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

王贞白原文_翻译及赏析,第1张

王贞白,字有道(875—958),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广丰)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895)登进士,七年后(902)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倡和。在登第授职之间的七年中,他随军出塞抵御外敌,写下了许多边塞诗,有不少反映边塞生活,激励士气的佳作。征戍之情,深切动人。对军旅之劳、战争景象描写的气势豪迈、色彩浓烈、音调铿锵。有《灵溪集》七卷,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佳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 王贞白 轶事趣闻

帝泽岂如和尚泽——王贞白逃不脱和尚掌“中”字

有些人原本并没有做错什么事,但因被一些不明不白的东西纠缠着,竟使之遭受了许多不公平的待遇,这无疑就很让人感叹了。

江西上饶人王贞白①字有道,他生性机敏,对生活的要求颇为恬淡,只是他在科场上却显得甚为坎坷。尽管他在昭宗乾宁二年(895年)便考取了进士,但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昭宗就命令有关官员对那些业已考取的新科进士进行复试。如此一折腾,王贞白虽然没被误予删除掉进士名额,但等到他被授予官职时,已是七年之后的事情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

事实上,王贞白本人也是挺喜欢写诗作文的。他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便把他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当时和尚贯休便读到了该诗里的句子——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贯休虽然觉得这句子颇为警策,但仍觉得它还有再予推敲的必要。但他们两人由于不认识,和尚觉得一时间也不便多说什么话;心说那就等将来有机会时再当面陈说吧。

后来有朋友组织了一次聚会,王贞白和贯休两人都兴致勃勃地参加了。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也没有了。而这王贞白一听,也像贯休当年不愿修改“十四”为“四十”一样,②随即“呼”的一声便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看着王气咻咻地离去,这和尚却微笑着说道:“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里写了一个字,并痴痴地坐等着他了。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又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所写的字正是一个“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想不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啊!

后来由于适值世乱,对《易经》深有研究的诗人王贞白便不再去做官了,而是回到了老家关起门来专心致志地进行写作。

文学成就

成就综论

王贞白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中国文学家大词典》(上海书店)和《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江西人民出版社)等人物辞书均有条目介绍。据传《灵溪集》收王贞白自选的诗作300篇以及文、赋、自序等,惜因年久散逸,《全唐诗》中仅存王贞白诗1卷计73首(包括“补遗”),今《全唐诗外编》据《文苑英华》、《唐诗品汇》、《永乐大典》等书籍增补12首及散句若干,此外据广丰区横山镇山头村王姓宗谱《三求王氏宗谱》所载,也另有10余者散逸之作,总计有近100首诗传世。王贞白的诗在唐末声名远扬,其文学地位在历代均获很高评价。宋人潘若同的《郡阁雅言》说:“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传》称王贞白“学历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五代人孟宾于在《碧云集序》中把王贞白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郑谷并称。而在唐代当时,与王贞白同时代的王定保(公元 870— 954)也在《唐摭言》中评价说:“然如王贞白、张蠙诗……,皆臻前辈阃阈(达到前辈的水平)者也”,将王贞白置于张蠙诸人之前。由此显见王贞白在唐末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王贞白平生作诗很多,亦颇自负。他的《寄郑谷》诗道:“五百首新诗,缄封寄与谁?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烧布,冰吞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中披。”郑谷在王贞白登第后不久去世,唐末时声名盖蕊,王贞白作为晚辈自然视其为偶像。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同时期诗人,在王贞白看来则都是一些“俗人”,甚至没有品评郑诗的资格。王贞白年纪轻轻就已如此自许,倘若在诗坛上没有一定的声誉,当不至于如此狂妄。同时,“新诗五百首”也说明了他诗的数量之多,证实了他平生的确“笃志于诗”。

