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读一书,增一智。 读书名言大全
不吃饭则饥,不读书则愚。
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
树不修,长不直;人不学,没知识。
用宝珠打扮自己,不如用知识充实自己。
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
劳动是知识的源泉;知识是生活的指南。
知识是智慧的火炬。
宝剑不磨要生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茂盛的禾苗需要水分;成长的少年需要学习。
星星使天空绚烂夺目;知识使人增长才干。
造烛求明,读书求理。
粮食补身体,书籍丰富智慧。
世界上三种东西最宝贵——知识、粮食和友谊。(缅甸谚语)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积累知识,胜过积蓄金银。(欧洲谚语)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
泰山不是垒的,学问不是吹的。 天不言自高,地不语自厚。
水满则溢,月满则亏;自满则败,自矜则愚。
包子有肉,不在皮上;人有学问,不挂嘴上。
不实心不成事,不虚心不知事。 不自是者博闻,不自满者受益。
虚心的人,常想己之短;骄傲的人,常夸己之长。
自赞就是自轻。 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如果有了胡子就算学识渊博,那么,山羊也可以讲课了。
成就是谦虚者前进的阶梯,也是骄傲者后退的滑梯。
吹嘘自己有知识的人,等于在宣扬自己的无知。
言过其实,终无大用。 知识愈浅,自信愈深。
讷讷寡言者未必愚,喋喋利口者未必智。
宽阔的河平静,博学的人谦虚。 秀才不怕衣衫破,就怕肚子没有货。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骄傲是跌跤的前奏。
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 骄傲是失败的开头,自满是智慧的尽头。
说大话的人像爆竹,响一声就完了。 鉴难明,始能照物;衡唯平,始能权物。
谦虚是学习的朋友,自满是学习的敌人。
赶脚的对头是脚懒,学习的对头是自满。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虚心的人学十算一,骄傲的人学一当十。
强中更有强中手,莫向人前自夸口。 满足现在的成就,就窒息了未来。
喜欢吹嘘的人犹如一面大鼓,响声大腹中空。
人唯虚,始能知人。 满招损,谦受益。 满必溢,骄必败。
知识贮藏在谦虚的大海中。(朝鲜谚语)
学问多深也别满足,过失多小也别忽略。(蒙古谚语)
懂得自己无知,说明已有收获。(拉丁美洲谚语)
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刀钝石上磨,人笨人前学。 以人为师能进步。
试试并非受罪,问问并不吃亏。 善于发问的人,知识丰富。
不听指点,多绕弯弯。 不懂装懂,永世饭桶。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能则学,不知则问,耻于问人,决无长进。
学问渊博的人,懂了还要问;学问浅薄的人,不懂也不问。
井淘三遍吃好水,人从三师武艺高。
手指有长有短,知识有高有低。 学无前后,达者为师。
边学边问,才有学问。 若要精,人前听。
只要是有益的话,小孩的话也要听。
要学蜜蜂采百花,问遍百家成行家。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请教别人不折本,舌头打个滚。
怕问路,要迷路。 嘴勤不走冤枉路。
书籍备而不读如废纸。(英国谚语)
不问的人永远和愚昧在一起。(东非谚语)
耳朵没有底,可以从早听到晚。(非洲谚语)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一艺之成,当尽毕生之力。
一个不想蹚过小河的人,自然不想远涉重洋。 针越用越明,脑越用越灵。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 不怕学问浅,就怕志气短。
才华是血汗的结晶。 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 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心专才能绣得花,心静才能织得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日日行,不怕千万里;时时学,不怕千万卷。 多练多乖,不练就呆。
只有努力攀登顶峰的人,才能把顶峰踩在脚下。 困难是人的教科书。
汗水和丰收是忠实的伙伴,勤学和知识是一对最美丽的情侣。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先学爬,然后学走。
心坚石也穿。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勤勉是成功之母。
好高骛远的一无所得,埋头苦干的获得知识。 百艺通,不如一艺精。
同时赶两只兔,一只也捉不到。 一回生,二回熟,三回过来当师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学习如赶路,不能慢一步。
学问之根苦,学问之果甜。 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
注意力是智慧的门户。 要得惊人艺,须下苦功夫。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绣花针。 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常说口里顺,常做手不笨。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性。
搓绳不能松劲,前进不能停顿。 瞄准还不是射中,起跑还不算到达。
没有艰苦的学习,就没有最简单的发明。(南斯拉夫谚语)
谁游乐无度,谁没空学习。(法国谚语)
谁要懂得多,就要睡得少。(亚美尼亚谚语)
知识好象砂石下面的泉水,越掘得深泉水越清。(丹麦谚语)
知识需要反复探索,土地需要辛勤耕耘。(尼泊尔谚语)
学如驾车登山,不进就退。(日本谚语)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读了懂不了,用处也不大。
一窍通,百窍通
心里没有眼,有眼也无用。
仔细考虑一天,胜过蛮干十天。
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
