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原本是一个相亲的节目,但是由于上台的女嘉宾都十分的有颜值有才华,甚至其中不乏很多女强人等,越来越多的观众被其中的女嘉宾所吸引,所以一般站的久的女嘉宾就会有高人气,甚至有的男生会专门为她而来。郝文婕在舞台上站的时间可不短了,大概有小半年了,由于颜值高也常被观众注意,郝文婕第二次牵手成功的男嘉宾是谁?好消息是在2018年6月10日新西兰专场中郝文婕终于等到心仪的男嘉宾,对方是一个小胖子,因为男嘉宾的颜值实在有点不高,所以她被怀疑是合约到期了随便选一个下去的
首先了解一下非诚勿扰郝文婕郝文婕个人资料,她是95后,来自云南昆明,身高有173cm,是一名服装设计师兼模特,不但颜值高身段也非常性感,在节目中笑起来的时候还有小虎牙,她的舞台风格颇为多变,有的时候像邻家妹妹,有的时候沉稳大气,有的时候又憨憨的,比如有次被选中是心动女生她居然没穿鞋就跑上了舞台,还被孟非点名。郝文婕由于颜值高多次被男嘉宾留灯,但是她一直都表示没有遇到心仪的对象,但是这次在新西兰专场中有一名小胖子却打动了女神的心,与她牵手成功。
男嘉宾苏沛25岁,来自新西兰,在他16岁的时候就出国了,目前在奥克兰开了一家中餐厅,他的老家和郝文婕一样来自山西,这也许是两人能够牵手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时选择的时候有有名女嘉宾问苏沛为何她被第一个划到观察区,男嘉宾表示屏幕上看的不是很清楚,孟非立刻就搞事情的问为何将郝文婕划到心动区,男嘉宾支吾了一下说道:四号我看的挺清楚的”,可爱的样子逗笑了很多观众。郝文婕也表现了对男嘉宾的好感,并对自己经常被选到心动区却不留灯做了解释,称:因为我想找一个我喜欢的,然后他也很喜欢我的人,来包容自己的小缺点。”之后还对苏沛表白道:你是距离远了点,还是胖了点,所以跑得慢,才让我等到现在吗?”有网友对于郝文婕这样一位漂亮的女神最后选了一个胖子表示不解,但是都说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所以也许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
这首诗很像摄影中的推拉镜头,利用"你"、"我"、"云"主观距离的变换,来显示人与人之间习惯的戒惧心理和人对自然原始的亲切感。诗人顾城远和近的赏析,我们来看看。
远和近
顾城
远和近
你,
一会儿看我,
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1980年6月
远和近赏析
(注:这是顾城写于1980年6月的一首小诗。
顾城是20世纪80年代中国诗坛出现的一个著名诗歌流派——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这一类诗歌,从形式上看追求整体象征,其意象多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从内容上看追求自我价值,常有对历史、传统的批判意识和忧患意识。整体上朦胧诗正因为其意象本身的不透明性及组合时的片段性,而产生众多空白点和不确定性,也给读者预留了众多的想象的空间和思考余地,让人常读常新。
它以平凡简单的意象,朴实平易的语言,简短的诗行结构,给读者展现出最大的想象空间,赋予诗歌以无限的张力。)
对顾城的这首《远和近》的解读历来存在普遍争议,很多人直喊读不懂,而那些略微捋出些头绪人又往往只侧重其中的一个方面,诸如单纯从爱情、哲学、历史反思的角度去解读,结果往往顾此失彼。在我看来,这确实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却又不单单是写爱情的,更蕴含了诗人强烈的精神寄托和追求。下面就具体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解读此诗:
一、单纯而复杂的特殊感情:
从诗行建构来看,顾城这首《远和近》,仅两节6行24个字,如此短小的篇幅中,“你”字却独占一行,这不得不引起人的注意,从而起到了突出强调的作用。“我觉得”也独占一行,在形式上与第一行“你”呈现一种呼应,同时暗示了“我”的一切内心活动和感觉都是以“你”为中心的,“我”从你的动作和飘忽的眼神中读出了“你”的内心。
上节主要客观描述“你”的举动,展示的是“你”的世界,是自由自在的世界;下节主要描述“我”对“你”的举动的内心感受,是完全自主的、“我”的世界,也可以说是“我”对“你”的世界的一种主观介入。而诗的基本功能是“主情”、“言志”,因而很明显,下节才是诗歌的重点。
整体来看,“你”的举动是通过“我”的眼睛才得以展示出来的,是“我”的看赋予了“你”在这首诗里的所有举动。这一方面表现了我对你一举一动、一点一滴的在乎,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我对自己内心感受的尊重。试想如果是一位完全陌生的人,“我”能如此在乎吗?
因而说这是一首表达恋情的诗,充斥于其中的感情既单纯又复杂。
二、两种距离的悖反:
在这首诗中,远与近既是物理距离,也是心理距离,物理距离可以衡量,具有固定性,而心理距离确实模糊的,不可度量的,作者把这两种不同性质,也不可比较的两种距离放到一起做比较,这本身就是一种荒谬,一种悖反。然而这也正是诗意的体现之处,因为诗意往往是从违背常理的地方开始。这种悖反的另一表现是,这远与近的对比对象“我”和“云”是异质的,不对等的,“我”是客观存在的、实实在在的人,而“云”是飘渺的、虚幻的自然物。
按常理,“你”与“云”的距离当然要比与“我”的距离远,然而“你”却让“我”觉得“你”与“我”的距离更远,这是物理感觉与心理距离的一种偷换。“你”面对“我”是那么的神秘莫测,让我捉摸不透;而当面对“云”,面对自然时确实那么的坦露无疑,感觉“你”“我”间永远都有一道无形的隔膜,阻隔着我们心灵的交流。
全诗重复运用了两个副词,“一会”的重复使用表现出你眼神的飘忽不定,似躲闪,又似刻意;“很”包含越来越的意思,重复使用则使得距离的差异感更强烈,也更清晰,带给诗无穷的余韵。
三、灵与肉的永恒冲突
用意象抒情诗现代诗的一种传统,在这首诗中,“云”是中心意象,是诗眼,它象征着别处的、梦幻的生活;“我”象征着现实真切的生活。而人总会对现实心存不满,认为美好的永远都在远处。就像诗中的“我”和“云”,象征着现实与理想,此岸与彼岸、物质与精神的冲突。
歌德说过,每个人都有两种精神:一个沉溺在爱欲之中,执拗地固执着这个尘面,另一个则猛烈地要离去尘面,向那崇高的灵的境界飞驰。灵与肉的冲突时诗歌中一个永恒的母题,因而在这首诗歌中,可以说“你”看“云”实际是在看自己内心的某种幻想,而“我”却是在看你的举动,所以“我”是在看“你”看云,所以事实上“你”就是我内心的某种幻想,“你”就像一个还没有受到任何世俗污染的纯人、真人,是我永远的梦幻和追求。
综上,这首诗是一首表现爱情的诗,但又不单单是表现爱情,还蕴藏着作者一种精神的追求和向往,揭示出人世间一个永恒不变的矛盾冲突,即灵与肉的冲突和对立。
创作背景
时代背景
《今天》创刊于1978年,是朦胧诗的摇篮,也是当时朦胧诗派的主阵地,在它周围凝聚了一大批年青诗人,北岛、舒婷、食指、芒克、多多。他们的诗表达主观感受,从个人心灵出发,在表现手法上也广泛运用象征、隐喻与通感。1980年8月,《诗刊》刊发了一篇名为《令人气闷的“朦胧”》的文章批评这类诗歌“读不懂”,“朦胧诗”也由此得名。
创作契机
顾城在1978年年底看到贴于西单体育场外墙上的《今天》创刊号,他被上面的诗歌打动了。1980年的4 月,顾城用“古城”的署名,首次在《今天》上发表了几首小诗。同年10月,公刘在《星星》上发表了一篇名为《从顾城同志的几首诗谈起》的文章,对顾城在《蒲公英》上发表的诗歌作品大加赞赏。自此,顾城在诗坛崭露头角,在各类文章中也被作为朦胧派的代表诗人提及。1980年年底,《诗刊》刊登了顾城的两首诗,其中有一首就是《远与近》。[4]
作品赏析
《远和近》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一亲近、融洽。诗人运用象征手法,表现了心理距离与物理距离的不和谐,表达了对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追求与向往。
诗作言简意赅,使人很容易联想到个人的生活经验,它的美就隐含在抽象的线条之中。但细细品味,冷静之中暗含一种热切的期盼,呼唤一种相互理解、相互信任、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而由于诗人隐去了造成错觉的`原因,有意留下较大的空白,引发读者去想象, 读者的心理因素不同,这种想象图景也会不尽相同。
从诗作表达的纤细情感来看,作品好像一位腼腆人男孩的心灵独白。他爱慕一个女孩,但羞于表白,甚至连目光都不敢和女孩的目光相交,他只能趁女孩的目光转向别处时偷偷地望上一眼。在目不转睛如饥似渴的观望中,他悲哀地发现自己是那么怯懦、无助、自卑,爱情的热焰没能燃烧他内心的羞涩,他不敢让目光泄露他内心的焦灼。“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那么幽怨又那么平淡,那么焦急又那么彷徨,字里行间饱含着濡润的气息。
诗的诗眼是“远”和“近”,一个“很”字让远和近所指代的距离变得极端,要缓和、改变这种状况,需要付出相当的努力。情感的拉近不是一厢情愿的事情,有时甚至不是两厢情愿的,它需要恰合的气氛、愉悦的心情、无畏的勇气、长久的坚持特别是明哲的智慧。距离的存在虽然让人辗转反侧、焦灼不安、无所适从,但在爱情的虚幻想象中,心上人的侧面形象最美,它激发了人内心对爱情的憧憬,这大概是爱情最有魔力的一个阶段。
一个远,一个近,引发了人类与自然、物质与精神、肉体与灵魂、存在与虚无的种种思索,还能给读者带来很多联想,唤起共鸣。它短小精悍的外质包裹着丰富的内涵,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我”和“你”。[5]
名家点评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张德明《百年新诗经典导读》﹕《远和近》是一首发前人所未发的作品,它通过对方对“我”与云的距离比照来暗示某种深刻的哲理。这首诗虽然只有两节六行,但蕴藏了一个含有深意的“谬误”:在你眼里,远在天边的云显得切近,近在眼前的“我”却显得邈远。诗人这样写的用意何在呢,细心的读者不难发现,顾城是想告诉读者一个关于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当人与人之间相互隔膜的时候,人们更能感受到自然的和善与亲近。可见,诗歌中的这个“谬误”,虽然不符合物理世界的常识,却切合了心理感觉世界的真实。这是诗人独到的生命发现与艺术创造。《远与近》,言短意长,主题突出,真可谓是一首精致之作。[6]
中国作家协会副研究员李朝全《诗歌百年经典》﹕远和近是相对的。世间的一切事物、情感和心理都是相对的。天边的云很远,然而却比站在你面前的我显得更近。这是一种心理的错位,一种心灵的隔膜。我在你跟前,你却视而不见,这是一种最远的距离。人与人之间,都可能因为疏离而变得遥不可及。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也可能见死不救,倒地不扶,对面不识。这是社会的悲哀,还是我们人类自身生本孤独的本性使然。这首诗寓意深刻,充满了人生哲理,可以作多样的解读。[7]
湖北省咸宁学院副教授黎娜《最美的诗歌》﹕这是一首简短的小诗,语义简隽,表达集中。诗人以这一种逆反式的对比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隔膜,虽然彼此就在身边,但是情感疏远,态度冷漠,距离虽近,却比不上对那远在天边的云更为亲切,而在更深一个层面上,即使在亲密的人之间,也存在着远和近的问题,那是人与人心灵的距离。自然界中的距离,再遥远,也是有个度量的,可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有时是远不可测的。[8]
作者简介
作者像顾城(1956—1993)朦胧诗代表人物,1956年生于北京。1969年随父下放山东昌邑县东冢公社五年。返京后做过翻糖工、搬运工等,1987年应邀出访欧美国家,进行文化交流、讲学活动。1988年赴新西兰,被聘为奥克兰大学亚语系研究员。后辞职隐居激流岛。1992年重访欧美,1993年10月杀妻后自杀。留下大量诗文、书法、绘画作品,出版有《顾城诗全编》、长篇小说《英儿》,及散文集多部。
那些想去做而至今没能够完成的事情
你有一些十分想去做的事情吗那么你又完成了吗下面那些想去做而至今没能够完成的事情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看到曾经的自己,拥抱自己
耿耿于怀的事情还未完成,却已时过境迁,多么让人遗憾和无奈。回望来时的路,请你看到曾经的自己,看到自己那些或单纯、或美好的心愿。
现实从来不是完美的,人生总是有很多的残缺。比如读者留言中为了家庭放弃的学业,因为青涩压抑住而没有及时去表白的情感,还有因为失恋未能兑现的牵手旅行。也许是因为现实的客观原因,也许是因为主观因素,再回首时,难免会感慨命运,追悔过去,叹息自己,但是岁月一去不复返,纵使有再多的无奈。
然而,当你能看到曾经的自己时,你会发现,那个充满幻想,却不得不压抑自己真实需求的自己,他(她)那么脆弱,甚至还要伪装坚强,告诉自己无所谓,多么令人怜惜!