王贞白传世不多的诗中颇多佳作。譬如以写景而论,其诗笔致清婉,清俊自得,每有独到之处。“虹截半江雨,风逐大泽云”(《雨后登庾楼》),描写江湖气象,视觉开阔,意境高远:“边声动白草,晓色入枯河”(《从军行》),描写疆场景色,有声有色,苍凉壮阔,其意境比之岑参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有过之而无不及。

名句佳句追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首出自于《增广贤文》的诗句是人尽皆知的用来比喻时间珍贵的名言。然而,对于这句名言到底出自何处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新版《辞源》里“寸阴”的词条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送陈嘉会》诗,诗中所说“尽欢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后来被证实并不是这句名言的最早出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早年王贞白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曾经就用诗词记述了自己专心读书的经历。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首《白鹿洞》是王贞白在读书之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惜时诗,是自己读书生活的写照。

两获科甲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王贞白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当时崔凝考定进士二十五人。但由于考试出现风波,市井议论纷纷,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朝廷于是推翻已经放榜的结果而诏令翰林学士陆扆于内殿进行复试,内出四题,为曲直不相入赋,良弓献部赋,询于荔荛诗,品物咸熙诗。最终只有观文、程宴、崔赏、崔仁宝等四人,及卢瞻、韦说、封渭、韦希震、张蠙、黄滔、卢鼎、王贞白、沈崧、陈晓、李龟桢等十一人,一起中举,其余十人则经复试而淘汰。王贞白两获科甲,正是经过接连三番科考才得以登第的。

从军生活

其后,王贞白远赴边塞经过了一段从军生活。王贞白早就怀有一番宏愿,随军出塞抵御外敌本来就是他为实现志愿的自觉行动。他在出征前写的《拟塞外征行》中就已表白了自己的一腔豪情。

步入仕途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王贞白授校书郎,正式步入仕途。此时已是距他考中进士七年之后的事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在政治上,王贞白有着鲜明的立场与决心,他在《宫产瑞莲》诗中写道:“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然而天性耿直的王贞白并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志向。此时大唐已远非昔比,政治一派腐朽,朝廷上下到处有贼臣奸相,战端四起。

自从进入朝廷之后,王贞白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在很多首诗中都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情绪。他吟出“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田舍曲》)诗句,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他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格,而同时也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王贞白深感自己无力挽救日益衰败的大唐社稷而弃官退隐,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面对国家危亡的情感痛苦。“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看天王院牡丹》)这种亡国之痛深深地伤及诗人的心灵。“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泛镜湖》)退隐实际上是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守义退隐

仅在朝廷中担任闲职的王贞白在盘桓数年后,终于无法忍受尔虞我诈、人心惶惶的官场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猎之时,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归隐返乡。王贞白弃官归隐,时年还不到三十五岁。

王贞白退隐之后,并没有去过那种闲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百姓,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江西四大诗人”。

王贞白的诗文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代·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白鹿洞二首·其一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已春深 一作:春已深)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励志 , 惜时读书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唐代·王贞白《庐山》

庐山

岳立镇南楚,雄名天下闻。五峰高阂日,九叠翠连云。

夏谷雪犹在,阴岩昼不分。唯应嵩与华,清峻得为群。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唐代·王贞白《白牡丹》

