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景琦的爸爸,在大宅门中到底算是主角还是配角?

白景琦的爸爸,在大宅门中到底算是主角还是配角?,第1张

算配角,他的出现就是为了我们的主角的性格与故事发展鉴定基础。

白景琦的父亲儿子离开时的行为让我思考甚多,儿子上前磕头辞行,父亲却逃避,为什么?作为一个男人很多时候都不会明显的流露感情,他的父亲也是如此,男人很多时候怕是触景伤情,但他父亲二次的莫不做声远远眺望的表情却告诉我们他内心的复杂。

我们可以理解这样一个慈爱伟大的父亲,更让我们伤感的是,下次白景琦和父亲的见面竟然是天地二重天,他荣回白家的时候,是父亲已经去世几天的时候,父亲在他去世时还惦记着自己的儿子,父亲何成不想儿子在自己的身边,哪怕他一事无成,只要他健康快乐…………

白景琦曾这样评价借用李商隐的诗句评价他的父亲:”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白景琦从来没有好好的亲近过自己过自己父亲,然后父亲就离开了。意思就是,李商隐满腹才华,但是却被时代所辜负,终其一生,都没有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都没有能够真正的建功立业。而且李商隐的性格相对柔弱,一方面怀才不遇,另一方面在机遇真正到来的时候,却时常不能把握住,由此才铸就了他的悲剧命运。

人的一生是短暂,我们不要总想着去逃避这种现实的问题,像主角的父亲那样,没有好好的对待自己的儿子,使父子关系生疏过。

《大宅门》的主人公白景琦的原型就是郭宝昌的养父。 

白景琦自幼顽劣、个性张扬,属于不闹出点儿事来活着就不自在的那种人,年轻时终于被母亲赶出家门。这一来,他更是无牵无挂,满天下闯荡,终于独创了一份家业,衣锦还乡、自立门户。

剧情简介:

1880年(清光绪六年),医药世家白府与官宦世家詹府,由于詹府的大格格一对私生子女的纠纷而结下深仇。正值宫中死了一位女嫔妃,乃詹家的二格格,詹府王爷乘机将白府大爷白颖园牵连在内,打入死囚牢。虽用掉包计将其救出,也只能隐姓埋名远走他乡。

那对私生子女的生父武贝勒,怕受连累弃大格格而去。而白府亦被宫中矛盾所累当了替死羊。百年老号《百草厅》老药铺被查封,全府陷入绝境。老太爷白萌堂悲愤交加,与世长辞,全府重担落在了二儿媳白文氏一人身上,三爷白颖宇乃一纨绔子弟,百般要挟终使三个房头分了家。

白文氏于内外交困中运筹帷幄,费劲心机终将老号盘回。白府复兴,白文氏一举成为白府的权威、当家人;然而她却管教不了自己的儿子白景琦。

这个从降生之时便不会哭的人,从小顽劣不可救药,后终于被文武双全的老师季宗布所降伏,长大成人充满了愤世嫉俗的反叛精神,竟与仇家詹府的私生女黄春私定终身。

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

人们在谈论孩子成长的时候,总是强调母亲这一角色的重要性,通常情况下也是如此,但往往忽略了或者看轻了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对孩子的成长来说, 父母双方的作用可不能厚此薄彼。

父亲不只是赚钱养家的人,他是什么样的人,对孩子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

心理学上来看,父亲与孩子的性格往往是相反的,这不是违背了基因遗传学,而是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形成的多数结果。

电视剧《大宅门》算得上国产电视剧制作的巅峰之作,不仅剧情跌宕起伏吸引观众,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刻画得深入细腻。

除了可以那个时代的民族气节和人们的奋斗精神之外, 家族兴衰、家庭教育有关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关注。

我想,大家在观看电视剧的时候也会不自觉地感叹:明明是一脉传承,为什么每一辈人的性格又相差如此之大呢?

谈到这里,就不得不说白家几代父亲的性格,与他们对孩子的教育。

白家老一辈掌门人白萌堂是一位有骨气、有气节、有能力、有担当甚至有些脾气的当家人,他在家中地位至高无上、说一不二。

但看看他的儿子们,往往就有些美中不足了。

老大白颖园医术精湛, 却缺少了父亲的霸气和豪情;

老二白颖轩,也就是白景琦的父亲,医术没有大哥高明,性格也有些唯唯诺诺,最大优点就是忠厚老实,并且能够自得其乐,宠老婆;

老三白颖宇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公子哥,偷拿家里的钱,赌钱逛风月之地,一直觊觎着家里的药方。

为什么这三个儿子,好像谁都没有遗传父亲的优良基因呢?

