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品种玫瑰的花语

不同品种玫瑰的花语,第1张

 随着时代的变化,送鲜花成为一种时尚的象征,玫瑰花更是众多鲜花者中的首选。玫瑰还是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的圣物。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不同品种玫瑰的花语,欢迎阅读。

不同品种玫瑰的花语

 绿玫瑰的花语:纯真简朴、青春长驻,我只钟情你一

 绿玫瑰充满青春与活力,青青涩涩,华丽中又带有纯真简朴,它给人带来青春的长驻,和永恒不变的钟情。

 绿玫瑰是玫瑰花中一个十分少见的品种,其花朵为淡绿色,十分的清爽和纯洁。而在现实生活中,多为切花绿玫瑰,它为暖温带喜欢树种,一般垂直的分布在海拔600以下的低山或者丘陵,严格意义上来讲,现实生活中绿玫瑰是不存在的,我们所看到的的绿玫瑰多为现代PS技术的作品,而绿玫瑰则是来源于以色列国家的谣传,在传说里绿玫瑰的名字叫做“碧海蓝天”。

 黑玫瑰花语:温柔真心、独一无二、动人爱情的另类表述。

 黑玫瑰如同闪亮的珍珠,在夜光中绽放着无言的尊贵。

 黑玫瑰属两性花,嫩梢绿色,幼叶薄,叶面浅紫色,叶片上表面有稀疏绒毛,成龄叶较大,近圆形,中厚,深绿色,叶柄紫红色。黑玫瑰4月下旬萌芽,6月上旬开花,8月上旬果实着色,9月下旬果实成熟。

 粉玫瑰花语——初恋,特别的关怀,喜欢你那灿烂的微笑。

 还代表美丽的初恋。粉玫瑰没有红玫瑰惹火的红,也没有白玫瑰舞雪的白,它只有淡淡的粉,默默的温柔,低头无语,却胜过了千言。

 粉色玫瑰:幸福、欢乐

 深粉色玫瑰:感激。

 粉玫瑰代表的爱,没有红玫瑰那么热烈,不会一下子惊走了窈窕淑女,正好适合表白时用;也没有白玫瑰那么纯真得不食人间烟火,不会让对方错估了你的心思,还能不经意间泛开她灿烂的笑容……

 粉玫瑰温婉可人,如同灿烂的笑容一般,令人难忘。把它送给她,表达你的爱的宣言,同时粉玫瑰还代表了刻骨铭心的甜甜涩涩的初恋。

 香槟玫瑰花语——我只钟情你一个

 香槟玫瑰的花语是:爱上你是我今生最大的幸福,想你是我最甜蜜的痛苦。香槟玫瑰代表的爱,能够沁入骨髓,不管是在一起的幸福,还是分别的思恋,都是那么刻骨铭心。如果你对女朋友的爱超越了一切,如果你深爱你的老婆,那么香槟玫瑰才最能代表你的爱,才是你送给女朋友的最好礼物,才是你对老婆说出的最好誓言,才是你和恋人之间爱情的最好见证。

 香槟玫瑰,大部分的人若是想要表达心中所想,一定会选用送花的形式吧!送花无疑是一种浪漫而又不过时的一种方法。这里向大家推荐香槟玫瑰!香槟玫瑰是白玫瑰的一种,但又不是纯白,给人一种优雅沉着之感,是人们心中优雅的象征。

 香槟玫瑰活泼而又梦幻,美丽而不艳丽,清雅而又律动,正适合送给一生中唯一的挚爱。

 瓷玫瑰的花语:无缘的爱

 瓷玫瑰别名姜荷花、火炬姜、菲律宾蜡花,瓷玫瑰是一种美丽的重要鲜切花,瓶插时间持久,也可盆栽观赏,可于每年春天花期过后进行分株繁殖,每小丛3~5单株,每株茎上保留下部2~4片叶(以上剪除)。分株一年一次为好,以利植株成型和地下茎积累养分,供给开花。

 金玫瑰的花语:珍重祝福、嫉妒失恋

 爱情来讲,金玫瑰就变成了一种不祥之物了,就像我开头讲的那些,这时大家的共识就是对的了,金色玫瑰在爱情里代表着失恋、消逝的爱、再见、拒绝的爱、为爱道歉,甚至是一种嫉恨的表达。期中在日本,金玫瑰还成为了分手的礼物。

 不过有时候,金玫瑰是代表着等待,等待属于你们的爱情,当盼望着自己的爱情能快点到来的时候,金色的玫瑰就成了很好的代表,为自己买一束金色的玫瑰,等着你们的爱情能快点绽放!

