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振铎猫课件

郑振铎猫课件,第1张

  《猫》知识讲解

  2010年04月07日 星期三 21:25

  郑振铎,他生于1898年,逝世于1958年,是福建长乐县人。他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1958年10月率中国文化代表团前往阿富汗等国进行友好访问时,因飞机失事不幸遇难。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2、写作背景

  《猫》这篇课文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出版的《文学周报》第199期。它属于郑振铎早期的文学作品。受五四前后西方传入的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等思想的影响,郑振铎已经树立了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伤害无辜,不欺凌弱小的人生态度。《猫》这篇作品正是这种人生态度的真实反映。

  3、掌握下列加红字的读音。

  一缕lǚ  蜷伏quán  衔着xián  惩戒chéng  怅然chàng  怂恿sǒng、yǒng

  4、多音多义字:

  ┍chèn对称         ┍jiě解放

  称┥          解┥xiè姓解

  ┕chēng称霸        ┕jiè押解

  5、区分形似字

  ┍怅(惆怅)       ┍笼(鸟笼)

  ┕帐(帐篷)       ┕茏(葱茏)

  ┍戒(戒严)       ┍懒(懒惰)

  ┕诫(告诫)       ┕赖(依赖)

  6、掌握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含义。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怒气冲天形容愤怒到极点。

  内容分析

  整体感知

  1、划分本文的结构。

  全文可分成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1-2段):写“我”家养的第一只小猫活泼可爱,不久,不明原因地死去了。

  第二部分(3-14段):写“我”家养的第二只小猫更有趣更活泼,可是被人“偷”走了。

  第三部分(15-34段):写“我”家养的第三只猫“懒惰”、“忧郁”,因此没人喜欢,最后因“黄鸟事件”遭到不公正的惩戒而悲楚地死去。

  其中,第三部分,又可以分为三层:

  第一层(15段):写第三只猫来得可怜。

  第二层(16段-29段):写鸟被咬死后,猫蒙冤遭棒打。

  第三层(30段-34段):写"我"明白真相后的自责与悔恨。

  2、文章按什么顺序和线索叙写了“我”养猫的情况?

  养猫是全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都有发生、发展和结局,具有相对完整性。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构成了一段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

  3、概括本文的中心。

  《猫》文叙写了“我”家先后养成三只猫的故事,抒发了“我”的喜爱、痛惜和勇于自责的思想感情,进而告知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摆脱偏见,决不可主观武断。文章反映了当时一个并不完善的知识分子的严于律身,勇于解剖自己的可贵精神。

  问题思考

  1、本文到底主要是写猫还是写人?说说为什么?

  作者利用的是托物咏情法,所以主要还是写人。作者着力描绘了“我”——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感和思想认识上的变化,并且在“我”的省悟、自责、负疚中还含蓄地阐明了一个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2、认真阅读课文1-14段,比较两只小猫的异和同,想想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的?

  两只小猫除了来历和亡失各自不同外,在活泼可爱的描写上也有区别。写第一只小猫,作者主要抓住它的毛色:“常如带着泥土的白雪球似的”,并用三妹戏弄它时的动作:“扑过去抢,扑过来抢”、“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以此突出小猫的活泼可爱,“白毛”、“红带”、“阳光”相互映衬,小猫的神情也呼之欲出。写第二只小猫,主要用它自己主动采取的“动作”,如“在园中乱跑,又会爬树,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可见都是活泼可爱,作者“同中求异”,从不同的角度写,抓住了它们各自的特征。这样写既符合生活的真实,又避免了行文的呆板。

  3、仔细体会“我”对三只小猫的感情变化,尤其是对第三只小猫的不幸遭遇,“我”为何感情上的震动这么大?

  感情既是情节的起点,又是情节的桥梁。作者写三只小猫的故事,更主要的是写“我”情感的变化。“我”对三只猫的感情不同:对第一只猫,真切地写出了“我”的喜爱和乐趣,它是“相伴的侣”。小猫病死后,“我”心里感到“一缕的酸辛”。第二只猫的亡失,引起全家的痛惜。“我也怅然地,愤恨地,在诅骂”捉猫者,流露了“我”对小猫无限的喜爱和怜悯之情。但情感仅此而已,内心并无震动。这两次养猫、失猫,在文中都是略写,这样安排为的是衬托第三次养猫、失猫。第三只猫收养的情况不同,是由于可怜,拾来留养的。它“不活泼,又难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它也不加注意”,在“我”和全家人的心目中,它是若有若无的。只是在“芙蓉鸟事件中”,“我”错了,把它冤为“凶手”,而且给予“惩戒”,“我”的良心受伤了。后来花猫死在邻家的屋脊上,因此“永无改正我过失的机会了!”内心受到了极大的震动。从花猫的遭遇,“我”意识到的过错,内心的隐痛永远不会消失。所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全文的故事由养猫起笔,到“永不养猫”结束,而又处处在写“我”感情的起伏,感情伴随着故事,既是起点,也是桥梁,耐人寻味。

  4、文章着重写了第三只猫,这同表达中心意思有何关系?作者写前两只猫对第三只猫有何作用?

  文章着重写第三只猫,是因为文章的中心意思与第三只猫有直接的关系。“我”的过失、自责、惨痛教训都是由养第三只猫引出的。写前两只猫的目的是在于用它们对比的衬托第三只猫,使读者觉得对第三只猫的待遇似乎是合情合理的,然而正是这种感情用事,才产生了主观粗暴的做法,造成“我”终生的悔恨。

  5、文中的议论抒情有什么作用?

