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人心的经典文案

深入人心的经典文案,第1张

1所有问题的关键是,你的选择是不是和你的内心同在,并且不会让你与它之间撕裂拉扯甚至崩溃。你只有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才懂得,什么才是你永远抛弃不了的东西,什么才是你永远付不起的代价。

2人,总要有些向往,总要有些雅趣,总要有所坚持,当走过人生的四季,待到夕阳西下,终于可以给自己画上一个完整的句点,一辈子太短,生命太珍贵,要去做自己热爱的事,余生,不将就,不放弃。

3人际间靠的是共性吸引,只有同频率,同志向,才会德才互赏,互励同行。

4世上没有不弯的路,人间没有不谢的花,人这一生能力有限,但是努力无限。努力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心态阳光的人,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用正能量激发自己,也感染身边的朋友,你阳光,世界也会因你而精彩!

5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走过弯路,才更确信当初最想要的是什么。有些事,想多了头疼,想通了心疼。人生旅途,不是每一段旅行都要邂逅,也不是每一段生命都需要故事,就算多数时间都是一个人孤单且平淡在走,只要足够有爱,就不会寂寞。

6每个人都会累,没人能为你承担所有的伤悲,人总有那么一段时间要学会自己长大。

7生活常和我们开着玩笑,越是期待的,就越会离你越远;越是执着的,就越会容易失去。平常心看世界,生活也会更精彩!

8看不懂的书,没必要自己装作庸俗风雅地去读,尽可束之高阁。某一天,你会突然想起这本书,从书架上取下,觉得醍醐灌顶字字珠玑。我想这就是人跟书的缘分吧。人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不到那个时间,你怎么爱我,我都无法去爱你。不是你不好,而是我没准备好。

9穷人与富人的差别就是思想的差别,你是什么样的思想,你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人要改变很简单,不是看你有多少学历多大背景,而是看你从何时转换你的观念!

10这就是所谓的人生赢家。他们付出了别人想象不道德东西,得到了自己可能并不爱的一切,失去了自己最该珍惜的。

11其实有很多人你留不住,最后会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少,距离在那里,时间在那里。每个人都在成长和改变,岁月让我们越来越沉默,多少友谊,到最后只剩下点赞。

12其实,每个人都要学会善于接受我们不能承受的东西,那是生命过程中无法避免的,只要达观地看待就行了。有的人可能一辈子也没有住过高楼,而往往高楼里的人却发出声声叹息。人就是活个心境。

13生活总是那么不尽人意的,当你想追寻写意洒脱的心境时却总是会无端的冒出几件令你左右为难的事,即使解决了也会缠在心间许久不散,心烦时不妨听几首歌然后大声的唱出来,歌声会带你走出心灵的阴霾。

14在没人知道自己付出的时侯,不要表白;在没人懂得自己价值的时候,不要炫耀;在没人欣赏自己才能的时候,不要气馁;在没人理解自己志趣的时侯,不要困惑。被人理解是幸运的,不被理解也未必不幸。

15努力地生活,

中国***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政治工作领导者。1936年加入中国***。曾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科长、湖南人民抗日救国军宣传部长、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等职。1946年6月,随中原军区部队突围,同年8月在陕南不幸被俘,先后关押在西安集中营、南京国防部保密局等处。在狱中,他与敌人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坚贞不屈,1948年底被敌人杀害于南京。

刘亚生,又名刘立贞。1910年诞生于河北省河间县民台头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刘亚生的父亲幼小时被卖给人家做养子,到亚生六岁那年,父亲积劳成疾不幸病逝,母亲被咒骂为“克夫的扫帚星”而被撵出了家门,亚生兄弟只好跟妈妈终年住在牛棚里,过着悲惨艰辛的生活。

刘亚生从小酷爱读书。他上不起学,只好每天到学堂的窗外听课。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冰天雪地,他从不间断。没钱买笔和纸,他就用树枝当成笔,大地当成纸在地上比划着写字。他的好学精神深深感动了教书的先生,于是收他为学生。由于刘亚生学习勤奋,几年后,竟成了孩子中间最有“学问”的人。

