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礼司仪主持流程

婚礼司仪主持流程,第1张

婚礼司仪主持流程

你们知不知道婚礼司仪主持流程吗?结婚当天,能让婚礼现场来宾笑声连连的是司仪,让婚礼有序进行的也是司仪,那么婚礼司仪主持流程有哪些呢?下面就和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了解一下吧。

婚礼司仪主持流程1

1、在婚礼开始前的半小时内,必须要让新人准备好婚礼随时可能开始,通知在场的所有人入座,开场十五分钟前,新人的父母和高堂都要在婚礼主婚台前坐好,这是为婚礼开始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了,在安排好高堂后,对新人的妆容和步骤再一次确认,然后安排新娘子进场的时机。

2、在所有人婚礼上重要的人员都到齐了以后,主持人开始通过开场音乐开始暖场,播放的婚礼歌曲响起,新娘子的爸爸带着新人入场,然后主持人开始说自己的主持致辞,介绍今天新人的基本详情,新人来到台上,主持人让新郎说话表达心情。

3、新郎在表白完成后,新娘子也要进行表达,表达的同时主持人在旁也要暗示新人接下来该做什么,求婚的步骤完成后,接着就是婚礼游戏的环节,游戏完成后高堂一起上台发表致辞,最后是证婚人上台致辞,对这场婚礼进行总结,也是代表所有人对婚礼进行见证。

4、中间可以穿插一些交杯酒的环节,或者是整蛊新人的环节,让新人啃苹果等等,这样可以让婚礼的气氛更加活跃,最后就是下台给父母敬茶,最后就是邀请在场所有人进行酒席开席。

婚礼司仪主持流程2

1、开场白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亲朋好友,大家好!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在这吉祥的`日子里,我们即将迎来××先生和××**的幸福结合。今天,我们欢聚在“×××酒楼”,同新娘的父母一道,欢送××出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新娘的父母及他们的家人对各位来宾的光临,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热烈的欢迎!

2、介绍新人

接下来,我要向各位来宾朋友介绍今天新娘出嫁庆典仪式的两位主角: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新郎、新娘闪亮登场。

朋友们,站在我身边的这位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MM,就是咱们今天出嫁的新娘××**,而那位护卫在新娘身边,英俊潇洒、气质非凡的帅哥,就是今天前来迎娶新娘的新郎××先生。在这普天同庆、花好月圆的美好时节,让我们祝福他们婚姻幸福美满,爱情地久天长!

3、感谢父母

父母含心茹苦养育了自己的好女儿,长大后找到一位爱她的如意郎君。父母的养育之恩千报万报也报答不尽,今天女儿出嫁用深深的三鞠躬表达绿叶对根的情意,有请父母上场。请二位新人面向父母,一鞠躬,感谢你们养育恩,二鞠躬,感谢你们的关情心;三鞠躬,祝爸妈健康平安。今天×家多了一个新女婿,当然也是一个好儿子,看他改口叫得甜不甜,叫得响不响像不像咱们自己家人啊。

接下来,请新娘父亲握着××的手,亲手将你的爱女交给你的爱婿,请××先生从你的岳父手中接过即将成为你的爱妻的××的手,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此一刻,意味着两个相爱的人即将步入了神圣的婚姻殿堂,从今以后要相濡以沫、恩爱到老。

4、新郎讲话

在这激动人心的时刻,××先生,你有什么话要对你的岳父、岳母,要对即将成为你的爱妻××,要对今天参加庆典仪式的所有来宾朋友讲吗

5、新郎父母发言

×家娶回了这么一位漂亮、可人的媳妇,亲家、亲家母有什么话要说

6、新娘父母发言

此时此刻,面对即将离开×家的××、即将成为别人新娘的爱女,除了感受女儿成长带来的欣慰,除了深深地祝福以外,××、×夫人应该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一定有许多的心里话要倾诉。有请××讲话!

7、结束语

两位新人的成长固然离不开父母的培养,也离不开领导的栽培,离不开师长的引导,更离不各位亲朋好友的支持和帮助。在这大喜的时刻,×家备薄酒一杯,敬谢各位来宾。同时,主持人也送大家一副对联。上联是:吃,吃尽桌上美味不要浪费,下联是:喝,喝尽幸福美酒不要喝醉,横批是:吃好喝好!