  作者前两次养猫的经历,都是用一种朴实的语言娓娓道来,但写到他并不喜欢的第三只猫的时候,却仿佛大海中涌起了微澜,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冤枉了猫,又无法对它表白时,作者的心再也无法平静,“想到它的无抵抗地逃避,益使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的良心的针!”抒情议论的语句是画龙点睛,点明了事件的意义,由此,我们也能从作者身上,学习他那种严于律己的精神,并悟出一点做人的道理来。

  6、作者从哪两个时间段来写第一只猫的形态

  作者从猫“刚要来的时候”和“后来”两个时间段来写猫的形态。主要写了猫的两种形态。-是自身的形态,刚要来时是花白的毛,很活泼,白雪球似的;而后来,光泽的毛也污涩了,毫无生意,懒惰郁闷。二是逗着玩的形态,滚来滚去,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后来却是不肯出来,不理会。

  7、家里的人对这第一只猫的态度怎样从哪些细节描写可以看出来

  家里人都很喜欢这只猫,如三妹“常常取了一条红带,或一根绳子,在它面前来回的拖摇着”,作者则“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心上感受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因为小猫活泼可爱,一家人都很喜欢它。

  8、第一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家里人的态度是怎样的

  这只猫最终病死了。作者先交代的“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就已经埋下伏笔。对于这只猫的“病死”,三妹“很难过”,“我”心里也感着一缕的酸辛。

  9、第二只猫的“更有趣、更活泼”,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的

  从性情和本领等方面来表现。“园中乱跑”,“不怕生人”,“有时由树上跃到墙上,又跑到街上”等是表现它的性情;“会爬树”“捉蝴蝶”“会捉鼠”,这是它的本领。

  10、找出文中表现家里的人对第二只猫态度的词句,体会家里人对它的感情。

  大家都非常喜欢这只猫。主要词句有“提心吊胆”“查问得好几次”“笑着骂”“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等。

  11、第二只猫的结局怎么样大家持什么感情

  这只猫最终亡失了:对于这只猫的“亡失”,三妹“很不高兴”,作者也是“怅然”“愤恨”“诅骂”。

  12、家里人对周家的丫头,不知名的捉去猫的人所持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家里人责怪周家的丫头,诅骂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周家的丫头”代表着事不关己、漠不关心的一类人,“不知名的夺去小猫的人”代表着不顾别人,自私自利的一类人。作者借第二只猫的失踪事件,表达了对那种不顾别人利益而自私自利行为的谴责与鞭挞。

  13、第三只猫的“可厌”,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是从形态和性情等方面来写的。“不好看,又很瘦”“毛被烧脱了好几块”“忧郁”“懒惰”。

  14、对第三只猫的厌恶,作者写了这样几句话:“大家都不大喜欢它”,“连三妹那样爱猫的,对于它也不加注意”,“它在我家仍是一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这几句话在表现的角度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三句话是一般人的角度,第二句是个别人的角度,足见第三只猫被人厌恶的程度。

  15、将“芙蓉鸟事件”的始末,按照故事发展的过程,给每一情节拟一个小标题,并说明为什么这样安排情节。

  有六个情节,小标题可依次拟为:买鸟、凝望、被疑、蒙冤、受罚、真相。这当中前五个情节是详细述谈第三只猫的不幸遭遇,把读者置于疑云中。直到最后一个情节,才用寥寥数语揭示真相,于是疑云顿开。这样安排,不仅使情节显得曲折跌宕,而且容易激起读者对第三只猫的同情与怜悯。

  16、在写第三只猫的结局时,用了哪些词语直接描写“我”的思想感情,并仔细体会这些词语的含义。

  作者用了“难过”一词表达自己的痛苦心情。相对以前两只猫的亡失的感情,“难过”所表示的痛苦要强烈得多。因为自己的武断,冤枉了第三只猫,“我”深感内疚和自责。越是内疚和自责,痛苦的感情也就越强烈。

  17、本文采用了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采用这种叙述方式有么好处

  作品中虚构的“我”,是三只猫的主人,他喜欢前两只猫,厌恶第三只猫;他就是前两只猫的悲剧的目击者,又是第三只猫的悲剧制造者。这样,作者可以极自然地利用“我”在文章的地位,借“我”之口,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引起读者共鸣,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

  18、“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也是全文的结尾,它在内容和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这句话在内容上是对全文的总结。“我”目睹了前两只猫的不幸后,又亲自制造了第三只猫的悲剧,深感负疚,为了不再看到这样的悲剧重演下去,“自此,我家永不养猫”。这句话与文章的开头遥相呼应,在结构上形成了首尾呼应的特点。

  专题探究

  1、文章选材很微小,但是读罢却能够给人以极大的震撼,仔细体会本文的写作特色。

  (1)结构严谨,首尾呼应

  养猫是本文记叙的中心。作品围绕这个中心叙写了三个故事。每个故事都以养猫与亡失为线索展开。三个故事又按时间顺序排列,组成一串家庭养猫的悲剧史: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层层推进。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领全文。结尾以“我家永不养猫”收尾,呼应篇首,结构完整而严谨。

