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拉美西斯二世

关于拉美西斯二世,第1张

伟大的领袖,勇猛的士兵,杰出的建筑家,生有100多个儿女,他的一生得到了许多称颂。古埃及最著名的法老——拉美西斯的真实故事向我们展示了他人性化的一面,他的感情世界,他树立自身形象的过人本领,以及他如永恒史诗般的遗体。 在他所统治的70多年里,埃及成就了它颠覆前的最后繁荣。

[编辑本段]伟大的王

拉美西斯二世(Ramesses II,前1314年—前1237年)古埃及第十九王朝法老(前1304年—前1237年在位),其执政时期是埃及新王国最后的强盛年代。法老塞提一世之子。拉美西斯二世进行了一系列的远征,以恢复埃及对巴勒斯坦的统治。他在叙利亚与同时代的另一强大帝国赫梯发生利益冲突。双方在前1286年发生一次著名的战役(卡迭石战役),拉美西斯二世在战斗中处于下风,但他却命令将其说成是他的一次伟大胜利。与赫梯的战争一直进行到公元前1270年,最终以拉美西斯二世与赫梯国王卡图西尔三世缔结和约结束。这份文件可说是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国际协定,其埃及文本与赫梯文本均被保存下来,并为近代考古学者所发现。可能是出于对赫梯军事力量的担心,拉美西斯二世下令在东北尼罗河三角洲新建一座城市为首都,并将其命名为比—拉美西斯(意为拉美西斯的家)。

[编辑本段]10岁时即发号施令

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古埃及历史上最著名的法老是一位强大的国王,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一位和蔼可亲的父亲,一位不知疲倦的建设者。头顶着这些光环的拉美西斯二世(Ramses Ⅱ, Ramesses II, Ramesses the Great)在位67年(统治时间1279 BC ~1213 BC),直至今日,他依然享有这些盛誉。敌人惧怕他,臣民爱戴他,神灵保佑他。生活在古埃及第十九王朝的拉美西斯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拉美西斯二世的生日是2月21日,我们只大致知道他是在1290BC年左右出生于孟斐斯(Memphis)。他的父亲塞提一世(SetiⅠ)娶了一位骁勇善战的将军的女儿杜雅(Tuya)为王后,他们共生有四个儿女,两男两女。但大儿子很小的时候就夭折了,这使拉美西斯顺利地登上王位。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法老学校”学习:10岁时在军中任职,15岁时父亲带他参战,以保证他将来成为一位智勇双全的国王。

拉美西斯没有花费太长时间就学会了很多东西,特别是作为国王所必需的两项技能:以军事手段征服敌方和建造王宫。无论是在征战,还是在建筑方面,他都取得了成功。如今,在埃及没有一处土地不留下他的足迹。

[编辑本段]如何树立自己的英雄形象

父亲去世时,拉美西斯的年龄大概是25岁,但他已经拥有足够的雄心和顽强的自我意识,他要让自己的壮举超越所有的前辈。

“进行宣传是他最好的武器,这在宣扬自己的王国和使命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意大利比萨大学的埃及学教授埃达•布莱西亚尼(Edna Brecciaing)叙述道,“大量的雕像和碑文向人们讲述了这位国王的壮举与魄力,并使他的形象流传千古,而且仍能经受时间的考验。”

他的家庭生活也同样见诸于文字之中:八位皇后,一群数量难以考证的妃妾和100多个儿女。拉美西斯不得不多次挑选王位继承人,但这样做并不是因为“宫中多事”,而是因为他活到了90多岁,当时人们的平均寿命大约只有40岁,他的许多儿女都在他之前死去。继承他王位的莫尼普塔(Magenta),位列王位继承人名单中的第十三位,到60岁时才得以登基。事实上,拉美西斯在辞世前已经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对于臣民们来说,他已经成为一个传奇。但这位伟大的法老未曾预料到,不仅有关他人生的史诗已经名垂青史,就连那些有关他死亡的史诗也同样流芳百世。拉美西斯最值得称颂的壮举就是针对赫梯族(Hittites)的卡叠什(Qadesh)战役。当这位年轻法老的自负几乎使自己溃败时,命运女神却眷顾了他。但重要的是最终的结果,至少在他的臣民看来是这样。

撰写有关拉美西斯专著的弗朗克•齐米诺(Franco Cimmino)解释说:“在古代,还没有哪一次战争拥有如此多的史料。拉美西斯战争归来之后,在他王宫的墙壁上,在阿布•辛拜勒(Abu Simbel)神庙、卡纳克(Karnak)神庙的卢克索(Luxor)神庙里刻下了描绘战争的场景。这些巨型的艺术品分别展示了士兵、埃及人安营扎寨、战斗的场面以及被俘的士兵。当然,其中占突出地位的还是拉美西斯,在画面中,他只身一人击溃敌军。流传给我们的还有叙述这场战争的两首史诗,其中最重要的一首就是《潘道尔之歌》(The Poem of Pentaur), 它与庙宇中的壁画一同向人们叙述了这段历史。”

总之,这一切旧如同一部既有画面又有伴音的“**”。

[编辑本段]埃及人叙述的历史

拉美西斯率领的埃及人与赫梯族人之间的冲突起因是对叙利亚的绝对控制权。1275 BC 4月底,法老率军朝奥龙特(Oronte)河谷进发以征服卡叠什,这是赫梯族在叙利亚建立的一座重镇。拉美西斯率领2万士兵和200辆战车,这些兵力被分为四支,其名称分别为阿蒙(Amon)、布塔(Ptah)、拉(Ra)和塞特(Seth)。这次战争的目标是叙利亚北部的土地,而对手则是穆瓦塔里什(Muwatallish)国王,他有1万名士兵和3500多辆战车。在靠近奥龙特河的地方,法老的军队抓获了两名自称是赫梯族逃兵的人,他们说有重要情报要通报给埃及人。这两人被带到了拉美西斯面前并向他交代说,穆瓦塔里什的部队距离此地很远,法老可以轻而易举地攻下城池。拉美西斯此时已视卡叠什如囊中之物,未等大部队集结完毕即独自率领阿蒙支队冲向靠近卡叠什的平原地带并在此宿营。只有当他的卫兵抓到敌军先头部队的两名士兵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陷进了敌人的包围圈,但此时为时已晚。躲在城堡内的赫梯族人突然发起进攻,措手不及的法老军队溃不成军,四下逃窜,只有拉美西斯带领贴身侍卫奋力抵挡赫梯族人的进攻。齐米诺叙述道:“多亏有两件出乎意料的事才让拉美西斯得以全身而退:首先是赫梯族士兵攻进了埃及军队的营地之后,立即忙着抢夺财物,却把乘胜追击敌军的事忘在了脑后;其次是法老的后续部队及时赶了上来,救助拉美西斯及其士兵。”这时,整个战局被彻底扭转:本该轻易取胜的赫梯族人身困险境,接近黄昏时分,双方停战。晚上,埃及其他支队的士兵赶来增援法老。

最后由于拉美西斯军队的猛烈攻击以及本国内乱,赫梯族人被迫提出议和。 战争结局0 :0 。

弗朗克•齐米诺说:“真实情况可能并非完全如此。穆瓦塔里什虽说失去了许多辆重型战车(与埃及人的战车相比,数量更多但也更难操纵),但他的士兵几乎毫发未损。但对拉美西斯来说,赫梯族人的突袭使他至少损失了一个支队。”战事是的结果是一次平局,这迫使拉美西斯放弃攻取卡叠什的打算。

但是,他借助自己的宣传把这次几乎要葬送其前程的征战变成了在一位伟大领袖领导下的英雄壮举。

拉美西斯把这次战争刻在了诸多神庙上。他带来了新的表现风格。阿布•辛拜勒神庙描绘卡叠什之战的浮雕中,以前叠放条纹装饰的表面现在则被用来表现激动人心的场景,营造出更富戏剧性的动感场面。浮雕中刻画的拉美西斯与战车的形象可以让人了解到这种全新的风格,而人们对画面细节中的“四只手臂”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释。有人认为多出来的两只手臂应该属于战车驾驶者,他的身躯完全被拉美西斯盖住了;而有的人则认为正如石刻文字中提到的那样,应该是拉美西斯召唤来的阿蒙神的手臂。最新的假设则认为它们是拉美西斯本人的,创作浮雕的艺术家多画两只手臂是为了增加画面的动感。

[编辑本段]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

刻在黏土墙或石墙上,以楔形文字或象形文字描述的和平条约(4000多年前签订的一项现代式的和平条约),这就是通过“外交”途径解决战争冲突的第一个实例。

卡叠什之战以后,埃及人与赫梯人之间的冲突一直延续到穆瓦塔里什国王去世之后,他的继位者阿图西里什(Hattushilish)与拉美西斯签订了人类历史上现存最早的国际条约。目前,人们找到了该条约的两个版本,一个是刻在卡纳克的石柱大厅墙上的象形文字,另一个是在挖掘赫梯族首都哈图萨(Hattusa)废墟时发现的刻在黏土板上的巴比伦楔形文字板。促使两国议和的原因是阿西里人(Assiri)的威胁,这个好战的民族不断骚扰两个王国。和约于1269BC左右在拉美西斯这座由拉美西斯新建的首都签订,这个条约具有很多现代意义。根据该条约,两国人民之间不再发动战争,在遭受敌人攻击时互相帮助,互相维护对方国王的权益,引渡在对方国家避难的犯人。