中国玫瑰的传说故事

 相传,在古代,山东平阴地方的水山脚下,有一对青年男女,男的叫刘郎,女的叫翠屏。有一天刘郎在东山砍柴,翠屏在西山采药。刘郎有些困乏,便依着柴捆睡着了。睡梦中他似乎闻到了一股花香,连忙起来循着花香走到了一个叫“水山御苑”的地方,这里是王母娘娘的一处凡间花园,而刘郎并不知道。

 他见到一棵花树,枝头上开了一朵红花,艳丽多姿,芳香扑鼻。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株玫瑰。水山上的玫瑰都不开花,这里的玫瑰怎么会开出这么美丽又有香味的花朵呢他想到,如果把这朵鲜花戴在翠屏的头上,该有多好。于是他便伸手将这朵玫瑰花摘了下来,刚想转身离开,突然两个天兵出现在他的面前,不由分说就把刘郎绑了起来。

 翠屏采药归来,不见了刘郎,便一路喊着寻找。她终于找到了双手被天兵绑起来的刘郎,知道他由于私摘了王母娘娘的珍贵玫瑰花,而被罚做终生苦役。天兵说:“除非水山上的玫瑰都开出花来,才有可能放刘郎回家。”从此之后,翠屏每天都要上山取金泉水浇灌玫瑰,她的汗水洒遍了水山的每一块土地。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的早晨,翠屏突然发现漫山遍野的玫瑰都开出了鲜艳的花朵,刘郎终于回到了翠屏的身边。人们都说,玫瑰花是为刘郎、翠屏这对情人而开的,也是为普天下的有情之人而开的。

希腊的玫瑰花传说

 希腊,这个古代世界文明的中心,也把玫瑰奉为上帝的恩赐。玫瑰在神祗中是爱和美的象征,而在人间则用来表达人类的欢乐和悲哀。在希腊诗人的笔下,玫瑰的出现渲染着美丽的神话色彩。

 据诗人们说,玫瑰是司爱与美的女神阿佛洛狄忒(即罗马神话中的维纳斯)从海水泡沫中诞生时,她身上雪白的泡沫变成的。众神女看到女神身上的玫瑰花,美艳不逊于女神,为之惊羡不已,纷纷撒以使人长生不老的琼浆。琼浆使玫瑰获得芳香,但并没有因此而永不凋萎,这是由于神祗中有人心怀嫉妒的结果。

 在希腊传说中,玫瑰是希腊花神克罗斯创造的。当初玫瑰只是林中一个仙女的尚无生命的一粒种子。

 一天,花神克罗斯偶然在森林的一块空地上发现了它。克罗斯请求爱神阿佛洛狄特赋予了它美丽的容貌;让酒神狄俄尼索斯浇洒了神酒,使它拥有了芬芳的气味。又有美惠三女神将魅力、聪颖和欢乐赐予了它。随后,西风之神吹散了云朵,太阳神阿波罗得以照耀它并使它开花。玫瑰就这样诞生了,并立即被封为花中之皇后。

 红玫瑰的由来,希腊神话中有一则缠绵悱侧的传说。在古希腊,一位爱与美的女神阿芙罗狄蒂爱上了主宰自然界之神美少年阿多尼斯。两人愉快的生活着,可是有一天,阿多尼斯出外打猎被野猪咬死了,血流到之处就开满了一种白色美丽长满了刺的鲜花,女神阿佛洛狄特预料到阿多尼斯遇难之后,四处疯狂的寻找他,当她看见化成鲜花的阿多尼斯之后,就开始在花丛中奔跑,花茎的刺划破了她的手,刺破了她的腿,鲜血滴在纯白的花瓣上,顿时所有的纯白色的鲜花都变成了血红血红的了。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切体念 ——《结庐在人境》意象剖析

弗洛伊德等西方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心灵深处有一个“本我”,还有一个“超我”。“本我”,就是老子哲学中的归根反本,它摆脱了文化符号的异化与扭曲,如婴儿自然而和谐的生命的本来面目,它接近于西方存在主义哲学所标举的生命的本真状态。“超我”则是社会文化塑造,特立而成自我,是存在于社会现实中,充当种种特定的社会角色,按照群体规范和要求行动的自我。“本我”和“超我”是一对矛盾,和谐地统一在人的灵魂深处。一时“本我”占据上风,一时“超我”表现明显。“超我”和“本我”的交错呈现,显示了人在不同时期里的不同行为表现甚至整个人生追求。放眼封建时代,许多文人在妥协世俗、扩展生命以用世;努力追求“超我”的同时,其实内心深处也时时流露出对险恶官场及叵测社会的厌弃,在竭尽心机地回归“本我”,力所能及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如竹林七贤、谢灵运、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等,但其中在追求“本我”道路上走得最远的,对这一状态体念得最真切的,恐怕要数陶渊明了。陶氏不但敢想,而且敢做;不但做了,而且做得那么彻底。他的这一出世心态在他的许多诗篇中均有所表露,在《饮酒》系列中尤其发挥到了极致。本文便以《结庐在人境》为例略作阐释。

