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找到你所说的故事,而且我质疑故事的真实性。 下面的文章是关于长孙皇后的一些小故事,基本符合史实。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讲到大唐王朝,与“盛世”同时浮现在世人脑海中的,恐怕莫过于牡丹。
牡丹又被称为花中之王,由此推之,贞观一朝,能称得上牡丹之名的女人,莫过于唐太宗李世民的结发妻子文德皇后长孙氏。
就牡丹的花王之称而言,王者之气,一定是比较出来的,而且能够与之比较的一定不会是寻常风骨,然而在这样的众香国里,无刺无香、原本扎根在峭壁苦岩间的牡丹却以一种最淡定的姿态胜出,最终成为国色天香的典范。
与牡丹的经历相同,长孙氏能够最后登上人间巅峰并流芳百世,是历经磨难苦砺之后的结果。而贞观之世的开创者李世民,也绝非寻常帝王男子,他所拥有的盛世群芳,也皆非凡品。然而长孙氏却象她的丈夫成为诸国诸帝王的首领“天可汗”那样,在她的映照下其它的女人都变得黯淡无光,她毫无疑义地成为群芳中的王者。这一切,不但使她成为世人景仰的绝顶人物,更使得贞观后妃早已远去的身影格外引人遐思。
公元614年,高士廉履行了妹夫生前为女儿定下的亲事,十三岁的长孙氏出嫁了,成为十七岁的唐国公李渊次子李世民之妻。幼失慈父的长孙氏在多年寄人篱下的岁月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面对“龙凤之姿、天日之表”“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文武双全的丈夫,一千四百年后的人们,似乎仍然能够感受到她心中满溢的幸福。
然而,美满的婚姻也有不和谐的音符:长孙安业兄弟直到妹妹出嫁,也没有表示出丝毫的悔过之意,他们一点也不在乎她在夫家的颜面。婚后的长孙氏只能以舅舅的家为“娘家”,她每次“归宁”的目的地,都是高府,她由衷地对舅父多年的养育之恩和长久照顾满怀感激。妯娌们的身后都有一个娘家做坚定的支持,长孙氏真正的娘家却抛弃了她;原本掌管家族内务又非常偏爱李世民、与长孙氏又有相当渊源的窦氏,则早在李世民成人娶妻之前就已经离开了人世,无法帮助年幼的儿媳。在纷繁的贵族大家庭里,长孙氏谨言慎行地生活着。
就在初为人妇的长孙氏某一次归宁舅家所居永兴里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异事,这事被郑重地记进了正史。
据说,高士廉有个小妾张氏,她意外地看见在长孙氏所住的屋外,出现了一匹从未见过的大马,高达二丈,鞍鞯齐备,神采飞扬。一转眼间,这匹似乎从天而降的大马却又平地消失了。张氏大吃一惊,连忙将此事告知丈夫。高士廉遂命人卜卦,得《坤》之泰卦。筮人曰:“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坤厚载物,德合无疆。牝马地类,行地无疆。变而之《泰》,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象》曰:后以辅相天地之宜而左右人也。龙,《乾》之象也。马,《坤》之象也。变而为《泰》,天地交也。繇协于《归妹》,妇人之兆也。女处尊位,履中居顺也。此女贵不可言。”
这神乎其神的事迹,就象李世民四岁时那位倏忽来去的书生一样,似乎预示着长孙氏注定将要母仪天下。
然而无论这神迹是否属实,摆在当时的长孙氏面前的,仍然是非同寻常的家庭生活。她虽然嫁给了一个卓绝出众的丈夫,却也同时嫁给了他从未平静过的生命历程。
李世民与长孙氏这对少年夫妻的感情应该是深沉的。和长孙氏幼年丧父相仿,李世民也有早失慈母的伤痛。这伤痛直到他成为睥睨天下的帝王也没有痊愈,当着左右大臣的面仍然会失控痛哭。除了同病相怜的儿时经历,李世民还与小舅子长孙无忌自幼友善知己,也使人不禁联想:也许在出嫁之前,长孙氏与李世民这对未婚的小夫妻便已经开始鱼雁往来、诗书唱和。
青梅竹马的小夫妻并没有充分享受他们郎情妾意的新婚生活。这不仅仅是因为这时的隋王朝已经迅速走向了终结,更因为渴望平静的长孙氏所嫁的,偏偏是一个胆略过人富于激情却又嗜好冒险、渴望建功立业的少年。
隋炀帝大业十一年(615),炀帝被突厥始毕可汗率兵围困在雁门(今山西代县),尚在新婚的李世民便应募勤王并崭露头角。李世民的军事天分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而长孙氏则第一次尝到了丈夫在天边出生入死、生死一线之际,做为妻子却只能枯待消息而彻夜难眠的痛楚滋味。而这,只是一个开头,在他们共度的二十三年岁月中,成为了一个不变的模式。
大业十三年,长孙氏的公公李渊被任命为太原留守,李世民和父亲一起来到了晋阳(今山西太原)。冒昧揣测,长孙氏应该也在随行之列。
太原只是长孙氏暂居之所,在这里,丈夫李世民带给她的冲击更大:他开始招兵买马,主动地投入了李渊开创天下的大业之中,并乐于充当先锋敢死队的角色。就在当年夏天,李渊起兵反隋,李世民成为唐军的右领大都督,统率右三路军,与大哥李建成所率的左军并肩作战,一路连克强敌,于当年十一月攻克长安。不久便建立了唐王朝。
唐朝初立,十九岁的李世民因军功被拜为尚书令、右武候大将军,进封秦王。十五岁的长孙氏随即成为秦王嫡妃,开始了她迈向皇后之位的第一步。
李世民既有令将士折服的军功,又有风雅的文人之风,他不可能不成为太子李建成的眼中钉。
从唐高祖刚一举事,李建成就统领左路军并与李世民的右路军相互呼应的局面来看,这位大唐第一任太子也是一位卓绝的军事人材。然而他很快就离开了战场,这不仅是因为他做了太子,身系国本,恐怕也是因为太子掌军,对于同样雄才大略的高祖李渊来说,也是一种忌讳。然而没有建立功勋没有掌控军心并不是李建成的最大麻烦,这位人材最大的麻烦,是遇上了一个天才。而这天才,不幸就是他的亲弟弟。
要说李世民一向都没有问津皇位的野心,那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没有野心为人内敛的将领,即使能够战无不胜,也绝不可能用得出李世民这种极富冒险和个人英雄主义的战法。当他的才能一次又一次被证实,越来越多的人被他所倾倒,愿意为之效死之后,无论是他自己,还是他身边的人,都在不断地鼓动他向皇位继续迈进。
如是一天又一天,天策上将府与太子府之间的情势不可能不成水火。
李世民多数时间征战在外,父亲和兄长的情绪都不在他能把握的范围内,更不幸的是,他还得罪了高祖的宠妃张氏尹氏。而李建成在这方面就比他要优势得多,高祖宫中的诸妃嫔,乃至掌宫女官尚宫、尚仪、尚服……等等,几乎都在他的笼络之中。而这样的事情,李世民和他是怎样也做不来的
对于这样的局面,秦王妃长孙氏都看在眼里,她非常清楚对于这样的宫闱运作,无论是出征在外的李世民,还是他留在上将府内外的家将文人,都帮不上忙。能担负这个责任的人只有自己这个王妃了。为了替丈夫挽回局面,使他能够没有后顾之忧地出征,长孙氏竭心尽力地孝顺李渊、恭敬诸嫔妃,尽力弥缝李世民与父亲之间的关系。
秦王妃的担子,越来越重了。不过,担忧丈夫出征、弥缝父子关系、生养儿女、熟悉丈夫的下属,并不是这个担子全部的重量。青年秦王在“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急管韵朱弦,清歌凝白雪。” 随着战事的节节胜利、功名日隆,秦王府里各色各样的女人也越来越多了。
事实上,李世民在成为天策上将之前,他的家庭生活就已经不仅仅是他和长孙氏两个人之间的事了。
在武德二年长孙氏诞育长子李承乾后不多久,一位不知名的姬妾就又为秦王生育了次子李宽。李宽的生母出身卑微,而且似乎也没有得到李世民的爱情,连“九嫔”之位都没有挤进去,因此她勉强可以忽略不计。
然而随即出生的第三子李恪生母,却令人无法回避:她是前朝公主、隋炀帝杨广的女儿,贞观元年册封后妃时,她可能被拜为“四夫人”之一的淑妃。——算起辈份来,这位公主该是李世民的表妹,自幼便应该有所来往,何况即使没有多少爱情,也有不容忽视的背景,她的出身甚至超越了嫡妃长孙氏。甚至于在谁做皇后这个问题上,她竟得到了“地亲望高,中外所向”的声望。
接下来源源不断进入天策上将府的女子中,还有更不容忽视的重量级人物出现。她们的身份也许没有杨家公主显赫,然而她们毫无疑问赢得了(至少是曾经赢得了)李世民非比寻常的激情与爱恋。而他与她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爱情故事,都足以使现在的言情剧编者瞠目结舌。大多数进入秦王府的女子,都是因为美色或才名遐迩被选入的。如未来女皇武则天的表姐、隋朝上柱国燕荣之孙燕氏。