在尼罗河三角洲瞻仰拉美西斯王国的瑰宝

一个熙熙攘攘的巨大港口,色彩绚丽的房屋,十多座神庙,这一切都为了彰显一个人的伟大之处。

到达比—拉美西斯城的人都会赞叹这座首都非凡的美景。宫殿、房屋还有拉美西斯本人的皇宫迸发出绚丽的色彩,而历史记录者则把它描述成到处都是“美丽的阳台,铺有青金石和土耳石的大厅。”城市的每个重要地点都有一座神庙:北面有供奉北方古老首都布托城(Buto)守护神的乌托(Uto)神庙,东面有亚洲女神阿斯塔尔特(Astarte)神庙,南面是塞特(Seth)神庙,西面是阿蒙神庙。城中设有军队、官员居住区以及用与法老继位仪式的大厅;繁忙的港口内来往不断的船只载满各类物品,这使比—拉美西斯也成为王国的一个主要商业中心。但这些繁荣今天都已荡然无存,借助先于比—拉美西斯存在的首都阿瓦里斯出土的文物,人们今天才能确定这座城市的准确地址。

[编辑本段]卡纳克所有的神庙

在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里一直是活跃的“建筑工地”,多位法老以阿蒙神的名义大兴土木:拉美西斯自然也不会放过这样一个重要的宗教中心。

卡纳克的建筑群由多座宗教建筑组成,他们的修建时间跨度从中王朝一直延续到罗马帝国时代。建筑群的核心是阿蒙—拉大神庙,兴建之初被当成底比斯的神圣区域,随后又被居民们命名为“阿蒙之城”,在它的附近还修建了献给战神孟特(Montu)神庙以及供奉阿蒙之妻—女神穆特(Mut)的神庙。一条长达2公里的“狮身人面像大道”将卡纳克神庙与南部的卢克索神庙连接起来,后者也用于供奉阿蒙神。尼罗河也将这两座神城连接起来,在某些重大节日,阿蒙神的雕像会被装上船,在一列小船的护送下,从卡纳克运到卢克索。

拉美西斯比古埃及任何一位法老都勤于大兴土木,在位期间,他下令修建的宫殿、庙宇、雕像和石碑的数量多得令人难以置信。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主要是通过气势宏伟的建筑来显示自己的权利以及彰显其在世天神的地位。为达到自己的目的,他不惜占用一些更为古老的建筑。有些古老建筑被他修复之后刻上自己的名字,有的被他围在了以其名义修建的建筑群当中,还有的则被当成了“材料库”,在被拆毁之后当成修建新建筑的材料。

吉萨(Giza)的哈夫拉(Khafre)金字塔就遭此运, 整块的花岗岩被拆下来用于修建位于孟斐斯的布塔大神庙。由拉美西斯钦定的建筑风格也被他用于显示其伟大之处。比如,在神庙里布满了雄伟的雕像和装饰有象形文字及图案的石柱,刻满描绘宗教和战争场面的庙宇墙壁都在歌颂国王的神圣和伟绩。

拉美西斯本人亲自到施工现场检查工程的进展情况,他甚至还前往石材的开采地去挑选最佳的材料。

有一些碑文,比如刻在第八世石碑(现保存在埃及国家博物馆)上的文字,记述着拉美西斯鼓励和赞扬建筑工人们的话语。拉美西斯非常关心他们的生活,从不让他们缺少食物、衣服、鞋子以及新鲜的水,以便能让他们专心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拉美西斯为他的皇后修建了一座神庙,并把一些表白的话语刻在上面, 如:“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他对世人诉说着他的爱

[编辑本段]三角洲中的首都

拉美西斯新建的工程中包括一座新的首都,这座新城的奢华程度与埃及另两座大城市孟斐斯和底比斯不相上下。这座被称为比-拉美西斯(Pi-Ramses,意为“拉美西斯的家”)的城市在这位法老当政第五年就已初具规模,并成为他的寝宫。这座城市建在位于尼罗河三角洲东部的古阿瓦里斯城(Avaris),这是让他倍感亲切的地方,因为他父亲的夏宫就修建于此。不过这样选址肯定还有其他的用意,埃及学家埃达•布莱西亚尼解释说:“这里是拉美西斯的故乡,显然这是一个主要的原因。此外,之所以在这里建造比-拉美西斯还有其军事和战略意义,这座城市紧挨东部边境,经常遭到外族的入侵,因此必须严加防守;另外它还是一个连接埃及和亚洲的重要商业交汇地。”

新的首都占据着一块非常富饶的土地,这里的农田物产丰富,河流中鱼虾成群,而仓库里则堆满了食物。城中的居民来自王国的各个领地,如利比亚(Libia)、努比亚(Nubia)、迦南(Canaan)和阿穆鲁(Amrru)。他们当中有不少人曾是战俘,但与埃及人保持着友好的关系,所有人都享受着这里的繁荣生活。拉美西斯去世后一个多世纪,当第二十一王朝(1069BC~945BC)的法老们决定迁都至塔尼斯(Tanis)城时,比-拉美西斯的光辉才黯淡下来,城里的许多财宝都被迁至新都。

[编辑本段]他的印记留在每座庙宇中

在卡纳克(今天这里被看成是埃及最重要的考古圣地之一,他曾是繁荣的宗教中心,法老们在这里举行加冕仪式),拉美西斯也留下了他深刻的足迹。在雄伟的阿蒙-拉(Amon-Ra)大神庙里,他完成了石柱大厅的修建工作,这个大厅始建于阿蒙霍普特二世(AmenhotepⅡ,1427BC~1392BC)当政时,在霍伦贝勒(Horembheb)王朝以及塞提一世在位是曾继续得到修建。这座建筑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它占地5000多平方米,134根巨型石柱支撑着屋顶,尤其以中间的两排重达12吨的柱子为最粗大。拉美西斯让人用描绘庆典活动的浮雕装饰它的墙壁,并下令开挖一个保存至今的圣湖。湖水象征着所有形式的生命诞生地,在这里举行供奉太阳神和奥里西斯(Osiris)神的仪式,而神职人员在每次仪式之前都要在此净身。

相临的卢克索神庙在阿蒙霍普特三世法老(1387BC~1348BC)在位时就已完成大部分,拉美西斯在已有的建筑结构上又增加了一个由72根石柱支撑的走廊和一个巨大的拱门(襄有神庙大门的石制高塔),分成两排的石柱上刻满了装饰图案,而拱门的墙壁上则刻有记述卡叠什之战的浮雕。在这些建筑的前面排有六尊面容与拉美西斯相像的巨大雕像和两座方尖碑,但在卢克索神庙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尖碑,另一座则在1836年就被搬运到了巴黎协和广场。

[编辑本段]为永恒而建的拉美西斯宫

上述只是拉美西斯创造热情的部分例子,但是为了更好地理解他对庆典活动的热衷则需要参观拉美西斯宫的废墟。

虽然这座宫殿只有少部分还矗立在那里但整个建筑群毫无疑问是这位法老所构想的最伟大建筑,它位于尼罗河左岸的底比斯地区。这是一座用于殡葬的神庙,但最终用途并不是安放拉美西斯的遗体,而是为了在他去世之后便于人们举行供奉他的仪式。

这座殡城周围是一座高墙,除了主殿之外,城里还有作坊、商店,甚至还有一所培养誊写员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些纸莎草纸书。最后还有一件有趣的事:为了给自己修建着座殡城,拉美西斯曾命令拆下一些古建筑上的材料。这恰恰也是这座拉美西斯宫后来遭受到的待遇:这座本因代表拉美西斯的伟业并流传千古的宫殿后来又因为别的国王要修建自己的宫殿而被部分地拆除了。

[编辑本段]一个刻在岩石上的梦

阿布•辛拜勒神庙被看成是拉美西斯最伟大的作品,是名副其实的古代建筑瑰宝。四尊从山体岩山中凿出的巨型雕像高20米,象征着坐在宫殿大门口的法老,如今它们已经变成了埃及文明的象征。意大利著名的埃及学家之一赛尔乔•多纳多尼(SergioDonadoni)教授解释说:“这真是一座令人难以置信的建筑,它将埃及古典建筑的建筑元素带入了深山中。”

这座神庙建在一个山坡上,开凿的深度有60米,它本意是供奉三位主神阿蒙、拉、布塔,但实际上它只为一位“真神”——拉美西斯本人服务。

神庙,除了在地面上的建筑外,还有一种在山崖开凿出来所为岩窟庙。典型的岩空心央是位于阿斯旺南,接近尼罗河第二瀑布的阿布辛拜勒的拉美西斯二世庙。这座神庙是献给阿蒙,拉·哈拉凯悌和普照塔神的,并且还纪念拉美西斯二世本人。实际上是一座神庙和祭庙的结合体。阿布辛拜勒的岩窟庙依山傍岩,在峭壁斜坡上开凿洞口。大庙门面或许可以称为塔门,高32米,长36米,塔门洞口两旁雕刻有高约21米的4座拉美西斯二世坐像。洞口内还有柱厅以及位于庙内深处的供奉上述了神及其本人的雕刻坐像的对所。洞窟内全长60米,每年2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以及10月21日拉美西斯二世加冕日时,阳光可穿过60米深的庙廊,洒在拉美西斯二世的雕像上,而他周围的雕像则享受不到太阳神这份奇妙的恩赐,因此人们称拉美西斯二世为“太阳的宠儿”。把这一天称为“太阳日”。现因建筑阿斯旺大坝,1968年开 始,庙址迁移到离尼罗河201米远的65米高处,“太阳日”也分别延后一天。3000多年过去了,这个不知是巧合还是古埃及建筑师精心计算的奇观之谜,一直未能破解。