其实与父亲太过强势脱不开关系,在生活中总是实行高压政策,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 孩子要么过于听话、委曲求全,要么过于狡诈,懂得用嘴甜给自己谋好处。

再来说说白颖轩和儿子白景琦,白颖轩是个听老父亲、听媳妇话的忠厚之人,可儿子白景琦却异常跳脱,他从小就好打抱不平,对人和事都有自己的主见,并且果决有担当。

为什么这对父子差异又这么大呢?因为白颖轩虽然看似得过且过,每天只知道抱着自己的文房四宝轻松过活,事实上是一位开明的父亲, 懂得尊重和支持孩子的想法 ,这就给了白景琦成长的巨大空间,对白景琦性格养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是对他最好的形容,至少在做父亲这件事上,白颖轩是满分。

白景琦与儿子白敬业又是一对特殊的父子,白景琦也算是一个强势的父亲,但他经常在外打拼,与白敬业见面较少,导致教育上有些脱节。

没有爸爸的管教,白家二奶奶对长孙疼爱过度 ,导致白敬业成为了一位总也长不大、胆小怕事又惹是生非的少爷。

从《大宅门》四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性格中可以得到启发:强势与弱势的父亲,养出的孩子也会千差万别,千万别小瞧了父亲的作用。

其实每个家庭都是一样的,电视剧中的故事情节虽然有些夸张,但反映的道理却与现实生活如出一辙。

父亲太过强势,孩子就容易出现两种极端性格,一种过于软弱、听话,另一种过于叛逆,总是想着逃离父亲的掌控。

父亲比较弱势,如果能懂得尊重孩子,就能为孩子的成长创造更多可能性,这样的孩子很可能是最幸运的。当然,若父亲只是毫无底线地弱势,可能会让孩子不得不成长得更加强势,提早保护这个家庭,也并非好事。

父亲是孩子最大的依靠和最好的榜样,男孩需要从他身上获得勇气与担当,女孩需要从他身上获得未来的择偶标准。

当然,每个人的性格特点都无法轻易改变, 但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父亲可以适当控制自己的行事作风。

如果过于强势,就适当收敛一下强硬的作风;过于弱势则多加调整自己的言谈举止和处世方式,让孩子学到更多独立、自强、果敢的品质。

戏如人生,只愿每个孩子都能上演精彩的一生。

白嘉轩是个失败的父亲。

他的理想是世世代代留在白鹿原上,耕读传家。为了家门兴盛、族人和睦,他的子女都必须在他的规划下,按既定轨道运行,容不得丝毫偏差。

然而,最终,他的子女个个都没能如他所愿。

最初,白嘉轩把心血都投入在长子白孝文身上。

孝文是个读书的苗子,想要像鹿兆鹏、鹿兆海一样,到城里去念新学。但白嘉轩不准,一门心思要把他培养成下一任族长。孝文不敢违逆,只能认命,安安心心跟着父亲学做族长。

孝文不善耕种,白嘉轩看不入眼。孝文胆小怯懦,白嘉轩也看不入眼。他对孝文的教育方法就是打压、贬低。而愈是打压、贬低,愈是觉得孝文处处都不如“别人家的孩子”鹿兆鹏。

在这样的教育下,孝文表面上想学光明正大,但内里却不免阴暗自卑,生出了太多嫉妒心、比较心。

白嘉轩对孝文的严苛要求,纯属出于一种自恋,即:我白嘉轩的儿子必须如何如何,我白嘉轩的儿子绝不能如何如何。但凡孝文有行差踏错,他不是去教育、去引导,而是感到极度的受挫和失望,摆出一副厌弃的态度:“我没有你这样的儿子!”

结果,孝文完全丢弃自尊,破罐子破摔,父子反目成仇。之前的孝文主动压抑天性、百般讨好父亲,却仍然达不到父亲的要求。自此以后,他干脆放弃了,不要脸皮,甘当逆子。

后来,孝文进了保安团,一路升官,返乡祭祖,貌似是“浪子回头”了。尤其是当儿子当上了县长后,白嘉轩颇有些自得:还是白家祖坟风水好。

可是,这时候的白孝文已经彻底黑化,早已不是当初那个一心讨父亲喜欢的孩子,而是一个卑劣、狡诈、凶残、表里不一的“假人”了。

长子背叛家门,白嘉轩只好把期望都寄托在次子白孝武身上。

起初,白嘉轩对孝武感到很满意,因为孝武顺从他,模仿他,事事请他的示下,处处以他为榜样。孝武是把种地的好手,勤俭持家,维护家声,虽然不喜读书、在知书识礼方面有所欠缺,但他一心一意地学习父亲如何行事处世。