李世民对燕氏是有感情的,因此贞观元年就封她为仅次于皇后的四夫人之一“贤妃”(后迁德妃)。但燕氏于武德四年(公元621)入上将府时13岁,是以天生才女“艺文该博”,过目不忘的奇慧而被召入的。在入府之前,李世民并没有见过她。与燕氏情形相仿的,还有未来的昭容韦尼子,她也是被选入府的。李世民和她们的感情应该是慢慢培养出来的。然而天策上将和他的另两位姬妾之间,却一定存在着天雷地火般的激烈爱情。她们是“四夫人”的另外两位:未来的贵妃韦珪、德妃阴氏。
无论做为一个女人的长孙氏心里有过多少百转千回,做为秦王妃的长孙氏都宽厚地接纳了丈夫给她带来的那个越来越大的家庭,对这个家庭中所有的成员,她都给予了包容和爱护。
李世民的第六个女儿(后封豫章公主,生于唐高祖武德年间)出生不久母亲就离开了人世,这位姬妾没有留下姓氏封号,地位非常卑贱,但在她弃世之后,出身高贵的秦王妃长孙氏却毫不犹豫地抱起了哇哇啼哭的小女孩,亲自将她抚养长大,并从此“视若己出”。
在安抚偌大个秦王府并且频频生育儿女的同时,长孙氏还不可避免地涉入了李世民与太子建成之间的夺嫡之战。经历了与丈夫十二年的婚姻、经历了与这婚姻同时进行的时事剧变之后,长孙氏虽然只有二十五岁的年纪,却早已见识非凡,她不但是李世民青梅竹马的妻子,更成为他能够无所不谈的知己,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他们总是共同进退。
在唐书后妃列传中,有这样一句轻描淡写的话:“太宗在玄武门,方引将士入宫授甲,后亲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公元626年的6月4日,精心安排的“玄武门之变”爆发。
在这场翻转整个政治格局影响中国历史的政变中,李世民多年疆场锤炼出来的雄心壮志与狠辣无情都纤毫毕现,我们在这里不必做详细的解说。我们所关心的是,从记载来看,玄武门之变发生的时候,长孙氏并没有置身事外,恰恰相反,她自始自终都紧紧跟随在丈夫的身边。
从长孙氏的对待政事的态度来看,她不太可能直接参与玄武门事变的谋划,但她毕竟是长孙无忌的妹妹,这个计划她终归是知道的。至少,在事变将要发生的时候,李世民没有隐瞒妻子,并且将她带在了身边。与其说做丈夫的希望长孙氏在刀光剑影中亲自出手(难道她是武侠小说中深藏不露身怀家传绝技的高手?),还不如说这是他的一种态度:成则上九重天,败则堕十八层地狱,无论生死富贵,都要和结发妻子共同面对。
令世人迷惑的一段帝后爱情,定格在玄武门边长孙氏出现的那一刻。
这也是长孙氏一生之中,表现得与她“名将之女”出身最一致的时刻。
玄武门之变,伴随着一串残酷的骨肉相残镜头,宣告最后终结。李世民获得了最后的胜利。当月他就被立为皇太子,并取得了“庶政皆断决”的权力。这只是一个过场。仅仅两个月后,高祖李渊就宣布“禅位”,二十八岁的李世民登上了皇帝的宝座。
长孙氏的身份,也随着丈夫身份的变化而变化。李世民成为太子,她就成为皇太子妃,当李世民成为皇帝,她也随即在他称帝的第十三天被册为皇后。这时还是武德九年,贞观纪元还没有开始,她才只有二十五岁。
成为皇后,长孙氏所负的担子更重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猜想,无论她从前听说过或接触过丈夫的多少事迹,亲历玄武门之变、亲眼看见丈夫手刃兄弟的场面,长孙氏的感情世界也一定受到了相当的冲击。她对于自幼厮守的丈夫忽然展现出的权势手段,有着最直观的感受,她比他身边任何一个女人都更早更快地意识到,那已经不仅仅是一个丈夫,而是一位皇帝,真真正正的皇帝。她知道自己和家族的一举一动从此成为世人目光所集,另一方面,无论丈夫展现出多少对自己的情爱,饱读史书的她似乎仍然不忘时时警告自己,无时或忘历朝皇后及后族宠极而衰的悲惨履辙。
当其它的同龄女人都以卿卿我我为满足的时候,做为皇后、太子的生母,长孙氏最大的愿望却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从渴望夫妻恩爱转变为渴望尽全力维持皇族和后族的前景、渴望丈夫和自己能够善始善终,在史书上留下美名。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新任皇后的长孙氏所做的第一件、也是最著名的一件事,就是劝兄长无忌辞却高官厚禄。
唐太宗李世民与无忌自幼亲善,对他非常宠信,不但允许他随意出入自己的寝宫,还想要立即封他为右仆射(宰相)。太宗将这个打算告诉了太座。没想到长孙氏的想法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她闻讯后立即屡次推辞,说:“我身为皇后,家族已经是尊贵至极,实在不愿意让兄弟子侄们满列朝堂为高官。从前汉朝吕、霍二后家族的先例,可为后人的切骨之诫。希望您不要让我的哥哥担任宰辅之职。”
年青的皇帝也许曾认为,皇后会为自幼共度难关的哥哥有如此显职而高兴,所以才这样献宝似地将这打算说了出来,却没料到引来妻子如此的忧虑。他只得再三解说:“我完全是因为无忌的功劳和才干,才对他委以重任,你千万不要把这个任命与‘重用后族’联系在一起。”
总之,无论长孙皇后如何劝说,贞观元年的长孙无忌仍然高升为左武侯大将军、吏部尚书、右仆射。眼看丈夫是不听劝的了,长孙氏转而劝说自己的哥哥,要他推辞掌握实权的高位。
事情的发展果然如长孙氏的预料。无忌任仆射没有多久,就有人向太宗上书,说这位国舅爷权势太盛,恐有不轨。李世民将这封奏章拿给无忌过目,并公示群臣,表示自己绝对信任长孙无忌的忠诚。
但这件事情却足以惊出长孙无忌的一身冷汗,引起长孙皇后更深的忧虑。长孙无忌终于听从了妹妹让自己辞官的意见。于是,在长孙兄妹轮番的苦求之下,李世民不得不在一年后改授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长孙皇后却仍然对外戚位列三公而心中忐忑,恳请舅舅高士廉再次向太宗请辞。
为了排解妻子的忧虑,李世民发了这样一道诏书给长孙无忌:“黄帝得力牧,为五帝先;夏禹得咎繇,为三王祖;齐桓得管仲,为五伯长;朕得公,遂定天下。公其无让!”接着,他又亲自做了一篇《威凤赋》,以志无忌的功劳。
然而长孙皇后并未真正轻松下来。也许是为了进一步表明自己和家族绝不争夺权势爱宠的心迹,就在长孙无忌辞官的同一年,她做了第二件著名的事迹:主动为丈夫四处寻访佳人。
现在的人实在很难想象二十七岁的长孙氏是以怎样的一种心情主动为丈夫选取新欢的。虽然那是在一千四百年前的时代,但女人对爱情的思绪却都是一致的。何况她身上流淌着鲜卑族的血液,隋文帝的独孤伽罗皇后就是她的同族,更是她的表亲。
在平常的生活里,长孙氏非常节俭,服饰器物,都只是恰好够用而已。太子李承乾的乳母遂安夫人觉得东宫器物不足,要求增加,长孙皇后拒绝了,说:“为太子患在德不立,名不扬,何患无器用邪!”然而对于庶出的皇子公主,这位嫡母却照料备至,对宫中其它的嫔妃,长孙皇后也十分关怀,她们患病的时候,长孙氏都要带着最好的药品和食物亲自去看望。李世民的冲动脾气常会按捺不住发作并责罚宫人,每当此时,长孙氏都要设法拖延处罚,等皇帝气消了之后再慢慢为待罪宫人辩解。整个后宫在她的庇护下,从来没有谁受过冤枉的刑罚。后宫的女人孩子因此都对她满怀爱戴之情。
史书记载说,长孙皇后好读书,才学渊博,常与太宗对谈古今,对他深有启发。太宗深知妻子的见识才华,就与她谈论政事,她却从不在这种时候发表自己的看法。她真正对太宗的“进谏”,几乎都只在他做错事要惹祸的时候才发生,都是为了丈夫的江山社稷、为了帮助朝中直臣,她才会挺身而出,说别人想说而不敢说的话。在这方面,魏征是最鲜明的例子。
魏征实在是个不会看领导脸色的部下,他曾经不止一次地当面让太宗下不来台。有一次,太宗实在是被他顶撞得气愤不过,退朝之后恨恨地对皇后说:“总有一天,我要杀了那个乡巴佬!”长孙皇后问谁是这个乡巴佬啊?太宗咬牙切齿地道:“魏征这个家伙,总是当着满朝文武的面羞辱我!”长孙皇后听后返回自己的宫中更换朝服肃立于庭中向太宗行礼。太宗惊问原故,长孙答道:“妾闻主明臣直。如今魏征如此耿直,自然是因为陛下你已为明君。我怎能不向陛下道贺。”长孙以她的睿智和对丈夫的了解,轻轻的化解了太宗的怒气,既救了魏征,又令太宗明白直谏之臣的可贵,也加深了夫妻间的感情。
长孙皇后所做的这些,即使你认为她是在做秀,是在故示大度,她也还是做了,而除了她,再也没有其它的皇后做到过。
长孙氏所做的这些,是在做表面文章迷惑世人,以图巩固后位,方便自己做太后并为所欲为吗?