  (2)抓住特征,描写生动

  文章中三只猫,各具特点,各有各的性格。第一只猫活泼天真,常“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更有趣,更活泼”,它乱跑,会爬树,会扑蝴蝶,还会捉老鼠。它不怕生人,常跑到街上,坐在铁门外边晒太阳。第三只猫懒惰、忧郁,不喜欢“顽游”,常常“蜷伏”,钻炉火底,跳上桌子凝望鸟笼,受责打前“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这些描写,表现出几只猫的不同的神态状貌,突出了各自的特点。

  (3)对比和衬托手法的运用

  文中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与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2、从多角度探究抒发的情感。

  在平常的学习中,有时候发散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很重要的。《猫》这篇文章文字浅显但蕴含是非常丰富的,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作者表达出的思想:体现了“我”反对主观臆断、提倡实事求是的精神;体现了“我”严于律己的精神和仁爱之心;凡事不能主观臆断,妄下断语,否则就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表现了“我”热爱小生命、同情弱小者和勇于自责的精神;弱小者的悲剧命运具有必然性。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贾政不叫宝玉作诗联对,叫念文章,--并亲自送宝玉到私塾,给代儒叮咛。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贾母说宝玉“野马上了笼头”;贾政叫宝玉学做人的道理。黛玉鼓励宝玉在功名上下功夫,宝玉对此诧异。

代儒叫宝玉讲“后生可畏”和“好色过于好德”

袭人为晴雯“兔死狐悲”。怀疑宝玉要娶黛玉。

黛玉做梦父亲来接;黛玉痰中带血,探春、湘云来看。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黛玉听一老婆骂外孙女,惊叫“这里住不得了。”探春湘云劝黛玉。

黛玉做梦宝玉为她掏心,袭人说宝玉昨夜嚷叫心疼。

凤姐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凤姐把自己银子送黛玉使。

贾政为元妃健康操心。

贾母等进宫向元春问病。

金桂和定蟾闹事,薛氏母女劝说不住。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贾母给宝玉提亲,不管贫富只求性格儿、模样儿,还说贾政过去不如宝玉。邢王二夫人没什么矛盾。

贾政又和王夫人说及宝玉功课之事。贾政检查宝玉作文。

贾母劝薛姨妈不要把家事放在心上,又宝钗温厚和平。宝玉急着看书,连忙告辞。贾母褒钗抑黛。

贾政问巧姐儿的病,关心宝玉的婚姻对象;贾母、邢、王夫人看巧姐的病。

凤姐撮合宝玉和宝钗。

贾环代表赵姨妈看巧姐,要看牛黄,闹倒了药锦子。赵姨妈责骂贾环。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宝玉说他的真玉晚上放光,邢、王夫人抿着嘴儿笑。贾母又忙问向薛家求亲之事。王夫人说薛家“十分愿意”,因薛蟠不在家无人商量。

袭人找黛玉问宝玉娶亲的事,黛玉看书不答,袭人辞出。贾芸又找宝玉,袭人不理。宝玉撕贴儿骂芸,说要早睡,“明日我还起早念书呢”。

贾政升郎中,宝玉放假在家乐,凤姐拿宝、黛开玩笑;贾母要给黛玉做生日。

薛蟠打死人,薛家忙乱。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薛蟠因不满拿眼瞟蒋玉菡和跑堂的,用碗砸死跑堂的。薛姨妈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帮忙。薛家使钱,死罪开活。

黛玉给宝玉讲抚琴要遇知音;王夫人给宝、黛各送一盆兰花来。黛玉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象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摧雨送。”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宝钗以黛玉为知心,以冷节遗芳自喻,黛玉看了宝钗书信竟认为是“惺惺惜惺惺”。

湘云说:“大凡地和人总是名自有缘分的”,“总有一个定数”。

黛玉归房,看看已是林鸟归西,夕阳西坠。感叹寄人篱下。

黛玉当着雪雁的面看宝玉旧帕及自己题诗。

惜春同妙玉下棋,宝玉未听出是妙玉的声音。

妙玉与宝玉听黛玉抚琴,琴弦断,妙玉说黛玉“恐不能持久。”妙玉认为君弦太高,太过;妙玉走魔入火。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贾母八十一大寿时,鸳鸯叫惜春写经。李纨与贾母打双陆。宝玉给贾母送蝈蝈解闷。

师傅让对对子,贾环对不了,宝玉帮他对,他买蝈蝈谢宝玉;贾兰对好了,宝玉夸贾兰。贾环、贾兰给贾表安来了。

贾珍、贾琏怒打闹仗的周瑞、何三和鲍二。贾芸和小红在凤姐外相见戏笑。贾芸给凤姐送东西,凤姐不收;贾芸把凤姐不要的东西给小红两件。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黄河决口,淹了州县,贾政不回,宝玉功课松了。

宝玉为晴雯烧香写祝词。到潇湘馆看黛玉挂的嫦娥《斗寒图》。

黛玉听紫鹃、雪雁说宝玉完了亲,便糟蹋自己,绝粒待毙。贾母、王夫人只疑她有病,不知其心事。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侍书到潇湘馆与雪雁说宝玉亲事未定,老太太要“亲上作亲”,黛玉听了,以为非自己而谁?阴极阳生,病情转好。王夫人和贾母来看黛玉。