最后,祝愿我们在场的所有来宾朋友,步步高升、财源广进、生活幸福,家庭美满,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荆门人都知道,在春节期间有很多有趣的活动。每当进入腊月,不论城镇,还是乡下农户就开始忙于过年的物资准备,不少家庭就要向在外地工作的亲人传递信息,告诉他们回家过年,吃团圆饭,同时也向亲朋好友相互赠送贺年片,相互送祝福,相互勉励。其中,最普遍盛行的就是乡村农户和集镇居民杀年猪、腌腊肉、晒香肠、腌腊鸡、打糍耙、打年糕、磨汤圆、做米酒、磨豆饼(用大米为主料,配制绿豆、黄豆、小麦)摊成大饼切成条状晾干。

  备腊八水,就是在农历腊月初八这天,农户家庭把大小水缸盛满水,加盖封存起来,等到第二年的春天和夏天使用。据说,这种腊八水,一是可以治百病;二是夏天解凉;三老人喝了治百病,小孩喝了身体健康。

  腊八节喝腊八粥。腊八,也就是农历腊月初八,这天人们都在这天熬食腊八粥。关于腊八粥的配料早有记载:腊八粥用大米、黄米、薏米、绿豆、小米、红豆、花生、红枣等和水煮熟,有条件的可放点核桃仁、杏仁等及白糖、红塘、葡萄干以作点染。每年腊月初七,剥果涤器,终夜制作至天亮则粥熟矣。

  荆门人在过年时也会制作各种各色的年糕。而在原制作的基础上,荆门人又按照荆门各地的风俗和口味制作的有糯米粉、糯米浆,用石磨加工,干后加白糖制作,粉细粘嫩、香甜可口、色泽白亮,水煮不散、油煎不硬、久存不霉,还可以用糯米粉加猪油、香油配以玫瑰、桂花、薄荷、莲子等制作年糕。茶食点心,有“酥皮”、方形、片糕、油氽、糖货等多种花样。当然,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的发展,如今,荆门人民也和全国各地一样,什么食品好、美都可以制作出来,除了原有的一些老传统食品,还增加了一些新的节日食品,比如:三十晚上吃饺子,这是北方的风俗,如今南北相通,口味相通,也迈入了神州新春美食。北方有的荆门也能找的到,荆门有的各地也会制作了。现在在荆门百姓中流传一句口头禅“好吃不如饺子”。

  “扫尘”,也是一项有意义的活动。俗话说:扫尘除旧迎新。在民间有这种说法,过大年三十,从腊月二十三开始就开始整理房前屋后及屋内卫生。扫尘,又叫扫年。原本是古代劳动人民驱除疫鬼以求吉祥的宗教仪式,但扫尘除污秽又减少疾病,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对此,宋人吴自牧在“梦梁录”卷六“除夜”条下说的很清楚,“十二月冬,不论大小人家。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以祈新岁之安”。

  敬灶神,在荆门这个古老的地方,尤其是广大城乡农户、居民敬灶神由来已久,这虽然有点带迷信色彩的活动,但人们都是自然而然拜祭。腊月二十三是灶王爷上天的好日子,这天一大早各家各户就把供在灶门旁的“司令菩萨”请下来,有的是用木头刻的,也有用石砖雕成的佛画像,把佛像请在桌上敬好酒、好菜等,上香燃蜡,祈祷下拜,嘴念阿弥陀佛,为一年来灶王爷保存全家烟火平安所做的好事,表白一番,然后祈祷灶王爷上天言好事、下地保平安完毕,连撒三杯酒倒在地上,表示敬灶王爷,最后烧纸钱,上第二道香火,再请灶王爷升天顺利。

  新春佳节贴春联、挂年画,是我国历史悠久的民间习俗和传统文化。古称桃符、门对、门联,这在我国古书上早有记载。门神二字,最早见于“礼纪,麦驱大记:郑玄注,释茶、礼门神也”。但只是抽象概念,还没有具体的名字。后人有认为是成庆“古勇士”或荆轲。

  守岁,也叫守财。荆门城乡居民有这个习俗,大年三十晚上不睡,特别是上了年岁的人更是如此,三十忙到晚上,主人在堂中生一盆火全家人围火而坐,有玩牌的,有喝茶的,有讲一年来全家人辛勤劳动的成果和经验交流的,互相问好祝福的,这天晚上不能往地上倒水,也不能扫地,有说:三十晚上扫地就是“扫除吉祥,扫除金银,要守住财宝”。

  最有特色的民俗—民歌

  荆门民歌,分布面广,种类繁多,曲体结构大体分为单段体、多段体和联曲体。调式特征主要是徵调式。从内容上分,有近现代民歌、传统民歌;从形式上分,主要有号子、山歌、田歌、小调、灯调、风俗歌等。

