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娡是有孩子的农妇,她是如何入宫二婚逆袭成为皇后的?

王娡是有孩子的农妇,她是如何入宫二婚逆袭成为皇后的?,第1张

因为王娡母亲太厉害。当年,王娡生下女儿,她母亲却以死相逼,让她离婚,然后把她塞进了太子宫。后来,母亲看她受宠,又顺手把亲妹妹塞进太子宫,让她们姐妹二人共侍一夫。

王娡是汉武帝的生母,但她进宫是被母亲逼的。在电视剧《美人心计》里,王娡是窦太后闺蜜慎夫人的女儿,也是汉景帝刘启的儿时玩伴。他们的感情非常好,但是,后来王娡嫁了人,又守了寡。

刘启不介意她寡妇身份,将她纳入后宫,把所有宠爱都给了她。可惜,王娡进宫,不为宠爱也不为荣华富贵,她一心想为死去的丈夫报仇,也真的刺杀了刘启。只是,电视剧的剧情和历史真相并不相同。历史上真实的王娡,并没有显赫的身份,和汉景帝刘启也没有少年情分。她长于乡野之家,嫁了普通农户,还生下了女儿。之所以离婚进宫,都是因为相士的一句话。

但入宫以后,王娡从农妇到后来的皇后、太后,一生过得非常传奇,也十分励志。在史书上,王娡是以“王皇后”出现的。她的姓氏为“王”确凿无疑,史书均有记载,而名字“娡”,则是出自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

王娡算得上名门之后,她是燕王臧荼的后人。但这只是名分上好听,并没有实质上的好处。到王娡母亲臧儿这一代,他们家境早已中落,按照当时门当户对的标准,也根本嫁不了什么达官贵人。

因此,王娡的母亲臧儿,嫁的人是普通平民王仲。和与王仲结婚后,臧儿生下一儿两女。作为长女,王娡并没有多少自由。刚成年,她就被母亲许配给了金王孙为妻。金王孙是个普通农户,王娡也就成了地地道道的农妇。

结婚后不到一年,王娡就生下了大女儿金俗。如果没有那个相士,王娡的一生,或许就在男耕女织、相夫教子中平静走完。然而,一切都没有如果。

有一天,母亲臧儿心血来潮,找到相士姚翁,给子女看面相。她带着儿女的画像,而姚翁一见王娡的画像,就立刻两眼放光,并非常郑重地说:“这个女孩是大贵人,未来会生下天子。”就因为这句话,臧儿拼死拉着女儿,一定要把她塞进太子宫。

金王孙自然不同意,而王娡也已经生儿育女,想必也不愿意抛夫弃子。可是,女人狠起来,对自己都能下手,更何况是女儿和女婿。事情的最终结局,是王娡离开了金王孙,进入了太子宫。其中具体细节,以及臧儿的手段,史书上没有记载,后人也不得而知。除了丈母娘下手的说法外,还有一种说法,是女婿和岳母赌气,直接把王娡送进了太子宫。此后,王娡就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二婚皇后。

当然,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太后(薄姬),也是二婚,不过,她不是皇后,只能算个妾室,后来成了皇太后。而且,薄姬和前夫也没有生下孩子。所以说,王娡带着女儿,还能当上皇后,真的非常具有传奇色彩,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

第一,汉朝对女子婚嫁,态度开放。王娡出生的汉朝,儒家学说还没成为正统,因此,女子也没有不能二嫁的观念。在“三纲五常”都还没有完全形成的时代,人们对女子在婚姻中的态度,普遍较为开放。

比如,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周围舆论虽然谴责她不遵父命,可也有不少人劝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要分财产给女儿。而这并不是出自野史,而是在《汉书》中明文记载的。

最终,卓王孙在舆论的压力下,还不得不给私奔的女儿分了财产。在一个私奔算不上大事的年代,女子弃夫改嫁的事情也并不少见。比如,平阳公主就因为前夫患恶疾,改嫁卫青。

再比如,朱买臣的前妻嫌弃他好读书、不善管理产业,直接改嫁。后来,朱买臣在街上看见再嫁的前妻,还对他们夫妇格外照顾。所以,当岳母臧儿听说女儿可能生下天子,毫不犹豫要求女儿改嫁入宫,也并不是什么过分的事情。也因为当时对改嫁女子没有偏见,已婚已育的王娡,才有机会进入太子宫。