1927年,刘亚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保定第二师范学校。学习费用全靠他的亲戚资助。他知道读书的机会难得,十分珍惜时间,埋头苦读,指望将来有个职业能养活妈妈和弟弟。1931年学校因闹学潮,宣布提前放假。他从这次学潮中受到深刻的教育,深深感到这个腐败的社会必须改造。

刘亚生离开学校到北京寻找改造社会的途径。到北京后,他先找到堂弟刘进三,并以卖报纸维持生活。1932年暑假,刘亚生借了本村刘立贞的中学毕业证书,考取了北京大学历史系。但开学时,因交不起学费,只能在北京大学当旁听生。刘亚生在北京大学也就使用刘立贞这个名字。在北大,刘亚生白天上课,晚上给人家做家庭教师,或给杂志译稿子,为石印房写钢版……在学业上,他主要的精力还是潜心研究中国历史,不知用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他编著了一本《中国革命历史》,因急需用钱,只好廉价出卖给一位出版商。

北京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和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学校,校内不仅有秘密的党、团组织,还有许多进步社团,刘亚生参加了左翼文学团体“中国社会科学家联盟”,他常常在学生中发表慷慨激昂的演说。1935年12月9日,北平学生6000余人在中国***领导下,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停止内战、一致对外”、“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国民党政府出动大批军警镇压、逮捕爱国学生。刘亚生也遭到敌人逮捕。后来经党组织积极营救,获得释放。刘亚生经过“一二·九”运动的战斗洗礼,迅速地成长起来,1936年,他参加了中国***。从此,刘亚生以全部精力投入了革命的巨大洪流,自觉地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奋斗。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芦沟桥事变”,妄图吞并全中国,在这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号召全国人民武装起来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刘亚生热烈响应党的号召,与王洁清等7位同学一起奔赴***的抗日前线——太原参军。

刘亚生被分配在八路军三五九旅旅部当秘书。刘亚生来到革命队伍,生活十分愉快。每天,他抓紧时间办完日常工作,然后到下面去,有时到炊事班帮忙,有时教战士们识字,有时给战士们讲故事……,不论是首长还是战士,都把他当成文化老师,又把他当成贴心朋友,他与同志间没有一点隔阂。由于他眼睛高度近视,大家都戏称他“刘瞎子”。

1942年刘亚生担任三五九旅政治部宣传科长。部队驻在陕西绥德,然后又移驻延安附近的南泥湾。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战略部署,部队一面战斗,一面投入大生产运动。

1944年,三五九旅南下,到达湖南,刘亚生曾担任部队宣传部长。这支部队活跃在湖南、江西、广东、湖北一带,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和敌伪顽势力。

1945年8月,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经过八年奋战,终于打败了日本侵略者,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这时刘亚生晋升为三五九旅政治部副主任,部队驻扎在鄂豫皖根据地,这时国民党反动派不断制造磨擦,还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妄图将根据地军民困死。1946年6月,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撕毁双十协定,发动了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为了彻底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三五九旅奉命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北上开赴延安。

蒋介石获知我中原军区突围的路线,立即调集他的嫡系胡宗南、刘峙部队近三十万兵力围追堵击。为了摆脱敌人,部队日夜兼程,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行军途中刘亚生常常把自己的马让给病号骑。8月7日,部队进入秦岭,刘亚生患严重的肠胃病,旅首长考虑到他的身体不适宜与部队一起行动。于是决定他和他的妻子何薇化装转移

到延安。刘亚生听到党组织这个决定后,流下了热泪。他不愿意离开部队和同志们。旅首长好不容易才把他说服了。刘亚生换上一套乡村教师打扮的衣服,与他妻子一起离开了部队。可是不久刘亚生又突然回来了,请求能让他在部队再多待一会。最后还是说服了他,离开了部队。当他们走到陕西黑山镇附近时,为国民党军队发现被俘。

