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拒绝告白?

怎样拒绝告白?,第1张

建议这样说:一是自己说:1、谢谢你这么看重我,要不这个礼拜x我和我男朋友请你一起吃顿饭,也认识一下你看好不好? 2、真的谢谢你给我这么高的评价(礼遇、赏识等),可我的xxx,已经给我安排到另外一个城市xxxxx,而且那里正有一人在等着我,你懂的

3、你真的很优秀,像xxx,xxxx,等方面你确实没的说,问题是我已经有心上人了,而且我们相处xxxx,xxxx样。相信你这么优秀的人,一定会有xxxx,xxxx的好姻缘。

另外,可以借助朋友表达,朋友就可以直接说了;

三、借助网络说。当然要把向你表达人属于什么类型人要定位好,不是你熟悉、在乎以后还要相处的人,稍微给点面子就行,比较熟还要长期相处的,要借助可以避免当面尴尬形式都行;本来相处很好,只是觉得做伴侣还不行的,那要给足面子,体现真诚,幽默风趣,不要为此破坏以后相处。

1 看到,见到用古文怎么说

“看到”古文:望、观、顾、瞥、瞧、视等。

“见到”古文:睹、会、阅、访等。

一、古文“看到”:

1、望 [wàng]:古字形像一人站立地上张大眼睛远望的样子,本义指向远处、高处看。

组词:看望、望月、仰望、张望等。

2、观[guān]:意为,看,察看,视觉,看到的景象或样子。

组词:观看、观察、观赏、观光等。

3、顾[gù]:意为回头看;泛指看。

组词:回顾、光顾、举目四顾、惠顾等。

4、瞥[piē]:本意是指目光向下歪斜地扫了一眼,很快地看一下。

组词:瞥见、一瞥、瞥视、瞥见等。

5、瞧[qiáo]:本意解释作看。可做形声词和动词。

组词:瞧见、细瞧、观瞧、瞧扁等。

6、视[shì]:最主要的意思为看,还用来表示看待、看望等意思。

组词:忽视、无视、藐视、歧视等。

二、古文“见到”:

1、睹[dǔ]:本意有察看,明白、懂得的意思。

组词:目睹、有目共睹、熟视无睹、耳闻目睹等。

2、会 [huì]:本意有见面;会见的意思。

组词:会面、约会、相会、幽会等。

3、阅[yuè]:本意有看,察看;经历, 容许的意思。

组词:阅览、阅读、检阅、阅历等。

4、访[fǎng]:本意有访 问,探问,向人询问调查,与国之君晤谈。

组词:访客、回访、拜访、互访等。

2 古文中“见”字的用法有哪些

”见“字有两个读音,分别为jiàn和xiàn。

用法如下: 一、作动词 (1)遇见;碰见。如:唐代贺知章的《回乡偶书》:“儿童相见不相识。”

译:儿童碰见我不认识我。 (2)拜见,谒见;又指会见 。

如:《战国策·齐策一》中的《邹忌讽齐王纳谏》:“于是入朝见威王。”译:于是,邹忌上朝廷拜见齐威王。

(3)召见;接见。如:西汉司马迁的《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坐章台见相如。”

译:秦王坐在章台宫接见蔺相如。 (4)知道;懂得。

如:宋代陆游的《示儿》:“乃翁见事可怜迟。”译:于是老翁懂得事情那么迟。

(5)听见;听到。如:清代曹雪芹的《林黛玉进贾府》:“总不许见哭声。”

译:总是不停听到哭声。 二、作名词 (1)看见的东西。

如:北宋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其奇。”译:进去越深入,那么进去里面就更困难,但所看见的东西就越奇特。

(2)见解、见识。如:元末明初罗贯中的《失街亭》:”汝真女子之见。”

译:你真是女子般的见识。 三、作副词 (1)用在动词前,表被动,译为“被”。

如:西汉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译:诚信而被怀疑,忠诚而被毁谤,能没有怨恨吗? (2)副在动词前,表示说话人自己,可译为“我”。