白牡丹

谷雨洗纤素,裁为白牡丹。异香开玉合,轻粉泥银盘。

晓贮露华湿,宵倾月魄寒。家人淡妆罢,无语倚朱栏。查看更多王贞白的诗文>>

在我的电脑里,珍藏着许许多多的名言警句,其中,最让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名言警句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影响很多人的名言,说的是只有经受住各种艰难的磨练,才能出人头地。 哥哥曾经为我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一对姐妹,她们的父母让她们去学画画。 一开始,姐妹都学习的很认真,后来姐姐有点不耐烦了,就去学习舞蹈,开始也是很认真,但是到了后来又对舞蹈没有了兴趣,最后变得不了了之。而妹妹则对画画一心一意,还好几次参加画画比赛得了一等奖,记者采访她:“画画苦不苦?”她只回答了一句:“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从这个故事里,知道了这一句名言,并把它深深地刻在心里。期末考试之前,作业多得我写到十一点多,本来早睡的我,却被作业困扰着。那时候,我真想休息一会儿,来缓解我的疲劳。我走进间里,才刚刚躺下,哥哥走到我的旁边,叫我快一点儿起来,我摇了摇头,哥哥又给我了姐妹俩的故事。哥哥问我:“你要做姐姐还是妹妹呢?”我说:“当然是妹妹了,因为妹妹奋发图强,吃苦耐劳。而姐姐三心两意,贪图享受。”哥哥说:“那就对了,你现在应该认认真真的学习,考得好成绩。”我听了,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期末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哥哥告诉我:“只有经受住各种艰难的磨练,才能出人头地。在我们学习生活中也一定会有很多很多的困难,但是我们一定要消灭这些拦路虎,并且要对未来充满信心。如果遇到一些芝麻绿豆点的事而放弃,那实在是太不值得了。只有拥有这样的信念,才会扭转自己的人生,在人生中才会有所成就!才会早日到达成功的彼岸。” 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利用时间是一个极其高级的规律。—— 合理安排时间,就等于节约时间。——培根 今天所做之事勿候明天,自己所做之事勿候他人。——德 今天应做的事没有做,明天再早也是耽误了。 ——裴斯泰洛齐 浪费时间是一桩大罪过。——卢梭 你热爱生命吗?那么别浪费时间,因为时间是组成生命的材料 --富兰克林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寸光阴。——中国机不可失,时不再来。——中国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中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肯挤,总还是有的。——鲁迅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鲁迅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好的成绩来。 ——华罗庚在今天和明天之间,有一段很长的时间;趁你还有精神的时候,学习迅速办事 --德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岳飞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萧绎普通人只想到如何度过时间,有才能的人设法利用时间。(德国哲学家 叔本华 A ) 黄金时代在我们面前而不在我们背后。( 美国作家 马克·吐温) 只要我们能善用时间,就永远不愁时间不够用。(德国诗人德 JW)描写时间的诗无题许仲琳(《封神演义》作者)人人贪恋春三月,留恋春光却动心。劝君休错三春景,一寸光阴一寸金。唐代晚期有位诗人王贞白,永丰(今江西省广丰县)人,进士及第,七绝《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是: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长行(节选)汉代乐府民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杂诗》八首之一(陶渊明)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劝 学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冬夜读书示子聿陆游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昨日明·文嘉 昨日兮昨日,昨日何其好!昨日过去了,今日徒懊恼。世人但知悔昨日,不觉今日又过了。水去日日流,花落日日少,成事立业在今日,莫徒明朝悔今朝。另一版本:昨日 昨日已昨日,昨日莫可惜!唉声叹昨日,徒劳空悲凄。天天都把昨日念,徘徊又是日落西。日日皆作昨日去,一日一日老来兮。既知昨日不可回,自应今日多努力!今日明·文嘉 今日又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虚度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日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用功请从今日始!明日明·文嘉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世人皆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晨昏滚滚水东流,今古悠悠日西坠。百年明日有几何?请君听我《明日》!~另一版本:明日钱鹤滩(我国清朝学者)明日复明日, 明日何其多。 我生待明日, 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 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水东流, 暮看日西坠。 百年明日能几何? 请君听我《明日》!冰心小诗一首青年人,珍重的描写吧,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董必武诗一首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古云“此日足可惜”,吾辈更应惜秒阴。描写珍惜时间的文章匆 匆朱自清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们罢:那是谁?又藏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现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于是——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过去的日子如轻烟却被微风吹散了,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裸来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和她走近点,然后尽量天天和她呆在一起,对她特别特别好,特别特别在乎,在她一个人的时候,呆在她身边,让她发现有你就不会孤单,然后这么一段时间后,和她表白,我就是这样的噢! 面对心动的人,迟迟都没有进一步发展,往前一步又怕对方被自己吓到,退后一步又怕自己抓不紧,TA被被人抢走了,到底该怎么办才好呢?很多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遇到喜欢的人不知道怎样表白最好,所以总会踌躇不前。