�《结庐在人境》一诗,是陶渊明诗歌意象的顶峰。在这首诗中,“本我”摆脱了“超我”的纠缠,澄明无碍地存在于诗歌意象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种“远”与“静”的境界是“本我”战胜“超我”后才可能出现的。“心远”并不仅仅是因为“地偏”,最关键的恐怕还是陶氏在心灵上的真正忘世,倘若心为物役,尘根未了,则即使身处“无车马喧”的偏地,也仍然会为凡事俗情所羁绊,像唐朝王维辈那样像模像样地隐居终南,但他心里图的依然是那条加官晋爵的捷径。在王维身上,“本我”仅仅是追求“超我”的一种手段。而陶渊明则完全不同,他的“超我”已然被排斥在心灵之外,“本我”即生命的本真已呈现出一种完完全全的展开状态。这个时候,不管形体在田园还是在闹市,“心远地自偏”,这种澄明无碍、自由自在的心灵使万物都展现出宁静悠远的情韵。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至此,诗人与“本我”融为一体。采菊的陶渊明,已是解脱了各种尘世纷扰,以生命本真状态呈现的陶渊明了。他心灵的悠然空明,投射在菊花与南山的意象中。他的整个身心已融入山气和美丽的夕阳之中,又似乎化作了飞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翱翔。如此心平气和、心无旁骛地与大自然相承合,体味着大自然本身无穷的韵味。在这种观照中,物是原态的,心是宁静的,心物交汇在内心里,在和谐意识中,认认真真地进入了一种物我同一的“忘我”状态。

前四句,诗人摆脱“超我”从世俗回归自然;中间四句,诗人又以一种超脱虚静的心态,真切地体念着生命的本真状态;到了最后两句,诗人则更似乎进入了一种神情恍惚、虚无缥缈的仙幻之境。“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所谓的“真意”即是对回归生命本真的体念与感受。这种体念与感受想要说但说不出来。古人说得好,“得意必忘言”,已然得了“真意”的陶氏,合情合理地“忘言”,绝不是故作高深,只是这种感受确实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这首诗中无酒,诗人却将其归入饮酒二十首,且成为其中冠冕,原因就在于其意象的捕捉与构成具有直觉无意识的酒神精神的特点。诚如古人所说:“这首诗意象构成中景与意会,全在一偶然无心上。‘采菊’二句,俱偶尔之兴味,东篱有菊,偶然采之,……而南山之见,亦是偶尔凑趣。山且无意而见,菊岂有意而采,……山中飞鸟,为日夕而归,……但其归也,适值吾见南山之时,……此亦偶凑之趣也。……其一点‘真意’,乃千圣不传之秘,即道书千卷,佛经完万叶,犹不能尽厥蕴,故但以‘欲辩已忘言’五字喝断‘此中有真意’之间。虽然,固已言之矣,不曰‘采菊东篱’云乎”“偶尔之兴味”,即审美的直觉无意识状态。从此状态中蜕化而出的诗歌意象,才能获得“境在寰中,神游象外”的悠远不尽的意味。这偶然无心的情与景会,正是诗人生命自我敞亮之时其空明无碍的本真之境的无意识投射。这里,相与归还的鸟儿和悦欣慰,它们没有了彷徨,没有了迷茫,也没有了离群之悲伤。它们投射着诗人摆脱“超我”的孤独迷惘后,精神获得巨大的归属和依托感,从而呈现出自由而宁静欢畅的心情。

对生命本真状态的真心体念是这首诗真意之所在,也是《饮酒》诗及陶渊明诗歌的终极目标。

谈陶渊明的田园诗

一 导言

晋文坛玄言诗风很盛,文学内容严重脱离现实。在这样的时代,陶源明异军突起,在诗歌,散文,辞赋创作上别开生面,以其突出的创作成就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清新气息,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二 陶渊明生活的时代及其思想发展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荆林街)人。他是中国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 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在当时,严格区分级的门阀制度高度发展,士人的仕途基本上决定他的出身,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庶族寒门深受压抑。这种严酷的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和思想有着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他的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赫,官至八州都督,曾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曾任武昌太守,父亲陶逸亦做过地方官,外祖父孟嘉做过征西大将军。但至陶渊明时,家道早已中落,生计极其艰难。陶渊明少年时代由于家庭和儒经的影响,对统治阶级抱着幻想,有“大济苍生”的壮志。但他的家世出身和所处的时代却是对他十分不利的。这时,反动的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点,门阀士族垄断了高官要职,出(公文有约)身于庶族寒门的人则遭到无理的压抑。陶渊明的曾祖陶侃虽以军功取得晋朝的高官,但本身并非门阀士族,在当时就已被讥骂为“小人”和“溪狗”,到了陶渊明时代,连这样的家世也没落了,他自然得不到社会的重视。这时东晋政治又极端腐败,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十分尖锐。以陶渊明生活的主要时期来说,便经历了司马道子、元显的专权,王国宝的乱政,王恭、殷仲堪的起兵,桓玄的夺位,以及后来终于夺取了晋政权的刘裕势力的兴起。左右政局的士族和军阀所热中的是争权夺利,他们既不想整顿政治,也无意收复失地。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想实现进步的政治理想是不可能的。这种客观现实对陶渊明的生活道路以及思想变化有着深刻的影响。