在阿布辛拜勒庙附近,还有一座献给他的妻子尼斐尔泰丽的较小的岩窟庙。庙的正面排列6座雕像,队拉美西斯二世的3座外,还有补充描绘为哈托尔(Hathor)神形象的尼斐尔泰丽的3座雕像

但阿布•辛拜勒神庙的命运却是多灾多难的,建成后不久,一场地震使它蒙受巨大损失,许多石柱和雕像断裂,受损的部分还包括神庙正面的整个上半部。大部分破损的地方随后得以修复,但当时的建筑师们却对雕像爱莫能助,只能任雕像的碎块散落附近。

拉美西斯在他皇后的墓碑上刻着他对她爱的表白,“我对你的爱是独一无二的。当你轻轻走过我的身旁,就带走了我的心。”

[编辑本段]一个用沙子制成的保险柜

拉美西斯死去几个世纪之后,这座建筑被完全荒废,沙子开始逐渐将其埋没,最终只剩下入口处巨大雕像的头部和肩膀露在外面。1813年,一位瑞士学者约翰•布克哈特(Burckhardt)发现了它,在继续沉睡4年后,意大利人乔丹•贝尔佐尼(Giovan Belzoni)开始进行对其挖掘。经过几个月的工作,最终在沙石中开辟出一条道路,历经几千年之后终于又有人能够走进这座神庙的内部。

又过了很久,这座被拉美西斯选来代表自己强大势力和神圣天命的宏伟神庙终于面临灭顶之灾,险些永远葬身于水下。1960年,埃及总统纳赛尔(Nasser)开始下令修建阿斯旺(Assuan)大型水库,水库建成后将形成一个长约500公里的人工湖,可以将许多不毛之地变成良田。这是一个对于国家来说至关重要的项目,但它却会将代表;埃及法老文明的许多遗迹永远埋入水底,其中就有阿布•辛拜勒神庙,这件事也使它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迅速提高。

[编辑本段]载入史册的拯救行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向世人发出了警报,它发动了一次名副其实的拯救行动,世界上113个国家伸出了援助之手,向埃及提供人力、资金和技术。拯救计划要将要将阿布•辛拜勒神庙拆成许多块,然后在离原地180米,地面抬高65米的地方再将这些碎块重新组装起来。整个工程花费了5年时间,使用了两千多名工人、成吨的材料以及在考古史上从未有过的资源技术。在整个过程中,每一块都被编上号以便于重新组装。重建后的神庙和原来的方位一样,它根据星座和阿斯旺大坝建成后的尼罗河走向而定。凸显的山峰也恢复了原样,整个巨型积木总算完工了。

[编辑本段]最宠爱王妃的不幸

距阿布•辛拜勒神庙不远的北边,有一间规模较小的山间庙宇,这是法老献给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祭庙。人们对这位王妃的出身一无所知,她好像来自平民家庭。但有一点不容置疑,无论是法老还是普通百姓都深爱着她。

王妃的名字意为“最美丽的女人”,而众多的画像也证明了她的魅力。拉美西斯在继承王位前不久娶了她,从此就与她形影不离,无论是在宗教仪式中还是在国事活动里都能见到她。在绘画中以及其他文物上也常能看见她与丈夫亲密地依偎在一起。在政治生活中,奈菲尔塔利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她借助书信和礼物与希泰族的女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她为法老生下了六个子女:两个女儿和四个儿子,但都因早逝而未能继承王位。事实上另一位王妃伊斯诺弗莱特(Istnofret)的儿子莫尼普塔(Merenptah)成了拉美西斯的接班人。

奈菲尔塔利(Nefertari)本应与拉美西斯一起主持阿布•辛拜勒神庙的落成典礼,但很有可能她未能成行。根据一个介于小说与历史之间的假说,奈菲尔塔莉(Nefertari)恰恰是在这座本应与法老同享永恒的神庙门前死去,当时她委托大女儿随父亲主持落成典礼。奈菲尔塔利(Nefertari)被隆重的安葬在女王谷。

1904年,意大利考古学家埃尔内斯托•斯基亚帕雷利(Ernesto Schiapparelli)发现了她的坟墓,但她的木乃伊和随葬品均被盗 。尽管如此,墓室内经过修复的精美壁画仍然让奈菲尔塔利(Nefertari)的墓成为古埃及文明的一颗明珠。

[编辑本段]一首永恒的史诗

拉美西斯于1213BC在比—拉美西斯辞世,经过70天他被制成木乃伊的遗体以一个伟大法老所能享用的最隆重方式下葬。当时王位继承人,他的儿子莫尼普塔乘坐皇舟率领一支庞大的船队沿尼罗河将父亲的遗体送至底比斯。一路上臣民百姓无不洒泪相送,向这位给他们带来太平盛世的伟大法老致敬。船队到达底比斯城后,送葬的队伍又朝开凿于帝王谷的陵墓进发,在王陵内安放的除了拉美西斯的棺椁之外,还有让拉美西斯在冥界也能过上富贵生活的无尽宝藏,最后陵墓的大门被封上,以便让法老能平安地长眠。但事与愿违,几十年以后,陵墓内陪葬的宝物洗劫一空,而拉美西斯的木乃伊也从此不得安宁。负责看守的埃及神职人员不得不多次搬动法老的木乃伊以防那些盗墓人打开木乃伊身上的绷带,偷取藏在内部的黄金饰物,大约在公元前1000年,拉美西斯和其他几位法老的木乃伊被藏到了底比斯附近的小城代尔巴哈里(Deirel Bahari)的哈特谢普苏特(Hetshepsut)神庙内。1881年被法国埃及学家加斯顿•马斯佩罗(Gaston Maspero)发现并最终安放在埃及国家博物馆内。

[编辑本段]拉美西斯二世的木乃伊

拉美西斯二世身高176米,比普通人高出10厘米。他发色鲜红,不同于常人,这在他的木乃伊上清晰可见。

并且是当今保存最完好的古埃及木乃伊之一。

[编辑本段]现代关于其历史的小说

<<法老的宠妃>>其中的一些情节与历史相符作者:悠世

<<寻找前世之旅>>中,第四卷 埃及法老 http://wwwlcreadcom/bookPage/10417/indexhtml

《千年》中的一些情节与历史相符,作者:森海宇

《拉美西斯的灵符》中,描写本特·安娜特,即拉美西斯之女,亦是其妻,与他本人的历史。作者:菲利普·范登伯格

桃花源记

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人,东晋著名田园诗人。不满当时现实,弃官归隐。《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都是传世名篇。我们还学过他的《归园田居》。

 文言词语

一般词语

〔缘〕沿着,顺着。〔夹岸〕两岸。夹,在两旁。〔数〕几。〔芳〕香花。〔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英,花。〔缤纷〕繁多样子。〔复〕再。〔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才〕仅。〔平旷〕平坦开阔。〔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田间小路。〔悉、咸]全,都。〔黄发〕指老人。〔垂髫〕指小孩。〔怡然〕形容喜悦。〔乃〕竟然。〔具〕详细。〔问讯〕打听消息。〔云〕说。 [叹惋]感叹惊讶。惋,惊讶,惊奇。[延]邀请。〔语(yù)〕告诉。[扶]沿,顺着。[向]从前,旧的。〔及〕到。〔诣〕到。〔遣〕派。〔欣然〕高兴的样子。〔规〕计划。〔果〕实现。

一词多义

[中] ①年间。(晋太元中)②中间。(中无杂树) [志] ①标记。(寻向所志)②做标记。(处处志之)[为] ①(wéi)作为(武陵人捕鱼为业)②(wèi)对,向。(不足为外人道也)[寻] ①寻找。(寻向所志)②随即,不久。(寻病终)[闻]①听说。(村中闻有此人)②听到的事情。(具言所闻)[舍]①(shě)舍弃,放下。(便舍船)②(shè)房舍。(屋舍俨然)[作] ①劳作。(其中往来种作)②做。(设酒杀鸡作食)

古今异义

[鲜美]古:鲜艳美丽。今:食物味道好。〔开朗〕古:地方开阔,光线充足。今:乐观,畅快,不阴郁低沉。[交通]古:交错相通。今:各种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妻子]古:妻子儿女。今:男子的配偶。[绝境]古:与世隔绝的地方。今:没有出路的境地。[无论]古:不要说,(更)不必说。今:连词,表示条件不同而结果相同。[如此]古:像这样。今:这样。[不足]古:不值得。今:不充足;不满。

词类活用

[异]感到诧异。[穷]尽,有走完或穷究根源之意。[尽]完,文中有消失之意。

通假字

[要]通“邀”,邀请。

成语

[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变得开阔明亮的样子。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而后突然明白。豁然,开阔敞亮的样子。

[无人问津]比喻无人探问价格或情况。津,渡口。

[怡然自乐]形容高兴而满足的样子。

[世外桃源]借指一种空想的脱离现实斗争的美好世界。

 理解探究

(一)用原文语句回答:

1.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语句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社会环境安定平和的语句是: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3.描写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语句是:便邀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4.表现桃花源中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表现人民生活恬适的句子:往来种作;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6.表明渔人总体感受的句子:豁然开朗。

7.表明桃花源中人来桃花源原因的句子:先世避秦时乱。

8.表明渔人背信弃义的句子:诣太守,说如此。

(二)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第一段描写桃花林又什么作用?