如:《玉台新咏》中的《孔雀东南飞》:“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译:你既然如此记念我,那么过不多久就希望你来(接我)。

词组: 见得 jiàndé:看得出来;可以确定。 见地 jiàndì:对事物的认识和看法。

情见[qíng xiàn]:情感流露。 见粮[xiàn liáng]:现存的粮食。

自见[zì xiàn]:自我表白;显露自己。 见多识广 jiànduōshíguǎng:指见闻较多,经验学识丰富广泛。

3 古文中的“见”字的翻译有哪些

见见(会意。

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目”,下面是“人”。在人的头上加只眼睛,就是为了突出眼睛的作用。

本义:看见,看到)见,视也。——《说文》未见君子。

——《诗·周南·汝坟》利见大人。——《易·乾》见龙在田。

——《易·乾》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礼记·大学》见而不见,闻而不闻。

——《韩非子·主道》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乐府诗集·木兰诗》见两小儿辩斗。

——《列子·汤问》儿童相见不相识。——唐·贺知章《回乡偶书》虎见之。

——唐·柳宗元《三戒》歧王宅里寻常见。——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见雌雄(看到结果);见人(见证人);见喜(出痘疹的忌讳说法);见不过(看不惯;见不得);见头知尾(比喻聪明透顶)进见;会见 往见楚王。

——晋·干宝《搜神记》见蔡桓公。——《韩非子·喻老》扁鹊复见。

正见清河。——《世说新语·自新》又如:见驾(参见皇帝);见面挂脚(古时风俗新娘拜见公婆和诸姑姊妹时,所奉上作为见面礼的刺绣鞋面);见礼(朝见之礼)遇到;碰见 宋华父督见孔父之妻于路。

——《左传·桓公元年》又如:这种药怕见光;见齿(露齿而笑);见顾(光顾);见难(遇到危难);见礼(受到礼遇)指死——主要用于口语中 。如:见阎王听到 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东揖山东隆准公。

——李白《梁甫吟》:见说(听说);见话(听说,听讲)观察;知道;了解 道在不可见。——《韩非子·主道》本无辞辇意,岂见入空官。

——李贺《感讽网上查的。

4 古文,作业上看到的

原文:

博陵李文博,性贞介鲠直,好学不倦。每读书至治乱得失,忠臣烈士,未尝不反复吟玩。

开皇中,为羽骑尉,特为吏部侍郎薛道衡所知,恒令在听事帷中披捡书史,并察己行事。若遇治政善事,即抄撰记录,如选用疏谬,即委之臧否。道衡每得其语,莫不欣然从之。后直秘书内省,典校坟籍,守道居贫,晏如也。虽衣食乏绝,而清操愈厉,不妄通宾客,恒以礼法自处,侪辈莫不敬惮焉。

道衡知其贫,每延于家,给以资费。文博商略古今治政得失,如指诸掌,然无吏干。稍迁校书郎,后出为县丞,遂得下考,数岁不调整。

道衡为司吏大夫,遇之于东都尚书省,甚嗟悯之,遂奏为从事。

在洛下,曾诣房玄龄,相送于衢路。玄龄谓之曰:"公生平志尚,唯在正直,今既得为从事,故应有会素心。比来激浊扬清,所为多少?"文博遂奋臂厉声曰:"夫清其流者必洁其源,正其末者须端其本。今治源混乱,虽日免十贪郡守,亦何所益!"其瞽直疾恶,不知忌讳,皆此类也。于是朝政浸坏,人多赃贿,唯文博不改其操,论者以此贵之。

译文:

博陵人李文博,生性方正耿介,不依附权势,学习勤备不知疲倦,尤其注意学习正教经义。他读书每读到讲国家的治理政务、讲忠臣烈士时,没有不反复体味的。

开皇年间,李文博担任羽骑尉,特别受到吏部侍郎薛道衡的赏识,薛道衡常常让他在厅事察阅史册,并帮助检查自己的行事对错。如果处理政事得当,就让李文博抄记下来;如果选用人才出现疏漏和错误,就委托他加以批评。薛道衡每次听到他的建议,没有不欣然听取的。后来,李文博到秘书内省掌管整理古代典籍的事务,安于贫困,坚守操行,安之若素。尽管缺衣少食,他反而更加勉励自己坚守节操,不胡乱与宾客结交,总是以遵守礼节作为处世的准则,同辈人没有不敬畏他的。