刘亚生被俘后,化名刘伟光。敌人将他押解到西安集中营。在狱中,刘亚生始终立场坚定,斗志昂扬地与敌人进行斗争。敌人叫他填自传表,他拒绝填写。敌人审讯他时,刘亚生始终说自己是教职人员。刘亚生还对周围同志进行气节教育。在他的教育下,绝大部分同志都能坚贞不屈。但也有个别的人经不起敌人的威胁利诱,丧失革命气节,成了可耻的叛徒。原三五九旅的杨言钊就是这样的货色。他不仅出卖了刘亚生,还帮助敌人劝降。一天放风时,杨言钊对刘亚生说:“三五九旅被俘的人有不少,现在看来,要把我们自己知道的情况隐瞒下去,是不行了,迟说不如早说,免得吃苦。”刘亚生严厉地说:“西安集中营有三才‘人才、狗才、奴才”’。叛徒知道刘亚生的厉害后,灰溜溜的离开了。胡宗南知道刘亚生的真实身份后,欢喜若狂。1947年3月初的一天,他亲自到集中营做刘亚生的工作,以少将参议的职位收买他,被刘亚生断然拒绝,并驳得胡宗南哑口无言。

这年3月19日,中共中央决定暂时放弃延安,国民党开动一切宣传机器,大造谣言,报纸电台,整天狂呼乱叫,国民党国防部新闻局长邓文仪还率领一个记者观察团,到延安作所谓实地观察,以便进一步大造反革命舆论,欺骗人民。在西安集中营敌人也想乘机对刘亚生等人打一场心理进攻战。3月2日,邓文仪一伙窜到西安集中营,叫

刘亚生在高级军政人员茶话会上谈谈内战的责任问题。刘亚生借此机会毫不客气地揭露了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罪行。4月,敌人在西安集中营组织“反毛学习小组”,刘亚生带头拒绝参加,因而遭到敌人的毒打,在各种诱降失败后,卑鄙的敌人打出了最后一张王牌,叫已被他们收买的何薇对刘亚生劝降。一天,刘亚生因拒讲三民主义受了刑,伤势很重,他躺在床上,这时何薇走了进来,一下就扑在刘亚生怀里,边哭边说:“亚生,就算将来革命胜利了,谁知道我们今天的苦。你要是有个三长两短,我今后去靠谁……”刘亚生知道妻子依附了敌人,使尽全身力气站了起来,气愤地说:“你把自己的灵魂都出卖了,无耻!”何薇见一般劝说无效,就使出最后一招,提出要离婚。刘亚生没有丝毫犹豫,顺手拿起敌人让他写“自白书”的纸和笔,一挥而就写成了一张离婚文书,摔给了这个叛徒。敌人交给何薇的特别任务,在刘亚生的面前遭到彻底的破产。

后来,敌人将刘亚生单独关押在总部。敌人对刘亚生既恼‘限又惧怕,想把他活埋掉,但又想从他的嘴里得到重要的军事情报。

1947年9月,敌人以“献高级战俘”的名义将刘亚生押解到南京,关押于国防部看守所。

刘亚生刚入狱,就凑到每个难友的脸前,挨着看了个遍,嘴里还说:“千里有缘来相会,咱们互相认识认识,从今往后,大家好有难同当,有福同享。”还一一记下了每个人的名字。大家问他叫什么,他说:“以前在我们家里,大家都叫我刘瞎子,我看你们就叫我刘瞎子吧,好让我觉得就跟在家里差不多。”就这么几句话,大家就和他弄得挺熟了。

敌人为了给刘亚生来个下马威,入狱的第一天晚上就被提审,直到第二天天快亮的时候才送回来,敌人花了一夜功夫,在他身上试验一种新式刑具,把刘亚生的身体完全搞垮了。敌人料定刘亚生不出去就医,必死无疑。就在这时候,一个自称是北大校友的家伙,来到刘亚生的监房,先臭骂了狱卒一通,然后表白自己对刘亚生的气节十分敬佩,冒着嫌疑来保刘亚生外出就医,但要刘亚生做一个今后再不反对“政府”的口头保证,他还说口头上的两句话,是给上头一个面子,又不是书面的东西,完全不作数的。具有高度警惕性的刘亚生早已把他看透了,严厉地拒绝了他。同监房的难友为他的身体健康担心,他却和大家开玩笑说:“怎么你们担心我活不长啦同志,我这人命长得很,死不了哪!你们不相信,我敢跟你们打赌:三个月之内,我要不死,你们请我吃一顿南京板鸭!我要死了,我请你们吃一顿南京板鸭。怎样到南京不吃板鸭,那可真说不过去。”几句玩笑一开,把大家的紧张情绪全赶跑了。隔了一会,刘亚生却一声不吭了,大家一看,他已经昏了过去。不——会,他苏醒过来,看着围在身边的难友说:“小意思!本来我想不回来了,可后来一想,糟糕!这一来非得输一顿鸭子不可了。我舍不得,就又回来了。”说得大家笑了起来。以后,刘亚生坚持天天锻炼,身体渐渐恢复了健康。

