]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
刻在黏土墙或石墙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条约(4000多年前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这就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争冲突的第一个实例。
卡叠什之战以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穆瓦塔里什国王去世之后,他的继位者阿图西里什(Hattushilish)与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目前,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时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促使两国议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胁,这个好战的民族不断骚扰两个王国。和约于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签订,这个条约具有很多现代意义。根据该条约,两国人民之间不再发动战争,在遭受敌人攻击时互相帮助,互相维护对方国王的权益,引渡在对方国家避难的犯人。
在尼罗河三角洲瞻仰拉美西斯王国的瑰宝
一个熙熙攘攘的巨大港口,色彩绚丽的房屋,十多座神庙,这一切都为了彰显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到达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会赞叹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宫殿、房屋还有拉美西斯本人的皇宫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而历史记录者则把它描述成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台,铺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厅。”城市的每个重要地点都有一座神庙: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护神的乌托(Uto)神庙,东面有亚洲女神阿斯塔尔特(Astarte)神庙,南面是塞特(Seth)神庙,西面是阿蒙神庙。城中设有军队、官员居住区以及用与法老继位仪式的大厅;繁忙的港口内来往不断的船只载满各类物品,这使比—拉美西斯也成为王国的一个主要商业中心。但这些繁荣今天都已荡然无存,借助先于比—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们今天才能确定这座城市的准确地址。
[编辑本段]卡纳克所有的神庙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活跃的“建筑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义大兴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纳克的建筑群由多座宗教建筑组成,他们的修建时间跨度从中王朝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建筑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庙,兴建之初被当成底比斯的神圣区域,随后又被居民们命名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还修建了献给战神孟特(Montu)神庙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一条长达2公里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南部的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后者也用于供奉阿蒙神。尼罗河也将这两座神城连接起来,在某些重大节日,阿蒙神的雕像会被装上船,在一列小船的护送下,从卡纳克运到卢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于大兴土木,在位期间,他下令修建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的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通过气势宏伟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权利以及彰显其在世天神的地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占用一些更为古老的建筑。有些古老建筑被他修复之后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围在了以其名义修建的建筑群当中,还有的则被当成了“材料库”,在被拆毁之后当成修建新建筑的材料。
吉萨(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运, 整块的花岗岩被拆下来用于修建位于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庙。由拉美西斯钦定的建筑风格也被他用于显示其伟大之处。比如,在神庙里布满了雄伟的雕像和装饰有象形文字及图案的石柱,刻满描绘宗教和战争场面的庙宇墙壁都在歌颂国王的神圣和伟绩。
拉美西斯本人亲自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的进展情况,他甚至还前往石材的开采地去挑选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现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上的文字,记述着拉美西斯鼓励和赞扬建筑工人们的话语。拉美西斯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从不让他们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鲜的水,以便能让他们专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拉美西斯为他的皇后修建了一座神庙,并把一些表白的话语刻在上面, 如:“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他对世人诉说着他的爱
[编辑本段]三角洲中的首都
拉美西斯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这座新城的奢华程度与埃及另两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这座被称为比-拉美西斯(Pi-Ramses,意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这位法老当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他的寝宫。这座城市建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这是让他倍感亲切的地方,因为他父亲的夏宫就修建于此。不过这样选址肯定还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学家埃达•布莱西亚尼解释说:“这里是拉美西斯的故乡,显然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这里建造比-拉美西斯还有其军事和战略意义,这座城市紧挨东部边境,经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须严加防守;另外它还是一个连接埃及和亚洲的重要商业交汇地。”