  近现代民歌,产生于第一、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到抗日、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时期,都有大量的民歌产生。其中绝大部分民歌在不同历史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唱出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群众的心声,起到了一定的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作用。

  传统民歌,大都是反映劳动人民反抗旧社会、讽刺和嘲笑统治阶级的,也有诉说劳动人民苦难和揭露世道不平的。在封建社会里,由于封建礼教的束缚,妇女的地位最低下,所以在民歌中也产生了一些涉及婚姻、爱情及家庭的内容。

  自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后,民间歌曲的创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具有了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人民性,表现了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人民群众高度的革命情操和乐观主义精神。全国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兴起,荆门民歌又有了新发展,出现了不少新编的民歌,起到了宣传教育和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积极作用。

  一、民歌分布

  荆门民歌大致按山歌、田歌、号子和小调分布于山区、丘陵、平原三个区域。

  城北山区主要流行山歌,其它歌种也有一些。与山区接壤的丘陵地区是水稻的主要产区,除了一定的新编民歌和小调外,田歌较多,它的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动听。平原地区劳动号子较多,小调也较丰富。灯调在三个区域内均有。风俗歌曲目前仅见于漳河、栗溪两镇。

  二、民歌歌种

  (一)山歌:

  山歌流行于荆门山区和部分丘陵地区。主要是农民上山砍柴及儿童们上山放牛时独唱和展开对歌,一呼一应。平腔多,高腔少,均为徵、羽两个调式,歌词内容与形式不拘。成年人大都唱情歌,如《我爱姐的好劳动》、《太阳一出往上升》等。牧童则多唱调侃、戏谑人的歌;他们一群对一群,一山对一山,由远而近,歌多为荣,歌少为耻。

  (二)田歌:

  1.栽秧歌:栽秧歌是田歌中的一种,主要唱于栽秧季节(农历月间)。它是水田歌声。如:城南的“花闹叶”是栽秧歌中的主要唱腔之一。歌曲优美动听,调式为徵、羽两个调式,歌词取于流传的小调歌词,分甲乙队或男女队一问一答或一唱一解。有时也见景生情,随意编造,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提高栽秧速度。

  2.栽秧锣鼓:据有关资料记载,栽秧锣鼓产生于明代前,诗人唐志谆曾作诗云:“石城烟霭净朝暾,鸡犬人家桑柘繁;天上星槎来夏口,云中江树接荆门,郢中白雪不可和,芦家莫愁犹有村;趁闲正喜看殊俗,打鼓插秧杨柳根”。它唱于栽秧季节,由两位歌师一人持锣,一人持鼓。唱腔停歇用锣鼓填充过门。栽秧的人刚下田时,歌师在田埂上打唱,等栽秧人到田中间后,歌师便随着人群进入田中,面对栽秧人打唱,调式为徵调式,歌词大部分选自古书、古戏。主要是消除栽秧人的疲劳和杂念,让栽秧人集中精力,提高栽秧的工效。

  3.扯草锣鼓:一般是三人(一鼓二锣)组成一个班子,专门为在秧田里扯草人打唱的。扯草锣鼓的锣鼓经很多,较流行的有“起鼓”、“双龙抱柱”、“将军打猎”、“观音坐莲”、“水蛇子吐蛤蟆”、“九个当九个冬”、“大翻身”、“小翻身”(以上均在上午唱),“云内发霞”、“喜鹊闹林”(以上均在下午唱)以及“倒鼓”、“步步紧”、“吟诗鼓”等,以上这些鼓点大都是扯草人下田以前鼓师先在田埂上打的;等扯草人下田排好队形后,开始扯草时,鼓师就跟着下田,在扯草人面前边唱边退。

  扯草锣鼓唱的内容,上午多半唱长的历史故事(鼓师称它“正本”),下午多半唱“花号子”等短小风趣的小段子,逗人快乐,为之鼓劲。

  4.扯草歌:扯草歌主要唱于扯秧草的季节(农历5—6月)。城南团林、五里一带的秧歌(扬歌)很有代表性。曲调高昂,大部分是徵调式,有的歌衬词很多。唱时分甲乙队一领一合,由两个或一个唢呐伴奏。清晨、上午、下午都有不同的歌词。清晨刚上工就唱几句客气话,如“客们上工早”“恭喜老板庄稼好”之类的歌词;上午唱正歌,下午则催老板放工。扯草中也唱一些其它田歌,如:“猜地名”、“数蛤蟆”等,主要让人们调剂精神,提高扯草工效。