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根据党中央的战略部署,举行全国性的反攻,中国的军事政治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随着全国形势的变化,国民党国防部监狱的制度也作了改变,本来,政治犯都可以看到国民党的报纸,他们从报纸上可以判断出人民解放军前阶段的战果,以及最近的情况。可是现在,连这惟一的消息来源也被切断了。刘亚生想出一条好主意,他说:“这难不住咱们。他

不让咱们看,还能不让咱们想吗咱们从今往后,每天早饭以前,回忆以往历史一小时,午饭以前,推测外界形势一小时,晚饭以前,展望将来一小时。”这个办法被大家采纳了。这样做的结果很有成效。每个人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斗争意志更加坚定,对革命充满着必胜的信心。

从1948年底起,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地进行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随后在毛主席的指挥下,百万雄师以排山倒海之势,挥戈南下,直逼江南。敌人在行将灭亡的前夕,疯狂地屠杀***人和爱国志士,监狱里的同志一天天的在减少。一天晚上,敌人把刘亚生喊到审讯室问道:“你到底有没有一线转变的可能”刘亚生回答说:“没有,永远也不会有。”几个狱卒把刘亚生押上汽车,送到雨花台,刘亚生高呼:“中国***万岁!”“打倒国民党反动派!”敌人的枪声响了,子弹从他的头顶飞过,他屹立着,等待第二声枪响,但是,敌人再没有打第二枪,把他推上了汽车,又押回了监狱。

第二天拂晓前,敌人打开刘亚生的牢房,给他戴上了镣铐,吆喝刘亚生赶快上车,刘亚生知道敌人将要下毒手了,他走到最后一位难友面前,心情沉痛地说:“我可能看不到咱们盼望的那个世界了。有机会请你转告党和同志们,我时刻想念着他们,我马上就要和他们永别了。惟一值得自慰的是,我始终保持了***员这个称号的尊严。但我不能以自己有限的生命,为党做更有价值的贡献却是最遗憾不过的了!”

敌人把刘亚生推上汽车,押到了临江兀立的燕子矶下,先将刘亚生牢牢地捆绑起来,并系上一块大石头。然后把他押上燕子矶头。敌 人对刘亚生说:“给你最后一点时间考虑,你到底有没有一点转变的可能!”突然,北方传来了我军大炮的轰鸣声,刘亚生心情无比激动,京郊能听到炮声,说明革命胜利的日子终于盼到了。他手指北方斩钉截铁地回答敌人说:“这炮声,就是我对你们的回答!”敌人惊恐万状,把刘亚生推入了波滔滚滚的长江。

1983年,刘亚生牺牲35周年时,他的战友,原三五九旅旅长王震同志为他题词:“德才兼备,英勇牺牲的楷模——刘亚生烈士永垂不朽!”

古诗:

1、军装乘晓发,师律候春归。 —— 苏颋《奉和圣制幸望春宫送朔方大》

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 杜甫《春夜喜雨》

3、师住稽亭高处寺,斜廊曲阁倚云开。 —— 张籍《送稽亭山寺僧》

4、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 —— 佚名《对联》

5、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6、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

7、东宫白庶子,南寺远禅师。何处遥相见,心无一事时。——白居易《远师》

8、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9、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司马光