可是,这种满意并没有持续太久。白嘉轩慢慢发现,孝武虽然处处都学他,但却处处都学得不像。

白鹿原爆发瘟疫,村民们把这场天灾归结为田小娥的鬼魂作祟,纷纷要求为田小娥修庙供奉。这触动了白嘉轩心中恪守道德、纯净人心的根基。

孝武不懂这一点,反而带头主张修庙,“顺应民心,为民请命”。他以为这是在学父亲的风范,却没料到反而触怒了父亲。

再比如,黑娃不当土匪了,拜朱先生为师,想要回到原上认祖归宗。朱先生转述了这个意思,问孝武如何,孝武说他得回去请父亲的示下。这件事令白嘉轩大感失望。

一是,黑娃能“闻过必改”,这在白嘉轩看来是件大好事——但孝武却连这一点都想不到,一点主见也没有。二是,孝武认为黑娃打折了父亲的腰,父亲就一定不会同意他回原上——如此揣度白嘉轩,就更令他生气,让他感到这个儿子缺乏胸襟、度量太小。

孝武是个顺民、孝子。正是他的顺从,使他缺少主见,没有主心骨。所以,无论他多么认真地模仿白嘉轩,却永远学不到神、学不到魂,只能做一个蹩脚的模仿者。

白嘉轩给两个儿子的,是极端严格的控制。但对女儿白灵,他的期望少一些,疼爱多一些,所以控制就大为减弱,使白灵有了自由生长的空间。白灵后来能够长成独立果敢的样子,与其说是白嘉轩教育的结果,不如说是白嘉轩放松控制的结果。

这正是控制型的父亲最无奈之处:他的控制力越强,教育出来的孩子就越是不成器,要么叛逆成仇,要么唯唯诺诺。反倒是控制得最少的孩子,能够出乎预料。

电视剧《大宅门》里讲了白氏家族的五代轮回,亦是如此。

白景琦的祖父白萌堂是家族事业的奠基者,打响了百草厅的名号。他性格强硬、固执,为争一口气,不惜和詹王府斗法。

在这样的强父权下长大,白景琦的父亲白颖轩却是懦弱、无能,每天侍弄花花草草,大小事务都交给妻子白文氏处置。

有软弱的父亲在前,白景琦自小养成了无法无天、敢作敢为的性格。即使被二奶奶赶出家门,也能自立门户、独当一面,最终成为家族的掌门人。

而到了第四代,再一次轮回。在白景琦的暴戾教养、霸道控制下长大的白敬业,是个典型的浪荡公子哥,赌博、吸毒、当汉奸,无所不为。

到第五代,轮回继续。有白敬业这么个败家子父亲,白占元却性格刚毅,颇有主见。他自主选择人生道路,投身抗日,参加革命,成为白氏家族第一个勇于接触外部世界的人。

这貌似巧合、却又在情理之中的五代轮回,令观者慨叹唏嘘。

强力的父亲,生出软蛋儿子。软蛋父亲缺乏控制力,却在无形中给儿子留下了自由生长的空间——这就是控制型教育的怪圈。绕不出这个怪圈,就只能代代轮回。

梁启超是个了不起的父亲。他的九个子女个个成才,有建筑学家、考古学家、火箭专家等,一门出了三院士。

控制型教育的怪圈困扰了很多父亲,但却一点也没有困扰到梁启超。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放弃了控制,鼓励孩子自主选择、自由生长。

在给女儿梁思庄的一封信中,他谈了对选择专业的看法,建议她选择生物学作为主科。这封信寄出后不久,他左思右想,担心自己干扰到女儿的选择,于是,又急匆匆写下了这样一封信:

梁启超是学识渊博的大家,却不愿意在治学上以自己的意志左右孩子,而是鼓励孩子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方向。后来,梁思庄在他的鼓励下,改学图书馆学专业,成为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在子女面前,他没有丝毫控制欲。他不是父权的象征,而只是父爱的代言人。

他为孩子们扮演了三个角色:一是榜样的角色——他一生不懈探索追求,从人品到学问都为孩子们树立了标杆;二是老师的角色——他把自己的所思所得教给孩子们,为他们引路照亮,敦促他们“但问耕耘,莫问收获”;三是朋友的角色——他与孩子们一起探讨问题、一起幽默嬉戏,关键时候又为孩子们分担忧愁。

以梁启超的标准来看白嘉轩、白景琦等控制型的父亲,可谓截然有别、高下立判。

梁启超对孩子的爱,是无条件的、无保留的。他不对孩子强加控制,所以孩子们既不顺从,也不叛逆,能走中道。

而控制型父亲对孩子的爱太少,浇灌不足,强压有余,所以孩子就长成了歪斜的枝、匍匐的苗。

若都向梁任公学学,多好。

推荐阅读:

白鹿原的田小娥和西西里的玛莲娜,惹了谁了?

“完人”教育:令人受伤的严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9824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