第二,母亲的从小洗脑。母亲,对于女儿的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王娡的母亲,看似老实,实则是个投机分子,懂得利用一切机会让自己过得更好。

王娡出生时,母亲就在她耳边追忆祖辈的富贵时光,无形之中,在王娡心中种下了对富贵与奢华的渴望。王娡成人不久后,父亲去世,母亲立刻再嫁田氏,再生两子田蚡与田胜,用新的婚姻换取更好的生活。

有这样的母亲,王娡虽然出生在农家、成长在农家,也绝不可能成长为普通农妇。后来,王娡在太子面前受宠,母亲又给她提建议,把妹妹王皃姁也接进去,姐妹共侍一夫。在普通人家,姐妹共侍一夫,或许是灾难,但是在未来的天子之家,共侍一夫,就是莫大的幸运。

一方面,姐妹俩可以互相帮衬,成为彼此的依靠,比如飞燕合德。另一方面,比起单打独斗,姐妹两人生下的孩子更多,继承皇位的可能性也就更大。而后来的事实证明,这的确是一个好策略。王娡为刘启生下了一个皇子三个公主,王皃姁则生下了四个皇子。以上,就是王娡成为皇后的天时和地利。

但是,光有上面两个条件,还不够。在个人条件上,王娡生得非常漂亮,但太子宫里,从来不缺少漂亮女子。在年纪上,王娡已婚已育,并不算年轻,反而还处于劣势。因此,王娡要想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后,还必须拥有其他绝招。

事实上,王娡也不是简单的女子,在登上皇后之位这条路上,她用了很多个绝招。第一项绝招,懂得牢牢汉景帝的心。王娡一入宫,就获得刘启的宠幸,接连生下三个女儿。而她本人,也非常懂得牢牢抓住汉景帝的心。怀第四胎时,王娡做了一件事,那便是——神化儿子。

怀孕时,她常常在刘启耳边念叨,说是梦见了一轮太阳进入自己的腹中,引得刘启非常重视她腹中的孩子。而古代的“太阳”不仅代表希望,更常用来比喻帝王的光芒。如果不是后人神化汉武帝而胡说八道,那么王娡此举,就是故意要神化儿子,以争取刘启的目光。

公元前157年,恰逢汉文帝刘恒驾崩,太子刘启顺利登基为帝(即汉景帝)。王娡肚子里的孩子,就成为了刘启登基后的第一个皇子。王娡生下的刘彘(后改名“刘彻”),排行第九,非嫡非长,却因为降生的时机和“日入其怀”,同样成为了贵子。

除了神化儿子外,王娡还非常懂事贤惠,懂得和皇帝一条心。汉景帝刘启的位置,其实很尴尬。窦太后宠爱幼子梁王刘武,经常要求汉景帝立梁王为皇太弟,而汉朝以孝治国,汉景帝不能拒绝太后的意思,但他心中也有不满,而且无处诉说。

七国之乱时,梁王在平定叛乱的过程中立下大功,得到了不少钱财。此后,梁王就开始四处收买人心,为谋夺皇位做准备。梁王收买的对象,不仅包括朝臣,更有后宫妃嫔,其中包括了王娡、栗姬等人。其他的嫔妃,开开心心把梁王送的珠宝戴在身上,只有王娡主动把珠宝拿给了汉景帝,并直截了当地地说明来源:“这是梁王送的,臣妾觉得戴着不妥……”这个不妥,王娡没有直接说出来,但汉景帝是聪明人。

此事以后,在刘启心中,王娡不仅是知己,而且不为蝇头小利所动,十分懂事。可以说,简简单单一件事,王娡就在汉景帝面前赚足了好感。而她素日里就懂事体贴,从来不争宠,又惹人怜爱,自然就牢牢抓住了帝王之心。

从现在已有的记载来看,汉景帝在位时,除了王娡姐妹俩被称为“夫人”,其他的后妃都是以“姬”的称呼出现的。而汉朝没有“姬”这一位份,可见,这个词是对一般妃嫔的称呼。而王娡能被称为“夫人”,可见她在后宫中的地位,应该相当高。

公元前153年,汉景帝在朝臣们的催促下,册立长子刘荣为太子。可与此同时,他也打破“太子与其他儿子不能同时册封”的旧例,册立刘彻为胶东王。甚至,他还直接打破世俗忌讳,直接册封王娡为(胶东王)王太后。若不是爱到极致,一向稳重的汉景帝,怎么会如此行事?可见,王娡抓住君王心的本事,可谓登峰造极。