再回首时,请你不急着评判、否定,请感受一下最初的那个自己,尝试着去理解他(她)。这么多年了,因为那些事情,自己仍然难以忘怀,可见那些事对自己的影响有多深。当时的选择,有诸多的无奈,但是也许对于当时的自己而言,那是最真实的选择。那样的环境下,那样心智的自己,那样真实的存在。
所以,当你看到自己曾经的遗憾、无奈与无助时,请给自己一个深深的拥抱。当你用一颗更为开放与博大的心,来面对曾经的自己时,即使只是默默地陪伴着,自我的疗愈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发生。
2、告别需要仪式,请微笑着道别过去
现实中,有很多我们耿耿于怀,但却无法完成的事情,其实面对的是丧失,如同上面读者留言中提到的亲人的逝世,失恋等。
面对突如其来的重大改变,我们往往感觉到束手无策,而对于那些曾经计划好的事情,是否需要去完成呢在我看来,面对丧失,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调整,能够顺利、平稳地过渡,那么那些落空的计划,势必也将随着丧失一起被接纳。但是,如果很长时间里,仍然对未完成事件耿耿于怀的话,那么或许我们需要针对丧失感再进行处理。
读者@Nana因为没能兑现大学毕业后带奶奶去北京旅游的愿望,每次想到这件事情,仍然有较强烈的情绪。原因在于她还没能真正从心理上与奶奶进行告别,对于未完成的心愿,依旧无法释怀。在她看来,对奶奶是有愧疚的情感的,同时伴随着自责。如何去处理这么一个心结呢在我看来,Nana其实可以去完成这么一个仪式,填补内心的这份空缺与遗憾。例如带上奶奶的骨灰,或具有代表性的遗物,到北京走一番,把当初承诺带奶奶去的景点走上一遍。当她完成了这件事情后,也即可以抚平对奶奶的愧疚及内心的伤痛,从而在心理上与奶奶作一次告别。
很多时候,告别是需要仪式的,需要一个仪式来承载我们的各种情绪,让我们能够正视已经发生的现实,从而去接纳现实。而未完成事件,很多时候充当的是这么一个仪式。
读者@凉~凉在与男朋友分手后一个人去了恋爱时承诺过一起的地方旅行,这其实就是一种告别的仪式。而在读者@May的留言里,告别仪式的重要性更体现得淋漓尽致,失恋一年多未能真正走出阴影的她,一个人去了前男友成长的城市,删除了前男友的照片,最终彻底删除了这段感情。
当然,仪式可以有很多种,不一定是通过完成未完成事件来实现。例如,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有时候会让失恋的来访者去写日志,或写一封信,与恋人作告别,当然也不一定要把信投递出去,而在通过“写信”这个仪式来完成告别。
时过境迁,如果未完成事件依旧是你的心病,不妨让仪式感来得猛烈些吧,当你填补了内心的空缺,真正微笑着告别了那些人,那些事,你也将获得身心的自由。
3、理解岁月及成长,与自己和解
不管是看到曾经的自己,拥抱自己,还是通过仪式与过去道别,最终无非都是要理解岁月与成长,与自己和解。
读者@潜江提到的读研究生,不知对她而言,最初想读研的动机是什么呢如果主要是想找一份稳定的工作,那么后期经过兜兜转转,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没能去读研,固然是一种遗憾。但是反过头来,经过了若干年,再看待读研这件事情的时候,除了遗憾,还有其他与最初想读研时不同的认知吗再回首时,能否看到自己在岁月中的成长,看到面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心态呢
时过境迁,每个人都在成长,曾经未能实现的心愿,最终变成耿耿于怀的心结,还是云淡风轻般的释然,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我们自己,看待成长。
几年前,我曾经一度非常热衷于一个人出去旅行。对于当时的我而言,一个人在路上的感觉,能够让自己感觉到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我享受于这种状态。为了证明自我对精神世界的追求,我去了很多地方,同时还给自己定下了一些计划。
2011年的时候,我曾告诉自己,三年内,我一定要去一次西藏。然而,三年早已过去,至今我都没有去西藏。原因在于这三年里,我的生活经历及体验告诉我,我不需要通过旅行的方式,去证明自己;对精神上自由与超脱的追求,不需要通过去西藏来体现。于是,对我而言,西藏不再是一个符号,不再具备当时赋予的意义。而当我理解了岁月与成长,我也就与那个年少轻狂与偏执的自己和解了。
人们常说不忘初心,其实时过境迁,此时此地之心,与初心相比,发生很大的变化,是很正常的。现在的你,已经不是当初的那个你,又何须苦守旧的标准审视新的自己呢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然时过境已迁,很多事情,做与不做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例如对于现在的我而言,去西藏已经不再是非去不可的事情,当然我也不排斥去西藏这件事情,如果有机会,到西藏走走,也未尝不可,只是心态已跟从前不同。
岁月荏苒,当我们能理解岁月及成长,也就能更好地与自己和解。当耿耿于怀渐渐变得释怀,我们也将活出全新的自己。
4、穷游世界
作为一个标准的小文青,我真的超级想去背着一个书包做背包客去穷游世界。看看这个世界的风景,看看其他的地方,其他地方的异域风情,这是我希望做的一件事情,但是因为我的胆量和穷,这件事一直没有实现,我的爸妈也不是太支持我这么做,所以这件事情一直被搁置到现在。
生来就是很感性但是懒且怂的人来说,我心里想做的事情那么多那么多,实行的事情那么少那么少。最近一个舍友要不要去送外卖,我们觉得送外卖就是一件很威风的事情啊,送个外卖而已啊。
生活越平静了,心里越伟大的时候,一些勇气总会被磨越干净,最后能有的也所剩无几了,所以那些想做的事情也就是想做的事情了,没有想过要实现了已经,没有去穷游世界,只能看着那些背包客去世界各地旅行,他们分享在自己的微博里把故事,我看的津津有味。
但是如果有机会实现我还是要去的,毕竟这是一个来自文青的小冲动啊,这是事情吗,这是情怀啊好吗,这是我想做的事情,现在是,以前是,以后也是,我要去西藏,要去可可西里。
其实还有一件事情就是要去保护藏羚羊,看了陆川的《可可西里》以后,我真的觉得我想去藏羚羊保护区去保护它们这些小天使,或者成为动物保护基地的志愿者也可以,我喜欢动物,我希望我可以去保护它们。
5、说走就走的旅行
我一直以来想做又没机会去实现的事情就是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我想去云南丽江,想去看美丽的丽江的风景,看丽江的建筑,我还想去看看那里有什么美食,这一场旅行从我上了大学就一直在想,但是很多因素让我至今还没能够实现。
我家就是海南的,我大学也在海南读,所以我是从小到大都没出过海南岛的,没有坐过火车,没有坐过飞机,没有坐过船,我第一次坐动车还是在两个月前,所以很多别人都已经经历过的事情我都还没做过,我很想去云南旅行,我真的特别喜欢丽江的那种建筑,喜欢那里的房子,但是大一刚开始的时候什么都不懂,也不敢去,后来是因为资金和时间的问题,每次到国庆或者中秋这种假期我就会报名各种兼职,同学和很多朋友都出去旅行了,每次看到他们发的相片我就会对丽江多一份向往,然后放寒假暑假的时候我又舍不得拿自己兼职挣来的钱去旅行,因为一次旅行要花掉好多的钱,所以每次都会在想,要不就再等等,等我挣的钱很多很多了再去。
我以后肯定会去实现这件事情,只是时间的问题,我想和我心爱的人一起去,挑一个不是节假日的时间去,因为我不喜欢去旅游的地方人太拥挤,那会影响我的心情,我希望我的这次旅行是让我最快乐,最难忘的一次旅行,能够在每次说到这次旅行的时候我的嘴角是上扬的,而不是遗憾的,虽然现在还没法实现,但是没关系,越期待的事情等有机会去做了,就会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6、畅快的长途旅行
去各地旅行可能是我一直以来都想做的事但是又没机会做的。
旅游是我特别喜欢的一件事,但是因为我的时间上,经济上不允许,所以只是简单的出去旅行过几次。而且每次都是和朋友一起,大家人多,所以兴趣也不能完全一致,那几次旅行很愉快,但是并不是我理想中的那种旅行。
我特别想去的地方是去西藏,稻城亚丁和泰国普吉岛。
西藏是纯洁的圣地,在藏传佛教的影响下,西藏人给我的感觉是非常淳朴的,他们的内心好像都是被佛教净化过似的。在阳光的照耀下,布达拉宫的端庄和圣洁照耀着西藏,壮丽的雪山,纯净的河流,让人的心灵得以净化,让我们的精神得到升华。
稻城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拍摄地就是在稻城,听这个名字就非常美丽,各种自然景观也非常迷人。只是看网上的就已经很吸引人了。
普吉岛的海非常美,虽然全国各地有很多海洋都非常美,但我很喜欢泰国,我觉得泰国人很友好。而且我觉得泰国是一个很淳朴的国家,离中国也比较近,机票钱可能会便宜一点。
我一直想有一次很长的旅行,一个月的那种,悠闲地在我喜欢的城市闲逛,但是时间不允许,而且我没有那么多的钱,我的父母也会担心我的人身安全之类的问题。
以后如果有钱了,一切都不是问题,我会带上我父母,带上我的爱人,一起来一次畅快的长途旅行。
7、好奇外面的世界
我一直以来非常想做却又没有机会去实现的事,那就是世界各地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开阔一下视野,同时也去放松一下自己。因为我的家庭经济条件并不是那么的富裕,并不能像那些所谓的富二代那样随心所欲的想去自己想去的地方。
每次看到朋友圈那些朋友去各个地方旅游,吃好吃的,感觉他们的日子过得非常的开心,非常的多姿多美,都会非常的羡慕。然后我并不能像他们那样随心所欲的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因为我家也没那个条件,而自己还是学生,并没有做到经济独立。自己的生活费还需要父母来承担,因此也不能做一些任性的事情,让父母难为呢。作为一个贴心的孩子只能够每天正常上学读书,放假期间去找一些兼职,减轻一下父母的负担。
每次听到朋友们放假回来说去哪里玩,去哪里吃好吃的,就特别的羡慕。其实我一直以来都非常的想去进行一次说走就走的旅游。我也非常的想放纵一下自己,良知,就不要去考虑太多的事情,放下身边的一切,然后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时间那么短,自己一辈子都看不完。然而,世界却那么的大。所以我自始至终都觉得非常的遗憾,也希望自己能够有一天实现这件事情,去世界各地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领略一下各地的文化风采。因为我并不想总是窝在一个地方,我也非常好奇外面的世界。
8、看一场NBA比赛