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也为了摆脱贫困的生活处境,陶渊明一生曾五次出仕。东晋孝武帝太元十八年(393)出为江州祭酒。但很快就“不堪吏职”而辞职回家,“躬耕自资”。第二次出仕,在他三十五、六岁时,为刑州刺史恒玄幕燎。恒玄是一个有野心的大军阀,专横放扈,陶渊明由于生性耿介,对其厌恶和忧虑,于公元401年冬,借母丧为由,辞官回家,又开始了躬耕田园的生活,第三次出仕,在他四十岁的时候,即是陶渊明归隐三年之后。先任镇军将军刘裕的参军。第四次出仕是公元4仍年从刘裕处转任建成将军刘敬宜的参军。第五次是义熙元年(405)八月,陶渊明又求为彭译令。是年十一月,作了八十天县令的诗人,终因“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辞官回乡,彻底走了二十多年漫长的归隐的道路。陶渊明在历经了官场的龌龊和束缚之后,终于迷途知返,植杖耘耜,清流赋诗覆成自己的“天命”,因而从心灵的深处释解了政治上的失落感,“乘化归尽”,找到了生命的归宿。

陶渊明的退隐,既出于对时势动乱、仕途险恶的忧虑,为了避祸而远离官场,也根源于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在门阀、制度下,寒士难有作为,他的“大济苍生”的宏愿注定会破灭;而面对官场的恶浊的黑暗,既无力改变,又不愿同流合污,陶渊明最终选择了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正因为他把壮志埋在心里,所以一直没有忘却现实,常常流露出对腐朽的现实的不满和壮志不得施展的焦灼和悲愤。在性格方面,陶渊明率真刚直,不合于官场,官事繁忙劳顿,也不合他自由闲静的习性。还有一方面,在于他本身深受老庄思想的影响,“心为物役”是他最大的精神瘸苦,他要摆脱的自身躯壳及物质的役使,获得心灵的自由。陶渊明一生儒道两家思想冲突很激烈,表现在他生活中就是屡仕屡隐。总之陶渊明既受时代风尚的影响,同时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吸收继承了多种思想观念,从而融合成了独具一格的陶渊明的性格。

三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分类

陶渊明 的创作以诗为主,兼擅辞赋和散文。诗现存一百二十余首,特别是反映乡村风光和农村生活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大,对后世影响深远。

所谓田园诗,就是指描写农村田园生活和田园风光的诗。陶渊明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田园诗大作家。在诗歌发展史上,以农业劳动为内容的诗歌可以追溯到古代歌谣。到了《诗经》出现了大量的反映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些农事诗反映了农民的劳动生活及其感受,但只到了陶渊明,农村的生活和田园风光才真正得到文人的注目,农事诗发展为田园诗,这些田园诗巧妙的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诗歌风格清新自然,描写细腻,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独特的艺术风格,形成了影响久远的诗歌流派。陶源明也因此被后世称为“田园诗人”。

陶渊明的田园诗从其内容看可分为四类:

第一类描写恬美静穆田园风光,抒发了诗人闲适自得的心情。这些诗歌写出了大自然的美,表白了诗人脱离樊笼的自由心境。如(归田园居)其一写道: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洲。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诗人把统治阶级的上层社会斥为“尘网”,把投身其中看成是做了“羁鸟”、“池鱼”,把退处田园说成为冲出“樊笼”,,重返大自然的喜悦有如鸟儿冲破牢笼罗网,心情是那么轻松愉快,表现了他对丑恶的世界的鄙视。因而,在全诗中既流露出一种心灵解放的舒畅,又饱含摆脱官场,安然归家的欢欣,于是诗人不厌其烦地一一描述自己的田园:田亩、草屋、榆柳、桃李、远衬、狗吠、鸣吠,都是那样亲切美妙,足以安身立命。这些极其普通的景物,经过诗人的笔触,便酷似一组和平、平静的农村风景画佳作。字里行间流露了作者由衷的喜爱。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陶渊明以审美的目光注视田园和大自然,超脱了现实的矛盾和痛苦,达到和谐静穆的境界。

当诗人尚未离开宦途时,总有一种“暂为人所羁”的感觉,心情无法平静下来,他“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但当他远离了污浊的现实,回到田园中来,却感到获得了归宿。《饮酒》第五首: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门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诗人避开了达官贵人的车马的喧扰,在悠然自得的生活中,获得了自由而恬静的心境。