第二项绝招,笼络重要人物,加大上位筹码。要论汉景帝时期的重要人物,汉景帝亲姐姐馆陶公主、母亲窦太后,属于最顶尖的批次。馆陶公主,是个非常要强的女人。她想让女儿陈阿娇当皇后,便费了不少功夫,想要和已经成年、还尚未婚配的刘荣结亲。只可惜,刘荣的母亲栗姬一口回绝,没留半点余地,估计还羞辱了馆陶公主一番。

就在馆陶公主受挫之际,王娡非常主动地行动,将馆陶公主的目光,放在了刘彻身上。这就是金屋藏娇的典故来源。但当时刘彻年纪非常小,能说出这样的话,想必也是王娡教的。要知道,馆陶公主和汉景帝是姐弟,而且关系非常好。如果刘彻能够与陈阿娇结婚,馆陶公主势必会竭尽全力,帮助刘彻得到太子之位。儿子刘彻如果成了太子,王娡的皇后之位也就不远了。

除了馆陶公主之外,王娡还格外懂得讨窦太后欢心。在古代,皇后之位,是国事,也是家事。窦太后是汉景帝的亲生母亲,也在朝堂上手握重权。而因为窦太后崇尚黄老学说,汉景帝在位时,儒家博士几乎无人被重用。

王娡非常清楚,想要当皇后,必须要过窦太后这一关。因此,她只要一有空,就跑到窦太后面前侍奉,宛如一个纯孝之人。

第三项绝招,巧妙除掉对手,捧杀。一个人,如果不懂得对敌人心狠手辣,那么也无法成就大事。公元前151年,无宠无子嗣的薄皇后被废,王娡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在当时,能够踏足皇后之位的,除了王娡,还有太子生母栗姬。

对于王娡而言,扳倒栗姬,她的后位就指日可待。但是,对付敌人这件事,不能做得太明显,否则就落了下乘。王娡的处理非常巧妙,她先是暗中联络大臣,让他们联名上奏,请求册封太子刘荣的母亲栗姬为皇后。看似退了一步,实则玩的是“捧杀”。

刘荣是太子,栗姬母凭子贵,被立为皇后,是理所应当。但是,汉景帝并不喜欢栗姬,册封刘荣为太子,也只因为他是长子。此外,栗姬还不太会做人。

先不说她得罪馆陶公主,单单汉景帝身体抱恙时,委托栗姬照顾儿子们,栗姬非但不答应,还直接生了气,惹得汉景帝非常不开心。汉景帝并不愿意让栗姬当皇后,当大臣联名上奏时,他只会感到被逼迫。而君王,是天下权势最大的人,当他认为自己被逼迫,就只会越来越生气。

果然,不出王娡所料。大臣奏请时,汉景帝火冒三丈,直接下了诛杀令,还废了太子,而栗姬也因此忧惧而死。一招以退为进,王娡什么也没做,就巧妙铲除了最大的对手。同年,刘彻被立为太子,王娡被立为皇后。

历史上的王娡,出身微寒,没有显赫家世背景,但她在宫中周旋,步步为营又敢于冒险,懂得拉拢重要人物,懂得抓住帝王之心,更懂得谋篇布局,顺藤摸瓜。可以说,她的上位之路,像极了《甄嬛传》中沈眉庄和甄嬛的结合体。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刘彻继位(即汉武帝),王娡也成为了皇太后,窦太后成为太皇太后。或许,因为前半生过得太小心翼翼、看人脸色太多,成为太后的王娡,明显嚣张了许多,也糊涂了许多。窦太皇太后去世后,没有人约束的王娡,干了不少糊涂事。

其一:纵容弟弟。当上太后以后,王娡要求汉武帝,册封同父异母的弟弟田蚡,为丞相。田蚡才能一般,最终,汉武帝在权衡之下,只给了他太尉的职位。

当上太尉的田蚡,一点都不懂得收敛,还和谋反的淮南王刘安搅和在一起。按照律法,田蚡罪该万死,然而王娡哭闹不已,甚至以绝食相威胁,坚决护住弟弟,惹得汉武帝非常不开心。为了母亲,汉武帝最终选择了隐忍。好在,田蚡身体一般,没闹出大事就自己病逝。