尽信书,莫如无书。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没有意志的人,一切都感到困难;没有头脑的人,一切都感到简单。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
读书不知义,等于嚼树皮。
吃饭不嚼不知味,读书不想不知意。
读书不想,隔靴挠痒。
温故而知新。
刀越磨越利,脑越用越灵。
身怕不动,脑怕不用。
强记不如善悟。
思索,就是跟自己争论。(西班牙谚语)
一次深思熟虑,胜过百次草率行动。(南斯拉夫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
万川归海海不盈。
山上的石头能背完,河里的流水能舀干,世上的知识学不完。
书囊无底。
生命有限,学问无涯。
走不完的路,知不完的理。
学如积薪,后来者居上。
学到知耻处,方知艺不精。
到处留心皆学问。
泉水挑不干,知识学不完。
做到老,学到老,活到八十还学巧。
聪明的樵夫,应该是既善于砍柴,也善于磨刀的。
聪明来自见多识广。(阿拉伯谚语)
不愿看的人,比瞎子还瞎;不愿听的人,比聋子还聋。(法国谚语)
学者的一天,比不学无术的人的一生还有价值。(阿拉伯谚语)
数不尽的土粒,渡不尽的学海。(蒙古谚语)
知识无底,学海无涯。(蒙古谚语)
时间是宝贵的财富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少而不学,老而无识。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有钱难买少年时。
失落光阴无处寻。
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你和时间开玩笑,它却对你很认真。
补漏趁天晴,读书趁年轻。
把握一个今天,胜似两个明天。
清晨不起早,误一天的事;幼年不勤学,误一生的事。
等时间的人,就是浪费时间的人。
最珍贵的财富是时间,最大的浪费是虚度流年。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头方悔读书迟。
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谁把一生的光阴虚度,便是抛下黄金未买一物。
珍宝丢失了还可以找到,时间丢失了永远找不到。
懒人嘴里明天多。
一日无二晨,时过不再临。
熟读游泳学,不如下大河
人在山外觉山小,人进山中知山深。
万事莫如亲下手。
荆条编小篮,看着容易做着难。
不见不识,不做不会。
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不爬崎岖的高山,不知大地的平坦。
见识,见识,不见不识。
天平是轻重的衡量器,实践是是非的试金石。
发一回水,澄一次泥;经一回事,长一回智。
有钱难买经验多。
有知识不会运用,如同耕耘而不播种。
闭眼怎看三春井,出水才看两腿泥。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
听不如看,看不如干。
近水知鱼性,靠山识鸟音。
经常出门的孩子,比父母知道的多。
读千赋者善赋,观千剑者晓剑。
读书如果不与实际结合,知识不过是天空的浮云。
站在森林外边,就不能完全了解森林。
欲知对岸事,就要渡过河。
聪明人听到一次,思考十次;看到一次,实践十次。
舞剑是一回事,作战是另一回事。(朝鲜谚语)
打铁才能成为铁匠。(法国谚语)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9、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1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14、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1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7、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8、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21、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陈寿《三国志》
22、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孙洙《唐诗三百首序》
2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2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
2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苏轼
26、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蒲松龄
27、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远,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赏,疑义相如析——陶渊明
31、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33、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
简要分析当代中国新锐插图画家的主要艺术特色插画艺术在国内看似一个较为边缘的行业,但是却和中国游戏行业结合得非常紧密。一大批漫画家、插画家投入到游戏创作中来,为游戏产品创作插画、进行美术设定;与此同时,也有大批的游戏美术工作者开始投入到漫画、插画创作中来,动漫、插画、游戏已经逐渐成为一门综合艺术,走向融合。近年来,中国涌现了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游戏插画艺术家、漫画家,他们作为幕后的创作者,一次次的征服着玩家、读者的眼球。这些幕后创作者低调、务实的进行艺术创作,换来的是屏幕前一幅幅征服视觉的大片。下面,笔者排名不分先后介绍国内12位顶尖插画、漫画艺术家,向他们致敬!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Benjamin(本杰明)风格:中国新漫画派代表作品:《SENA警官》、《夏天没有的花》、《下午课堂的幻想》、《鸽子在无声地飞翔》、《一天》、《那年夏天》、《没有人会飞没有人会记得》、《橘子》、《救世主》等漫画集。作为历史上第一个在美国签售的中国漫画家,Benjamin的中国新派漫画成为中国漫画在海外的突破口。