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公元前87年),汉族,出生于长安,幼名刘彘(zhì),是汉朝的第五代皇帝。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祖刘邦的曾孙,其母是皇后王娡(zhì) 。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之一。《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汉武帝创立年号同时也是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他登基之初,继续他父亲生前推行的养生息民政策,进一步削弱诸侯的势力,颁布大臣主父偃提出的推恩令,以法制来推动诸侯分封诸子为侯,使诸侯的封地不得不自我缩减。同时他引入了刺史的官级,监察地方。在军队和经济上则加强中央集权,将冶铁、煮盐、酿酒等民间生意编成由中央管理,同时禁止诸侯国铸钱,使得财政权集于中央。他采用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为儒学在古中国的特殊地位铺平了道路。不过事实上汉武帝时期从来不曾缺少法治思想,在宣扬儒学的同时汉武帝亦采用法规和刑法来巩固政府的权威和显示皇权的地位,因此汉学家认为这更应该是以法为主以儒为辅,内法外儒的一种体制,对广大百姓宣扬儒道以示政府的怀柔,而对政府内部又施以严酷的刑法来约束大臣。而宣儒并不等于弃法,法依然是汉武帝时期的最终裁决手段,当时积极启用的汲黯和对司马迁用宫刑即是其中著名的例子。
春节始于太初改历,昔日汉武帝改正朔,易服饰。卫青霍去病啸傲风月惊敌胆,三次大规模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奏凯歌而还。张骞凿(záo)空西域,开创中西交流之先河。从此西域成为几大文明交汇之地,汉武帝被称为“冠于百王”。秦皇开创封建体制15年而崩殂(cú) ,大业半竟。刘邦打下江山,一直在为刘氏江山千秋万代而努力,剪除异姓王,与霸业转而成就帝业。汉文景帝开创了“文景之治”至于胡亥(hài)子婴惠帝吕后没有时间精力去完成如此大业。历史之重任历史般的落到了刘彻手上。70高龄,54载帝业,汉武帝无愧于列祖列宗,无愧于中华民族。是他一手奠定了大汉兴衰的基石,盛于斯,衰于斯。
晚年生活
知天命的汉武帝亦感到自己晚年政治决策的失误带来的恶果,安抚流民的同时遂在轮台颁下《轮台罪己诏》“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bèi) ,使天下愁苦,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mí)费天下者,悉罢之!”以表示承认自己的错误。天下也因此又逐渐归于和谐。为昭宣中兴的盛世奠定了基础。
公元前88年,汉武帝叫画工画了一张“周公背成王朝诸侯图”送给霍光,意思是让霍光辅佐他的小儿子刘弗陵作皇帝。子幼母壮,为了防止太子的年轻母亲钩弋(yì) 夫人重演吕后称制的局面,汉武帝狠下心找借口处死了她。 公元前87年,汉武帝驾崩,葬于茂陵,庙号是世宗。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
一独尊儒术;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创中国传统主流文化之正统,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这里要说明的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致使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例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二设立中朝 抑制外朝;
在惠文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于是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三建立年号;
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 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四太初改历;
太初元年(前104)改太初历,以正月为岁首,色上黄。
五盐铁官营;
盐铁官营自汉代延续至今,今天盐铁茶主要仍由政府及国企控制。
六通西域;
中国传出了冶铁 凿井术丝绸漆器等技术,西方(域)传入胡(黄)瓜 胡萝卜 葡萄 汗血马等 历史意义重大
七开疆拓土。
西北:霍去病、 卫青、 李广利 张骞以及细君解忧等人的前赴后继的努力西域首次并入中国版图;
西南:使者军队的接连出现属西南边陲第一次并入中国版图
北方:卫青霍去病的出击使北疆长时间稳定,保护了京师的稳定。
诸葛亮(181年—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先生,琅琊郡阳都人(今山东省沂南县)。三国时期蜀国大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
生平与功绩
181年诸葛亮出生于琅琊郡阳都,家世一千石(即俸禄为一千石粮食)。9岁母亲章氏去世。12岁父亲诸葛珪去世。由叔父诸葛玄抚养长大。197年叔父去世,诸葛亮和弟弟诸葛均移居南阳郡。地点在今河南南阳城西卧龙岗;一说在当时可能属于南郡的湖北省襄樊市隆中西。虽从事农业耕种,仍志向远大,自比管仲、乐毅。后与徐庶,崔州平、孟公威、石广元等交好俱游学,曾求学于司马徽、庞德公等当时名士,并娶名士黄承彦之女为妻。
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儒家传统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联盟建立。使得赤壁之战中,刘备协助孙权大败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赤壁之战后,协助刘备平定荆南。后刘备入蜀,诸葛亮坐镇荆州。但庞统的身亡使得刘备调诸葛亮入蜀,改命关羽负责荆州防务。
诸葛亮在川期间,主要依靠从荆州带来的旧属,同时注意笼络原来刘璋部下和益州豪强大族。对出身贫寒而有才干的士人,也大力拔擢,被称赞为能尽时人之器用。他法令严明,赏罚必信,推行屯田政策,改善民族关系。221年刘备称帝,建立蜀汉,诸葛亮受任丞相、录尚书事。223年(章武三年),刘备病笃,临终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他以丞相辅政,又领益州牧,封武乡侯。对于诸葛亮何时当政有争议。有人认为刘备一直十分看重诸葛亮,一直委以重任。另外有些人认为直到刘备去世,诸葛亮才实权推行自己的主张。
诸葛亮主政后,先重建孙刘联盟,建兴三年(225年)蜀汉南部的南中地区(即今云南、贵州和四川的南部)少数民族在孟获率领发动叛乱。诸葛亮即亲率大军,深入不毛,采取参军马谡建议,以攻心为主,打击为首分子,尽量争取当地上层大姓和民众支持,有的被起用为地方长官。一年多后,这些地区的统治得以稳固,为后来的北伐提供了物力和兵力。
建兴六年(228年)春,诸葛亮率领大军出汉中,开始第一次北伐。参军马谡极受器重,北伐中马谡为先锋,违反节度,为张郃所败,亮流涕处死,并以用人失察自请贬官。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于第五次北伐魏国中病故于五丈原,享年54岁,归葬定军山。
诸葛亮还发明了孔明灯、手推车(木牛流马)和改良连弩,能同时发射十箭。传说中他还于南征时发明了包子以代替祭祀用的人头。
武侯祠
诸葛亮死后由多个地方修建武侯祠纪念武乡侯诸葛亮。全中国目前尚保存九处武侯祠,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川成都、河南南阳、陕西汉中市勉县、汉中市城固县武侯祠。
世俗文化中的诸葛亮
由于其本身的智慧和《三国演义》一书的渲染与宣扬,诸葛亮在民间成为智慧的化身。他的隆中对、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六出祁山(挥泪斩马谡、空城计)等故事家喻户晓。
现有“事后诸葛亮”一说,意思是事后聪明;“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形容集体智慧的伟大。
诸葛亮的扮演者
在各种地方戏剧中不计其数的人扮演过诸葛亮。其中比较著名的有:
京剧老生马连良
李法增在电视连续剧《诸葛亮》中扮演诸葛亮。
唐国强在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扮演诸葛亮。
著作
西晋陈寿撰《诸葛亮集》二十四篇,十万四千多字。
明王士骐撰《武侯全书》
清张澍撰《诸葛忠武侯文集》
《隆中对》
《悼周瑜》(亮本传及瑜本传未见,唯演义有载,恐非亮作,当为罗贯中之艺术添加)
《前出师表》