第二类歌咏农业劳动,以及在劳动中与农民的深情厚谊。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引入注目的是那些描写自己躬耕田亩的作品;由于生计所关,农事劳动当然是诗人归田后的首要之务。早在彭泽桂冠的前二年,他在家居时就已经开始农事劳动了。他在《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中所写的“在昔闻南亩,当年意未践;屡空既有人,存兴岂自免”(其一),“秉来欢务时,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亩办怀新;虽未量岁功, 事多所欣”,都是当时田间农事劳动的经过和欢快之情。在彭泽归来的最初的日子,这类农事劳动的描绘也都是带有一种浪漫情调和欢欣的色彩。尽管他面前的只是一个几间草屋,几亩荒园,有着妻子之累的贫寒的家。但他却把未来的生活想象得非常美好。《归去来辞》里所说的“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家人吉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正是他设想的未来隐居生活的主要内容。《归田园居》五首是陶渊明在晋安帝义熙二年(406)写的组诗,其三说: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披着月色,从草木丛生的小径上荷锄归来。诗人用极经济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绘塑了一个封建士大夫亲自躬耕田亩的形象,写得情趣盎然,写景亦是写心。“衣沾不足借,但使愿天违”,正是在辛勤的劳动中,诗人明白、了\"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湍\"(《庚戌岁月中于西田获早稻》)的道理。所以尽管“晨出肆微勤,日人负来还”,诗人还是“但愿长如此,躬就非所叹”(同上)。诗人描写景物,就这样往往和农业劳作交织起来,作为劳累的一种补偿,更体会到一种“欣慨交心”的感受。随着诗人年岁的老大,躬耕岁月的长久和生活的日益贫困,到了他五十二岁写《丙辰岁八月于下撰田舍获》时,他的思想认识更有所提高。诗云:

贫居依稼稿,戮力东林隈 不言春作苦,常恐负所怀。 司田春有秋,寄声与我谐。

饥者欢初饱,束带侯鸡呜。 杨楫越平湖,泛随清壑回。 郁郁荒心里,猿声闲且哀。

悲风爱静夜,林乌喜展开。 曰余作此来;三四星火颓。 姿年逝已寇,其事未云乖。

遥谢荷条翁,聊得从君栖。

这里,诗人归隐初期叹苦嗟劳的情绪已让位给对收成好坏的担忧。\"不言春作苦\",不是不苦,而是已无暇叫苦,唯一惶恐的是收成不好,眷眷于心的是秋收有望。因为收成的好坏关系着生活的温饱,\"饥者欢初饱\",正是久饥后吃了顿饱领的真切感受,这绝不是绝食终日的封建贵族文人所能有的体会!

在二十多年的隐居生活中,耕作的艰苦和生活的困窘只是一个方面,而读书;交友、春游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带来的精神上欢乐和丰收足以补偿他隐居时的物质生活的欠缺。这些,在他的诗中都有充分的表现。

读书也许是诗人隐居生活中至老不衰的乐趣。不论在躬耕之暇,闲居之时,或者在邻朋交游以至绝粮挨饿的当口,读书都是能使他得到最大的享受。他在《移居》(其一)中写的\"邻曲徐徐来,抚言谈在昔,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答庞参军》中写的\"谈笑无俗调,所悦圣人篇\",《读山海经》中的\"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俯仰终宇宙,不乐复如何\",在《吟贫土》中的\"倾壶无余沥,窥灶不见烟;诗书塞座下,曰仄不遑研\"等,写的都是他的这种读书生活。诗人也正是从读书中寻觅先贤高蹈世外的榜样,以作为自己隐居生活中对抗外界压力的精神支持力量。

除了躬耕和读书之外,亲朋邻居的交游之乐也是陶渊明隐居生活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如《游斜川》是写春游,《移居》二首是专写移居南村后邻朋交游之乐的诗篇。其一云:\"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乎;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相思辄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陶渊明甚至认为这种交游之乐能使他忘记人间的一切烦恼,他但愿永远不要离开这里。

长期在躬耕田园,生活的日趋恶化,使得诗人在劳动过程中逐步接近农民,与农民建立了感情。《归田园居》其二中写道:“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诗人在与农民的交往中,进一步认识到农民淳朴,自然,诚实的气质。诗人与农民共话桑麻,与他们生活的苦乐有了共同感受。陶渊明的这些田园诗不仅表现了与剥削阶级寄生观点鲜明对立的依靠劳动生活的思想;而且表现了不辞辛苦、坚持躬耕的顽强态度。这些都超出了一般士大夫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田园诗闪烁着进步的思想光辉。

第三类,反映了农村的凋蔽和村民生活的贫苦。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反映了他归隐后的劳动生活和谈泊的心境及描写田园的诗情画意时;但作为一个正直的诗人,他的一些诗也反映了农村的凋敝景象和人民生活的痛苦。诗人的家乡地处江州,曾是桓玄发难之地,军阀之间争夺政权的战争和镇压卢循农民起义的战争都在这里屡次进行。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都受到极为严重的破坏。《晋书·刘毅传》说:“江州自恒玄以来,驱蹙残败,至乃男不被养,女无匹对,逃亡去就,不避幽深,自非财弹力竭,无以至此。”陶渊明对这些战争虽未作正面描述,但确已接触到了农村的残破和生产阶破坏。(归田园居)其四说: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忧间,依依昔人居。

进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知” 薪者向我言:“死没无复愫。”