  5.薅草锣鼓:薅草锣鼓主要是指薅旱草而言,由两个歌手一人持锣,一人持鼓演唱,每段唱四句,每句结束时用锣鼓填过门。歌词主.要唱古人、古书。

  (三)号

  子

  1.硪号子:硪号子主要是打硪夯土时唱的,,由一人领唱,大家合唱,叫号的目的主要为了使劲均匀,起落一致。硪号子在荆门有十余种,主要有“陕号子”、“慢号子”、“一字硪”、“双号子”、“二四硪”等。它的节奏性强,歌词广泛。有唱古书、古戏的,也有见景生情,随意编唱的。

  2.搬运号子:主要唱于城镇的搬运工人,有唱词的不多,主要唱衬词,音乐节奏感强。号子的种类很多,抬重件时有“重件号子”,抖包时有“抖包号子”等。

  3.船工号子:船工号子是解放前航运工人的歌声。由拉纤工人叫唤,一领一合,步伐统一,使劲一致。流行在江汉平原一带的,有拉纤、摇橹、横江等十余种。

  4.榨油号子:是榨油坊工人的歌声,解放前榨油大多数是用人工撞榨,动作有轻重之分,轻则是拉撞杆(唱歌词),重则送出撞杆(唱衬词“哎”),一般情况是两人进行工作,甲为正手,乙为副手。由甲领唱,乙帮腔撞一次,动作一致,用力越猛,出油率越高。

  5.耕田号子:流行于城北栗溪、盐池及子陵一带,主要是农民耕田调犁、赶耖、打斫滚转拐时有节奏的呼喊。耕田喊号子能使耕牛听使唤,人不疲劳。

  (四)灯

  歌

  荆门的灯歌主要是每年春节期间表演高跷、彩船时唱的。高跷为三人,一男二女;彩船也是三人,一驾船女子,一撑船老汉,一老太婆手持破芭蕉扇赶船。无论高跷、船都有锣、鼓、镲、金锣、马锣伴奏。由一人领唱大家帮腔,有时也是大家一起唱。歌词有上下句为一段,也有四句一段和多句子,唱腔比较欢快热烈,节日气氛比较浓厚。

  (五)风俗歌

  “丧鼓”,山区人民称为“座夜”,一般是老人去世后,由主人请来四、六名或八名歌师在灵堂,围坐成圆形,两人同击一鼓,边敲边唱。开始唱缓慢而悲哀的第一曲;约半夜转唱第二曲加上锣和镲,天亮时进入第三曲(歌师称转阳)锣镲鼓一并齐奏,速度较快,歌词来源于古书或唱亡人生前的事迹。可由一人唱,两人唱,循环不断进行,主要是陪同亡人过夜。

  社会民俗

  一.婚嫁习俗:状元席

  在湖北省荆门,所说的“状元”,不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考取的“状元”,也不是现在高考录取学生尊称的“状元”,是指在封建社会男青年结婚这天吃的一顿“午饭”,“陪新郎”或称“小登科”、“陪状元”,所以叫“状元席”,又叫陪“十弟兄”。男的结婚这天,在农村有的地方称“过期”。“过期”以前长辈都称他“娃子”,别人也这么称呼:“过期”后就成“大人”了,即使是年幼无知,也要装作一个大人的样子。

  结婚这天,非常热闹,也很讲究.屋里屋外打扫得千干净净。有钱的家庭要将房屋装饰一新,无钱的家庭也要把新房布置一番,请屠户杀猪,请厨师做酒席,请喇叭迎客,请茶水师傅烧茶,门上贴大红双喜宇和婚联,显出一振喜气洋洋的气氛。

  席前,新郎要剃光头刮胡须,戴上辗有红顶珠的瓜皮帽子,穿上新缝制的长袍长衫,脚穿新鞋袜,向祖宗行“八大礼”。下午两点左右在堂屋正中间,摆上一张八仙桌,四条板凳,礼傧先生把新郎请柬在桌旁正中坐着,装新的(帮新郎料理穿戴事务)两人分坐左右,接着将亲兄弟、叔伯兄弟、表兄弟等请来陪席,一般以未婚为好。上首、下首各坐三人,两旁各坐二人,恰好十人,叫陪“十弟兄”。喝酒很有讲究,问新郎是喝“一年”(即十二杯),还是喝一个月(即三十杯)这天新郎为大,亲朋好友都来敬酒;当菜端到四、八、十碗时,喇叭师傅要来吹大号,以示祝贺。第三次来时新郎要拿出“封子”,就是给喜钱;厨师也忙着送来“腰花汤”,新郎也要给“赏饯”。喝酒时,还要“出令”,就是“吟诗作对”,不会说的人就要用喝酒惩罚。