一直以来都很想去美国看一场NBA比赛,但是短时间内这个愿望对我来说是没有办法实现的。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一场NBA比赛,从此以后我就开始陷入篮球的世界中无法自拔,作为一名球迷,最终极的愿望就是能够有机会近距离看一场他们的比赛。
想去奥克兰的球馆坐一坐,和所有支持勇士的球迷一起为他们大声的呐喊,想摸一摸地板上的勇士图标,感受一下他们努力打球的痕迹,想要去更衣室看一看,想坐在克雷·汤普森的椅子上感受他的气息。
但是这个计划暂时是没有办法实现的,首先,我在时间上很难协调,因为今年刚好是大四,有很多毕业的事情需要处理,同时还面临着找工作的压力,所以在稳定下来之前,应该都没有机会去看比赛。
其次,资金也是一个问题,不想再继续用父母的钱去看我喜欢的比赛,因为觉得要靠自己来满足自己所有的美好愿望,所以,还需要有一个赚钱的过程,只有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才会去现场。
最后,我觉得还需要考虑一个安全的问题,自己去肯定是很危险的,家人也不会放心,所以需要找一个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去看,既没有了安全的担忧又都可以为自己喜欢的球队加油。
虽然现在看来这一切都只是奢望,但我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一定会实现这个愿望,我一定能够如愿以偿的坐在他们的身后,听到他们大喊战术的声音,看到他们努力奔跑的身影,一切都是那么的美好。
9、想过的生活
其实在我的人生中有很多的遗憾,因为我是一个特别喜欢去思考的人。可是由于自己的时间每一天都是属于那种不够用的状态,所以很多的事情,我真的想去做,但是最后都没有做成。因为自己在大学的时候就有很多的规划,当时我自己的梦想就是可以有机会去国外去上一下研究生。不是因为国内的研究生学校不是特别得好,而是我喜欢去外面的世界去看一看。因为感觉去国外上研究生的话,可能学习的东西会比较的多,我还想去感受一下不同国家所带给我的一些感受。
可是由于自己家里面经济的一些问题我最后没有选择去国外上研,每次想起来这些事情自己的内心还是觉得不开心的,因为看着身边很多人他们都选择了国外上学h而且每次看到他们发的一些朋友圈,觉得其实年轻人我们就需要去感受一些不同与自己让生活的一些状态。因此我现在只能够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应该去国外上研究生的话,可能花费特别的高。
而且有的时候他们也会说在国外上研究生的话,毕业是特别困难的,因为你需要学习的东西特别的多,而且也需要有很多的锻炼。现在这么高额的学费及生活费我们普通人家的孩子,只能选择放弃。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去到国外去上研究生,而且我们的成绩也是那种普普通通的。所以在大三的时候我就选择放弃了这一个梦想,毕竟这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我们要考虑一些现实中的问题。对于生活中有些遗憾的事情h我们只能够通过未来的生活好好的去努力,过上处于自己想过的生活。
10、感受中国
我认为我有很多这样的事情,我有很多想做的事情,但好像都是一直在想着,却并没有真正去实现。
我从小就像去西藏看看,去看看那里的山。看看到了那里之后我是不是会有高原反应,这件事情我真的特别想要知道。
因为我每当看到电视上有人去了西藏之后有很大的高原反应,我就非常的想去看看,而且那里也有很多的民风习俗,我想要去感受一下。那里的环境也非常的优美。
民风也很淳朴,所以去那里一直是我的一个梦想。但是,直到现在也没有机会实现它。
我从小就有一个环游世界的梦想。虽然越长大越觉得不切实际,然后一点点的梦想开始缩小。最后就是环游整个中国。
其实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现在还是停留在想的这个阶段,一直没有付诸行动,有的时候想和做真的差距特别大,想是一回事,但是做起来真的特别难。
还有一点事情说现在非常想做的,那就是带我的爷爷去天安门广场,去看一看升国旗时那庄严的时刻。
我相信他一定会感到你非常的骄傲和自豪,我觉得他老之后,那一辈子的心愿就是能去天安门广场再去感受那神圣的一刻。
他以前总是唠叨着想要去北京看看,那时候我还小,总是大言不惭地说等我长大了,我就会带你去。不仅是去北京,哪都行。
但是我长大了,他却去世了,现在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了他,去北京仿佛也没有了意义。但是以后如果有时间的话,我想要去看看,看看那早上升国旗庄严的时刻,替他感受一下我们我们的中国。
;棒球这项运动是美国三大运动(橄榄球,棒球,篮球)之一。 虽然NBA更被国内球迷所熟知,而实际棒球在美国的影响力和欢迎度是超过篮球的。 这也是为什么NBA传奇飞人乔丹在第一个公牛三连冠之后要去转行打棒球。
但是棒球这项运动规则繁琐并且好像不如篮球比赛看得连贯,又没有橄榄球比赛那么激烈,所以不太熟悉棒球的人会觉得棒球比赛非常无聊,而棒球迷却会觉得它非常精彩。 所以人们才说:“如果你爱一个人,送他去看棒球,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送他去看棒球,因为那里是地狱。”
而其实看懂棒球其实并不难,而一旦了解了棒球比赛到底是怎么回事,那么喜爱它就是一个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事了。 这篇文章英贤君就来告诉大家如何优雅的看懂棒球。
说来英贤君和棒球的缘分其实可以追溯到童年时期。 英贤君小的时候就深受日本漫画的影响。从《机器猫》到《七龙珠》到《幽游白书》,那个年代的漫画英贤君几乎一览无遗。 其中《棒球英豪》(另作《邻家女孩》,英文名叫《Touch》)绝对可以排的上英贤君最喜爱漫画前三名。无论是漫画书还是动画片,《棒球英豪》都不会让你失望。这样一部以棒球为背景的题材漫画,充满了青春懵懂的激情,成长的伤痕,以及理想的追求,堪称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平时吊儿郎当但关键时刻认真起来也会吓死人的上杉达也,以及那个年代绝对理想型女友的邻家女孩浅仓南,和那一家充满青春气息的南风咖啡店,都像是真正生活在你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个体。 让你恍惚间如在梦中,和他们一起,踏上追寻理想的征程。而那一句“我要带你去甲子园”,成为了当年最浪漫的表白台词。英贤君会在后期专门写一篇《棒球英豪》漫画的文章,真的是满满的青春记忆。
那么书归正传,怎么样看懂棒球呢?英贤君在这里用一首MC Hotdog的说唱歌曲《九局下半》来辅助大家理解棒球。 首先了解一下棒球比赛的基本格局。棒球比赛分为九局(inning),每一局分为上、下两个半局(top, bottom)。 所以歌曲名字“九局下半”的意思就非常明晰了,大致相当于足球比赛下半场的80分钟或者NBA比赛第四节的第6分钟。 歌手实际在表达自己的青春也已经接近尾声,充分抒发了对于时间流逝却无能为力的无助与感伤。
棒球比赛两支队伍交替攻防。 进攻方每次由一名击球手上场打击,击球手的任务是将球击出之后,从本垒起跑,沿逆时针方向,经过一垒、二垒和三垒,最终回到本垒,绕满一圈再次回到本垒得一分(Run)。 但是并不是击打一次球就可以直接跑回本垒得分(这种可以让你直接跑一圈得分的情况叫本垒打)。 正如老话所说:“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 所以稳扎稳打,每次上一个垒,再由接下来的队友打击创造机会再上一个垒,一步一个脚印,直到得分。 所以棒球是一个充分体现团队合作的高智商项目。
而防守方的目的是阻止进攻方得分。防守方由九名球员在场,下图是棒球场的场地规格。防守方由投手(Pitcher),捕手(Catcher),一垒手(1st Base),二垒手(2nd Base),三垒手(3rd Base),游击手(Short Stop),左外野手(Left Fielder),中外野手(Center Fielder)和右外野手(Right Fielder)组成,分别各自防守自己对应的区域。
简单介绍下美国职业棒球。美国的棒球大联盟(MLB)是职业篮球的协会组织,类比下可以理解为NBA。MLB分为美国联盟(American League)和国家联盟(National League),可以粗略理解为NBA的东部和西部。但是AL和NL都有各自的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分赛区。每一个赛季是从四月到十月,大联盟全部30支球队每队要比162场常规赛,之后每个分赛区的冠军与两个联盟各自的两队外卡一共10支队伍进入季后赛,之后剩下两队角逐世界大赛(World Series)的总冠军。
棒球第一课就是要明确,场上站着的带着手套的一群人是一伙的,而挥棒的人和他们不是一伙的。 挥棒的人是攻方,攻方的目的是把投手投来的球打到场上戴手套的人捡不到的地方,然后趁着他们捡球传回到垒包之前,跑到对应的下一个垒,就叫安全上垒。 这一计击球叫作一个安打(Hit)。 这个时候就可以待在那里等下一个自己伙的挥棒子的人上场,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所以攻方任一时刻在场上最多四人,分别占据本垒打击位,一垒,二垒和三垒)。 而如果挥棒的人把球打出去然后拼命跑向一垒,结果在他到达一垒之前,戴手套的防守方已经把球先传回到了一垒手的手中,那么这个挥棒的人就出局。
每一个半局的比赛一旦攻方累计三人出局,则这个半局结束,双方互换攻防。 所以MC Hotdog歌中提到的“两人出局,满垒,两好三坏”是一个非常剑拔弩张的逆境状态。 那么“两好三坏”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里镜头切换到本垒击球区。当击球手(Batter)站在本垒击球区和防守方投手对决时,就是双方反应速度与手臂力量的较量与比拼。 本垒的本垒板是一个五边形,想象以这个五边形为底,以击球手膝盖到肩膀的距离为高的立体图形,这个区域叫作好球带。
投球手把棒球投掷在好球带之内叫作好球(Strike)。如果三次投掷棒球的飞行路线都经过了这个区域,而击球手都没有打到球,那么这个击球手便被三振出局(Strike Out)。投手投掷棒球没有划过好球带的球叫做坏球(Ball)。而如果投手四次投掷都没有划过好球带,则判为四坏球。那么此时击球手自动被保送上一垒(可以慢慢走,不需要着急跑了)。
所以当“两人出局,两好三坏”的时候,如果攻方还是满垒(意思是一、二、三垒都有攻方队员占据),实际上对于投手来说压力是很大的。 投掷出好球则好,对方共三人出局,本半局结束,危险警报解除。但如果这一球是坏球,那么自动保送对方上垒,此时击球手上一垒,之前在一垒的队员上二垒,依次类推,之前三垒的人回到本垒,攻方得一份。而此时如果投掷出的球被对方打出本垒打,那么此时由于三垒都有人,算上击球手的话,全部绕一圈回到本垒,攻方的四分。 这种本垒打叫做满垒本垒打(Grand Slam)。