本杰明(Benjamin),国内实力派新锐漫画家,也是将中国漫画卖入欧洲市场的第一人,曾获得法国安古兰漫画展大奖,获得首届金龙奖。十年的漫画生涯,造就了他独特的漫画风格,写实的画风、饱和的色彩和具有现代感的故事能让年轻读者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受其影响。本杰明,以完全不同于日本风格的水彩画风格著称。他的作品用色鲜明,厚实中不缺温柔,美丽中流露出奢华,给人一种堕落的美感,特别是眼部细节的描绘,从画中就可以感受到主角周身孤寂骄傲的气场。其超然的感染力,源于其与一般插画决然不同的手法,新视觉、新感官带给读者新插画艺术的人文内涵是什么?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因此,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戏剧、舞蹈等视觉艺术样式外,摄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也是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插画艺术的存在体。正因为此,我想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插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从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以及视觉经验对插画艺术创作的影响等层面上来分析插画艺术对于视觉文化的影响。从视觉文化的角度看插画艺术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在谈到“视觉文化”时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还强调“当代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2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深刻持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阅读,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由此引发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然而视觉文化新形态与人们传统视觉经验之间存在的鸿沟令人迷惑不解,这不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人们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利用插画从传播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化,这是探索中国文化流变、重组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得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到插画,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场景:书籍杂志中的图像、户外广告中的图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绘制出的一个个夸张的符号、卡通人物、变形的各种象征符号。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则可以发现插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性产物,和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于生活的个性化的表白。例如,几米就认为应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或许这就是几米作品的迷人之处。又如绘本作者钱海燕,她是近年来崛起的著名青年女漫画家,她的漫画作品幽默、俏皮,蕴含着一种灵秀之气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她观察生活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于是,在她的笔下,几笔漫画加上几句精练的文字,就折射出了她独到的生活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看插画艺术同样能够使得我们获取某个时代或是某个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及存在状态,而且这种形式更能够让处在当代这种信息化时代里的人去接受、承认。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视觉文化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机遇,而信息文化又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视觉文化与信息文化开始高度融合、相互促进,自然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代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说在课外生活中,视觉文化无处不在,如电视、录像、网络以及各类报刊书籍,在这到处都充满着视觉图像符号的现实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接受插图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借此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课文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对课文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对课文插图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借取课文插图获取信息这一方法给予指导,这对学生在认知这一方法的基础上理解视觉文化有引导作用。比如说课文插图中的中心主题是如何体现的?从插图的背景中能够获得怎样的信息?如何从插图中的细节处发现更多的信息?