其二:赐死武帝男宠。汉武帝还是为胶东王的时候,有个关系非常好的臣子。此人名叫韩嫣,两人同吃同住,等汉武帝登基后,他们更是亲昵,一样同吃同住,从来不避讳。王娡得知后,不顾汉武帝的反对,直接赐死了韩嫣。虽然王娡杀韩嫣,某种程度上,是为了汉武帝的名声。可这种越过皇帝的行为,也绝对算得上嚣张了。而她的这种嚣张,和《卫子夫》里的角色,倒是有一定的相似之处。

当然,上面的几件事,都算不得什么原则性的错误。单凭她生下了汉武帝刘彻,她就算再嚣张,也可以被原谅。毕竟,在当时的社会里,连汉武帝刘彻,都对她退让三分呢。

总而言之,王娡能以农妇的身份,登上皇后、太后宝座,是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但是,除了必要的时代背景之外,她自己的算计筹谋,也非常关键。

前半生的王娡,活得小心翼翼,运筹帷幄,最终带着儿子坐上了至高无上的宝座。后半生的她,哪怕嚣张一点、糊涂一点,也不必苛刻指责。

东汉末年,、诸侯割据,曹操于官渡(今河南省内)击败袁绍,袁绍寡妇甄洛亡命于战乱之中。其时,曹操爱子曹植(子建)于戎马间隙,慕名来至河南洛神祠,偶遇藏身在此的甄洛,既惊其艳丽,又虑其归途受阻,遂赠白马助甄洛逃返邺城。甄洛临行留赠玉佩一块,酬谢赠马解危之谊。、不久,曹军攻破袁绍老巢——邺城,曹植兄长曹丕(子恒)闻甄洛美貌,欲娶她为妻。不料,恰逢曹操至袁府祭奠,见甄洛丽质无双,亦有意纳之为妾,及至曹植赶到与甄洛重逢,两人虽心心相印情意欢洽,却不知风波将起矣。果然,数日后,为名正言顺得到甄洛,曹植于铜雀台上大宴群僚,意图在“以文为媒”借口下得到甄洛,机敏的甄洛虽巧妙地打消了曹操的奢望,却被迫落入曹丕的圈套:曹操采纳了河北富豪崔琰的主意,将崔琰侄女许配给曹植,而将甄洛再嫁给曹丕,使一对有情人活活生离。、但攻于心计的曹丕并不因此罢休,他见曹操晋爵魏王后,有意立曹植为太子,越发妒火中烧,终于在曹操命曹植率师南征之日,,借甄洛之手灌醉曹植,激怒曹操以贻误军机罪名将曹植贬谪。曹操死后,曹丕废汗立魏,成了大魏皇帝。但曹植的存在,无论是文才,爱情乃至权位的巩固,无时不在折磨着曹丕,他决意在重阳赏菊之际毒害曹植。 甄洛自曹植酒罪被贬后,负疚之心无时或释,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档发现曹丕欲以毒枣杀害弟弟的暗谋后,毅然舍身相救,保护曹植。曹植虽以他的“七步诗”幸免于死,但被谪贬到更远的逢地——雍丘。其时,甄洛也因触怒曹丕而被赐死。曹植闻讯痛不欲生,在深切的怀念中,他仿佛又看到了心爱的甄洛披霞踩露,似神若仙地翩翩而来……

清朝的后妃制度与其他各朝略有不同,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所以也就没有皇后、妃子的称呼。到了皇太极时有了后妃之别,顺治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但没有顺仪 ,顺容 ,顺华 ,修仪 ,修容 ,修华 ,充仪 ,充容,充华,但侧妃这一称呼是有的,像皇太极侧妃叶赫纳喇氏、太祖侧妃(孝慈妹、雍正侧妃年氏敦肃皇贵妃。

清朝后妃制度

关外努尔哈赤时期还没有后妃制度。这时妻妾没有名号,称“福晋”或“格格”。努尔哈赤的16个妻子都叫“福晋”(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晋姑且依后来的制度称为皇后,其他称妃子)。皇太极时期,有了后妃之别,建立了五宫:中宫清宁宫、东宫关雎宫、西宫麟趾宫、次东宫衍庆宫、次西宫永福宫。

入关后,后妃名称多了起来。顺治十五年(1658)决定采用礼官建议,乾清宫设夫人1名,淑仪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宁宫设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没有定数。此外还有女官。然而这个制度并没有真正执行。同时“福晋”、“格格”的称谓仍然存在。

