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最好的高中排名

如皋最好的高中排名,第1张

如皋最好的高中排名如下:

1、第一名江苏如皋市第一中学是一所环境优美,办学条件优越的花园式学校。学校环境不断绿化、美化,更加靓丽,成为“省级绿色学校”。

2、第二名江苏省启东中学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强大,学校制定严格的校规,老师认真负责,学生遵守校规校纪,是一所教学质量很好的学校。

3、第三名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教学方法挺新颖,能引起孩子的积极性,不仅美化了学习环境,创造了良好的班级氛围,更为增强班级凝聚力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提升了学校的文化品位。

多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秉承“务实求优、敢为人先”的学校精神,遵循“面向市场、与时俱进”的办学方向,实施“依法治校、特色立校、和谐兴校”的办学思路,坚定不移地走内涵与外延良性互动发展之路,放大放活了品牌优势,做大做强了学校特色。对内坚持内涵建设,倾力打造德育管理、教育科研、对口高考、专业建设四大特色品牌;对外加强外向经营,着力实施工学结合、联合办学、招生就业、社会培训四大发展战略,提高了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拓展了学校的生存空间和发展空间。学校先后获得“全国德育科研先进实验学校”、“江苏省和谐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学校”、“江苏省价格诚信单位”、“江苏省中小学党建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五四红旗团委”、“南通市文明单位”、“南通市模范学校”、“南通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南通市职业教育先进集体”、“南通市最安全学校”等荣誉,形成了示范辐射效应和品牌效应。

学校的学生管理富有成效,先后多次在市级以上德育工作会议上作经验交流,年均接待省内外参观团队近50家,充分发挥了示范与辐射作用。学生技能训练精益求精,技能水平扎实,参加各专业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考试,中级通过率均为100%。电子、数控、机电、服装等专业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学好文化、练好技能的同时还能获得一定的经济报酬,实现了学校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在江苏职教之星技能大赛中,我校学生连续两届获得一等奖;参加全省“北大青鸟”班学生技能大赛,如皋一职高代表队获得全省团体第一的优异成绩;在2006年全省中小学生创新大赛中,如皋一职高获一个大奖、两个优秀奖,是如皋市唯一获奖的学校;在200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如皋一职高共夺得3个一等奖,8个二等奖,4个三等奖,名列南通市首位;在2009年全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学校再创新高,共获得6个一等奖,7个二等奖,6个三等奖,蝉取南通市第一;2009年两名学生代表江苏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金一银。如皋一职高大力拓展学生就业市场,与北京、上海、南京、深圳、苏州、无锡、常州、南通等地80余家大中型企业签定了长期劳务输出协议,毕业生就业率达99%。如皋一职高对口高考录取率和本科录取人数连续10年稳居南通市第一,2005年和2007年名列江苏省首位,本、专科录取率一直稳定在98%以上,先后有2000多名学生被省内近30所高校录取。如皋一职高关爱贫困生成长,全校每位学生每年都能享受1500元的国家职教助学金,另外,学校还设立了国英助学金、英才助学金等帮助品学兼优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学校培训部还根据社会需求,常年开设数控、机电、车工、钳工、汽修等实用技术的培训,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沙元炳先生创办“如皋公立简易师范学堂”。

1903年,学校招收4年制本科。

1905年,学校正式定名“如皋初级师范兼附属高等小学”。

1908年,如师兼办中学,易名为“如皋初级师范兼中学附属两等小学堂”。

1912年,学校改名“如皋县立师范学校”。

1921年,学校改名“江苏省立第二代用师范学校”。

1923年,沙元炳先生又办“如皋县立初级中学”并聘徐觉世先生为校长。

1927年,如师改称“第四中山大学区立如皋中学”。

1928年,学校改为“中央大学区立如皋中学”。

1930年,学校又改称“江苏省如皋中学”。此时,如城境内两所中学并存,即“江苏省如皋中学”和“如皋县立初级中学”。

1932年,学校奉令专办师范,校名恢复为“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普通初中班划出归属“如皋县立初级中学”,“如皋县立初级中学”更名为“如皋县立中学’。