一世异朝市,此语真不虚! 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

村落变成了荒墟,田园变成了丘垄,居民已经亡逝,触目之处皆荒凉破败。诗人虽未交代其原因,但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无疑是战争造成了这怵目祸心的景象。在《还旧居》里,诗人的写到了故居的破败。“阡陌不够旧,邑屋呈时非。履历围故居,邻定罕复遗。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这种破败景象的描象表明诗人对农村生活有着清醒的认识。他还描写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和自己生活的困顿。(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诗中说:“炎炎屡焚如,螟蜮恣中田。风雨纵横至,收敛不盈廛。夏日长抱饥,寒夜无被眠。造夕思鸡鸣,及晨愿鸟迁。”写的是灾害欠收,自己饥寒交近的苦况。在《有为而作》诗的序言中他又说:“旧谷既没,新俗未登,颇为老农,而值年灾,日月尚悠,为患未已。登岁之功,既不可希,朝夕所资,烟火才通,旬日以来,始念饥乏。”在诗中有“弱年逢家乏,老至更长饥;菽麦实所羡,熟敢慕甘肥……常善粥者心,深念蒙袂非,嗟来何足吝,待没空自遗”的话,写的是他一家的生计已濒临绝境,不得不接受他人的施舍接济过日子。饥饿有时还迫使诗人出门觅食。他的《乞食》诗所写的就是他的一次为逃避饥饿而作乞客的经过。诗人记述种种贫困,不是无目的的,而是因为“今我不述,后生何哉”(《有为而作序》),要让后生知道生活的艰苦,知道保持固穷节多么不易。

第四类,表现了诗人美好的社会理想。

陶渊明不满黑暗的现实,很早就追求理想的社会,但几次出仕都未能实现,那时他还只能从传说中的古代寻求理想社会的图案,他在诗中流露“黄唐莫逮”的慨叹。这样,他的社会理想不能不是朦胧抽象而又具有浓厚的复古主义倾向的。最后转而寄身田园,隐居躬耕,独善其身。陶渊明的躬耕生活的结局如此可悲这也许是他归隐之初没有料想到的事。但就他来说,这是求仁得仁,又复何悔!他的躬耕不仕之志,仍到充也不动摇。他以前修为榜样,“谁云固穷狂,邈哉比前修。”“贫富常交战,道胜无戚颜,”“高操非所攀,谬得固穷节”,表现了他的高风亮节。诗人也正是通过长期的田园生活,感受到了统治阶级的战争和剥削给人民带来了痛苦、贫穷和死亡,看到了劳动人民在当时“逃亡去就,不避幽深”的现实,体会到了人民的愿望和理想,促使了一个“桃花源”理想社会的诞生,创作了千古名篇《桃花源诗并记》。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晚年的作品。如果说《归去来辞》是陶渊明对官场的否定,对田园的追求,那么,《桃花源诗并记》则是陶渊明对整个现实世界的否定、对幻想的理想的追求。在这里,陶渊明创造了一个“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说”的无君无臣的社会,这使我们想到了《诗经·魏风·顿鼠》中劳动人民幻想中的“乐土”。在那里:

相命肆农耕,曰人从所愁。 桑竹垂馀者,菽稷随时光。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说。

荒路暖交通,鸡犬互鸣吠。 禾豆犹古法,衣裳天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自馀乐;于何劳智慧。

这种社会只能存在于诗人的幻想之中,但这也正是对当时黑暗社会的批判和否定,代表了处在残酷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下难以生存的广大劳动者的善良愿望。桃花源式的社会,不仅是先世哲人们(如老庄,阮籍《大人先生论》,鲍敬言《无君论》,都主张无君无臣的社会理论)的理想的形象化,更是诗人基于社会现实生活,为解决社会问题而绘制的理想蓝图。

《桃花源诗并记》是陶渊明田园诗的新的发展阶段。它不局限于揭露现实社会的黑暗,而着眼于提出解决现实社会问题的方案,表现了诗人救人民于苦难之中的高度的人道主义精神。这是诗人田园生活中理想因素的集中和概括,是代表小私有生产者对造成战乱和贫困的封建社会所提出的抗议,它反映了广大农民希望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和平幸福生活的强烈的愿望。它虽然仍是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幻想,却启发人们认识封建社会的黑暗,鼓舞人们反抗不合理现实的斗争。

四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在中国诗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的诗人,他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田园诗有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弥漫着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悦和艰辛,表现着农民生活的苦难。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诗到后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结合,形成了绵绵不绝的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田园诗在诗史上的革新作用,还在于它冲击了弥漫着诗坛的玄言诗,打破了自魏末以来玄言诗一统诗坛的局面,给诗坛带来了清闲的气息。犹如一股春风,使窒息的诗坛漾起了勃勃生机。这股春风汇合了谢灵运的山水诗,终于涤荡了“谈乎寡味”的玄言诗,彻底解放了诗坛,恢复了诗歌不是以说理取胜,而应以抒情见长的传统,放射出新颖的艺术光芒。 000

