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爱的人该怎么办?

缺爱的人该怎么办?,第1张

如果原生家庭不幸福,你在成长过程中,就必须要自救。

曾经看过一个**叫做《被抛弃的松子的一生》。讲述的是一个叫做松子的的女人,让人心疼的一生。松子因为从小有个卧病在床的妹妹,觉得父亲心思都在妹妹身上,感受不到父亲的爱,因为从小爱的缺失,导致她成年以后一直不停的从一些 ,渣子一般的男人身上寻找爱,只因为害怕自己一人时的孤独。被男人打的遍体鳞伤,为了男人卖身,钱财被骗,杀人入狱,最后孤苦伶仃直至死亡。

松子曾说过一句经典的台词:“生而在世,我很抱歉”。可以见得一个原生家庭感情空白给人带来的直接影响,这造就了一个人一生的因果。有人说过,如果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爱,要么自救要么自毁。

依靠你认为亲密的人,但你体会不到感恩。你所希望的只是证明自己以及无休止的索取,但却无法快乐。

只有试着依靠自己,才是最坚强最直接的自救办法。所以,不论是谁,独立是唯一的坚强。想要什么就自己买给自己,缺少什么就自己弥补自己,学会感激给于自己帮助的人,爱你所爱的,恨你所恨的,不违背作为一个人的原则,仰不愧于天,俯不愧于地,做自己的理想型,爱自然会有人来给你。爱不是要来的,只是你后来值得被人所爱。

缺爱的人如何被治愈

幸运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阿德勒

童年,是一个人性格的发源地。

一个和谐、有爱、快乐的童年容易塑造积极乐观的性格;一个悲惨、恐惧、孤独的童年容易塑造悲观消极的性格。

童年缺爱往往会有两个极端的结果。

1过于软弱:安全感不足、过度依赖他人、缺乏自信、不敢说话、不敢表达。

2过于强势:容易被激怒、缺乏安全感、不信任他人、不懂妥协、不够温柔体贴。

不管软弱也好、强势也罢,都只是自我保护的方式,那么又如何治愈童年的不幸呢。

1远离带给自己痛苦的环境

不要再像悲惨的童年一样,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指责、不断争吵的环境。真正爱你又适合你的人,会让你感到安心、舒适、温暖。

恋爱中总会有一段磨合期,偶尔的争吵是在所难免的,但如果这段恋爱总是让你感到毫无尊重、不平等、心累的时候,也许你不是走不出来,而是选错了人,是ta总是在揭开你的伤疤,不给你愈合的机会。

2做一些感觉放松愉快的事

平时的时候多做一些能放松自己的事。比如:看书、写日记、向信任的人吐露心声、听音乐、追剧、打游戏等。总之,不要压抑自己,适当的放松,会慢慢得到治愈。

3对抗恐惧

拥有不幸童年的你,很容易多疑,情绪不稳定,总是充满了恐惧。因为担心自己不值得被爱,没有人会真的爱上你。所以对别人充满怀疑,怀疑对方是否爱你,怀疑对方是否会暴力倾向。

即使一句话,一个眼神,也会让你自我怀疑。要填补这种恐惧,根源上就是相信自己,是值得被爱的。多一些包容,多一些理解,也许你会发现ta是爱你的。

      小时候缺爱,在我看来,分了两种情况,一方面是来自家庭,另一方面是来自自己内心。

       依稀记得,小学六年级的时候,我们班主任来给我们登记家庭信息,就是了解家里几口人了解一下我们是不是留守儿童。虽然到现在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是有一件事让我很是印象深刻。

       有一个女同学,被问到爸爸妈妈做什么工作时,她带着哭腔说:“我没有妈妈。”

        其实当时我看得出来,她很想哭,但是她强忍着没有哭。我不知道那个时候她心里在意的是什么,但我知道的是,她在努力让自己坚强。

         我跟她住一个宿舍,她每天的生活比我们都要简单很多,很文静的一个女孩,下课后也不跟我们一起玩,也不会吃零食,每天她都是坚持着食堂教室寝室三点一线的生活。慢慢的,我也会试着去跟她接触,她也会跟我说一些关于她家里的事情。