切忌操之过急

  如果你已经确定自己喜欢上某个人了,那么这个时候千万不要莽莽撞撞的就跑过去打招呼,那样反而会吓到对方的,相反的,应该采取以退为进的方法。可以走过去的时候跟他随意的打一声招呼,这样反而能给对方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如果他没有特别注意你的话,那么你也可以在近处听听他跟对方的交谈,如果发现他们的对话停顿的时候,你也可以根据他们的话题跟他聊一下,如“我刚才恰好听到你们说”如果你因为害羞不好意思搭话的话,或者也可以问一下他想喝什么饮料,或是评论一下他的穿着,总之就是不要冷场就好了。

巧用眉目传情

  眉目传情是最好用的了,怎么说呢,因为透过人的眼睛有时候其实也可以看到他们的内心的。所以如果你对某个人感兴趣的话,不妨在靠近他的时候盯着他的眼睛,如果发现他的眼光迅速移开的话,也不要气馁,因为他很有可能只是没注意到你而已。这个时候就需要你的耐心了,可以再等上一分钟左右再看看,如果这个时候你们恰好四目相对的话,可以凝视一下他的眼睛,之后再露出你迷人的笑容吧。

寻找双反的共同点

  想要继续交流下去就不能冷场,所以记住了,这个时候就要开始找寻你们的共同点了,也许是相同的朋友,也许是喜欢同一首歌或**,也可以是相似的工作经历等,这些都需要你慢慢的去发掘了。而且在跟对方交谈的时候要记住不要做一些小动作,如拨弄头发,手势过大或是咬手指甲等,这些其实都会让他觉得你是在紧张的。所以最好就是保持声音平和而温柔,而且说话的时候语速不要太快,也不要太慢了,也可以偶尔装作不小心碰到他的前臂,这样会让你在他心中的魅力指数大大提高。

遇到突发状况也要淡定

  如果你中意的对象恰好是很有魅力的,除了你之外还有人在引起他的注意力的话,为了避免被晾在一边,所以你要主动的去进行自我介绍,不用太过拘谨,大大方方的就可以了。而且对于你们讨论的话题,没有必要邀请其他人一起参与,而当你们谈得正欢的时候,如果有朋友过来打断,并且要你跟着走的时候,那也没什么,大大方方的跟你的朋友去吧,因为到现在为止你也已经给他留下了足够深刻的印象。而且当你们聊得正起劲的时候,你中途有事要走,也许更能引发他对你的兴趣,说不准他还会主动去找你呢。

掌控时间很重要

  交谈的时候也要把握好时间,相谈甚欢那自然是不错的,只不过有时候主动提出结束话题比拖延时间聊下去会让他对你更有兴趣。而且在聊天的时候你可以仔细的观察他的小动作,如果发现他的目光已经开始游离,并且也稍微移动身体的话,那就说明他已经不想继续聊下去了,这个时候你就要适可而止,主动告别会让他觉得更轻松的。而且要记住,离开的时候依然要保持迷人的笑容,并且要跟他说“很高兴认识你!”之后再离去,这样的你会带着几分神秘感,更加让他念念不忘。而且耐心的等候,说不定过不了多久他会主动来约你。

一、该给mm留下什么样的第一印象(时间:刚开始接触mm)

1、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让mm看到你的上进心

男人的最大魅力在于事业有成,年轻人工作时间不长谈不上“有成”,这时候你就要让mm觉得你是个有上进心的人。 别的可以胡说八道,但这个问题不能含糊,你一定要告诉mm,你对未来充满信心,你不满足于现状,并且你已经有了长远的计划,总之你的未来不是梦。