《后出师表》(《后出师表》疑为后人伪作,陶元珍所著魏晋史丛考的第一篇《世传诸葛亮后出师表辨证》(全文)加以考证。)
《诫子书》
《诫外甥书》
《将苑》(又名心书,多数学者认为非诸葛亮所作,多为后人托诸葛之名而作)
《马前课》(绝非诸葛亮著作)
《便宜十六策》
后人评价
陈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后面称他“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尚驰《诸葛武侯庙碑铭序》所说“至令官书庙食,成不刊之典,一山之内,每有风行草动,状带威神,若岁大旱,邦人祷之,能为云为雨,是谓存与没人皆福利,生死古今一也。死而不朽,反贵于生。”[《唐文粹》]
吕温《诸葛武侯庙记》说,诸葛亮“大勋未集,天夺其魄。至诚无忘,炳在日月,烈气不散。长为雷雨。”[《唐文粹》]
唐朝著名诗人杜甫曾作名为《蜀相》的七言律诗表达了其景仰之情,诗曰: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成都武侯祠诸葛亮殿悬挂的攻心联,为清朝赵藩所作,此联曾引起毛泽东等重视。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批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状多智而近妖。
配偶、子女及后裔
配偶
根据《三国志》引《襄阳记》的记载,诸葛亮的妻子是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氏。黄承彦知道诸葛亮在考虑娶亲,就对他说:“我听说你正在挑选老婆。我有一位相貌丑陋的女儿,生得黄头发黑皮肤,但是才能和你相匹配。”结果诸葛亮答应了,马上把黄氏迎娶过来。当时的人把这件事当作笑谈,乡间有句谚语说:“莫作孔明择妇,正得阿承丑女。”
黄氏亦有一名作「黄月英」。
子女
诸葛乔:诸葛亮嗣子,诸葛瑾过继给诸葛亮,字伯松、原字仲慎,官至翊武将军。
诸葛瞻:(西元227年—263年)字思远,17岁时,被后主刘掸招为驸马.历任骑都尉、侍中、尚书 仆射加军师将军等职。西元261年后,与董殿共同执掌蜀汉军政。西元263年,魏将邓艾入蜀,诸葛瞻率军至涪迎战。邓艾在陈前写信诱他投降,诸葛瞻怒斩来使。在绵竹与魏军决战时,由于寡不敌众,壮烈战死。
诸葛怀:诸葛亮幼子,晋太傅王览建议朝廷,召录汉代名臣之后裔到京城任职,惟诸葛怀未至。经查访得知,原打算给诸葛怀封爵,他推辞说生活可以自给,无才干补闰,愿终老于家。晋帝同意了他的请求。
诸葛果:诸葛果,诸葛亮的女儿。成都西南有朝真观,即乘烟观,古老相传,诸葛果在这里修行和成仙升天。
诸葛亮流传有〈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薄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后裔
根据古代史料,有关诸葛亮后裔三代之后裔孙下落均无记载。1992年,浙江兰溪诸葛村发现《高隆诸葛氏族宗谱》,据此记载,自宋代以来诸葛亮后裔一直生活在浙江兰溪一带。
现在诸葛亮的后裔主要聚居在建德、兰溪、龙游三市县相邻的50公里范围内的11个村镇中,那里有诸葛亮的后裔八千余人,多是诸葛亮的第49代和第50代孙。
诸葛亮后裔聚居浙江是从其第14代孙诸葛利任五代时寿昌县县令开始的。五代时的寿昌即今浙江建德。诸葛利生子诸葛青,诸葛青的长子诸葛承阴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到泉麓村。泉麓村现属兰溪市,现该村有109户569人,其中450人是诸葛氏后裔。诸葛青之次子诸葛承枯的后代从寿昌迁到石鼓坂脚,石鼓坂脚即今浙江省建德县李家镇石鼓村,现那里有诸葛后裔292人。诸葛青之四子诸葛承突的后代从寿昌迁到浙江省龙游县华龙村定居,目前这里有诸葛后裔49户230人。诸葛青的三子诸葛承载的后代于南宋时迁居到浙江高隆定居,高隆之名,取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高隆即今兰溪市诸葛镇。诸葛后代散居在高隆周围的7个村落生息繁衍,到了明朝人们便开始称高隆为诸葛镇了,这个称呼一直叫到现在。现在的诸葛镇有诸葛后裔2500人,是诸葛后裔最集中的地方,现已成为诸葛后裔的活动中心。
诸葛镇保存有始建于明代的诸葛大公堂和丞相祠堂。在大公堂内的宝楼上珍藏着 《诸葛氏宗谱》,这本宗谱共修过15次,第一次在南宋初年,最后一次在1947年,当时的国民党元老陈果夫为这部宗谱的最后修订写了序。
曹操的资料
汉魏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字阿瞒 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父曹嵩,是宦官中常侍曹腾 的养子曹操自幼机警有智计,好游荡任侠20岁时,举 孝廉为郎,授洛阳北部尉,执法严厉,不避豪强黄巾起 义爆发后,拜骑都尉,参与镇压起义军初平元年(190), 参与关东州郡讨伐董卓,开始建立自己的武装此后与 陶谦,吕布,袁术等连年互相攻战,实力逐渐壮大建 安元年(196),迎汉献帝于洛阳,又奉帝迁都于许昌,拜 司空,封武平侯自此建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 治优势建安五年,官渡一战,击败袁绍,此后即逐步 统一了北方广大地区,结束了中原地区持续达20年之久 的战乱建安十三年,拜丞相,南征荆州,在赤壁被孙 权,刘备联军击败,三国鼎立形势初步形成建安十八 年,封魏公,二十一年,进封魏王二十五年正月,病 逝于洛阳曹丕称帝后,追尊为魏武帝
曹操对文学,书法,音乐等都有深湛的修养他的 文学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歌上,散文也很有特点
曹操的诗歌,今存不足20篇,全部是乐府诗体内 容大体上可分三类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 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
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 《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薤露行》,《蒿里 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 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 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诗篇以简练 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 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钟惺《古诗归》)尤其 可贵的是,在《蒿里行》诗中他以同情的笔调,写出了 广大人民在战乱中所罹的深重苦难:"铠甲生虮虱,万 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 之断人肠"《苦寒行》作于建安十一年征高□时,诗 篇描写冬日太行山区的酷寒,荒芜,险峻,形象生动,同 时也写出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感受《步出夏门行》作于 建安十二年征三郡乌桓时该诗包括"艳"(前奏)及四 解"艳"着重写了诗人出征时的复杂心情一解"观 沧海",写进军途经碣石时的观感;二解"冬十月",三 解"河朔寒",写归途中见闻;四解"龟虽寿",写取得 了这场重要战役胜利后的思想活动其中"观沧海"描 写大海景象,"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 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气势磅礴,格调雄放,映衬出 诗人包容宇宙,吞吐日月的阔大胸怀"龟虽寿"以一 系列生动的比喻,表达诗人对人生及事业的看法:"老骥 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这是诗人贯 彻终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真实表白