新的首都占据着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农田物产丰富,河流中鱼虾成群,而仓库里则堆满了食物。城中的居民来自王国的各个领地,如利比亚(Libia)、努比亚(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鲁(Amrru)。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战俘,但与埃及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有人都享受着这里的繁荣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个多世纪,当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们决定迁都至塔尼斯(Tanis)城时,比-拉美西斯的光辉才黯淡下来,城里的许多财宝都被迁至新都。
[编辑本段]他的印记留在每座庙宇中
在卡纳克(今天这里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圣地之一,他曾是繁荣的宗教中心,法老们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拉美西斯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迹。在雄伟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庙里,他完成了石柱大厅的修建工作,这个大厅始建于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392BC)当政时,在霍伦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继续得到修建。这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撑着屋顶,尤其以中间的两排重达12吨的柱子为最粗大。拉美西斯让人用描绘庆典活动的浮雕装饰它的墙壁,并下令开挖一个保存至今的圣湖。湖水象征着所有形式的生命诞生地,在这里举行供奉太阳神和奥里西斯(Osiris)神的仪式,而神职人员在每次仪式之前都要在此净身。
相临的卢克索神庙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87BC~1348BC)在位时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筑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由72根石柱支撑的走廊和一个巨大的拱门(襄有神庙大门的石制高塔),分成两排的石柱上刻满了装饰图案,而拱门的墙壁上则刻有记述卡叠什之战的浮雕。在这些建筑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与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两座方尖碑,但在卢克索神庙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则在1836年就被搬运到了巴黎协和广场。
[编辑本段]为永恒而建的拉美西斯宫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创造热情的部分例子,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对庆典活动的热衷则需要参观拉美西斯宫的废墟。
虽然这座宫殿只有少部分还矗立在那里但整个建筑群毫无疑问是这位法老所构想的最伟大建筑,它位于尼罗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区。这是一座用于殡葬的神庙,但最终用途并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遗体,而是为了在他去世之后便于人们举行供奉他的仪式。
这座殡城周围是一座高墙,除了主殿之外,城里还有作坊、商店,甚至还有一所培养誊写员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纸莎草纸书。最后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为了给自己修建着座殡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筑上的材料。这恰恰也是这座拉美西斯宫后来遭受到的待遇: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伟业并流传千古的宫殿后来又因为别的国王要修建自己的宫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编辑本段]一个刻在岩石上的梦
阿布•辛拜勒神庙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伟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四尊从山体岩山中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征着坐在宫殿大门口的法老,如今它们已经变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征。意大利著名的埃及学家之一赛尔乔•多纳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释说:“这真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它将埃及古典建筑的建筑元素带入了深山中。”
这座神庙建在一个山坡上,开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实际上它只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务。
神庙,除了在地面上的建筑外,还有一种在山崖开凿出来所为岩窟庙。典型的岩空心央是位于阿斯旺南,接近尼罗河第二瀑布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庙。这座神庙是献给阿蒙,拉·哈拉凯悌和普照塔神的,并且还纪念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实际上是一座神庙和祭庙的结合体。阿布辛拜勒的岩窟庙依山傍岩,在峭壁斜坡上开凿洞口。大庙门面或许可以称为塔门,高32米,长36米,塔门洞口两旁雕刻有高约21米的4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洞口内还有柱厅以及位于庙内深处的供奉上述了神及其本人的雕刻坐像的对所。洞窟内全长60米,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时,阳光可穿过60米深的庙廊,洒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而他周围的雕像则享受不到太阳神这份奇妙的恩赐,因此人们称拉美西斯二世为“太阳的宠儿”。把这一天称为“太阳日”。现因建筑阿斯旺大坝,1968年开 始,庙址迁移到离尼罗河201米远的65米高处,“太阳日”也分别延后一天。3000多年过去了,这个不知是巧合还是古埃及建筑师精心计算的奇观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在阿布辛拜勒庙附近,还有一座献给他的妻子尼斐尔泰丽的较小的岩窟庙。庙的正面排列6座雕像,队拉美西斯二世的3座外,还有补充描绘为哈托尔(Hathor)神形象的尼斐尔泰丽的3座雕像