当然,而对于击球者来说,被三振出局是很难受的,所以MC Hotdog在歌中唱到“原来我是投手,被自己Strike Out”是一种多么大的悲凉。
这里需要总结一下不同情况下计入好球和坏球的情况判断:
• 棒球飞行轨迹划过好球带,击球手没有挥棒
• 只要击球手挥棒落空,无论棒球是否飞过好球带,都算好球
• 击球手挥棒击中棒球,但是球飞行出界,算作好球
(但是如果已经两好球的时候,挥棒击球出界则不计好球)
• 棒球飞行轨迹没有划过好球带,击球手没有挥棒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场上的进攻方不是只有在投手投球然后打击之后才可以跑动上垒。而是只要不出现界外球,或者保送上垒等死球局面,在一、二、三垒的人是随时可以在投手投球前跑到下一垒包的。 这一行为叫做盗垒(Steal),如果成功上垒则盗垒成功。盗垒非常考验球员对场上局势的判断力,以及他的跑动速度。这也是棒球出其不意让你觉得好玩的原因所在。
刚刚提到了很多次本垒打,那么本垒打是什么意思呢? 本垒打,或者叫全垒打(Home Run)是指击球手将球打得又高又远直接飞出了围墙之外。此时防守方是无法把球捡回来的,所以攻方所有在垒上的人,包括击球手,自动回到本垒得分。 当然打出本垒打是非常不容易的,一个职业棒球球员全部职业生涯可能都打不出几计本垒打。当然,优秀的球员也是存在的。 历史上职业生涯打出最多全垒打记录保持者是Barry Bonds,旧金山巨人队的传奇选手,职业生涯共计打出762计本垒打。 职业棒球中将职业生涯共计超过500个本垒打的球员列为500 Home Run Club。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位成员是波士顿红袜子队的当家打手David Ortiz。他于2016年10月2日退役,在波士顿红袜子(Red Sox)的主场Fenway球场为他举办了盛大的退役典礼,英贤君有幸去现场观看了他的退役之战,还是非常震撼的。
那么我们通过认识棒球比赛的记分牌来回顾下知识点。 以下是奥克兰运动家(Oakland Athletics)球队与洛杉矶天使队(Los Angeles Angels)的比赛。目前比分是5比3。5th和一个向上的三角表明目前是第五局上半局。中间的**菱形表明目前攻方是奥克兰,他们目前二垒有人。2-1表明目前这个击球手是两个坏球,一个好球。1 Out表明奥克兰目前一人出局。
有了以上的基础知识,基本上就可以优雅的看懂棒球是怎么回事了。而不会懵圈的觉得一群人扔个球然后跑来跑去到底在干嘛。
此处附送两个彩蛋。第一个彩蛋是如果打满了九局依然平局怎么办?会有加时赛么? 答案是会的。九局平局的话那么就加时一局,继续进行第十局,如果依然平局就继续加赛一局,直到比赛分出胜负为止。
这里也正如MC Hotdog所唱“人生是一场棒球比赛,九局打完,还会不会有延长加赛。”比赛的加时是有的,而生命无法重来,没有加时。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当下,认真看棒球。
第二个彩蛋。细心的读者可能已经发现了一个问题,当击球者将球直接打过场地围栏,第一落点在场外则此球算作本垒打,那么要是球的第一落点在场内,然后弹出了场外怎么算呢? 这个就是著名的“Ground Rule Double”。如果出现此种情况那么全部场上的攻方队员自动前进两垒。如果攻方三垒有人,那么此人回到本垒得分,如果二垒有人,那么依然前进两个垒包回到本垒,得分。
在2017年的6月12日,波士顿红袜子队(Boston Red Sox)和费城费城人(Philadelphia Phillies)进行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比赛,比分一直是5:5平分,一直加时到第12个Inning,最后红袜子队打出一个“Ground Rule Double”拿下一分战胜了费城。那一场比赛英贤君也去现场观看了比赛,比赛一直进行到凌晨00:30才结束,看的真的是精疲力尽。
以上内容足以帮助你优雅的看懂棒球,预祝你在成为棒球迷的路上越走越远。或许哪一天英贤君就会和你在一场棒球赛上不期而遇。
看了,你是以泪洗面,我是以睡养颜,梦醒现实又拉我回原来是在**院,这就是芸知道的梦幻了。
冯小刚有集结号,芳华镇山之宝。芸知道当做冯小刚打不死小强在画面上了了几笔,练练手,回复元气,让观众阅兵之作,冯小刚的才华在于导演战火里的人性。
偶而让芸知道,冯小刚大劫之后养些仙气。芸知道就这样回来的冯小刚的童话片。
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北京无缘,而外国有缘的芸与隋东风只能解读孤男寡女,又是俊男美女异国一段干柴烈火的美妙旋律。同租客而挑剔留下纸条的不要动衣服,东风回敬脏碗要立刻洗,两人感情未见面而尖锋,两人命里注定不相爱。
。赌博赢了证明一场海市蜃楼的爱情,隋东风对店员**的玩笑,东风想做饭馆卖钱,芸做梦都想店烧了,店真实烧了,两人确实是同床异梦,最真实的是影片里那条东风养的狗是最忠诚。狗却死掉了。
只有芸知道,影片中两人是不是真心相爱了。
观看《只有芸知道》 以泪洗面的,有 ;观看《只有芸知道》 感觉这是新西兰 旅游 宣传片的,也有; 看过冯导《私人订制》后,观看《只有芸知道》 感觉这是私人订制的**的,还有 。总之,**《只有芸知道》,观众是有较大争议的。
1、 看进去了的人、或者有类似生活体验的人,会很感动 ,像听故事一样,影片说什么就听着,不在意叙事逻辑和事实,心随画面而动。故事情节近似于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记录,有相濡以沫的点点滴滴,潜移默化的 情感 递增和依旧坚守对爱情的信仰。影片让 观众能清楚了解到漂亮的风景与美好的回忆,诸多人生的美好衬托出生离死别的无奈和惋惜。
片尾点名取材自真人真事,全片看下来,注意力反而不在新西兰的美景上,看到的更多是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异国他乡的互相慰藉和努力生活。回忆里爱情时间线的打乱讲述,也有助于突显出两人婚前婚后两个阶段的层次感和变化。隋东风(黄轩 饰)和罗芸(杨采钰 饰) 的物质基础和财务状况,有点小运气,却没到能改变命运,与你我没差。人生的幸运与不幸是互望的。更适合 中老年男人缅怀以前“相濡以沫的爱情”。 2、看不进去的人,觉得这是 132分钟配乐风光片 。 叙述视角老龄化,不仅开始追溯自己的韶华岁月,身边人的抒情往事也不放过,整个节奏缓慢拖沓。
对女人来说,人生十几年在一个地方,风景虽然很美,生活也是充实的,可是不满足,那种一直想飞走的冲动和总也不能实现的怅惘萦绕于心,这是正常人的心态。故事波澜不惊、递进没有说服力,也不是生活本真的那种平实,巧合太多。比如女主许个愿,餐馆就能如愿着火了等等。
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被中年人怀旧视角和中产阶级审美提纯成了明信片,上面写满了心灵鸡汤和人生感言,单薄空洞像一朵塑料花。
从前的日子慢,从前的日子好,从前的女人知道自己活不长也还是愿意跟着老公在偏僻小镇开十五年中餐馆。但不好意思,当代女性想要的很可能不是这样的生活。 3、有人觉得这部影片 应该叫私** 。 爱意全靠嘴说,细节寥寥。再完美的爱情,也不是生长在真空中,这部片太执迷于个人回忆, 有多煽情就有多矫情。
当然**《只有芸知道》也有以下几点是基本没争议的。
1、 黄轩 在34岁的年纪演一个鳏夫,把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十五年的感情弧线,从热烈的爱恋到温柔的眷恋,从痛苦的怀念到平静的存放,都清晰准确地展现出来。
2、 杨采钰的美让罗芸这个人物充满了灵魂与思想,她的知性与洒脱让表演流畅而温柔。
3、过来人看完整部影片感触颇深之处 :比徐帆催泪那句“半路上那个人,好苦啊”更遗憾的是半路有一方因为顾虑甚至懦弱主动下车。 狗狗布鲁和幻想中的鲸鱼则是这场爱情中至关重要的两种象征。
观看《只有芸知道》是否以泪洗面,取决于个人年龄和生活经历,以及对爱情与生活的取向。
我和题主的感觉刚好相反,《只有芸知道》整个看下来,感觉像一杯白开水,索然无味。
**是根据冯小刚导演挚友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的,片尾字幕中说:谨以此片,纪念一段相濡以沫的爱情。
的确,如片尾所说,这像是冯小刚送给挚友的纪念片,从意义上来说,厚重特别而且精美,但是作为观众,我不太能get到。
因为它太像一部制作精良的超长vlog了,更像日记流,不像是故事也不像是**。
对我来说,看**就是去看故事的,而故事区别于日记最主要的地方就在于,虽然都是来源于生活,但是故事之所以成为故事,就是因为它提取的了生活中最有冲突性、最纠结、最精彩、最矛盾的片段,然后把这些片段编排铺陈出来,而且还要在此基础上,逻辑自洽,更要制造出超出生活经验之外的意外和转折。
要不,怎么能说高于生活呢?我们看**,不就是想在**里体验别样的人生,感受不太可能出现在生活中的意外和惊喜吗?如果一切都可以预测,一切都和生活没什么差别,为什么还要花那么长时间再在**里体验一遍呢?况且,生活中大部分时间还都是枯燥乏味的。
对我来说,《只有芸知道》没有给我这样的满足感。
它的确是真人真事,但在**观感上来说,没有给任何惊喜,唯一感动的地方,还是他们养的那只狗布鲁被安乐死的瞬间。
在我个人看来,**表达的核心是从林太(徐帆 饰)口中说出的:半路留下来的人,苦啊……
这也是全片最出彩的瞬间,作为一个推动主情节的次情节来说,它的精彩程度完全高于主情节,感觉如果从这个出发来讲完整个**,可能会更好看……
再说,这个**名:只有芸知道,这个“芸”说的是女主罗芸(杨采钰 饰)。
那根据这个名字,至少应该是有什么事情或者秘密是只有她知道的吧。
在没有任何剧透的情况下,我抱着一点点“解密”的心态,想去找到答案。
从**里,我找到了两点只有罗芸知道的秘密:
这两点的答案,都在影片后半段得到了解释。
第一是,罗芸感觉自己和隋东风的生活,被困在了克莱德这个小镇上,尤其是看到店里的服务员兼好友,过着自由自在如风一般的生活时,她对重复的生活产生了一丝倦意,也可以说是,她对隋东风产生了一些抱歉,感觉是自己困住了隋东风的生活。她想要一点变化,跟隋东风提过几次,隋东风的回答都是,趁着店里生意好,再多赚几年钱。
于是,她对着极光许下了愿望:想让餐厅着火。
这一点我很理解,有时候人就是这样,希望生活改变航向,发生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而自己却并没有强烈的主动意愿去做出改变的时候,只能寄希望于外界的“意外”。我们常常看到很多被生活压到谷底的人,突然开始信佛信神了,因为再也无力于改变现状,其实有时候我们转发锦鲤、许愿不也是这样吗。
但又有多少次是实现了呢?事与愿违才是生活的主旋律,不是吗?