以表述理想为主的诗歌有《度关山》,《对酒》, 《短歌行》等前两篇写诗人的政治理想他设想的太 平盛世是儒法兼采,恩威并用的贤君良臣政治这在汉 末社会大破坏的现实背景下,无疑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短歌行》的主题是求贤,以"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 公吐哺,天下归心"等诗句,来抒发求贤若渴,广纳人 才,以冀成其大业的心情游仙诗有《气出唱》,《秋胡行》等曹操是不信 方士神仙之说的,所以他写这些诗当别有所寄,不能据 此把他与秦皇,汉武的求仙等量齐观在艺术风格上,曹操诗歌朴实无华,不尚藻饰它 们以感情深挚,气韵沉雄取胜在诗歌情调上,则以慷 慨悲凉为其特色慷慨悲凉,这本来是建安文学的共同 基调,不过在曹操的诗中,它表现得最为典型,最为突 出在诗歌体裁上,曹操的乐府诗并不照搬汉乐府成规, 而是有所发展如《薤露行》,《蒿里行》,在汉乐府 中都是挽歌,他却运用旧题抒写了全新的内容曹操开 创了以乐府写时事的传统,影响深远建安作家以及从 南北朝直到唐代的许多诗人,他们拟作的大量乐府诗,都 可以说是这一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曹操的散文多是应用性文字,大致可分表,令,书 三大类其代表作有《请追增郭嘉封邑表》,《让县自 明本志令》,《与王修书》,《祀故太尉桥玄文》等 这些文字的共同特点是质朴浑重,率真流畅,写出了曹 操的独特声口如《让县自明本志令》,自述大半生奋 斗经历,分析当时形势,剖析自己的心志,其中"设使 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等语,写得极 其坦率而有气魄从东汉以来,散文出现了骈化的趋势, 至汉末而渐显;一般散文作者开始讲求对偶,注重用典 而曹操以其平易自如,质实明练的文体,在当时独树一 帜鲁迅曾称赞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魏晋风 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曹操在文学上的功绩,还表现在他对建安文学(见建 安七子)所起的建设性作用上,建安文学能够在长期战乱, 社会残破的背景下得以勃兴,同他的重视和推动是分不 开的刘勰在论述建安文学繁荣原因时,就曾指出"魏 武以相王之尊,雅爱诗章"(《文心雕龙·时序》)事 实上,建安时期的主要作家,无不同他有密切关系曹 丕,曹植是他的儿子,"七子"及蔡琰等,也都托庇于 他的荫护可以说,"邺下文人集团"就是在他提供的 物质条件基础上形成的;而他们的创作,也是在他的倡 导影响下进行的 曹操著述,据清姚振宗《三国艺文志》考证,有《魏 武帝集》30卷录1卷,《兵书》13卷等十余种,然多已亡 佚,今存者唯《孙子注》明代张溥辑散见诗,文等145 篇为《魏武帝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丁 福保《汉魏六朝名家集》中也有《魏武帝集》,所收作 品略多于张溥辑本1959年,中华书局据丁福保本,稍 加整理补充,增入《孙子注》,又附入《魏志·武帝纪》, 《曹操年表》等,重新排印为《曹操集》有关曹操作 品的注释,主要有黄节《魏文帝魏武帝诗注》,北京大 学出版组1925年版,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校正重排,改 称《魏武帝魏文帝诗注》
曹操的儿子太多了,就目前有记载的如下:
长子是曹昂,在宛城之战时战死
第二子是曹丕
曹昂,字子修,操长子,丰愍王,张绣叛乱时战死。
曹铄,操子,相殇王。
曹冲,字仓舒,操子,邓哀王。
曹据,操子,彭城王。
曹宇,操子,大将军,燕王。
曹林,操子,沛穆王。
曹衮,操子,少好学,中山恭王。
曹玹,操子,怀王。
曹矩,操子,范阳闵王。
曹干,操子,赵王。
曹上,操子,临邑殇公子。
曹勤,操子,刚殇公子。
曹乘,操子,谷城殇公子。
曹整,操子,叔父绍继子,郿戴公子。
曹京,操子,灵殇公子。
曹均,操子,叔父彬继子,樊安公。
曹棘,操子,广宗殇公子。
曹徽,操子,叔父玉继子,东平灵王。
曹茂,操子,乐陵王。
曹彰,字子文,操子,少善射御,膂力过人,越骑将军,任城威王。
曹植,操子,陈思王。
曹熊,字子建,操子,萧怀王。
曹丕,字子桓,曹操太子,文皇帝。
孙权
(182—252)即吴大帝。三国吴国建立者。字仲谋,吴郡富春(今浙江富阳)人,父坚为长沙太守,兄策结交江淮世家,据江东六郡。东汉末,继其兄据有江东,在鲁肃、周瑜辅佐下,治理属地。建安十三年(208年)联合刘备,大败曹操于赤壁。后吴蜀争霸,于彝陵之战中大败刘备。黄龙元年(229年)即帝位于武昌(今湖北鄂城),国号吴。不久迁都建邺(南京)。曾派船队航海至夷州(今台湾)。设农官,实行屯田,发展生产。但赋役繁重,刑法严峻,人民不断起义反抗。
周瑜出身官宦世家。190年,孙坚出兵加入讨伐董卓联军,将其家人徙至舒,周瑜与其同年的孙策成为好友,更借大宅给孙策住,二人情如兄弟。不过,周瑜从父就任丹杨太守,周瑜也一起跟随。
孙策丧父后,经过多年在袁术下打并,终於能起兵发展,正要东渡历阳入吴时,书信报知周瑜,周瑜立刻起兵响应,孙策高兴的说:「吾得卿,谐也。」随后帮助孙策攻克横江、当利、秣陵、曲阿,打败笮融、薛礼,将刘繇赶走,发展极快。后来孙策亲自进攻山越,命周瑜回师丹杨。不久,袁术派其弟袁胤代替周瑜从父为丹杨太守,袁术本想招揽周瑜,但周瑜认为袁术终无所成,别请辞回巢长。198年,再投孙策,孙策亲自迎接,被任为建威中郎将, 发二千人为周瑜部曲,赐军马五十匹、大屋,赠赐无人能比。
周瑜身於庐江练兵,出备牛渚,后再领春谷长。不久,孙策发兵攻荆州,以周瑜为中护军,领江夏太守(江夏并不是孙军领下),攻克皖。同一时期孙策与周瑜娶了桥公的两位女儿,孙策对周瑜笑说:「桥公二女虽流离,得吾二人作婿,亦足为欢。」两人关系更进一步。后再进逼寻阳,大破刘勋,还定豫章、庐陵,留镇巴丘。
200年,孙策遇刺,临终前将权力交给弟弟孙权。周瑜奔丧还吴,并与张昭一起共同辅佐孙权。同期,曹操打败了袁绍,要求孙权送子质到曹营,孙权与周瑜及其母商议,周瑜坚拒,其母也支持周瑜的决定,并要孙权对周瑜以兄视之。206年 ,周瑜督孙瑜等讨伐麻、保两处贼兵,俘虏万多人,后还守官亭。后来江夏太守黄祖遣将邓龙领千人进柴桑,周瑜追讨击,生擒邓龙。208年春天,孙权讨伐江夏,周瑜任命为前部大督。
同年秋天,曹操率军南侵,占领荆州,曹操向孙权进逼。大军压境之际,孙权的大臣们出现了主和、主战两派。鲁肃劝孙权招回在鄱阳的周瑜回到身边帮助,周瑜别对孙权分析道:「操虽讬名汉相,其实汉贼也。将军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兵精足用,英雄乐业,尚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况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请为将军筹之:今使北土已安,操无内忧,能旷日持久,来争疆埸,又能与我校胜负於船楫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且舍鞍马,仗舟楫,与吴越争衡,本非中国所长。又今盛寒,马无藁草,驱中国士众远涉江湖之间,不习水土,必生疾病。此数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将军禽操,宜在今日。瑜请得精兵三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孙权受到鲁肃的激将法,又听过周瑜的详细分析,决意开战。
孙权别命周瑜及程普等领三万人抗曹,途中在赤壁两军遇上,曹操军因有疾病,又不习水性,初战便败退,曹操引军至江北。周瑜便与联盟刘备军在南岸设营,相方对持。周瑜部将黄盖建议用火计将曹军打败,周瑜认为可行,命黄盖诈降。曹操果然中计,船舰全被烧毁,曹操北还南郡,此战史称赤壁之战。
周瑜与程普乘胜追击,发兵南郡,与曹营大将曹仁隔江对持。周瑜遣甘宁先攻夷陵,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周瑜亲自率军进攻,但右胁被流矢所伤,伤势严重,引军撤退。曹仁闻得周瑜伤得不能起来,亲自督军到周瑜阵前,周瑜起身乃行到军营激厉士气,曹仁见状便撤退。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南郡终於被攻克。孙权别拜周瑜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以下隽、汉昌、刘阳、州陵为奉邑,屯据江陵。同时周瑜献美人计想分化刘备阵营,但孙权不用。
210年,周瑜提出征伐西蜀的方案,孙权答允,但就在赶回驻地江陵准备出征的路上时得了重病,最终卒于巴丘,时年36岁。孙权亲自穿上素服,左右皆感动。
周瑜死后葬于家乡安徽庐江城东侧。
特徵
周瑜年少时而有才学,壮有姿貌。为人心胸开阔,以谦让服人,孙军中众人皆与他为友,但程普因年龄长於周瑜,数次侮辱周瑜,不过周瑜每次都忍下,程普开始对周瑜改观,更与周瑜一起共饮。他也十分亲切,扬州百姓都用对一般男子的称呼,称孙策与周瑜为孙郎与周郎。周瑜精音律,虽然酒过三巡之后,如果音乐有误,他必会回头一看,所以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
孙权虽视周瑜为兄长,但周瑜从不居功自傲,对孙权敬慎服事,完全按君臣之礼来对待。对孙家极为忠心,曹操曾派名士蒋干游说周瑜投降,但被周瑜拒绝了。
家庭
曾祖父
周荣,在章、和二帝时任尚书令
祖父
周景,少以廉洁能干见称,初被察为孝廉,辟公府。后为豫州刺史,李膺、荀绲等为从事,更迁至尚书令,登为太尉。
父亲
周异,为洛阳令。
周尚,周瑜从父,官至丹杨太守。
妻
小桥,桥公之女,大桥妹妹,生得国色天香。
子女
周循,周瑜长子,妻为公主,官拜骑都尉,有周瑜之风,早卒。
周胤,周瑜次子,初为兴业都尉,妻为孙家宗女,屯於公安,封都乡侯。后因罪徒庐陵郡,病死。
周氏,周瑜之女,嫁给太子孙登。
侄子