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最受后人称道的是其平淡自然的风格,“古今尊陶,统归平淡”(黄文焕《陶诗析义自序》)。与同时期。“谈乎寡味”的玄言诗不同,陶渊明的平淡是彻忧思后复归于平静安祥,饱含落日常生活的热爱,平淡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格修养,也是他的审美追求。因而,在陶诗中出现的事物,大都是平信所见的东西,没有奇特的意象,不雕章丽句,诗人以清闲的感受,真切的体验化俗为雅,化平凡为神奇。这是陶诗韵隽永的原因。

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来论述“自然”的艺术特色在他田园诗中的表现。

其一,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陶诗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自然状态,有着什么样的陶渊明,也就有着什么样的陶诗,‘语言是存在的家’,陶诗就是陶渊明其人的家。”这个比喻可谓形象。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然而事实上,陶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才显得平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论诗绝句》)

其二,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四个“真”字,可见陶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近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诗所描写的对象,亦是习见常闻的事物,如村舍、鸡犬、桑麻、豆苗、耕种、风雨等,都是直写其物其事,而不讲究词藻上的华美,粗略几笔即勾勒出景物的神韵,形似更神似。此种白描功底,于平淡中透出丰富联想,于联想中生出诗的“淡永”意境。可谓“极平常之景,各生趣味”、“无一修饰之语,而其间无穷妙味。”

其三,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体现在追求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陶渊明曾借《五柳先生传》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见其田园诗的特点乃以“意”为诗,“直写胸中天”(元好问)。其实诗意也直接源于自然——触景生情,于是“诗缘情而绮丽”。陶诗的魅力,在于以其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创造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平和、少有激荡,严谨地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平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总体而言,陶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胜在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断吸引人。

创造出深融完整的意境也是陶渊明田园诗歌艺术的重要特色。陶诗善于以白描手法勾勒景物,点染环境。不描慕物态而以写意为主。诗中常出现的孤松、秋菊、白云、归鸟,都带象征性意义,表现诗人自身的品格,饱含着诗人的感情。陶诗还常在抒情写景之中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一些人生哲理,情、景、理融合贯通,创造出浑厚深远的诗歌意境。

陶诗语言别具特色,完全不受当时骈俪文风的影响,诗句多接近口语,平易近人。象“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今日天气佳,清吹与鸣蝉”,“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这类句子,明白如话。朴素真率的语言也体现出乎淡自然的风格。

参考资料:

网上搜的,总结提炼一下,你说的几个方面都可以提炼出来。

1

从前,有一个男人,他想成为一位诗人。所以他想,他一定得先拥有一份恋爱。

他想,他要爱上世界上最可爱的女孩,她的头发打着卷,是像阳光般的金色,她的恶作剧比小孩子们半夜偷吃的糖果还要甜。

上天垂怜他,他真的同那样的一个女孩相恋了。

他为女孩弹了一首曲子,女孩不懂音乐,但是幸福得笑个不停。

女孩说,只要能跟你在一起,哪怕两个人一辈子待在鲨鱼的肚子里也愿意。

他听了有些失落,他觉得,女孩比起他更像一位诗人。

他推开了女孩。

女孩离开后他写了一首无比悲伤的曲子。

这首曲子直到现在还被人们精心收藏着。

所以说,他永远也做不了一位诗人,就像女孩永远成为不了一位音乐家。

2

秋天到了。人们抓住了森林里最漂亮的红狐,要用他的皮毛穿在扮演酒神的少年身上。

狼先生救走了狐狸先生。狐狸先生那时还在睡觉,蜷在狼先生的怀里微微颤抖。

狐狸先生开始跟在狼先生的身后,帮助狼先生获取食物或其他事情。狼先生把鸟儿吓跑的时候,狐狸先生会唱歌给狼先生听。

狐狸先生把欠的恩情都还了,却发现仍有无从表白的爱意徘徊难去,狐狸先生这才知道,那些爱意不是对方的,而是他自己的东西。

狐狸先生觉得很失落,他离开了狼先生。森林里戴着星星耳坠的漂亮女巫见到他垂头丧气的样子,便笑着询问他的烦恼。

女巫拿走了狐狸先生的爱,把它放在了一个木盒里。

“如果有天你觉得空虚,不要来找我,要去找那位狼先生。”

“为什么?我的爱在你这不是吗?”

女巫用手指点了点木盒,“这并不能使你完整,狼先生他才能使你完整。”

3

王国里有一位王子,他是个傻瓜,他会为花园里的石头盖上毯子,还会因为月亮被云朵遮住而坐在地上嚎啕大哭。

王子已经二十多岁了,可国王总是说,就算是三岁的孩子都比他聪明。

可也有公主们非常喜欢这位王子。一位头发是阳光般的金色的公主说:“他也没做什么坏事,而且,他长得是多么漂亮呀。”

王子登上城堡的最高处,他傻傻地坐下来,闪着光的眼睛看着他的王国。

一位英俊的骑士站在他的身边,垂头轻问他是否想去看看民间的样子。

王子开心地笑起来,脸颊红红的。

他们在民间的街道上看见了一位游吟诗人。诗人脸颊削瘦,头发像死掉的海带。诗人闭着眼睛忘情地歌唱,可人们觉得诗人的歌声太难听了,唱的内容也不知所云。人们忍不住嘲笑了诗人几句。诗人睁开眼睛的时候,他面前已经没有围观的人群了。

王子歪着脑袋,问骑士:“大家为什么都走了?”