这幅插图是通过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拓展到多媒体资源或网络资源进行迁移训练,并通过比较区别“文配图”和“图配文”之间的不同,把握视觉图像的角色特点。比如有些课文中的插图,除了能够揭示出相应课文语言的所指外,自身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因为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作者对课文语言的简单描摹,而是作者对作品的再创作,画面上的线条、明暗、位置经营,都抹上了作者的情绪色彩。法国的让·拉特利尔在《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的深远影响。”3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了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放大。”的确,在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信息时代面前,在视觉文化的视野下,课文插图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视觉经验对插画作品创作的影响插画属于绘画艺术,诉之于视觉。插画作品除了表现其独特的面和线的瞬息造型外,往往还要表现创作者的某种审美取向。创作者要想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读者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要求创作者自身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读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图式,只有这样,创作者的作品才会迸发出生命力。当然读者解读作品这种具有内在美感和寓意的视觉物体时,需要一定的视觉经验,因为视觉经验是人类的一种视觉心理图式。我们的视觉心理不是空白一块,从接触世界开始,各种视觉体验就逐渐在心里积淀,世界与社会的各种视觉冲击经过我们的加工、提炼后在大脑的一些神经元中产生镜像,成为我们进一步接受新的视觉刺激的前提——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图式。海德格尔指出:“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4所以说视觉经验不仅仅是对于创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华。可以说当今的数码插图也可以理解成插图的一个新品种,相对于数码插图而言,使用常规绘画媒介的插图可以成为“传统插图”了。数码插图和“传统”插图确有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的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完全适用于数码插图。我认为如果数码插图离开了视觉经验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正是数码视觉经验造就了数码插图这一门新艺术。但是对于数码插图来说,仅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是传达艺术家思维的工具,数码插图的灵魂来自于它的艺术性和视觉经验。视觉经验只有被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时,才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具体地说艺术性就是指数码插图中所传达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深度、艺术修养高度和艺术能力的全面。艺术能力是指艺术构思的实现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体现。视觉经验与艺术性是数码插图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如威廉·米歇尔所说,“图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面对这个被视觉文化垄断的时代,插画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现实主义的精英中流行,在他们的图像中,画面的纵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加上大面积单纯色彩的平涂,使得主体图式显著跃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图像的视觉张力和感染力。另外,我们也很难从他们的图像中找出明确的艺术风格,夹杂在他们图像间的是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等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变异体。传统的绘画风格已不是他们界定自我艺术样式的标准,而仅仅作为强调艺术个性的形式借鉴及参照。从图像间流露出的更多是他们作为当下生存的个体对于时代的自我感受。图像中的观念意味在逐步挣脱了传统插画的束缚之后统领了整个艺术过程。尽管他们的艺术并没有完全逃离出精英意识和社会反映论的范畴,但在社会现实和个体的关系上给当代插画做出了新的描述。插画艺术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视觉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间接感受、拥有、享受生活中,视觉经验可以涵盖、替代其它一切感觉经验,而其它一切感觉经验都无法涵盖、替代视觉经验。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动因,主要是由视觉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视觉经验对于插画文化的影响是历史的、深层的。插画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跃迁和面临新情境、触摸未来的价值表述方式,它开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们生存的新的价值资源,并转呈为图像学的结果而内化为社会个体的伦理期待和生存基点。