2、要显得有信心、有责任心

不要像个小孩子,女孩子都很懒希望能找个依靠,你要拿出自己的信心和责任心来。有一个错的选择总比没有选择要好的多。

3、不要太正经,但也不要太随便

该正经的地方就正经,该调侃的的时候就调侃。 女孩子都喜欢有点玩世不恭的男人,所以别显得对什么都特别在意,那样太呆板。

4、显得成熟一点

遇事镇定、从容不迫的男人对mm有致命的吸引力。

二、如何与mm展开进一步接触(时间:开始追的阶段)

1、这个阶段最关键的是不能着急,不要把事情弄的那么清楚,让人家一眼就能看出你在追人家。 想一想,一般人都不会一眼就看上你,但也不会看一眼就讨厌你,都是老百姓家的孩子,除非你长得象周润发刘德华或者凯文科斯特纳),好感是需要随着了解的不断增加而实现的,所以问题的关键是你要得的进一步发展的机会。 站在女孩子的角度替人家想一想:你这么直接了当的冲过来要搞对象,女孩子肯定有心理压力。这要是接触一阵后发现不喜欢你,那不就成了耍你了么?所以如果你开始就摆出志在必得的姿势出来,基本上会被立刻闷回去。

2、要低姿态起步

首先要把关系定位成“朋友”,本来是“普通朋友”,你希望成为“好朋友”,有品位的 还可以要求对方成为“红颜知己”什么的,总之千万不要说“追你”。你想想,你如果根 本不提“追”,那么女孩子也就更没机会“拒绝”你——你没追她怎么拒绝你?! 这样可以减轻女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你们能顺利的交往下去。不要幻想认识三天就答应嫁给你,要充分的交往、了解,感情不是凭空产生的。

3、交往的过程中不要太急躁

要有张有弛,不要整天缠着人家,谁这样对你,你也会腻。我有个好朋友对我说,追女孩子的关键是八个字——忽冷忽热、欲擒故纵(这是我朋友多少年心血的结晶)。 你整天缠着人家自然不觉得你好,你适当的冷个一两天,女孩子就会想起你在的好处了。 还有就是不要拿出“非你不娶”的志气来,太掉价了不好,有时候可以耍点花招。

4、要适当的创造机会

前面说了,不要使事情立刻变成“你在追别人”,而你又需要得到接近女孩子的机会,这 时就要看你的创造力了。 你可以搜集情报,想办法把守株待兔变成一场邂逅;也可以装做漫不经心的找出最最充足的理由邀请对方和你一起做什么事。 总之这个是最有技术含量的地方,实在不行可以找前辈请教。

5、切忌切忌:随便送人家礼物是不礼貌的

有些人追女孩子心切,喜欢经常买东西送人家,殊不知追女孩子最忌讳这个。 俗话说“无功不受禄”,你这样送人家东西就是在施加压力,人家会觉得欠你的,所以会 想办法还给你,如果没办法还给你就会想办法不和你交往,免得总是欠你人情。注意:我说的是“随便”,如果在恰当的时候送则又不一样。当然如果经常送东西的就要看你怎么说了,因为事在人说,只要没给对方太大压力,对方接受了,自然最好。 如果你想显示自己的诚意,倒不妨请女孩子一起消费,比如说找好的餐厅吃饭,或者找贵的地方一起玩什么的,女孩子自然能看出你花了很多钱,但钱终究是两个人一起花了而不是变成东西带回家。

王贞白(男,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王贞白

王贞白(公元875年—公元958年),字有道,号灵溪,信州永丰(今江西省上饶市广丰区)人。唐末五代十国著名诗人。唐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登进士,七年后(公元902年)授职校书郎,尝与罗隐、方干、贯休同唱和。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今编诗一卷。其名句“一寸光阴一寸金”,至今民间广为流传。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葬于广丰区城西门外城壕畔。