康熙后典制完善了,用“福晋”和“格格”称呼后宫嫔妃的情况才消失。后妃设皇后1名,居中宫,皇贵妃1名,贵妃2名,妃4名,嫔6名贵人、常在、答应,没有定数,分居东西12宫。东宫有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延禧宫、永和宫、景阳宫,西宫有永寿宫、翊坤宫、启祥宫、长春宫、咸福宫、储秀宫。每宫都有宫女供役使。

下面是清朝12帝后妃数:

帝王 努尔哈赤 皇太极 顺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庆 道光 咸丰 同治 光绪 宣统

皇后 1 2 4 4 2 3 2 4 3 1 1 1(有争议)

妃子 15 13 15 36 7 26 12 16 13 4 2 1(有争议)

清朝12帝的后妃数目都不相同。这说明制度虽然有,但没认真实行。

选择后妃的步骤

第一步是选秀女。

每3年由户部主持选阅驻防八旗和外任旗员之女。吴振《养吉斋丛录》卷二十五叙述了挑选八旗秀女的做法:

旧制,挑选秀女,皇后及内廷主位之亲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员、兵丁、闲散之女子,皆备选。嘉庆十一年,命汉军自笔帖式,骁骑校以上女子备选。十八年,命满洲蒙古自护军、领催以上备选。其拜唐阿(执事人)、马甲(清代八旗骁骑营马兵的别称)以下女子不备选。

挑选八旗秀女,事隶户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为合列。有应挑而以病未与者,下届仍补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谓之逾岁,则列于本届合例女子之后。每日选两旗,以人数多寡匀配,不序旗分也。挑选之前一日,该旗参领、领催等先排车。如挑正黄、镶黄两旗,则正黄之满、蒙、汉分三处,每一处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镶黄之满、蒙、汉亦分三处,每一处亦按年岁册,分先后排定,然后车识行。首正黄之满洲,而蒙古,而汉军。继以镶黄之满、蒙、汉。贯鱼衔尾而进,车树双灯,各有标识。日夕发轫,夜分入后门,至神武门外。候门启,以次下车而入。其车即由神武门夹道而出东华门。由崇文门大街至直北街市,还绕入后门而至神武门。计时已在次日巳午之间。选毕者,复以次登车而出各归其家。虽千百辆车,而井然有序。素谓之排车。闻旧时车马杂沓,先后凌乱,应选者争路不得进,不特坠珥遗簪而已。自嘉庆间额驸丹巴多尔济定此法,人皆称便。又内务府三旗挑选,亦排车在地安门之沙滩地方。

应选女子入神武门,至顺贞门外恭候,有户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时,太监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当意者,留名牌,谓之留牌子。定期复看,复看而不要留者,谓之撂牌子。其牌子书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满州人(蒙古、汉军则书蒙古、汉军),年若干岁。

秀女入宫后,一般封答应。然后其中一些晋升为常在、妃、嫔、贵人。贵人以上得出自世代显贵人家,贵人以下只须从拜唐阿子女中挑选。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孙。至于皇后,一般先由太后从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儿中挑选,由皇帝册封。日后,皇帝不喜欢还可以撤换。顺治帝就废过顺治八年(1651)八月册封的皇后博尔济吉特氏。

清王朝把选择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选择后妃,主要从满族中挑选,其次是从蒙古贵族中挑选,目的是为了加强与蒙古贵族的联系。佟洵、侯久萱《清宫后妃》根据《清皇室四谱》编制的《清宫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标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满族,蒙古族21名,汉族9名,维吾尔族1名。

皇后、皇贵妃 、贵妃 、淑妃 、德妃 、贤妃 、惠妃 、丽妃 、华妃 、妃、侧妃、(嫔:顺仪、顺容、顺华、修仪、修容、修华、充仪、充容、充华、贵人、常在、答应、秀女)