骑士回答:“因为人们不喜欢他,甚至有的人讨厌他。”

“讨厌他?”王子皱着眉,露出迷惑的表情。

“对。”骑士有点愧疚自己告诉了王子这样的话,只好温柔地轻轻笑了笑。

王子安静了好久后,皱着的眉头终于舒展了。

王子开心地对骑士说:“我永远不会讨厌你。”

4

从前有一位公主。她像阳光般的金发打着卷,笑起来的样子比果蜜还甜。一天,当她在花园里玩耍的时候,看到了她的父母正同邻国来的国王和王后交谈,邻国的公主安静地跟在他们身后。公主心想,那个女孩的鼻子真难看。

第二天,公主开始当着女孩的面挑她的刺,讲她的衣服难看,她的手指又短又粗,她的声音难听得会让月亮躲到云朵后面。

几天后,公主得知,女孩要嫁给她的一个哥哥。公主非常生气,跺着脚说女孩的眼光是全世界最差的。

于是当天晚上,女孩便和公主私奔了。人们都在说女孩是个傻瓜,因为她竟然和全世界最讨厌她的人私奔了呀。

5

从前有一个女孩。她的妈妈给她唱了一首歌。她的妈妈唱得太好听了,她听得一直笑,她笑得越来越大声,满天空的星星都睁亮了眼睛看她。

夜晚于是有了星光。

6

恶魔先生爱上了一位公主。

恶魔先生不知道如何表达爱意,他只好催眠了森林里最漂亮的精灵,把她的眼珠挖出来,把她的耳朵,鼻子,嘴唇割下来,用细枝串起做成花环的样子去送给公主。

公主看到后掉下了眼泪。可公主哭泣的样子太迷人了,恶魔先生非常喜欢。

恶魔先生想尽办法追求公主,他又送给公主棕熊的牙齿项链,银弓神新鲜的血液浴,盛在水晶鞋里的一百个新生婴儿的脑浆。

公主惊恐的眼睛里盛满泪水,恶魔先生迷恋不已。

恶魔先生把自己变成了一滩肉泥。公主捂住嘴巴流下了眼泪,眼睛变得红红的。可这次恶魔先生来没来得及问出公主是否喜欢,他便彻底融化了。

7

公主终于喜欢上恶魔先生了。

公主站在森林的深处,闭上眼睛等待恶魔先生的亲吻。

可是恶魔先生突然察觉到了什么,他暂停了时间,飞向了光的方向。

恶魔先生被主神囚禁在地狱的烈火里。

善良的天使向主神求情,恳求不要让公主见到冰冷的森林。于是主神让那片森林里的时间永远静止了。

公主就这样,为恋人的亲吻等待了永恒的时间。

8

剧作家穿着白色的燕尾服,胸口有白色的羽毛,他长得非常好看,每一位观众都忍不住去偷偷多看他两眼。

“我是隔壁的小丑。”小丑哀求说,“很失礼我不得不以这个模样去瞻仰您的新作,因为我待会的表演会让我来不及重新装扮。”

剧作家歪着脑袋,微微抬起下巴,吊起眼角,下一秒就要讲出赶走小丑的话来。

金发碧眼的王子从暗处走了过来。王子很年轻,很美,是天生的贵族。

“让他进去吧。”王子看着小丑,对小丑轻轻笑了笑。

这是一部让人们无法接受的作品。时间跨越了数百年,在前半部分,贵族们夜夜欢纵,闪着光的王子优雅地坐在了王座上。而后半部分,在以前只能由王子散步的长廊变成了废墟,乞丐们蜷着身子睡在那。

月光收拢了翅膀,轻柔地覆在断壁残桓上。‌看着这些即将湮没的永恒,小丑的心跳动得像是要冲出胸膛。

市民和王室难得地一齐咒骂这部戏剧和剧作家。王子在无人的时候轻吻着剧作家遮住眼睛的碎发。

王子安抚剧作家红着眼睛睡下了。王子走出剧院,发现小丑站在他面前。

“我很难过,殿下。”小丑颤抖着声音说。

“你能够理解吗?”王子温柔地问他。

“我能够理解的,殿下。”小丑弯着腰回答。

王子朝他微笑,然后便离开了。

戴着暗黑的星星的女巫看到了一切,包括那部戏剧。这位漂亮的女巫觉得王子太傲慢了,她便拿出钉满螺丝钉的皮鞋,把它揉成了一幅画卷,把王子永远囚禁在了上面。

女巫笑着,把永恒的王子交给了小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186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7
下一篇2024-03-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