然而,罗芸许完愿后,餐厅就真的着火了。
她是什么天选之子吗?能跟神沟通吗?
这成了她的秘密,对隋东风更加心怀愧疚,因为她看到隋东风在失火的餐厅前面既失落又无助,她觉得是自己的锅。
老实说,这样也不是不行,也不是说不通。
但作为**来说,这也太巧了一点吧?靠巧合推动的故事,会让人质疑,一旦观众开始分心质疑故事的内核,它就开始逐渐失去观众了。
无论**是不是根据冯小刚挚友的真实故事改编而来的,但它呈现出来,让我出戏了。
第二,罗芸是个早产儿,先天心脏不好,被医生告知寿命不会特别长。这一点是**快要结束的时候,隋东风回到北京看望罗芸的父母时,我们从她父母口中得知的,也知道了罗芸为什么突然就要做手术,也知道了罗芸的死因。
这一点没问题。
不过,是不是过于老套了?甚至感觉,最后就算不解释罗芸到底为什么突然做手术,也不揭秘她到底因为什么离世,也没关系。
就停在隋东风看到鲸鱼后,把罗芸的骨灰洒向海面那个画面,感觉更意犹未尽。
因为老实说,**看到后半段,影片的真个情绪是下沉的,我已经完全忘记了要去解密她的死因,并且也不太感兴趣了……
所以,对我来说,看完**,感觉**讲的故事并不是“只有芸知道”,可能只有冯小刚或者他的挚友知道,这两个多小时,我常常游离于故事之外,思考这是不是就是冯小刚献给挚友的一份厚重的纪念礼物,因为我觉得自己被搁在了外面,像一个局外人一样。
其实总的来说,在大家都认为这部**娓娓道来了一个爱情故事,平淡如水,这一前提下,有人深受感动,而有人无法代入,譬如我,而现在口碑两极化比较严重的原因就在于,它太顺滑太平缓了,无法给人超出任何预期的感受。
就像罗芸自己说的那样:出生在一户好人家;来到奥克兰之后又遇到了林太;又找到了一个“完美”的男人;开餐厅想找一个好服务员时自己送上门来了……
甚至当她纠结要不要跟隋东风结婚时,她把隋东风带到赌场,告诉他赢了就结婚,输了就不接。
然后他们就真的赢了。
还连赢了两场,一场赢了婚姻,一场赢了创业基金。
这也太……顺了吧?
不过,**的画面还是很好看很精美的,新西兰真漂亮,看完我都想去 旅游 了。
我无动于衷。
爱情似乎离我太远。
很多人看冯小刚的新**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今天刷抖音还看到一对母女看完**后,妈妈坐在椅子上哭。那是哭她去世的老公,我很有感触。
女人对待爱情总是这么用情至深,可男人的所作所为或者说对待爱情的态度让我哭不起来,我想笑。
我在想,如果先离开的是这位妈妈呢?他的老公会在**院放声大哭吗?大概是不会吧。他可能会在三个月或者更短更长的时间后,寻找新的伴侣吧。
我也不想这样悲观,但是身边的例子太多了。妻子瘫痪,丈夫失踪;妻子去世,丈夫很快再娶;妻子好好的活着,丈夫出轨。这个世界的男人,我真的想呵呵哒了!
如果你不同意我说的,那么要恭喜你了,你一定非常幸福!更确切的说你很幸运,遇到了好男人。这个几率对于中国多数女人来说都比较低,而且越来越低。
看了一部**,感动就感动吧,想哭就跟着演戏的流泪吧,想缅怀追忆就放纵思绪去吧。只是,离开了**院,就把恋爱脑抛弃吧,毕竟今后婚姻里的鸡毛蒜皮还是主旋律。
女人总是太过浪漫,想象着爱情的美好。我年轻时也特别爱看韩剧,甜宠的不要不要的那种,类似于《我叫金三顺》《太阳的后裔》,跟着女主角哭哭笑笑,心里暖洋洋。
实际呢,如果我告诉你现实生活里玄振轩永远不可能看上金三顺这种女人,你信吗?宋慧乔和宋仲基不也没撑过两年就离了嘛?
偶尔看看爱情**愉悦一下就算了,别忘了渣男是常态!理智点。
女人为什么爱看爱情片,羡慕女主角呗。为何羡慕,因为自己没那个命呗。我们对男人的要求高吗?我们有要求他在自己病的时候泪如雨下吗?我们有要求他们在我们死后终身不娶吗?我们并没有,我们只是想让他们偶尔做一下家务,照顾一下孩子,少跟狐朋狗友鬼混,下班早点回家,他们都做不到,还扯个什么劲呢?
“我等你,直到垂暮之年,野草有了一百代子孙,那条长椅上仍然空留着一个位置。”
——史铁生
毫无疑问,我是哭着看完只有芸知道的,不管别人怎么说,我总是很吃这一类的影片,新西兰南岛克莱德的风光,实在太美了,杨采钰饰演的芸,也太美了。
那所宁静的小镇,远处的山麓,那棵大树,以及树下无数的情思,连空气都弥漫着悠扬。
这部**就像一支舒缓的曲子,节奏平稳却不单调,娓娓道来中萦绕着挥之不去的温情以及伤感,许多地方总让人有想哭的冲动,黄轩对这种抒情诗一般的**总有着非常细腻的表现。
这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冯小刚身边朋友的故事,冯导并没有为其强行加入戏剧冲突,这份爱情没有波涛汹涌的起伏,却有着悠远绵长的韵律,就像这部**一样。大海上鲸鱼跃出水面那一刻,我是无法忍住眼泪的。
芸跟梅琳达闲聊时说,我对鲸鱼有着莫名的亲近感,我总是梦到鲸鱼。梅琳达开玩笑:如果梦见鲸鱼喷水,那就是渴望爱情的表现。芸笑着说,我第一次见到他我就梦见鲸鱼了。
芸依偎在隋东风怀里,有一搭没一搭地聊着天,她问,如果没有我你会想过怎样的日子呢?隋东风愣了一下说,我从来没有想过没有你的这个假设,只要是有你的日子,就是我想过的日子。
在与隋东风离开克莱德这个地方跟梅琳达告别的车上,芸跟她讲,如果有下辈子,我会早早的在这路口等他,我还要做他的妻子,比这辈子做得更好。
芸在面对生活里事物的变化与生命的逝去时表现得意外地平静,崩溃和泣不成声的人反而是隋东风,可当她在病床上时,却哭着抱着隋东风,跟他说,半路上留下来的那个人,苦啊。
“我一直在等你,你回来了我就可以动身了。”
《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最纯粹的尝试,一段平平淡淡的爱情,让我们看到了冯小刚内心最柔软的部分,亦是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只有芸知道》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爱情经历,讲述了漂泊半生的男人隋东风,中年猝失妻子罗芸,随后他决定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一棵树,一只狗,两个人,三个心愿,他们过着平凡不能再平凡的生活。过往,**总是对那些“不太美”的事情的描述,隐藏在美的画面背后。而《只有芸知道》则截然不同,没有那么多“不太美”的事情需要隐藏,在美的画面下即使有悲伤,那也美好的。需要隐藏的仅仅是两个人的秘密。
在异国他乡的十五年里,隋东风和罗芸,经历了从相识到相遇、从相恋到相伴,这是一场别样的“风芸际会”。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并不轰轰烈烈,隋东风和罗芸的生活,也并不是风光无限,但他们平平淡淡的日子,却让我们又开始相信了爱情。罗芸想养一只狗,他们收养了blue,罗芸想极光下许愿,他们遇到了极光,罗芸想看鲸鱼,未能得偿所愿,隋东风带着她的骨灰去看了鲸鱼。一个男人能为一个女人做些什么?那就是满足自己女人的一切心愿。
《只有芸知道》自冯小刚挚友的真实故事,而现实生活中这样的故事也比比皆是。我身边就有这样一对夫妇,他们没有孩子,他们却厮守一生,最终女人在睡梦中离世,男人则每天以泪洗面,就像隋东风和罗芸一样,半路留下的那个人很痛苦,生活本来就是这样,虽然他们没有诗一样爱情故事,但是他们的爱情是最有力量的。每次看见这个男人望着天花板默默地流眼泪,我的内心深处都会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这就是爱情应有的模样。不得不说,冯小刚犹如狙击手一样,精准的击中了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部分。
整体来说,不论是剧情设置,还是演员的表演,或是风景与配乐,完全不夸张的说,没有一点点的腻味,有的是真实,有的是走心。《只有芸知道》传递出的温情,让我对爱有所感悟,一对恋人,一段恋情,让我们体验到了人生的苦辣酸甜。其实,我们都在寻找我们缺失的爱。无论什么样的感情,在寻觅的路上总是会有落寞,并不是每个人都是幸福的。最重要的是我们在**中学会如何去爱。
看完《只有芸知道》,我的感悟是:平平淡淡的爱才是真!其实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要无私无悔,爱要清洁纯净,没有一丝的杂质,甘心情愿为他(她)做任何事情,当你遇上了爱情,就要让他(她)幸福,只要他(她)开心快乐,才是最重要的,就像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一样。
首先非常感谢在这里能为你解答这个问题,让我带领你们一起走进这个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探讨一下。
**《只有芸知道》根据冯小刚战友张述的真实爱情故事改编,这是继2017年的《芳华》之后,冯小刚推出的又一部“情怀向”的文艺作品。
并且这也是主演黄轩和杨采钰的二度合作,两人在冯小刚前作《芳华》中分别饰演文工团男兵刘峰和文工团独唱演员林丁丁。
《只有芸知道》这次大量在新西兰取景拍摄,精心设计的运镜和构图展现了新西兰优美恬静的自然风光。
冯小刚并不是刚进入影视行业就开始做导演工作的,他在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这是为什么他的**画面都比较考究。
除了视听元素,冯导也一贯对**对观众产生怎样的 情感 共鸣的高度看重。故事中没有特别强烈的冲突展现,整体叙事风格都是慢节奏,是温柔的讲述。
**中有一段最令人动容的情节,两人养的名叫“布鲁”的狗患了癌症。男主角隋东风将布鲁安乐死之后,回到家中。
虽然隋东风因此痛哭,而视“布鲁”如命的罗芸却显得异常平静。她若无其事地对他说,“之前买的虾仁沙太大,换一家”。这是典型的“中国式”的隐忍、克制。
包括徐帆饰演的房东太太这个角色的设置,包括她家的置景,让故事虽然发生在新西兰,却依然讲述“中国式”的故事。
在以上的分享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都是个人的意见与建议,我希望我分享的这个问题的解答能够帮助到大家。
在这里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我的分享,大家如果有更好的关于这个问题的解答,还望分享评论出来共同讨论这话题。
我最后在这里,祝大家每天开开心心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健康 生活每一天,家和万事兴,年年发大财,生意兴隆,谢谢!
从前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部**,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也没有催毁婚姻的外遇,有的只是温暖和甜蜜,以及宁静的日子,两个人,男女主角,几乎一见钟情,然后就在十五年里相互陪伴,
他们的日子太温馨了,于是就出了一个让他们受不了的折磨,妻子的突然离世,让天地之在的男主角,瞬间就感觉没有了家。
很简单,也很真实,就是一个真实的生活的场景。
尤其是徐帆的加入,她的表情和动作,显示了内心的苦涩和孤单。想他,想一个人,想再没有那么 熟悉自己的人了,悲从中来啊!
狗狗演得也非常好,几乎比男女主角还要好!