概述图来源

中文名:王贞白

别名:字有道,号灵溪

国籍:中国(唐朝)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上饶市广丰区

出生日期:公元875年

逝世日期:公元958年

职业:文臣、诗人

主要成就:唐代著名诗人

江西四大诗人

代表作品:《白鹿洞》诗

官职:校书郎

爵位:上柱国公

敕赠:光禄大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早年王贞白曾在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读书。曾经就用诗词记述了自己专心读书的经历。“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这首《白鹿洞》是王贞白在读书之时有感而发写下的一首惜时诗,是自己读书生活的写照。

两获科甲

乾宁二年(公元895年),王贞白参加科举考中进士,当时崔凝考定进士二十五人。但由于考试出现风波,市井议论纷纷,当时有人以为这次考试不无“猫腻”,遂纷纷向上举报。碍于舆论的压力,朝廷于是推翻已经放榜的结果而诏令翰林学士陆_于内殿进行复试,内出四题,为曲直不相入赋,良弓献部赋,询于荔荛诗,品物咸熙诗。最终只有观文、程宴、崔赏、崔仁宝等四人,及卢瞻、韦说、封渭、韦希震、张_、黄滔、卢鼎、王贞白、沈崧、陈晓、李龟桢等十一人,一起中举,其余十人则经复试而淘汰。王贞白两获科甲,正是经过接连三番科考才得以登第的。

从军生活

其后,王贞白远赴边塞经过了一段从军生活。王贞白早就怀有一番宏愿,随军出塞抵御外敌本来就是他为实现志愿的自觉行动。他在出征前写的《拟塞外征行》中就已表白了自己的一腔豪情。

步入仕途

天复二年(公元902年),王贞白授校书郎,正式步入仕途。此时已是距他考中进士七年之后的事了。因此,著名诗人郑谷便写了首五言诗来安慰他,其中有句云:“殿前新进士,阙下校书郎。”在政治上,王贞白有着鲜明的立场与决心,他在《宫产瑞莲》诗中写道:“愿同指佞草,生向帝尧前。”然而天性耿直的王贞白并没有能够实现他的志向。此时大唐已远非昔比,政治一派腐朽,朝廷上下到处有贼臣奸相,战端四起。

自从进入朝廷之后,王贞白就已深刻地感受到了唐末政治上的污浊与腐败,在很多首诗中都鲜明地反映了他的这种思想情绪。他吟出“时官苟贪浊,田舍生忧煎”(《田舍曲》)诗句,不仅对那些贪官污吏痛加斥责,而且对苦难的劳动人民表现出无比的同情。他赞赏严子陵那种“下视汉公卿”(《题严陵钓台》)、“高卧不示荣(《钓台》)的风格,而同时也反对并批评严子陵的置国家安危而不顾的消极态度,写道:“垂钓月初上,放歌风正轻。应怜渭滨叟,匡国正论兵。”(《题严陵钓台》)王贞白深感自己无力挽救日益衰败的大唐社稷而弃官退隐,但是他始终摆脱不了面对国家危亡的情感痛苦。“前年帝里探春时,寺寺名花我尽知。今日长安已灰烬,忍随南国对芳枝。”(《看天王院牡丹》)这种亡国之痛深深地伤及诗人的心灵。“恶闻亡越事,洗耳大江滨。”(《泛镜湖》)退隐实际上是他的一种无奈的选择。

守义退隐

仅在朝廷中担任闲职的王贞白在盘桓数年后,终于无法忍受尔虞我诈、人心惶惶的官场生活,趁唐昭宗赴岐山狩猎之时,愤然退出这一是非之地,归隐返乡。王贞白弃官归隐,时年还不到三十五岁。

王贞白退隐之后,并没有去过那种闲逸自在的生活,而是将自己的余生贡献给了家乡百姓,在乡邑永丰县城外西山之南创建“山斋书舍”潜心教学,为家乡子弟传道解惑。以著书自娱,勤奋不辍,不复仕进,常与罗隐、方干、贯休等名士同游唱和,号称“江西四大诗人”。