  这天,族长或老师要给新郎取上号名,俗称“大号”。把号名写在一个精致的木匣上,两旁对联一副,到了晚上“升号”,挂匮由能说会道的人抱匮,沿梯而上,升号人唱赞歌如:“上一步,荣华富贵,上二步,金玉满堂,上三步,三元及第,上四步,四海名扬……”将号匾挂在堂屋墙上,然后顺梯赞唱而下,折腾一天,半夜方告结束。

  二.生子习俗:

  1洗九(祝米)

  生小孩以后,娘家要“送祝米”。 “送祝米”一般在第九天进行,通称“洗九”。日子确定后,外公、外婆、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就要花一笔钱去“送祝米”。凡生头胎,耍“抬盒”,这盒用木材做成,三格一盏,盒漆得红亮,中间一根杠供两人抬。盒底层装槽米两斗,中层油条200根,上层装大小衣料、项链、长命锁、鸡蛋、红糖等,盒顶用绳子拴两只母鸡,外面用红纸贴封,写上喜庆祝词。启程由外公牵头,一行前往。富裕人家非常讲究,要抬“亮盒”。亮盒用玻璃镶成,内物透明,可供路人观看,以示荣华。所送除食物外,衣料是绞罗绸缎,还请唢呐送行,外公外婆得坐“椅兜子”。中下等家庭则用一担箩筐挑东西去送“祝米”,礼物数量少,质量差一些,箩筐上面放松、柏枝各一根,表示虽“清贫”,却“亲近”,要亲朋不要见笑。贫穷家庭只是用小篮子提点力所能及的东西,客套话是“不怕空手汉,只怕不来人”、“人到情到”。

  “洗九”规矩较讲究。外公、外婆等一行到来.鸣放鞭炮,用大号迎亲,外公、舅父等男客请到客房,外婆、舅母等女客请到堂屋,上烟敬茶之后,礼傧先生派人发些油条给满堂客人,以示主人“大方”。吃饭时坐位非常讲究,长辈坐上席,晚辈坐下席。上席有大小之分,亲的坐大首,疏的坐小首,佳肴满桌,酌酒敬酒连续不断。第二天早餐,因都是“己亲”,酒糟内加三个鸡蛋,以示重谢,饭菜则较随便。

  月子里的产妇,很多禁忌,孕妇和来“好事”的妇女不能进内屋,说是怕“蹋奶子”。小孩“满月”后,小俩口则带小孩和礼物去娘家走亲,也叫“出窝”,以示对“送祝米”的回谢。

  2抓周习俗

  湖北省荆门,小孩出生一年叫周岁,周岁这天请客叫“抓周”。有的叫过“百岁”,意思是希望小孩长命百岁,也有的地方叫“长尾巴”、“吃面”,称呼不一,内容一样。

  “抓周”是一种比较墒便的请客和聚会,规格不太高,礼节也不十分讲究。“抓周”这天,主人屋内屋外收拾得干干净净,不必细说,请一两个妇女烧火,烟茶由家族或家里人敬奉客人,注重的是对小孩子梳洗穿戴,特别讲究,新衣新帽新鞋袜,即便是旧衣服也要洗干净。客人主要是外婆、舅母、姨母,也有家族和亲邻,送礼多的是外婆,其次是舅母、姨母等。礼物大多是小孩穿戴和玩具之类.也有送纸币、送银元的。吃过中饭以后,选一间比较宽敞的房子,中间并列两张方桌,上面铺上布或席子,将客人送来的东西各选一两件放在桌上一端,抱来小孩放在桌上另一端,让小孩向前爬,用手抓最喜欢的东西,这就是最有趣的一幕,也是真正“抓周”的时刻。亲朋好友聚拢在一起,在没有任何指点和暗示的情况下,看孩子拿什么东西,用这样的方法预测其一生的发展和志趣。

有。我记得那时候妈妈带我去吃酒,因为女方家里面嫌弃男方家里面给的礼金比较少所以就没有很多人来参加婚礼,就只有父母双方还有比较亲近的人来参加,而且那时候男方家里面准备了很多座酒席,但是来的人一半都没有做完,特别的尴尬。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结婚是大家都熟悉的一件事,但不少人对婚礼流程的了解是比较少的,婚礼流程各地的习俗是不一样的,异地结婚通常会从酒店出嫁,那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1