答案:不是。
那一年,正当盛年的李世民忽然身患重病,累年不愈,几度危殆。长孙氏虽然贵为皇后,仍然昼夜不离地侍奉着自己的丈夫。在细致入微地照顾丈夫的同时,她飘飘的衣带上时刻都系着毒药,当毒药被丈夫发现之后,她平静地解释:“若有不讳,义不独生。”
——长孙皇后的毒药,映照着她的心境,与她的丈夫不惜带着可能是个拖累的她齐赴玄武门之变的那一刻遥相呼应。
史书上的长孙氏,总是那么的端庄慈祥,雍容华贵,似乎她生来就是这么个庙堂泥胎的“娘娘”模样。总算她留下了一篇诗歌,使我们能够看到大唐皇后巍巍母仪下的另一面。
“上苑桃花朝日明,兰闺艳质动春情。井上新桃偷面色,檐边嫩柳学身轻。花中来去看舞蝶,树上长短听啼莺。林下何须远借问,出众风流旧有名。”
那个桃花映照下美丽非凡的怀春女子,才应该是真正属于长孙氏的形象吧。只是在这世上,只有李世民才明了那份“出众风流”有多么流光溢彩。
在她端庄无妒的皇后风仪下,仍然是一份鲜卑女子特有的固执爱情。只是她的表现方式,与独孤伽罗那么的不同。与其说她善待宫妃儿女纯是因为天生的善良体贴,不如再浪漫一点说她爱这个男人到了极处,甚至于宁愿委屈自己,也要让他尽情地随心所欲。煌煌史册,唯有那颗毒药令人晕眩地展现了一次长孙氏深入骨髓的痴情。
只可惜,面对那颗沉重的毒药,史书却非要说,那是因为长孙皇后不愿让自己重蹈吕后覆辙,所以打算提前解决自己,“以绝后患”。官方的神来之笔,实在令人哭笑不得。一对自幼结发的夫妻,在丈夫似乎将要走到生命尽头、妻子甘愿以身相殉的时候,(即使他们是皇帝和皇后),又怎么可能以这样的官腔表白心迹?!
然而,长孙皇后的这颗毒药没有得到派上用场的机会。太宗康复后不久,长孙氏就病倒了。
长孙所患的病,是多年旧疾“气疾”(哮喘、肺病)。用中医的观点,这实在是令人无法轻松的疾病。肺主气主悲,气不畅则郁闷焦虑夜不能寐。就算不发病,人也常有心思缜密多愁善感的倾向。然而就是这样体质的一个女人,却自幼丧父、寄人篱下。虽然长大后她找到了爱情,偏偏爱上的男人是李世民。幼年的不幸似乎只教会了她善待别人,却偏偏没有学会善待自己。嫁给李世民二十三年,是八千多个日子,她究竟又能有几个轻松安眠的夜晚?多年压抑的情绪,只会将她的旧病越积越深。
贞观八年,在随太宗居于九成宫时,潜藏已久的病终于发作,并迅速吞噬着长孙氏的生命。尽管已经抱病在身,长孙氏仍然念念不忘她的皇后职责,随后的日子,唐王朝的宫廷内部也大事不断:贞观九年,太上皇李渊病逝,贞观十年初,太宗诸弟诸子徙封……于是她的病就始终辗转反覆。
最后,在一个深夜,她强撑着陪太宗出宫视事,风寒侵袭,病情迅速加重,医生也束手无策。皇太子李承乾只得想别的办法:“能不能大赦天下,再多度人入佛道,祈求神助?”长孙氏拒绝道:“生死有命,非人力所能变易。如果行善可以延寿,我自问一生也从未做过问心有愧的事;如果无效,又何必妄求福报?大赦是国家大事,你父亲也从来不参与佛道之事,实在不必为了我一人擅动天下法度,更不能让皇帝做他原本不愿意做的事情。”
李承乾无奈,只得把母亲的话转述给了左仆射房玄龄,房玄龄又将此事转奏太宗。长孙皇后的话使众臣都嘘唏不已,纷纷请求太宗大赦并礼佛。太宗统统照办并亲力亲为。消息传到长孙氏的耳中,她反复地要求太宗不要如此,太宗只得中止计划。
长孙氏的病,终于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然而弥留之际,她最担心的仍然不是自己的性命,而是获谴重臣房玄龄的遭遇前途,对太宗说:“玄龄事陛下最久,一向小心谨慎,大小奇谋秘计他都有份参与,却从来没有向任何人泄露过,实在是忠心耿耿。如果不是极大之罪,陛下就一定不要亏待他。”随后她又说:“对于我的家族,要想保全他们长久,就一定不能让他们掌握权要,给一个散官闲职就行了。至于我自己,活着无益于世,死了就更不能耗费世间资财。只须因山而葬,不起坟,不用厚重棺椁,以木器陶器陪葬即可,再举行俭朴的葬礼。还愿陛下亲君子远小人,纳忠谏屏谗言,省作役止游畋,妾虽殁于九泉,诚无所恨,亦是陛下未忘妾也。”
贞观十年六月二十一日,长孙皇后逝于立政殿,享年三十六岁。五个月后,唐太宗将年轻的妻子下葬于昭陵,谥“文德皇后”。 “坤厚载物,德合无疆”。当年那副卦中的短短八个字,包含了怎样的含义,需要怎样的睿智、情操和牺牲精神,才能将这八个字写完。然而长孙氏短短的三十六年人生,却近乎完美地成为这八个字的诠释。
长孙氏死后,太宗在遗物中发现了她亲手编纂的《女则》十卷。
《女则》没有流传下来,根据记载,这部书中的内容,是采集古代女子卓著的事迹总汇,是长孙皇后平日翻阅以随时提醒自己所用,与班昭所著的《女诫》完全不是同一回事。在她生前,即使是她的丈夫都没有见过这部书。太宗手持妻子生前的著述,睹物思人更增哀伤。
长孙皇后生前,太宗虽然与她有结发深情,却仍然不免辗转于诸妃之间,即使在她抱病期间,也不免如此(长孙死后不久,第十三子便诞生了)。似乎直到妻子彻底撒手人寰,拿到那部被翻阅得已显陈旧的《女则》,太宗才完全地触动,发觉自己失去了怎样的无价之宝,才明白自己曾经让她经历了怎样的冷清孤单。长孙氏在丈夫的思念中,日复一日地完美无瑕。所有活着的女人,都敌不过死去的她。
长孙氏去世前,太宗的女人们先后为他生育了二十一女十三子。长孙氏去世后,十三年间后宫却只生出了一个孩子,而且出生之时离长孙氏之死也起码有六七年。似乎正当盛年的李世民感受男女欢爱的激情,都随着长孙氏一起逝去了。
恰恰是在元廷发表建荆湖、淮西二行省伐宋的前一个月,南宋权相贾似道的母亲胡氏去世。贾似道居丧的三个月,本应当是宋政府加紧备战部署的关键时日,但这位皇帝的“师臣”要尽孝道,按常例不署理军国重事,朝廷竟在束手观望中任时光白白流逝。七月宋帝度宗死去。在大都,伯颜正为离朝南征陛辞;在南宋的“行在”杭州,将相们却弃国是于不顾,忙于举朝缟素,表白各人的忠君之忱。
对国难置若罔闻、“从容如常时”的惊人麻木,似乎是南宋一朝权相专制、党派间互相攻伐和虚伪的道德化政治共同培育的产品。小朝廷苟安于一隅,“直把杭州作汴州(指北宋首都开封)”。国用不敷,甚至向民间“预借”赋税达十多年。民间骂他们把西湖当成了糟蹋民脂民膏的“销金锅儿”;还有人作诗,讽喻气量狭小、没有远见和长久之计的政府是“小小人家短短桥”。
这个“小小人家”在最后十多年中,差不多完全被操纵在贾似道的手里。1259年忽必烈从鄂州前线退师,主持荆湖防务的贾似道以“诸路大捷”、“江汉肃清”上奏,名声大震,入朝为左丞相。他很快步入权势的巅峰,在集百官议事时,居然能厉声斥责他们:“诸君若不是似道提拔,怎么会有今天这样的地位?”以至时人有“辇毂谁知有赵皇,宫廷也只说平章”的诗句。杭州有1,6万名太学生,以道学相标榜,经常用匿名诽谤、散发“揭贴”(即传单)等手段制造政治风潮。他们虽然难逃“空谈误国”之咎,却对权臣多少有一点制约的作用。但贾似道在当政期间,竟然能有本领笼牢一时名士,以虚崇道学而使太学生沉默不言。高压和利诱严重地腐蚀了政府回应各种刺激的必要弹性。南宋虽未亡国,国内却早已弥漫亡国气象。“楼台突兀妓成围,正是襄樊失援时”。整个朝廷就这样在文恬武嬉中坐待灭亡。甚至当襄阳失陷,元军旦暮伐木造船,整兵练众,预备渡江时,宋朝的沿边守帅中仍有人认定“渔舟如叶,江涛浩渺”,北兵必定攻不破“长江天堑”。朝政掌握在这样一班君臣手中,虽然兵力并不弱小,虽有军民一城一池的英勇抵抗,终于不可能挽回亡国的可悲命运。