        她有个大她六岁的姐姐,她妈妈是在她五岁的时候为了救她们同村一个落水男孩而溺水身亡的。那时候她爷爷奶奶身体也不是很好,在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基本上算是无法得到照顾。她爸爸就把她们姐妹两个带去了市里打工的地方。但是,男人终究是男人,在照顾小孩方面总是做不到像女人那样细腻,听她说,那时候她爸爸她一个星期才会帮她和她姐姐洗一次头洗一次澡。那时候,他们一家的生活,可谓是慌慌张张,又匆匆忙忙…

       随着时间的推移,她们姐妹俩也算是慢慢长大了,生活起居上面可以自己照顾自己。他爸爸也给她们找了一个新妈妈,那个新妈妈不像电视里演的那么毒辣,但是也不像她们渴望的那么慈祥。

        没过几年,她们新妈妈又生了一个女儿,就这样,在她们眼里,一家三口的家庭变成了一家五口…

         她在学习方面很努力,老师们都很喜欢她,成绩总是名列前茅,在学校,我没见过她因为受了欺负哭,也没见过她像其他同学一样因为想家哭,我只见过有一次她考了全班第二,哭的很伤心。

         初中,我转学了,跟她不再是同学也不再是睡在一间宿舍的人了,但是我们一直保持联系,她的成绩依然保持的很好,不管是初中还是高中。我能感受到她从小学到现在的变化就是,她自己似乎看淡了很多事情,不再那么压着自己不跟别人沟通来往,不再是那个只会默默学习不多说话的小姑娘。

        现在她考上大学了,她依然在为自己的未来而努力奋斗。小时候的空缺,她在努力自己填满。小时候的遗憾,她在努力自己慢慢去消化。她在努力做她所能做的,也在努力接受她所不能改变的。

        自己努力,只有努力了才能给自己足够的安全感。才能给自己足够的爱,才能填补自己内心小时候的空缺。

        

         

       

《过春天》

关于一个16岁少女的故事

_青春年少正当时

最近重温了2019年的一部**《过春天》。

一部新人导演作品,没有大制作、大投资的新题材青春**,却斩获了多项国际大奖。

本片讲述了一个16岁少女佩佩的青春故事。

16岁是一个充满美好的年纪,有青春的脸庞、朝气蓬勃、美好和憧憬。

16岁同样是一个多变的年纪,是叛逆、焦虑及迷惘的代名词。

一个从小得到家庭关爱的孩子,TA的内在是充盈的,内心是被滋养的,不会轻易误入歧途;

而从小家庭关系缺位,父母关爱缺乏,就会像佩佩一样,内心自卑、内向,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影片中,正处于青春期的佩佩,在最需要家庭温暖的时候,却背负着原生家庭的阴影,无法获得自身的归属感和存在感。

著名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说过一句话:人的一生就是童年的不断重复。

她就像很多人童年的缩影,除了自卑、敏感,其实很多童年影响都存在我们日常生活,它们细微、隐秘地破坏着我们的幸福。

在朋友交往中,只要对方给点关心,就会各种讨好,不断放低自己,对别人的话言听计从,从而迷失自我;

在恋爱关系中,一旦不在伴侣身边,就总想找对方、粘着对方,从Ta的身上获取更多的爱意;

在工作关系中,即使你的观点和方案是对的,也没有勇气坚持,只要有人提出质疑,就会迟疑。

我们面对外界的底气和态度,取决于自己曾经被如何对待。

《过春天》一个听上去很文艺的名字,实际是「水客」(走私客)间的一句行话,代指走私顺利完成。

01、内心缺爱的人,始终在寻求认可

16岁的少女佩佩,过着和他人相似的生活,唯一不同在于她身居两所城市,香港和深圳。

她游离在两座城市边缘,没有一个真正的归处。

一个香港的父亲,一个深圳的母亲,父母离异,各自有了新生活。

因为这样的家庭背景下,父母对佩佩的爱有心无力。

图源:**《过春天》

佩佩的父亲,在香港有新的家庭,除了偶尔给佩佩一些生活费,没有更多地交流;