薛道衡了解到李文博家贫,经常请他到自己家,周济他财物。李文博与人商量讨论古往今来治国的经验与教训,熟悉得如同在自己的手掌上指出它们,但是他缺少当官的“才干”。李文博逐步升到了校书郎,后来又出任县丞,考核成绩都不好,很多年都没有得到升调。

薛道衡担任司隶大夫,和李文博在京都上书省偶然相遇。他对李文博很同情,就向皇上上奏让李文博担任从事。于是薛道衡对齐王司马李纲说:“今天终于见着李文博,才得以上奏让他被任用,”并因此而欢笑。薛道衡就是这样能赏识知音。

在洛阳时,李文博曾拜访过房玄龄,二人在岔路口相送别。房玄龄对李文博说:“您一生追求正直,现在得以担任从事,应该能实现夙愿了吧。近来你干了多少除恶奖善的事情?”李文博于是奋力高举手臂严肃地说:“要使水流清澈,必须首先使源头清净;要使末端端正,必须使根本端正。现在水源治理很混乱,即使我每天罢免十个贪污的郡守义有什么用?”他刚正疾恶,一点儿也不顾忌避讳的行为举动,就是这样。在这时候,朝政渐渐败坏,官员大多贪污受贿,只有李文博不改变他的操守,议论者因此很敬重他。

  围城进了又出,我们的这场爱情就像一根绳子,缠得我们两个无法呼吸,爱情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磁场,而不是绳子,捆住对方,不如吸引对方。一根绳子会让人有挣脱的欲望,而一个磁场却能给双方自由的假象,和一个永恒的诱惑。  你太不了解男人了,你总是热衷于在我的言行中寻找我不爱你的证据。男人不能每时每刻将精力放在女人身上,也不可能注意到女人的每次暗示和不快。当你用放大镜来寻找灰尘的时候,总会得到,且轻易就把离婚作为威胁,你常给我这种暗示,我的潜意识就会做好了离婚的打算。你在我爱你的时候无限制地扩张自己的权利,干涉我的理想、信仰、追求和喜好!强迫我和你的品位一样,但你却不理解我有些特质是你所不了解的。不要信奉这句话:“你爱我,你就应该知道我想什么。”  男人在热恋时为女人做的事情,别指望他在以后的生活中一直持续下去,别以为男人爱你他就应该有无限的耐心,一个人的耐心是有限度的,耐心消磨完了,就会消磨爱。你总喜欢拉着我陪你逛街,但没有几个男人真的喜欢逛街的,强迫的最终结局就是反抗。不要试图改变男人,不要想着他会在你的调教下成为你理想中优秀的男性,去适应他比改变他要明智。  你对自己的魅力过分自信,没有几个男人会永久地承受出尔反尔、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礼遇,除非,这个男人爱你别有动机。如果一个男人想了解你,他会用他的方式了解你,如他会去注意你最近用什么牌子的香水,你生日的时候会买给你;会注意你的新发型,适时地给出赞美;会注意你最近在酷我音乐盒里听什么歌,来了解你的心情。男人有男人的方式。  围城进了又出,我们的这场爱情就像一根绳子,缠得我们两个无法呼吸,爱情不是这样的,它应该是一个磁场,而不是绳子,捆住对方,不如吸引对方。一根绳子会让人有挣脱的欲望,而一个磁场却能给双方自由的假象,和一个永恒的诱惑。

文/太史栩

是个中国人都晓得“假途灭虢”的典故。

公元前655年,晋献公率师讨伐虢国,途经虞国,便遣使给虞君送礼并借道。

大臣宫之奇规劝虞君拒绝晋献公,并打比方说:“虢国和虞国,如同唇齿相依。唇亡齿寒,虢国一旦覆灭,主公以为虞国能侥幸独存么?”