渲染了神秘美丽的气氛,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写桃花源的美好做铺垫。

2“忽逢桃花林”中的“忽”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情?

事出偶然,意料之外。

3 “欲穷其林”中的“穷”字表现了渔人怎样的心理?

由于“甚异之”,想探个究竟。

4 “豁然开朗”照应前文什么内容?

初极狭,才通人。

5 为什么村人“见渔人,乃大惊”?

村人对陌生人出现感到惊异,表明桃花源与世隔绝很久。

6.“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表明先世生活年代的社会环境是怎样的?

社会动荡,战争频繁,民不聊生。

7 桃花源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人民的生活状况、精神状态怎样?

自然环境:美丽富饶;②社会环境:安定平和;③生活状况:安居乐业;④精神状态:自由快乐。

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从文中可推断渔人向桃花源中人说了什么?

桃花源外朝代更替,社会动乱,人民生活痛苦。

9.桃花源中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为时代变迁,桃花源外社会黑暗动荡,人民生活痛苦而叹惋。

本文主要写桃花源的美好,而不是世外战乱;另外桃花源外的事世人皆知,没有必要一一写出。

10.桃花源中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

先人已饱受战乱之苦,桃花源中人不想回到黑暗的社会中再过痛苦的生活。

11.为什么村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对渔人存有戒心,怕外人知道后破坏他们和平安定的生活。

12.作者为什么要写“寻向所志,不复得路”?

表明桃花源是一个似有实无的虚幻世界,并不存在。也表达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13.作者为什么要写刘子骥寻访桃花源“未果”?

表明桃花源可望而不可即,给桃花源增添奇异色彩;也表明桃花源在现实生活中是不存在的;隐含了作者无力改变社会现实的无奈。

14.作者笔下的桃花源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追求的是怎样的生活?)

环境优美,人民安定幸福,民风淳朴;没有阶级,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没有战乱,人人自食其力,安居乐业,和平安宁的理想社会。

15.作者为什么要虚构一个与现实对立的美好世界?

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广大人民的愿望;对美好生活向往,对黑暗社会批判。

16.写出文章的整体思路。

(渔人)发现桃源、访问桃源、离开桃源。

 迁移拓展

1.与“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意境相似的成语是什么?

豁然开朗。

2.你怎样看待陶渊明笔下的理想社会?

它与当时的黑暗社会形成鲜明对照,是作者不满当时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客观上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愿望,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它又有原始共耕的痕迹,有一定的复古倾向,在阶级社会中也只能是一种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渔人是个怎样的人?写渔人有怎样的作用?

渔人背信弃义、不守诺言。

写渔人的作用:一方面与桃花源中人的淳朴好客形成对比,加深了人们对桃花源外社会的认识,突出了桃花源是理想的社会;另一方面,本文以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写渔人是组织材料的需要。

4.针对第二段语句作简要评注。

本段骈散结合,朗朗上口,三字句和四字句连贯流畅,精炼有意境。“黄发垂髫”又运用借代修辞,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5.由“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你能从中联想到哪些人生道理或启示?

围绕“在人生的道路上,要有所作为,必须经历一些艰难苦难”回答即可。

6.第二段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入手描写的?请你以“桃花源美在……”领起,写两点赏析性文字。

例:桃花源美在自然环境的优美,桃花源美在社会生活宁静。

7.你是如何看待桃花源人避难于桃花源,不复出焉的行为的?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谈出自己的想法即可)

8.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理想王国,你的理想王国是怎样的?用生动的语言描述来。

(自我做答)

 爱莲说

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元公是周敦颐的谥号。

 文言词语

 常规词语

蕃(fán)多。独仅。盛大规模。予我。染沾染。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端庄。植立。 亵(xiè)玩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谓认为。隐逸隐居的人。君子品德高尚的人。鲜少。 宜应当。众多。

 词类活用

蔓生枝蔓。枝张枝节。亭亭耸立的样子。

 阅读探究

1. 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2. “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3.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6.“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7.“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8.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0.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1.文中的莲花的象征意义是什么?

不追求名利,在污浊的环境中,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的高尚品德的君子。

12.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3.“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慨叹品德高尚的君子太少,含蓄地表明追逐名利、趋炎附势的人太多。

14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5.用原文语句回答。

1) 莲象征什么?

君子的美好品德。

2) 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 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4) 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5) 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6) “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6.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7.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 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如: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 三峡

 基本知识

 文学常识

《三峡》选自《水经注疏》。三峡,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在长江上游重庆奉节和湖北宜昌之间。作者郦道元(466或472—527),字善长,范阳涿(Zhuō)县(现在属河北)人,北魏地理学家。好学博览,留心水道等地理现象,撰《水经注》。其书名为注释《水经》,实则以《水经》为纲,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最全面、最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该书还记录了不少碑刻墨迹和渔歌民谣,文笔绚烂,语言清丽,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 文言词语

通假字

[阙]通“缺”,空缺。

一词多义

[绝]①沿溯阻绝[断,断绝] ②绝巘多生怪柏[极] ③哀转久绝[停止;消失]

词类活用

①乘奔御风[飞奔的马] ②素湍绿潭[急流的水] ③回清倒影[清波]

常见短语

[略无]毫无。略,几乎。 [自非]如果不是。自,如果。 [亭午]正午,中午。亭,正当。 [夜分]半夜。[荣]茂盛。[峻]高而陡峭。 [良多]很多。良,很。 [属(zhǔ)引]连续不断。属,连续。引,延长。

其他词语

[嶂(zhàng)] 高耸险峻如屏障的山峰。 [曦(xī)]日光。这里指太阳。[襄(xiāng)]

上。 [沿]顺流而下。 [溯(sù)]逆流而上。 [或]有时。 [宣]传达。 [虽]即使。 [御]驾,乘。 [疾]快。 [素]白色。[回]回旋。[巘(yǎn)] 险峻的山崖或山峰。[漱(shù)]冲刷。 [旦]早晨。 [肃]寂静。 [哀]悲哀。 [转(zhuǎn)]婉转。 [沾]沾湿。 [三]表示概数。

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三峡》以凝练生动的笔墨,写出了三峡的雄奇险拔、清幽秀丽的景色,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作者写景,采用的是大笔点染的手法,寥寥一百五十余字,就把七百里三峡万千气象尽收笔底。写春冬之景,着“素”“绿”“清”“影”数字;写秋季的景色,着“寒”“肃”“凄”“哀”数字,便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写水则分不同季节分别着墨。在文章的节奏上,也是动静相生,摇曳多姿。高峻的山峰,汹涌的江流,清澈的碧水,飞悬的瀑布,哀转的猿鸣,悲凉的渔歌,构成了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读者以深刻的印象。

 结构提纲

总特点:山高岭连,中间狭窄。(侧重写山: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分特点:(1)夏:水涨流速,交通断绝。(2)春冬:水退潭清,风景秀丽。(3)秋:水枯气寒,猿鸣凄凉。(侧重写水:四季不同,风景各异。)

 问题探究

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三峡自然景观的?

文章先写山,后写水。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

 第一段总写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1)峡长(七百里)岭连(连山,略无缺处)(3)山高峡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 第一段中三峡的山具有怎样的特点?

山高岭连,岸伟峡险(或连绵不断,遮天蔽日)。

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这一特定环境下的情景综合表现了三峡怎样的特点?

山的“连”“高”“窄”。

 第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写法表现三峡的特点?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 三峡的夏水有何特点?

(1)水涨(襄陵,沿溯阻绝)(2)流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写“朝发白帝,暮到江陵”的作用是什么?这是什么写法?你由此想到了李白的哪首诗?

作用:烘托夏天的水涨流急,也突出了三峡夹江对峙、狭窄险要的特点。写法:侧面描写。想到李白的《早发白帝城》。

 第三段作者是抓住三峡的那些典型景物描写的?表现了三峡怎样的季节特点?

抓住了碧水、怪木、飞瀑来写的。表现了春冬三峡的风光秀丽。

 总括春冬之景的四个字是什么?

清荣峻茂。

 “良多趣味”表现在何处?

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 第四段写什么季节的景色?作者是从哪一角度写景的?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秋季。听觉。表现了幽静、寂寥、凄异的特点。

 “渔者歌”有什么作用?

说明猿声凄凉、悲哀,从侧面渲染了秋天萧瑟、肃杀的气氛。也暗含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 作者为什么先写夏水?又为什么先写山,后写水?

作者是为江水作注,重点是写水,而水以夏季为盛,故先写“夏水”。为写水势,先写山势,这既能揭示水急的原因,又能使急流和峻岭相互映衬,能形成一幅险峻壮奇的图画。

 分别概括三峡夏、春冬、秋三段时间三峡景物的美点。

①奔放美 ②清悠美 ③凄婉美

 第一段和后三段是什么关系?

总分关系。

 本文在语言运用方面有怎样的特点和作用?试作简析。

本文多用四字句式,又兼用散句,使文章读起来收放有致,很有节奏感。语言精练,表现力强,充满生气。

 文中提到了巫峡,另两峡是什么?