佩佩的母亲,除了照顾她的生活,更多时候都在沉迷打牌,以及与自己的新男人寻欢。

原生家庭的缺位使得佩佩无法找到内心的依靠和勇气,只能任由内在渴望寻求出口,支配着她走完这一趟青春旅程。

佩佩形容自己是「无家的人」。当别人问起佩佩,家在哪里时,她只回答说「很远」。

这个「远」,不仅仅是位置上的距离,更是心理上的距离

当闺蜜Jo提出日本旅游,她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经济条件,问父亲要零花钱、拼命利用所有课余时间打工攒钱。甚至不惜多次逃课厮混,只为让这个唯一的「朋友」开心。

一个内心缺爱的人,渴望被认同,不断在外界寻找关注和爱。会讨好对方,不断放低自己,从而迷失自我。

02原生家庭缺位,就会不断向外求索

加入水客之初,佩佩仅仅是希望能够拥有足够的钱,也是她融入这个集体的方式。

她遇到了帅气令人心动的阿豪,如同母亲一般的花姐。

在这个组织之中,佩佩所得到的不仅仅是金钱利益上的满足,

更为重要的是以往的漂泊和身份上被排外的她,终于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了群体性的认可。

原生家庭缺失带来的孤独感在这里找到了寄托,虽然这一切都如同海市蜃楼般缥缈虚无,但佩佩却沉溺其中。

可这些对她而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一刻她得到了原生家庭中的认可,缺失的爱和关注。

一个缺少被爱,而又渴望被爱的人,一旦被关爱,那就会无比感动,将对方视为珍宝。

佩佩将家庭关爱的缺失不断地转投在别人身上,一开始是Jo,后来是阿豪。

即使得她明明知道阿豪是Jo的男友,却在接触之中,不可避免的情愫滋生。

那场手机的戏份堪称**最为惊艳之处,互相绑上的胶带,暧昧的红色,交杂的呼吸之声……

图源:**《过春天》

仿佛在一瞬间,佩佩人生之中的所有缺失都得到了弥补。

这种感觉,就像遇到胡兰成的张爱玲,一旦被温暖,就产生了无限的爱。

这种爱,让她产生「见了他,她变得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里开出花来」的感觉。

张爱玲是一个一生多么孤傲的人啊!但是,因为缺少爱,渴望爱。

在一个并不优秀的男人面前,却产生了低到尘埃中的感觉,但就是这种感觉,居然也让她心生欢喜,开出花来。

而这种欢喜,让她在被对方背叛的时候,仍然选择付出、仍然选择将稿费邮寄给对方。

就像佩佩,为了把这些人留在身边,她放弃了原则。

最终她发现,这种建立在利益之上的认可,分崩离析也只是转瞬即逝。

03与自我和解,才能好好爱自己。

**的最终,警察的到来,让佩佩这段水客生涯彻底结束。

一切又回到了最初的原点,但此刻的佩佩,早已经历过常人难以想象的境遇。

从天真梦幻,到被世界伤害,再到最终接受人生的破碎和不完美,懂得了世界的真相。

导演最后安排佩佩将囚禁在鱼缸之中的鲨鱼放回了大海,也预示着她与自我和解。

图源:**《过春天》

释怀了自身难以面对的事情后,开始与母亲真正交心。

与母亲登山、吃饭、谈心交流生活,面对如今的一切,她选择了和母亲和解。

香港是否有一天会真正的下雪,我们不得而知,可有些事情,若你不憧憬和坚信着,将永远都不复存在。

图源:**《过春天》

这个春天终将过去,而佩佩也在跌跌撞撞中成长起来,未来她还有很多「人生功课」要面对。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人像佩佩一样,原生家庭缺位,内心缺乏爱,找不到出口,而产生自我怀疑和迷茫。

如何在缺失的原生家庭中找回爱?