1、提前入住

新娘需要结婚的前一天入住到酒店内,并且家里的亲戚和伴娘也要一同前往,结婚当天叫化妆师早些来到酒店准备化妆,然后确保摄影师是否到位,其他家中的亲戚忙自己的事情即可。

2、新郎接亲

早上八点半左右,等待新郎和伴郎团的到来,并准备好接亲的东西,当新郎和伴郎团到达的时候燃放礼炮,新郎开心的去酒店房间接新娘,中间可以做一些游戏,为婚礼的气氛做些预热。

3、接亲游戏

当新郎到达酒店的时候,伴娘们需要想一些游戏或者问题来刁难新郎,然后新郎需要做游戏回答问题并且寻找新娘的婚鞋,但是注意这个流程的时间要控制在半个小时之内。

4、前往婚礼现场

找到婚鞋后对新娘表白并且抱起自己的新娘子出门,然后一直抱上婚车,接着婚车开出酒店,拍摄一些外景,然后进行婚礼当天的一些身影拍摄,然后在十点钟回到酒店接待宾客,十二点左右开始进入婚礼现场,然后补妆后婚礼就可以开始了。

女方酒店出嫁注意事项

女方如果选择在酒店出嫁,那建议选择规模相对大型的酒店。毕竟结婚代表了新人的排场和品质,所以选择太普通的酒店难免看起来寒酸一些,所以大家在选择酒店的时候需要注意这个问题,让整场婚礼不留下任何遗憾。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2

一、中国传统婚礼流程

三个阶段

1、婚前礼,即“订婚”;

2、正婚礼,即“结婚”或“成婚”的礼仪,就是夫妻结合的意思 ;

3、婚后礼,是“成妻”、“成妇”或“成婿”之礼,这表示了男女结婚后的扮演的角色。

在中国传统的结婚习俗里,婚前礼和正婚礼是主要程序,这些程序都是源自周公的六礼。

基本流程

亮轿:花轿停在新郎家门口,向四邻昭示。

发轿:新郎来到新娘家,迎娶新娘上轿。

起轿:轿夫起轿,两面开道锣鼓喧天,前往新郎家。

中途颠轿:意在挡煞。

新娘下轿:地铺红毡,新娘鞋不能沾地。

三箭定乾坤:射天,祈求上天的祝福;射地,代表天长地久;射向远方,祝愿未来的生活美满幸福。

过火盆:象征日子红红火火。

跨马鞍:马鞍上放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拜堂: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

掀盖头:用秤杆挑下新娘的盖头。

喝交杯酒:象征一对新人自此合二为一。

敬茶改口:改称对方父母为“爸妈”。

进入洞房:上枣和栗子,寓意“早立子”。

二、结婚婚宴流程

一般来说整个婚礼婚宴时间在3个小时比较合适,而新人邀请宾客的请柬上的时间一般是婚礼开始时间。婚宴安排在中午,一般会选择11:58、12:08、12:18等这几个时间节点;婚宴安排在晚上,那时间可以是5:58、6:08。基本上1个小时左右办婚礼,1个半小时办婚宴。

整个婚礼婚宴流程是怎样的呢?考虑到部分婚宴都选择在晚上,所以我们看看整个流程:

新郎新娘在16:00左右就可以到达婚宴酒店,然后进行婚礼彩排,彩排只需要稍许摸个大概。接下来就是去房间更换服装,新娘更换造型,等待婚礼正式开始。在此期间会有很多人来帮你处理婚礼现场的布置、引导、音响设备等等问题。新郎新娘换好服装就会去迎宾,一般等来宾们几乎都到达之后也就是婚礼正式开始了,如果不是非常重要的宾客没来,那么婚礼就会准时开始。否则会稍等一段时间。

正常情况下来说婚礼仪式是18:30就要开始了,新娘根据指令入场,缓缓走向新郎并举行婚礼仪式。除了婚礼仪式,还有证婚人致辞、新人致辞,甚至还有新人表演环节,一般来说整个婚礼仪式在1个小时。