瞿塘峡、西陵峡。

 记承天寺夜游

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记承天寺夜游》选自《东坡志林》。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作者是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 文言词语

[解]除去,脱,。 [户]门。[欣然]喜悦的样子。 [念]考虑、想到。[遂]于是,就。[寝]睡觉。[相与]共同,一起。 [中庭]院里。[空明]形容水的澄澈。 [交横]交错。 [盖]原来(是)。[但]只是。[闲人]清闲的人。[耳]罢了。

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这篇小品文通过写“月”创造了一个清幽宁静的艺术境界,通过写“闲”,传达了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将“月”“闲”融为一体,深沈含蓄,精美传神。

 结构提纲

欲睡——(月入)——起行——(念)——寻友——漫步——抒意(少闲)

↓ ↓ ↓ ↓

兴奋喜悦 转忧、孤寂 宽慰、乐极 难言之情

 问题探究

1.“月色入户”表现了怎样的情味?

运用拟人,似乎月亮也懂得作者寂寞无聊,悄悄进门与他为伴。

2.“欣然起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寂寞寒夜中难得的喜悦与兴奋。

3.从“念无与为乐者”中揣摩作者的心情。

作者可能想:与谁一同赏月才不致辜负如此良宵?在这谪居的寂寞中,谁能与我同赏明月?透出忧愁孤寂的心情。

4.表明“念“的结果的句子是什么?

遂只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5.为什么不假思索地去“寻张怀民”?

同是被贬之人,也是知心朋友。

6.作者“解衣欲睡,欣然起行”,“怀民亦未寝”,从这里可以看出什么?

二人心有灵犀。

7.“积水空明,藻荇交横”分别比喻什么?表现了景物什么特点?

“积水空明”比喻月光。表现了月光的皎洁、透明。

“藻荇交横”比喻月影。表现了月影斑驳,摇曳多姿。也表现了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

全句渲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亦真亦幻的美妙境界。

8.本文描写了哪些景物?目的是什么?

虚景:清澈的水,水中的植物;实景:竹柏之影。衬托了月下庭院的幽静、淡雅和赏月者的恬静、悠闲。

9.写景中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

清静、舒适、愉悦。

10.想像一下作者与张怀民散步是什么心情。

悠闲自得、无忧无虑。

11.“何处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表达了作者怎样微妙复杂的感情?(文尾通过“闲人”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怎样理解“闲人”的含义?)

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欢喜、漫步的悠闲、寻求解脱的旷达……各种难言之情尽在其中。

12.结尾惋惜无人赏月,暗示了什么?

世人大多热中名利,为俗务所累。

13.文中紧扣“闲”字组织文章,“闲人”是点睛之笔,,“闲”表现在何处?(摘引文中句回答)

“解衣欲睡”,见“月色入户”则“欣然起行”;与“怀民步于中庭”,连“竹柏影”都看得很仔细。这些都说明是“闲人”。

 拓展延伸

1.根据本文创作一副对联。

例:月色懂人心潜窗入户,谪人共婵娟遣忧逐愁

2.从文中可见当时作者思想怎样?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发?

苏轼被贬,心情忧郁。但是,他仍然有进取之心,他月夜游寺正是消释抑郁的具体行为。在政治漩涡中损伤了的心灵只有在清凉的无所挂碍的月夜中才得以恢复,从大自然的美景中寻求精神的寄托。作者不是沉溺于感情的深渊中,而是寻求解脱,使这篇散文显得潇洒、隽雅。

本文启发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不能一味消沉,要以良好的心态去调节自己,树立进取之心,从而迎来希望的曙光,走上光明的前途。

 答谢中书书

 基础知识

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梁文》。陶弘景(456-536),字通明,号华阳隐居,丹阳秣(Mò)陵(今江苏南京)人。有《陶隐居集》。

 文言词语

共一起。谈谈论,欣赏。交辉交相辉映。四时四季。歇消散。颓坠落。沉鳞潜在水中的鱼。鳞,借代鱼。竞跃争相跳跃。竞,争着。欲界指人间。仙都指仙境。复再。与(yù)参与,这里指欣赏。

 理解探究

 整体把握

文章以感慨发端,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具体描绘秀美的山川景色。仰视俯视、平远高远的视角,动静结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本文写景,抓住景物的灵魂,即自然万物的勃勃生机,通过高低、远近、动静的变化,视觉、听觉的立体感受,来传达自己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文字明朗,毫不雕琢。

 问题探究

1.作者描写景物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观察角度:由仰而俯;景物形象:由显而微;景物状态:由静而动;时间交代:由朝而夕。使山川景物和谐、完整、统一。

2.“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内含作者什么感情?

有高雅情怀的自豪感以及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之情。

3.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写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的对偶句是什么?

“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4.讲究色彩搭配,表现一年之美,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景象的对偶句是什么?

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具备。

5.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什么?

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6.“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7.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语句是什么?

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8.分析“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 “歇”“颓”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感情和行为,有过程,激发人的想像,充满生命气息。“鳞”字是用借代,避俗,增加了语言表现力,文学色彩浓厚。

9.本文是在是一篇美文。试分析美在何处。

(1)意境美。风光绮丽,融入感情,形成优美的意境。①山水相映之美。②色彩配合之美。③晨昏变化之美。④动静相衬之美。

(2)结构美。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具体叙写山川之美。最后以感叹总括前文,首尾呼应,议叙结合,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文中的写景部分,仰视再俯瞰,复平看,最后又分“晓”与“夕来写,次第井然。

(3)语言美。言简意赅,多用对称四字句,配以长句收束;修饰词语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如滔滔急流,泻入大海。

有几个还没有来得及看,但朋友推荐说都不错的

《法老的宠妃》

《第一王妃》

《寻找前世之旅》

《拉美西斯五部曲》

《拉美西斯的灵符》

《千年》

《尼罗河上的宠猫》

《曙光王妃》

《尼罗河王妃》

《皇后之爱》

《帝国王妃》

《古埃及记之迷蝶》

《法老王的水精灵》

还有不漫画《天是红河岸》里面有涉及到埃及的一些任务,不是很多,可是这漫画真得很棒,建议你看看

  叶绍翁

  叶绍翁,字嗣宗,号靖逸,祖籍建安,《四朝闻见录》自署龙泉(今属浙江)。从叶适学,与真德秀、葛天民交甚密。仕历不详,后弃官居西湖。有《四朝闻见录》五卷,诗多散佚,仅《江湖小集》中存《靖逸小板》一卷。叶绍翁诗,以汲古阁影宋钞《南宋六十家小集》本为底本。校以影印文渊阁《四库全书·江湖小集》(简称江湖集)、《两宋名贤小集》(筒称名贤集)。新辑集外诗附於卷末。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他幼时家境清寒,绍兴二十四年(1154)进士,历任太常博士、宝谟阁直学士等职,韩侂胄当政时,因政见不合,隐居十五年不出,最后忧愤成疾而终。有《诚斋集》。

  杨万里的诗歌创作大体上经历了从模仿、过渡到自成一体的过程。绍兴三十二年以前,他是学江西派风格的,这诗作后来被他烧掉了。此后到淳熙四年(1177),是他诗风转变时期。在这一时期中,他一方面向张浚、张栻学习和切磋理学的奥旨,同时把从日常生活中体验与领会理致的见解挪移到文学创作中来。他在《题唐德明建一斋》诗中说:“平生刺头钻故纸,晚知此道无多子。从渠散漫汗牛书,笑倚江枫弄江水。”这种蔑视书本而重视日常生活的态度成为他诗风转变的契机。现存《江湖集》的七百多首诗中,既有学陈师道五律、王安石七绝及唐人绝句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风趣轻快的小诗,如: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闲居初夏午睡起二绝句》之一)

  淳熙五年以后,杨万里诗歌的独特风格基本形成,他的诗学观点也基本成熟。其《荆溪集序》自言此时“忽若有悟,于是辞谢唐人及王(安石)、陈(师道)、江西诸君子,皆不敢学,而后欣如也。……予口占数首,则浏浏焉无复前日之轧轧矣。”而且,这时“步后园,登古城,采撷杞菊,攀翻花竹,万象毕来,献予诗材”,写诗十分顺利。这种重视观察自然、从日常生活中取材的见解,对于江西诗派主张从前人那里“夺胎换骨”、“点铁成金”的诗论正是有力的反动。

  不过,“诚斋体”的形成,不仅是重视从大自然和日常生活中获取新颖生动素材,还要求具有透脱的胸怀与哲理的思考;诗人在热情地投入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与之打成一片而彼此交融的同时,又必须跳出来冷静理智地观照与领悟其中所涵蕴的人生哲理,这样写成的诗,才不仅有自然与生活的盎然生机,而且富于理趣,像下面几首诗: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乱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六首》之五)

  春迹无痕可得寻,不将诗眼看春心。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青来一日深。(《过杨二渡》之一)

  碧酒时倾一两杯,船门才闭又还开。好山万皱无人见,都被斜阳拈出来。(《舟过谢潭三首》之三)

  此外,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溪回路转愁无路,忽有梅花一两枝”(《晚归遇雨》),“绿萍池沼垂杨里,初见芙蕖第一花”(《将至建昌》)等,都表现了“诚斋体”在创作方式上的特点:一是善于敏感地发现与迅速地捕捉在自然万物与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人所不能发现或容易忽略的富于情趣与美感的景象,这正是他抛弃堆垛古人、剥扯古语、模仿古诗而热情地投入生活的结果;二是注意在这些景象中融入自己的主观领悟与体验,使之带有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趣,即所谓“不是胸中别,何缘句子新”(《蜀士甘彦和寓张魏公门馆,用予见张钦夫诗韵作二诗见赠,和以谢之》),这则是他把理学及禅宗观物体验方式引入诗歌的产物。