所以在此希望中国的插画设计师们也能扩展自己的视野,透过令人迷惑的现状,来发现真正的创意与灵感。对于视觉经验,要在文化背景上来考察,思考它们可能的关联,而不是照抄照搬。著名绘本田鼠阿佛中的插画是什么风格?[美]李欧·李奥尼1910年5月出生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父亲是比利时犹太商人,母亲是女高音歌唱家。因家在美术馆附近,舅舅们又是建筑师、画家和艺术品收藏家,所以他从小就得以浸润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之中。13岁起,他随家人辗转美国、意大利。1935年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1945年,欧洲掀起反犹太浪潮,他们被迫举家走避美国。李奥尼是一个才华横溢、不受拘束的艺术天才,绘画、雕刻、平面设计、印刷、陶艺、摄影样样精通,曾任美国《财富》杂志设计主管长达10年。其间,他多次在欧洲和美国举办个人画展、设计展,并曾担任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主席、1953年度国际设计大会主席。1955年获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协会最佳广告制作美术指导奖、1956年获建筑联盟金牌奖。1984年获颁美国平面造型艺术学会奖时,他受到这样的评价:他通过自己的艺术创作、设计创作,对设计领域的领导和人才培养,以及通过为孩子们创作绘本,深深地影响了至少三代人。人文主义和理性主义自始至终贯穿着他的作品。尽管李奥尼开始创作绘本时已经49岁,他却开创了一个绘本的新时代。《纽约时报》曾不惜溢美之词给予他这样的评价“如果绘本是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新的视觉艺术,李欧·李奥尼则是这种风格的大家。”他的绘本获奖无数,其中《一寸虫》《小黑鱼》《田鼠阿佛》《亚历山大和发条老鼠》分别于1961年、1964年、1968年及1970年四次荣获美国凯迪克大奖。1999年10月,这位被誉为“色彩魔术师”的绘本大师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享年89岁。
生活是美好的,生活是五颜六色的,生活是充满鸟语花香,是弥漫着轻纱的梦,生活更是一首歌,一首充满悠美旋律和欢快音符的交响乐,感受生活,感受生活的颜色是一种全新的感受。
生活是讨厌的,生活是枯燥乏味的,生活是充满苦和伤,交织着失败和成功是阴森、可怕令人忧郁的,生活更是一首充满强烈伤情的悲歌,感受生活就像做恶梦那样可怕,人人都想逃避现实,寻找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寻找自己心目中的那个美好的境界--世外桃源。
人为什么而活
人为什么而活?胡适曾说:“生命本身没有什么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作点有意义的事。” 作家余华在其小说《活着》的前言中说:“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人,作为生物,求生是其自然本能;活着,是生命的唯一要求。 活着是美丽的,尽管活着的时候常有许多痛苦,但和死亡相比,却无疑是一种幸福。死亡犹如飘零的枯叶,没有了生机,没有了梦想,再也无法散发鲜活的清香,而活着还可以感受温馨的阳光,编织各种绚丽的梦幻。曾几何时,煎熬中苦撑度日的我们,在不经意间已是雨过天晴,当初那似乎致命的阴霾全都化作了虚无。此时,你就会暗自庆幸“我还活着”!经历过死亡的洗礼,才知道活着有多么可贵!
不曾哭过长夜的人,不足语人生。 人,只是自然界暂时存在的一个生命而已,与其它生命不同的是,这种生命有意识,有感情,它能够意识到生与死,当死亡真正临近时,它会对生愈加留恋。 人活着的时候,其实不应该忌讳议论死。因为,人自出生的那天起,就已经走向死亡。死,是生命的一部分,是每个人必然会经历的终点。有人说,生命不过是一场坟地里的盛宴,吃罢,喝罢,死亡就微笑着翩翩飞临。没有对死的畏惧,哪有对生的热望呢? 人生在世,谁都想过上好日子。然而,所谓的好日子不仅仅是物质的,更是精神的。幸福是一种感觉,它只能源于自己内心的感觉,而并不取决于物质的多寡,很多时候,物质的锈蚀反倒让人失去了体检幸福的触觉。日本作家池田大作说:“在我们的周围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物质上的富裕反而招致精神上的贫困。”活着有太多的诱惑,我们很容易在眼花缭乱中迷失自己。 我们活在这世上,不可能都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很多想要的东西也不一定能够得到,但是,这并不影响我们好好活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色,如果你不能成为一棵大树,就做一丛灌木,如果你不能成为一丛灌木,就做一株小草。
只要你保持了自己的本色,生命同样绚丽夺目。平凡人的天地不也是有一番绝美的风景吗?一壶浊酒,几碟小菜,瓜棚豆下,鸡鸣狗叫,儿欢女绕,岂不也是非常快乐吗?只有平凡简单,未必就是志向不高。许多时候,这远远超出不切实际的好高骛远。有时候,放弃未必意味着失去,或许只是挥别了曾经的错误。 生活本身是很平凡的,其实,幸福也是很平凡的。“决定一个人心情的,不在于环境,而在于心境。”柏拉图如是说。这个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到处都是存在的阳光,关键是,只有自己丰富才能感知世界的丰富,只有自己善良才能感知世间的美好。想到了尼采的一句话:生命敢于承受生命的无意义而不低落消沉,这就是生命的骄傲。 生命对我们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但是 对生命的感悟却因人而异。 生命是一个有限的过程。思考生命是从认识死亡开始的。
我赞同存在主义者海德格尔的想法,人生是一种向死的存在,人生观即人死观。我认为,一个有思想深度的人,一般会具有比较明显的生命意识,懂得用生命意识去看待人生,看待我们这个人文环境,看待整个自然界和宇宙。 春来秋去,光阴倐忽,生命的脚步一刻也不停留地走向尽头。今天活蹦乱跳的人,明天有可能忽然消失。生命,不管你有过怎样的甘甜或苦涩,终将归于平淡。人世间的一切繁荣浮华,都不过是一场梦,所有的爱恨,最终都会像樱花飘落,繁华而后忧伤。 生命是如此仓促,总是遗憾太多。 在生命的时间轴里,我们匆匆来,匆匆去,其结果是一样的,只是过程不同。过程远比结果快乐。 活着,不为别人活着,也为别人活着;不为自己活着,也为自己活着。 活着的理由有很多,为了这些理由,我们还活着。 活着的时候,不知我们能否真正体验到生命本身的安详与真诚 善良,和美好?