1939年,日寇占领如城,“如皋县立中学”东迁李堡,组建联合中学,汪伪在如城另办“如皋县立中学”。

1940年,如皋县抗日民主政府接办县境西南的“大夏大学附属中学”和“如皋县励志中学”,改为“如皋县西南中学”。

1941年,学校又改为“如西中学”。

1942年,如西县抗日民主政府在掘港镇开办“如皋中学一院”,任命吴天石为校长,并将设在李堡草场头的联合中学改为“如皋中学二院”。

1942年,汪伪在如城创办“私立南淮中学”。

1944年春,因日寇清乡扫荡,形势恶化,如皋中学一院、二院部分师生北上至东台三仓鱼灶庙,与“邱升中学‘、“紫石中学”、“栟茶中学”等各中学合并,组建“二分区联合中学”(东台),教育界知名人士顾贶予老先生任校长。

1944年11月份,苏中区域调整,东台县划归四分区,“二联中”更名为“四联中”。随着形势发展,“四联中”不久解散,迁回各自县域办学,“如皋中学”仍回掘港,抗战胜利后改为“如东县立中学”(今江苏省如东高级中学)。

1945年抗战胜利,如西县抗日民主政府(***)收复如城,将“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如皋县立中学”(汪伪)、“私立南淮中学”合并,称“如皋县第一中学”。“如西中学”更名为“如皋县第二中学”。

解放战争初期,设在县城的“如皋县第一中学”(如城)停办,原“如皋县第二中学一院”改为“如皋县第一中学”本部,“如皋县第二中学二院”改为第二中学本部。

1946年10月,新四军主力主动北移,一中、二中师生先后疏散,停止教学活动。

1948年6月,如皋县县长张继中(***)派黄颜于张庄小学恢复如皋中学,命名为“苏皖一分区如皋中学”(江安)。此时期,国民政府辖区(如城)有“如皋县立中学”(19468复校)在正常开展教学活动。

1949年1月,如皋县人民政府指派苏皖一分区如皋中学(江安)顾建中、王仰洁、黄颜等教职员10人,学生25人组成入城工作队,接管“如皋县立中学”(如城)、“江苏省立如皋师范学校”、“私立南淮中学”(如城)等校,成立“苏北一分区区立如皋中学(如城)”。江安校区改称“如皋中学江安分部”(今江苏省江安高级中学)。

1949年8月,如中、如师奉令分家,中学部迁回县政府后县立初中原址办学。师范部在如师原址恢复“苏北如皋师范学校”。

1953年,苏南、苏北行署合并建省,如皋中学为省属中学,定名为“江苏省如皋中学”至今。

1959年,学校被列为江苏省重点中学。

1963年,学校被列为江苏省15所示范中学之一。

1990年,学校通过省教委验收,被确定为首批合格重点高中。

1998年9月1日,学校由老城区新生路17号搬迁至如城东郊东皋路东侧。

1999年4月,学校通过江苏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验收。

2000年4月,学校被确认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004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江苏省四星级高中。

2005年11月20日,学校成为东南大学附属中学。

2009年,学校通过江苏省四星级复评。

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在港城校区举行隆重的揭牌仪式。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冯志刚,副校长张晓建、曹江泉、贾建军、徐年华等参加了揭牌仪式。

根据如皋市人民政府的安排,江苏省如皋第一中等专业学校从2012年8月16开始与原熔盛中专进行资源整合办学。从8月16日开始,以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冯志刚为首的领导班子每天到港城校区开展工作。虽然在资源整合工作中遇到重重困难,但学校依然克服困难保证了港城校区在9月1日正常、有序的开学。

目前,港城校区有师生员工1400多人,教师队伍稳定,学生学习努力,教学秩序正常。港城校区校园环境优美、布局合理,教学中心、实训中心、培训中心、报告厅等现代化的建筑美观、大方。学校将在政府的支持下续建学校操场、体艺中心、图书馆等教学设施,力争寒假之后整体搬迁到港城校区。(殷美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713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31
下一篇2024-03-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