《只有芸知道》是冯小刚根据张述和罗洋真实爱情故事改编而来的,讲述了在新西兰打拼的一对中国夫妻,在海外相濡以沫15年,和罗芸结婚的当天,隋东风对着罗芸表白:“以后我喝白开水,你就喝酒;我吃饭的时候,你吃肉;我吃肉的时候,你吃燕窝。”听到这我就哭了,真的太感人了。
作为观众,看**里的人和事,无论过程中哭和笑,肯定有某些情节打动到你,又或者你能体会到导演的表达意愿。我们不必过度在意其他人看待你觉得好的东西,你欣赏的在我的眼里不一定是好的,你可以夸,我可以骂,爽了就行。
《只有芸知道》,我看了点映,我也觉得很好,因为我想要美好的爱情,直到现在,我一直觉得那句,“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剧情也许很俗套,很多人却看进了心里,流了泪。
文艺片大概率会落入俗套,**也面对的都是万千中品味不同的人群。
我喜欢一个人安静的看这样一个爱情故事,它符合我的爱情观,我会去想,如果故事里的是我,又该如何。冯导把自己朋友的真实故事改编出来,平淡而真诚。
整个**,就是讲一个相濡以沫的平淡爱情故事。懂得人自然懂,我不是专业评论,就自己的观点说故事,
世事如此,幸运的连着不幸的,我们应该以好的心态去看待事物,多去看看让我们舒服的事情,人生如此艰难,遇见幸运的人就是你的幸运。
祝愿每个人都有照亮自己的太阳。
冯导理解的爱情观是内敛含蓄的,中国人的感情就是如此,我们善于的表达是,相伴一生,陪伴是最好的告白,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一定要看暮光之城!由美国女作家史蒂芬·梅尔(Stephenie Meyer)著的扣人心弦的《暮光之城》(Twilight )惊险小说。故事描写的是中学生贝拉与青春帅气的吸血鬼爱德华的浪漫爱情故事。仅在美国本土,《暮光之城》系列的销量就已超过200万册。在世界许多国家,它也是名列榜首的畅销书。
[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暮色》
贝拉将自己流放到了福克斯这个偏僻且终年阴雨的小镇上。她怎么也想不到,就是这个抉择,让她与他相遇在命运的十字路口。眼神交会的那一瞬,彼此之间已经明白,等待他们的,除了幸福的诱惑,还有危险的深渊。互相倾心的两人,在爱情与危险间摆荡,一起度过新鲜而刺激的每一天,就像久违的阳光一样,洒落在浪漫的暮光之城。
既然他拥有迷人的外表、超人的身体,又有看透人心的本领,那他究竟是何方神圣?而她只是一个天生运动神经差、皮肤苍白得像生病一样的普通女孩。相遇那年,他们都是十七岁。时间的轮盘对他是凝固的,对她却是飞速转动的。他的青春将永驻,她的青春终将腐朽,他们两人的世界,真的存在着交集吗?从亚当、夏娃偷食禁果开始,面对爱恨交织的欲望旋涡,人类总是无所适从。
幸福缓慢地前进,波澜伺机而动。当一个脆弱的少女要融入一个非常人世界时,她所面对的危险,远比与善良的魔鬼接吻艰难得多。在经历了白天美好之后的暮色时分,这段跌宕起伏的冒险故事,此时才刚刚拉开序幕。
作者将主人公青春期的情感困惑与扑朔迷离的感情纠葛刻画得真切细腻,丝丝入扣的描写与洗练优雅的文字唤起了读者的无尽想象,亦真亦幻的故事和曲折诡异的情节激起了读者持续不断的阅读冲动。在沁人心脾的温存与缠绵之中,读者见证了青春的璀璨,初恋的美好,也见证了理智与情感的搏斗、灵魂与肉体的挣扎……
补充:《暮光之城》讲述了一对苦命鸳鸯的爱情故事,17岁的女主角贝拉·斯旺是一位机智甜美,广受欢迎的少女,自从搬到一个小城镇与父亲同住后,结识了一个神秘的同班男同学爱德华·卡伦,而这个男同学来自一个嗜血的吸血鬼家族,贝拉最能吸引他的地方是她身上的特殊香气——他一闻到就想吃她,可又为了爱而拼命压抑自己的食欲,还要和别的同样想吃她的吸血鬼争斗,想尽办法保护她。
《新月》
爱德华深深迷上贝拉,也喜欢上了她身上独特的香味。无奈欢乐时光总是短暂的,在她十八岁生日派对上,贝拉不慎割伤了胳膊,流淌的鲜血勾起了爱德华家人嗜血的本性。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爱德华和他的家族离开了福克斯小镇。
爱德华走后,贝拉的世界彻底坍塌了,她开始尝试各种冒险的行径,因为她发现,只要她一做危险的事情,爱德华的声音就会出现在她的脑海里。贝拉自虐式的疯狂举动并没有让爱德华回心转意,这时,年少不羁的雅各布出现在她苍白的世界里,他虽知贝拉心中另有他人,还是深情地陪伴、保护着她。一个是坚如磐石的冰冷异类,一个是热情似火的炙热狼人,贝拉将如何抉择……爱德华误认为贝拉已跳海身亡,承受不了如此突如其来的巨大打击,他决定将一切作一个了断。暮色渐渐隐退,等待他们的是天边昭示着最漆黑的夜的一弯新月,贝拉和爱德华会坠入这万劫不复的黑暗世界吗?他们能够在生命终点前抢回比自己还珍贵的对方,一起拯救这世间最令人心动的爱情吗?
领略斩不断、理还乱的生死奇缘,《新月》将读者带进比普通青春类小说更加神奇多元的世界,读者与其说是陪伴贝拉度过了她人生中第一段最黑暗的时期,不如说是借助梅尔的妙笔在魔幻世界里经历了一次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爱情体验。爱德华的挣扎、贝拉对爱情的诉求以及雅各布对真爱的渴望三种张力贯穿小说始终,很好地诠释了爱情永恒的主题。梅尔以她独特的笔法和天才的能力掌控着读者的心跳,多情的读者难免和贝拉一起,或是凝神屏息,或是潸然泪下。
《月食》
即将中学毕业的贝拉陷入两难的境地:她要在爱德华和雅各布中选择一个恋人,而这个选择极有可能引发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间的一场血腥战争……热血沸腾的贝拉宁愿选择死亡以便与爱德华长相厮守,但是在他们结婚之前,爱德华不允许她这样做。另一方面,雅各布的介入让他们两人的感情亮起红灯,贝拉在探望受伤的雅各布时,雅各布竞将她带到自己家中,乘机向她表白爱意,并不顾她的意愿强吻了她。这被逼的一吻深印在贝拉心中,对于雅各布的感情,贝拉已经理不清了。
当贝拉为选择恋人而备受痛苦煎熬的时候,她发现有人从她的房间偷了东西,目的是要循着上面的气味嗅出她的所在之处。贝拉将过去种种意外联系起来,终于明白来自传说中克兰家族的维多利亚正是操控一切的幕后主脑。为了替死去的詹姆斯复仇,维多利亚正纠集一伙帮凶匆匆赶往福克斯,对爱德华和贝拉的生命造成了莫大的威胁,卡伦家族决定联合狼人族群去应对共同的敌人。冰与火的矛盾不可调和,在爱与牺牲的天平上,贝拉发现她所要奉献的不只是灵魂……
当你可以永生不死,你该为什么而活?《月食》撩开那漆黑的面纱,展现出灵与肉的挣扎。势不两立的卡伦家族和狼人族群之问的矛盾该如何解决?是天使般善良的爱德华与玻璃般易碎的贝拉步上了婚姻的神坛,携手走进伊甸园,还是与贝拉青梅竹马的雅各布和她过上了平凡的人间生活?从日夜交替的《暮色》,经历过《新月》的心碎和《月食》的神伤之后,读者心中的疑团会在《破晓》时分逐一破解,而错综复杂的真相也终将在《午夜阳光》中拨云见日。《暮光之城》已出五本:
《暮色》(twilight):2005年,史蒂芬·梅尔初试啼声之作。在整个2005年,《暮色》是人们谈论话题最多的畅销书,上市短短几周,该书就一飞冲天,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第5名。之后该书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56周之久,其中有5周是名列榜首。
《新月》(new moon):第二部《新月》2006年8月上市,名列《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达52周之久,其中有31周名列榜首。读者是如此迫切地想看到《新月》,以至于其限量试读本在eBay的拍卖价高达380美元。
《月食》(eclipse):第三部《月食》2007年8月7日上市,先是在美国,接着是在全世界引起轰动。该书首印100万册,上市第一天销量就超过15万册,把《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徒》从畅销书榜榜首位置上挤下来。一周后已售出25万册,荣登《纽约时报》、《今日美国》、《华尔街日报》冠军宝座。在它的带动下,《暮光之城》前两部《暮色》、《新月》也牵手重登畅销书榜。
《破晓》(Breaking Dawn):将由小布朗青少年出版公司于2008年8月2日(星期六)凌晨0点01分正式推出。《破晓》出版倒计时将从2008年5月31日(星期六)全美最大的图书盛会美国书展期间正式开始。
《午夜太阳》 (Midnight Sun) : 第五部《午夜太阳》,目前由于作者的初稿在未经作者同意的情况下发布到了网上,作者暂停了《午夜太阳》的创作,发行日期未知
截至目前,“暮光之城”系列全球销量已超过1000万册,版权转授近40个国家,先后有150多个星期荣登《纽约时报》最畅销书排行榜。不仅如此,该系列丛书还先后荣膺亚马逊网站最近十年来最佳好书、《纽约时报》年度最佳小说等各大奖项。建议:可以先看看**,书在书店就有得卖。
《只有芸知道》这部影片浪漫的 爱情 故事 ,加上秀丽的新西兰美景,让影片动人心魄。而关于观看《只有芸知道》** 观后感 及影评,我准备了以下 文章 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1
我们年轻的时候总是天真地以为自己的生活有很多种可能性,以为自己能有很多时间去和爱人一起走遍世间最美的景,然而却渐渐发现,为了生计,我们都被一间小小的办公室和自己的一亩三分田困住了。年轻人呢,总是没钱,但是有大把的时间和强健的身体,所以他们总是来用时间和健康来换钱。当人们就这样慢慢奋斗到中年的时候却发觉,钱是有了,时间都被偷走啦,身体也变差了。渐渐地,年龄和疾病会带走我们身边的很多人。对于一对夫妻来说,没人知道自己是先走的那一个,还是被丢在半路的那一个,亦或是两个人都完好无损地手牵着手一起度过剩余的岁月。我想,这三个选项中,最残酷的莫过于身为中途留下来的那个人。
在《泰坦尼克号》所讲述的旷世恋情里,当Jack冻僵的身体在水中缓缓消失在Rose面前以后,Rose看到救援船时所迸发出来的强烈的求生欲望,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斯人已去,我会带着你的那一份好好地活下去。《只有芸知道》的故事并没有前者那么传奇与壮烈,它讲述的是普通人都会经历的事,即相识相知相爱再到生离死别,或早或晚。透过这个普通平淡的故事,其本质传递了一个同样的理念—我们的男主角Simon,作为半途留下来的那个人,重鼓勇气,孤身只影地继续走自己的人生道路,继续替Jennifer看她所未见过的光景,体味着人间的酸甜苦辣,带着Jennifer的那一份继续认真地活下去。当Simon拿起长笛的那一刻,我知道,Simon接受了Jennifer永远也不会回来了的事实。Simon深知Jennifer不愿看他整日以泪洗面,郁郁寡欢,因为她爱他的笑,和他的笛声。Simon和Rose一样,都告诉了我们在丧偶以后自己是抱着什么样的态度继续活下来的,他们没有在苟活,他们强大的内心接受了最残酷的事实,并像完成一个爱人交代给他们好好活的使命那样,积极地生活。