婚礼仪式结束就准备婚宴了,同时新郎新娘需要去换敬酒服,一般等宾客吃半小时就开始敬酒了,整个婚宴时间大概会有1个半小时。

三、结婚流程

1、婚前准备

一般提前半年左右开始进行。结婚前要准备新房,领结婚证自然不必多说啦。这时候要制定婚礼预算,考虑婚礼类型,根据婚礼类型订合适的场地、婚宴,请婚庆四大金刚、花艺等,这些都是尽早预定才有可能抢到满意的。随后就是和婚庆及四大金刚敲定策划细节,这个过程不是一次两次就能完成的,需要耐心、细心,反复协调。然后挑选婚戒,预定婚车,计划蜜月旅行。还要抽出时间拍摄婚纱照,顺便挑选婚礼当天的婚纱礼服,除了租赁以外也可以自己购买或定制,记得也要约好伴郎伴娘,试服装。临近婚礼前一周左右,采购烟酒喜糖、布置新房的装饰品和按照习俗需要的物品道具等,如果有特殊需求,需要提前更多时间。婚礼前彩排,安排好当天的环节,计算好时间。婚礼前一天,布置新房准备好新娘妆用包,将私人物品安置妥当,检查婚戒,放松心情。

2、婚礼安排

婚礼当天新郎提前准备好发型着装,按照预计好的时间,带上所需物品出发迎接新娘。新娘同样需要早起准备妆发。新郎要准备足够的红包备用。接下来是叫门,整蛊小游戏等环节。随后到婚礼会场,婚礼正式开始。婚礼结束以后根据各地习俗,可能还会有团圆饭等环节。

3、婚后完善

婚礼结束后,有许多新人都会选择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去度一个浪漫的蜜月。如果选择境外目的地的话,记得提前办理护照并随身携带,准备必要的生活用品,做好规划,开开心心度假!

结婚从酒店出嫁什么流程3

一、从认识到结婚的流程表

前期

(1)吸引

得到双方注意或仅引起单方注意。辨识度、外貌长相、说的一句话、写的一段文字、一个举动、一次分享的东西等等,都是刚开始吸引对方注意的第一步,所谓的一见钟情也大都发生在这一阶段。

(2)兴趣

在单方或双方引起注意后、关系接下来的第二步就是否彼此能产生兴趣、产生好感。你的智慧、你的个性、思考逻辑、知识兴趣、谈吐沟通、品味打扮等等,都是能否让对方或互相产生更多兴趣的因素、并同时能引导到关系的下一步。

2、中期

(1)磨历

经过一方的努力,男人和女人终于恋爱了,也就是大多爱情故事中的完美结局。可真相是两个人近距离地接触,会让两个人都看到对方的缺点和问题,进而产生一些矛盾。比如,男人会认为女人麻烦、小肚鸡肠,女人会认为男人粗心、满嘴跑火车。

当矛盾不可避免,那对感情的伤害也可能是致命的。这个时候,“爱”就成了能否让两个人“闹”而“不散”的关键因素了。如果两个人是真心相爱,那就会出现相互忍让、相互改变的现象,以保证心中珍惜的爱情能够继续延续。

(2)信任

双方正式确认信任感,开始分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圈、自己的家庭、自己的缺点、自己的内心世界等等各个层面。并开始逐渐熟悉彼此,双方开始培养对未来的信心,规划未来共同的生活。双方矛盾发生最多的阶段。

3、后期

(1)真心

真正相爱的两个人,会像一个整体一样,开始有共同的目标,为建设一个新的家庭而努力,为两个人未来的幸福生活而拼搏。当然,最重要的是,两个人依旧会因为对方而不断改变自己、完善自己,从而最大限度包容对方、理解对方,实现两个人真正意义上的“永久和平”。

(2)决定

在最后一段的关系中,双方对未来拥有信心,了解双方的责任、清楚知道双方在婚姻中的角色,并愿意牺牲自我,同时许下誓言携手共渡一辈子,且有决心遵守这个誓言,如果在这阶段没有产生共识,以后的婚姻将产生更多冲突。结了婚还是要不断地引起双方的兴趣、还是要观察对方及真心沟通,这样才是经营幸福的不二法则。

二、恋爱到结婚的标准流程

现代流行的求婚仪式是男方带同结婚戒指、鲜花,向女方亲身下跪等,不做足可能会被女方认为诚意不够。不过,有的人在见对方父母之后才求婚。

1、订婚

求婚成功之后,就有双方父母见面商谈结婚的事情,彩礼也是在这个环节解决的。在订婚当天由女方宴客亲友和男方参加典礼的亲友,告知大众此对夫妻双方已心有所属,并准备步入结婚阶段。