但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却是多灾多难的,建成后不久,一场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损失,许多石柱和雕像断裂,受损的部分还包括神庙正面的整个上半部。大部分破损的地方随后得以修复,但当时的建筑师们却对雕像爱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块散落附近。
拉美西斯在他皇后的墓碑上刻着他对她爱的表白,“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
[编辑本段]一个用沙子制成的保险柜
拉美西斯死去几个世纪之后,这座建筑被完全荒废,沙子开始逐渐将其埋没,最终只剩下入口处巨大雕像的头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学者约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发现了它,在继续沉睡4年后,意大利人乔丹•贝尔佐尼(Giovan Belzoni)开始进行对其挖掘。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最终在沙石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历经几千年之后终于又有人能够走进这座神庙的内部。
又过了很久,这座被拉美西斯选来代表自己强大势力和神圣天命的宏伟神庙终于面临灭顶之灾,险些永远葬身于水下。196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Nasser)开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长约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将许多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这是一个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的项目,但它却会将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许多遗迹永远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庙,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编辑本段]载入史册的拯救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向世人发出了警报,它发动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拯救行动,世界上113个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埃及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拯救计划要将要将阿布•辛拜勒神庙拆成许多块,然后在离原地180米,地面抬高65米的地方再将这些碎块重新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花费了5年时间,使用了两千多名工人、成吨的材料以及在考古史上从未有过的资源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每一块都被编上号以便于重新组装。重建后的神庙和原来的方位一样,它根据星座和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尼罗河走向而定。凸显的山峰也恢复了原样,整个巨型积木总算完工了。
[编辑本段]最宠爱王妃的不幸
距阿布•辛拜勒神庙不远的北边,有一间规模较小的山间庙宇,这是法老献给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祭庙。人们对这位王妃的出身一无所知,她好像来自平民家庭。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法老还是普通百姓都深爱着她。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奈菲尔塔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她为法老生下了六个子女: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但都因早逝而未能继承王位。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奈菲尔塔利(Nefertari)本应与拉美西斯一起主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落成典礼,但很有可能她未能成行。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奈菲尔塔莉(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奈菲尔塔利(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 。尽管如此,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编辑本段]一首永恒的史诗
拉美西斯于1213BC在比—拉美西斯辞世,经过70天他被制成木乃伊的遗体以一个伟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当时王位继承人,他的儿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沿尼罗河将父亲的遗体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无不洒泪相送,向这位给他们带来太平盛世的伟大法老致敬。船队到达底比斯城后,送葬的队伍又朝开凿于帝王谷的陵墓进发,在王陵内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的棺椁之外,还有让拉美西斯在冥界也能过上富贵生活的无尽宝藏,最后陵墓的大门被封上,以便让法老能平安地长眠。但事与愿违,几十年以后,陵墓内陪葬的宝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从此不得安宁。负责看守的埃及神职人员不得不多次搬动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盗墓人打开木乃伊身上的绷带,偷取藏在内部的黄金饰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几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尔巴哈里(Deirel 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Hetshepsut)神庙内。1881年被法国埃及学家加斯顿•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发现并最终安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内。
[编辑本段]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拉美西斯二世身高176米,比普通人高出10厘米。他发色鲜红,不同于常人,这在他的木乃伊上清晰可见。
并且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木乃伊之一。
[编辑本段]现代关于其历史的小说
<<法老的宠妃>>其中的一些情节与历史相符作者:悠世