周峻,周瑜兄之子,因周瑜功,任为偏将军,领吏士千人。
评价
三国志评曰:「曹公乘汉相之资,挟天子而扫群桀,新荡荆城,仗威东夏,于时议者莫不疑贰。周瑜、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
孙策:「周公瑾英隽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
程普:「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
蒋干:「雅量高致,非言辞所闲。」
刘备:「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
孙权:「公瑾有王佐之资,今忽短命,孤何赖哉!」、「孤非周公瑾,不帝矣。」
当时之人:「曲有误,周郎顾。」
文艺作品中的周瑜
《三国演义》
罗贯中的小说《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足智多谋,但最让读者印象深刻的特点是气量狭小。由于认识到了刘备对江东未来的威胁,在赤壁大战期间屡次试图杀死诸葛亮,还有一次试图杀死刘备。大战之后又多次想铲除刘备的势力,反而被诸葛亮“三气周瑜”,气得吐血而亡,临死前感叹“既生瑜、何生亮”。今人常用“瑜亮情结”来形容两大高手不得不对决的情形。
司马懿早年任文学掾,后任主簿,是曹操帐下谋士之一,但并不出名。后来司马懿协助曹丕代汉,出谋五路伐蜀,开始崭露头角,在曹丕病逝前成为顾命大臣。曹睿继位后,司马懿主动请命去防御魏国西部,后因蜀国马谡的反间计一度被废,但面对诸葛亮的北伐强攻,魏国不得不再次启用司马懿。司马懿多次败于诸葛亮,于是采用闭门不战的策略防守,直至诸葛亮病逝。曹芳继位后,司马懿、曹爽共同辅政。司马懿受曹爽排挤,于是发动政变诛杀曹爽一族,自此掌握魏国大权。司马懿病逝后,魏国政权仍由其儿子把持,多年后导致晋朝代魏的发生。司马懿被后代追封为晋朝皇帝。
刘备,蜀汉的开国皇帝,相传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刘备少年丧父,与母亲贩鞋织草席为生。黄巾起义时,刘备组织义兵,随政府军剿除黄巾,有功,任安喜县尉,不久因鞭打督邮弃官。后诸侯割据,刘备势力弱小,经常寄人篱下,先后投靠过公孙瓒、曹操、袁绍、刘表等人,几经波折,却仍无自己的地盘。赤壁之战之际,刘备联吴抗曹,取得胜利,从东吴处“借”到荆州,迅速发展起来,吞并益州,占领汉中,建立蜀汉政权。后关羽战死,荆州被孙权夺取,刘备于称帝后伐吴,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病逝于白帝城,临终托孤于诸葛亮。
关羽亡命于奔涿郡,结识刘备、张飞,情如兄弟。刘备理事待客之时,关羽侍立左右,不避艰险。徐州之战后,羽为保刘备家眷,不得以降曹,受封偏将军,受曹操厚待礼誉。但关羽终不忘本,许以立功报曹操后离去追寻刘备。白马之战中,关羽策马刺河北名将颜良于万众之中,袁军皆披靡。受封汉寿亭侯。赤壁之战后,刘备尽收荆州诸郡,封关羽为襄阳太守、荡寇将军,驻江北。刘备平定益州后,命关羽掌管荆州军政。刘备即位汉中王,又加封为前将军,假节钺。随后关羽率军北攻樊城,降于禁、斩庞德,一时间威震华夏。不久,由于后方荆州为东吴攻取,关羽军在前线作战失利,关羽最终败走麦城。在临沮突围中遭到孙权军逆击,关羽壮烈殉汉。谥为壮缪侯。
在涿郡结识刘关二人,与关羽一起从事于刘备,对待关羽如兄长。随刘备助曹操打败吕布,受封中郎将。在当阳长阪,张飞引二十骑据水断桥,阻挡曹操大军,曹军无人敢进。刘备平定荆州,加封张飞为宜都太守、征虏将军,封新亭侯。刘备入蜀,张飞与孔明溯流而上,至江州,俘巴郡太守严颜而释之。益州平定,张飞任巴西太守,不久又击败张郃的进犯。刘备进位汉中王,封张飞为右将军,假节。章武元年,迁车骑将军,领司隶校尉,进封西乡侯。后刘备伐吴,张飞本率兵万人,自阆中会江州。临行前,为其帐下张达、范疆杀之。后追谥曰桓侯。
在三国演义中曹植是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是病死的。
黄初四年(223年),32岁的曹植徙封雍丘王。黄初六年(公元225年),曹丕南征归来,路过雍丘,与曹植见面,增其户五百。
黄初七年(226年),曹丕病逝,曹叡继位,即魏明帝。壮心不已的曹植急切地渴望自己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曾多次慷慨激昂地上书曹叡,要求给予政治上的任用,拳拳之心可以使铁石心肠之人动容。
但过于冷静理智的曹叡却心如古井,不起微澜,对于曹植的种种表白和要求,只是口头上给予嘉许而已。曹叡对他仍严加防范和限制,处境并没有根本好转。曹植在文、明二世的12年中,曾被迁封过多次,最后的封地在陈郡。
太和三年(229年),38岁的曹植徙封东阿,其间潜心著作,研究儒典。太和六年(232年),曹植改封陈王,11月曹植在忧郁中病逝,时年41岁,遵照遗愿,将其葬于东阿鱼山。后人称之为“陈王”或“陈思王”。
扩展资料
《世说新语》记载着魏文帝曹丕妒忌曹植的才学,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将被处死。
而且对诗有严格要求:诗的主题必须为兄弟之情,但是全诗又不可包含兄弟二字,曹植在不到七步之内便吟出:“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但此诗是否为曹植所著作,至现今仍有争议。
参考资料:
南史卷二十八列传第十八
褚裕之(弟)淡之(玄孙)球(裕之兄于)湛之(湛之子)彦回(彦回子)贲 蓁子)向(向子)翔(彦回弟)澄(彦回从弟)炤 炫(炫子)澐(澐孙)玠
褚裕之 褚秀之 褚淡之
褚裕之字叔度,河南阳翟人,晋太傅褚裒的曾孙。祖褚歆,官至秘书监。父褚爽,为金紫光禄大夫。
褚裕之长兄褚秀之字长倩,历官大司马琅邪王从事中郎,黄门侍郎,宋武帝镇西长史。褚秀之妹,是晋恭帝的后妃。褚秀之虽然是晋皇室的姻亲,却对宋武帝尽心。褚秀之迁任侍中,出朝补授大司马右司马。晋恭帝即位,又任祠部尚书。宋受天命建立,褚秀之徙官太常。元嘉初年,在官任中去世。
褚秀之弟褚淡之字仲原,也历任显要官位,为宋武帝车骑从事中郎,尚书吏部郎,廷尉卿,左卫将军。宋接受天命建立,褚淡之任侍中。
褚淡之兄弟都竭忠事奉武帝,恭帝每生一男孩,褚淡之兄弟都要叫人寻找机会杀掉,有时是用贿赂诱惑内廷人干,有时是秘密投毒饵,前后用这种方式害死的不止一个。恭帝退位居住在秣陵宫,经常惧怕遇祸,和褚后同住一室,害怕有鸩毒,亲自在面前煮食物吃。武帝准备杀害他,不想派人进去,就命令褚淡之兄弟看望褚后。褚后出来在别室与他们相见,兵士便逾墙进入,向恭帝进药。恭帝不肯喝,说:“按照佛教的说法,自杀的人来生不能为人。”於是用被子把他闷死了。 后来会稽郡守位缺,朝官提议要用蔡廓,武帝说: “他自然是蔡家的好儿子,何必要说情。可用褚佛在这个位置。”佛是褚淡之的小字乙於是任命褚淡之为会稽太守。
景平元年,富阳孙氏聚合族人谋图叛逆,他的党羽在永兴县私下串通。永兴县令羊恂发觉了他们的阴谋,报告了褚淡之,褚淡之不相信,还以诬告的罪名把羊恂收捕在县职局。这时孙法先自号为冠军大将军,和孙道庆等攻下了县城,又重新建置,远授鄮县县令司马文宣为征西大将军,打出旗号揭竿而起,擂起军鼓,一直攻向山阴。
褚淡之自授陵江将军,任命山阴县令陆邵领司马,加振武将军,前员外散骑常侍王茂之为长史,前国子博士孔欣、前员外散骑常侍谢苓之都参与军事,召集行参军七十多人。前镇西谘议参军孔甯子、左光禄大夫孔季恭子孔山士都在守丧,都被起复为将军。褚淡之派遣队主陈愿、郡议曹掾虞道纳两支人马渡过浦阳江。陈愿等战败,贼於是乘胜前进,离城二十多里。褚淡之派陆邵的水兵抵御,他自己率领部下出城驻扎在近郊。陆邵和行参军漏恭期同心协力,在柯亭大败叛军。褚淡之不久去世,谧号叫质子。
褚裕之名与宋武帝相同,所以以字相称。最初任太宰琅邪王行参军,武帝车骑参军,司徒左西属,中军谘议参军,署中兵,加授建威将军。跟随征讨鲜卑,尽忠尽力。卢循攻打查浦,褚裕主奋力作战,有功,卢循南逃。武帝发韶书授褚裕之代理广州刺史,加授都督,建威将军,领乎越中郎将。在任四年,多方谋求资财,积累的资财很多,因此获罪被免官,终身不启用为官。回到都城时,所有的亲人、旧友以及有一面之交的,都厚送礼物。不久,拜任太尉谘议参军、相国右司马。武帝受天命即位,褚裕之任右卫将军。武帝因他出身有名望的家族,却能尽心尽力,特别赞扬他,封为番禺县男。很快又加封散骑常侍。永初三年,出任雍州刺史,领宁蛮校尉。在任三年,以清静简约著称。景平二年死。
褚裕之子褚恬之继嗣。褚恬之弟褚寂之官任著作佐郎,死得很早。褚寂之子褚暧娶宋文帝第六女琅邪贞长公主为妻,任太宰参军,也死得早。褚暖子褚绩任太子舍人,也娶宋公主为妻。
褚球
褚绩子褚球字仲宝,很小就成了孤儿,家中贫穷,立志学习也爱好学习,有才华有思想。宋建平王刘景素在元徽年间被诛灭,只有一个女儿活下来,刘景素的老部下何昌寓、王思远听说褚球品格高洁,把这个姑娘嫁给他为妻。褚球在齐时入仕,任溧阳令,在任清廉,只依靠公家俸禄生活。在梁做官时,曾任都官尚书,通直散骑常侍,秘书监,领著作,司徒右长史,常侍和著作还是依前。自从魏孙礼、晋荀组以后,台佐加插貂饰,是从褚球开始的。后任散骑常侍。光禄大夫,加授给事中。
褚湛之