古代风景画鉴赏伯颜舟师由襄阳浮汉而下,进趋郢州。时宋军聚重兵10万于郢州,分屯于汉水东、西岸的郢城和新郢,以炮弩夹江而列;两城之间连以铁索,又在江面水中密植桩木,用以阻挡船舰南行。伯颜在郢城北20里扎营,决定“耀兵不攻”,暗遣人马袭克郢城下流的黄家湾堡,乃挽舟上陆,至黄家湾堡,由堡西河汊驾舟入藤湖达汉,如是绕过郢州而南。在汉水沿岸的沙洋(在今湖北荆门东南)、新城(在今湖北潜江西北)、复州(在今湖北沔阳)等要塞,元军都曾遇到顽强的抵抗,或以强攻克城,或先经苦战,再以谕降得之。
元军原欲夺取汉口,由此渡江。因宋水师严阵以待,乃开坝引船,由沦河出沙芜口(在今湖北黄陂南境),而达于长江北岸。至元十一年(1274)十二月,伯颜在进攻沙芜口以东十余里的长江南岸要塞阳逻堡的同时,命阿术分水军溯江,“为捣虚之计”,袭攻沙芜口对岸的青山矶(在今武汉东北二十余里)。元军乘雪夜实施强攻,攀岸步斗,经反复搏杀,遂得南岸。明日,伯颜得阿术报,指挥诸将急攻阳逻堡,下之。宋军伤亡惨重,“流尸蔽江而下”。元军历数昼夜方才陆续过江。
渡江后议兵所向,阿术建议先取鄂州、汉阳,“虽迟旬日,可为万全计”。元军遂回师西向。鄂州与汉阳隔江对峙,所恃为汉阳水师。元军先焚汉阳军船舰3000艘。“火照城中,两城大恐”,未久皆不战而出降。伯颜遂以渡江大捷驰驿入奏。
岁末,伯颜分兵4万,命阿里海牙规取荆湖,以绝东进之师的后顾之忧。至元十二年三月,阿里海牙在洞庭湖口与宋将高世杰聚集的水师交锋,败溃宋舰船数千艘,乘胜攻占荆湖南部的要地岳州(今湖南岳阳)。元军从这里西北行,移攻江陵。四月,围攻江陵门户沙市,破其栅,纵火焚之。沙市款降。江陵守将斗志瓦解,接受招降。阿里海牙即占有荆湖南、北的制胜之地,“分道遣使招谕未下州郡”。长江中游全体动摇,谕降诏书所至,“无不降者”。除死守的潭州而外,元军在洞庭湖南北几乎没有遭遇过大的抵抗。
自从命伯颜出师灭宋以后,忽必烈一直以忐忑不安的心情等待前方的战报。他对元军能否一举平宋,并没有充分的把握。他派到南宋境内的间谍,曾潜往信州(治今江西上饶)龙虎山,替他问天命于张天师,得到肯定的答复,而且还带回来张天师的符箓以为凭信。尽管如此,真刀真枪地打起来结果会怎么样,究竟不是一纸符篆就足以担保得了的。伯颜南征后“使久不至”,忽必烈为之“方念之深”,只好靠卜卦排遣忧虑。算命的人“待诏公车,百十为辇”(在宫廷等待召见的卜者,要用数十成百辆车来接送)。大军渡江、克鄂州的捷报传来,他依然不敢完全释怀,深夜把姚枢召往内廷,对他说:“过去我才渡江,家里就发生内乱(指1259年末从鄂州城下撤兵,与阿里不哥争位事),上天不肯终结对宋的护佑而让我北归。现在伯颜虽然已经渡江,天到底是否会终止宋朝命运,还不知道!赵官家有天下三百年。天命没有赐降到我家,而先在他们那里。所以千万不要轻视宋朝!”直到阿里海牙攻下江陵,切断四川与长江中下游的联系,完全排除了伯颜“上流一动,则鄂非我有”的隐患,忽必烈这才可以放心舒气,声称“东南之势定矣”,于是兴致勃勃地在京师排宴三日志庆。
至元十一年末,元军从鄂州出发,顺流而东。前锋是吕文焕,伯颜自领水陆大军随后征进。长江中游一线的宋将,许多人是吕氏旧部门人,所以临江诸城往往“望风降附”,传檄而定。十二年(1275)二月,元师已到达池州(今安徽贵池)。
自从鄂州失陷的消息传到杭州,宋廷合朝震动。贾似道这时葬母已近两月。代4岁的小皇帝赵显主持朝政的谢太后诏命贾似道都督诸路兵马抗拒元军。1275年刚过旧历元宵节,贾似道便领兵13万、舰船2500艘西行,溯长江师次芜湖(在今安徽)。他虽然嘴上说“决于一行以求必胜”,实际上却已有退却的安排。行前,他与亲信约,如出师失利,要他们将赵氏宗室迁至庆元(今浙江宁波),与他在海上合会。他幻想袭用南宋初年的“蹈海之危”,避过蒙古讨宋大军的兵锋,坐待其退军,再图兴复。
出师芜湖后,贾似道仍在幻想避免同元军作战。先与新近降元的吕师夔(吕文焕侄辈)拉关系,想通过二吕求和;继而以遣返被俘的元朝军官为由,直接试探伯颜对议和的态度。两招都未能生效,乃于二月初正式以称臣纳贡为条件遣使求和。伯颜坚持要贾似道到元军帐下“面议”,才肯举行和谈,实际上是拒绝与宋和议。贾似道的一厢情愿全部落空,于是“阴备快船”,随时准备从前线逃走。
二月中旬,元军从池州移师,进至宋前锋孙虎臣所驻之丁家洲(在池州下流,今安徽铜陵东北)。元军以步骑举炮弩夹岸推进,用巨炮轰击宋水师;又以数千艘战船“蔽江而下”,突击宋水营。宋先头部队将领姜才奋起迎战,甫交锋,孙虎臣却跳上随军小妾所乘舟。宋军见主将换船,都大叫“步帅遁矣”!前锋军水营乱作一团,又遭元军反复冲杀,尸流江面,江水变红。
元军乘胜追击,逼近夏贵部勒的水阵。夏贵也不战而走,以扁舟驶掠位于他下流的后军指挥舰,对贾似道喊叫:“彼众我寡,势不支矣!”贾似道“错愕失措”,鸣钲令诸军逃散;他自己撤至扬州,预备漂海。13万宋军顿时不战自溃。实际上,元兵直到次日,才进抵贾似道主力驻扎的鲁港(在丁家洲下流,今安徽芜湖南)。二月末,它不战而取建康(今江苏南京)。三月初进据镇江。周围数十城望风披靡。元军遵旨在这里休整。五月,伯颜奉召赴阙议事,东南地区的攻宋战争稍有间歇。
入秋,宋将赵晋、张世杰陈舟师于镇江水面,邀元军会战。宋水师“舳舻连接,旌旗蔽江”,每十船为一舫,连以铁锁,用示死而后生的决心。这时候伯颜北觐未归,元军由阿术指挥,分兵逆战。元军以火延烧宋师篷樯,宋军大溃,张世杰一直被元军追至大海。经鲁港师溃和镇江水战后,宋朝几乎已没有可供调遣的机动作战部队。除江北的扬、泰等州,以及江南常州等地婴城固拒长达数月外,宋人已基本上没有力量再与元军进行大规模正面交锋的阵地战了。元军在东南方向上的推进遂成破竹之势。
至元十二年八月,伯颜还至军前。十一月,命阿术驻瓜洲以绝扬州之援,余部则分三道发动对宋总攻。右路以步骑自建康趋广德军四安镇(在今浙江长兴西南),由独松关(在今浙江旧余杭西北九十里)包抄临安。左路以董文炳和南宋降将范文虎率水军从镇江循江蹈海,绕行入杭州湾。伯颜自率中路主力万人,水陆并进,沿运河,历常州、无锡、平江(治今江苏苏州)、嘉兴,而趋临安。常州举城相抵抗,元军强克后实行屠城。“城内外积骸万数,至不可计。井池沟堑,无不充满。仅余妇女婴儿四百而已”。
自鲁港败溃,宋廷“举朝相顾失色”,“台谏哭声震天”。但除了痛哭之外,他们拿不出什么像样的救国之策。贾似道的办法是请三宫移驾庆元,出海漂流。谢太后不许。同党陈宜中眼见舆情翻转过来,连忙反戈一击,上书要诛杀贾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把贾似道贬职远谪。路上,贾似道被解送人员擅杀。他罢相以后,陈宜中主持朝政,力斥文天祥、张世杰以勤王之师与元军决战的建议,一心一意向蒙古求和。宋廷在灭亡的最后岁月里,以向敌军乞讨和平的行为,使自己永远蒙受洗不清的历史耻辱:
1275年夏,太皇太后谢氏发诏书,向“叛将”吕文焕、范文虎“招谕”,要求他们从中斡旋,促使元廷罢兵许和。
1276年初,又遣柳岳往伯颜军营求和,这时元军已至无锡。柳岳垂泪哀求说:“现在太皇太后年事已高,嗣位的君主幼小,而且还在为先帝服丧期间。兵不伐丧是自古以来的礼制。恳望大丞相可怜、宽恕我们,退兵北归,免得引起敝朝三宫不安、陵寝动摇。我们怎么敢不年年进奉,岁岁修好!今日之事,确实是奸臣贾似道失信于贵方,因而贻害了我们的国家呵!”虽然忽必烈当时或许还有许和之意,伯颜却已抱定宗旨要灭宋,所以他斩钉截铁地回答:“当初我朝圣天子即位之初,曾遣使奉国书来与你们交好。你们国家无赖,拘留我朝使臣十六年(指郝经被宋拘禁之事)。所以要来兴师问罪。去年又把我朝派来的廉希贤等使节无故杀害。这到底是谁的过失啊!如果你们的太皇太后要我停止进军,为什么不学习吴越践王献出国土,或者像南唐李后主那样投降?你们宋朝过去从后周柴氏的小儿手里夺得天下,今天也失于小儿之手。天意如此,你何必再多说?”