人活着不容易:"人生一世,草木一秋,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都说明我们在走向死亡。人不能碌碌无为地度过这一生,虽然人都很平凡,但是我们有了目标,有了奋斗地方向,认识到生命的价值要靠我们自己去创造,我们还会担心我们大家作为一个平凡的人,站在同样平凡的岗位上,做不出不平凡的业绩来吗?
人,活着就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要努力奋斗,只有努力奋斗,只有自己去拼搏才能创造自己人生的价值,相信我,只要努力奋斗并且是有目的的、高效率的,从哪里跌倒从哪里爬起,那么成功一定不会太遥远,到那时,你也许会对"人,活着为了什么?"有了更深的理解!
求大神告诉我这图有神马内涵?
这图是来自美国插画师Begemott的一幅作品,名为《theexchangeofflowers》(花的交换),一个机器人和一个女孩,两个人的羞涩的表情,在我眼里是很温情的一个场景,除了温情,或许不同的人能看出不同的内涵吧。
幼师创作暖心插画致敬抗疫工作者,你如何评价这位幼师的作品?幼师创作暖心插画致敬抗疫工作者,小编觉得这位幼师的作品不仅画的生动形象,同时也富含很深远的意义。因为疫情问题,很多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有些人奋战在一线,通过自己的努力保护身后的千万个小家。也有一些人遵守当地的要求,老老实实的待在家里,他们也想通过自己的一己之力来为这场战疫做贡献。这位幼师也是很善良的,通过自己的理解,将那些温暖的抗疫画面记录下来。
这位幼师的作品非常的精彩。幼师在大家印象当中就是和小孩子一起玩耍的,能够成为一名幼师,也确实要付出很多的勇气,同时也要学习很多的才艺,绘画便是其中一种。这位幼师是杭州市的一位老师,因为在校园当中看到了很多很有意义的抗疫画面,于是就想用画笔将这些内容记录下来。例如乌云压顶的时候,有两位志愿者穿着红色的马甲,手上拿着一面党旗。这些志愿者们克服了很多困难,即使很危险,但是也不会轻易的退后。
作品很有内涵,值得大家细细品味。可能有些人觉得直接拍照会比较容易,但是拍照只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在创作画作的时候,却能够付出自己很多的心血,同时也能够有很深的感情。通过这些温暖的画面,能够了解这位老师的心声,同时也能够让广大人民群众们变得越来越感动。
用自己的能力为抗疫作出贡献。中国人的团结是有目共睹的,每一个人虽然身份不同,但是心却在一起,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大家都希望人类能够在这场战疫当中获得胜利。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这份胜利一定会很快来到大家的身边。
插画艺术的人文内涵是什么?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因此,除了传统的绘画、雕塑、建筑、工艺品、戏剧、舞蹈等视觉艺术样式外,摄影、**、电视、多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大众传媒也是视觉文化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插画艺术的存在体。正因为此,我想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对“插画艺术”作一些初步的探讨,并从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以及视觉经验对插画艺术创作的影响等层面上来分析插画艺术对于视觉文化的影响。从视觉文化的角度看插画艺术美国文化学者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在谈到“视觉文化”时说:“我相信,当代文化是一种视觉文化,而不是一种印刷文化,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他还强调“当代倾向的性质”是“渴望行动,追求新奇,贪图轰动”。2视觉文化成为当代文化的主流形态,对人们耳濡目染,影响深刻持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阅读,可以看出人们的阅读行为在发生转向:由基于印刷文本的阅读逐渐转变为基于视觉图像的解读,由此引发阅读对象、阅读方式、阅读性质以及阅读心理和功能价值等多方面的重大嬗变。