褚湛之字休玄,是褚秀之的儿子。娶宋武帝第七女始安哀公主,拜授为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哀公主死后,又娶武帝第五女吴郡宣公主。能娶公主的,大多是世家子弟,不必都有才能。褚湛之谨慎踏实,有谋略有才干,所以为文帝重视。历任显达官位,曾任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侍中,左卫将军,左户尚书,丹阳尹。元凶刘劭叛逆弑文帝,任命褚湛之为吏部尚书,又出任丹阳尹,统领石头戍事。孝武帝入都讨伐刘型,刘劭亲自攻打新亭城垒,派擅湛之率水军同时进攻,褚湛之趁机带着两个儿子褚彦回、褚澄,登上轻舟向南逃奔。褚彦回刚生一男孩,被刘劭所杀。孝武帝即位,褚湛之被授为尚书右仆射。孝建元年,为中书令、丹阳尹。后任尚书左仆射,因南逃而赐爵为都乡侯。大明四年去世,谧号叫敬侯。褚湛之有子叫彦回。
褚彦回 褚贲
褚彦回幼小时就有很好的声誉。宋元嘉末年,魏军进逼瓜步,百姓都负担而立,准备逃跑。这时他父亲褚湛之任丹阳尹,要子弟都穿着芒草鞋在房前练习行走。有人讥笑他,褚湛之说:“要居安思危。”褚彦回当时十多岁,很觉得羞惭。褚湛之有一头牛,是他最为喜爱的,无缘无故掉入厅前的井裏,褚湛之带着左右的人亲自营救,郡裏闹闹嚷嚷,褚彦回放下帘子不看。又有一次,有门生偷了褚彦回衣服,让彦回碰见,褚彦回对他说: “要秘密藏起来,不要让人看见。”这个门生惭愧离去,不敢再回来。后来他富贵了,才回来告罪,褚彦回还像当初一样待他。
褚彦回娶宋文帝女南郡献公主为妻,被拜任驸马都尉、著作佐郎,几次迁任秘书丞。褚湛之死后,褚彦回把父亲财产都推给弟褚澄,自己只取了几千卷书。褚湛之有两厨宝物在褚彦回生母郭氏那儿,彦回嫡母吴郡主讨要,郭氏想不给,褚彦回说:“只要彦回在,哪裏怕没有物。”郭氏还是不肯,褚彦回流泪坚持请求,郭氏才答应。褚彦回承袭都乡侯爵位,历任尚书吏部郎。
景和年间,山阴公主放任*逸,她看到褚彦回,很喜欢,告诉皇帝。皇帝召褚彦回入内住了十天,公主晚上来见他,备加逼迫,褚彦回正襟而立,从天黑到天亮,不为之动心。公主对他说: “您胡须像戟一样,为什麼没有男人的情感”褚彦回说:“彦回虽然不聪明,怎敢自惹祸端”
宋明帝即位,几次迁任吏部尚书。有人求官时秘密在袖子裏带了一个金饼,并请求单独谈事,然后拿出金饼给他看,说: “没有人知道。”褚彦回说:“卿自然应该得到官,不须藉助这东西。如果一定要给,我将不得不报告。”这人非常害怕,把金饼收起来走了。褚彦回说了这件事,但没点他的名,当时人都不知道他是谁。明帝在封邑时和褚彦回性格投合,这时便特别信任和依赖他,褚彦回所提的建议都听从。改封褚彦回为雩都伯,历任侍中,右卫将军。
褚彦回仪表秀美,举止优雅,进退俯仰,都有风度、合法则。每次朝会,众官僚和外国使者,没有不伸长脖子目送他的。明帝曾赞叹说:“褚彦回会缓步慢行就可做宰相。”当时人把他比作何平叔。有一次在袁粲家聚会,初秋的夜晚,凉风习习,明月当空景色甚是美丽,褚彦回取琴演奏《别鹄》的曲子,宫商谐调,韵致和美。王或、谢庄都在袁粲家的座席上,击节赞叹,说:“以没有牵累的神,运用於有规则有节律的乐器中,即使宫商偶有不调谐,也都是不可多得的。” 这时粗人常珍奇和薛安都叛逆,投降叛逆者的人不止一个。后来常珍奇等请求投降,明帝授给高官。褚彦回认为“保住性命就已是宽弘,不值得特别给予恩宠”。明帝不听。常珍奇很快又叛逆。
褚彦回后任吴兴太守。明帝病危,派使者快马召褚彦回入朝,想嘱托后事。召入内室,明帝坐在帐中流泪说: “我近日病重。所以召卿来,想让卿穿黄罗猡辅佐太子。”同时指着床头的大封函说:“文书都放在函内,此函不得再开。”褚彦回悲不自胜。黄罗摆,是乳母的服装。明帝虽然病情有了好转,但还有身后的顾虑。建安王刘休仁,长得壮美,又得人心,明帝和褚彦回谋划诛杀他,褚彦回认为不可。明帝发怒,说:“卿真是痴愚,不足以商议事情。”褚彦回惧怕,因而奉旨。又授吏部尚书,卫尉卿,尚书右仆射。因为母亲老而有病,早晚需要奉养,辞让卫尉卿一职,没有得到许可。明帝崩,遗诏授中书令、护军将军,与尚书令袁粲同受遗诏辅佐幼主。袁粲等人虽然也同时受托,但帝意主要由褚彦回主持。褚彦回舆大臣同心治事,力求简约,百姓依赖他。不久王道隆、阮佃夫当权,贿赂都公开行使,褚彦回未能禁止。
褚彦回遇上生母丧,因悲哀损伤身体,使人不再认识,整年不盥洗,只有眼泪流过处才看得见本色。朝廷下诏命令停止哭泣,禁止客人吊丧。葬后,起复授中军将军,原先的官职依旧。 元徽二年,桂阳王休范反叛,褚彦回和卫将军袁粲进入宫内值卫,镇住人心。褚彦回开始到丹阳任官时与堂弟褚炤同车,路上遇见齐高帝,褚产回举手指着高帝的车,对褚炤说:“这不是凡人。”出任吴兴太守,高帝送物与他分别。褚彦回又对人说:“此人才貌都非凡,前途不可预测。”后来接受明帝遗韶顾命时,引荐高帝也参预了此事。高帝平息桂阳王后,迁任中领军,领南兖州,高帝坚决辞让,向褚彦回和卫军袁粲写信陈诉自己的想法,褚彦回和袁粲回信不同意,高帝才接受任命。这年加授褚彦回尚书令、侍中,配班剑卫士二十人,坚决推让尚书令。三年,进爵位为侯。服丧期满,改授中书监,侍中、护军依旧,配给鼓吹一部。
这时淮水归属北朝,南方不再有鳆鱼,偶尔有人辗转得到,一条能值几千钱。有人送给褚彦回三十条鳆鱼,褚彦回当时虽然官高位贵,但仍然十分贫穷,有个门客建议把这些鳆鱼卖掉,说可以得到十万钱。褚彦回脸上变色,说: “我认为这是食物,不是财物,并且不知道它能卖钱,所以才接受了。虽然贫俭,但怎麽可以卖礼物得钱呢。”都分给了亲人和朋友吃,没几天就吃完。 第二年,嫡母吴郡公主去世,褚彦回很悲痛,身体为之枯瘦,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安葬完,得诏代职,他坚决推辞,又因为祭祀的周年到了,上表请求解职,都没有得到许可。
苍梧王更加暴虐,齐高帝和褚彦回、袁粲谈论世事,袁粲说:“主上年幼,小过错容易纠正。伊尹、霍光所做的事,衰乱的时候不宜实行;即使成功了,终究难於保全自己。”褚彦回默然,他心是向着高帝的。到废除苍梧王,各要员聚集商议,袁粲、刘彦节不愿意接受任务,褚彦回说:“没有芦公是了结不了这场事的。”亲自把事情交给高帝。高帝说:“各位都不接受,我怎能推辞。”事情才确定下来。顺帝即位,褚彦回改任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一职还是依前,带甲仗五十人入殿。
袁粲怀有二心,他说:“褚公眼睛裏白的太多,这是‘白虹贯日’,使宋灭亡的最终是这人。”一日,袁粲对褚彦回说:“国家所倚靠的,只有您与刘丹阳和袁粲,愿各自勉励,不要被写进史书让人耻笑。”褚彦回说:“我的心就是您的心。”但褚彦回却未能恪守诺言。 到高帝辅佐朝政时,王俭提议加授高帝黄锁,任遐说:“这是大事,应该报告褚公。”高帝说: “褚如果不同意,卿会有什麽计策”任遐说:“褚彦回保护妻子儿女,爱惜自己性命,没有奇异的才能与节操,任遐能制服他。”褚彦回果然没有异议。等到沈攸之起事,高帝召褚彦回商议谋划,褚彦回说:“西夏发难,事情一定不会成功,您应当先防备内部。”高帝秘密作好防备,事情平息后,褚彦回进位中书监、司空。 齐国台府建立,褚彦回引用何曾从魏司徒到做晋丞相的故事,来向高帝表白,要求做齐国的官。高帝谦虚地予以回绝。建元元年,褚彦回进位为司徒,侍中和中书监依旧,改封为南康郡公。褚彦回辞让不接受司徒,并且写信给仆射王俭,想依照蔡谟的先例。王俭认为不适宜如此说,劝褚彦回接受任命,但他始终不接受。不久加授尚书令。二年,朝廷重新申述原先任命,要他做司徒,又坚持退让。魏出兵,高帝想发动王公以下没有官职的都参军,褚彦回进谏,认为这些人对作战没有实际益处,这样做只会扰乱民心,皇上才没有实行。
三年七月,皇帝亲自尝酒祭祀,想趁盛暑之夜外出,褚彦回和左仆射王俭进谏,认为“从汉宣帝以来不在夜晚进太庙,以防偶然事件的发生。君王地位重要,应该谨慎”。皇帝听从了这个意见。
当时朝廷机要,褚彦回多参与商议谋划,他的观点常被采纳,对他的礼遇很重。皇上召集朝臣宴饮,酒后对朝臣说: “卿等都是宋时大臣,不会说我应该得天子之位吧。”王俭等没有来得及回答,褚彦回收好手板,说:“陛下不能说臣没有早识龙颜。”皇上笑着说:“我有愧於文叔,我知道您做朱佑已经很久了。”褚彦回善於弹琵琶,齐武帝在东宫聚会饮宴时,赐给他金蝼柄银柱琵琶。褚彦回性格宽和温雅,有器量,不随便举动。有一次家宅失火,烟焰已逼近他了,身边人又惊又惧,但褚彦回神情怡然,叫来车驾从容离去。但是世人多在节操方面讥刺他,那时百姓有这样的话:“可怜一座石头城,我们宁愿作袁粲而死,也不作彦回而生。”
高帝驾崩,遗诏授褚彦回为录尚书事。东晋以来,没有单独拜授录的,有关官员不知是否要立优策文书。尚书令王俭议论道:“居原先的官职,另外再拜授录,这应该有策书,但这种事以前没有记载。中朝以来,三公王侯,都是同时有优文和策文;官品第二,则有策文而不设优文。优就是褒美,策则同时明确职务。尚书属於天官,执掌政治教化之本,所以尚书令官品虽居第三,但拜授一定要有策文。录尚书事没有品秩,但总领的任务非常重,以前各代多和本官同时拜授,所以没有另外的策文。根据事情揣摩情理,不应该与一般的官员同等看待,应有策书,以表明重用的意图;但又不同於王侯,不必藉助优文。”有关官员听从了王俭的议论。不久又增加褚彦回班剑卫士三十人,五天朝拜一次。
不久褚彦回卧病。他小时候有一次病重,梦见有人给他一套占卜用的蓍草,但缺一根,此时他正好是四十八岁了,年初便卧床。而太白星荧惑星相互纠结触犯上将,褚彦回考虑到活不长了,上表要求退位。武帝没有准许,改授司空、骠骑将军,侍中和录尚书事如前。去世时四十八岁,家裏没有多余的财产,欠债几十万,下诏赐赠棺木。