20天后,宋使再见伯颜,声称除纳岁币外,愿尊元帝为伯,世修子侄之礼。如不许,称侄孙也可以。再不许,只求封一小国保存赵家的宗庙。这次求和,终因伯颜大军兵临杭州城下而流产。
在这之前还发生了一桩诈骗案。当时传说有一个当涂人的妻子叫赵孟桂,被伯颜纳为小妾。谢太皇太后异想天开,派人备厚礼去寻访她,想通过她打动伯颜。使臣回来说,赵氏担保将达成和约。宋廷为此颇感兴奋,后来却什么也没有发生。几年后,人们才发现赵氏从来没有收到过宫廷的赏赐,她也没有做过伯颜的妾室。大概是有人借宋室求和心切骗攫财产吧。
移驾也不是,求和也不成,朝臣们开始弃职出逃。其实这种现象还远非始于宋朝临终的最后时刻。谢太后为此出过一份朝堂榜,措辞差不多到了破口大骂的地步。她说:“像这样避难偷生,你们还要做什么人?死了又怎么去见地下的列祖列宗?”德祐二年(1276)正月,元军逼近杭州城。高级官员不辞而别更达到“接踵宵遁”的程度。正月五日临朝,文官只有六人。到十三日,“朝中为之一空”,连当初“哭声震天”的热闹情景也看不到了。
这一年的正月十七日晚,赵氏的孤儿寡母们大概通宵未睡。他们决定向元军献传国玉玺求降,宋朝的求降表也在那天夜里准备就绪。时距贾似道出师抵拒灭宋元军刚刚一年多一天。同时代的一个诗人描写那天晚上宫内的景象说:“乱点连声杀六更,荧荧庭燎待天明。侍臣已写归降表,臣妾签名谢道清。”
十八日,宋奉传国玺和降表至临安城外元军大营。寻以降表“不称臣、仍书宋号”被退还。
二十五日,修改过的降表送达伯颜。
二十六日,元军进入杭州城。
大家都了解现如今的父母针对自身儿女的塑造真的是愈来愈重视,有许多的小孩在不大的情况下就经历了十分技术专业的学习培训,逐渐触碰一些新的行业,就例如许多的大牌明星都是以小的时候就逐渐进到演艺圈当中发展趋势,长大以后也是凭着儿时积累的人际关系及其人气值,在演艺圈当中发展趋势得十分的非常好,比同年龄的大牌明星更占上风,就例如现如今中国的张一山杨紫及其易烊千玺等,她们的受欢迎,非常大一部分缘故全是凭着儿时积累的人气值。
大部分小明星可以说,长大以后跟儿时区别并不大,可是今日我给大伙说的这一个大牌明星她的姓名称为太后寿寿花,便是以前在艺妓回忆录这一部**当中饰演小百合!
大后寿寿花想来大伙儿也是针对日本的大牌明星大后寿寿花十分的了解了,这一个姓名听起来十分的怪异,但事实上,谈起他的影视剧,许多小伙伴们都应当看了,便是在艺伎回忆录当中饰演小千代的那一个知名演员,无论是长相,身型全是十分的出色,在这里一部**当中,也有我国著名演员,巩俐的加盟代理,顺理成章也是造成了很高的认知度。
小时候的神仙颜值小的时候凭着自身清亮的微笑及其甜美的目光遭受了许多网友的钟爱,成千上万网友都表明这一个小姑娘长大以后一定是一个长相挑球的女神,因此有成千上万网友都是在等待这一小女孩长大,可是小女孩长大以后,却跟大家想象之中的那一个甜美的美少女有一些差别,长大以后的女士太后寿寿花相貌较为一般,跟大家想象之中的那一个女神,可以说拥有非常大的差别了。
如今的她现如今饰演小千代的知名演员也是有28岁了,可是全部人的长相身型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并没有大伙儿想象之中的那麼震撼,反倒看上去真的是十分的一般,乃至还比不上平常人,许多网友都感觉,那样的神仙颜值终究还是输给了岁月,有许多网友也表明真的是期待越大,心寒越大。
以前清亮的目光越来越不会再那麼清亮,并且立体式的五官都没有那麼的立体式,看起来就跟平常人类似,尽管在平常人当中,这一女孩的长相也算中上,可是相比演艺圈当中的这些神仙颜值就相差甚远了,因此也让许多网友都感觉十分的心寒。
看得出,现如今眉目中间再也不会了以前的那类清亮的目光及其纯真的眼光,多了一些凡俗的味儿,岁月真的是一把杀猪刀,神仙颜值终归也只有沦落平常人,见到那样,长相十分一般的小千代以后,有许多网友也吐槽:告别,我先走一步。
可是我感觉,与其说她长丑了,倒不如说是大家对他的规定确实是太高了,期望值太高,因此便会心寒了,美好事物一直没法长期储存的!
我感觉针对一个知名演员来讲,更为注重的是表演,并并不是长相,仅有根据著作来展现自身才可以获得大伙儿的,一个知名演员自身便是为拍戏为之,而不是为了更好地一个有趣的灵魂,正所谓有趣的灵魂千篇一律,有故事的人才算是万里挑一,大伙儿针对长大以后的太后寿寿花是怎样看待的呢?热烈欢迎留言板留言跟我共享你的观点,是否是你心中中的那一个女神呢?