10、学者必求师,从师不可不谨也。——程颐

1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唐韩愈《师说》

12、一日之师终身为父。——关汉卿

13、为学莫重于尊师。——谭嗣同《浏阳算学馆增订章程》

14、师道既尊学风自善。——康有为《政论集在浙之演说》

15、国将兴心贵师而重傅。——《荀子大略》

16、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 —— 郑燮《新竹》

17、蹇蹇三事,师师百僚。 —— 卢照邻《中和乐九章。歌公卿第八》

成语:

1、百年树人

2、恪尽职守

3、诲人不倦

4、因材施教

5、循循善诱

  在那冬去春来,万物复苏的时节,有一个中国人共同追念的日子,那就是公历四月五日前后的清明节。清明节的前一、二日,是中国传统的寒食节。寒食节禁绝烟火,只吃冷食,这个传统渊源于,晋文公与介之推等人唇齿相依的感人故事。

  春秋战国时期,晋献公的宠妃骊姬,为了让儿子奚齐继承王位,而陷害太子申生,申生含冤自尽。申生的弟弟重耳,是一位礼贤下士的贤者。他为了躲避杀身的祸患,不得以之下,带着五位大臣、数位随从出逃列国,开始了长达十九年的艰难的流亡生活。

  当重耳等人走到五鹿之时,饥渴交加,只好在乡间野路中乞讨。然而路上的一位乡人,送给他们的却是一把无法食用的、厚厚的黄土,重耳看到之后威怒不已。风餐露宿的流亡生活,与有家难归的苦难遭遇,使他内心百感交集。

  然而此时赵衰站了出来,他说:这把黄土代表的是我们的国土。护佑这块土地上的子民,是上天赋予主上的重责。这把土,我们要跪在地上接受它,这是皇天后土恩泽主公的祝福。重耳一行,沉痛地凝视着茫茫大地。他手握着这把国土,跪倒在苍渺的皇天之下。

  到了齐国,齐桓公对重耳礼遇有加,不但把宗族的女子许配给他,而且还送他很多财物。漂泊在外的人,能过上这样安定的生活,实在是弥足珍贵。然而好景不长,数年后桓公过世,齐国又发生了动乱。重耳依恋他的妻子,不忍心离去。赵衰和咎犯商议,再不离开这个是非之地,恐怕是凶多吉少。重耳的妻子得知后,就劝他赶紧离开,重耳却难舍难分,他说:「人的一生,能过上如此幸福的生活,还有其他什么好希求的呢?就算有生命危险,我也不会离开这里,我注定要和此地共存共亡。」

  深明大义的妻子,此时表情凝重地对他说:「您是一国的公子,面临国与家的深重灾难,困顿逃亡而来到齐国。多少的人都期待着你,重振家国的基业。而今,你却为了我一个孤弱的女子,忘却了身负的重责,忘却了多少贤臣良相为你出生入死那深重的恩德。连我都为您感到羞愧啊。」于是妻子和赵衰等人密谋,把重耳灌醉了之后,日夜兼程地赶着车子,把他送离齐国。妻子含着泪,目送丈夫一行远行而逝,消失在辽远的天际之中。

  身为晋国的公子,重耳以他的贤德昭名于诸侯间。追随他的几位忠心耿耿的贤臣,也被时人称为德才足以辅国的「国相」与「国器」。十九年后,公子重耳得到秦君的帮助,回到晋国继承了王位,这就是著名的晋文公。

  晋文公即位之后,勤政清明,励精图治,德政泽及百姓,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他把国家治理得很好,子民都感戴他的恩惠。文公知恩图报,对曾追随他飘泊在外,同甘共苦的功臣们,给予丰厚的封赏。他赏罚分明,以「导以仁义,防以德惠」为上赏,以辅佐国政、出外征战为次赏。然而还没有封赏完,晋国遭遇到了新的内忧与外患,晋文公无暇顾及封赏之事,归隐在家的介之推就这样被遗忘了。

  介之推,又名介子推,「子」是古代对贤者的一种尊称。当年介子推离家别母,追随重耳在外流浪了一十九年。在他们最艰难的时候,眼看食物都吃光了,重耳饥饿到了极处,连路都走不动。介之推感到非常沉痛,他不忍心看着自己的主人,就此饿死在奔亡的路途中。所以就悄悄割下自己腿上的肉,把肉烧给主人吃。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割股侍君」的感人故事。