与其一味地责怪父母,我们更需要的是先好好爱自己。

唯有好好爱自己,方能有光投射到内心。

有人一生都在被幸福的家庭治愈,而有些人需要一生去治愈原生家庭的创伤。

面对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所造成的内心匮乏,有时候不必绝望,不妨试着放下心中的结缔,释怀坦然的面对现实。

我们「家和」课上,有很多学员都有来自原生家庭的困扰。

有些从小感受不到父母的爱,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有些是因为亲人的离去久久不能释怀;有些是父母离异后带来的内心创伤;还有些人是复刻了自己父母的模式,却找不到合适改变的方式。

学员自述

前几年就开始学习记忆碎片整理、我只想找回迷失的自己,找回自己的幸福。

我是家里排行最小,出生几个月爸爸生病就去寺庙(我停留在认知中以为爸爸走了),邻居就嘲笑「爸爸不要我」。

妈妈平时又很忙都没有时间照顾我,是姐姐、哥哥在照顾我,并且妈妈说「我要乖、听话」,所以形成我的认知中「妈妈也不要我」。

为了想得到妈妈的关注与爱,我用了伤害自己身体的模式「生病」来讨妈妈的爱,只有生病时妈妈才会抱我。

看见是第一步,也是最后一步。

在这次的「家和」课程中感受到爸爸妈妈很爱我,找到这么多年自己财富留不住的答案。

如果你在原生家庭方面有任何困扰,或想了解更多,不妨来「和谐方舟」了解问题所在!

可随时咨询我们,我们愿帮助每一位有困扰的人,成为您最有力的支持!

最后,在这个大家庭中,所有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久违的爱和内在的归属!

如果觉得不错,随手点个「在看」吧!

你看过《过春天》这部**吗?女主因为内在缺爱而向外寻求关注,对你有什么启发?可以在评论区写下你的感想!

小时候缺爱的表现有两种,一种是极度缺爱,为追求心理平衡,疯狂的爱人和被爱,像上瘾一样根本停不下来;还有一种极端表现,就是永远理性的对待人、事、物,降低期待值也就不会有失望。粗线条一点,淡化感官和神经的敏感度,房管心胸,也有好处——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起码表面上要像一个正常人,也许就了,就真的正常了。

具体建议如下:1、关于爱。好好地爱,不要惧怕爱,不要不敢爱,不要拒绝别人的爱。勇敢的去爱吧,不管是爱别人,还是被别人爱。

2、正确的爱别人。热恋的爱,冷静的相处,接受一切并不完美这个事实,包括爱情——它来的时候,享受,它离开的时候接受。

3、正确的爱自己。爱自己是最大的前提,缺爱的人总是处在两个极端,那么过分爱自己,要么过分忽视自己。不卑不亢,是与任何人相处的王道,也是应有的持身之道。你没那么重要,你也不是一点都不重要,相应的,不要太轻视对方的感受,及时给对方回应,但不需要太看重对方的感受,事事紧张。

世间万物都有平衡之法,最要紧的,是平衡自己的心。

对于过去,也不必记怀,世上本就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缺憾,同时,也该感谢,生活给了你一颗敏锐的心,一点点善意都会会让你感动,你是个可爱的人,你值得被爱、被喜欢、被珍惜、被祝福。

为了孩子的成长,那么作为父母就应该多陪陪孩子才可以的,尤其是在小孩子小的时候,如果是没有很好的去关爱孩子,那么小孩子成年以后肯定会导致心理出现一些疾病,有的也会出现叛逆或者是自卑的心理。

无论是女生还是男生,如果从小生活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后大概率会形成一个饥饿的、匮乏的、空虚的内在小孩。

一、缺乏爱的人长大后的4种表现。

二、自我疗愈的6种方法。

一、缺乏爱的内在小孩的4个特点:

01有强烈的占有欲。

缺爱的人普遍有强烈的占有欲,尤其对食物或物品。

也许你身边就有嗜吃如命的朋友,对食物没有抵抗力,缺乏控制,哪怕吃到胃撑得不行还是停不下来,尤其是在面对失恋或者失业之类的打击时,更是首选通过吃东西来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还有爱囤积物品,甚至到了收集癖储存癖的地步,或者有购物瘾,每次疯狂下单之后后悔得想剁手,可下次出去逛街或打开购物网站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买买买。还有的人在买东西时习惯于:东西的价钱可以不高,但数量一定要多。