可惜虞君利欲熏心,被晋献公送的礼物迷了心窍。宫之奇的忠言,虞君没听进去。

晋军顺利拿下虢国,班师时再次路过虞国,悍然袭击。虞国人毫无戒备,被杀了个措手不及,遂亡。

由此可见,晋献公深谙“兵不厌诈”,是个有胆略的枭雄。晋献公在位期间,除“一战灭虢、虞二国”的骄人战绩以外,还征服耿、霍、魏等国,打压狄族东山皋落氏,奠定了晋国霸业。

然而,这样一位叱咤风云的枭雄栽倒在了石榴裙下。

晋献公有多任夫人、八位儿子,尤以太子申生及公子重耳、夷吾出类拔萃、贤名远播。

古代国君为了多子多孙拱卫自己,几乎都妻妾成群,这很正常。然而,废嫡立幼,就相当反常了。晋献公自从抱得美人骊姬归,就恋爱脑发作了,糊涂事几箩筐装不下。

骊姬为晋献公诞下麟子奚齐,晋献公对诸位儿子们的父爱逐渐转移并聚焦于奚齐一身。申生、重耳、夷吾等备受冷落。

某天,晋献公为了讨好骊姬,向她表白心意:“寡人计划废黜储君申生,让奚齐取而代之,你觉得如何?”

骊姬哭道:“申生被立为太子的事儿,各路诸侯均晓得。废嫡立庶,不合礼法。更何况申生屡次领兵打仗,为国建功,深得人心。夫君倘若非要废黜申生,贱妾宁可自杀。”

晋献公见骊姬深明大义,便打消了念头。

万万没想到,骊姬是个心机婊,嘴上维护申生,暗地里却造谣中伤申生。

两年后的某天,骊姬悄咪咪地告诉申生:“我梦到了你母亲齐姜,你尽快去祭奠吧。”

申生听命,事后,他把祭肉进呈给晋献公。适逢晋献公出远门,祭肉就搁置宫中,骊姬偷摸摸地在里头下毒。待晋献公归来,看到食案上的祭肉,举箸就朝嘴里塞,骊姬赶紧阻止,说:“不妨先让他人试吃,夫君您再食不迟。”猎犬和小臣吃过后,均当场暴毙。

骊姬哭唧唧,道:“太子怎么忍心下手啊?!弑君杀父,这是人干的事么?况且,夫君您已年迈,太子为啥如此急不可耐呢?就不能再等等吗?”

这事儿很快传出宫去,并传到申生耳畔。此时,唯一的补救措施是向晋献公解释清楚,兴许能找出破绽,自证清白。但申生做了件让人匪夷所思的蠢事——逃亡。这反而“坐实”了“己罪”。

晋献公勃然大怒,道:“竖子竟敢毒害老子!”晋献公当即诛杀太子的老师,并下旨通缉太子。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的申生,选择了自裁。

碰巧重耳和夷吾来都城朝见晋献公,骊姬怕二公子发现实情,就向晋献公说二公子的坏话。

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再说了,重耳、夷吾贵为公子,在朝堂中当然也有自己的眼线。他俩提前知道此行凶多吉少,中途变道,各回各家。

二公子退守封地,反而加重了晋献公的猜疑:看来这对畜生和狼子野心的申生是一伙!晋献公觉得自己遭遇了至亲背叛,气急败坏地派勃鞮追杀重耳。

某晚,趁着夜色掩护,勃鞮突然杀到。慌乱之中,重耳逾墙走,不慎被削断衣袖。

自此,重耳开始了奇幻漂泊。

好在重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他有许多能臣猛人辅佐,比如晋国重臣狐突的两个足智多谋的儿子狐毛和狐偃;将才先轸;大力士魏犨;智士赵衰、贾佗、介之推……

重耳漂泊异乡の首站是狄国。

狄君待他不薄,将作战掳获的一对有沉鱼落雁之姿容的姐妹花叔隗和季隗赐予他。重耳娶了季隗,把叔隗赏给赵衰。

顺带提一句,叔隗替赵衰生下了赵盾。赵盾有个孙子叫赵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赵氏遗孤。