当时司空府属僚因为褚彦回没有拜受,对是否应该行属官的礼感到疑惑,王俭议论说:“按照《礼》,妇人在路上听到丈夫在家死去,都要换丧服回家。现在属官虽然还没有为他负责勤务,但官符是朝廷授给的,应当行礼。”司徒府的官员又因为褚彦回已解职,但是后任还没有到任,不清楚是否应穿丧服,王俭又议论说:“按中朝士孙德祖从乐陵迁官陈留,没有进入陈留境内就去世,乐陵郡官吏按见君的礼,陈留迎接的官吏依照‘娶女已定吉日,女子死,丈夫服斋衰吊丧,服丧。司徒府应按有关官员的规定服丧。”又下诏追赠褚彦回为太宰,侍中、录尚书、公仍依生前,增加班剑卫士为六十人,葬送的礼仪完全按照宋太保王弘的先例,谧为文简。原先的庶族出身的三公,轜车没有规定的式样,王俭提议官品第一的,都加上幢络,这是从褚彦回开始的。又下韶把褚彦回妻宋已故巴西公主墓穴暂时打开,追赠为南康郡公夫人。
褚彦回长子褚贲字蔚先,从小就正直。父亲背叛袁粲等而依附高帝,褚贲很为不满,终身觉得惭愧和遗憾,一直有隐退的愿望。褚贲官任侍中。褚彦回去世,服丧期满,褚贲见武帝,泪流不止。皇上大大表扬他,任命他为侍中、领步兵校尉、左户尚书,但他却常称病在外,不来办公。皇上因此对他不满,委婉地劝他辞去爵位,让给弟弟褚蓁,他仍然住在父亲墓旁。王俭死后,褚贲骑水牛出来吊丧,把水牛系在王俭门外,进去哭丧,尽哀后就走,王俭家人不知道是谁。当时褚贲病重,儿子褚霁用车载他回去。病稍好,知道不是原先住的地方,大怒,不肯再进饮食,内外的门都全部钉住,不跟人交谈,几天之间,只剩下一点点气息了。谢[氵菕]得知褚贲垂危,前往看望他,推门推不开,用杵把门击破,进去见褚贲说:“世界上的事不是想得到就可得到的是生命,人生不是想保全就能保全的是名声,自行毁灭名声和生命的,就是您了。怎能不保全它们呢!”褚贲说:“我从小就没有世人的凡俗想法,生命和荣名难道是可以留恋和人为地追求到的吗我只希望在全身全节善终归天时,一定要依在旧的坟山前。儿子没有才,不了解我的志趣,搬动我的躯体,移到别的地方殡葬,违背了我一向的心愿,我因此而气愤罢了。”永明七年,褚贲去世。
褚蓁
褚蓁字茂绪,任义兴太守。八年,改封为巴东郡公。上表请求把封邑退还给褚贲儿子褚霁,下韶同意。建武末年,褚蓁任太子詹事、度支尚书,领前军将军。永元元年去世,追赠为太常,谧号穆子。
褚向基
褚蓁子褚向字景政,几岁的时候,父母相继亡故,悲哀伤身的程度,就像成人一样,亲人都感到奇异。长大后,宽宏儒雅,有器量,长期兼任侍中。褚向仪容端庄秀丽,眉眼像画过一样,每次在公堂班列中就位,总是为众人所瞩目。出仕梁朝,任北中郎庐陵王长史时去世。褚翔是他的儿子。
褚翔
褚翔字世举,出仕任秘书郎,几次迁任至宣城王主簿。中大通五年,梁武帝在乐游苑召集群臣饮宴,又下诏要褚翔和王训作二十韵诗,限三个时刻内完成。褚翔在座位上马上站起来上奏,武帝感到奇异,当天就补授为宣城王王府文学,很快又迁为宣城王王府友。当时宣城王的友和文学,要比其他王高二等,褚翔破格任用,当时议论认为是美事。出任义兴太守,在任廉洁自守,减省繁政、苛政,去除不必要的费用,百姓安心。郡西亭有棵古树,枯死多年,褚翔到郡裏来后,忽而又长出枝叶,人们都认为是他的好政绩感化的结果。任官期满,官民到朝廷请求把他留下,敕书同意。不久,徵召为吏部郎,离郡时,百姓中无论老少,都追着把他送出郡境,流泪拜别。褚翔做吏部郎公正清廉,不因人说情而改变意见,被人称为平正公允。迁任侍中。太清二年,守吏部尚书。为母亲服丧,因守丧毁伤身体而去世。褚翔从小就有孝行,做侍中时,母亲得重病,他请和尚为母亲祈福,夜裏忽然看见户外有异样的光,又听到空中捻弹手指的声音。到第二天清早,病很快就好了,人们都认为是他的精诚感化的结果。
褚澄
褚澄字彦道,是褚彦回的弟弟。褚湛之原娶始安公主为妻,始安公主死后,纳妾郭氏,生了褚彦回。褚湛之后娶吴郡主为妻,生了褚澄。褚彦回事奉吴郡主恭谨孝敬,吴郡主很喜爱他。褚湛之去世后,吴郡主上表把褚彦回立为嫡子。褚澄娶宋文帝女庐江公主,被拜为驸马都尉。做官清要,擅长医术。
建元年间,褚澄任吴郡太守,百姓李道念因公事到郡府,褚澄见了他,说:“你有重病。”回答说:“原先有冷病,到现在有五年了,很多医生都没有医好。”褚澄给他诊脉后说:“这病非冷非热,应是吃白水煮鸡蛋过多导致的。”要他取一升苏煮服,刚一服药,就吐出一东西,就像量器升一样,被口涎裹着还会动,打开看是雏鸡,翅膀和脚爪都有,能行走。褚澄说:“还没有吐尽。”又服剩下的药,又吐出像前面一样的鶸十三只,病就全部好了,当时人都称为奇妙。豫章王感染上了病,高帝召褚澄为他治疗,立即就好。很快就迁任为左户尚书。
褚彦回死后,褚澄用一万一千钱到招提寺把高帝赐给褚彦回的白貂坐褥赎回,把它裁开做裘和䙬,又把褚彦回的介帻犀导和他平常用的拉车黄牛赎回。永明元年,被御史中丞袁彖所弹劾,免官拘禁,得到宽宥。迁任侍中,领右军将军,因勤恳恭谨知名。褚澄女为东昏侯皇后。永元元年,褚澄去世,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褚炤
褚炤字彦宣,是褚彦回的堂弟。父名法显,任鄱阳太守。褚炤从小就有高尚的节操,王俭曾说他的才能足以担任保或傅。从安成郡任职回朝,因为一只眼瞎了,召为国子博士,没有拜受。褚炤经常非议褚彦回一身事二朝。褚彦回子褚贲前往问候褚炤,褚炤问道:“司空今天在哪裏”褚贲说:“正捧着玺绂在齐大司马门。”褚炤严肃地说:“不知道你家司空把一家的东西给另一家是什麽道理。”褚彦回拜受司徒,宾客满座,褚炤叹息道:“彦回很小就有节操,怎想到会堕落到这一步!门户不幸,才会有今天的拜官。假使彦回做中书郎就死了,不正好是一名士吗名声德行不好,就长寿。”褚彦回喜欢开玩笑,他送轺车给褚炤,褚炤大怒,说:“拿这样的东西来辱没家门,哪可让人看见。”叫人拿火把它烧掉,驾车的人赶快把车赶跑,才没有被烧掉。褚炤弟褚炫。
褚炫
褚炫字彦绪,从小清高傲慢,为堂舅王景文所知遇。堂兄褚彦回对人说:“堂弟廉正,卓尔不群,胜过我十倍。”任正员郎。随从宋明帝射雉,明帝到中午还没有收获,非常羞恼,召问侍臣道: “我清早就到水边来,竟然空着手行走,太可笑。”座中没有人回答,褚炫一人说:“现在季节虽然合适,但云雾还蒙着,所以展翅高飞之禽,骄纵不知惊惧。只要神驾从容地游乐,大家的情绪就会欢乐起来。”明帝心情放宽,在射场设酒。后来褚炫迁任为中书侍郎、司徒右长史。升明初年,褚炫因为清雅高尚,和彭城刘俣、陈郡谢朏、济阳江斅进殿内以文义陪侍,称为四友。
齐国台府建立,褚炫任侍中,领步兵校尉。因为家裏穷,建元初年,出朝补授东阳太守。他前后三次做侍中,和堂兄褚彦回的操行不同,所以褚彦回在世时,他做不到大官。永明元年,褚炫任吏部尚书。褚炫清高特立,不是吊丧、问候的礼节,从不乱与人交往,人们对他这点评价很好。他在选部做官时,门庭清冷,很少有宾客来往。他外出时,左右的人往往捧着一个黄纸帽箱,风一吹,纸差不多就要被剥脱光。从江夏郡罢官回朝时,得到钱十七万,在石头全部分给了同族亲人。得病,没钱买药,用帽子和剑做抵押。自己上表作了解释,改授为散骑常侍,领安成王师。国学建立,褚炫以原官领博士。没有拜受就去世了,贫穷得没有办法殡殓,终年四十一岁。追赠为太常,谧号贞子。子褚澐。
褚澐
褚澐字士洋,梁时出仕,任曲阿令。历任晋安王中录事,正员郎,乌程县令。兄褚游亡故,他抛弃县令不做回家,任太尉属,延陵令,中书侍郎,太子率更令,御史中丞,湘东王府谘议参军,去世。褚潠做县令,清廉谨慎,可以记载。好学,懂音律,看重宾客,很为湘东王所亲近和喜爱。褚潠子褚蒙官任太子舍人。褚蒙生子褚玠。
褚玠
褚玠字温理,九岁就成了孤儿,由叔父骠骑从事中郎褚随抚养。很小就有好名声,前辈多称道他的才器。长大后,仪表美,有风度,长於对答,学识渊博,能作文章,语言典雅朴实,不追求靡丽。陈天嘉年间,兼任通直散骑常侍出使齐,回朝后迁任中书侍郎。
太建年间,山阴县有很多豪强的不法之徒,前后的县令都因贪脏枉法免官,宣帝间中书舍人蔡景历说: “会稽山阴是大县,很久没有好县令,卿在文士中考虑一个人选。”蔡景历推荐褚玠,宣帝说:“很好,卿说的和朕想法相合。”於是授任山阴令。县民张次的、王休达等贿赂勾结不法官吏,隐瞒了很多有全丁的大户。褚玠关押张次的等人,用文书把事情报告了台省,宣帝颁手敕慰劳他,同时派遣使者帮助褚瑜搜查,查出八百多户应出兵丁。这时舍人曹义达被宣帝宠信,县人陈信家很富,谄谀曹义达,陈信父陈显文恃势横行霸道。褚玠派使者收捕陈显文,打他一百鞭,从此县裏官吏都战战兢兢。陈信后来依附曹义达,毁谤褚玠,褚瑜竟然坐罪免官。褚玠在任一年多,仅仅靠俸禄生活,离任的那天,不能备办还朝的行装,因而留在县境内种蔬菜自养。有人认为褚玠没有治理一个县邑的才能,褚玠说: “我为朝廷运送物资的政绩是第一流的,不会落后於各地长官,除去凶恶之徒,也使不法官吏畏缩恐惧。如果说做官不能肥了自己,这个意见我愿接受,如果认为我不懂得从政,我就不服了。”当时人认为的确是这样。皇太子得知褚玠没有还朝的行装,颁手书赐给他二百斛粟米,因而褚玠得以回到京城。
后多次迁任为御史中丞。褚玠刚强坚毅,有胆略,有决断。善於骑马射击,曾跟随司空侯安都在徐州打猎。碰到猛兽,褚玠射箭,箭一发就全部进入猛兽口中,又从口中进入它腹内,一会儿猛兽就倒地而死。到做御史中丞时,很有执法严明的名声。在官任中去世,皇太子亲自写了墓志铭,藉以表彰这位老部属。至德二年,追赠为秘书监。褚玠所写的奏章和其他各种零杂文章二百多篇,都切中事理,因此为世人所重视。儿子褚亮,官至尚书殿中侍郎。
论曰:褚氏从东晋以来,代代有人才。褚彦回就是靠了先祖,很早得到了声誉,到后来,他附和齐运的兴起,结果毁谤非议沸沸扬扬,他既因名望而被人推重,又因名望而被人责骂。褚炤坚贞刚劲的性格,褚炫廉洁正直的作风,即便是古人,也未必能超过他们。褚玠公平、诚实、正直,文武兼备,可以说祖业得到了继承。
无题(其一)1
晨昏梦醒恍昨日,
琼阁书楼倩影藏。