  “诚斋体”在语言方面以自然流畅、风趣活泼为基本特征。

  由于杨万里的诗主要描写寻常的自然景物与日常生活,以表现其中的勃勃生机和自己内心中的人生体验,那种生涩或过于典雅的语言反而会妨碍他所要表现的内容,所以他在语言形式方面不太用力,而努力追求语言形式之外的某种意味,这正如他自己所说:“老夫不是寻诗句,诗句自来寻老夫。”

  (《晚寒题水仙花并湖山》)具体说来,首先,杨万里的诗句大多句法完整而意脉连贯,很少有断续拼合和跳跃连接的,这越过江西诗派而较多继承了宋诗自梅、欧、苏以来所形成的语言风格;其次,是多采用自然的口语、俗语入诗,使诗歌像日常对话那样活泼,并求得新颖、生动、轻快与风趣的效果。

  杨万里的诗较少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但这类诗虽为数不多,其中也有些是写得比较好的。如《悯农》“已分忍饥度残岁,更堪岁里闰添长”,写出了农民艰难度日的困苦;而《初入淮河四绝句》写他出使金国时所见所思,也能引发读者丰富的感想,如第三首: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从总体上说,机智活泼、风趣自然是杨万里诗的显著长处,但他的诗同时也很少表现尖锐的、深重的人生感受(在这一点上,他还不如黄庭坚),因此大多取材细琐,缺乏雄大的气魄。

  有些诗更有粗率滑易的毛病,让人觉得浅俗无味;偶尔也有卖弄学问的陋习,重又走到江西派的老路上去。但他毕竟开创了新的诗风,这是一味模仿古人的诗人所不能比拟的。在杨万里打破了江西派诗风的笼罩之后,有些诗人既想在江西诗派之外另辟蹊径,又缺乏独创的才力,于是就另外找些古代诗人作为效仿的对象,好像走出一间牢房又进了另一间牢房,总不如杨万里那样跳出牢宠,无拘无束。

  四朝闻见录

  五卷(江苏巡抚采进本)

  宋叶绍翁撰。绍翁自署龙泉人。又书中载程公许与论真德秀谥议手柬,字之曰靖逸,而厉鹗《宋诗纪事》称其字嗣宗,建安人,与自述互异。考所载高宗航海一条,自称本生祖曰李頴士,建之浦城人,则建安其祖籍欤?其历官始末无考。观所记庚辰京城灾周朝端讽其论事一条,及与真德秀私校殿试卷一条,则似亦尝为朝官,其所居何职则不可详矣。所录分甲、乙、丙、丁、戊五集,凡二百有七条。甲、乙、丙、戊四集皆杂叙高、孝、光、宁四朝轶事,各有标题,不以时代为先后。惟丁集所记仅宁宗受禅、庆元党禁二事,不及其他。绍翁与真德秀游,故其学一以朱子为宗,然卖武夷山一条乃深惜朱在之颓其家声(案:在朱子之子,时官户部侍郎),无所隐讳。则非攀援门户者比,故所论颇属持平。南渡以后诸野史足补史传之阙者,惟李心傅之《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号为精核,次则绍翁是书。陈郁《藏一话腴》尝摘其误,以刘禹锡题寿安甘棠驿诗为赵仲湜游天竺诗一条,周密《齐东野语》尝摘其光宗内禅慈懿於卧内取玺一条,又摘其函韩侂胄首求和误称由章良能建议一条。又摘其南园香山一条,盖小小讹异,记载家均所不免,不以是废其书也,惟王士祯《居易录》谓其颇涉烦碎,不及李心传书。今核其体裁,所评良允。故心传书入史部,而此书则列小说家焉。

  -

  ---出《四库总目提要》

  航天飞船是用多级火箭作为运载工具,从地球发射并可在宇宙空间航行的飞行器。

  载人航天飞船一般包括为飞船提供电源和动力支持的推进舱、为航天员提供安全可靠环境支持的返回舱、在轨道运行中为航天员提供工作生活环境的轨道舱和为科学试验提供各种保障的附加段。

  载人航天飞船和宇宙空间站是供航天员、科研人员生活和工作的航天器,因此必须提供航天员在空间安全、工作和生活的生命保障系统,其设施与人造卫星有明显不同,除无人飞行的分系统外,还必须包括环境控制生物保障系统和应急救生系统。载人航天飞船又分为卫星式载人飞船和登月式载人飞船。

  载人航天工程主要由七部分组成:一、航天员的培训和锻炼;二、有效载荷的各种科学试验;三、载人航天飞船的研制;四、可靠的运载火箭保障系统;五、载人航天发射场的建设和保障;六、海基陆基联合测控网的建设和保障;七、可靠的着陆场的建设和保障。

  人类载人航天事业起步于20世纪60年代。1961年4月12日,前苏联航天员加加林驾驶人类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绕地球一周后,安全返回地面,从此揭开了人类载人航天的历史。

  1969年7月20日,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乘“阿波罗号”航天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奇迹。

  1971年4月,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个宇宙空间站“礼炮号”。“礼炮号”宇宙空间站总重量约18吨,总长约14米。

  1973年5月,美国发射了名为“天空实验室”的宇宙空间站,总重量约为82吨,总长约36米。

  1970年4月,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此开始了中国的航天事业。

  1999年11月20日和2001年1月10日,“神舟号”试验飞船和“神舟二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在刚刚成功的“神舟三号”发射中,还首次试验了逃逸系统,该系统可在火箭发射和升空阶段出现意外故障等紧急情况下,将飞船带离危险区域,以确保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火星是八大行星之一,按照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次序为第四颗。肉眼看去,火星是一颗引人注目的火红色星,它缓慢地穿行于众星之间,在地球上看,它时而顺行时而逆行,而且亮度也常有变化,最暗时视星等为+15,最亮时比天狼星还亮得多,达到-29。由于火星荧荧如火,亮度经常变化,位置也不固定,所以中国古代称火星为“荧惑”。而在古罗马神话中,则把火星比喻为身披盔甲浑身是血的战神“玛尔斯”。在希腊神话中,火星同样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铁,由于长期受紫外线的照射,铁就生成了一层红色和**的氧化物。夸张一点说,火星就像一个生满了锈的世界。由于火星距离太阳比较远,所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温度大约比地球低30多摄氏度,昼夜温差可达上百摄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温度可达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气。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约占95%,还有极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比地球小,赤道半径为3395公里,是地球的一半, 体积不到地球的1/6,质量仅是地球的1/10。火星的内部和地球一样,也有核、幔、壳的结构。

  火星的自转和地球十分相似,自转一周为24小时37分226秒。火星上的一昼夜比地球上的一昼夜稍长一点。火星公转一周约为687天,火星的一年约等于地球的两年。

  火星有两个卫星。靠近火星的一个叫火卫一,较远的一个叫火卫二。由于火星在希腊神话中被看做是战神阿瑞斯,所以天文学家以阿瑞斯的两个儿子——福波斯和德瑞斯命名它的两颗卫星。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它与地球有许多相同的特征。它们都有卫星,都有移动的沙丘、大风扬起的沙尘暴,南北两极都有白色的冰冠,只不过火星的冰冠是由干冰组成的。火星每24小时37分自转一周,它的自转轴倾角是25度,与地球相差无几。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

  这是美国宇航局海盗号环绕器拍摄的火星全球照片。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巨大的“水手谷”。水手谷长约4000公里,深度约8公里。(USGS)

  火星的内部结构图。火星的内部结构与地球相似,都有壳、幔和核,但由于数据不完全,火星核的组成和大小仍然未能确定。

  火星表面的景色。这是由着陆在火星表面的探路者号探测器拍摄的。远处可见名为“双子峰”的火星山峰。(NASA)

  火星表面纵横交错的河床。这些河床已经干涸,但它们可能是在远古时期由大量的洪水冲刷形成的。

  火星表面扬起的大范围沙尘暴。这次沙尘暴生成于火星南极附近,影响范围约有数百公里。

  这是美国宇航局的海盗2号探测器拍摄的火星南极地区的片状地貌。这些条纹是由冰和沉积物构成的。

  火星被称为红色的行星,这是因为它表面布满了氧化物,因而呈现出铁锈红色。火星表面的大部分地区都是含有大量的红色氧化物的大沙漠,还有赭色的砾石地和凝固的熔岩流。火星上常常有猛烈的大风,大风扬起沙尘能形成可以覆盖火星全球的特大型沙尘暴。每次沙尘暴可持续数个星期。

  火星两极的冰冠和火星大气中含有水份。从火星表面获得的探测数据证明,在远古时期,火星曾经有过液态的水,而且水量特别大。这些水在火星表面汇集成一个个大型湖泊,甚至是海洋。现在我们在火星表面可以看到的众多纵横交错的河床,可能就是当时经水流冲刷而成的。此外火星表面的许多水滴型“岛屿”也在向我们暗示这一点。

  火星表面有一条巨大的“水手谷”。这是一个长约4000公里的巨大峡谷,它是在远古时期的洪水和火山活动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火星上的巨大火山——奥林匹斯山高约2万7千米,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高度的三倍。它是太阳系中最高的山峰。火星有两个微小的卫星,直径都不到80公里,看起来更象是被俘获的小行星。