影片开头旁述的“从前慢”也引发了我对爱情的一番思考。21世纪20年代的中国发展得太快了,类似抖音快手这种短视频app的爆火,一条路一栋房几个月就可以建完,高铁火车一直在提速,凡事都在讲求效率,很多事都嫌太费时间或者太费心思去经营。这样的大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便是如此。兴许这就是PUA为什么能兴起的原因,人们懒得用真心换真心,这样太慢了,而且结果不一定好;所以人们才愿意用公式化的流程去展开一段关系,过了热恋期需要人们相互妥协,相互磨合包容的时候,大家往往都吝啬自己的时间与精力去维持恋爱关系,便找个类似性格不合三观不合的借口草草分手,****一全部拉黑彼此也就永远消失在彼此的生活中,反正池塘里的鱼那么多,再钓一个便是了。这不是爱情,这只是打着爱情的 口号 在做猫鼠游戏,人们空虚的心灵需要他人来填补。这个年代,“我爱你”“分手吧”都可以随便 说说 ;承诺也可以随便立下,做不到也没有人有时间和精力去纠结。尽管我才21岁,但是我实在是看到了太多打着爱情旗号的尔虞我诈,有人口口声声说因为爱情所以要结婚,结婚前不久为了30万的彩礼差点和老公全家翻脸;有人结婚是为了一个一线城市的户口;有人结婚是为了给夫家添丁自己也有钱可以拿;有人谈恋爱把对方当成ATM机工具人我认为他们不是疯子,而是太精明了,他们知道这个年代真正的爱情太稀少了,自己没有什么几率遇到,大家都在假戏真做彼此也不拆穿,说几句我爱你便可以各须索取,何乐而不为呢不想演戏了就拜拜,谁又会让你负责呢我自己也不能心无杂念地爱一个人,真正的爱应该是不计较得失的,应该是可以牺牲自己成就他的,但是我却也无法免俗地在乎到底是我付出的多一些还是他付出的多一些,我不想做爱情里的“输家”。可是罗芸呢,知道自己活得时间并不长,自己的愿望是像朋友梅琳达那样到处走走看看,然而还是选择了让步,一起陪隋东风在偏远小镇上打拼,一待就是十五年。她自己的未来规划和爱人的起冲突了以后,她选择了无条件支持爱人。这是她的大爱。只是他们之间缺乏沟通,导致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去做,最终留下了遗憾。
抛开故事本身来看,冯小刚返璞归真,少了他一贯的锋芒,将平淡甚至悲剧色彩浓厚的故事内核搬到大屏幕上。我在想,在2020年的贺岁档里,应该是有点吃亏的,大家可能不太会愿意在欢庆的日子里去看一个中年男人的丧偶故事。年轻人不懂什么叫生离死别和遗憾,中年人不相信爱情。豆瓣上我也看到了很多负面评价,大概说这就是中年油腻男人的自我感动。为什么中年男人一定要和油腻挂钩呢我在想,你们真的可以永远年轻下去吗你们是不是认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怕是你们被996压榨得连睡觉得时间都没有了吧。太天真了。人到中年,很多事身不由己,能感受到这种亲人离开的悲痛和没有去做本有机会做到的事的这种惋惜和后悔,需要一定的阅历,我也不责怪很多人觉得这部**差。许多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历吧,在一件事情已经没有挽救的可能性了以后,在想“如果我当时XXX,就好了。” 我想说,如果做人追求纯粹,做事追求极致,人生路上就会少很多遗憾。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2
四年之后,这个谜底终于揭晓。近日,冯小刚新作《只有芸知道》亮相大银幕。**讲述了北京男子隋东风在异国漂泊半生后,中年丧妻,随后他带着爱妻的骨灰跋涉独自旅行,替亡妻完成遗愿的动人故事。影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隋东风的原型,正是张述。
张述和冯小刚相识多年,冯小刚亲眼见证了张述和妻子罗洋的恋爱史。遗憾的是,他们的爱情却没能相守到老。几年前,罗洋不幸病逝。
多年来,张述和罗洋一直恩爱如初。于是,他决定将这个故事拍成**,这才有了《只有芸知道》。冯小刚说:“我想用它来纪念好友张述夫妇相濡以沫的爱情,再把这份温暖传递给身边的亲人、爱人。”
《只有芸知道》由黄轩、杨采钰、徐帆主演,该片已于12月20日正式上映。浪漫的爱情故事,加上秀丽的新西兰美景,让影片动人心魄。该片在上海点映时,千人影厅座无虚席。影片结束后,观众纷纷表示,“笑着笑着就哭了,哭着哭着,就想抱紧身边人。”有位男观众当场向爱人表白:“我爱你,我还会带着你再看一次。”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说:“我特别喜欢这个**,看了很感动,是我们那个年代相伴一生的爱情。”
该片被誉为“2019年最暖心的**”。可以说,它不仅是爱情故事,更有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01孤独与爱情相生相伴,没有孤独便没有爱情
有缘千里来相会,这句话放在隋东风和罗芸身上,再合适不过。
隋东风和罗芸都是北京人,在北京时,他们数次擦肩而过却从未说过一句话,几年后,两人却在新西兰相知相恋,让人感叹缘份妙不可言。
隋东风是典型的北京男孩,幽默风趣贫嘴,表面大大咧咧,实则心思细腻。罗芸性格内敛,不善言辞,是个冷美人。两人不约而同来到新西兰 留学 ,合租在华人房东林太的公寓里。
当时,隋东风是外卖小哥,罗芸在附近鱼市打工。两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却几个星期都见不上一面,平时只能靠写纸条交流。
**里有这样一个桥段:罗芸先给隋东风留纸条,让他不要动自己晾晒的衣物;没过几天,隋东风把脏碗都洗干净后,给罗芸留了纸条,提醒她别留脏碗,容易招蟑螂。
一天,两人很难得同时休息。在林太的花园里,他们第一次相见,彼此互生好感。不久后,在林太的撮合下,他们从室友变为情侣。后来两人结婚,搬到克莱德小镇,开了一家中餐馆。隋东风当大厨,罗芸做老板娘,他们用心经营着属于自己的小日子。
看到这里时,我们会发现,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中,孤独是不可忽视的因素。孤独与爱相生相伴,若没有孤独便没有爱情。
故事背景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中国正流行 出国 热,许多年轻人走出国门,去国外留学打工。隋东风和罗芸,正是那些人的缩影。那时候,没有网络,想和亲人交流只能写信或电话。
试想一下,一个年轻人,千里迢迢从中国来到新西兰,面对着陌生的国度陌生的环境陌生的人,内心怎能不孤独隋东风和罗芸平时忙于生计,没工夫顾影自怜,但一闲下来,内心的孤独就汹涌而来。
就在这时,两人一见钟情。相爱是缘分,孤独才是本质。两个异乡人,一段合租经历,让他们成为彼此生命中最重要的人。甜蜜恋情的背后,藏着不为人知的心酸与孤独。
两人相恋的过程中,鲸鱼和狗成为了他们爱情的见证者。
罗芸一直有个愿望,就是想出海去看鲸鱼。在她心里,鲸鱼象征着安全感。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愿望一直没能实现。后来,隋东风雇人在床头上方绘制了一幅仿真鲸鱼画。夜晚,罗芸回家看到鲸鱼画后,感动不已。她问隋东风工钱贵不贵,对方幽默地回应:不贵!也就是300个春卷的价钱吧。
布鲁本是一条流浪狗,后来被隋东风和罗芸收养,成了他们的爱犬。在两人心里,布鲁不是狗,而是孩子。几年后,布鲁患癌去世,两人心痛不已。
喜欢动物的人,大多内心柔软。隋东风和罗芸身处地广人稀的新西兰,他们犹如两座孤岛。此时,动物成为他俩最亲密的伙伴,给了他俩许多慰藉。在举目无亲的克莱德小镇,他们相互扶持,相亲相爱。这种爱的力量,让他们的人生不再孤独。
02乐观与悲观是一体两面,性格互补是恩爱的秘诀
隋东风幽默风趣,罗芸内敛羞怯,两人性格互补,这正是他们恩爱的秘诀。
隋东风很乐观,凡事都往好处想。而罗芸却是个很悲观的人。有多悲观呢当隋东风向她求婚时,她想都没想,就一口回绝了。理由是,“我运气不好,不想连累别人。”
罗芸心里有一种强烈的宿命感,她一生都很没有安全感。她之所以会这样,与她童年的经历有关。罗芸是个早产儿,出生时仅三斤六两,心脏还有肌瘤,医生断言她活不过20岁。她拒绝隋东风的求婚,是真的不想拖累对方。
面对罗芸的拒绝,隋东风并没有放弃,依然苦苦追求她。罗芸终于被他的诚意打动,嫁给了她。
婚后,由于身体原因,罗芸一直无法怀孕,她因此对隋东风满怀歉疚。隋东风深知罗芸的心思,他告诉她,“没事,布鲁就是咱们的孩子。”
在新西兰,在隋东风的关爱下,原本只能活到20岁的罗芸,一直活到了45岁。
隋东风乐观,罗芸悲观,两人性格互补,就像磁石一样,互相牢牢吸引。其实,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乐观与悲观并不是绝对的,悲观的人也有乐观的一面,乐观的人也有悲观的一面。
心理学认为,每个人都有一个“影子人格”。影子人格是指,一个人自身的隐形人格特征。两个人性格互补,意味着这两个人的影子人格相似。两个性格互补的人相爱,能让自身人格更完整。
最好的爱情,是志趣相投又性格互补。最好的婚姻,是彼此懂得又彼此欣赏。隋东风和罗芸能相濡以沫十几年,其恩爱的秘诀,就在于他们性格互补,且彼此包容。
03失去爱侣后,人要如何度过余生
结婚当晚,隋东风在饭桌上对罗芸说:“从今以后,我喝汤,你就吃肉;我吃肉,你就吃燕窝,反正家里最好的东西,一定是在你的肚子里。”听完这番质朴的表白,罗芸当场落泪。
15年后,罗芸终于厌倦了开餐馆的日子。在她看来,他们夫妻已经成了赚钱工具,而无法享受生活的乐趣。隋东风看懂了她的心,于是将餐馆暂时关闭,带着她外出散心。
一天凌晨,在绿色的极光下,罗芸许下心愿。不久,她就因心脏肌瘤去世。爱之深,痛之切。罗芸去世后,隋东风心痛难抑,常常产生幻觉,以为妻子还活着。影片后半段,隋东风在一遍遍的回忆中,终于振作精神,独自踏上旅程,去完成罗芸看鲸鱼的遗愿。
罗芸活着时,一直是隋东风给她温暖、治愈她。而她去世后,隋东风却从往昔的美好回忆中,不断寻找力量,让自己努力前行。他们阴阳两隔,却彼此温暖,让人深深感动。