邢王二夫人、凤姐在贾母房中说闲话;贾母主张娶钗嫁黛,瞒着黛玉娶宝钗。王夫人怕黛玉知道“倒不成了事了”。

宝蟾、金桂调戏薛蝌。

回答人的补充 2009-10-07 11:29

●第九十一回

纵*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薛家犯事,贾政和王夫人商量早娶宝钗的事。

黛玉问宝玉与宝钗的关系问题,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秋纹叫宝玉,怕他不来,故意说老爷叫他。

老太太要办消寒会,宝玉高兴地想着宝姐姐也过来。

宝玉给巧姐讲起了《列女传》。

宝玉见柳五儿越发娇娜妩媚,所以才要她。

凤姐吩咐旺儿给司棋母亲撕掳官司。

冯紫英推销两万银子的母珠,贾政不敢买,凤姐以秦氏自居,为贾府后事着想。贾赦来贾政处叙寒温,还说“我们家里比不得从前了,这会儿也不过是个空门面”。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南安王府来了一班小戏子,叫贾政去吃酒,贾赦过来问:“明儿二老爷去不去?”

临安伯来人请看戏,贾政叫贾赦带上宝玉去。

贾政问包勇甄宝玉的情况;包勇说甄宝玉“改邪归正”,能帮老爷料理家务。

贾政亲自过问水月庵风月案。

贾琏替贾芹瞒丑。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于十一月开了(应在三月开),贾母、邢、王夫人均来看,议论。皆以为好兆,唯探春疑非好兆。黛玉说二哥哥读书,舅舅喜欢,树才开花,贾母、王夫人夸黛玉比的有理,有意思。贾赦要砍,贾政不管,贾母不叫混说。还叫宝、环、兰做诗,叫办酒席赏花。平儿代凤姐贺喜,私下叮咛袭人别说混说,以防不测。

宝玉陪贾母出去赏花换衣服未戴玉,回来不见了,全家忙乱。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岫烟叫妙玉扶乩,众人不懂乩。

贾琏告诉王夫人王子腾升内阁大学士。

贾政哭告元妃痰气壅塞,四肢厥冷。贾母等进宫,元妃折,四十三岁。

黛玉为宝玉失玉而喜,以为宝玉配偶必然是自己。

薛姨妈征求宝钗对婚事的意见。

平儿指示悬赏寻玉。

有人送假玉来,被认出退回。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王子腾进京途中死。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放了江西粮道 。

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耽忧没了宝玉,年老无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该好来。

凤姐献“掉包儿计”。

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消息,去问宝玉,两人傻笑,独自回屋。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黛玉吐血,贾母、王夫人去看,黛玉说老太太白疼了她了,老太太说黛玉若有心病,她也没心肠了,白疼了黛玉了。

薛蝌向薛蟠征求宝钗出嫁的意见,薛蟠很知礼地同意按母亲的意见办。

黛玉焚诗稿。紫鹃找贾母未见。李纨说黛玉只有青女、素娥可比。

宝玉成亲,贾政远行。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欲死,宝钗说明黛玉已死,宝玉昏死。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宝玉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

黛玉临死前叫紫鹃求他们送她回去,她身子是净的;口怨宝玉。

贾母把黛玉死告宝钗。宝钗落了泪,贾母哭黛玉,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钗也痛哭;宝玉还恐宝钗多心。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贾母、薛姨妈正想黛玉,凤姐却来说宝玉、宝钗的笑话。

贾政在江西粮道衙门一心要做清官,李十儿劝他要做贪官。他不肯,但信任李十儿。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宝钗说薛蟠自作自受,“香菱那件就了不得,……白打死了一个公子。”作者在此为宝钗补“过”。

探春远嫁,宝玉哭倒,袭、钗规劝。

●第一0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凤姐去秋爽斋路上遇见恶狗相随,秦氏相问。

宝玉和宝钗夫妻恩爱缠绵,惹得夫妻不和的凤姐伤心。

凤姐因为遇鬼而信神。

凤姐求签,得“王熙凤衣锦还乡”之句,众人皆认为好签。宝钗说是“还有原故”。

●第一0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探春将纲常大体的话说得宝玉有了醒悟之意。

尤氏在园中见鬼,贾珍叫贾蓉向毛半仙求卦,毛半仙说先忧后喜。贾珍等相继病倒。园中不敢住人,为禽兽所栖。

贾赦请法师驱邪逐妖。

贾政被参革职,回京当员外郎。着降三级。

●第一0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王夫人说贾政在外作官,家里陪钱;下人在外办事,家中沾光。为贾政回京而喜。

金桂想药死香菱反药死自己。

雨村遇甄士隐。

●第一0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贾政问黛玉,王夫人禁不住哭了。

宝玉说宝钗不是他愿意的人,“都是老太太她们捉弄的。”

●第一0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宁府被抄,贾赦贾珍被捆走,两府大乱。

世职被革。

●第一0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贾母照应邢、尤等太太奶奶。

贾母祷神宽免儿孙,愿以死承罪。

贾政查人,喝骂奴才没良心。

●第一0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主上宣旨,皆宽处理。革去两个世职,贾赦往台站效力,贾珍往海疆。

贾母散余资。贾政感叹老太太“真真是理家的人,都是我们这些不长进的闹坏了”。凤姐感激贾母看视。

贾政袭了贾赦丢掉的世职。雨村投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

●第一0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贾政将包勇罚看荒园。

王夫人将家事(内事)交凤姐办理。

贾母对湘云说宝钗有福气,黛玉小性儿又多心,所以不长寿。

贾母受湘云怂恿拿一百银子给宝钗做生日。

贾母叫请邢夫人,为顾及凤姐说的“齐全”。

宝玉中途退席去看尤氏,经潇湘馆闻鬼哭。

●第一0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受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宝玉欲梦黛玉而不得。