5f3d盖鸣晖(右)与吴美英演出《帝女花》 香港粤剧名伶盖鸣晖、吴美英携手,即将分别于7月5日、6日两晚率香港鸣芝声剧团在广州中山纪念堂演出原装港版古装粤剧《帝女花》
开篇时乾元十二年主要人物年龄(部分人物为倒推):甄嬛15岁,沈眉庄16岁,安陵容15岁,朱宜修27岁,慕容世兰20-21岁,齐月宾23岁,冯若昭24岁,玄凌25岁,纯元大玄凌2岁(20岁死),玄清18岁,崔槿汐30岁上下,浣碧14岁,方淳意13岁,甄珩19岁,甄玉姚12岁,甄玉娆7岁,玄汾13岁,叶澜依8-9岁,荣赤芍9岁。
乾元十二年八月二十:进宫选秀,初会安陵容、皇后、玄凌。
乾元十二年八月二十二:沈眉庄封从五品小仪;甄嬛封正六品贵人,赐号“莞”,初会芳若;安陵容封从七品选侍。
乾元十二年九月十五:进宫,入住棠梨宫,初会崔槿汐、方淳意、史美人。
乾元十二年九月十八:首次参见皇后、华妃,华妃以一丈红惩诫梁才人敲山震虎。
乾元十二年九月十九至腊月:甄嬛与温实初串谋装病避宠;沈眉庄侍寝后封正五品嫔,赐号“惠”。
乾元十二年腊月年三十:甄嬛夜入倚梅园祈福,遇玄凌,遗失小像。
乾元十三年年初二:余姓宫女假冒除夕夜与皇上对答之人封为从八品更衣。
乾元十三年一至二月:余更衣封正七品妙音娘子,赐居虹霓阁;因惩罚史美人而被禠夺封号。
乾元十三年二至三月:甄嬛等花签游戏。上林苑太液池边,玄凌借清河王之名与甄嬛初见、互生情愫;余娘子因冒犯甄嬛降为更衣,迁出虹霓阁,甄嬛晋为正五品嫔;甄嬛侍寝,赐椒房之宠,接连召幸八日。
乾元十三年四月十四:华妃主使人推眉庄溺水。
乾元十三年四月十八至五月:甄嬛晋封从四品婉仪。余更衣指使宫女花穗、太监小印子在甄嬛药中下毒,被甄嬛人赃并获加捅破冒充欺骗之事而被赐死,甄嬛初染血腥。甄嬛使计装神弄鬼逼疯丽贵嫔供出华妃指使余更衣谋害甄嬛一事,在皇后配合下华妃被禠夺协理六宫之权,丽贵嫔打入冷宫。
乾元十三年五月中:太平行宫避暑,玄凌居水绿南熏殿,皇后居光风霁月殿,眉庄居玉润堂,甄嬛居宜芙馆。玄清初次露面射海东青。曹琴默以玄凌借六王之名一事调拨甄嬛与玄凌,为甄嬛言语避过。眉庄在曹琴默殿中被发现有喜之兆,晋容华。曹琴默晋婕妤。
乾元十三年六月十九:温仪生辰,家宴,岐山王玄洵、汝南王玄济、平阳王玄汾出场。端妃出场。甄嬛避席在清泉边初遇玄清。曹琴默计陷甄嬛演惊鸿舞,在眉庄、陵容、玄清帮助下反令甄嬛得以表现晋封婕妤;华妃也借《楼东赋》复宠,赐居慎德堂,玄凌有复华妃六宫之权之意。
乾元十三年六月:眉庄被陷害为假孕,降为常在幽禁玉润堂。陵容父亲获罪,在甄嬛与皇后帮助下脱罪,甄嬛表示愿助皇后打压华妃。甄嬛在眉庄求恳下以安父之事劝陵容为家族而争宠。
宫一结束。
乾元十三年六月十六至七月:玄凌因怕甄嬛雷雨中害怕而从华妃宫中赶来陪伴甄嬛。甄嬛设计引荐陵容以歌获宠,册从六品美人。甄嬛因陵容之宠自伤,在桐花台再遇玄清,初见夕颜花。华妃以木薯粉害温仪吐奶之事陷害甄嬛,端妃解围。
乾元十三年八月初五至十二月:回到紫奥城。太后出场。玄凌赐甄嬛同心结。眉庄幽禁存菊堂。甄嬛香赠曹琴默试出浣碧背叛一事。浣碧欲吸引玄凌注意。甄嬛利用浣碧计诱华妃以为自己私探眉庄而大举搜宫,玄凌打消复华妃六宫之权之意。甄嬛随后私会眉庄,在玄清帮助下避开侍卫,并发现玄清藏有自己遗失的小像。甄嬛与浣碧摊牌,碧悔过。玄凌赐甄嬛蜀锦玉鞋。
乾元十三年十二月初九:常在方淳意承幸后晋封良媛,史美人进贵人,赐号“康”。
乾元十三年腊月年三十:家宴上与玄清共话巴山夜雨。太后要求甄为之抄录佛经。
乾元十四年正月十五:甄哥入宫探访,甄嬛为之择定夫人薜茜桃,陵容在旁听见。
乾元十四年二月:恬贵人杜佩筠有孕,晋封从五品良娣。宫中时疫蔓延。眉庄染时疫危急,甄嬛派温实初照顾救得未死。甄嬛寻得陷害眉庄的太医刘惫,在玄凌面前为眉庄###,眉庄复容华位份,玄凌欲降华妃为贵嫔夺封号,华妃却在此时遣原陷害眉庄的太医江穆依兄弟**温实初研究成果来控制时疫,重新获得玄凌欢心,复协理六宫之权。玄凌为平衡势力同时晋封淑仪冯若昭为妃,赐号“敬”。
乾元十四年三月二十三:凤仪宫中赏花时甄嬛助皇后与华妃斗口舌,华妃扯断珠琏滑倒众人,皇后之狸猫松子从悫妃手里仆出,甄嬛为避伤及杜良娣而摔倒并被松子抓伤面颊,被太医诊出有孕二月。玄凌告之甄嬛甄哥前线战斗有功加封兵权。安陵容因风寒倒嗓,相赠舒痕胶。
乾元十四年三月二十六:甄嬛晋封莞贵嫔,居棠梨宫主位。与敬妃同日受封。
乾元十四年四月:玄凌为甄嬛作“姣梨妆”,甄嬛进言让玄凌暗杀太医二江,举荐温实初上位。
乾元十四年四月十二:甄嬛生辰,玄凌赐绛绡翎衣,玄清以风筝、满湖莲花为甄嬛庆生,甄母封正三品平昌郡夫人。
乾元十四年四月:方淳意因拾风筝被华妃派人溺死于水中,追封淳嫔,以贵嫔礼丧。西南战事告终,甄哥封奉国将军,赐婚薜氏。汝南王享亲王双俸,紫奥城骑马,华妃父慕容迥加封一等嘉毅候,兄慕容世松为靖平伯、慕容世柏为绥平伯,母黄氏封正二品平原府夫人,例比四妃之母。华妃册从一品晳华夫人。薜茜桃入宫拜见甄嬛。
乾元十四年五月:杜良娣晋封恬嫔。因吃了悫妃所送含夹竹桃花粉的如意糕而流产,悫妃自杀,皇长子予漓归皇后抚养。
乾元十四年六月初七:帝后出宫祈雨,晳华夫人掌六宫,以迟到为名罚甄嬛跪于宓秀宫外育女诫,甄流产为玄清所救。慕容世兰降为妃,夺封号,去协理六宫之权。
乾元十四年七月:安陵容在皇后安排下以歌复宠,封从五品小媛,玄凌赐之金缕衣。甄无意听闻太后秘史。甄因失子伤心而失宠。
宫二结束。
乾元十四年九月至十一月:陵容得宠,甄嬛于仪元殿后听到陵容在玄凌面前计较凌更宠爱谁,伤心之余再遇玄清,琴笛和鸣。眉庄带甄嬛去冷宫激起其斗志,甄嬛受秦芳仪和陆昭仪唾面罚跪之辱,谋求复起。
乾元十四年十二月十二:甄嬛在倚梅园中蝶幸复宠,连续半月对玄凌欲擒故纵。
乾元十五年正月至三月:甄嬛以人彘故事吓疯秦芳仪,策反曹琴默。陆昭仪自请降为从四品顺仪。嬛嬛与玄凌议朝中汝南王政事,玄凌授甄哥羽林军兵权,甄嬛借汝南王妃妥当处理汝南王与文官争端,封汝南王长女庆成宗姬为恭定帝姬,入宫伺候太后,长子予泊为世子。甄哥进兵部正五品督给事中。汝南王求封其母玉厄夫人为玉贵太妃,迁入先帝妃陵。
乾元十五年四月初八:甄嬛献计封岐山王生母钦仁太妃为淑太妃,玉厄夫人为贤太妃,平阳王养母庄和太妃为德太妃,生母顺陈太妃加礼遇,遥尊清河王生母舒贵太妃为冲静元帅、金庭教主,上皇太后徽号为“昭成康颐闵敬仁哲太后”。慕容妃复位华妃。
乾元十五年四月:太后因甄涉政敲打甄嬛。曹琴默向甄嬛透露华妃情况。甄嫂与甄配合演夫妻不和的戏。甄与眉庄生分。陵容割已肉为甄作药引,重获甄嬛信任。
乾元十五年五月:太平行宫避暑,眉庄以陪伴太后为名不去,陵容居玉润堂。玄凌纳华妃侍女乔氏为采女。沈眉庄侍太后有功晋封为从三品婕妤,傣禄加倍。安陵容因为眉庄邀功晋封为正五品嫔,以姓氏为号。