<<寻找前世之旅>>中,第四卷 埃及法老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10417/indexhtml
《千年》中的一些情节与历史相符,作者:森海宇
《拉美西斯的灵符》中,描写本特·安娜特,即拉美西斯之女,亦是其妻,与他本人的历史。作者:菲利普·范登伯格
梦境的产生其实是和生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是一种心理和生理共同影响的多重作用。人类在睡眠的状态之下,身体仍然是保持着一个最基础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虽然整体上处于一个休眠机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正是这部分细胞的活跃才制造了睡梦当中的梦境。
一般情况下,睡觉做梦本身是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一部分因素下所引发的睡觉多梦表现就不得不重视。睡觉多梦原因可以分为两点,分别是大脑皮层神经兴奋、身体因素等。做梦是每个人就每天都会做的事,在梦里什么都有可能会发生,而由于梦的不可见性、多变性,也给梦都存在带来了一层神秘的滤镜。所以大家都对梦有一个非常好奇的心理,特别是出现一些比较困扰的梦境时,大家还会想着去解梦。
梦见攀登岩壁,在异性方面有偏爱冒险的可能。与偶然相识的异性,可能会出现冒险暖昧的场面。但最后一道防线绝对要坚守,如果被击破,好事就将变成坏事啦。
梦见自己被压在岩石下,表示你在不知不觉中已经犯下错误了,而且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所以千万要仔细想想再做。
梦见站在巨大岩石之上,暗示你将广受别人的信赖。可以参加竞选班级代表或学生会主席等活动,保证你高票当选。
梦见巨大的岩石阻挡去路,健康状况会下降。对食物中毒、消化不良、痢疾等消化系统的疾病,要多加小心。
梦见把小石头向远方抛去,意外遇上熟人的可能性很大。地方嘛,最有可能的就是百货公司等地的化妆室中。
梦见爬登石阶,在爱情方面将很不如意。十之八九,将被目前追求的对象,三振出局。但不要气馁喔,谈恋爱还伯没有对象吗?
梦见岩石在空中飞行,表示将遭受无端指责。在课堂中,坐在旁边的同学放出无声的瓦斯,结果你却被当做嫌犯等等情形。这时,千万不可默默无言,要毅然表白你的无辜。
科普:人为什么会做梦?
梦境的产生其实是和生命活动有着一定的关联的,是一种心理和生理共同影响的多重作用。人类在睡眠的状态之下,身体仍然是保持着一个最基础的生命活动,我们的大脑也不例外,虽然整体上处于一个休眠机制,但是仍然有一部分脑细胞处于活跃的状态,正是这部分细胞的活跃才制造了睡梦当中的梦境。
许多人在日常生活当中或许都会发现了,自己白天留下过强烈的画面、声音或者是事物等内容,很容易出现在梦境里,这是由于这些事物作为记忆储存在大脑之后,让人难以忘怀。
因为每一个人的工作,思想,情感,生活以及爱好等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对于事物的观点和看法与各不相同,所以每一个人的梦境也都不太一样。
不只是人,一些动物也会做梦。
在很多人的心里,大家都认为做梦是一种暗示,或许是在提醒着我们什么并且认为只有人类才会做梦。
做梦主要是由于人们在睡眠的过程当中有一些大脑皮层还是比较兴奋的状态,此时就会出现相关的梦境。
所以很多哺乳动物也都会做梦,比如松鼠,小猫,小狗,大象等动物都会做梦,而鸟类也会做一些短暂的梦。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前1314年—前1237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86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二世在战斗中处于下风,但他却命令将其说成是他的一次伟大胜利。与赫梯的战争一直进行到公元前1270年,最终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卡图西尔三世缔结和约结束。这份文件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可能是出于对赫梯军事力量的担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将其命名为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家)。
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是2月21日,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亲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Tuya)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
拉美西斯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
父亲去世时,拉美西斯的年龄大概是25岁,但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雄心和顽强的自我意识,他要让自己的壮举超越所有的前辈。
“进行宣传是他最好的武器,这在宣扬自己的王国和使命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埃达•布莱西亚尼(Edna Brecciaing)叙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并使他的形象流传千古,而且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见诸于文字之中:八位皇后,一群数量难以考证的妃妾和100多个儿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宫中多事”,而是因为他活到了90多岁,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岁,他的许多儿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继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agenta),位列王位继承人名单中的第十三位,到60岁时才得以登基。事实上,拉美西斯在辞世前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臣民们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这位伟大的法老未曾预料到,不仅有关他人生的史诗已经名垂青史,就连那些有关他死亡的史诗也同样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称颂的壮举就是针对赫梯族(Hittites)的卡叠什(Qadesh)战役。当这位年轻法老的自负几乎使自己溃败时,命运女神却眷顾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来是这样。
撰写有关拉美西斯专著的弗朗克•齐米诺(Franco Cimmino)解释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一次战争拥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战争归来之后,在他王宫的墙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的卢克索(Luxor)神庙里刻下了描绘战争的场景。这些巨型的艺术品分别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营扎寨、战斗的场面以及被俘的士兵。当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还是拉美西斯,在画面中,他只身一人击溃敌军。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 BC 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躲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