贾母积食受凉,胸口纳闷,头晕目眩。

迎春死,贾母痛哭。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

●第一一0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拙失人心

鸳鸯求凤姐把老太太丧事办得风光些。

凤姐给贾母办丧事,钱少力拙,上下结怨。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夭招伙盗

鸳鸯在秦氏启发下寻死,宝玉先哭后笑,袭人以为又要疯了,宝钗却说他有他的意思,宝玉喜宝钗知他之心,“别人那里知道”。邢夫人不要贾琏为鸳鸯行礼。宝钗哭祭鸳鸯。

周瑞干儿子何三和赌友商量行窃。妙玉和惜春正下棋,贼盗来家,包勇打死周瑞干儿子何三。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妙玉为贼所抢。惜春下定出家决心。

赵姨娘中邪病倒。

●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刘姥姥哭老太太,凤姐视其为救命之人,托之以己命和女命。

宝玉要找紫鹃表白自己的心,紫鹃未开门,宝玉被麝月找回。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凤姐死,王仁混闹,要给凤姐大办丧事,嫌弃巧姐;平儿帮贾琏钱。

甄应嘉到府托家眷,贾政托应嘉看探春。

●第一一五回

惹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贾政叫宝玉念书写文章,他要检查。

地藏庵姑子来贾府受到宝钗冷遇,激惜春出家。

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呆病发作。

和尚送来“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和尚要一万银子。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宝玉二历幻境。

宝玉厌弃功名,看淡儿女情级。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宝玉在还和尚“宝玉”,紫鹃、袭人拉住不放;宝钗接过“宝玉”,要宝玉见和尚,宝玉说他们重玉不重人。

贾赦感冒转痨病,贾琏要去看父,将女儿托于王夫人。

荣府诸人各顾自己,不管别个,芸、蔷、环等胡作非为。邢大舅说笑话骂贾蔷是看不住家的“假墙”。

惜春坚决要出家。

●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惜春出家修行得到邢、王二夫人的应允,紫鹃要陪,宝玉念惜春“判词”。

贾环出主意给贾芸、王仁、邢大舅,叫卖巧姐。

贾政捎回家书,教宝玉、贾兰准备功课应考。宝玉正看《秋水》,想着出世离群。宝钗以古圣贤以忠孝赤子之心打动宝玉。宝玉点头欲考。宝玉到静室准备应考。宝钗、袭人既为其不信和尚高兴,又怕其恢复与女孩儿打起交道的旧病。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息恩贾家延世泽

宝玉对王夫人表示以中举报答母恩。宝玉似有疯傻之状离去。

邢夫人作主,要卖巧姐,平儿和巧姐儿同去刘姥姥庄上避难。

贾兰回来报信,丢了宝玉。

探春回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贾府复官,赏还了家产。贾琏回家团圆。邢王二夫人“彼此心下相安。”

●第一二0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贾政去金陵安葬贾母,闻喜讯回京,于船中写家书时遇宝玉,僧道与之同去,政追不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薛蟠回,誓改前非,香菱被扶正。薛姨妈以李纨比宝钗。

袭人不得已而嫁蒋玉菡。

士隐对雨村说,贾府将来要“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第八十回

美香菱屈受贪夫棒 王道士胡诌妒妇方

夏金桂改“香菱”为“秋菱”。

金桂抻用宝蟾和薛蟠撵去香菱,香菱随宝钗,并酿成干血之症。金桂又作践宝蟾。薛蟠悔恨不该娶了这搅家星。

宝玉奉贾母之命往天齐庙还愿烧香。宝玉把李贵等打发出去了,只留茗烟。向王道士打问有贴女人的妒病的方子没有。王道士胡诌疗妒汤。

迎春向王夫人诉说孙始祖不堪,王夫人归之天命。迎春哭道:“我不信我的命就这么不好!从小儿没了娘,幸而在婶子这边过几年心净日子,如今偏又是这么个结果!”晚歇旧馆紫菱洲,后惧孙绍祖之恶而被接走。

●第八十一回

占旺相四美钓游鱼 奉严词两番入家塾

贾政不叫宝玉作诗联对,叫念文章,--亲自送宝玉到私塾,给代儒叮咛。

●第八十二回

老学究讲义警顽心 病潇湘痴魂惊恶梦

贾母说宝玉“野马上了笼头”;贾政叫宝玉学做人的道理。黛玉鼓励宝玉在功名上下功夫,宝玉对此诧异。

代儒叫宝玉讲“后生可畏”和“好色过于好德”