轩窗妆台应尤在,
碧海青天话凄凉。
无题(其一)2无题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解释
昨夜星光灿烂,和风徐徐,在那画楼西边桂堂的东面。身上虽然没有彩凤的双翅可以飞到一起,但是两个人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有一线相通。隔着座位玩送钩的游戏喝着温暖的春酒,分成小组射覆蜡烛分外红。可叹我听了报晓的更鼓要去官署应卯,骑着马去兰台,心却像是飞转的蓬草。
韵译:
昨夜星光灿烂,夜半却有习习凉风;
我们酒筵设在画楼西畔、桂堂之东。
身上无彩凤的双翼,不能比翼齐飞;
内心却象灵犀一样,感情息息相通。
互相猜钩嬉戏,隔座对饮春酒暖心;
分组来行酒令,决一胜负烛光泛红。
可叹呵,听到五更鼓应该上朝点卿;
策马赶到兰台,象随风飘转的蓬蒿。
解释
1、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2、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3、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4、分曹:分组。
5、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
7、应官:犹上班。
8、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9、灵犀:指犀牛的角。传说犀牛是灵异之兽,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直通大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这里借以比喻彼此心意相通。
这首诗大约作于李商隐任职秘书省期间。李商隐曾经两度任职秘书省,第一次是开成四年(839),第二次是会昌二年(842),第二次任职不久就离职服丧,直到会昌五年秋才重返秘书省。所以这首诗可能作于开成四年或会昌二年,也可能作于会昌六年。从其中透露出的身世沉沦、漂泊无依的情绪来看,时间应该比较靠后一些。
句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这是一个美好的回忆,但诗人没有叙写具体情事,只是烘托出一种富于暗示性的环境气氛:昨夜星光灿烂,和风习习,我们相会在画楼西面、桂堂东边。绘彩的画楼、流香的桂木之堂,把柔美的夜晚点缀得无比香艳旖旎,空气中充溢着令人沉醉的温馨气息。“昨夜”未必实指,只是一种追忆。那样的夜晚、那样的温情,历历在目,如在昨天。“画楼”与“桂堂”,极力渲染着相会场所的靡丽,似乎在暗示着这段浓得化不开的艳情。两个“昨夜”相连而咏,上下两句蝉联而出,于圆转流美之中道出了缠绵,使得对昨夜的追忆抒情气氛更加浓郁了。最普通的时间与地点的交代,都因这段恋情而变得如此的蕴藉与精致,这确实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自己身上尽管没有彩凤那样的双翅,得以飞越阻隔,与对方相会,但彼此的心,却像灵异的犀角一样,自有一线相通。彩凤比翼双飞,象征着美满的爱情。然而,不知由于什么原因,诗人与相爱的人之间存在着阻隔。他们近在咫尺,却如同相隔天涯;一夕相会,又旋即分别。无论是当时的感受,还是事后的追忆,都让人倍受煎熬却又无可奈何。
虽然苦于无法接近,无法有更多的表白,但两人分明感受到了一种情意相通、心心相印的默契。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是那样的情意绵绵。用“心有灵犀”来比喻双方心灵的契合与感应,是诗人的独创和巧思。古人认为犀牛是一种灵兽,犀牛的角中有一条白纹,像白线一样贯通上下两端,感应灵异,故称为“灵犀”。
两句中“身无”与“心有”相互映照,相互生发。相爱的双方不能会合,本是深刻的痛苦,但心则相通,却是莫大的慰藉。诗人所要表现的,并不是单纯的爱情间隔的苦闷或心灵契合的欣喜,而是间隔中的契合,苦闷中的欣喜,寂寞中的慰安。尽管这种契合的欣喜中不免带有苦涩的意味,但它却因身受阻隔而显得弥足珍贵。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隔着座位互相传递着弯钩,只觉得春酒暖人。分组一块行酒嬉戏,只看见红烛摇摇。与相爱的人没有机会单独在一起,借助于集体活动稍稍亲近也自兴奋异常。他们该是如何含而不露地眉目传情,如何暗自欣喜、满怀柔情。此时,即使酒不醉人,人也该自醉了,心里怎不荡漾着暖意?再看那烛光,红彤彤的,本就亮着喜庆,伴着热闹,再映着心上人的眉目笑语,又怎不让人欢愉沉醉?那醉人的情愫啊,直叫人反复咀嚼、回味!一个“暖”字,一个“红”字,渲染出一片温暖的色调,传达出一份绵绵的情意,更把久经寂寞的诗人的沉醉展现得格外分明。
“送钩”也叫藏钩,是古人行酒时玩的一种游戏。玩游戏的时候把人分成两组,藏钩于手中,暗相传递,最后让对方猜钩子在谁手里,猜不中就罚酒。诗人和意中人本是隔着座位而坐,心有意而口难开,便借着“送钩”的机会,偷偷地彼此传递着情意。“射覆”也是饮酒时玩的一种游戏,就是把东西藏在器物里,让别人猜,猜错了就罚酒。“射”是猜的意思。“分曹”就是分组。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可叹我啊,听到五更鼓响,又该上朝了。策马赶往兰台,感觉自己宦海飘泊,身不由己,就如同那随风飘转的蓬草。“听鼓应官”,唐制,五更二点,城内击鼓,坊市开门。鼓响天明,即须上班应差。“兰台”,是汉代皇宫保存秘籍图书的地方,这里指秘书省,李商隐当时正在秘书省供职。
诗的最后两句,将爱情间隔的惆怅与身世飘泊的慨叹融合起来,不但扩大了诗的内涵,而且深化了诗的意蕴,含有自伤身世的意味。诗写的是爱情,但这种人生的怅惘与无奈,已经远远超出了爱情的范围。
赏析
这是一首纯洁的爱情诗。从诗中看,作者怀念的是一位贵家女子。作者从追忆昨夜回到现实,引出了诗人复杂微妙的心理:如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可叹自己漂泊不定,又不得不匆匆走马兰台,开始寂寞乏味的工作。诗人描述了事件与场面来突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现了诗人与情人时间太短,颇感无奈。全诗跳跃变幻,感情真挚,情意深长,形象动人。
首联以曲折的笔墨写昨夜的欢聚。“昨夜星辰昨夜风”是时间:夜幕低垂,星光闪烁,凉风习习。一个春风沉醉的夜晚,萦绕着宁静浪漫的温馨气息。句中两个“昨夜”自对,回环往复,语气舒缓,有回肠荡气之概。“画楼西畔桂堂东”是地点:精美画楼的西畔,桂木厅堂的东边。诗人甚至没有写出明确的地点,仅以周围的环境来烘托。在这样美妙的时刻、旖旎的环境中发生了什么故事,诗人只是独自在心中回味,我们则不由自主为诗中展示的风情打动了。
颔联写今日的相思。诗人已与意中人分处两拨儿,“身无彩凤双飞翼”写怀想之切、相思之苦:恨自己身上没有五彩凤凰一样的双翅,可以飞到爱人身边。“心有灵犀一点通”写相知之深:彼此的心意却像灵异的犀牛的角一样,息息相通。“身无”与“心有”,一外一内,一悲一喜,矛盾而奇妙地统一在一体,痛苦中有甜蜜,寂寞中有期待,相思的苦恼与心心相印的欣慰融合在一起,将那种深深相爱而又不能长相厮守的恋人的复杂微妙的心态刻画得细致入微、惟妙惟肖。此联两句成为千古名句。
颈联“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是写宴会上的热闹。这应该是诗人与佳人都参加过的一个聚会。宴席上,人们玩着隔座送钩、分组射覆的游戏,觥筹交错,灯红酒暖,其乐融融。昨日的欢声笑语还在耳畔回响,今日的宴席或许还在继续,但已经没有了诗人的身影。宴席的热烈衬托出诗人的寂寥,颇有“热闹是他们的,而我什么也没有”的凄凉。
尾联“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写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无奈:可叹我听到更鼓报晓之声就要去当差,在秘书省进进出出,好像蓬草随风飘舞。这句话应是解释离开佳人的原因,同时流露出对所任差事的厌倦,暗含身世飘零的感慨。
全诗以心理活动为出发点,诗人的感受细腻而真切,将一段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情感描绘得扑朔迷离而又入木三分。
无题(其一)3无题(其一)
作者: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重点字词解析
1无题:作者对内容有所忌讳,不便在题目中点明,称“无题”。张采田云:“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宛转动情。”
2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3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4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5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6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