重耳在狄国居住到第五年时,晋国发生了内乱。晋献公薨,奚齐继位,骊姬如愿以偿。然而,奚齐没多久就被权臣杀害。奚齐死后,卓子登上王座,屁股还没坐热也惨遭杀害。

晋沦为了无主之国,有大臣请重耳回去执政。

秉着“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理念,重耳委婉谢绝了。

大臣在重耳这边碰壁,就去请公子夷吾。

夷吾一口答应,但念及奚齐、卓子身死人手的境遇,夷吾多了个心眼。夷吾跑去找秦穆公借兵,并约定事成之后,赠予秦国一些城池作为报答。

另外,秦穆公的妻妾穆姬是晋献公的千金,她和夷吾、重耳算异母姐弟。从某种程度上讲,秦穆公扶助夷吾,也相当于扶助妻弟嘛。

基于以上原因,秦穆公欣然调兵遣将,护送夷吾返国。

夷吾顺利回国上位,是为“晋惠公”。晋惠公对内肃清权臣,对外悍然撕毁对秦之约。

秦穆公宽宏大量,毫不记仇。后来,晋国闹饥荒,秦国以平价粜米(卖出粮食)给晋国,充分彰显了秦穆公的胸襟。

可晋惠公是块冷硬的顽石,任秦穆公怎么焐也焐不热!

等到秦国遭遇了荒年,想向晋国籴米(买入粮食)。万万没想到,晋惠公下令高价出售。

碰上晋惠公这等白眼狼,秦穆公差点儿晕倒。愤怒的秦穆公挥师伐晋,两军大打了一仗,晋惠公兵败被囚。

秦穆公打算处死晋惠公,好在穆姬声泪俱下地替弟弟晋惠公求情,晋惠公才捡回一条命,灰溜溜回到晋国,并把太子圉送去秦国当“质子”。(古时候被迫远赴敌国当人质的贵胄。)

秦穆公倒是没有待太子圉不周到,把女儿怀嬴许配给了后者,秦晋遂结为亲家。

晋国翻天覆地之际,重耳在狄国度过了长达十二年、岁月静好的日子。

差不多在这段时期,齐桓公痛失左膀右臂管仲和隰朋。身为春秋首霸的齐桓公,求贤若渴。重耳之所以想迁往齐国,大抵为此。

临别前,重耳与妻子季隗耳鬓厮磨,低声私语:“等我25年,倘若到那时候,我尚未归来,你再改嫁。”

季隗凄然一笑,说: “25年后,妾坟冢上的柏树都已经亭亭如盖了。即便如此,妾依然恭候夫君归来。”

重耳一行人遂踏上前往齐国的漫漫长路。有谚云:是金子,总会花光的。他们的盘缠逐渐耗尽,途经卫国时已穷困潦倒。卫文公打心眼里瞧不起重耳这位落魄的公子哥儿,拒之国外。

重耳不得已绕道,路过五鹿,向当地村民乞讨食物。村民们有心相戏,故意在重耳的食器中盛了些土。

重耳见状,窝了一肚子气,但他流落异乡,不愿多生事端。但重耳的从臣们就未必忍受得了,比如大力士魏犨(chōu)。 魏犨的“犨”字,上半结构和好斗的“隼”类似,下半结构则是个“牛”。

魏犨本人恰是集好斗性格和犟脾气于一身,他执鞭怒怼:“山野村夫,胆敢轻视我主!找抽是不?”

幸好另一位沉稳的大臣狐偃及时劝阻: “得到一餐食物,容易;得到一片土地,很难。土地是立国的根基。老天爷借村民之手,以土赠予主公。这是主公受上苍眷顾,未来将得国的吉兆啊。又何必动怒呢?” 这才止息了一场民间械斗。

总之, 重耳漂泊异乡の第二站卫国 ,给他不再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阴霾。

所幸, 重耳在漂泊异乡の第三站齐国 得到优待。齐桓公颇器重重耳,将宗女姜氏嫁与他。

重耳在齐国待到第二年时,齐桓公薨,诸公子展开了王位争夺战,齐国一度陷入内讧。齐国自顾不暇,当然没有余力资助重耳回国复位了。

而重耳有娇妻姜氏陪伴,也很享受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安逸生活,渐渐失去雄心。重耳“乐不思晋”,但他的从臣们可不乐意了。他们背井离乡追随重耳,不就因为他们认准重耳是支潜力股吗?哪天重耳上位,他们就可以有一份从龙之功嘛! 倘若重耳沉醉在温柔乡中不图进取,跟随重耳流落异乡的他们图什么呢?