2、备婚

父母同意,准新人就开始紧张的备婚,拍婚纱照、领结婚证、婚礼现场布置和婚宴酒店等是主要的项目。还有婚纱礼服、伴郎伴娘都是要解决的问题,一般备婚至少需要3个月以上。

3、完婚

婚礼仪式当天新人也不放松,各种结婚的习俗和表演会忙得不可开交。甚至有的地方要求婚后1天回门的,更是累到不行。

三、恋爱到结婚的四阶段

从确定关系之后基本上就会快速进入第一个阶段,那就是热恋期。作为恋爱到结婚的四个阶段的第一个阶段,这一时期两个人的状态无疑都是非常甜蜜的,眼中只有对方的优点,相处模式也是十分浪漫的,什么惊喜什么罗曼蒂克基本上这个阶段会经常出现。而正处于这个阶段的恋人,也是秀恩爱虐狗指数第一的,一整天脸上都会带着甜甜的微笑。

第二阶段就是冷淡期,这一阶段两个人已经度过了开始的兴奋,随着关系慢慢稳定也走入了一个对彼此冷淡的时期,而这一时期也会逐渐发现对方的缺点。

第三个阶段就是矛盾期,彼此看对方不爽没有什么包容性,这也是极其容易发生争吵的时候,两个人经常会怒火冲天不肯妥协,有一点鸡皮蒜毛的小事都能生气一天,这也是相互生活的磨合阶段。

第四个阶段就是稳定期,这一时期的恋人已经经过了甜蜜和矛盾,如果还依然在一起进入到第四阶段,那也说明离结婚不远了。稳定期的恋人之间的感情不会像以前一样爱的轰轰烈烈,而是转换为一种细水长流式的爱情,进入到过日子的初期,两个人对彼此的感情也会多了些家人一样的习惯和依赖。

一、结婚当天习俗;

1、 结婚当天,新郎 要和童男童女一起出发去迎娶新娘,婚车去时人员是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2、 新郎到新娘家之后要敲头门,然后向新娘的父母鞠躬改口并佩戴胸花。

3、之后就要敲新娘的门,迎娶新娘,进去之后要向新娘告白并献手捧花。之后两人互戴胸花。

4、新人要在新娘娘家吃喜面,然后和新娘家的亲朋好友拍照留念。

5、 新人返回新房,新人下车后要燃放鞭炮。

6、 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并佩戴胸花。

7、 进入新房后,新郎新娘要喝红糖水,意味婚后生活甜甜蜜蜜,新娘要做喜床。但是,有身孕的人不能进婚房。

8、 之后就要去酒店,新人要向亲朋好友献花。新娘家人要在12点之前离开酒店,离开时,新郎的父母要送四彩礼。

扩展资料

传统

古代女子往往“生在深闺人未识,是妍是媸无人知晓”。经媒人说合后,男方往往提出看一看的要求。这种由男方在媒人的副食下到女家作初次访问的活动,称之为“看亲”。雅称“相亲”。

相亲的日子是由媒人预先定好并通知男女双方的,因此,双方都要作好准备。男方要根据妇方父母的爱好,准备一点礼物;妇方要洒扫庭院,准备接待客人。作为当事人,男女二人都要打扮得尽可能有风度,有光彩一些,以便给对方一个好的“第一印象”。

看亲是婚姻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环节,特别是男方,尤其要慎重要对待。礼物虽无非烟酒点心之类,并不在乎数量多,价值高,而一定要投其所好,切忌触犯对方父母的禁忌;衣着打扮要大方入时;言行举止要谦虚有礼。

古时看亲时,男子只能由媒人创造机会偷偷看姑娘一眼,现代不同了,男女双方可以直接见面、谈话。双方都有机会对对方有一个初步了解。中国是个“礼义之邦”,讲究含蓄。看亲的结果往往并不直接表白出来,而用各种暗示来表现。

很多地方都是在男方进门之后,女方父母先给小伙子倒上一杯热茶,小伙子看了姑娘觉得中意,就把这杯茶一口饮干;然后姑娘的父母同姑娘一起商量,如同意结亲,就留男方和媒人吃饭,不同意就任由男方告辞回家,有的父母甚至还托媒人将男方带来的见面礼带走。

有些地区除了看亲之外,还有“察人家”的习俗。“察人家”其实也是看亲,是男方由媒人带领到女方看过姑娘后,妇方父母对婚事暂不表态,再由媒人带领,回方男家。祁阳一带则称为“看当”。

看当时,男方父母应先奉上香茶一盏,然后和妇方父母交谈。妇方父母通过察看男家并与男方父母交谈,如果对婚事认可,就将香茶喝尽,男方父母立即以“亲家”相称,并盛情款待客人。否则,女方父母应起身告辞,男方不要勉强留客。

-结婚风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904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