  一直以来火星都以它与地球的相似而被认为有存在外星生命的可能。近期的科学研究表明目前还不能证明火星上存在生命,相反的,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火星更象是一个荒芜死寂的世界。尽管如此,某些证据仍然向我们指出火星上可能曾经存在过生命。例如对在南极洲找到的一块来自火星的陨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石头中存在着一些类似细菌化石的管状结构。所有这些都继续使人们对火星生命的是否存在保持极大的兴趣。

  质量

  6421e+23 kg

  赤道半径

  3,3972 km

  平均密度

  394 gm/cm3

  平均日距

  227,940,000 km

  自转周期

  246229 小时

  公转周期

  68698 天

  赤道地表重力

  372 m/sec2

  赤道逃逸速度

  502 km/sec

  最低地表温度

  -140 ℃

  平均地表温度

  -63 ℃

  最高地表温度

  20 ℃

  大气压力

  0007 bars

  大气组成

  二氧化碳 9532%

  氮 27%

  氩 15%

  氧 013%

  一氧化碳 007%

  水 003%

  其他 0000291%

  1976年,美国海盗1号和海盗2号火星探测器首次成功登陆火星,传回了数万张照片。那次飞行没有找到火星上存在生命的证据。但是,美国地质学家舒尔策马库赫却公布一份论文说,当时探测器可能事实上已经找到了火星生物,但是由于火星生物的形态与地球生态的形态截然不同,以至于人们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存在,人类探测器向火星的土壤里倒水,这可能把火星上那些以另外一种细胞也存在的生命淹死。此外,人类探测器还加热了土星土壤, 这可能又把火星微生物给烤死了。

  克隆是英语单词clone的音译,clone源于希腊文klone,原意是指幼苗或嫩枝,以无性繁殖或营养繁殖的方式培育植物,如杆插和嫁接。

  如今,克隆是指生物体通过体细胞进行的无性繁殖,以及由无性繁殖形成的基因型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组成的种群。克隆也可以理解为复制、拷贝,就是从原型中产生出同样的复制品,它的外表及遗传基因与原型完全相同。

  1997年2月,绵羊“多利”诞生的消息披露,立即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这头由英国生物学家通过克隆技术培育的克隆绵羊,意味着人类可以利用动物身上的一个体细胞,产生出与这个动物完全相同的生命体,打破了千古不变的自然规律。

  什么东西可以科隆?

  应该说有生命的都可以克隆。

  现在已经克隆什么?

  蛙:1962年,未成功。

  鲤鱼:1963年,中国科学家童第周早在1963年就通过将一只雄性鲤鱼的遗传物质注入雌性鲤鱼的卵中从而成功克隆了一只雌性鲤鱼,比多利羊的克隆早了33年。但由于相关论文是发表在一本中文科学期刊,并没有翻译成英文,所以并不为国际上所知晓。(源自:PBS)

  古代神话里孙悟空用自己的汗毛变成无数个小孙悟空的离奇故事,表达了人类对复制自身的幻想。1938 年,德国科学家首次提出了哺乳动物克隆的思想,1996年,体细胞克隆羊“多利”出世后,克隆迅速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人们不禁疑问:我们会不会跟在羊的后面?这种疑问让所有人惶惑不安。然而,反对克隆的喧嚣声没有抵过科学家的执着追求,伴随着牛、鼠、猪乃至猴这种与人类生物特征最为相近的灵长类动物陆续被克隆成功,人们已经相信,总有一天,科学家会用人类的一个细胞复制出与提供细胞者一模一样的人来,克隆人已经不是科幻小说里的梦想,而是呼之欲出的现实。目前,已有三个国外组织正式宣布他们将进行克隆人的实验,美国肯塔基大学的扎沃斯教授正在与一位名叫安提诺利的意大利专家合作,计划在两年内克隆出一个人来。

  由于克隆人可能带来复杂的后果,一些生物技术发达的国家,现在大都对此采取明令禁止或者严加限制的态度。克林顿说:“通过这种技术来复制人类,是危险的,应该被杜绝!”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国家基因研究中心主任洪国藩也明确表示反对进行克隆人的研究,而主张把克隆技术和克隆人区别开来。

  克隆人,真的如潘多拉盒子里的魔鬼一样可怕吗?

  实际上,人们不能接受克隆人实验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阻碍。千百年来,人类一直遵循着有性繁殖方式,而克隆人却是实验室里的产物,是在人为操纵下制造出来的生命。尤其在西方,“抛弃了上帝,拆离了亚当与夏娃”的克隆,更是遭到了许多宗教组织的反对。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的关系也有悖于传统的由血缘确定亲缘的伦理方式。所有这些,都使得克隆人无法在人类传统伦理道德里找到合适的安身之地。但是,正如中科院院士何祚庥所言:“克隆人出现的伦理问题应该正视,但没有理由因此而反对科技的进步”。人类社会自身的发展告诉我们,科技带动人们的观念更新是历史的进步,而以陈旧的观念来束缚科技发展,则是僵化。历史上输血技术、器官移植等,都曾经带来极大的伦理争论,而当首位试管婴儿于1978年出生时,更是掀起了轩然大波,但现在,人们已经能够正确地对待这一切了。这表明,在科技发展面前不断更新的思想观念并没有给人类带来灾难,相反地,它造福了人类。就克隆技术而言,“治疗性克隆”将会在生产移植器官和攻克疾病等方面获得突破,给生物技术和医学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比如,当你的女儿需要骨髓移植而没有人能为她提供;当你不幸失去5岁的孩子而无法摆脱痛苦;当你想养育自己的孩子又无法生育……也许你就能够体会到克隆的巨大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治疗性克隆的研究和完整克隆人的实验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治疗性克隆所指向的终点就是完整克隆人的出现,如果加以正确的利用,它们都可以而且应该为人类社会带来福音。

  科学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但是,某项科技进步是否真正有益于人类,关键在于人类如何对待和应用它,而不能因为暂时不合情理就因噎废食。克隆技术确实可能和原子能技术一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祸害无穷。但“技术恐惧”的实质,是对错误运用技术的恐惧,而不是对技术本身的恐惧。目前,世界各国对克隆人的态度多有“暧昧”,英国去年以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通过了允许克隆人类早期胚胎的法案,而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也逐渐听到了要求放松对治疗性克隆限制的声音。可以说,哪一个国家首先掌握了克隆人的技术,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拥有了优势和主动,而起步晚的国家可能因此而遭受现在还无法预测的损失。如同当年美国首先掌握了原子能技术,虽然这项技术从一开始便展现着它罪恶的一面,但后来各国又不得不加紧这方面的研究和实验。单从这个角度上讲,对克隆人实验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也是值得探讨的。

  至于人们担忧克隆技术一旦成熟,会有用心不良者克隆出千百个“希特勒”,或者克隆出另一个名人来混淆视听,则是对克隆的误解。克隆人被复制的只是遗传特征,而受后天环境里诸多因素影响的思维、性格等社会属性不可能完全一样,即克隆技术无论怎样发展,也只能克隆人的肉体,而不能克隆人的灵魂,而且,克隆人与被克隆人之间有着年龄上的差距。因此,所谓克隆人并不是人的完全复制,历史人物不会复生,现实人物也不必担心多出一个“自我”来。

  绵羊:1996年,多利(Dolly)

  猕猴:2000年1月,Tetra,雌性

  猪:2000年3月,5只苏格兰PPL小猪;8月,Xena,雌性

  牛:2001年,Alpha和Beta,雄性

  猫:2001年底,CopyCat(CC),雌性

  鼠:2002年

  兔:2003年3-4月分别在法国和朝鲜独立地实现;

  骡:2003年5月,爱达荷Gem,雄性;6月,犹他先锋,雄性

  鹿:2003年,Dewey

  马:2003年,Prometea,雌性

  狗:2005年,韩国首尔大学实验队,史纳比

  尽管克隆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目前克隆的成功率还是相当低的:多利出生之前研究人员经历了276次失败的尝试;70只小牛的出生则是在9000次尝试后才获得成功,并且其中的三分之一在幼年时就死了;Prometea也是花费了328次尝试才成功出生。而对于某些物种,例如猫和猩猩,目前还没有成功克隆的报道。而狗的克隆实验,也是经过数百次反覆试验再得来的成果。

  多利出生后的年龄检测表明其出生的时候就上了年纪。她6岁的时候就得了一般老年时才得的关节炎。这样的衰老被认为是端粒的磨损造成的。端粒是染色体位于末端的。随着细胞分裂,端粒在复制过程中不断磨损,这通常认为是衰老的一个原因。然而,研究人员在克隆成功牛后却发现它们实际上更年轻。分析它们的端粒表明它们不仅是回到了出生的长度,而且比一般出生时候的端粒更长。这意味着它们可以比一般的牛有更长的寿命,但是由于过度生长,它们中的很多都过早夭折了。研究人员相信相关的研究最终可以用来改变人类的寿命。

  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

  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有关专家针对一些科学狂人在美国秘密克隆人的做法指出——克隆人违背人类生命伦理,存在着极大的争议和难以解决的一系列法律等问题。

  我国多家媒体近日转载了国外媒体报道的一条惊人消息:一群受邪教组织操纵的科学狂人,正在美国内华达州大漠深处进行着一项克隆人的秘密实验。他们根据英国科学家创造世界第一只克隆羊“多利”的同样原理,从一个今年2月份夭折的10个月大的美国女婴身上提取细胞制造克隆人。据称,“如果进展顺利的话,世界上第一个克隆人将于明年年底诞生。”