于是,这伙人趁夜聚在桑树底下商量。商量些啥呢?是否先灌醉主公,然后把主公扶上大车,甭管三七二十一,先驶离齐国再说!

不巧那天夜里,有个侍女在树上采桑,偷听了他们谈话的内容。侍女很机灵,伏在树上,待到众人散去,才悄咪咪溜下来,把这桩事转告了姜氏。

姜氏不动声色,说:“丫头,你过来。”

侍女以为姜氏要打赏她,欣然凑近。

没承想,姜氏却抽出匕首,捅进侍女的胸膛。

当晚,姜氏唤来重耳的从臣们,表示自己完全理解并支持他们。然后,她转身进屋服侍重耳。在酒精的作用下,重耳很快醉得不省人事。

从臣们强行把重耳抬上大车,在夜色掩护下匆匆离去。东方既白时,重耳醒过来,惊觉自己睡在一张辆颠簸的篷车中,他问明原委,气得差点儿骂娘。

开弓没有回头箭!重耳不辞而别,已招致齐侯的不满。重耳见木已成舟,不得不硬着头皮前行。

重耳漂泊异乡の第四站是曹国。

在这里,重耳受到冷遇,甚至被当作动物园里的小兽观摩。

事情是这样:重耳生来有“骈胁”。啥叫“骈胁”呢?就是肋骨连成一整片。这是一种生理上的畸形,但古人没啥医学知识,并固执地秉承“物以稀为贵”的观念。毕竟“骈胁”是小概率的,因此古人把“骈胁”当作圣人的体征。

虽然曹共公小觑重耳,不愿替重耳接风洗尘,但曹共公好奇心旺盛,难免想瞅瞅“骈胁”到底呈啥样?

于是,曹共公用粗茶淡饭招待重耳一行人。入夜时,重耳洗澡ing,曹共公突然偕妻妾们闯进浴室窥视重耳。重耳躲闪不及,倍感羞惭。

曹国不是没有明白人。有个叫釐负羁的大臣,曾劝曹共公:“晋公子重耳贤名播于天下,又和主公同姓。如今他穷困潦倒,途经曹国,我们应该尽地主之谊!”无奈曹共公太短视,没听进去,甚至闹出“浴室门”这样的无理之举。

事后,釐负羁暗里赠予重耳美食,并在食盒下藏了玉璧。重耳接纳美食,玉璧坚辞不受。

重耳是个快意恩仇的大佬。日后,他兴兵伐曹,并对釐负羁礼遇有加,皆缘起于在曹国的这段遭遇。

重耳漂泊异乡の第五站是宋国。

宋襄公是一位空有图霸之心但志大才疏的主儿。宋襄公想以“仁义”为武器,号令诸侯。然而,春秋无义战,诸侯们不玩虚的,只比谁的拳头更有力。在泓水之战中,宋襄公固执地坚守“仁义”,未趁楚军半渡而击之,错失战机,落下败绩,自己的大腿也中了一箭。

宋襄公战败回国,在他养伤期间,重耳上门了。

宋襄公不完全算糊涂蛋,他极尽地主之谊,以国礼相待重耳,并慷慨赠予对方80匹良驹。

宋毕竟不是强国,且新近战败,腾不出手来助重耳复位。重耳一行人没待太久,就继续前行,寻求强援。

重耳漂泊异乡の第六站是郑国。

郑文公和曹共公属于一路货色,都是鼠目寸光之流。好在他俩都有明事理的臣子,曹共公有釐负羁,郑文公有叔瞻。

叔瞻提议:“晋公子重耳贤明,而且据我观察,他那些从臣均是有经天纬地之才的国之重器,堪称全牛人阵容。况且,重耳与主公同姓,更要好好招待他了。”

郑文公歪着头冥想了31415926秒,驳斥了叔瞻:“各路诸侯流亡途经郑国的落魄公子哥儿,比比皆是。倘若逢人就作东,对谁都慷慨解囊,寡人岂不成了凯子?”