乾元十五年七月至十一月:甄与玄凌合计在华妃与乔采女面前演戏,凌以甄不敬为名将甄迁居无梁殿,安陵容自请相陪。甄嫂生下男孩致宁。玄凌派玄清、甄哥里应外合,夺汝南王兵权,革去王爵尊荣,贬为庶人,终身禁于府中。慕容氏一族夺爵位,斩华妃父兄,未满十四女眷没入宫延为婢,余者流放。甄嬛与眉庄冰释前嫌。曹琴默出首告发华妃毒害温仪、策划淳滨之死、私交外臣、眉庄假孕等罪状,华妃降为从七品选侍,迁出宓秀宫居于永巷。乔选侍撤头牌不得侍寝。
乾元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曹琴默册封正三品贵嫔,赐号“襄”,赐居和煦殿主位。功臣之女中选秀4人入宫,黎氏为福贵人,管氏为祺贵人,倪氏为祥贵人,洛氏为瑞贵人。
乾元十五年十二月:甄父晋正二品吏部尚书,加封太子太保;甄哥晋兵部侍郎,羽林军都统兼翰林院侍讲学士;甄嫂晋正六品命妇新平县君。玉姚与祺贵人兄管溪订亲。甄与眉庄、敬妃以苦肉计烧宫陷害慕容世兰,玄凌将世兰打入冷宫赐死。
乾元十五年十二月二十八:甄嬛亲往冷宫道出玄凌用欢宜香使世兰绝育之秘,世兰绝望触壁而死。甄嬛使温实初药杀曹琴默,曹琴默追封襄妃,温仪归由端妃抚养。
乾元十六年二月二:皇后请封甄嬛为九嫔之首昭仪,进安陵容为从四品芬仪。甄嬛请封汝南王之子予泊继任汝南王。
乾元十六年二月十二至十月:甄嬛册封礼上遭皇后陷害误穿纯元皇后故衣,失宠,按贵人礼遇。温实初诊出已有孕一月,按嫔礼待。甄嬛得知因管氏告发甄哥结党营私,甄氏一门爵位全无,父贬为江州刺史,远放川北,兄充军岭南,嫂侄入狱,瑞嫔洛氏为证父亲清白自缢而死。甄嬛向玄凌求情,明白自己只为纯元替身,陵容告知其嫂与致宁已死,甄受刺激于十月初六早产帝姬,取名绾绾,玄凌赐号“胧月”。甄嬛自请出宫礼佛,将胧月托付敬妃抚养。玄清因为甄家求情而逐至上京。
宫三结束。
乾元十六年十一月:甄居甘露寺,号莫愁,遇姑子莫言,被静白欺负。
乾元十七年三月:静白欺负甄洗衣,温实初以玉壶向甄表白被拒。
乾元十七年重阳:玄清回京,两人在甄出宫一年后第一次交集,清为甄作胧月画像。
乾元十七年冬天:玄清的到访固定在了每月一两次。甄从芳若口中得知安陵容已晋封容华,管氏晋为顺仪,新人得宠之人为庆贵人、昌嫔、杨良娣。
乾元十八年:甄嬛在后山安栖观见到舒贵太妃,玄清到巴蜀微服私访三月,带回甄父母消息。玄清想撮合浣碧和阿晋被拒绝。浣碧以言语提点甄嬛注意与玄清身份差距。
乾元十八年中秋:玄清和甄嬛用月饼猜迷。嬛得知太后意欲择沛国公家**尤静娴为玄清正妃,而玄清第一次向甄嬛坦白心意,甄退避。
乾元十八年冬天:甄被静白诬告偷燕窝赶入凌云峰,发高烧被玄清救至清凉台。嬛得知清因救自己染风寒,心意松动。此时玄凌带胡德仪、敬妃、胧月来访,甄隐于屏风后得见胧月,同时因玄凌言语再度对玄清封闭感情。
乾元十九年春天:甄因浣碧以反话相激搬出清凉台,与玄清三月不见面,在舒贵太妃处合奏。玄清逼甄嬛直面感情,甄再度退避。
乾元十九年夏天:玄清暗中守护甄嬛,为嬛赶走狸猫,暴雨中吹笛,甄嬛在槿汐点化下终接受玄清感情。
乾元十九年七夕:甄与清共游长河,向太妃挑明感情。眉庄封惠贵嫔,自请居棠梨宫。
乾元十九年秋天:甄与清私游上京,用蛇药救了赫赫,为免其痛苦而杀赫妻结下梁子。
乾元十九年冬天:甄向温实初挑明与清关系。
乾元二十年四月:甄与清私订终身。
乾元二十年夏天:宫中当宠的傅婕妤以五石散获罪被太后赐死,玄凌吐血,玄清入宫侍疾。嬛与清和诗。浣碧以娥皇女英试探玄清,为清婉拒。
乾元二十年九月:出游遇见顾佳仪,激起甄复仇之意,玄清劝阻,浣碧责玄清是为已私心不让嬛回宫复仇,玄清直言不愿意让嬛重回宫中险恶生活。
乾元二十年十二月二十三:玄清受玄凌之托去摆夷刺探赫赫军情,跟甄相约回来后以假死药瞒过身份远走高飞。甄与清结衣为誓。
乾元二十一年正月:眉庄来访告之甄哥疯了,胡德仪生下和睦帝姬晋封贵嫔。
乾元二十一年二月:甄在太妃处发现已有孕一月余。温实初到来告之玄清翻船已死,甄怀清的孩子已经五十天了。
宫四结束。
乾元二十一年二月至四月:甄为腹中孩子设计复宠,槿汐自请拉拢李长,李长告之玄凌对甄有情,太后对玄凌新宠驯兽女叶氏不满,叶氏已由更衣晋封选侍。李长引玄凌以正月上香为名至甘露寺与甄嬛重拾旧好(此处为BUG,宫四结束已经二月了,时间倒退了)。徐燕宜有孕二月,因天相危月燕冲月之兆禁足。甄将回宫一事禀明舒贵太妃,揭出太后旧事。玄凌因嬛有孕拟册为妃以半副皇后仪仗接回宫。芳若告知宫中最得宠为昌贵嫔,安贵嫔居景春殿主位,昌贵嫔将进位昭仪,欣贵嫔进位昭容,管婕妤进位祺贵嫔。庆嫔、祥嫔、杨芳仪得宠,叶氏已晋常在,赐号“滟”
乾元二十一年五月:玄清从赫赫逃出归来,玄凌派玄清为册封使接嬛回宫,二人长河边虐心话别。甄赏静白板子,带莫言女儿花宜回宫。玄清于殿上牵嬛嬛交与玄凌,玄凌建未央宫以迎甄嬛。温实初告之未央宫中安手配鹅梨帐中香之秘。甄嬛向皇后请安,了解之前选秀新人或死或废所剩无几。太液池合欢树下初遇叶澜依。甄与胧月相见,胧月对甄毫无情义。甄向太后请安,太后恩威并施加以试探。
乾元二十一年六月至七月:翠微宫主位祺贵嫔以庆嫔宫里石子铺在徐婕妤玉照宫前陷害甄嬛滑轿,庆嫔周佩向甄嬛投诚,甄发现派去服侍安的菊清遭毒害而死。甄再会哥哥,得知顾佳仪常来照顾。甄与庆嫔设计让玄凌面见祺贵嫔责打旧仆晶清,祺贵嫔降为嫔,庆嫔升容华掌翠微宫主位。甄嬛初见徐燕宜,感其对玄凌深情愿助她保胎。祥嫔与福嫔争宠,甄嬛以糙米珍珠汤教训以压后宫争轧之风,树立威信并得太后赞赏。甄嬛与端敬、刘德仪合谋欲以安陵容佩带之香囊有麝香对徐婕妤不利扳倒安,却被安以香囊是复香轩杨芳仪所赠转而陷害,杨梦笙废为庶人,为证清白自杀。安装柔弱获玄凌垂怜,徐燕宜受刺激昏倒。甄与眉庄冒雨求恳太后出首,太后将景春殿罚俸一年,玄凌亲自守护下徐燕宜转危为安。眉庄开始接近玄凌。温实初诊出甄怀的是双生子。甄设计由钦天监的人说星象示安陵容为不祥人,解除徐燕宜禁足。宫中关于甄肚子过大流言四起,甄按兵不动。甄去叶澜依绿霓居,被其养的团绒猫惊吓。眉庄有孕二月,晋从二品淑媛。徐婕妤宫女赤芍吸引玄凌注意。
乾元二十一年八月:皇后在敬妃配合下提出槿汐李长之情,将二人打入暴室,甄请徐燕宜相助向玄凌进言放了二人。
乾元二十一年八月十五:玄清归来相会,滟贵人看到知晓二人之情。皇后请封荣赤芍为更衣,赐居拥翠阁。众嫔妃奚落安陵容。徐燕宜因赤芍之事动胎气难产。甄嬛回宫路上被叶澜依使团绒引来群猫惊吓临产,眉庄入产房陪同。甄产下龙凤儿女,玄凌欲封甄为贵妃,甄推托之下由李长进言封为淑妃,赐协理六宫之权。崔槿汐赐与李长为菜户,进正一品尚仪,管领宫中所有宫女。徐燕宜产下二皇子,赐名予沛,拟封贵嫔。
乾元二十一年八月:玄凌为双生子男赐名予涵,女名韫欢,号灵犀。甄嬛与敬妃交心剖白,尽释前嫌,将胧月仍托付敬妃继续抚养,并告知其多年不孕的原因为皇后陷害其与华妃同住。胡蕴蓉下手令安陵容倒嗓。甄为徐择定封号“贞”。
乾元二十一年九月十六:甄嬛与徐燕宜同日行册封礼。端妃与敬妃俸例视同夫人。
宫五结束。
乾元二十一年九月至十一月:叶澜依胁制甄嬛试出玄清之情,决定今后守护心爱之人的爱人。玉姚玉娆入宫探视,祺嫔揭出玉姚为情背叛甄家一事。贞贵嫔被赤芍挑衅,甄嬛安抚时发现内务府保管的自己所送予沛小衣有天花痘毒,皇后借此事挑拨甄徐关系。甄嬛弹压穆贵人等并将怨气引至安陵容身上,穆贵人对失宠的安百般戏弄。荣赤芍封正七品娘子,赐号“余容”。甄嬛设计让安知晓以损伤生育能力的息肌丸助习惊鸿舞。