袭人为晴雯“兔死狐悲”。怀疑宝玉要娶黛玉。

黛玉做梦父亲来接;黛玉痰中带血,探春、湘云来看。

●第八十三回

省宫闱贾元妃染恙 闹闺阃薛宝钗吞声

黛玉听一老婆骂外孙女,惊叫“这里住不得了。”探春湘云劝黛玉。

黛玉做梦宝玉为她掏心,袭人说宝玉昨夜嚷叫心疼。

凤姐说“人怕出名猪怕壮”;凤姐把自己银子送黛玉使。

贾政为元妃健康操心。

贾母等进宫向元春问病。

金桂和定蟾闹事,薛氏母女劝说不住。

●第八十四回

试文字宝玉始提亲 探惊风贾环重结怨

贾母给宝玉提亲,不管贫富只求性格儿、模样儿,还说贾政过去不如宝玉。邢王二夫人没什么矛盾。

贾政又和王夫人说及宝玉功课之事。贾政检查宝玉作文。

贾母劝薛姨妈不要把家事放在心上,又宝钗温厚和平。宝玉急着看书,连忙告辞。贾母褒钗抑黛。

贾政问巧姐儿的病,关心宝玉的婚姻对象;贾母、邢、王夫人看巧姐的病。

凤姐撮合宝玉和宝钗。

贾环代表赵姨妈看巧姐,要看牛黄,闹倒了药锦子。赵姨妈责骂贾环。

●第八十五回

贾存周报升郎中任 薛文起复惹放流刑

宝玉说他的真玉晚上放光,邢、王夫人抿着嘴儿笑。贾母又忙问向薛家求亲之事。王夫人说薛家“十分愿意”,因薛蟠不在家无人商量。

袭人找黛玉问宝玉娶亲的事,黛玉看书不答,袭人辞出。贾芸又找宝玉,袭人不理。宝玉撕贴儿骂芸,说要早睡,“明日我还起早念书呢”。

贾政升郎中,宝玉放假在家乐,凤姐拿宝、黛开玩笑;贾母要给黛玉做生日。

薛蟠打死人,薛家忙乱。

●第八十六回

受私贿老官翻案牍 寄闲情淑女解琴书

薛蟠因不满拿眼瞟蒋玉菡和跑堂的,用碗砸死跑堂的。薛姨妈托王夫人转求贾政帮忙。薛家使钱,死罪开活。

黛玉给宝玉讲抚琴要遇知音;王夫人给宝、黛各送一盆兰花来。黛玉想到“草木当春,花鲜叶茂,想我年纪尚小,便象三秋蒲柳。若是果能随愿,或者渐渐的好来,不然,只恐似那花柳残春,怎禁得风摧雨送。”

●第八十七回

感秋深抚琴悲往事 坐禅寂走火入邪魔

宝钗以黛玉为知心,以冷节遗芳自喻,黛玉看了宝钗书信竟认为是“惺惺惜惺惺”。

湘云说:“大凡地和人总是名自有缘分的”,“总有一个定数”。

黛玉归房,看看已是林鸟归西,夕阳西坠。感叹寄人篱下。

黛玉当着雪雁的面看宝玉旧帕及自己题诗。

惜春同妙玉下棋,宝玉未听出是妙玉的声音。

妙玉与宝玉听黛玉抚琴,琴弦断,妙玉说黛玉“恐不能持久。”妙玉认为君弦太高,太过;妙玉走魔入火。

●第八十八回

博庭欢宝玉赞孤儿 正家法贾珍鞭悍仆

贾母八十一大寿时,鸳鸯叫惜春写经。李纨与贾母打双陆。宝玉给贾母送蝈蝈解闷。

师傅让对对子,贾环对不了,宝玉帮他对,他买蝈蝈谢宝玉;贾兰对好了,宝玉夸贾兰。贾环、贾兰给贾表安来了。

贾珍、贾琏怒打闹仗的周瑞、何三和鲍二。贾芸和小红在凤姐外相见戏笑。贾芸给凤姐送东西,凤姐不收;贾芸把凤姐不要的东西给小红两件。

●第八十九回

人亡物在公子填词 蛇影杯弓颦卿绝粒

黄河决口,淹了州县,贾政不回,宝玉功课松了。

宝玉为晴雯烧香写祝词。到潇湘馆看黛玉挂的嫦娥《斗寒图》。

黛玉听紫鹃、雪雁说宝玉完了亲,便糟蹋自己,绝粒待毙。贾母、王夫人只疑她有病,不知其心事。

●第九十回

失绵衣贫女耐嗷嘈 送果品小郎惊叵测

侍书到潇湘馆与雪雁说宝玉亲事未定,老太太要“亲上作亲”,黛玉听了,以为非自己而谁?阴极阳生,病情转好。王夫人和贾母来看黛玉。

邢王二夫人、凤姐在贾母房中说闲话;贾母主张娶钗嫁黛,瞒着黛玉娶宝钗。王夫人怕黛玉知道“倒不成了事了”。

宝蟾、金桂调戏薛蝌。

●第九十一回

纵*心宝蟾工设计 布疑阵宝玉妄谈禅

薛家犯事,贾政和王夫人商量早娶宝钗的事。

黛玉问宝玉与宝钗的关系问题,宝玉说“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

●第九十二回

评女传巧姐慕贤良 玩母珠贾政参聚散

秋纹叫宝玉,怕他不来,故意说老爷叫他。

老太太要办消寒会,宝玉高兴地想着宝姐姐也过来。

宝玉给巧姐讲起了《列女传》。

宝玉见柳五儿越发娇娜妩媚,所以才要她。

凤姐吩咐旺儿给司棋母亲撕掳官司。

冯紫英推销两万银子的母珠,贾政不敢买,凤姐以秦氏自居,为贾府后事着想。贾赦来贾政处叙寒温,还说“我们家里比不得从前了,这会儿也不过是个空门面”。

●第九十三回

甄家仆投靠贾家门 水月庵掀翻风月案

南安王府来了一班小戏子,叫贾政去吃酒,贾赦过来问:“明儿二老爷去不去?”