然而视觉文化新形态与人们传统视觉经验之间存在的鸿沟令人迷惑不解,这不再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一个事关人们文化素养与生活质量的问题。我们利用插画从传播的角度来解读中国文化,这是探索中国文化流变、重组和演进的一个重要途径,同时也使得媒介与民族文化传播研究的重要性日益突出。提到插画,人们往往想到这样的场景:书籍杂志中的图像、户外广告中的图像以及一些快速地绘制出的一个个夸张的符号、卡通人物、变形的各种象征符号。透过这些表面现象,我们则可以发现插画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美学性产物,和诗歌、舞蹈等艺术形式一样,是反映人的内心情感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对于生活的个性化的表白。例如,几米就认为应让“图像”成为另一种清新舒洁的文学语言。在他的作品里营造出流畅诗意的画面,散发出深情迷人的风采。几米的故事引领着每一位欣赏他作品的人看到并相信世界上的美与善,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因此每个人都能在他的故事中找到一个映照和寄托,或许这就是几米作品的迷人之处。又如绘本作者钱海燕,她是近年来崛起的著名青年女漫画家,她的漫画作品幽默、俏皮,蕴含着一种灵秀之气和深沉的人文精神。她观察生活有着一种独特的视角,于是,在她的笔下,几笔漫画加上几句精练的文字,就折射出了她独到的生活智慧。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从视觉文化的角度去看插画艺术同样能够使得我们获取某个时代或是某个作家所代表的思想及存在状态,而且这种形式更能够让处在当代这种信息化时代里的人去接受、承认。视觉文化中的插图教育价值视觉文化有了新的内涵和发展机遇,而信息文化又给自身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在这样的时代氛围中,视觉文化与信息文化开始高度融合、相互促进,自然对社会各个层面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当代教育也不例外。可以说在课外生活中,视觉文化无处不在,如电视、录像、网络以及各类报刊书籍,在这到处都充满着视觉图像符号的现实世界中,如何让学生更好地正确理解、接受插图的教育价值并能够借此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这直接关系着学生的发展潜力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课文插图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内涵,我们在对课文语言的学习的基础上对课文插图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对借取课文插图获取信息这一方法给予指导,这对学生在认知这一方法的基础上理解视觉文化有引导作用。比如说课文插图中的中心主题是如何体现的从插图的背景中能够获得怎样的信息如何从插图中的细节处发现更多的信息这幅插图是通过什么来打动读者的在此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再拓展到多媒体资源或网络资源进行迁移训练,并通过比较区别“文配图”和“图配文”之间的不同,把握视觉图像的角色特点。比如有些课文中的插图,除了能够揭示出相应课文语言的所指外,自身还包含着丰富的内涵,这是因为这些插图不仅仅是作者对课文语言的简单描摹,而是作者对作品的再创作,画面上的线条、明暗、位置经营,都抹上了作者的情绪色彩。法国的让·拉特利尔在《科学和技术对文化的挑战》一文中就曾提出:“不能低估图像文化,尤其是动态图像文化,由于它们通过图像作用于情感,从而已经并将继续对表述与价值系统施加的深远影响。”3鲁迅先生也曾说过,“书籍的插图,原意是在装饰书籍,增加读者的兴趣的,但那力量,能补助文字之所不及。”丰子恺生前曾为《阿Q正传》等9篇小说作过插图,他说:“这些插图,就好比在鲁迅先生的讲话上装上了一个麦克风,使他的声音放大。”