旅行途中,隋东风一直践行与罗芸的约定。按照罗芸的遗愿,他把她的骨灰分了四份,都安放在她最爱的地方。其中一份,隋东风出海看鲸鱼时,在蓝鲸跃出海面的那一刻,把它撒进大海里,完成了罗芸的心愿。
影片中,林太说,“半路上留下的那个人,苦啊!”其实,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失去的过程,然而,失去并不意味着放弃生活。所有美好的人和事,总有会消逝的那一天,而每一次消逝,都在提醒我们,要更珍惜当下。
**中,隋东风的痴情让人感动。现实中,澳大利亚也有一个“隋东风”。
2017年9月,澳洲女子利兹因白血病去世,她生前一直有个愿望,就是环游澳洲。为了完成她的遗愿,丈夫德比卖掉了房子,带着宠物狗开始环游澳大利亚。旅途中,德比在脸书上建了一个账号,每到一处景点,他便会抱着妻子的照片合影,之后再把这些照片上传到脸书上。现在,已经数十万人为他留言和点赞。完成亡妻的遗愿后,德比开启了自己的新生活。
和德比一样,完成罗芸的遗愿后,隋东风不再沉溺于悲痛,而是带着新的爱犬向远方走去。**结尾,镜头定格在一张蓝色长椅上,椅背上,铭刻着隋东风对罗芸说过的情话。
一直以来,死亡都是个沉重的话题。面对挚爱的离去,人们往往无法释怀。但是,人迟早都要学会接受现实,带着爱继续前行。过好自己的人生,这才是对逝者最好的告慰。
04爱情可遇不可求,珍惜眼前人才是幸福之道
**主角是隋东风和罗芸,但其他配角也不容忽视。比如,林太就是个很重要的人物,她是隋东风和罗芸的房东,也是他俩的媒人。
林太的丈夫去世多年。在隋东风和罗芸的婚宴上,望着眼前这对恋人,林太想起自己的丈夫,不觉潸然泪下。她把心爱的手镯送给罗芸当贺礼,并告诉罗芸,夫妻要想幸福,就得互相宽容。
除了林太之外,渔夫打电话的情节也很感人。当时,隋东风带着罗芸的骨灰出海看鲸。听他讲完他俩爱情故事后,渔夫深受感动,立刻掏出手机,给妻子打了一个电话。
影片中,罗芸去世前曾说,如果有来生,她还会做隋东风的妻子!看到这里,许多观众都眼眶泛红。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不仅感动了林太和渔夫,也感动了银幕之外的每一位观众。
现代社会里,很多人都追求激情之爱。但激情过后,不是形同陌路,就是反目成仇,真正能白头偕老的,少之又少。而这部**中的爱情故事,真实而唯美,能触动我们心中最隐秘的柔软之地,让我们感动之余,也开始 反思 生活。
《只有芸知道》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堪称“本年度最动人的爱情片”。**用温柔细腻的镜头,带给了我们久违的感动。隋东风和罗芸的爱情故事,教会我们在告别中成长,在失去中迎接新生。看完该片,不觉已泪流满面,人间的孤独和悲苦瞬间都已烟消云散。
冯小刚曾说:“60岁之后,我的心肠越来越软,想拍一些纯粹的、美好的故事,这是我内心的需要,我相信也是观众的需要。”的确,身处喧嚣嘈杂的时代,很多人都不再相信爱情,而《只有芸知道》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将普通人的爱情演绎得如此唯美动人,让我们深深感动。
“生命是花,爱是蜜”,美好的爱情总能让人感动,学会珍惜眼前人,才是真正幸福之道。无论世界如何变幻,无论我们身处何方,都不要忘记携爱前行,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这就是这部**带给我的最大启示。
爱情本来就是简单纯粹的。这个严冬,带上亲密爱人来看《只有芸知道》,一起重温爱情本来的模样吧。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3
“和你在一起的日子,就是我想要的日子。”
真的是很自然的故事,也是我很喜欢的故事。所以一开头就难免带着推销的意味,请多谅解。我急切地想让大家认可它,记住它。虽然这很难做到。
1、先夸夸与影片内容无关的东西。BGM真的很妙,开头杨坤的歌声,结尾谭维维的嗓音,还有彩蛋之后李健的叙述。恰到好处,谭维维的声线,配上荧幕里撒骨灰的场景还有歌词,眼泪就这样再次被撩拨。还有摄影,新西兰本就很美,取景更是选的很妙。**在我看来首先就是要美,画面美,人物美,这里的美不是指漂亮或是精致。而是与主题契合,风格鲜明。这部影片首先在美学上取得了小小的胜利。
2、足够真实,喜欢一部都是从一个个小细节出发的,那些让人会心一笑的点。让人想忍不住点头赞叹的台词和表情,构成了90多分钟的故事。倒叙开头但却时间线不混乱,以中年隋东风将妻子的骨灰交还的线索去讲述整个故事。
风与云都是漂浮不定的东西。开始女主一直不幸运,男主一直很幸运。直到他们遇见了彼此,就都变得幸运了。最爱的是他们合租的那一段,东风给罗芸拿回晾好的衣服,收到了“不要乱动我衣服”的纸条。东风洗完脏碗,罗芸看到了“不要留脏碗,会生蟑螂”的纸条。类似这些温馨的对话,让我感到温暖的同时,开始想象自己如果合租的话,会不会也碰到一段缘分。我听见后排的情侣在说“我看这**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要合租”。真是可爱又真实的对话啊!可是这一切如果没有林太的话,又怎么会达成是她用割草代替房租了是她为夫妻俩找到了未来的方向,是她在结婚当天成为了荒凉的异国婚礼的客人、媒人兼亲人。最重要的是,是她在婚礼上发出肺腑之言,让新婚的男女主珍惜爱情和婚姻。林太这么多年的婚姻全是因为当年那一眼啊!爱情不就是这样一次围绕鲸鱼与运气的赌约,不仅仅是1000块的筹码,还是一生的牵绊和守护。
3、这是我第一次自己看**,我很庆幸是这部**。这部**不会让人孤独,因为我周围的观众很少议论,很少拿出手机。我本来还害怕年轻的情侣包围,结果有好几对中年的夫妻,还有一些妈妈辈的女人。我想,他们或许带着故事来,或许想听一个关于很长时间陪伴的故事。我常说**不是必需品,但却是一颗糖,一种不那么贵的快乐处方。无论哭了也好,笑了也罢,总之看过好**之后总会在激动之后归于平静,感受到一点什么,哪怕只有一点。
我无法也不想将所有的细节都写出来,但是带给我的感动是真实的,快乐也是真实的。有意思的是连故事也是真实的,看到片尾导演和主人公的合影时,是我整场最后一次流泪。第一次是第一幕出来的时候,虽然影片才播了不到5分钟,这是我哭的最快的一次。有人说都是有故事的人看故事才会哭,但是我没什么故事,却也被虐得彻底,这就是编剧的功力了。中国**一直鲜有佳作,编剧也是很大的问题。我看**时一直在想着,为什么这些看似平平淡淡的细节和故事变得不一样了别的**里也常常出现的场景怎么就不同了这是我要探究的问题。
最后要珍惜的话不必多说了。有希望就好。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4
新西兰有大片的绿色,灿烂橘黄的日出与夕阳,梦境般的层层雾霭,还有异国他乡旅人们道不尽的故事与感伤。
在流量、票房、口碑统领影视江山的时代里,充满导演个人化的表达作品往往充满争议,更何况说的是朋友的故事。可朋友的故事,没有小说里的精雕细琢、没有戏剧里的起伏冲突,而那份平平淡淡,才归于我们对生活的认识。
人的成长在于敢于相信,甚至愿意去相信许多虚构的事物,从中或是找到慰藉、或是寻求共鸣、或是一解苦闷,时间一久,突然发现真实平淡的东西索然无味,就像习惯了品尝酸甜苦辣,却忘了水的清冽。
冯导也挺不容易的,为了把这杯无色无味的水舒舒服服地灌给大家,让新西兰给它上了色,通过穿插叙事和冷笑话给它调了味,但本质还是我们生命中那份无可或缺的真实感触,慢慢才发现,其实离不开它。
故事基本是按照倒叙的方式进行的,从隋东风踏上一万五千公里送小芸回新西兰,重走他们一起走过的路,到定居小镇租下屋子开餐馆养狗狗,再到最初的相识相爱。这是个看起来似乎千千万万人都可能有的故事,普通人也会拥有美满但抱有缺憾的爱情,会完成爱人的遗愿,带她回他们最初相遇的地方。但徐帆的眼泪和寥寥的几句台词,让我们看到了这部爱情**背后深藏的脉脉温情。
婚姻是相伴,是习惯,是忍耐。我们从片中看到的不是轰轰烈烈、昙花一现般的炽热情感,而是婚姻里对爱情的坚守。有人说,时间久了,婚姻不过变成亲情,但隋东风和罗芸却爱了一辈子,林太还能时刻念叨林先生的爱意,回忆起那一眼、那个瞬间。
“半路留下来的人,苦啊。”前半生他们无所保留去爱,后半生拼尽全力去忆。婚姻里,总有人要先白头,总有人要先离开,《只有芸知道》说的是两个人的故事,小芸离开了,只有她懂隋东风曾经的喜怒哀乐,说的也是每个人的故事,你或者她先走了,只有彼此铭记,专属于你们的故事。
《只有芸知道》观后感影评5
这部**带着很多硬伤呈现在观众面前,故事七十分,表现六十分,演技四十分,竟然让我走出影院抹干眼泪没有像“相爱相亲”和“地久天长”一样破口大骂,归根结底还是因为我好像掌握了冯裤子和他身边一干人等的心路历程。也好像越来越明白为什么中年之后的冯小刚喜欢用黄轩,黄先生有一副大陆男演员罕见的干净笑容,虽然时常表情生硬,比那些假做苦大仇深,假做风流倜傥,假做坚强隐忍的强。海岩,王朔还有我,都说过中年人的爱情是脏的,不见得非常肮脏,但至少都蒙了尘。冯裤子就是这老几位老师的乏走狗和精神上的忠实信徒,欣赏有难得干净笑容的黄轩并不奇怪。
故事开篇注明是由真实故事改编,冯小刚挚友张述夫妇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加拿大的多伦多和温哥华,**的场景被搬到钮西兰,总让人怀疑剧组得到新西兰旅游局的特别献金。杨采钰的英文真不像上过哥伦比亚大学,徐帆的武汉话真不像来自湖北,纽西兰的风吹草低现牛羊很真实,北京街景用滤镜都滤不掉的雾霾也很真实。
毛利人民歌改编的主题歌之所以动听,因为那里面有人类朴素的情感,无论是填充何种语言,萦绕在何人耳畔,盘旋在何地上空,奥克兰,惠灵顿,温哥华,多伦多,洛杉矶,旧金山,余味都是一样的。这些人可能是隋东风,罗芸,刘峰,苗苗,秦奋,梁笑笑,王薄,王丽,韩冬,小芸,刘元,李青,可能是矮大紧口中的崔大师,还可能是那些大理丽江雷波开客栈的朋友夫妇情侣们,他们在那里,在那里相依为命,从天涯孤旅到天涯眷侣,他们的人生不需要定输赢。可谁不怕成为后走的那一个呢,苦啊!
田园牧歌的生活不接地气,赌场一夜暴富不合常理,非线性叙事手法做作,声音铺得太满,通篇风景大定格如明信片般塑料,除黄轩之外所有人的表演都非常虚假,英文台词和字幕不能匹配,所有人的中老年妆容几乎可以看到胶布。我只能记住会乐器真好,有钱真好,纽西兰风景真好。
隋东风给罗芸捐的椅子就是我在温哥华公园里最喜欢观察的那种,小芸的长椅是蓝色的,北美大多是棕色,上面的铭文都是家人或者爱人浓浓的情感,难以消解难以稀释。谁的感情不是固然难逃遗憾,终究曾经圆满。既然爱与不爱,来世都不会再见,那就赶紧用力爱吧--“你在哪儿,哪儿就是我的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