南唐中兴元年(公元958年),王贞白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朝廷敕赠王贞白为光禄大夫“上柱国公”封号,建立“道公祠”。

文学成就

成就综论

王贞白著有《灵溪集》7卷行世,是唐代的著名诗人,《中国文学家大词典》(上海书店)和《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江西人民出版社)等人物辞书均有条目介绍。据传《灵溪集》收王贞白自选的诗作300篇以及文、赋、自序等,惜因年久散逸,《全唐诗》中仅存王贞白诗1卷计73首(包括“补遗”),今《全唐诗外编》据《文苑英华》、《唐诗品汇》、《永乐大典》等书籍增补12首及散句若干,此外据广丰区横山镇山头村王姓宗谱《三求王氏宗谱》所载,也另有10余者散逸之作,共计有近100首诗传世。王贞白的诗在唐末声名远扬,其文学地位在历代均获很高评价。宋人潘若同的《郡阁雅言》说:“贞白,唐末大播诗名”。元人辛文房所作的《唐才子传》称王贞白“学历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五代人孟宾于在《碧云集序》中把王贞白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郑谷并称。而在唐代当时,与王贞白同时代的王定保(公元870—954)也在《唐摭言》中评价说:“然如王贞白、张_诗,皆臻前辈阃阈(达到前辈的水平)者也”,将王贞白置于张_诸人之前。由此显见王贞白在唐末诗坛上的地位与影响。

王贞白平生作诗很多,亦颇自负。他的《寄郑谷》诗道:“五百首新诗,缄封寄与谁?只凭夫子鉴,不要俗人知!火鼠重烧布,冰吞乍吐丝。直须天上手,裁作领中披。”郑谷在王贞白登第后不久去世,唐末时声名盖蕊,王贞白作为晚辈自然视其为偶像。然而除此之外的其他同时期诗人,在王贞白看来则都是一些“俗人”,甚至没有品评郑诗的资格。王贞白年纪轻轻就已如此自许,倘若在诗坛上没有一定的声誉,当不至于如此狂妄。同时,“新诗五百首”也说明了他诗的数量之多,证实了他平生的确“笃志于诗”。

王贞白传世不多的诗中颇多佳作。譬如以写景而论,其诗笔致清婉,清俊自得,每有独到之处。“虹截半江雨,风逐大泽云”(《雨后登庾楼》),描写江湖气象,视觉开阔,意境高远:“边声动白草,晓色入枯河”(《从军行》),描写疆场景色,有声有色,苍凉壮阔,其意境比之岑参的“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有过之而无不及。

名句追证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首出自于《增广贤文》的诗句是人尽皆知的用来比喻时间珍贵的名言。然而,对于这句名言到底出自何处还存在着许多争议。新版《辞源》里“寸阴”的词条下引用了元朝同恕的《矩庵集》,其中有一《送陈嘉会》诗,诗中所说“尽欢菽水晨昏幕,一寸光阴一寸金。”但后来被证实并不是这句名言的最早出处。

通过查询各方资料,最后在《全唐诗外编》上册中的《全唐诗补遗》卷十四发现载有王贞白七绝诗《白鹿洞二首》,其中第一首就是《白鹿洞》一诗,诗中便有“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的诗句,唐末的王贞白比元代的同恕要早出400多年,显然这首《白鹿洞》当是“—寸光阴一寸金”的最早出处。

轶事典故

一字之师

在王贞白刚刚知道著名诗僧贯休时,就把自己所写的《御沟》诗寄给贯休,并在信里十分客气地请求对方给予指点。

当时贯休收到王贞白的信后,非常重视,仔细阅读,然而读到一句“此波涵帝泽,无处濯尘缨。”之时,觉得这句子倒也颇为警策,但细细品味总觉得还需进行推敲。毕竟两人互不相识,贯休一时倒也不好多说什么。