最后由于拉美西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以及本国内乱,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议和。 战争结局0 :0 。
弗朗克•齐米诺说:“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虽说失去了许多辆重型战车(与埃及人的战车相比,数量更多但也更难操纵),但他的士兵几乎毫发未损。但对拉美西斯来说,赫梯族人的突袭使他至少损失了一个支队。”战事是的结果是一次平局,这迫使拉美西斯放弃攻取卡叠什的打算。
但是,他借助自己的宣传把这次几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战变成了在一位伟大领袖领导下的英雄壮举。
拉美西斯把这次战争刻在了诸多神庙上。他带来了新的表现风格。阿布•辛拜勒神庙描绘卡叠什之战的浮雕中,以前叠放条纹装饰的表面现在则被用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景,营造出更富戏剧性的动感场面。浮雕中刻画的拉美西斯与战车的形象可以让人了解到这种全新的风格,而人们对画面细节中的“四只手臂”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多出来的两只手臂应该属于战车驾驶者,他的身躯完全被拉美西斯盖住了;而有的人则认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应该是拉美西斯召唤来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设则认为它们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创作浮雕的艺术家多画两只手臂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
刻在黏土墙或石墙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条约(4000多年前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这就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争冲突的第一个实例。
卡叠什之战以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穆瓦塔里什国王去世之后,他的继位者阿图西里什(Hattushilish)与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目前,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时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促使两国议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胁,这个好战的民族不断骚扰两个王国。和约于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签订,这个条约具有很多现代意义。根据该条约,两国人民之间不再发动战争,在遭受敌人攻击时互相帮助,互相维护对方国王的权益,引渡在对方国家避难的犯人。
在尼罗河三角洲瞻仰拉美西斯王国的瑰宝
一个熙熙攘攘的巨大港口,色彩绚丽的房屋,十多座神庙,这一切都为了彰显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到达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会赞叹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宫殿、房屋还有拉美西斯本人的皇宫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而历史记录者则把它描述成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台,铺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厅。”城市的每个重要地点都有一座神庙: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护神的乌托(Uto)神庙,东面有亚洲女神阿斯塔尔特(Astarte)神庙,南面是塞特(Seth)神庙,西面是阿蒙神庙。城中设有军队、官员居住区以及用与法老继位仪式的大厅;繁忙的港口内来往不断的船只载满各类物品,这使比—拉美西斯也成为王国的一个主要商业中心。但这些繁荣今天都已荡然无存,借助先于比—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们今天才能确定这座城市的准确地址。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活跃的“建筑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义大兴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纳克的建筑群由多座宗教建筑组成,他们的修建时间跨度从中王朝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建筑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庙,兴建之初被当成底比斯的神圣区域,随后又被居民们命名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还修建了献给战神孟特(Montu)神庙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一条长达2公里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南部的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后者也用于供奉阿蒙神。尼罗河也将这两座神城连接起来,在某些重大节日,阿蒙神的雕像会被装上船,在一列小船的护送下,从卡纳克运到卢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于大兴土木,在位期间,他下令修建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的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通过气势宏伟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权利以及彰显其在世天神的地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占用一些更为古老的建筑。有些古老建筑被他修复之后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围在了以其名义修建的建筑群当中,还有的则被当成了“材料库”,在被拆毁之后当成修建新建筑的材料。
吉萨(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运, 整块的花岗岩被拆下来用于修建位于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庙。由拉美西斯钦定的建筑风格也被他用于显示其伟大之处。比如,在神庙里布满了雄伟的雕像和装饰有象形文字及图案的石柱,刻满描绘宗教和战争场面的庙宇墙壁都在歌颂国王的神圣和伟绩。