02内心空虚,很容易陷入都悲观无助中。

关于养育孩子,书中有这样一段话:

养育孩子不是简单地把孩子养大,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孩子逐渐感觉到声音、腔调、味道,进而慢慢地听得懂,看得懂养育者对他的态度和情感,而其中他最应该感受到的就是“我是被需要的,我是被尊重的,我是被爱的”。 这个过程就是心智化的过程,孩子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了情感的联结。

有了这种情感的联结和持续的关注,孩子才能够通过父母眼中自己的完成对自我的认知,同时获得以后对抗任何艰难环境时都可以用到的安全感和自我效能感。

而从小缺爱的孩子,没有机会认识真实的自己,也缺乏和他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会觉得自己是不重要的,不被爱的、没有能力的,对外界环境是没有办法产生影响和改变的,因此总是处于悲观无助中。

03不善共情,缺乏与人交往的能力。

孩子任何技能的发展都始于对亲近之人的模仿,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共情能力也同样是在和父母一次次友好的互动中产生的。充满关爱的目光、温柔的爱抚、鼓励的话语等等都可以让孩子确信自己是被爱着的,从而产生和他人交往的自信。

缺爱的孩子没有机会目睹并练习如何和他人友好的交往。由于缺乏亲近之人温和耐心的言传身教,他们往往也缺少生活的常识和经验,表现得缺乏情趣,不近人情,这导致在和他人交往时,很容易受挫,更加加重了他们的自卑心理。

04病理性嫉妒。

缺乏爱的内在小孩很容易对他人产生过分的嫉妒,有时可能表现在嫉妒特定意象的人。

比如,家里重男轻女的女孩,嫉妒的对象可能是有兄弟意象的男人。

或者如果父母偏爱家里另一个孩子,那经常被忽视,不受父母待见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对和自己被偏爱爱的兄弟姐妹有同样特点的人表现出莫名的嫉妒。

另一些情形下,这种病理性嫉妒可能会泛化到所有人。

当然,同样是在缺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表现也不完全一样,有些依然能找到自己的幸福快乐,而另一些可能沉浸在持久的痛苦之中。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善于觉察自己,能够用正确的方式疗愈自己。

二、《疗愈你的内在小孩》提出了6条疗愈自己的建议:

01了解自己的身体,学会辨别身体信号。

有的人可能会有一些长期性的某种身体部位慢性疼痛,例如头疼,背疼,却查不出任何病因。这有可能是心理原因造成的。因为内在小孩的养成,源自出生后最早起的记忆,不具备语言能力的孩子无法表达自己的感受,就会压抑到潜意识中,变成身体的记忆。

此外,如焦虑、压力、负面情绪等也会在身体上有相应的反应,身体和心理是相互影响的。从感知自己的身体开始增强觉察能力,就会对自己自动性化的反应模式、信念、思维模式等有更全面的了解。

02不要过于现实。

有的人总是不快乐,是因为将注意力集中在现实之中。只在意金钱、地位、名利等,如经常和他人比较谁的房子更大,谁赚的钱更多,谁的社会地位更高等等。

而自我整合和疗愈需要的是和内在的自己对话,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平和,这和外在的条件没有多大关系。

03沉浸于某一种兴趣。

作者施琪嘉建议对某一门学科或领域感兴趣,特别是哲学,因为最有利于和自己的内在对话。

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如果达不到哲学那么高的境界,那么沉浸于某一项自己的兴趣中,也是很好的。

沉浸其中能带给人比物质的满足更大的幸福感。在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能潜心投入自己兴趣爱的人,往往更不容易衰老颓废。

04练习冥想。

每天留点时间,找一个安静、舒适、不受打扰的地方,用自己最舒适的姿势坐下,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觉察当下脑海中生出的每一个念头。