  流亡生活结束后,咎犯对个人的功劳念念在心。介子推感到很不以为然,他说:「公子得以复国,这是民心所向、天心所归,而您却认为是个人的功劳,真是令人感到羞耻啊。我不愿意和这样的人同处一朝。」于是介子推功成身退,归隐而去。他告别了十九年来患难与共的君上,独自驾船离去,隐居于山水之中。

  晋文公赏赐功臣,没有顾及隐居在外的介子推,介子推也从来不标榜自己的功劳。他感叹地说:「上天绝不会眼看着晋国灭绝,而舍之不顾。在晋国的王室中,主上承受了多少心志的磨练,成为众望所归的贤明之君。他注定会成为晋国的国主,那是子民殷殷的众望,也是上天赋予的大任。然而随从的大臣却认为是自己的功劳,这是多么虚无不实的想法!窃取他人的财物尚且称之为盗,何况是贪求皇天的功业,把它看作是自己的呢!这样的人怎么能与之共处?」

  介之推的母亲劝他说:「与其如此穷苦不堪,还不如向君王求取一些封赏,日子兴许过得宽裕一些。而今你就是死了,也不知向谁申诉,这又何苦呢?」介之推说:「指责这样的行为,却又效法于它,这个罪过不是更大吗?既然有言在先,我是绝不会接受晋国的俸禄的。」

  母亲说:「你的功劳这么大,又不求任何的回报,把这样的志节告知晋国的人,又有何妨?」介之推说:「言语是处事立身的文采与华章。我既然一心想要归隐,哪里还需再为自己表白什么?如果去邀功请赏,这不是念念还希求显达吗?」他的母亲感叹地说:「有你这样有志节的儿子,是为人母亲最大的幸福。既然你要坚守美善的德行,我就和你一起隐居吧。」

  时人曾经赞美介子推,说他就像是辅助龙主升天的祥龙。当龙主得以纵横万里的时候,其他的四条龙,也都随之飞黄腾达了。但却只有介子推不求利禄,归隐而去。

  晋文公感念介子推的恩德,想尽办法要召请他入朝,但都被拒绝了。介子推坚持自己与人无争的志节,与「不如归去」的追求,一再地避开晋文公的追访。最后文公终于打听到,介之推隐居在绵山之中。于是他决定放火烧山,只留下一条通路,希望介子推背着他的母亲,从这条路上逃下来。然而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却始终没有见到母子二人的身影。等到火光绝灭之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已经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之下。

  晋文公缓步走在绵山之中,遥想那些患难与共的日子,内心无限感慨。「就把这座山封为介山,记下我的罪过,旌表忠孝清烈的善人吧。」

  晋文公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安葬在柳树之下,并为介之推建立了祠堂。他率领文武大臣来拜祭他,内心沉痛异常。晋文公用那棵烧焦的柳树,做成了一双木鞋,每天伤心地流着眼泪,哭喊着「悲哉足下」,痛惜追念股肱之臣那真挚不渝的忠诚与清烈。想不到第二年,就在那棵烧焦的柳树上,一条条嫩绿的枝芽,又开始迎风飘展了。晋文公折下了一束枝条,戴在了自己的头冠上。他晓谕全国,把放火烧山的日子定为寒食节,每年的这一天禁绝烟火,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以表达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的怀念。

  在寒食节那天,人们用面粉和枣泥制成「子推饼」,并捏成燕子的形状,称之为「之推燕」。百姓们用柳条把燕子串起来,插在门上,召唤着他的回来。人们还把柳条编成圈戴在头上,把柳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追念。介子推以他的忠义与清烈,长长远远地活在了人们的心间。「清明无客不思家」,伴随着家庭、宗族那深厚的凝聚力,千百年来,寒食节与清明节以其特有的「慎终追远」的蕴涵,表现和传承了中国人万代久远相袭而继的敦厚良善的民风。在每个感念祖德的共享时分,它就像绵绵无尽的细雨一般,润泽在这片广袤而又深厚的土地上,静静地流淌在属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7885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5
下一篇2024-03-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