拉美西斯本人亲自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的进展情况,他甚至还前往石材的开采地去挑选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现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上的文字,记述着拉美西斯鼓励和赞扬建筑工人们的话语。拉美西斯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从不让他们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鲜的水,以便能让他们专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拉美西斯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这座新城的奢华程度与埃及另两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这座被称为比-拉美西斯(Pi-Ramses,意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这位法老当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他的寝宫。这座城市建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这是让他倍感亲切的地方,因为他父亲的夏宫就修建于此。不过这样选址肯定还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学家埃达•布莱西亚尼解释说:“这里是拉美西斯的故乡,显然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这里建造比-拉美西斯还有其军事和战略意义,这座城市紧挨东部边境,经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须严加防守;另外它还是一个连接埃及和亚洲的重要商业交汇地。”
新的首都占据着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农田物产丰富,河流中鱼虾成群,而仓库里则堆满了食物。城中的居民来自王国的各个领地,如利比亚(Libia)、努比亚(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鲁(Amrru)。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战俘,但与埃及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有人都享受着这里的繁荣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个多世纪,当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们决定迁都至塔尼斯(Tanis)城时,比-拉美西斯的光辉才黯淡下来,城里的许多财宝都被迁至新都。
在卡纳克(今天这里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圣地之一,他曾是繁荣的宗教中心,法老们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拉美西斯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迹。在雄伟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庙里,他完成了石柱大厅的修建工作,这个大厅始建于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392BC)当政时,在霍伦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继续得到修建。这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撑着屋顶,尤其以中间的两排重达12吨的柱子为最粗大。拉美西斯让人用描绘庆典活动的浮雕装饰它的墙壁,并下令开挖一个保存至今的圣湖。湖水象征着所有形式的生命诞生地,在这里举行供奉太阳神和奥里西斯(Osiris)神的仪式,而神职人员在每次仪式之前都要在此净身。
相临的卢克索神庙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87BC~1348BC)在位时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筑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由72根石柱支撑的走廊和一个巨大的拱门(襄有神庙大门的石制高塔),分成两排的石柱上刻满了装饰图案,而拱门的墙壁上则刻有记述卡叠什之战的浮雕。在这些建筑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与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两座方尖碑,但在卢克索神庙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则在1836年就被搬运到了巴黎协和广场。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创造热情的部分例子,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对庆典活动的热衷则需要参观拉美西斯宫的废墟。
虽然这座宫殿只有少部分还矗立在那里但整个建筑群毫无疑问是这位法老所构想的最伟大建筑,它位于尼罗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区。这是一座用于殡葬的神庙,但最终用途并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遗体,而是为了在他去世之后便于人们举行供奉他的仪式。
这座殡城周围是一座高墙,除了主殿之外,城里还有作坊、商店,甚至还有一所培养誊写员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纸莎草纸书。最后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为了给自己修建着座殡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筑上的材料。这恰恰也是这座拉美西斯宫后来遭受到的待遇: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伟业并流传千古的宫殿后来又因为别的国王要修建自己的宫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阿布•辛拜勒神庙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伟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四尊从山体岩山中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征着坐在宫殿大门口的法老,如今它们已经变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征。意大利著名的埃及学家之一赛尔乔•多纳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释说:“这真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它将埃及古典建筑的建筑元素带入了深山中。”