实际上也就是在每天主动排除外界的干扰,关注自己的内心,挖掘潜意识中被隐藏压抑的情感。

05注意潜意识传递的信息。

就像萨提亚冰山理论所揭示的那样,一个人行为意识层面的东西,只是冰山一角,更庞大的信息都存在潜意识中。那怎样才能察觉到潜意识的内容呢?除了前面提到过的关注自己的身体、冥想、回忆过往的经历之外,就是关注自己的梦境。

睡着的时候,意识开始休息,潜意识才有可能出来工作,记录、解析梦境,有可能会发现前所未有的信息。也许会觉得梦里的东西并不能当真,但我一直记得心理学博士林紫老师说过的一句话:

也许梦中的情景是虚构的,但梦里的感受一定是真实的。

06为自己找一个类似镜子的客体。

每个人最早都是通过父母这个“镜子”来看到并认识自己,但对一个缺爱的孩子,父母并不是一面好镜子,那么即使长大以后,你也要找一个能够陪着你、理解你、懂你的良师益友,帮助你完善自我认知。

有一句话说“30岁前的容貌是父母给的,30岁之后的容貌要靠自己。”其实不止容貌,我们会遇到什么样的父母,童年时候有怎样的经历,自己都无法选择。但长大后,一定要以一个成人的身份去关照自己的内在小孩,不断地指引他、疗愈他、给他力量,从而做到悦纳自己,爱自己,过得自信而快乐。

放开过去:缺爱可能来自于原生家庭中缺失了的温暖,你不要过度悲观,父母其实很爱孩子,只是可能不是你想要的方式。

2/6

努力生活:你已经成年,就算父母在你成长过程中缺席了,现在也来不及了, 还不如好好努力过好自己当下的生活 。

①揭秘神精障碍的表现神精障碍前期的症状

广告

3/6

自立自信:常常感觉缺爱的人大多数是不会保护自己,渴望得到别人认同,别人的依赖的人,首先要做到自立自信,然后再去爱或者被爱。

抑郁有什么表现怎么办_我抑郁有什么表现多年终于恢复好了

广告

4/6

自我给与:只有在经历挫折之后,当你坚强起来,自立起来,才会明白安全感和爱都是自己给自己的。

男科「正规咨询通道」东方男科_老济南16年男科品牌

广告

5/6

充实自我:多看一些好书,多交一些良师益友,保持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和工作状态,多充实自己,慢慢的去接受爱和付出爱。

6/6

心理咨询:如果对你现在的感情关系或者家庭产生了影响的话,应该积极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1小时候缺爱,很容易不接纳自己,或者自暴自弃破罐子破摔,或者拼命努力想要优秀到完美,以为这样就能得到关注和关爱。如果对自己总是有很多怀疑和排斥,建议去读黛比的《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并且认真做书里的练习。实践远比懂道理重要,难的是实践,但是我们必须通过实践去调整自己因为缺爱而形成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关于这一点,可以看《大脑与情绪生活》。

2接受自己的怨恨,怨恨是因为我们想要父母的爱,他们是我们此生最亲的人,想要他们的爱,这没什么不对。警惕自己的愧疚感,有些很好很善良的孩子会因为自己对父母的怨恨和不乖产生强烈的愧疚感,这愧疚感会伤到你自己。找个可靠的人,把自己的愧疚感表达出来;或者一个人写下来,不要憋在心里。

3爱的初衷和爱的行为不一样,试着去回想一下,我们缺过的爱,是真的没有包含一点爱意?还是有着爱意但行为上却很伤人?如果能找到爱意,并且接受这份爱意,同时正视那些伤害,内心才能真实地柔软起来。

4小时候缺爱,影响最深远的地方是亲密关系。如果你发现成年后的恋爱经历总是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务必先停下来调整自己。不然恋情中的种种会带来新的伤害。想要投入新恋情的建议看《新规矩:如何让你心仪的人爱上你》,这本书不一定真的能让你找到一个心爱的人,但遵从这本书里的大部分建议,至少可以让你避免一段不好的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729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