的确,在某种意义上说,插图就是对某些文字语言信息的艺术放大,具有文字所没有的不可替代性。尤其在信息时代面前,在视觉文化的视野下,课文插图有了新的内涵和新的意义。如何正确认识课文插图的现代教育价值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学生发展的需要。视觉经验对插画作品创作的影响插画属于绘画艺术,诉之于视觉。插画作品除了表现其独特的面和线的瞬息造型外,往往还要表现创作者的某种审美取向。创作者要想使读者能够很好地解读自己的作品,并且使解读者与自己产生感情共鸣,不仅要求创作者自身有丰富的视觉经验,同时还必须能够正确把握读者所具有的视觉心理图式,只有这样,创作者的作品才会迸发出生命力。当然读者解读作品这种具有内在美感和寓意的视觉物体时,需要一定的视觉经验,因为视觉经验是人类的一种视觉心理图式。我们的视觉心理不是空白一块,从接触世界开始,各种视觉体验就逐渐在心里积淀,世界与社会的各种视觉冲击经过我们的加工、提炼后在大脑的一些神经元中产生镜像,成为我们进一步接受新的视觉刺激的前提——心理学上称为心理图式。海德格尔指出:“世界图像并非意指一幅关于世界的图像,而是指世界被构想和把握为图像了世界图像并非从一个以前的中世纪的世界图像演变为一个现代的世界图像;不如说,根本上世界变成图像,这样一回事情标志着现代之本质。”4所以说视觉经验不仅仅是对于创作即便是生活也需要它的存在和升华。可以说当今的数码插图也可以理解成插图的一个新品种,相对于数码插图而言,使用常规绘画媒介的插图可以成为“传统插图”了。数码插图和“传统”插图确有共通的一面。“传统”插图的基础知识如素描、色彩学、透视学、解剖学完全适用于数码插图。我认为如果数码插图离开了视觉经验的支持是不可思议的,可以说正是数码视觉经验造就了数码插图这一门新艺术。但是对于数码插图来说,仅仅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技术是传达艺术家思维的工具,数码插图的灵魂来自于它的艺术性和视觉经验。视觉经验只有被艺术家用来创作艺术时,才上升到艺术的范畴。具体地说艺术性就是指数码插图中所传达出艺术家的艺术思维深度、艺术修养高度和艺术能力的全面。艺术能力是指艺术构思的实现能力,比如说创意能力、造型能力、色彩能力等等,它是艺术家艺术水准的重要体现。视觉经验与艺术性是数码插图最重要的一部分。正如威廉·米歇尔所说,“图像表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影响着文化的每一个层面,从最为高深精微的思考到大众媒介最为粗俗浅薄的生产制作无一幸免。”面对这个被视觉文化垄断的时代,插画艺术这门古老的艺术依旧存在并在固守批判现实主义的精英中流行,在他们的图像中,画面的纵深感被不同程度地压缩,加上大面积单纯色彩的平涂,使得主体图式显著跃现出来,有效地增强了图像的视觉张力和感染力。另外,我们也很难从他们的图像中找出明确的艺术风格,夹杂在他们图像间的是写实主义或表现主义等等多种艺术样式的变异体。传统的绘画风格已不是他们界定自我艺术样式的标准,而仅仅作为强调艺术个性的形式借鉴及参照。从图像间流露出的更多是他们作为当下生存的个体对于时代的自我感受。图像中的观念意味在逐步挣脱了传统插画的束缚之后统领了整个艺术过程。尽管他们的艺术并没有完全逃离出精英意识和社会反映论的范畴,但在社会现实和个体的关系上给当代插画做出了新的描述。插画艺术从直接的角度看,视觉是最主要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从间接的角度看,视觉则是唯一的感受、拥有、享受生活的方式——在间接感受、拥有、享受生活中,视觉经验可以涵盖、替代其它一切感觉经验,而其它一切感觉经验都无法涵盖、替代视觉经验。人类对视觉文化需求的最深层的动因,主要是由视觉经验在人类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所决定的。因此,视觉经验对于插画文化的影响是历史的、深层的。插画艺术是人类社会生活跃迁和面临新情境、触摸未来的价值表述方式,它开拓出生命的新的感受形式,寄寓了人们生存的新的价值资源,并转呈为图像学的结果而内化为社会个体的伦理期待和生存基点。所以在此希望中国的插画设计师们也能扩展自己的视野,透过令人迷惑的现状,来发现真正的创意与灵感。对于视觉经验,要在文化背景上来考察,思考它们可能的关联,而不是照抄照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