这座神庙建在一个山坡上,开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实际上它只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务。
神庙,除了在地面上的建筑外,还有一种在山崖开凿出来所为岩窟庙。典型的岩空心央是位于阿斯旺南,接近尼罗河第二瀑布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庙。这座神庙是献给阿蒙,拉·哈拉凯悌和普照塔神的,并且还纪念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实际上是一座神庙和祭庙的结合体。阿布辛拜勒的岩窟庙依山傍岩,在峭壁斜坡上开凿洞口。大庙门面或许可以称为塔门,高32米,长36米,塔门洞口两旁雕刻有高约21米的4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洞口内还有柱厅以及位于庙内深处的供奉上述了神及其本人的雕刻坐像的对所。洞窟内全长60米,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时,阳光可穿过60米深的庙廊,洒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而他周围的雕像则享受不到太阳神这份奇妙的恩赐,因此人们称拉美西斯二世为“太阳的宠儿”。把这一天称为“太阳日”。现因建筑阿斯旺大坝,1968年开 始,庙址迁移到离尼罗河201米远的65米高处,“太阳日”也分别延后一天。3000多年过去了,这个不知是巧合还是古埃及建筑师精心计算的奇观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在阿布辛拜勒庙附近,还有一座献给他的妻子尼斐尔泰丽的较小的岩窟庙。庙的正面排列6座雕像,队拉美西斯二世的3座外,还有补充描绘为哈托尔(Hathor)神形象的尼斐尔泰丽的3座雕像
但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却是多灾多难的,建成后不久,一场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损失,许多石柱和雕像断裂,受损的部分还包括神庙正面的整个上半部。大部分破损的地方随后得以修复,但当时的建筑师们却对雕像爱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块散落附近。
拉美西斯在他皇后的墓碑上刻着他对她爱的表白,“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
拉美西斯死去几个世纪之后,这座建筑被完全荒废,沙子开始逐渐将其埋没,最终只剩下入口处巨大雕像的头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学者约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发现了它,在继续沉睡4年后,意大利人乔丹•贝尔佐尼(Giovan Belzoni)开始进行对其挖掘。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最终在沙石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历经几千年之后终于又有人能够走进这座神庙的内部。
又过了很久,这座被拉美西斯选来代表自己强大势力和神圣天命的宏伟神庙终于面临灭顶之灾,险些永远葬身于水下。196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Nasser)开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长约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将许多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这是一个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的项目,但它却会将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许多遗迹永远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庙,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距阿布•辛拜勒神庙不远的北边,有一间规模较小的山间庙宇,这是法老献给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祭庙。人们对这位王妃的出身一无所知,她好像来自平民家庭。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法老还是普通百姓都深爱着她。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奈菲尔塔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她为法老生下了六个子女: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但都因早逝而未能继承王位。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奈菲尔塔利(Nefertari)本应与拉美西斯一起主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落成典礼,但很有可能她未能成行。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纳菲尔塔莉(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奈菲尔塔利(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 。尽管如此,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拉美西斯于1213BC在比—拉美西斯辞世,经过70天他被制成木乃伊的遗体以一个伟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当时王位继承人,他的儿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沿尼罗河将父亲的遗体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无不洒泪相送,向这位给他们带来太平盛世的伟大法老致敬。船队到达底比斯城后,送葬的队伍又朝开凿于帝王谷的陵墓进发,在王陵内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的棺椁之外,还有让拉美西斯在冥界也能过上富贵生活的无尽宝藏,最后陵墓的大门被封上,以便让法老能平安地长眠。但事与愿违,几十年以后,陵墓内陪葬的宝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从此不得安宁。负责看守的埃及神职人员不得不多次搬动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盗墓人打开木乃伊身上的绷带,偷取藏在内部的黄金饰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几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尔巴哈里(Deirel 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Hetshepsut)神庙内。1881年被法国埃及学家加斯顿•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发现并最终安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