然而,命运总是充满了巧合,有一位朋友组织了一场聚会,王贞白和贯休都兴致勃勃地前来参加。就这样,贯休便说起了王贞白前回给他所寄的作品里似乎还有一个字未必安妥,如有可能,把它再行推敲一下,那就再好不过了。王贞白一听,“呼”地一声站了起来,颇为生气地瞪了贯休一眼,扬长而去。

看着王贞白气咻咻地离去,贯休微笑着说:“王先生思维非常敏捷,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并掉转头来跟我谈诗的。”说罢,和尚遂取笔在手掌心写了个字,并痴痴地坐等他回头。

果然不出所料,没到一盏茶的工夫,王贞白便返了回来,他对着贯休深施一礼,然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想把上回所呈诗作的前句改为‘此中涵帝泽’,大和尚您觉得如何?”贯休当即笑着把他的手掌心摊开,原来他手心里写的正是“中”字。王贞白不觉大为惊服道:“大和尚实亦可称为小生之一字师也!”

此后,两人便成了极为要好的诗友。由此看来,原本热望“帝泽”能给自己更多滋润的王贞白,没想到眼前这和尚给自己所受启发的恩泽也是绝对不会少到哪里去的。

预知后事

明嘉靖初,有王贞白的裔孙抱一片石,悲切哭诉于信州郡守赵公镗处,告诉说:“先祖之墓已经荒废,先祖之祠坍塌日久,现今草丛之中所遗存的,仅剩此片石。”赵公镗取过片石观看,见上面的文字已经模糊不清,只有“肖走金堂忠贤标蓄”八个字还可以辨认。赵见其中隐含自己姓名,大为惊诧,说:“怎么竟是纬家(研究八卦推求命理之学)学者之言呀!纬学以唐时为最盛,而贞白先生则以道学者自任(纬学与道学有密切联系),这岂不是前知之数吗!”于是急忙赶赴永丰访求遗迹,接命县令钱汉重新修建王贞白墓祠。

历史评价

唐代王定保《唐摭言》:“然如王贞白、张_诗,皆臻前辈阃阈(达到前辈的水平)者也”

宋人潘若同《郡阁雅言》说:“贞白,唐末大播诗名”。

宋代徐文卿言其诗“平淡粹美,与司空图、郑谷相上下”

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称王贞白“学历精赡,笃志于诗,清润典雅,呼吸间两获科甲,自致于青云之上,文介可知矣”。

五代人孟宾于《碧云集序》中把王贞白与同时期的著名诗人郑谷并称。

明代李奎赞王贞白的诗“联芳李(白)杜(甫),并驾韩(愈)柳(宗元)”

清人王谟《丰溪书院崇祀王有道先生议》:唐校书郎王贞白有道先生,先生生唐末运,知时事不可为,独洁其身,高蹈丘园。进不与清流白马之祸,退亦不屑依草附木为诸侯上客,其也出处去就之际,有独得其正者。高风大节,谁能过之?

后世纪念

王贞白病卒于故里,葬于广丰县县城西门外城壕畔,建有“道公祠”。此后,墓祠虽累累因为战乱而残败,但地方官府也每每为其修葺复原。多少年来,王贞白墓祠受到了人们的祭祀膜拜,成为上饶境内的一个胜迹,历代文人墨客凡经过者必赋诗凭吊怀念(但墓祠却未能在现代的进程中得以保存下来)。在当年王贞白讲学之处,后世人们建立了“丰溪书院”,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上饶颇负盛名的省级重点中学——广丰中学的校园所在。

为更好地挖掘、开发、宣传、建设王贞白文化,2012年9月11日,当地政协举办了“王贞白文化品牌建设”调研座谈会。努力把王贞白文化打造成当地的特色品牌,让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珍惜时间的人们,想到时间就会想到广丰,想到王贞白。部分政协委员还建议将“光阴”文化写进城市名片,成立组织机构,抢先进行品牌注册,并加大宣传力度,让王贞白的“光阴”文化家喻户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80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