7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说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人温譬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台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入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治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以华艳词章反村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其一)4
无题 二首(其一)
李商隐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暧,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重点字词解析
①无题:作者对内容有所忌讳,不便在题目中点明,称“无题”。张采田云:“无题诗格,创自玉溪。且此体只能施之七律,方可宛转动情。”
②画楼、桂堂:都是比喻富贵人家的屋舍。
③灵犀:旧说犀牛有神异,角中有白纹如线,直通两头。
④送钩:也称藏钩。古代腊日的一种游戏,分二曹以较胜负。把钩互相传送后,藏于一人手中,令人猜。
⑤分曹:分组:射覆,在覆器下放着东西令人猜。分曹、射覆未必是实指,只是借喻宴会时的热闹。
⑥鼓:指更鼓;应官:犹上班。
⑦兰台:即秘书省,掌管图书秘籍。李商隐曾任秘书省正字。这句从字面看,是说参加宴会后,随即骑马到兰台,类似蓬草之飞转,实则也隐含自伤飘零意。
赏析鉴赏
这是一首恋情诗。诗人追忆昨夜参与的一次贵家后堂之宴,表达了与意中人席间相遇、旋成间阻的怀想和惆怅。
首联由今宵之景触发对昨夜席间欢聚时光的美好回忆。在这个星光闪烁、和风习习的春夜里,空气中弥漫着令人沉醉的幽香,一切似乎都与昨晚在贵家后堂宴饮时的景况相同,而席间与意中人相遇的那一幕却只能成为难以重现的回忆了。诗人并未直接叙写昨夜的情事,而是借助于星辰好风、画楼桂堂等外部景物的映衬,烘托出昨夜柔美旖旎的环境气氛,语句华美流转,富于唱叹的情致,将读者带人温譬浪漫的回忆中。颔联抒写今夕对意中人的思念,自己此刻虽然没有彩凤般的双翅,得以飞越重重阻碍与意中人相会,但相信彼此的眷恋之心当如灵异的犀角暗中相通。“身无”,“心有”,一退一进,相互映照,是间隔中的契台与沟通,怅惘中的喜悦与慰藉,表现了诗人对这段美好情缘的珍视和自信。两句比喻新奇贴切,剖划深刻细致,展示了诗人抒写微妙矛盾的心理感受的高超才力。
颈联具体追忆昨夜与意中人共预盛会的场景,而诗人此际落寞抑郁情怀自在言外矣。诗入回想昨晚宴席之间,灯红酒暖,觥筹交错,藏钩射覆,笑语喧阗,场面是何等热烈醉人啊!“春酒暖”和“蜡灯红”,不但传神地刻画出宴会间热烈融治的欢乐气氛,也使读者联想到烛光掩映下女子的红晕面颊,彼此的目成心会已不言自明,真是酒不醉人人自醉啊!尾联回忆今晨离席应差时的情景和感慨。昨夕的欢宴彻夜到晓,楼内笙歌未歇,楼外鼓声已响,诗人自叹像随风飘转的蓬草,身不由己,不得不去秘书省应差,开始了又一天寂寞无聊的校书生涯,而与席上的意中人则后会难期了。岂独相思苦,长叹业未成。恋情阻隔的怅惘与身世沉沦的感叹交汇于诗人胸中,使此诗的内涵和意蕴得到了扩大和深化,在绮丽流动的风格中有着沉郁悲慨的自伤意味。
全诗感情深挚缠绵,炼句设色,流丽圆美。诗人将身世之感打并人艳情,以华艳词章反村困顿失意情怀,营造出情采并茂、婉曲幽约的艺术境界。诗中意象的错综跳跃,又使其主旨带有多义性和歧义性,诗人对心灵世界开掘的深度和广度,确实是远迈前人的,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很大程度上便取决于这类无题诗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无题(其一)5《无题(二首其一)》原文: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薰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无题(二首其一)》参考注释:
①半笼:半映。指烛光隐约,不能全照床上被褥。
②金翡翠:指饰以金翠的被子。
③刘郎,相传东汉明帝永平五年刘晨、阮肇入山采药,迷不得出,遇二女子,邀至家留居半年才还,后人以此典喻艳遇。
④蓬山,即蓬莱山,泛指仙境。韩寿,晋人,司空贾充的僚属,充每在家聚会,贾女从窗格中偷窥,见其貌美而爱之,与私通,充发觉后乃以妻寿。
李商隐唐七言律诗:《无题(二首其一)》赏析:
这是一首艳情诗。诗中女主人思念远别的情郎,有好景不常在之恨。首联写有约不来的怨思,上句说负约,下句写梦见醒来已经天明。颔联写远别,上句写远别思念成梦,下句写醒后寄书。颈联写往昔爱情生活成了幻梦,上句写褥衾可见,下句写香帐可闻。末联写其人已远,情虽深挚,也不得不恨。
李氏的艳情诗,善于把生活的原料,提炼升华为感情的琼浆玉露,使其超脱亵俗味,臻于完美。然而,也因此,李诗却比较深奥费解。
1、武则天(624年—705年),名曌,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县东)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正统的女皇帝,也是即位年龄最大(67岁即位)、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
武则天十四岁入后宫,为唐太宗的才人,获赐号“武媚”。唐高宗时封昭仪,后为皇后,尊号“天后”,与高宗李治并称“二圣”。高宗驾崩后,作为唐中宗、唐睿宗的皇太后临朝称制,期间,改名为“曌”。
2、孝庄文皇后(1613年—1688年),博尔济吉特氏,名布木布泰(亦作本布泰,意为“天降贵人”),出生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二月初八日;天命十年(1625年)嫁给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为侧福晋。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后,受封为永福宫庄妃;崇德三年生皇九子福临(顺治帝);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驾崩,顺治帝即位,与其姑孝端文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
顺治八年(1651年)上徽号曰昭圣皇太后;康熙帝即位后尊为太皇太后;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688年1月27日)崩逝,享年七十五岁;葬昭西陵,上谥,雍正、乾隆累加谥,最终谥号为:孝庄仁宣诚宪恭懿至德纯徽翊天启圣文皇后。
3、慈禧(1835年11月29日—1908年11月15日)即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咸丰帝的妃嫔,同治帝的生母。晚清重要政治人物,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1852年入宫,赐号兰贵人(清史稿记载懿贵人),次年晋封懿嫔;1856年生皇长子爱新觉罗·载淳(同治帝),晋封懿妃,次年晋封懿贵妃;1861年咸丰帝驾崩后,与孝贞显皇后两宫并尊,称圣母皇太后,上徽号慈禧。
随后,联合慈安太后(即孝贞)、恭亲王奕欣发动辛酉政变,诛顾命八大臣,夺取政权,形成“二宫垂帘,亲王议政”的格局。清政府暂时进入平静时期,史称同治中兴。1873年两宫太后卷帘归政。
4、冼夫人(公元522年农历11月24日—公元602年农历1月18日),又称冼太夫人,名百合,是梁、陈、隋三朝时期岭南部落首领,史称谯国夫人,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被奉为“岭南圣母”。
夫人幼贤明,多筹略,在父母家,抚循部众,能行军用师,压服诸越一生身历三朝,顺应人民的要求和愿望,致力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她和她的子孙们相继为岭南地区持续百年的相对稳定,促进广东南部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是爱国主义典范。
5、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的作品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
-武则天
-孝庄文皇后
-慈禧
-冼夫人
-李清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