叔瞻唉声叹气,说:“主公如果不礼遇重耳,那不如杀掉他,以免遗患无穷!”

郑文公偏偏有妇人之仁,不忍下此狠手。日后,郑国将因此付出沉重代价。

重耳漂泊异乡の第七站是楚国。

楚成王隆重接待了重耳一行人,频频设宴,美酒珍馐供不应求。

楚成王太热情了,重耳有点不敢当。赵衰尝试解开重耳的心结:“主公,您在外漂泊数十年,小国大多轻视您。而今强大的楚邦却厚遇您,这是老天爷暗中相助啊。主公,您就不要礼让了。”重耳这才全盘接受。

在楚国待了一阵以后,楚成王突然发问:“重耳,你回国以后,如何回馈寡人?”

重耳说:“金银珠宝、绫罗绸缎,大王都不缺。倘若哪天楚晋不得已交锋,我军当退避三舍。”(一舍相当于30里,退避三舍即后撤90里。)

楚国大将军子玉听闻,拔剑在手,怒道:“我主待你不薄,你却出言不逊!”

楚成王赶紧挥挥衣袖,制止子玉,说:“重耳长久处于困境,但他本人很贤明,从臣也个个是国之栋梁。这是得到上苍的眷顾啊!咱们岂可违背天意?”

不久后,晋惠公病危。待在秦国当“质子”的太子圉暗戳戳溜回晋国。待晋惠公薨,太子圉继位,是为“晋怀公”。

此举彻底激怒了身为岳父的秦穆公,所谓“秦晋之好”的友谊小船说翻就翻。秦穆公决定扶持重耳,来惩罚不辞而别的女婿晋怀公姬圉。

重耳闻召,辞别楚成王,动身前往秦国。

秦国是重耳漂泊异乡の第八站,也是最后一站!

在秦国,重耳受尽优待。秦穆公把5位宗女许配给他,晋怀公姬圉的前妻怀嬴包括在内。

由于怀嬴是二婚,重耳颇有几分不悦。有一次,怀嬴端水给重耳盥洗,重耳洗毕,重重地甩手,甚至有一些小水滴溅到了怀嬴。怀嬴生气地说:“秦、晋匹也,何以卑我?”大意是:秦、晋势均力敌,夫君为啥看不上咱?

重耳闻言,好比刚参加过冰桶挑战,整个人迅速冷静下来。他立刻向怀嬴致歉,夫妻俩重归于好。

后来,重耳在老丈人秦穆公的军事支援下,杀回晋国,顺利上位,是为“晋文公”。

至此,晋文公重耳的奇幻漂泊终于落幕。尽管此时的他已经年逾花甲,但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

困难磨砺了他的意志,阅历锻造了他的心智。长达数十年的羁旅漂泊,让一个鲜衣怒马的公子哥儿,蜕变为一位横戈跃马的主帅。而那些紧随其后、浪迹九州、四海为家的患难之交们,也个个脱胎换骨为凌霜傲雪、无所畏惧的铮铮硬汉。

仇敌的围追堵截、诸侯的冷眼旁观抑或是倾心相待,重耳将用余生去了却过往的恩怨。他将与患难与共、见闻广博的忠臣良将们,共同缔造一个强大的晋国。他将会盟天下英豪,荣登霸主的铁王座。乱世逐鹿,谁与争锋?

主要

参考资料:

1[汉]司马迁 撰 《史记》;2[明] 冯梦龙 撰 《东周列国志》;3  顾颉刚 童书业 撰 《国史讲话:春秋》;4 [战国] 左丘明 撰 [西晋] 杜预 集解 《左传》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40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