清后宫制度规定,皇帝大婚之前,选八位比皇帝大的宫女,供皇帝进御,即献身皇帝。八位宫女都有名分,授以宫中四个女官的职衔:司账、司寝、司仪、司门。

http://baikebaiducom/view/433050htm

简单介绍一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赵合德(?-前7年),为西汉汉成帝宠妃。姐赵飞燕。在姐姐赵飞燕得宠后,经由姊姊的关系,赵合德亦入宫随侍汉成帝,并深得皇帝宠爱。封为昭仪,赵氏姐妹联手迫使班婕妤退出后宫,又联手使汉成帝废许皇后,让姐姐赵飞燕成为皇后。后与赵飞燕争宠,因而姐妹之间产生嫌隙。但两人为获帝宠仍经常联手斗争后宫诸妃与朝臣。后来姐姐赵飞燕因无法产下皇子,也是赵合德为赵飞燕解围,使其免遭被废。传说赵合德生得体态丰腴,较赵飞燕更得皇帝宠爱,留下温柔乡和祸水的典故。后因汉成帝暴毙,赵合德被迫自尽。

  赵飞燕(前32年-前1年),原名宜主,是西汉汉成帝的皇后和汉哀帝时的皇太后。赵飞燕是一位在中国历史上传奇的人物。在《汉书》中对她的描述仅仅只有少数几句,但关于她的野史却有许多。在中国民间和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

  吕后[1](前241~前180) 名雉,字娥姁,秦代单父县吕后(今山东省单县)人,汉高祖刘邦结发之妻。

  前202年,刘邦称帝,封吕雉为皇后,为刘邦剪除异姓诸王侯中起了很大作用。她是刘邦定天下的得力助手。

  刘邦去世后,惠帝立,吕后掌权,野心勃勃。惠帝死后,她先后选立刘恭,刘弘为帝,自己掌握实权,又大封吕氏家族。

  她死于前180年,时年62岁。死后,吕氏家族就被铲平,周勃一网打尽。是一位性格刚毅、有抱负、有韬略、有作为的政治家。

  卫子夫(?-前91年),名不详,字子夫。是中国汉代平阳(今山西临汾)人,汉武帝的第二任皇后。卫子夫原是平阳侯曹寿和平阳公主的讴者,后汉武帝到访平阳公主家时临幸了她,并把她和卫青一同带入宫中(前139年春)。初封为夫人(夫人是仅次皇后的嫔妃,被封之时,窦太后尚在世),元朔元年(前128年)生下刘据,被立为皇后,元狩元年(前122年)刘据被立为太子。征和二年(前91年),江充等人制造的巫蛊案牵连到太子,太子刘据被迫起兵反抗,兵败自杀,卫子夫因牵扯在内、不能自明而自杀。其时葬于桐柏(对着长乐未央宫,也即是后来宣帝登基之后重新厚葬的长安城覆盎门外南北大道之东。宣帝后来的“改葬”只是以皇后礼仪重新安葬她并起高大墓冢置陵园,设置周卫,并没有迁葬),十八年后她的曾孙刘询登基为汉宣帝,当即以皇后礼重新厚葬她,追谥号曰 “思”,建园置周卫。史称孝武卫思后。卫子夫为武帝皇后38年,是中国历史上在位第二长的皇后,第一位是明神宗王皇后。

  甄洛,又名甄宓(fú)〔注〕,是东汉王朝宰相(太保)甄邯的后裔。上蔡令甄逸的女儿。是中国历史上极贤的美女之一,懂诗文,貌艳丽。原是袁绍次子袁熙的妻子,后袁绍为曹操所灭,被曹丕娶为妻。生魏明帝曹睿和女儿东乡公主。因幽怨作诗而被曹丕赐死,尸首被“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后其子魏明帝即位,追谥其为“文昭皇后”。相传曾创设“灵蛇髻”,对古代妇女发式颇有研究。世称甄夫人或甄妃。

  周娥皇 五代末年南唐国主李煜的皇后,姓周,名:宪,字:娥皇。娥皇娴静聪慧,气质高雅;她长得花容月貌,肤白似雪;眉弯似月,唇小似樱,腰细如柳,以天仙般的容貌压倒群芳;她诗画双绝,能歌善舞。她的歌喉,她的舞姿,她的一手好琵琶,都使六宫粉黛望尘莫及。不仅如此,她还通晓史书,精谙音律,采戏弈棋,靡不妙绝,真可谓蕙质兰心。史称“晓书史,善歌舞,精音律,尤以弹琵琶见长。”南唐宫中珍藏有『烧槽琵琶』,视为国宝,中主特赏赐给娥皇。

  http://baikebaiducom/taglisttag=%BB%CA%BA%F3&tagfromview还有很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132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2
下一篇2024-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