临安伯来人请看戏,贾政叫贾赦带上宝玉去。

贾政问包勇甄宝玉的情况;包勇说甄宝玉“改邪归正”,能帮老爷料理家务。

贾政亲自过问水月庵风月案。

贾琏替贾芹瞒丑。

●第九十四回

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怡红院枯了一年的海棠突然于十一月开了(应在三月开),贾母、邢、王夫人均来看,议论。皆以为好兆,唯探春疑非好兆。黛玉说二哥哥读书,舅舅喜欢,树才开花,贾母、王夫人夸黛玉比的有理,有意思。贾赦要砍,贾政不管,贾母不叫混说。还叫宝、环、兰做诗,叫办酒席赏花。平儿代凤姐贺喜,私下叮咛袭人别说混说,以防不测。

宝玉陪贾母出去赏花换衣服未戴玉,回来不见了,全家忙乱。

●第九十五回

因讹成实元妃薨逝 以假混真宝玉疯颠

岫烟叫妙玉扶乩,众人不懂乩。

贾琏告诉王夫人王子腾升内阁大学士。

贾政哭告元妃痰气壅塞,四肢厥冷。贾母等进宫,元妃折,四十三岁。

黛玉为宝玉失玉而喜,以为宝玉配偶必然是自己。

薛姨妈征求宝钗对婚事的意见。

平儿指示悬赏寻玉。

有人送假玉来,被认出退回。

●第九十六回

瞒消息凤姐设奇谋 泄机关颦儿迷本性

王子腾进京途中死。王夫人悲女哭弟,为子耽忧。贾政被能放了江西粮道 。

老太太要给宝玉冲喜。贾政耽忧没了宝玉,年老无嗣。贾母说宝玉和宝丫头合该好来。

凤姐献“掉包儿计”。

黛玉从傻大姐那里得知宝玉娶亲消息,去问宝玉,两人傻笑,独自回屋。

●第九十七回

林黛玉焚稿断痴情 薛宝钗出闺成大礼

黛玉吐血,贾母、王夫人去看,黛玉说老太太白疼了她了,老太太说黛玉若有心病,她也没心肠了,白疼了黛玉了。

薛蝌向薛蟠征求宝钗出嫁的意见,薛蟠很知礼地同意按母亲的意见办。

黛玉焚诗稿。紫鹃找贾母未见。李纨说黛玉只有青女、素娥可比。

宝玉成亲,贾政远行。

●第九十八回

苦绛珠魂归离恨天 病神瑛泪洒相思地

宝玉欲死,宝钗说明黛玉已死,宝玉昏死。醒来觉得金石姻缘已定,自己也心宽了好些。宝玉渐将爱黛玉之心移至宝钗身上。

黛玉临死前叫紫鹃求他们送她回去,她身子是净的;口怨宝玉。

贾母把黛玉死告宝钗。宝钗落了泪,贾母哭黛玉,王夫人也哭了一场;宝钗也痛哭;宝玉还恐宝钗多心。

●第九十九回

守官箴恶奴同破例 阅邸报老舅自担惊

贾母、薛姨妈正想黛玉,凤姐却来说宝玉、宝钗的笑话。

贾政在江西粮道衙门一心要做清官,李十儿劝他要做贪官。他不肯,但信任李十儿。

●第一百回

破好事香菱结深恨 悲远嫁宝玉感离情

宝钗说薛蟠自作自受,“香菱那件就了不得,……白打死了一个公子。”作者在此为宝钗补“过”。

探春远嫁,宝玉哭倒,袭、钗规劝。

●第一0一回

大观园月夜感幽魂 散花寺神签惊异兆

凤姐去秋爽斋路上遇见恶狗相随,秦氏相问。

宝玉和宝钗夫妻恩爱缠绵,惹得夫妻不和的凤姐伤心。

凤姐因为遇鬼而信神。

凤姐求签,得“王熙凤衣锦还乡”之句,众人皆认为好签。宝钗说是“还有原故”。

●第一0二回

宁国府骨肉病灾 大观园符水驱妖孽

探春将纲常大体的话说得宝玉有了醒悟之意。

尤氏在园中见鬼,贾珍叫贾蓉向毛半仙求卦,毛半仙说先忧后喜。贾珍等相继病倒。园中不敢住人,为禽兽所栖。

贾赦请法师驱邪逐妖。

贾政被参革职,回京当员外郎。着降三级。

●第一0三回

施毒计金桂自焚身 昧真禅雨村空遇旧

王夫人说贾政在外作官,家里陪钱;下人在外办事,家中沾光。为贾政回京而喜。

金桂想药死香菱反药死自己。

雨村遇甄士隐。

●第一0四回

醉金刚小鳅生大浪 痴公子余痛触前情

贾政问黛玉,王夫人禁不住哭了。

宝玉说宝钗不是他愿意的人,“都是老太太她们捉弄的。”