  消息披露后,克隆技术及其带来的伦理学问题再一次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如果这一消息属实的话,应当如何看待此事,如何正确地评价和思考这个问题,记者为此走访了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伦理、法律和社会部主任、上海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沈铭贤研究员。

  沈教授说:自1997年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成功地克隆出“多利”羊后,国外不断有人在名利的驱使下,提出并试图从事克隆人的研究。尽管各国政府明令禁止,但与克隆人有关的报道近两年来不止一次见诸报端。但是,这次速度这么快,又与邪教组织有关联,确实令人感到震惊。

  痛失爱女的父母,希望通过克隆技术使女儿复活,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科学家借此进行克隆人的实验,就值得讨论了。沈教授认为:即使撇开邪教不谈,这种做法也是不可取的。就“克隆人”这一个体而言,他会生活在“我是一个死去的人的复制品” 这样一个阴影中,这对他的心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按照生命伦理学的观点,科学技术要从长远利益出发,造福整个人类。它必须遵循“行善、不伤害、自主和公正”这四项国际公认的伦理原则。“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经过了200多次的失败,出现过畸形或夭折的羊。而克隆人更为复杂,无疑会遇到更多的失败,如果制造出不健康、畸形或短寿的人,将是对人权的一种侵犯。

  人类基因的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生物学基础,而那些科学狂人要制造的所谓“不朽的生命”,实际上是同一基因的翻版,这就有可能减少基因的多样性,不利于人类本身的进化。所以,无论从个体、整体,还是从社会进化、生命伦理角度看,都应该坚决反对克隆人的行为。

  沈教授指出:现在科学界把克隆分为治疗性克隆和生殖性克隆两种。前者是利用胚胎干细胞克隆人体器官,供医学研究、解决器官移植供体不足问题,这是国际科学界和伦理学界都支持的,但有一个前提,就是用于治疗性克隆的胚胎不能超出妊娠14天这一界限。而对于生殖性克隆,即通常所说的克隆人,由于它在总体上违背了生命伦理原则,所以,科学家的主流意见是坚决反对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和国际人类基因组伦理委员会和各国政府也都非常明确地表示,反对生殖性克隆。即使克隆人真的诞生了,我们还是要坚持这一基本立场。

  现代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其造福人类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这就向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现代科技,特别是现代生命科技,要不要尊重伦理学原则,要不要倾听伦理的声音?沈教授指出:现在有些科学家提出,只要科学上有可能做到的,就应该去做。事实上,这是错误的观点。如果技术上我们能制造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的超级生命,难道也可以去制造吗?一些科学狂人正是打着“科学自由”的旗号,去做一些危害人类的事。因此,我们要警惕现代科学技术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另外,也不能把科学自由和

110年清华史,37年烟大史。

今天是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精神走过百年。110年的砥砺奋进,110年的春风化雨,烟大衷心的对清华说:“谢谢你,清华!”

一所是百年名校,一所是拥有海岸线最长的滨海大学,其渊源颇深。

走进烟台大学,首先融入眼帘的是三元湖,名字自带意义。烟台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援建的地方高校,故称三元湖。

▲1984年7月1日,山东省省长梁步庭(右四)、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张承先(右五)、山东省委副书记陆懋曾(右一)、北京大学顾问王路宾(右二)以及北大、清华两校援建领导和烟台市主要领导参加奠基剪彩

创建于1984年7月的烟台大学,经教育部特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共同选派教学、科研、管理骨干来校援建。1990年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定期研究指导烟台大学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及改革发展,使烟台大学有一个较高的办学起点和高水平的发展。

作为国内顶尖高校,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均承担着重要的对口援建任务。

▲1985年10月20日,烟台大学在烟台市政府礼堂隆重举行首届学生开学典礼,时任清华大学副校长方惠坚参加烟台大学首届开学典礼并致辞

▲1990年5月28日,在山东省副省长宋法棠(后排左三)和国家教委直属高校司司长陶遵谦(后排右三)等人的共同见证下,山东省教委主任吕可英(前排左二)与北京大学副校长王义遒(前排左一)、清华大学副校长张孝文(前排左三)签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继续支援烟台大学协议书》

1990年,按照山东省与两校的协议,两校派遣干部和教师回京。同时,山东省政府与两校签订协议,成立了北大、清华支援烟台大学建设委员会。经协商各方确认1985年10月所签协议中列举各项支援任务,除支援干部一项根据新的情况改变形式外,其余各项继续有效。

▲1990年8月7日,庆祝烟台大学建校六周年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烟台大学召开

1984年到1990年,烟台大学搭建起理工结合、文理渗透的办学框架。北大、清华为山东定向代培200多名研究生,其中多人留在烟大任教并成为骨干。

学校1985年正式招生,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2001年3月,经山东省政府批准,原山东省建材工业学校、原山东省水产学校并入烟台大学。2012年获批山东省名校工程首批立项建设单位,同年获批服务国家特殊需求博士人才培养项目,2019年成为省市共建高校。

其中,“药学”和“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分别于2018年、2019年入选山东省“一流学科”建设立项。在2018、2019、2020年度全省事业单位省属高校绩效考核中连续荣获优秀等次。2020年学校获批项目博士后招收资格和国家知识产权试点高校,入选山东省“强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列,法学、药学两个学科入选山东省“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行列。

北大、清华支援烟大建设委员会成立以来,定期召开会议,极大推动了烟台大学稳定、改革与发展,尤其在两校援建力度大的工作领域,取得的成绩更为显著,是烟台大学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当前,正值烟台大学高水平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学校将一如继往地加强两校援建工作顶层设计,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稳步推动学生培养、科研平台项目合作、干部教师挂职交流等各项工作,不断提升两校援建工作水平,推动学校各项事业改革发展,加快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TBM(Tunnel Boring Machine)硬岩隧道掘进机在我国发展迅速,但TBM使用的刀圈一直以来都依赖德国进口,且受六个月以上的订货周期限制,是典型的“卡脖子”产品。清华大学与烟台大学合作,开发出新型刀圈材料。

研究团队优化了刀圈材料的化学成分,采用数字化炼钢技术,通过电弧炉+LF精炼+真空脱气+电渣重熔工艺,冶炼出[O]≤9ppm、[N]≤64ppm、[H]≤08ppm的气体含量极低的优质合金钢铸锭,然后采用多向模锻和真空热处理,生产出性能优异的刀圈产品,相关技术还可以用于生产优质模具钢。

据了解,该成果在广东陆丰核电站实际使用成绩优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验收委员会一致认为,该项目完成了合同的全部研究任务,实现了预期攻关目标,可以替代进口产品。

烟台大学校长郭善利称,烟台大学在3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得到了北大、清华的鼎力帮助,书写了改革开放以来由两所顶尖学府支持地方高校发展的典范,对烟台市和山东省高等教育以及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支援烟台大学建设的历史形成了烟台大学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烟台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色今天,烟大衷心的对清华说:“谢谢你,清华!”

今天烟台大学官方微信号如此向清华大学110周年祝贺和表白:“谢谢你将清华园的教育火种播撒在黄海岸边,在这片盐碱滩上白手起家、艰苦创业谱写了一部艰苦奋斗、砥砺奋进的壮丽史诗奏响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时代强音书写了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独一无二的由两所最著名学府共同援建一所地方高校的传奇佳话。”

“谢谢你薪火相传、绵延不息的援建力量永久铭刻在每一名烟大师生的心中成为全体烟大人不忘昨天、把握今天为烟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谢谢你带来一批又一批援建者,他们把青春与热血泼洒在黄海滩的这片热土上他们艰苦创业、锐意进取严以律己、廉洁奉公为烟大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两校援建的历史已经融入烟台大学发展的血脉,形成了烟台大学独特的文化底色,无论是难以忘怀的昨天还是昂首前行的今天,都是为了站在新的历史方位,广泛凝聚烟大事业发展的宝贵力量,为早日实现高水平大学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未来,烟大将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北大、清华帮扶烟大的有效方式,通过设立“两校援建”专项基金、依托两校资源推进相关智库建设、引进两校资源助力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等,为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作出新的贡献。

五月二十一号是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2001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联合国大会随即在其57/249号决议中欢迎这一宣言,还欢迎其所附的执行宣言的《行动计划》的要点,并宣布每年的5月21日为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

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的设立,是为了加深人们对于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解,并了解如何更好地相处。教科文组织还将继续促进公众对于文化和发展之间重要关系的认识,以及信息和技术在这一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2011年,为庆祝一年一度的世界文化多样性促进对话和发展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不同文明联盟发起了一个基层运动,“为多样性和包容做一件事”。

通过鼓励来自世界各地的个人和组织采取具体行动,支持多样性,旨在提高全世界对文化间对话的重要性,多样性和包容性的认识。

要建立国际社会对个人的承诺,以支持实际日常生活形态的多样性。要消除两极分化和成见,以提高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合作。

对话和发展日活动内容

1、参观艺术展览或其他文化博物馆。

2、邀请住在您家附近的拥有其他文化或宗教信仰的家人或朋友一起用餐,相互交流人生观。

3、借来与您的国籍或宗教信仰不同的**或书籍观看。

4、邀请来自不同文化的朋友,试着分享你的习俗。

5、阅读孔子、苏格拉底、阿维森纳、伊本赫勒敦、亚里士多德、加尼甚和鲁米等其他文化优秀哲学家的相关作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62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1
下一篇2024-04-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