乾元二十一年腊月:皇后请封赵容华为婕妤,甄嬛请封容华周佩为婕妤,德仪刘令娴为正四品容华。除夕之夜,仰顺仪因不知情对倚梅花梅花不敬被玄凌贬至花房种植水仙,皇后借赏纯元所种梅花为名将玄凌引至倚梅园,安陵容作惊鸿舞东山再起,进封从二品昭媛。
乾元二十二年三月至四月:甄嬛向太后请安觉查胡蕴蓉与皇后嫌隙,发现胡从小患哮喘症并已知自己不能生育一事。玄汾玉娆初会。温实初诊出眉庄怀男胎。玄清口谕胡蕴蓉晋妃,滟贵人晋封小仪。玄清风寒坠马,浣碧求去侍疾。皇后因安昭媛告密问罪昌妃擅用皇后服制在衣上绣凤,玄凌将胡降为良娣,和睦移入皇后府抚养。徐燕宜及胡陪嫁琼脂指出其鸟非凤凰而是神鸟发明,胡恢复妃位并昭示“贵妃”之意,胡当众讥讽皇后老且为庶出,不能与纯元比肩,皇后自请罚俸半年抄录通史。祺嫔以甄府旧仆玢儿、甄宫中宫女裴雯、静白指证淑妃与温实初私通,祥嫔提出滴血验亲,浣碧从清府中赶回抱贞贵嫔之子应付,孩子血与温实初相融,甄嬛在玄凌暴怒下揭出水是皇后备的有问题,叶澜依让花宜请得莫言证实静白诬陷甄嬛,皇后搬出纯元自保,玄凌将皇后身边宫女染冬逐出,祺嫔、祥嫔禠夺封号降为更衣,余荣娘子罚俸三月,赵婕妤罚俸一年。甄嬛命将斐雯、静白乱棍打死,并取安陵容之计拔二人舌头。祺嫔、安陵容言语刺激温实初对甄嬛之私心会害死甄,温为解玄凌之疑自宫。眉庄因安宫中宝鹊透露甄受屈一事前往昭阳殿亲眼见温自宫,血崩难产,甄掴安耳光,安打宝鹊以自保,宝鹊赐死。眉庄晋惠妃,产下四皇子命名予润,与温实初在嬛面前互表真情后死去,追赠德妃。温以失职自请守眉庄梓宫三年,徒弟卫临接替为甄嬛心腹。
乾元二十二年五月:胡蕴蓉册妃礼,甄嬛进言玄凌改其封号为“敏”。玄凌对长相象纯元性情似华妃的玉娆有意。玉娆与玄汾在明苑射柳互生情意。赤芍骑马闯明苑与玄凌赛马重获宠。玄清因浣碧酒洒前襟而掉出甄嬛小像,浣碧自认为像中人,甄嬛请求将浣碧认为义妹嫁为清河王正妃,玄清拒绝,玄凌将碧作为甄府义女嫁为清河王侧妃。沛国公府尤静娴因思慕玄清病重,太后将尤同赐为清河王侧妃。
乾元二十二年六月初四:浣碧赐名“甄玉隐”出阁,与甄嬛夜谈。
乾元二十二年秋天:玄凌从玉娆口中得知玉姚因管溪负情终身不嫁,准甄嬛让顾佳仪进宫查问甄家蒙冤一事,佳仪道出当年对甄珩有情,受管路挑唆因爱生恨告发甄家,为偿罪血书真相,并告知甄嫂与致宁死因有人施放疟疾老鼠。管家败落抄家,成年男子腰斩,未满十四的流放西疆,妻女没为官婢,管文鸳废为庶人,死于大雨中。甄氏一族###,父母返京,甄父不再任高官,甄母封正二品乐平府夫人。甄嬛与周佩合谋让周父旧属告发安陵容之父,安父废职关押。
乾元二十二年冬天:庄和德太妃为玄汾求娶玉娆,太后为免兄弟相争拟将娆远嫁青海德安郡王。甄玉隐联络各王府荐三女子入宫,岐山王府推罗氏封瑃常在,清河王府推祝氏为羽常在,平阳王府推江氏为瑛常在,居玉屏宫,两月后均进贵人。余容娘子进贵人。
乾元二十三年初一:玄凌立予漓为齐王,予沛为晋王,予涵为赵王,予润为楚王。
乾元二十三年春天:甄嬛让玄凌看见玉娆与玄汾谈情,玉娆亲向玄凌表示不愿入宫为妾而愿作玄汾妻子,玄凌将玉娆赐婚平阳王正妃,封为正一品嘉国夫人,平阳王赐食邑十万户,生母进顺陈贤太妃。
乾元二十三年夏天:皇后禀告安陵容有孕四月,请封正二品妃。甄嬛向玄凌建言给安封号“鹂”,又指陵容名字应避讳,玄凌将安赐名鹂容。甄嬛以皇后言“后宫妃位多悬”向玄凌请大封后宫。甄带卫临探视安,知其胎象不稳并知安身边宫女鸢羽儿侍寝后因安压制而未得晋封。
乾元二十三年八月初七:玄凌大封六宫,册端妃齐月宾为端贵妃,敬妃冯若昭为德妃,敏妃胡蕴蓉为庄敏夫人,昭容吕盈风为欣妃,昭媛安鹂容为鹂妃,淑容徐燕宜为贞妃,婕妤周佩为庆贵嫔,容华刘令娴为慎贵嫔,婕妤赵仙蕙为韵贵嫔,福嫔黎萦为福贵嫔,睦嫔汪轩媖为芬仪,小仪叶澜依为滟嫔,余容贵人荣赤芍为荣嫔,瑃贵人罗惜惜为瑃嫔,羽贵人祝含芷为羽嫔,瑛贵人江沁水为瑛嫔,康贵人史移芸为良娣,穆贵人穆景秋为良媛,才人严致秀为璘贵人。端贵妃与甄嬛协理六宫。
乾元二十三年八月十七:追赠德妃沈眉庄为惠仪贵妃,悫妃汤静言为恭悫贤妃,淳嫔方淳意为淳悯妃,襄贵嫔曹琴默为襄穆妃,瑞嫔洛临真为昭节妃,顺选侍慕容世兰为顺成贵嫔,庶人杨梦笙为恭静贵嫔。
乾元二十三年八月:卫临解出安宫中凝露香为暖情药,并提点甄皇帝不知安胎象不稳。甄嬛教鸢羽儿日日摘狐尾百合讨好安。
乾元二十三年九月:初一为安陵容生辰,甄嬛以凝露香混入狐尾百合花苞,借鸢羽之手放入安寝宫,安因与玄凌房事而流产五月大男婴,失去生育能力。凌欲封安从一品夫人以补偿,太后在甄、吕、胡的配合下知晓鹅梨帐中香之秘,认为安流产是因争宠用了凝露香之故,甄假意为安求情揭出舒痕胶一事,众人推波助澜揭出安陷害杨芳仪、眉庄、对玄凌无情为父才邀宠等数罪,玄凌搜宫后更揭出五石散是安给傅如吟,皇后震怒下将安掌嘴,太后不允将安赐死,禁足景春殿不许人侍候,日日派人掌嘴,宫中人亲者杖杀余者卖出京为奴,安父斩立决。甄哥病愈进宫探视嬛,安求见面后死去。
大家好,我是倾情,很高兴在这里回答这个问题。《清平乐》中,曹丹姝的才学和胆识是得到过赵祯的认可的,若是以男儿身,便是封侯拜相也不在话下。但是太有才华的女人,给男人的是压力感,剧中的赵祯也经常因为曹丹姝的太讲原则性以及对军事谋略上的看法而感到隐隐的不安。
但是曹丹姝并不是仗着一身才华,一定要施展拳脚,像庙堂上的众臣子一样,挥斥方遒,指点江山,她懂得了赵祯对她才华的肯定,也一样懂得赵祯对她才华的厌弃,赵祯需要她的才华来统领后宫,也需要她的才华来为自己教育子嗣,但是她的才华也是赵祯所忌惮的,赵祯担心将来她会成为第二个章献太后。
丹姝自从打定主意做贤后做臣子之后,就没了撩赵祯的心思,就这样眼睁睁看着苗娘子生下徽柔又诞下皇子,张妼晗生了一胎生了二胎又再怀第三胎,而赵祯却在日渐相处中喜欢上了丹姝,随手一画就是丹姝的模样,读到范仲淹的文章,一高兴下意识的就要和丹姝讨论,结果发现丹姝没在身边,立马让怀吉将文章送了过去。 怀吉一眼看穿赵祯心思,若非很爱丹姝,怎么会连朝中大事都愿意和丹姝分享。
赵祯看见丹姝主动来见自己一脸欣喜,立马和丹姝把酒言欢聊个不停,又是说委屈,又是拉手诉心声,结果观众还是没来疼一下,之后两人又因张妼晗的构陷挑拨再次加深误会,赵祯半夜逃讨酒,丹姝连门都不开。 张妼晗死后被赵祯追捕追封温成皇后,彻底让丹姝寒了心,但最终陪伴赵祯到晚年的却只有丹姝,赵祯晚年病重奄奄一息,说不出话,用手指心口示意很爱丹姝,丹姝顿悟泪流满面,赵祯靠丹姝怀里驾鹤西去,丹姝泣不成声,崩溃大喊“你带我走”,两人最终以虐恋收场。 很高兴今天在给大家答疑解惑,希望我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也欢迎大家在这里和我一起讨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