●第一0五回

锦衣军查抄宁国府 骢马使弹劾平安州

宁府被抄,贾赦贾珍被捆走,两府大乱。

世职被革。

●第一0六回

王熙凤致祸抱羞惭 贾太君祷天消祸患

贾母照应邢、尤等太太奶奶。

贾母祷神宽免儿孙,愿以死承罪。

贾政查人,喝骂奴才没良心。

●第一0七回

散余资贾母明大义 复世职政老沐天恩

主上宣旨,皆宽处理。革去两个世职,贾赦往台站效力,贾珍往海疆。

贾母散余资。贾政感叹老太太“真真是理家的人,都是我们这些不长进的闹坏了”。凤姐感激贾母看视。

贾政袭了贾赦丢掉的世职。雨村投井下石,包勇醉骂雨村。

●第一0八回

强欢笑蘅芜庆生辰 死缠绵潇湘闻鬼哭

贾政将包勇罚看荒园。

王夫人将家事(内事)交凤姐办理。

贾母对湘云说宝钗有福气,黛玉小性儿又多心,所以不长寿。

贾母受湘云怂恿拿一百银子给宝钗做生日。

贾母叫请邢夫人,为顾及凤姐说的“齐全”。

宝玉中途退席去看尤氏,经潇湘馆闻鬼哭。

●第一0九回

候芳魂五儿承错受 还孽债迎女返真元

宝玉欲梦黛玉而不得。

贾母积食受凉,胸口纳闷,头晕目眩。

迎春死,贾母痛哭。史湘云丈夫得了暴病。

●第一一0回

史太君寿终归地府 王凤姐力拙失人心

鸳鸯求凤姐把老太太丧事办得风光些。

凤姐给贾母办丧事,钱少力拙,上下结怨。

●第一一一回

鸳鸯女殉主登太虚 狗彘奴欺夭招伙盗

鸳鸯在秦氏启发下寻死,宝玉先哭后笑,袭人以为又要疯了,宝钗却说他有他的意思,宝玉喜宝钗知他之心,“别人那里知道”。邢夫人不要贾琏为鸳鸯行礼。宝钗哭祭鸳鸯。

周瑞干儿子何三和赌友商量行窃。妙玉和惜春正下棋,贼盗来家,包勇打死周瑞干儿子何三。

●第一一二回

活冤孽妙尼遭大劫 死雠仇赵妾赴冥曹

妙玉为贼所抢。惜春下定出家决心。

赵姨娘中邪病倒。

●第一一三回

忏宿冤凤姐托村妪 释旧憾情婢感痴郎

刘姥姥哭老太太,凤姐视其为救命之人,托之以己命和女命。

宝玉要找紫鹃表白自己的心,紫鹃未开门,宝玉被麝月找回。

●第一一四回

王熙凤历幻返金陵 甄应嘉蒙恩还玉阙

凤姐死,王仁混闹,要给凤姐大办丧事,嫌弃巧姐;平儿帮贾琏钱。

甄应嘉到府托家眷,贾政托应嘉看探春。

●第一一五回

惹偏私惜春矢素志 证同类宝玉失相知

贾政叫宝玉念书写文章,他要检查。

地藏庵姑子来贾府受到宝钗冷遇,激惜春出家。

贾宝玉与甄宝玉貌象而异,宝玉呆病发作。

和尚送来“宝玉”,宝玉死而复生。和尚要一万银子。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宝玉二历幻境。

宝玉厌弃功名,看淡儿女情级。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宝玉在还和尚“宝玉”,紫鹃、袭人拉住不放;宝钗接过“宝玉”,要宝玉见和尚,宝玉说他们重玉不重人。

贾赦感冒转痨病,贾琏要去看父,将女儿托于王夫人。

荣府诸人各顾自己,不管别个,芸、蔷、环等胡作非为。邢大舅说笑话骂贾蔷是看不住家的“假墙”。

惜春坚决要出家。

●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惜春出家修行得到邢、王二夫人的应允,紫鹃要陪,宝玉念惜春“判词”。

贾环出主意给贾芸、王仁、邢大舅,叫卖巧姐。

贾政捎回家书,教宝玉、贾兰准备功课应考。宝玉正看《秋水》,想着出世离群。宝钗以古圣贤以忠孝赤子之心打动宝玉。宝玉点头欲考。宝玉到静室准备应考。宝钗、袭人既为其不信和尚高兴,又怕其恢复与女孩儿打起交道的旧病。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息恩贾家延世泽

宝玉对王夫人表示以中举报答母恩。宝玉似有疯傻之状离去。

邢夫人作主,要卖巧姐,平儿和巧姐儿同去刘姥姥庄上避难。

贾兰回来报信,丢了宝玉。

探春回家。报信的说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

贾府复官,赏还了家产。贾琏回家团圆。邢王二夫人“彼此心下相安。”

●第一二0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贾政去金陵安葬贾母,闻喜讯回京,于船中写家书时遇宝玉,僧道与之同去,政追不上。只见白茫茫一片旷野,并无一人。

薛蟠回,誓改前非,香菱被扶正。薛姨妈以李纨比宝钗。

袭人不得已而嫁蒋玉菡。

士隐对雨村说,贾府将来要“兰桂齐芳,家道复初”。

《旧相框》

刘俊强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添加朋友,搜索“微诗词”后关注,可以求藏头表白诗、打油诗、爱情诗、祝福诗等等。

诗是诗人对当时情景及所处环境感受的表达方式。无论是离骚体、古诗体、近代诗还是现代诗都不过是诗的一种形式。

最优美之处在于站在人类历史的高度来闪现出诗的时代光环。因而诗是文学中的文学。在艺术领域中,诗无所不在。

诗美是艺术美的最高体现。诗的美也不时出现在非文学艺术的领域中,科学著作中的精美片段,甚而在人的生活状态、工作状态中也散发出智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335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8
下一篇2024-03-2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